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习的符号学初探——基于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的符号学视角

合集下载

从符号学视角看_红楼梦_歇后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意义传递

从符号学视角看_红楼梦_歇后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意义传递

2007年6月 湘南学院学报 Jun.,2007第28卷第3期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Vol.28No.3收稿日期:2006-12-19作者简介:赵 琼(1981-),女,甘肃庆阳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从符号学视角看 红楼梦 歇后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意义传递赵 琼(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摘 要:从符号学的意义观着手,探讨了歇后语在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三方面与英语的差异,并通过对霍、杨两英译本中有关歇后语翻译实例的对比分析,考察了不同的策略,指出歇后语的语用意义在翻译中应该优先考虑。

关键词:符号学;文化差异;意义传递; 红楼梦 ;歇后语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07)03-0060-04一、引言歇后语是汉语语言文化精髓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特殊语言表达形式。

它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说明,也是其本义所在。

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人们在写作和交流中通常只说出前一部分, 歇 去后一部分,读者或听者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故称歇后语。

它通过使用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于嬉笑怒骂中增添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堪称 百科全书 的中国文学经典 红楼梦 中,出自不同人口中的一条条个性鲜明、妙趣横生的歇后语,更是充分展示了这种语言形式独特的民族魅力。

大多数歇后语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或体现着汉语语言的个性特征,这成为两种语言和文化间交流的一大障碍。

符号学的意义观对翻译研究有着较强的阐释力。

本文将通过两个全译本 即英国汉学家大卫 霍克斯(David Ha wkes)的The Story o f the Stone 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 f Red Mansions 中有关译例的对比分析,从符号学视角探讨 红楼梦 中歇后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相应的变通手段。

传统蝙蝠纹样艺术符号解析(转)

传统蝙蝠纹样艺术符号解析(转)

传统蝙蝠纹样艺术符号解析(转)1.前⾔中国⼈关于幸福的词汇极为丰富,如“五福捧寿”、“福在眼前”、“福寿双全”、“福寿绵长”、“钟馗引福”、“纳福迎祥”、“五福和合”等等。

在这些吉祥寓意当中,⼈们⼤多以蝙蝠纹样⽰意着幸福的意义。

符号学对于事物的分析:“把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还原为其⽣成的意义,提问的⽅式是:它如何表现其意义?”[1]笔者对蝙蝠纹样的符号学分析:创作者是如何将诸如“五福捧寿”的吉祥寓意作符号化的表达?对于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ure,1857~1913)来说,联结语⾔学各词项的关系可沿两个平⾯展开,其中每个平⾯都产⽣它们⾃⼰的值项。

这两个平⾯则对应于两种⼼理活动形式。

第⼀个组合段平⾯,它具有延展性……在⾔语链中各词项实际上是以出现(praesentia)的形式联接在⼀起的,⽽适合于组合段分析的程序是切分……第⼆个平⾯是联想的平⾯。

[2] 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分析,“依靠对⽐替换语段,把那种在研究层次上所透露出信息整体构成的⽆限信息分成最⼩的最有意义的单位,然后把它们组成纵聚合的类别,最后再把联接这些组织单位的横组合关系进⾏分类。

[3]笔者将蝙蝠纹样艺术符号作横向组合与纵向聚合⼆轴分析,试图找出纷繁复杂的蝙蝠纹样符号中隐藏的结构与契约性的约定。

2.蝙蝠纹样横向组合切分2.1 常见蝙蝠纹样语意单元“为了能建⽴所指的⼀种真正形式的分类,应当设法重新建⽴所指的对⽴系列,并且从其中每⼀种对⽴中引伸出⼀种特征来,……叶尔姆斯列夫、索化森、普⾥托和格雷马斯等都提倡这种⽅法。

例如,叶尔姆斯列夫把“母马”这个语素分成两个意义较⼩的单元:“马”⼗“雌的”;这两个单元可以经过对⽐替换⽽重新组成新的语素(“猪”⼗“雌的”=母猪;“马”⼗“公的”=公马)。

”[2]笔者对于蝙蝠纹样艺术符号横向组合进⾏切分。

如表1所⽰,“五福捧寿”符号切分为五福、捧、寿的单元。

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学两大理论系统的要点 兼论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置疑和对索绪尔的挑战

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学两大理论系统的要点  兼论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置疑和对索绪尔的挑战

