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

一、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肾结石(ICD-10:N20.001.1)或输尿管结石(ICD-10:N20.101)或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ICD-10:N20.201)。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病(TCD编码:BNS03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石淋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症状:发作时患侧腰腹绞痛,痛及前阴,可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体征:患侧腰部叩击痛或患侧腹部有压痛。

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腹部或泌尿系B超检查见肾、输尿管结石和或输尿管扩张伴肾积水。

2、证候诊断: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肾气亏虚。

(三)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肾、输尿管结石)。

2、患者适合并接受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肾结石(ICD-10:N20.001.1)或输尿管结石(ICD-10:N20.101)或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ICD-10:N20.201)疾病编码。结石横径≤6mm。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人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参合诊,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证、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腹部或泌尿系B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腹部CT、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2)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3) 肾气亏虚:补肾扶正,通淋排石。

2、穴位注射:疼痛剧烈时可予山莨菪碱注射液5mg足三里注射缓解疼痛。

3、运动疗法:患者疼痛减轻或缓解后应增强运动如跳绳、跑步、打球等促使结石下移。

4、根据疼痛情况选择使用曲马多注射液、哌替啶肌肉注射和或山莨菪碱注射液、维生素K

注射液肌肉注射和或静脉滴注。

3

5、酌情输液,选择甘露醇静脉滴注利尿,合并泌尿系感染者,酌情选用抗菌药物。

6.护理调摄

(1)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300OmL 以上,使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为了保持夜间尿量,睡前饮水,睡眠中起床排尿后再饮水。根据结石成分或血、尿有关成分的分析,调整摄入的食物种类。

(2)应注意情志调护,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忌辛辣食品,忌烟酒等。少食菠菜、草莓、土豆、蛋类、及动物内脏等钙、磷含量高的食物。

(4)观察小便的量、色、次数以了解病情的轻重,注意有无异物排出。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无腰腹疼痛,排尿通畅,体温正常。

2、尿常规正常。B超提示结石或肾积水消失。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不全等退出本路径。

2、合并输尿管狭窄、占位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石淋病(TCD编码:BNS030、ICD-10编码:肾结石:N20.001.1或输尿管结石:N20.101或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N20.2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2天实际路径天

14石淋(泌尿系结石)临床路径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临床路径 一、石淋(泌尿性结石)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泌尿系结石(ICD-10:N20.9)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编码:BNS03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1)、腰腹痛、肉眼血尿、小便涩痛等或体检发现而无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腹平片或腹部CT)提示泌尿系结石。 2、证候诊断: 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 石淋(泌尿系结石)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型、下焦湿热型、脾肾亏虚型 (三)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泌尿系结石) 2、患者适合并同意专科的特色治疗:中药为主,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9泌尿系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人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参合诊,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证、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腹部超声、心电图、腹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静脉肾盂造影、超声心动、腹部CT、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等。 (八)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证型分别运用中药(泌尿系)调中排石汤1号、2号及3号,并随证加减。 (1)气滞血瘀型:活血行气化瘀排石 (2)下焦湿热证:清淋湿热通淋排石 (3)脾肾亏虚证:健脾益肾扶正排石 2、体外冲击波碎石 (1)泌尿系结石在5mm-25mm,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2)具体碎石操作详见《体外冲击波碎石操作规程》。术前准确定位,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调节电压及控制随时次数。术后严密观察有无肾周血肿、输尿管石街形成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3、其他治疗:针灸及耳针辨证取穴以对症治疗;合并泌尿系感染者,酌情选用抗菌药物。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无明显腰腹痛,排尿通畅,体温正常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不全)等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2、合并输尿管狭窄、占位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3、结石质地异常坚硬,经2-3次体外碎石疗效欠佳者;考虑肉芽包裹形成者,需要内镜下气压弹道或激光碎石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精编

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输尿管结石(ICD-10:, ) 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输尿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术前所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KUB;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16年全年病历质控检查总结

