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整理36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专题总结PPT参考

专题总结
中国近代史
(一)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
战争后的中国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 世纪 60、70 年代,在西方工业
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
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1.政治上
(1)两次鸦片战争。工业革命时期,列强疯狂对外扩张,
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由此发动了对中国的两次鸦片
授课:XXX
9
(三)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 年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由此转了 一 个很 大的 弯, 确立 了新 的方向 ——新 民 主主 义革 命 (1919~1949)。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27)。 (1)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无产阶 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021/3/10
授课:XXX
8
3.思想上
(1)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
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
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
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
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
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的解放。
(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
中国近代史
(一)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
战争后的中国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 世纪 60、70 年代,在西方工业
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
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1.政治上
(1)两次鸦片战争。工业革命时期,列强疯狂对外扩张,
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由此发动了对中国的两次鸦片
授课:XXX
9
(三)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 年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由此转了 一 个很 大的 弯, 确立 了新 的方向 ——新 民 主主 义革 命 (1919~1949)。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27)。 (1)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无产阶 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021/3/10
授课:XXX
8
3.思想上
(1)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
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
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
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
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
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的解放。
(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讲座.ppt

• 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建立美利坚 合众国。
• 差异的原因:(清)“天朝至上”心态;
•
不求思变;
•
骄傲自大;闭关锁国。
•
•
(国外)革命解放生产力;
•
对内发展经济;
•
对外开拓市场。
•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
• 带来一系列体现英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礼 品:天象仪
• 天球仪 • 反射望远镜 • 太阳系仪 • 天文钟 • 大型战船模型 • (清视为“奇技淫巧”、予以排斥)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讲座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 “史者,记往事已勖来者。”
•
(XU)
•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的兴起
•
(1840——1860)
•
二十年,长河一瞬;
•
二十年,沧海桑田;
•
二十年,由盛而衰;
•
二十年,西洋东渐;
•
二十年,历史转折。
加速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严重腐败
• 中国人民的禁烟斗争
• 人民群众的斗争 • 清政府内部的禁烟派人物——湖广总督
林则徐 • 声势浩大的虎门销烟(1839年6月3—25
日)
• 3、鸦片战争的发动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
•
• 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 策的必然产物。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 门户,开辟市场;直接原因是维护罪恶的鸦片 贸易,摆脱当时的经济危机;借口是“要求赔 偿”和“经商”。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 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没能真正实行的原因:客观:没有安定环境保证 主观:空想,无法实施。
• 差异的原因:(清)“天朝至上”心态;
•
不求思变;
•
骄傲自大;闭关锁国。
•
•
(国外)革命解放生产力;
•
对内发展经济;
•
对外开拓市场。
•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
• 带来一系列体现英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礼 品:天象仪
• 天球仪 • 反射望远镜 • 太阳系仪 • 天文钟 • 大型战船模型 • (清视为“奇技淫巧”、予以排斥)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讲座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 “史者,记往事已勖来者。”
•
(XU)
•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的兴起
•
(1840——1860)
•
二十年,长河一瞬;
•
二十年,沧海桑田;
•
二十年,由盛而衰;
•
二十年,西洋东渐;
•
二十年,历史转折。
加速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严重腐败
• 中国人民的禁烟斗争
• 人民群众的斗争 • 清政府内部的禁烟派人物——湖广总督
林则徐 • 声势浩大的虎门销烟(1839年6月3—25
日)
• 3、鸦片战争的发动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
•
• 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 策的必然产物。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 门户,开辟市场;直接原因是维护罪恶的鸦片 贸易,摆脱当时的经济危机;借口是“要求赔 偿”和“经商”。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 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没能真正实行的原因:客观:没有安定环境保证 主观:空想,无法实施。
(课件)-中国近代现代史