五、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和皮尔斯符号学两大理论系统的阐述、比 较和分析,揭示了这两种理论之间的异同和。尽管这两种理论在某些方面存在差 异,但它们都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意义的发生机制。对语言符号任意 性的质疑和对索绪尔的挑战也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语言符号的本质和功能。总之, 索绪尔和皮尔斯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语言 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三、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质疑和 对索绪尔的挑战: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虽然语 言符号在某些方面是任意的,但在其他方面却有一定的理据。例如,一些语言学 家指出,语言符号与其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因此这种关系并非完全任意的。此外,一些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也提出了对 索绪尔理论的其他挑战,如语言的模糊性、多义性和歧义性问题等等。这些挑战 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语言符号的本质和功能。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 学:理论、挑战与比较
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和皮尔斯符号学这两大理论系统的要 点,全面分析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质疑以及对索绪尔理论的挑战,并通过对比分 析,揭示这两种理论系统的内在与差异。
一、索绪尔语言符号学:
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语言符号学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由任意性符号构成的。这些符号的意义不 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由语言社区的约定所决定的。同时,索绪尔强调语言的任意 性原则,即语言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没有必然的,而是完全由语言社区的共识所 决定。
四、对比分析:
索绪尔和皮尔斯的理论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索绪尔强调语言 的任意性和社会性,而皮尔斯更注重符号与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文化因素。其 次,索绪尔语言符号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皮尔斯则更加重视对单个符号的 意义生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符号学(2)

符号学(2)

符号学(2)《符号学原理》(Eléments de sémiologie,1963)——理论架构一般而言呢,Barthes是位符号学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家,而非纯理论家,但是这本书由于论证整齐严密,简洁明了,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符号学研究的必读书和入门书了。

这本小册子分为“语言学的问题”、“符号学的观点”两部分,详细论述了能指、所指、意指和组合段问题。

本书中文译是李幼蒸先生翻译的,并附有罗兰·巴特在法兰克福学院的就职演讲稿,以及苏珊·朗格所做的《写作本身:论罗兰·巴特》和克里斯蒂娃所做的《人怎样对文学说话》。

我在此仅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意指理论。

其实索绪尔在后期也曾提出这一概念,但没有来得及做完整的阐释。

在这里,因为写作的简明性我用余志鸿先生的著作给大家解释一下意指的相关理论。

在我们传播符号学领域,符号存在“意指项”理论原本是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的,“意指”即意指是研究能指/所指的关系模式,也是以整体的方式看待能指与所指。

所有的意指都包括两个层面:表达层面(由物质性态的实体能指实现),内容层面(即所指,意义方式表现的思维形态——所谓概念)。

表达层面:E(plan d’expression)内容层面:C(plan de contenu)意指行为则是二者的关系(R):ERC余先生在此举了皮鞋的例子,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我们想象一个商店橱窗里陈列一只切开的皮鞋,切开的剖面对准公众,旁边树着一个牌子,上书:绝对真皮。

那么在这个符号系统里面,有两层意指系统:第一层很明显:E是切开的皮鞋,C是想告诉人们,这鞋是真皮做的。

第二层则是语言学层面的:E是“绝对真皮”,C是“这绝对是用真的皮做的”。

非语言传播的符号(在广告中非常明显)都是分层的。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它的意指系统:人为的把皮制的鞋切为“皮”和“鞋”,意指的重点显然在“皮”(E),所指的object是“鞋”,于是,这个ERC系统马上又延伸出另外一个ERC系统,且这个系统变成新系统的一个要素。

新闻表征:概念理论梳理与辨正

新闻表征:概念理论梳理与辨正

新闻表征:概念理论梳理与辨正作者:屈会超来源:《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04期[摘要]新聞表征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或字面意义的使用上,有必要从新闻传播和意义产生的历程中吸收有效成分。

无论是文化研究、社会心理研究,还是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新闻表征的因素和运用。

同时,学者对非表征理论的研究也将表征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关键词]表征;理论梳理;辨证表征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兴起的一个非常红火的概念。

但学者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往往不是从概念的核心意义出发,而是使用一种潮流性的外在形象。

这使得人们关于表征的研究停留在一个热闹的外在场景上。

对于表征的核心内容、核心理论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研究。

新闻自然也是一种表征。

新闻作为社会现实的表征具有更为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影响力。

研究新闻表征对于提升人们对新闻学的学理性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立足于新闻表征相关理论的梳理与辨正,以期展示新闻表征研究的大致脉络。