2016年全年医疗质量总结 一、运行病历: 2016年全院各病区共抽查运行病历1109份,对其书写质量评价汇总情况如下: 2、(一)、入院记录部分:1、病人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2、个别主诉与现病史不符合; 3、个别病历遗漏输血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4、个别病历入院书写、打印不及时; 5、查体描述某些体征不具体、不准确,如遗漏手术瘢痕描述等; 6、上级医师审核签字不及时、病人确认病史不及时。 (二)、病程记录:1、首次病程记录:1)部分病史特点不精练,与入院记录基本雷同,未进行归纳、总结;2)有错别字,漏字现象,3)个别病历首次病程诊断依据不充分,个别病历缺鉴别诊断。4)遗漏诊断: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达高血压标准,未诊断。 2、病程记录:1)首次查房记录部分病历无鉴别诊断,2)部分病历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粘贴痕迹明显,未体现查房医师水平。3)部分病历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无鉴别诊断。4)病例打印不及时,签字不及时。 (三)、其它:1、医患沟通、自动离院、自动出院等记录签字不及时;2、首次医患沟通诊断与入院诊断不符合;4、个别手术病历手术记录不及时,手术记录主刀医师签字不及时;5、个别手术病历手术记录打印不及时;6、术后访视记录缺乏真实性;7、个别医嘱有涂改,个别科室手写医嘱字迹潦草,不能辨认。 二、归档病案 2016年全院出院归档病案5316份。共抽查危重、重大手术病历

及普通病历1608份,抽查率30.2%。甲级病历1536份,乙级病历70份,返修2份,无丙级病历,甲级率95.5%,本年度归档病历质量控制总体较好。综合汇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如下: 科别抽查病历 数甲级甲级 率 乙级丙级返修 针灸康复科229 223 96.9% 6 0 0 外科313 290 92.5% 21 0 2 儿科245 241 98.3% 4 0 0 内科226 221 97.7% 5 0 0 妇产科255 249 96.4% 6 0 0 骨伤科340 312 91.7% 28 0 0 合计1608 1536 95.5% 70 0 2 全院病历书写普遍存在共性的问题: 1、病历首页存在缺项、漏项,填写不标准;少数病历字迹潦草,个别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者等相关信息未填写。 2、主诉与现病史不符;主诉不够简练,现病史描述有缺陷,如缺疾病演变过程、缺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 3、个别病历遗漏药物过敏史、输血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史等。 4、首次病程记录粘贴过多入院记录,重点不突出、不简练;部分病程粘贴过多,存在重复粘贴。 5、手术病历,在记录方面缺陷比较多,如:术前小结中无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记录缺术后的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手术评估表填写不全,重大治疗措施(手术)前无沟通记录,未交待术后标本去向,个别

【免费下载】肾结石护理常规

肾结石护理常规(2012年修订) 护理评估 1. 评估病人疼痛情况了解腰腹部疼痛的性质、位置和放射的部位。40%-50% 的病人均有间歇发作的疼痛史。结石大、移动范围小的肾结石可引起脊肋角、腰部和腹部钝痛,可阵发性发作,亦可持续性疼痛。小结石活动范围大,进入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或输尿管时,引起输尿管剧烈蠕动,诱发肾绞痛。 病人表现急性痛苦面容,出现被迫体位——身体蜷曲、双手紧压腰或腹部,疼痛向下放射至下腹、会阴部,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搏细而快、血压下降,呈虚脱状态,同时伴尿量减少。疼痛时间持续长短不等,经过对症治疗可缓解,亦可以自行停止或反复发作。 2. 询问病人是否有血尿由于结石对黏膜损伤程度的不同,可表现为肉眼血 尿或镜下血尿,以后者常见。病人行体力活动后血尿加重。 3.其他症状尿路感染常是儿童结石就诊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输尿管梗阻可引 起肾积水,出现上腹部或腰部肿块,孤立肾或双肾结石可因梗阻而引起无尿。 4. 健康史仔细询问病人是否有代谢性疾病痛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慢性泌尿系感染、病理性骨折以及排石史等;生活、工作是否在高温环境; 饮食习惯如每日饮水量,食物中糖、粗纤维比例及含量是否超过人体每日需要量;家族成员中是否有尿石症,如胱氨酸尿症和原发性高草酸尿症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5.了解辅助检查情况(1)KUB (2)B超检查(3)IVP (4)CT检查 (5)尿液常规检查 6.心理社会评估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与认识与质量期望值,以便针 对性进行疏导。 非手术治疗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给病人躯体带来较大的痛苦而引起焦虑。 应鼓励、安慰病人,并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防治措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学量表大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表名称 mRS评分 Barther指数 NIHSS评分 简明智力测试评分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一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一科Barther指数 神经一科NIHSS评分 神经一科mRS评分 神经ICU科NIHSS评分 神经ICU科mRS评分 神经ICU Barthel指数 神经ICU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风湿科HAQ健康调查表 类风湿关节炎28个受累关节评价表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评分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SLEDAI积分表腹膜透析患者评估表 患者一览表 腹膜炎原因评估记录

