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第章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第章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第章

[第1章习题解答]

1-3 如题1-3图所示,汽车从A 地出发,向北行驶60 km 到达B 地,然后向东行驶60 km 到达c 地,最后向东北行驶50km 到达D 地。求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总位移。 解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S=AB 十BC 十CD =(60十60十50)km =170 km ; 汽车的总位移的大小为

Δr=AB/Cos45°十CD =(84.9十50)km =135km , 位移的方向沿东北方向,与CD 方向一致。 1-4 现有一矢量R 是时阃t 的函数,问dt

R d dt R d 与在一般情况下是否相等?

为什么?

解:

dt

R

d dt R d 与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相等的。因为前者是对矢量R 的绝

对值(大小或长度)求导,表示矢量R 的太小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后者是对矢量R 的大小和方向两者同时求导,再取绝对值,表示矢量R 大小随时问的变化和矢量R 方向随时同的变化两部分的绝对值。如果矢量R 方向不变,只是大小变化,那么这两个表示式是相等的。

1-5 一质点沿直线L 运动,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r =6t 2-2t 3,r 和t 的单位分别是米和秒。求: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2)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速度,

(3)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加速度。

解:取直线L 的正方向为x 轴,以下所求得的速度和加速度,若为正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若为负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 轴的反方向。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11121220.41

2)

26()1624(--?=?----=--=

s m s m t t x x v ; (2)第三秒末的速度 因为2612t t dt

dx

v -==

,将t=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速度为

v 3=18m ·s -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第口秒末的速度为 V 4=48m s -1; (3)第三秒末的加速度

因为t dt

x

d 1212a 22-==,将

t=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加速度为

a 3= -24m ·s -2;

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第四秒末的加速度为 a 4= -36m ·s -2

1-6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dt d v s =和dt

d v a =,试证明: (1)vdv=ads :

(2)当a 为常量时,式v 2=v 02+2a(s-s 0)成立。 解

(1)

ads ds dt

dv

dv dt ds vdv ===

; (2)对上式积分,等号左边为: )(2

1)(21

2

02200

v v v d v d v v

v v

v -==?

? 等号右边为:

)(0

s s a ads s

s -=?

于是得:v 2-v 02=2a(s-s 0) 即:v 2=v 02+2a(s-s 0)

1-7 质点沿直线运动,在时间t 后它离该直线上某定点0的距离s 满足关系式:

s=(t -1)2(t- 2),s 和t 的单位分别是米和秒。求 (1)当质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2)当质点的速度为零时它离开O 点的距离; (3)当质点的加速度为零时它离开O 点的距离; (4)当质点的速度为12ms -1时它的加速度。 解:取质点沿x 轴运动,取坐标原点为定点O 。 (1)质点经过O 点时.即s=0,由式 (t -1)2(t- 2)=0,可以解得 t=1.0 s .t=2.0 s 当t=1 s 时.

v=ds/dt=2(t-1)(t-2)+(t-1)2=0 ms -1 a=dv/dt=4(t-1)+2(t-2)=-2. 0 ms -2

当t=2 s 时, v=1.0 ms -1, a=4.0 ms -2。 (2)质点的速度为零,即

V=ds/dt=2(t-1)(t-2)+(t-1)2=0 上式可化为 (t -1)(3t- 5)=0, 解得: t=1.0 s ,t=1.7 s

当t=1s 时,质点正好处于O 点,即离开O 点的距离为0 m ,当t=5/3 s 时,质点离开O 点的距离为-0.15m 。 (3)质点的加速度为零,即 a=dv/dt=4(t-1)+2(t-2)= 0 上式可化为:(3t-4)=0, t=1.3s 这时离开O 点的距离为-0.074m 。

4)质点的速度为12 ms -1,即2(t-1)(t-2)+(t-1)2=12 由此解得:t=3.4 s ,t=-0.69 s

将t 值代入加速度的表示式a=dv/dt=4(t-1)+2(t-2) 求得的加速度分别为: a=12.4 ms -2,a=-12.2 m s -2

1-8 一质点沿某直线作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a=-cv 2,c 是常量。若t=0时质点的速度为v 0,并处于s 0的位置上,求任意时刻t 质点的速度和位置。