一、新闻表征概念的梳理与辨正谈新闻表征,自然要从表征开始。

国内人文社科学界开始使用表征,主要是从2003年霍尔的一本书开始的。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1997年编著的作品REPRESENTA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Signing Practices出版。

2003年,我国学者将其翻译成中文出版。

在这本书中,霍尔明确了表征的基本概念,即表征是在我们头脑中通过语言对各种概念的意义的生产。

[其后,这本书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学者们发现了一个可以使用的新鲜词汇,广泛开始使用,并在多个学科展开讨论。

霍尔的概念与巴尔特有相类似之处,过于关注语言表征。

这里实际上说的是以语言为代表的符号。

和霍尔一样属于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的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iams)也曾对以represent为代表的一组词进行过解释。

他把representative作为词条进行解释,从词根出发进行了挖掘,他的解释具有考据的性质,表达的是“使出现”的意思。

独龙族纹面现象的符号学解析

独龙族纹面现象的符号学解析

独龙族纹面现象的符号学解析作者:高永芳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4期摘要:纹面现象是独龙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双重属性,体现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当纹面图案作为符号存在时,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这种符号属于非语言符号。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进程中,具有传承文化,传递信息的功能。

关键词:独龙族;纹面现象;符号;传播20世纪初,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在瑞士,皮尔士(Charles Saunders Peirce,1839-1914)在美国,分别创立了现代符号学。

这一研究的方法很快引起了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注意。

同时,符号学思想和理论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得到很快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引入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独龙族纹面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揭示其内涵和背后的意义。

挖掘独龙族纹面图案在独龙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它在民族交往中的功能。

一、图案-符号―传播(一)图案与符号在索绪尔的术语系统中,"能指和所指是记号(signe)的组成部份"[记号是可以用"符号"来代替的。

符号又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独龙族纹面图案显示的结构,虽然历经演变,但一直保留着最原始的形式:即蝴蝶形状,以鼻尖为对称轴,向脸两侧分布。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视觉就能直接感受到的,属于独龙族纹面向人们展示的"表达面",即能指。

通过图案我们联想到这神秘民族历史上曾受过其它民族的侵害、掠夺,联想到他们的生活风俗、审美禁忌等。

这种从图案"表达面"所感受到的隐藏在图案后的文化含义,就是独龙族纹面图案所被赋予的"内容面"即所指。

(二)符号与传播"符号本身是具有意义的,但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当中"符号和意义的关系体现的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形式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意义却是多变的。

semiotics-2014-1-符号与符号学

semiotics-2014-1-符号与符号学

感知(perception)
哪些东西有可能提供感知? 物的呈现 再现(媒介化) 心像 空白(以上感知应该存在而不存在) 这些感知只是“有可能携带意义”从而成为 符号,但只是可能。
西方对符号学的定义
―符号学就是对符号的研究”。 (Semiotics is the study of signs.) 这话在汉语中很可笑。 在西语中也是用一个希腊词源的词,解释一 个拉丁词源的词,实际上是同义反复。 至今西方符号学家的定义大同小异。
为什么当代需要符号学?
最近二十多年,我们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从未 有过的一场剧变:当代文化迅速冲进一个 “高度符号化时代”: 符号生产与消费已经远远超过物质消费,相 应地,符号生产也不得不超过物质生产。 在当代,个人不是作为生产者存在,而是作 为消费者,尤其是作为一个符号消费者存在。 社会必须照应生产者;消费者却照应政府, 符号消费者更是为当代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以下常用语对吗?
―这种讨论,只具有符号意义”。 “简单的GDP总量排名只有符号意义” “于丹成了一个符号。” “我真的生气了。这不是符号!” “电影用符号学的方式改编小说。” 为什么知识分子都如此使用? 如果现在不加辨义,很可能会有来越多的人用 错。
符号学的若干西方称呼
Semiology (Saussure,已经不用) Semiotics (Peirce) Significs (Victoria Welby,“表意学”,从未 流行)
Sign (来自拉丁语signum) Symbol (来自希腊语: symbolum)西文兼为 符号与象征,中文无此混淆 Semio- (来自希腊语的前缀)
学派交融:符号学与其他学派结合
巴赫金的理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符号学”; 拉康的心理分析应用了大量符号学概念; 克里斯蒂娃用符号学研究精神分析,展开了性别 研究的新局面; 博迪厄、博德利亚等,以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结 合,对当代资本主义做出尖锐的剖析; 利科等人的工作重点是把解释学与形式论结合起 来。