导管及透析液相关并发症登记表MSTS与软组织肿瘤术后评分-上MSTS与软组织肿瘤术后评分-下神外KPS评分表描述 神外GCS评分表描述 烧伤评分表 关节外科膝关节手术评分表-KSS关节外髋关节手术评分表 -HarrisBI评分表描述 入院评估性别关联 注肺表抢救记录 02整形表格首程 下肢周围神经检查表 宫颈Bishop评分表 NDI指数 Bishop宫颈评分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表 结一结核菌素试验观察表结三结核菌素试验观察表结核菌素试验观察表 结二结核菌素试验观察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症候评分(抑郁) 中医症候评分(睡眠) 中医证候评分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Berg平衡量表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二便失禁程度评价表 简易智能量表(MMSE)排便评价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肿瘤科FACT_L4.0量表 肿瘤科FLIC生活质量表肿瘤科程度评分 产科入院记录表格 日常查房加OGTT表格 OGTT表格 上肢周围神经检查表 产房V宫颈Bishop评分表健康调查表SF-36 多胎妊娠归档表 评分表 GCS评分表描述 02表格首程-创面治疗病房神经系统检查评分-神外 足月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表-儿科简明精神病症状评定量表脑血管病评分表 儿科一般外表 MRS评分表 GCS评分表 Fischer评分法 DVT表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

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尿石症的住院患者。 一、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编码:BNS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石症(ICD编码:N20.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石淋(尿石症)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证 气血瘀滞证 肾气不足证 肾阴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尿石症)。 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尿石症)的患者。 2.结石直径<10m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的上尿路结石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重点注意疼痛和血尿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泌尿系B超或尿路平片(KUB平片)或静脉尿路造影(IVU)、胸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像(MRU)、放射性核素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2)气血瘀滞证: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3)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4)肾阴亏虚证: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2.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疗法 3.西药疗法 4.其他疗法 (1)总攻疗法 (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手术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结石排出,症状消失或改善。 3.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2-1试题

. 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2-1 (总分:2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8.00) 1.为防止感染性结石的生长,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A.酸化尿液 ?B.碱化尿液 ?C.口服别嘌呤醇 ?D.口服维生素B6 ?E.口服氧化镁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小于2.5cm的尿路结石宜选用 ?A.保守治疗 ?B.体外冲击波碎石 ?C.经皮肾镜取石 ?D.输尿管肾镜取石 ?E.开放手术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为

. ?A.终末血尿 ?B.排尿终末疼痛 ?C.脓尿 ?D.排尿突然中断,并疼痛 ?E.尿频、尿急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关于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急性尿潴留 ?B.膀胱刺激症状 ?C.肾绞痛 ?D.与活动有关的血尿 ?E.恶心、呕吐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有泌尿系结石的病人,宜喝哪种水 ?A.矿泉水 ?B.磁化水 ?C.果汁 ?D.茶水 ?E.纯净水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6.治疗尿酸和胱氨酸结石,最好使尿液PH值保持的范围在 ?A.6.0-6.5之间 ?B.6.0以下 ?C.6.5-7.0之间 ?D.7.0以下 ?E.7.0-7.5以上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7.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应首先采用 ?A.手术取石 ?B.中西医排石治疗 ?C.解痉止痛 ?D.给镇静药物 ?E.给抗感染药物 (分数:1.00) A. B. C. √

肾结石临床路径资料

肾结石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肾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结石(ICD-10:N20.0, N13.201) 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ICD-9-CM-3:55.04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0, N13.201肾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 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肾造瘘无漏尿。 3.D-J管位置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进入B路径)。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出现结石残留,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最新版本

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 一、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输尿管结石(ICD —10 :N20.102) 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治疗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能耐受手术。 2、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四)标准住院日为W 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0 N20.1, N13.202输尿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W 2天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腹部彩超。 2、心电图、胸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给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为入院W 2天。 (九)术后住院恢复w 3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泌尿系彩超。 2、术后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复查尿常规无红细胞,腹部B超双肾、输尿管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出现结石残留,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2500-3500 元

石淋临床路径

石淋临床路径 一、石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石淋(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缘患者饮食不洁,嗜食肥甘辛辣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湿热蕴结,或下阴不洁,外感湿热之邪,侵入膀胱,膀胱湿热蕴结,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发为本病。 (2)西医诊断:临床以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部绞痛,或伴血尿、急性尿潴留、恶心呕吐、膀胱刺激征等。在体查上,可有肾区叩击痛或输尿管循行区压痛。尿常规检查常有红细胞,B超、腹平片、CT等辅助检查有助判断。 2.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突然发病,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或排尿突然中断,或尿中带血,腰腹绞痛,或伴见发热、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腰腹胀痛,小腹胀满或疼痛,小便不畅或尿血,面色黧

