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与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164 5.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以后,由于高考的压力,让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动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任务比较多,学生有学习的想法还不够,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由于高中的学习非常紧张,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主动学习,在执行过程中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因此,要想快速地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就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盲目学习。

三、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越来越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以及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正确的引导,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1]张勇.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好家长,2017(29):150-151.[2]石军霞.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J].学周刊,2017(9):98-99.[3]杨明英.谈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52):72-73.[4]章水云.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2006(8):56-57.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何佳洋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 410000)【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的新型理念。

音乐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课堂是学生开展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而音乐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素质和良好品格,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非常关键。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摘要:我国已有上下5000年的中华文化,使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以及相应的传承性。

我国教师在教学期间一直将优秀的文化加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学之中,并且在此期间也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

通过这样的教学思想,使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也进行着同步的思想教育。

同时更积极的将学生培养成未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与传播者,从而为我国的发展进步作出相应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全球化与市场的影响,同时也会有外来的的文化引进,导致我国传统文化逐渐面临缺失的状态,这样的社会发展也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应及时考虑到怎样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小学音乐;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引言:教学期间,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期间充分发掘学生的文化学习以及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及时的觉悟。

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也需要青少年进行同步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及时培养出有抱负、有理想的学生,并将其作为新时代的教学目标。

特别是处于现阶段的社会状态下,我们更要积极地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好的推进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师在此教学中,首先应及时了解到音乐学科是现阶段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课程。

因此,教师要将音乐的教学内容与弘扬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将音乐教育渗透于传统文化之中,从而不断的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此篇文章就是以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以及这样做的意义进行相关探讨。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年龄较小且自身的文化认知能力还不够全面,同时也存在贪玩爱动的性格特点。

因此,在此学习期间很难对其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以及学习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跨学科融合

初中音乐教学跨学科融合

初中音乐教学跨学科融合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音乐教育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还能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学好音乐,并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学好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音乐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此外,音乐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学好音乐对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音乐理论、歌唱、乐器的演奏和音乐欣赏等。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和弦、节奏等,学会正确的歌唱技巧和演奏方法,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和音乐家的作品,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

三、学习注意事项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断探索音乐的乐趣。

2.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打牢,不要忽视音乐理论的学习。

3.多听、多唱、多演奏,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4.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坚持练习,相信自己能够不断进步和提高。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音乐理论学习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如音乐理论教学视频、音乐游戏等,让理论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音乐理论的学习和复习。

–结合实际情况,将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应用到歌唱和演奏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记忆。

2.歌唱学习技巧:–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习利用腹式呼吸,保持稳定的气息,提高歌唱音质。

–咬字清晰:注意歌词的发音准确,清晰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情感表达: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通过歌声传达给听众。

3.乐器演奏技巧:–指法练习:针对不同乐器的指法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演奏速度和准确性。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提高音乐素养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提高音乐素养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提高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包括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选择多样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接触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时代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发现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2、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创作的背景和故事,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从而增加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如播放音乐视频、展示音乐动画等,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音乐体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是提高音乐素养的基石。

1、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拍、调式、和声等,这些是理解和创作音乐的基本要素。

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音乐欣赏和演奏中。

2、视唱练耳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听力。

可以通过听力训练、唱音阶、节奏模仿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音乐史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人物,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注重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是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1、引导学生用心聆听在欣赏音乐时,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倾听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等,提高他们的音乐分析能力和审美水平。

3、鼓励学生表达感受欣赏完音乐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1、歌唱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让他们能够自信地演唱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

音乐(心得)之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音乐为主的学科综合

音乐(心得)之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音乐为主的学科综合

音乐论文之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音乐为主的学科综合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个体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长时期,学生的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

单一的音乐教育使学生得不到身心的发展,体现不出音乐的审美价值。

因此,音乐教学要与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教学中,可将舞蹈、绘画等引入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综合是十分重要的。

主题内涵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及走向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倡导课程向学习者的经验和生活回归,密切课程同学习者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课程的整合、融合与综合。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这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可以通过有效途径来体现与贯彻。

首先,音乐教学虽划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不同领域,但体现在教学中却是一个整体,四个领域是一种相互渗透、互为依存的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音乐表现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而反过来,表现则音乐鉴赏活动的客观表征。

鉴赏水平的提高可增强音乐表现力,同样,良好的音乐表现则有利于鉴赏经验与审美体验的获得。

因此,不同教学领域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和谐发展。

其次,音乐虽有自身的独特性,但其艺术属性同其他姊妹艺术一样都是“主情”的对情绪、情感的表现是种类艺术的共同特征,因此,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我国《毛诗序》曾这样阐述艺术之间的关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于之舞之跳之蹈之也。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相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

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摘要:音乐艺术是特定文化的产物,脱离了文化,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文章概述了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概念,明确了两者间的联系,并就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协同发展的实现提出相应对策,意在为音乐艺术的长足、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持。

关键词: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协同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27-01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智慧结晶和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音乐艺术凭借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们以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音乐艺术不但美化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影响。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许多国家已经将音乐文化同音乐教育相融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音乐教育。