符号学翻译

符号学翻译

1.3汉译英的方法---符号学翻译法翻译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灵活得体的技巧。

对翻译学习的目的和重点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会雷同。

而且,由于翻译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悉心研究,至今还没有制定出一套人人都接受的翻译原则和一种人人都满意的方法。

正是由于翻译的这一与众不同的特征,这门学科才如此有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致力于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研究的人们立足于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研究。

虽然翻译涉及众多学科理论,至今没有哪一种理论能被翻译家一致确认为翻译研究的支柱理论。

但无论如何,研究学习翻译总该有一个切入口。

本书将以尤金·奈达提出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sociosemiotic approach)为切入口,以符号学(semiotics)的意义观为核心,以韩礼德(Halliday)所述的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为根据,结合对比语言学、语用学、篇章分析学、文体学、交际学、文化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讲述汉译英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3.1.符号世界与符号学世界是由符号组成的。

万事万物都可以看作是各类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符号。

花、草、树、桌、椅、气味、颜色、机器、飞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或是符号的集合。

如小汽车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

它是先进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它由许多零部件构成,这些零部件又是一个一个的符号,所以小汽车也是多种符号的集合。

小汽车在社会中存在,在社会这个由复杂的符号系统交织的网络中,小汽车这一符号具备社会意义。

私人小汽车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普遍,在西方国家小汽车的车主不一定是富人;而在90年代中期的中国,谁拥有小汽车,谁就一定富有。

因此,小汽车在中国便与“富有”联系在一起。

小汽车可漆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但在汽车颜色符号系统中,黑色是最高贵的颜色,象征着财富和权力,黑色汽车因此受到买主的青睐,当然它也最容易成为盗贼匪徒袭击的目标。

身势语(body language)也是一种符号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8月第24卷第4期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Aug.,2006

Vol. 24 No. 4

成人学习的符号学初探基于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的符号学视角李若忍(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3) [摘要】皮尔士(Peirce)对认知符号学理论的概述始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他探索符号学与学习论的联系及与更宽广、更规范的教育视角的关系。因符号分析中引发出一个成人教育的更广阔的视野,它强调将个人生活经验引入成人教育机构,并对学习主体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成人教育机构的教学实践。成人学习从符号学的角度有其独特的内涵。 【关键词】成人学习;符号学;多元论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9-0444(2006)04-0042-03

实用主义的奠基人皮尔士(Peirce)通过意指论和认识论上的探索奠定了学习论的基础,他强调习惯在探索和学习中的作用,他的普遍意义上的可错论通过其后继者的发展深深的影响了教育。本文关注皮的有关符号学,非心理学认识论的方法论思考,即在90年代中期其文章中出现的所谓“思辩”的说法。首先,认识论的主旨是概念论的界定,不是根据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个人经验的学习来界定科学智能这一概念。其次,认识论从经验主义发展而来,如杜威的内涵方法就得益于转向一般经验,一般经验又通过日常生活中前科学的语言符号的使用来证明。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科学智能:概念策略 大多数人将科学智能定义为一种从经验中习得的智能,根据各种模糊的定义,我们注意到皮尔士(Peirce )真理论的一个根本特征,学习即使符号的表象趋于一致。事实上,把经验定义为强制是不科学的,强制是由个人生活史给个人带来的不愉快。概念策略认为不能忽略个人认知起点的多元性,同时,为了理解学习过程在前科学生活世界的起点及经历,也要考虑对专门科学的一般解释。这一概念不只意味着对用符号学词汇对前科学和科学实践相似性的一般分析,而且是去找出日常生活与科学的重大区别。因而,皮尔士(Peirce)的科学智能与实用主义哲学中的科学相关,还与教育结构内和整个专门科学领域外其他教育结构内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有关。思辩说法研究在前科学和前理论的认识下,从经验中学习的具体符号运用;为了把该观点表述的更完整,要首先区分科学智能概念的模糊性,及其在符号分析中的应用。首先,模糊性是为了对符号分析进行普遍性概念作准备。符号分析是为了找出各种科学探索的一般特征,而且把前科学活动作为正式的学习过程。其次,概念策略的模糊性说明它涵盖了复杂的专门用语。符号学分析法给出了一些实践探索的一般论述。 符号分析取决于符号层级的划分,符号层级经由三种不同的符号分析,并由逻辑学思辨语法和思辨修辞学的验证,形成三分法。科学智能研究在前科学认识下从经验中学习的具体符号运用;正规知觉下的逻辑学研究科学符号表象的真实条