黑或萎黄不华,肌肤甲错,胁肋胀痛,口苦咽干,舌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3)、脾肾亏虚:腰背疼痛,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排尿无力,面色苍白,精神倦怠,气短声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三)诊治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急性期后坚持治疗3个月以上,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有继发的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损害者; (2)合并肿瘤或严重传染性疾病者;

肾结石临床路径

肾结石临床路径 2009 年版) 一、肾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结石(ICD-10 :N20.0, N13.201 )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 )(ICD-9-CM-3 :55.0402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7 年) 1. 病史。 2. 体格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7 年)

1. 适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 )。 2. 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 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N20.0, N13.201 肾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W3天。 必需检查的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 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 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W3天。 1. 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 )。 3. 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 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W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 肾造瘘无漏尿。 3. D-J 管位置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 术后出现结石残留,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 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4. 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二、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临床路径表单

体外冲击波碎石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体外冲击波碎石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输尿管结石(ICD-10 : N20.100 )或肾结石(ICD-10:N20.000) 行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ICD-10: 98.5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 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 病史及体格检查。 2. KUB,泌尿系B超、腹部CT检查。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N20.100 输尿管结石或肾结石(ICD10:N20.000)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或已在门诊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经手术医生评估适合经行且经患者同意的病例,可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 2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 胸片、心电图。 5. KUB,腹部B超或腹部CT平扫 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脏超声、肺功能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 适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 2. 能够耐受手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 为入院第1 天。 1. 麻醉方式:无 2. 手术方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2016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中医院2016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为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病种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并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成立了《市中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盘满华担任组长,副院长陈志明、冯旭、刘孝柏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财务科主任及开展临床工作的科室科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及专家小组,由业务副院长陈志明任组长、有关专家任专家组成员,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选择较有代表性16个病种,作为我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具体如下:

33肾结石临床路径之欧阳光明创编

肾结石临床路径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肾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结石(ICD-10:N20.0)。 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ICD-9-CM-3:55.04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适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0肾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超声波、腹部X线平片、泌尿系静脉造影、CTU、心脏彩超、冠脉CTA、肺功能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药物选择:可考虑使用第二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注射用注射液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舒普深等)、如对头孢菌素过敏可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其他品种。 3. 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头孢类等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追加抗菌药物。 4.输血:根据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9天

33肾结石临床路径

肾结石临床路径 一、肾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结石(ICD-10:)。 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适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肾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超声波、腹部X线平片、泌尿系静脉造影、CTU、心脏彩超、冠脉CTA、肺功能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药物选择:可考虑使用第二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注射用注射液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舒普深等)、如对头孢菌素过敏可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其他品种。 3. 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头孢类等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追加抗菌药物。 4.输血:根据术中出血情况。

全病历质控检查总结

2016年全年医疗质量总结 一、运行病历: 2016年全院各病区共抽查运行病历1109份,对其书写质量评价汇总情况如下: 2、(一)、入院记录部分:1、病人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2、个别主诉与现病史不符合; 3、个别病历遗漏输血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4、个别病历入院书写、打印不及时;5、查体描述某些体征不具体、不准确,如遗漏手术瘢痕描述等;6、上级医师审核签字不及时、病人确认病史不及时。 (二)、病程记录:1、首次病程记录:1)部分病史特点不精练,与入院记录基本雷同,未进行归纳、总结; 2)有错别字,漏字现象,3)个别病历首次病程诊断依据不充分,个别病历缺鉴别诊断。4)遗漏诊断: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达高血压规范,未诊断。 2、病程记录:1)首次查房记录部分病历无鉴别诊断, 2)部分病历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粘贴痕迹明显,未体现查房医师水平。3)部分病历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无鉴别诊断。4)病例打印不及时,签字不及时。 (三)、其它:1、医患沟通、自动离院、自动出院等记录签字不及时;2、首次医患沟通诊断与入院诊断不符合;4、个别手术病历手术记录不及时,手术记录主刀医师签字不及时;5、个别手术病历手术记录打印不及时;6、术后访视记录缺乏真实性;7、个别医嘱有涂改,个别科室手写医嘱字迹潦草,不能辨认。 二、归档病案 2016年全院出院归档病案5316份。共抽查危重、重大手术病历及普通病历1608份,抽查率30。2%。甲级病历1536份,乙级病历