解:以t=0时刻质点的位置为坐标原点O ,取水平线为x 轴,质点就沿x 轴运动。困为是直线运动,矢量可以用带有正负号的标量来表示。

dt

v d a =

于是有2cv

dv a

dv dt -==

两边分别积分,得:)11(10

200

v v c cv dv t t v

v

-=-

=-? 固为t 0=0,所以上式变为:1

)11(1000+=-

=t cv v v v v

c t 即 上式就是任意时刻质点的速度表达式。 因为

v d t x d dt

x d v =''

=

, 将式(1)代入上式.得:1

00+=

't cv dt

v x d 对式(2)两边分别积分,得:)1ln(1

10000

+=+='?

t cv c

t cv dt v x t

于是,任意时刻质点的位置表达式为

000)1ln(1

s t cv c

s x x ++=+'=

1-9 质点作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初始加速度为a 0,质点出发后每经过τ时间,加速度均匀增加b 。求经过时间t 后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可以把质点运动所沿的直线定为直线L ,并设初始时刻质点处于固定点O 上。根据题意,质点运动的加建度应该表示为:t b a τ

+=0a

由速度公式:adt v t

?+=00v

可以求得经过f 时间质点的速度:

2

002v t b t a adt t

τ

+

==? 另外,根据位移公式可以求得经过时间t 质点的位移为:

3

20062l t b t a vdt t

τ

+=

=?

1-10 质点沿直线y=2x 十1运动,某时刻位于x 1=1.51 m 处,经过1.20 s 到达x 2=3. 15 m 处。求质点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根据定义,平均速度应表示为:t

r v ??= 其中j y i x r ?+?=?

由已知条件找出△x 和△y ,就可以求得平均速度v 。 △x = x 2-x 1= 3.15m-l.5lm = l.64m

根据直线方程y=2x+l ,可求得y 1=2x 1+l=4.02m ,y 2=2x 2+l=7.31m , 所以△y= y 2-y 1= 7.31m-4.02m = 3.28m 平均速度为:

1)74.237.1(-?+=??+??=??=

s m j i j t

y

i t x t r v 也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12

206.3)()(

-?=??+??=

s m t

y t x v 与z 轴的夹角为626300.2arctan arctan '==??= x

y θ

1-11 质点运动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x=5+t 2,y=3+5t -t 2,z=l+2 t 2,求第二

秒末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分别是米和秒。 解:已知质点运动轨道的参量方程为

??

???+=-+=+=222

2t 1z t 5t 3y t 5x 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

??=-==t t 5t z

y x 422v v v 和

???

??=-==422z

y x a a a 质点在第二秒末的速度和加速度就是由以上两式求得的。将t=2 s 代人上式,就得到质点在第二秒末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1110.80.10.4s m v s m v s m v z

y x 和

??????=?-=?=---2220.40.20.2s m a s m a s m a z

y x

1-12 设质点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x=x(t),y=y(t),在计算质点

的速度和加速度时,如果先求出2

2

y x r +=,然后根据2

2a dt

r

d dt dr v ==和求

得结果。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先算出速度和加速度分量,再合

成.得到的结果为2

2222222)

()(a )()(dt

y d dt x d dt dy dt dx v +=+=和,你认为那一组结

果正确?为什么?

解:第二组结果是正确的。而在一般情况下第一组结果不正确,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2222,dt

r

d dt r d a dt dr dt r d v ≠=≠= 速度和加速度中的r 是质点的位置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微分时,既要对大小微分也要对方向微分。第一组结果的错误就在于,只对位置矢量的大小微分,而没有对位置矢量的方向微分。

1-13 火车以匀加速运动驶离站台。当火车刚开动时,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相对应的站台位置上的静止观察者发现.第一节车厢从其身边驶过的时间是5.0s 。问第九节车厢驶过此观察者身边需要多少时间? 解:设火车的加速度为a ,每节车厢的长度为l ,第一节车厢从观察者身边通过所需时间为t1,t1满足

212

1at l = (1)