〔收稿日期〕2006-05-12〔作者简介〕李若忍(1981-),男,山东梁山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42。件;思辨修辞学分析了科学符号表象如何在科学探究中的发展。皮尔士(Peirce )说,我们要研究的是把符号想象成“断言的成分”,要把断言分析成具体的情景语言行为。从符号学的视角构思学习-过程的方法比他使用有关学习的模糊定义—“使符号表象趋于一致”含有更广泛的信息。皮尔士(Peirce)还用科学智能的规范和定义来分析受经验限制的符号学对话,通过语言交流更好的理解从经验中学习的条件。皮尔士(Peirce )的富豪层级划分法在一定层度上避免了探究各层次理论学习间的混淆,从而防止造成忽视探究学习的情景。 皮尔士(Peirce )思辨语法是怎样影响现代语言哲学传统的呢?皮的分析致力于研究实用科学方法的学习条件下的符号的使用。为了完全领悟和掌握正规的符号表象,皮尔士(Peirce)指出要注意到断言的特征:如,参加会话的人给出的暗示及伴随的动作和语调使听话者达至“一个真实的世界”,他强调语言过程中和社会情景条件下的符号的特征,使交流中学习和理解的一部分。 二、成入学习的符号学理论 皮尔士(Peirce)对学习论的建设性贡献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是作为语言重组和社会背景下的科学学习的思辨语法。符号学策略注意到受经验限制的绘画方面的真理,是学习的前提条件转化为由语言解释项的相关特征,符号策略建立起与探究与学习论相关的一个经验领域,经验是从语言交流双方的角度得来的—这一领域即所谓的“修辞学依据”。 皮尔士((Peirce)的三分法强调了语言理解的象征方面—象征符号。符号限制从经验中学习,可以说成是语言交流的情景成分,这一途径倾向于学习过程,是一个关键的公众视角。根据皮尔士(Peirce )符号分析设计一个情景方法:经验是生活史对个人的强制,因而在会话场景中,个体符号使用者尽力用符号强迫符号接受者接受最初的情景,如果对经验的强迫代表了公众的检视,这就是一个参与者“从经验中学习的例证”。 在符号学设想的学习过程中,语言交流的指向性和肖像性跟语法的解码、象征视角同样重要。一般来说,指向符号强调在方法中,将符号的接受者带到一个特殊情景并要求作出回应,告诉符号接受者怎样在广义会话中选择“经验的情景”。指向符号是为了解释学习过程的前提条件,通过语 。43・言重构使会话者达至一个“真实的世界”,实践和认知能力提升到“会话世界”。语言使用者以概述能力确立经验领域。 肖像符号指在语法组合过程中展示内部交流的符号。在皮的符号学里被描述为不同结构层次的“句法学相似性”。这种句法学相似性研究有助于塑造和重新解释逻辑形式主义法。另有就是肖像符号展示所谓的“信息结构”,也由话语分析法研究。因而,这样一个语言行为有效传递了一个认知内容,为从经验中学习提供了条件。 为了了解符号分析法跟成人学习论的关系,笔者先介绍学习论与皮的原创理论:不明推理(我国符号学家李幼蒸先生称之“试推法”>的联系。 根据不明推理,要在假设事态之间建立逻辑解释关系,探究者试图通过特殊的句子方式来表达和组织那些假设事态,一般的,问题是否事实,一个单独的因素,构成符合我们意图的命题。把不明推理放到社会建构知识的语境下,探究者为自己及其同伴呈现了这样的假设,肖像符号展示了信息结构,在话语流中连接了“新旧信息”。 另一方面,不明推理又会被生活史的认知结构所限制,经验的强制限定了句子中指向符号的应用,这样一种限制虽然没有聚成认知属性,不该仅在心理范式上来解释,而且应该作为认识论上