这一现实下,对于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进行探讨,来寻求两者的协同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优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概念音乐教育从广义上来讲,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音乐的产生即是音乐教育的产生。

而狭义上,则指的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行为,包括家庭、学校、社会音乐教育。

相应的,音乐文化的概念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的是同一切音乐活动相关,在人类生活交流中逐渐获得积累的文化教育,并在制度、精神、物质方面得到体现。

而狭义上则指的是人类通过后天学习,所形成的音乐行为和音乐观念,并得到一定群体的共同认可。

二、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间的联系分析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教育。

作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元素,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文化特性,脱离了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就丧失了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从而变成了对音乐技术和技巧的描述与应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音乐教育又作用于音乐文化的发展。

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逐渐丰富了音乐文化的内涵。

作为音乐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音乐教育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再创造,可以说,缺少了音乐教育的推进,音乐文化便难以发展。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初中音乐欣赏课作为一门与学生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如何让学生们在听音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增长音乐文化素养,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布置好课前准备首先,老师应该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要的教学资料、选好适合的曲目、熟悉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的放矢、适度难度,让学生在听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感悟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老师应该挑选一个安静、舒适、宁静、干净的教室来上课。

同时,在课前,老师可以适当装饰一下教室,比如张贴音乐类海报、展示一些乐器等,让学生们对音乐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课中。

三、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施教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学生们的音乐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适度调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难度、节奏和教学方法。

对于那些音乐方面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进行辅导,加深他们对音乐的了解和感受;对于那些音乐方面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让他们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四、乐曲讲解与演奏在教学中,老师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对所选的音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老师要分析乐曲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乐器的表现力和音乐表达方式,讲述歌曲的表达情感。

同时,要适当配合乐曲现场演奏或演唱,让学生们真正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这样能够让学生们对音乐的认知更加细致和清晰,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感悟、理解、欣赏能力。

五、多角度的引导与启迪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上,老师不仅可以讲解和分析音乐,还应该从其他方面来进行引导和启迪,比如引导学生们从音乐中汲取力量,培养乐观心态;引导学生们从音乐中感受到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宣泄;启迪学生们通过音乐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从中汲取文化营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中国素质教育重要部分的音乐教学也越来越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随着中国文化自信战略的逐步推进,音乐教学也必须重视对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并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先进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推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艺术观念和审美习惯并不能充分养成,极易遭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审美方面的偏差,音乐教师们需要关注和处理这一问题。

正基于此,本文将根据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探究怎样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明。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文化;教学实践引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革新和改进,显然比保留传统文化的"原味"更为关键。

而对于传统声乐文化来说,只要能够保持表演形态和对歌曲内容的传承,其余因素都能够根据时代背景而加以改变,所以,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实质应该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民族的传统声乐文化,应该是将它加以现代化的过程。

影射生活、丰富生活、融于日常生活是文学的主要功用所在,当然对于歌曲创作而言也是这样。

一、小学传统民族音乐传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所有教育教学中,教育资源非常关键。

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建设,从而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但不足的教育资源却不利于创设优越的教学条件,从而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

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增加教育投资,以创造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目前的学校音乐教育中,由于教师过于关注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因此很少教育投入。

同时学校针对民间传统音乐的教学也缺少教师对音乐课堂氛围的完善创设,使得音乐课堂效果不能持续,而孩子所接触的音乐教育方式也非常单调。

资源的缺失、对教师的漠视,也严重阻碍了学校音乐课堂的发展,孩子们对于传统民族音乐教育的文化内容也一知半解,传统民族音乐教育自然也无法传承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与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 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部音乐文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正如歌剧大师瓦格纳所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音乐与相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和诗是天然契合的艺术(著名作家叶文玲)”。学者赵鑫珊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旋律化、和声化和节奏化了的唐诗。”他认为:莫扎特的慢板乐章是他音乐的精华和灵魂,他那幽深的意境同唐诗的钟声是如此的相似,如张悦的《山夜闻钟》中的“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或是“相思晚望山林寺,惟有钟声出白云。”莫扎特的《第一长笛协奏曲》宁静略带忧伤的情绪把人带进松风竹雨、山泉水波恬静、澄明的景色,好像是在吹奏杜牧的诗句:“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清晓,家书到隔年”。由此可见,音乐与诗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如《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蕴合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

音乐与绘画是姐妹艺术,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从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一画面”。所以有人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的意境竟是那样的相近。赵鑫珊在谈到莫扎特的《E大调钢琴三重奏》时,他认为乐曲所带来的浓郁的田园气息可以使人联想起英国水彩画画家温特的作品《歇息在旅店外的旅客》和《山雨欲来的收割场面》,同时感受到古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的境界。

音乐与历史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音乐的声音。《十面埋伏》和《霸王别姬》虽然是两首不同的琵琶曲,但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楚汉战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和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气势恢宏地表现了俄罗斯人民抗击法国侵略者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同时也歌颂了俄罗斯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音乐与建筑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确实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听莫扎特的音乐,脑子里常浮现出唐诗,以及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古典建筑。” 德国哲学家树林曾比喻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后来音乐家霍夫曼又补充了一句:“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两句名言充分说明了音乐与建筑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