前八节车厢通过观察者身边所需时间为t 2,前九节车厢通过观察者身边所需时问为t 3,并可列出下面两个方程式:

2

2

218at l = (2) 2

3

2

19at l = (3)

由(1)得:25

2221

i t l

a ==

将上式代入式(2)和式(3),分别得到

s l

l

a l t s l l a l t 00.152251818,14.14225161632=?===?==

第九节车厢通过观察者身边所需时间为: Δt=t 3-t 2=15.00s-14.41s=0.86s

固体物理课后答案

1.1 如果将等体积球分别排列成下列结构,设x 表示钢球所占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证明结构x简单立方π/ 6 ≈0.52体心立方3π/ 8 ≈0.68面心立方2π/ 6 ≈0.74六方密 排2π/ 6 ≈0.74金刚石3π/16 ≈0.34 解:设钢球半径为r ,根据不同晶体结构原子球的排列,晶格常数a 与r 的关系不同,分别为:简单立方:a = 2r 金刚石:根据金刚石结构的特点,因为体对角线四分之一处的原子与角上的原子紧贴,因此有 1.3 证明: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是面心立方;面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是体心立方。 证明:体心立方格子的基矢可以写为

面心立方格子的基矢可以写为 根据定义,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基矢为 同理 与面心立方晶格基矢对比,正是晶格常数为4π/ a的面心立方的基矢,说明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确实是面心立方。注意,倒格子不是真实空间的几何分布,因此该面心立方只是形式上的,或者说是倒格子空间中的布拉菲格子。根据定义,面心立方的倒格子基矢为 同理 而把以上结果与体心立方基矢比较,这正是晶格常数为4πa的体心立方晶格的基矢。 证明:根据定义,密勒指数为的晶面系中距离原点最近的平面ABC 交于基矢的截距分别为 即为平面的法线

根据定义,倒格子基矢为 则倒格子原胞的体积为 1.6 对于简单立方晶格,证明密勒指数为(h, k,l)的晶面系,面间距d 满足 其中a 为立方边长。 解:根据倒格子的特点,倒格子 与晶面族(h, k,l)的面间距有如下关系 因此只要先求出倒格,求出其大小即可。 因为倒格子基矢互相正交,因此其大小为 则带入前边的关系式,即得晶面族的面间距。 1.7 写出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金属中,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数。若立方边长为a ,写出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间距。 答:体心立方晶格的最近邻原子数(配位数)为8,最近邻原子间距等于 次近邻原子数为6,次近邻原子间距为a ;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 ,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pV n 623.1461815 .300314.8300 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 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 ) (0000.1001 0000.100000 .250000.1252 cm cm V l O H == -= ρ n=m/M=pV/RT mol g pV RTm M ?=?-??== -31.3010 13330) 0000.250163.25(15.298314.84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 n =+= 终态(f )时 ??? ? ??+=???? ??+ =+=f f f f f f f f f f T T T T R V 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物理学6章习题解答] 6-1 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水库,长200 m ,宽150 m , 水深10 m ,求水对水库底面和侧面的压力。 解 水对水库底面的压力为 侧面的压力应如下求得:在侧面上建立如图5-9所示的坐标系,在y 处取侧面窄条d y ,此侧面窄条所受的压力为 , 整个侧面所受的压力可以表示为 . 对于h = 10 m 、l = 200 m 的侧面: . 对于h = 10 m 、l = 150 m 的侧面: . 侧面的总压力为 . 6-3 在5.0?103 s 的时间内通过管子截面的二氧化碳气体(看作为理想流体)的质量为0.51 kg 。已知该气体的密度为7.5 kg ?m -3 ,管子的直径为2.0 cm ,求二氧化碳气体在管子里的平均流速。 解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子截面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即流量为 , 平均流速为 . 图5-9