不可削弱的个人情景学习的起点。 虽然分析集中于科学学习意图的条件上,与分析法紧密相关的不明推理则涵盖了更宽广的视角。皮尔士((Peirce)的不明推理不仅仅有助于科学上解释性假说的形成,一旦非正规的无确切构成的不明推理发生于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正常会话和音色分辨中,从这一视角符号分析法就跟生活世界中的专门科学的学习过程有关的教育情景的理解建立了关系。并且符号研究总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展望一个理论专门领域,这一领域发展了语言实践的突出特征。从事的专门领域需要一个必要的路径。反映出学生作为大语言社区一员的地位。 从方法论来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协调的过程—是生活世界的学习过程和专门科学的协调一一反映在学生早期意识到的符号特征。皮尔士(Peirce)指出“一些焦点之外的范式”在考虑特征中,学生不会简单的围绕前科学社区的“同意各种层次分析”任务,而是从对语言使用者的观察中抽象和概括:跟一个“好老师”对话,成人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是学习过程本身。只有谦虚的人才是成人的好老师。在成人的班级里,学生的经验赶得上老师的知识,同等兑换。事实上在最好的成人班级里很难确定谁学的更多,老师还是学生?这种双向学习也反映在共享的权威上。在传统的教育里学生努力使他们适应提供的课程,但是在成人教育里学生帮助制定课程计划……在民主的氛围里全体成员都是权威。直到学会了,民主方能显现,会意识到那些特征组成了主观内的前科学领域。这一范围中的科学实践不只是它的分支,但是他们可以转向重塑他们的语言重新理解他们的词汇。皮尔士(Peirce)的思辩语法是为了传达,“所有文化矩阵内的探究过程最终都是由社会关系的本性决定的”。 三、皮尔士(Peirce)的教育观点 皮尔士(Peirce)符号学强调学习的社会条件和语言条件,同时也强调个人的学习起点,笔者认为成人的学习尤其如此。把探究者作为社区的一员,他们以其他成员的经验来验证个人的认知成果,思辩语法强调教育情境、生活世界和学习过程的联系。 考虑到连接生活世界中的学习过程和科学的学习情景,并没有抵消与教育相关的学习的符号学阐释,皮尔士(Peirce)的模糊概念策略实际上承认了进人教育机构的个人认知的完整性。至于科学智能,从经验中学习意味着学习是生活史强加给个人的。当然,这种范畴下的经验不仅是建立在社会上符号使用的基础之上,而是要从独特的生活史视角获得这种经验。通过进人教育机构对于不同层次理论的学习,科学智能获得了经验的验证。实际上,这都是皮根据思辩语法而做的断言,这一想法作为教育政策的规范而转向多元论。 根据皮尔士(Peirce)的模糊概念策略,每一个进人教育机构的个体,特别是高层级的成人学习者,在与教育机构和教育对象交流时,要坚持经验主义的认知视角,尤其是源于教育机构的视角。经验是成人学习最丰富的源泉,因此成人教育的核心方法是经验分析。成人教育中最重要的价值源泉是学习者的经验,教育既生活,生活既教育。太多的学习由别人的经验和知识组成,心理学家教我们学会了该做什么,因而一切本真的教育将持续的思考和做……经验是成人的生动的教材。 皮尔士(Peirc的的科学智能不能理解为民族的或种族的,而应作为为了保护少数或弱势群体的利益的符号表象,这些个体将皮尔士(Peirce )的模糊性运用于教育机构,作为自己的符号表象—包括目前尚缺乏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力的社会群体和少数民族的符号表象。皮尔士(Peirce)的教育观点支持那些个体坚持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视角,超越并反对占支配地位个体的视角,使其影响教育机构的实践。在成人教育中,其对象函盖老年人、农民工、失学少年等弱势群体,老年大学、社区学院、培训机构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就要从他们个人的经验和认知视角着手,积极创造有利于个体学习的条件,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皮认为各类教育机构是学习的机构,而非教育机构,同理,各种培训机构也应转化为学习机构而非教学机构。

参考文献: [1][美〕科尼利斯瓦尔,郝长挥译.皮尔士[M].中华书局,2003. [2〕陈宗明,黄华新.符号学导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幼蒸.历史学符号〔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Eco,Umberto (1976). A Theory of Semiotics.(《符号学理论》)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6 ] Hoppcs, James(1991,ed.).Peirce on Signs:Writings on Semiotic by Charles Sanders Peirce.(《皮尔士论符号:皮尔士符号学文集》)Chaplel Hill: Universityof North Carolina Press. [7] Langer, Susanne K.(1948).Philosophy in aNew Key.《哲学新基调》)New York: The NewAmerican Libray. [ 8 ] Simon, Josef(1995). Philosophy of the sign.(《符号的哲学》)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