建筑中的对称、比例、均衡等造型特点在音乐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体现。建筑群体的结构布局以及高低曲折、错落有致的节奏,同音乐的结构、节奏有着内在的相似之处。据说,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就曾受到巴黎建筑群的启示。舒曼则在他的《第三交响曲》中力图表现科隆大教堂的壮丽宏伟。柴科夫斯基称赞说:“伟大的音乐家在大教堂绝顶之美的感召下写成的几张谱纸,就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刻画人类深刻内心世界的,犹如大教堂本身一样的不朽丰碑。”

别具一格的中国园林建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那曲径通幽,依依修竹,假山曲水,扶疏花木构成了幽静、秀美的审美意境。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江南风格的建筑酝酿出了清新秀丽的江南丝竹音乐,如《梅花三弄》、《中花六板》等。优美的旋律、幽静的神韵同建筑的风格融为一体,把我们带进了深达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音乐。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过多地注重了音乐学科本位的学习,忽略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因素,所以不能深刻地领悟音乐的人文内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正如刘承华先生在《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中所说:“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被限制在理论的知识性传授和形式的抽象分析方面,使音乐教育成为悬浮在表层的纯技术操作……在普及教育中,它只能使人们获得有关音乐的种种知识和技巧,而很难得到对音乐的深层的鉴赏能力与美感趣味。造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将音乐与文化分离。”刘先生的观点指出了我们音乐教育的弊病,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用“文化激活音乐”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观点。

《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与相关文化定为四项学习领域之一,弥补了过去对音乐教育认识的不足。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又改变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本位现状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地实践和研究,充分发挥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二、音乐与相关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收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音乐的表现能力等,因此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1.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音乐教材中,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瑰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丰富的世界音乐文化。如《阿细跳月》、《快乐的罗嗦》是彝族的民间音乐,《杵歌》是台湾高山族的民歌,《多快乐呀多幸福》是藏族的民歌。通过演唱或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

世界的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在小学音乐教材的《环球之旅》单元中介绍了世界很多国家的音乐,如《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通过观看电影,既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还有助于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草帽歌》是墨西哥歌曲、《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的歌曲。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了解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有教材中的《西洋乐话》单元中介绍世界名曲,教师带领学生沿着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家的足迹,走过音乐发展史的长廊。通过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2.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不仅来源于音乐的音响,也来源于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信息和具体的形象。例如欣赏《黄河船夫曲》,当学生了解到黄河的悠久历史,看到壮阔的景观时,必然会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学生听着高亢激昂的《黄河船夫曲》,看着船夫们同风浪搏斗的画面,朗诵着光未然激情澎湃的诗句,丰富的文化激活了音乐的情感,学生们仿佛自己也置身在滚滚洪流之中,为黄河的壮阔所感动。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古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除音乐因素外,乐曲还渗透了以下几方面的文化知识:

《春江花月夜》是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美的特征。标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具有古诗典雅的神韵。《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优美、清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诗句,好似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它的审美意境同中国的山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石涛的(秋江而景》、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等,可以丰富音乐的想象。

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如电子琴、管弦乐合奏、民乐合奏等,不同的音色及演奏风格,使我们可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

学习与《春江花月夜》审美意境相似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音乐与诗歌的意境相辅相成,增强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通过综合性的文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通过教育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是21世纪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了……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音乐教学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任务,这对传统的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创造力的培养包含着许多因素,其中,丰富的文化知识就是众多的因素之一。因为创造的过程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进行的过程,积累得越多就越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结合文化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必定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另外,音乐本身就是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演奏、演唱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由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

如在感受《渔舟唱晚》的情绪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创编歌词,其中很多句子都来源于古诗词,例如:山苍苍、水茫茫、船似箭、桨激浪、歌声随风扬。鱼满仓、心欢畅、踏浪归去月如霜,难见水天长……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学过的知识,即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提高了语文知识,从而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文字的艺术,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在理解《渔舟唱晚》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出《渔舟唱晚》的绘画作品。有的学生画下这样一幅图画──“夕阳西下,湖面上泛起一片金光,岸边,杨柳随风摇曳,远处,依稀可见朦胧的远山,点点白帆。”学生把远山、白帆、渔人的形象画得非常生动,还有的同学加上海鸥、水的波纹,这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三、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学习 音乐与相关文化 1.运用综合性的方法学习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学习,不能是单一的,必须以综合的方式进行,既要有学科内各种形式的综合(欣赏、唱歌、器乐等),又要有与多学科的综合(语文、历史、地理等)。

如《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罗斯民歌,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首先可以介绍伏尔加河的地埋情况,让学生了解到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然后学生自己介绍俄罗斯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俄罗斯是沙皇统治,人民生活困苦,贵族生活却非常奢侈。还可以找到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十一个纤夫的形象,这些纤夫衣衫褴褛,远处纤夫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还可以欣赏男低音的演唱,从歌声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悲愤、不平、抗争的情感,学生通过综合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