6-4 当水从水笼头缓慢流出而自由下落时,水流随位置的下 降而变细,何故?如果水笼头管口的内直径为d ,水流出的速率 为v 0 ,求在水笼头出口以下h 处水流的直径。 解 当水从水笼头缓慢流出时,可以认为是定常流动,遵从 连续性方程,即流速与流管的截面积成反比,所以水流随位置的 下降而变细,如图5-10所示。 可以认为水从笼头流出后各处都是大气压,伯努利方程可以 写为 , 改写为 , (1) . 这表示水流随位置的下降,流速逐渐增大。整个水流可以认为是一个大流管,h 1处的流量应等于h 2处的流量,即 . (2) 由于 , 所以必定有 , 这表示水流随位置的下降而变细。 根据题意, , ,h 2处的流速为v 2,代入式(1),得 , 即 .(3) 将式(3)代入式(2),得 , 式中d 1 = d ,d 2就是在水笼头出口以下h 处水流的直径。上式可化为 . 图5-1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 =-0.44 m ,x B =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 .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 .“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 .“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 ,位移大小是100 m 。 (2)路程是800 m ,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第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 (2)需要时间为16 15 4.010 4.29.510?=?年 2.(1)前1 s 平均速度v 1=9 m/s 前2 s 平均速度v 2=8 m/s 前3 s 平均速度v 3=7 m/s 前4 s 平均速度v 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5 m/s v 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小 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 ,0 3.(1)24.9 m/s ,(2)36.6 m/s ,(3) 第 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0.02 s ,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x t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 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 .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 ,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 ,则加速度为0.42 m/s 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 、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 D .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A 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 =0.63 m/s 2,a B =0.083 m/s 2,a C =-0.25 m/s 2 a A 、a B 与速度方向相同,a C 与速度方向相反。 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1 3.0/10/0.29 v cm s cm s ==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2 3.0/27/0.11 v cm s cm s == 滑块加速度2 2710/3.57 v a cm s t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1)15,16,18,19,21,23,24; (2)如图所示;

固体物理习题解答

《固体物理学》习题解答 ( 仅供参考) 参加编辑学生 柯宏伟(第一章),李琴(第二章),王雯(第三章),陈志心(第四章),朱燕(第五章),肖骁(第六章),秦丽丽(第七章) 指导教师 黄新堂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级

2006年6月 第一章 晶体结构 1. 氯化钠与金刚石型结构是复式格子还是布拉维格子,各自的基元为何?写出 这两种结构的原胞与晶胞基矢,设晶格常数为a 。 解: 氯化钠与金刚石型结构都是复式格子。氯化钠的基元为一个Na +和一个Cl - 组成的正负离子对。金刚石的基元是一个面心立方上的C原子和一个体对角线上的C原子组成的C原子对。 由于NaCl 和金刚石都由面心立方结构套构而成,所以,其元胞基矢都为: 12 3()2()2()2a a a ? =+?? ?=+?? ?=+?? a j k a k i a i j 相应的晶胞基矢都为: ,,.a a a =?? =??=? a i b j c k 2. 六角密集结构可取四个原胞基矢 123,,a a a 与4a ,如图所示。试写出13O A A '、1331A A B B 、2255A B B A 、123456A A A A A A 这四个晶面所属晶面族的 晶面指数()h k l m 。 解: (1).对于13O A A '面,其在四个原胞基矢 上的截矩分别为:1,1,1 2 -,1。所以, 其晶面指数为()1121。