4
结束合作
国共合作逐渐破裂,中国进入了长期的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全民防御
抗日战争动员了全中国社会,形成 了全面抗战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解放军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起到了统一抗日力量、
人民解放军的成立,为人民战争胜
组织和领导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作用。 利提供了强大的力量。
建国初期
新中国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倡导思想解放,追求自 由、平等和民主。
文化革新
胡适等文化名人倡导文化创新,推 动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改革
新文化运动推动教育改革,提倡科 学、民主的现代教育理念。
五四运动
爱国情操
五四运动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 国情怀,引领了中国爱国主义 思潮。
文化自信
五四运动倡导本土文化,扬弃 传统文化束缚,追求新的文化 表达。
独立自强
五四运动振奋了中国民众,呼 唤民族独立和改革振兴。
国共合作与北伐
国共合作与北伐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困难时期为了推翻封建统治而共同奋斗的历史时期。
1
国共合作
两党达成共识,形成了以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目标的统一战线。
2
北伐战争
以军事的手段推翻北洋政权,建立中国的统一政权。
3
北伐胜利
北伐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成果。
(课件)-中国近代现代史
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内外因素逐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现代史的 重要转折点,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ຫໍສະໝຸດ 亥革命1推翻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2
共和政体建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年)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年)
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 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 家富强;
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2 ppt课件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ppt课件
18
文化史
考试说明 1840 1842 1851
太平天 国运动
1856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六十 年代
洋务近 代企业 及影响
六、七 十年代
民族资 本主义 的产生
鸦片战 中英 争、三 《南京 元里人 条约》 民抗英
魏源与《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ppt课件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 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
C. 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ppt课件 16
课堂练习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 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 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 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 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考试说明 1840
鸦片战 争、三 元里人 民抗英
1842
中英《南 京条约》
1851
太平天国运动
1856
六十 年代
六、七 十年代 民族资 本主义 的产生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年)
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 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 家富强;
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2 ppt课件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ppt课件
18
文化史
考试说明 1840 1842 1851
太平天 国运动
1856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六十 年代
洋务近 代企业 及影响
六、七 十年代
民族资 本主义 的产生
鸦片战 中英 争、三 《南京 元里人 条约》 民抗英
魏源与《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ppt课件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 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
C. 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ppt课件 16
课堂练习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 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 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 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 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考试说明 1840
鸦片战 争、三 元里人 民抗英
1842
中英《南 京条约》
1851
太平天国运动
1856
六十 年代
六、七 十年代 民族资 本主义 的产生
中国近代史复习概要PPT课件

主要事件和问题: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3、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4、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5、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6、民族工业的短崭春天。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反张勋复辟
7、新文化运动。
七个历史阶段之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和国民革命运动
七个历史阶段之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1945年8月
阶段特征:
• 抗战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全 民族抗战,既是重要阶段特征,也是胜利根本 保证。
• 两个战场同时存在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 之一
• 防御、相持、最后胜利,是中国抗战的基 本过程和发展趋势。
•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 场,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革命——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主革命——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条基本线索
一、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
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二、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
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三、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四、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史
七个历史阶段之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和
北洋军阀政府的前期统治 20世纪初——1919年
阶段特征: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续深化。 2、中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共和是历史主流。 3、辛亥革命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 巨变。 4、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 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主要事件和问题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P

《_______》。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____,接着占领 _____。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定《_________》标志着 __________结束。(3)不平等条约:A、1858年《天津 条约》的主要特权(默)。B、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19 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 主要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二次鸦片战 争的影响(默)
• 马克思认为:“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 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 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 根据这段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西方殖民侵略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结合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影响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马关条约》
• 《南京条约》等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 《 北京条约》等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 成
【基础知识】
• 前言: • (1)近代中国屡次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
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掠夺性以 及中国落后是遭受频繁侵略的两个重要原因。 • (2)西方列强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 多种方式进行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客观 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据资本主义发展 的过程,列强侵略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
• 3、第二次鸦片战争(P10——15)
• (1)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A、19世纪50年代 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______是当时资本主义 列强的共同愿望,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企 图借机________,扩大________。B、英国借口 “______”、法国借口“______”发动战争。(2)第二次 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年秋,英国出动军舰袭击____,战 争爆发的标志;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广东巡抚 ____降敌,巡抚衙门是中国近代最早的_________;185 年英法联军夺取了大沽和天津,迫使清政府签定
• 马克思认为:“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 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 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 根据这段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西方殖民侵略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结合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影响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马关条约》
• 《南京条约》等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 《 北京条约》等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 成
【基础知识】
• 前言: • (1)近代中国屡次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
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掠夺性以 及中国落后是遭受频繁侵略的两个重要原因。 • (2)西方列强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 多种方式进行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客观 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据资本主义发展 的过程,列强侵略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
• 3、第二次鸦片战争(P10——15)
• (1)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A、19世纪50年代 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______是当时资本主义 列强的共同愿望,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企 图借机________,扩大________。B、英国借口 “______”、法国借口“______”发动战争。(2)第二次 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年秋,英国出动军舰袭击____,战 争爆发的标志;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广东巡抚 ____降敌,巡抚衙门是中国近代最早的_________;185 年英法联军夺取了大沽和天津,迫使清政府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