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W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W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1.2.1国内文献综述

许娟娟,陈艳,陈志阳(2016)[1]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上发表《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在文中,以国内在二零零七年至二零一三年这几年的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股权激励如何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激励强度越高,则绩效的提升越明显,激励强度越低,则绩效的提升越小。

林萍,刘雅玲.(2017)[2]在科研管理《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基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实证研究》中,以国内IT行业的一百余家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和激励制度等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激励和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成果表明,在短时间内,股权激励的激励强度越高,则股票的雷击超额回报率越高;在长时间内,激励强度越高,则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激励强度越低,则净资产收益率越低,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国内学者宋玉臣,李连伟两人曾经以二零零七至二零一三年这几年间的二百余家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股权激励和经营成果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文中,为了便于研究分析,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这个模型研究了股权激励对其绩效的作用机理。在研究中发现,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企业相比起没有实施的企业绩效有了明显的上升,造成87.56%的提升是由直接路径带来的,而剩下的一部分提升是由间接路径带来的。

国内学者屈恩义和朱方明(2017)[4]以二零零六至二零一五年这几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股权激励与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提出了显性与隐性代理成本的概念,以回归分析为研究工具进行研究,成果表明此种激励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代理成本,从而使得公司的利润增加。

国内学者李秉祥与惠祥(2018)[5]以二零零六至二零一一年这几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股权激励与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表明,在拥有足够激励强度和恰当的行权条件的前提下,股权激励能够很好的起到激励的效果,盈利能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1.2.2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Demsetz 和Vilalonga(2001)[6]研究了所有权结构如何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影响,而且把它看做内生变量。研究成果表明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模式不会早企业的盈利造成多大的影响,同时高管的持股比例也和企业的盈利能力没有什么关系。

国外学者Tchistyi Yermack 和Yun(2011)[7]探讨了股权激励有可能对其业绩敏感债务的使用带来的影响。

Christoph Kasere与 Benjamin Moldenhauer(2012)[8]以美国汽车制造企业为案例典型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实施股权激励之后,企业价值和营业收入的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

lsila等(2013 )[9]以瑞典上市公司CEO的总体个人财富作为样本,研究发现,瑞典上市公司CEO他们所占有公司股权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这部分股权却是他们个人总财富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用过回归分析发现,实行股权激励,赋予公司经营者一定比例的公司股权,能够对公司的绩效带来显著的影响,然而股权激励对于以后的股权利息只会产生间接的作用。同时,股权激励的程度越高,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就越大。股票期权与其他激励方式相比激励效果更优。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实施股权激励将对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更好的影响。

DJ Denis 等(2013)[10]研究的表明,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影响强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好坏。

Steven等(2014)[11]采用了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主题是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管理者是否能产生有效的内部控制,促进公司绩效的增长。通过研究得出:持有较高股权比例的管理层人员不太发表不利于公司内部控制的不良反应。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能够加强内部控制的强度,减轻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能够协调管理管理层人员与公司所有者的经济利益,提高公司绩效。

国外学者Baek,Hyungkee Young,Fazio 和Philip L(2015)[12]在其所发表的文献中对所有权和控制权与股权激励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将近两百家企业在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七年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CEO总薪酬的比例越高,则所有权与CEO的激励收入越低。

1.2.3 文献评述

目前国内外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和企业盈利能力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形成了两种主流的结论:其一为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其二为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两者之间到底是负相关还是正相关,与其他因素也有着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表明了之间的相关性。从这也能看出国内的资产市场的效率越来越高,制度愈发的完善,对于大部分公司,股权激励的激励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个股价,提高管理效率。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内容

这篇论文总共由五个章节组成,其内容分别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简单说明了此篇论文的研究是基于何种背景下进行的,介绍了国内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

第二章是论述了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和评价方法。

第三章叙述了W公司如何实施激励和实施以后所达成的效果。

第四章将没有实施激励之时和实施激励以后的各项能力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盈利能力、运营能力等等。

第五章将对W公司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建议。

第六章为小结,根据所研究得出的结论给各企业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指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缺陷的地方。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球的社会生产力都处于高速发展之下,而高速发展下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企业的不断壮大。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经济业务也朝着专业化、职能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管理难度大大增加,故而衍生出所有者委托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的行为,委托代理的关系也因此产生了。但是所有者和经营者所追逐的利益是不同的,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冲突。更关键的是,对于所有者来说,所有者没有有效的方法,专业的知识水平来直接判断经营者的管理行为,这样就会导致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为了缓解两者之间的冲突,较好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留住公司核心关键的管理人员,激励公司管理人员,最大程度让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利益趋于一致性,于是就产生了股权激励。

国外第一个提出这种制度的国家是美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股权激励于菲泽尔公司被提出,至此后股权激励开始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到了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西方的其他国家也相应效仿,大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之逐渐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推广开来,随着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开始在全球都有一定的使用。不过,在本世纪初期,安然公司在实施这种制度以后出现了财务报表造假事件。此次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在这次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对于股权激励是否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出了质疑。但是就我国来说,股权激励发展的脚步较为缓慢,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近于1990年,我国才开始逐渐的引入股权激励制度。之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管理办法,明确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我国有些企业开始逐步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之后在2005年的时候,国内相关部门出台文件肯定了股价激励模式的合法性,同时也承认了股票期权与限制性期权的合法性。在这之后,国内的大企业在股权激励发面有了切实的管理办法。

这里对W公司在实行股权激励之后和之前的经营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