70份,返修2份,无丙级病历,甲级率95、5%,本年度归档病历质量控制总体较好、综合汇总情况及存在得问题如下: 全院病历书写普遍存在共性得问题: 1、病历首页存在缺项、漏项,填写不规范;少数病历字迹潦草,个别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者等相关信息未填写、 2、主诉与现病史不符;主诉不够简练,现病史描述有缺陷,如缺疾病演变过程、缺有鉴别意义得阴性症状、 3、个别病历遗漏药物过敏史、输血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史等。

医学量表大全

表名称 mRS评分 Barther指数 NIHSS评分 简明智力测试评分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一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一科Barther指数 神经一科NIHSS评分 神经一科mRS评分 神经ICU科NIHSS评分 神经ICU科mRS评分 神经ICU Barthel指数 神经ICU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风湿科HAQ健康调查表 类风湿关节炎28个受累关节评价表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评分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SLEDAI积分表腹膜透析患者评估表 患者一览表 腹膜炎原因评估记录 导管及透析液相关并发症登记表MSTS与软组织肿瘤术后评分-上MSTS与软组织肿瘤术后评分-下神外KPS评分表描述 神外GCS评分表描述 烧伤评分表

关节外科膝关节手术评分表-KSS关节外髋关节手术评分表 -HarrisBI评分表描述 入院评估性别关联 注肺表抢救记录 02整形表格首程 下肢周围神经检查表 宫颈Bishop评分表 NDI指数 Bishop宫颈评分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表 结一结核菌素试验观察表结三结核菌素试验观察表结核菌素试验观察表 结二结核菌素试验观察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症候评分(抑郁) 中医症候评分(睡眠) 中医证候评分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Berg平衡量表 MBS评价表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二便失禁程度评价表 简易智能量表(MMSE)排便评价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肿瘤科FACT_L4.0量表 肿瘤科FLIC生活质量表肿瘤科程度评分 产科入院记录表格 日常查房加OGTT表格 OGTT表格 上肢周围神经检查表 产房V宫颈Bishop评分表健康调查表SF-36 多胎妊娠归档表 评分表 GCS评分表描述 02表格首程-创面治疗病房神经系统检查评分-神外 足月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表-儿科简明精神病症状评定量表脑血管病评分表 儿科一般外表 MRS评分表 GCS评分表 Fischer评分法 DVT表 BI评分表 DRS评分表 阿氏评分表 白内障质量评分表

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住院流程

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路径 龙华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一、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输尿管下段结石(ICD-10:N20.1, N13.202) 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ICD-9-CM-3:56.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与活动有关的腰痛、血尿、发热等。 2.体格检查:腰部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能见结石特殊声影 (2)X线见输尿管下段内高密度影 (3)IVP见充盈缺损,可显示梗阻位置及肾分泌功能,有助于确定手术入路。 (4)CT可见输尿管内高密度影。 4、鉴别诊断:肾结石(x现可鉴别)、输尿管癌(无痛性血尿)、输尿管结核。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1, N13.202输尿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一、术前所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泌尿系彩超。 5.中、下腹盆腔CT 6.静脉泌尿系造影 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甲功五项(患者代谢紊乱)。 2、肺功能(65岁以上患者,肺基础疾病患者) 3、超声心动图(伴有心脏基础疾病,高血压病,65岁以上患者) 等。 4、甲胎蛋白。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高危病例预防抗菌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静脉注射: ①成人:0.5-1.0g/次,一日2-3次;

石淋临床路径

石淋临床路径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石淋临床路径 一、石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石淋(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缘患者饮食不洁,嗜食肥甘辛辣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湿热蕴结,或下阴不洁,外感湿热之邪,侵入膀胱,膀胱湿热蕴结,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发为本病。 (2)西医诊断:临床以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部绞痛,或伴血尿、急性尿潴留、恶心呕吐、膀胱刺激征等。在体查上,可有肾区叩击痛或输尿管循行区压痛。尿常规检查常有红细胞,B超、腹平片、CT等辅助检查有助判断。 2.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突然发病,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或排尿突然中断,或尿中带血,腰腹绞痛,或伴见发热、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腰腹胀痛,小腹胀满或疼痛,小便不畅或尿血,面色黧黑或萎黄不华,肌肤甲错,胁肋胀痛,口苦咽干,舌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3)、脾肾亏虚:腰背疼痛,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排尿无力,面色苍白,精神倦怠,气短声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三)诊治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急性期后坚持治疗3个月以上,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有继发的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损害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