(2).对于1331A A B B 面,其在四个原胞基矢上的截矩分别为:1,1,1 2-,∞。 所以,其晶面指数为()1120。 (3).对于2255A B B A 面,其在四个原胞基矢上的截矩分别为:1,1-,∞,∞。所以,其晶面指数为()1100。 (4).对于123456A A A A A A 面,其在四个原胞基矢上的截矩分别为:∞,∞,∞,1。所以,其晶面指数为()0001。 3. 如将等体积的硬球堆成下列结构,求证球体可能占据的最大体积与总体积的 比为: 简立方: 6 π ;六角密集:6;金刚石: 。 证明: 由于晶格常数为a ,所以: (1).构成简立方时,最大球半径为2 m a R = ,每个原胞中占有一个原子, 3 34326m a V a π π??∴== ??? 36 m V a π∴ = (2).构成体心立方时,体对角线等于4倍的最大球半径,即:4m R ,每个晶胞中占有两个原子, 3 3 422348m V a π??∴=?= ? ??? 32m V a ∴ = (3).构成面心立方时,面对角线等于4倍的最大球半径,即:4m R ,每个晶胞占有4个原子, 3 3 444346 m V a a π??∴=?= ? ???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四.概念题参考答案 1.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这时A 的分压 和分体积分别是A p 和A V 。若在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C ,问A p 和A V 的 变化为 ( ) (A) A p 和A V 都变大 (B) A p 和A V 都变小 (C) A p 不变,A V 变小 (D) A p 变小,A V 不变 答:(C)。这种情况符合Dalton 分压定律,而不符合Amagat 分体积定律。 2.在温度T 、容积V 都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它们的 物质的量、分压和分体积分别为A A A ,,n p V 和B B B ,,n p V ,容器中的总压为p 。试 判断下列公式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 A A p V n RT = (B) B A B ()pV n n RT =+ (C) A A A p V n RT = (D) B B B p V n RT = 答:(A)。题目所给的等温、等容的条件是Dalton 分压定律的适用条件,所 以只有(A)的计算式是正确的。其余的,,,n p V T 之间的关系不匹配。 3. 已知氢气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633.3 K , 1.29710 Pa C C T p ==?。 有一氢气钢瓶,在298 K 时瓶内压力为698.010 Pa ?,这时氢气的状态为 ( ) (A) 液态 (B) 气态 (C)气-液两相平衡 (D) 无法确定 答:(B)。仍处在气态。因为温度和压力都高于临界值,所以是处在超临界 区域,这时仍为气相,或称为超临界流体。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无论加多大压力, 都不能使氢气液化。 4.在一个绝热的真空容器中,灌满373 K 和压力为 kPa 的纯水,不留一点 空隙,这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 ) (A )等于零 (B )大于 kPa (C )小于 kPa (D )等于 kPa 答:(D )。饱和蒸气压是物质的本性,与是否留有空间无关,只要温度定了, 其饱和蒸气压就有定值,查化学数据表就能得到,与水所处的环境没有关系。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物理学11章习题解答] 11-1 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8.2 a ,问在15 s 内有多少电子通过导线的横截面? 解 设在t 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子数为n ,则电流可以表示为 , 所以 . 11-2 在玻璃管内充有适量的某种气体,并在其两端封有两个电极,构成一个气体放电管。当两极之间所施加的电势差足够高时,管中的气体分子就被电离,电子和负离子向正极运动,正离子向负极运动,形成电流。在一个氢气放电管中,如果在3 s 内有2.8?1018 个电子和1.0?1018 个质子通过放电管的横截面,求管中电流的流向和这段时间内电流的平均值。 解 放电管中的电流是由电子和质子共同提供的,所以 . 电流的流向与质子运动的方向相同。 11-3 两段横截面不同的同种导体串联在一起,如图11-7所示,两端施加的电势差为u 。问: (1)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是否相同? (2)两导体内的电流密度是否相同? (3)两导体内的电场强度是否相同? (4)如果两导体的长度相同,两导体的电阻之比等于什么? (5)如果两导体横截面积之比为1: 9,求以上四个问题中各量的比例关系,以及两导体有相同电阻时的长度之比。 解 (1)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同, 。 (2)两导体的电流密度不相同,因为 , 又因为 , 所以 . 这表示截面积较小的导体电流密度较大。 图11-7

(3)根据电导率的定义 , 在两种导体内的电场强度之比为 . 上面已经得到,故有 . 这表示截面积较小的导体中电场强度较大。 (4)根据公式 , 可以得到 , 这表示,两导体的电阻与它们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5)已知,容易得到其他各量的比例关系 , , , . 若,则两导体的长度之比为 . 11-4两个同心金属球壳的半径分别为a和b(>a),其间充满电导率为σ的材料。已知σ是随电场而变化的,且可以表示为σ = ke,其中k为常量。现在两球壳之间维持电压u,求两球壳间的电流。 解在两球壳之间作一半径为r的同心球面,若通过该球面的电流为i,则 . 又因为 , 所以

关于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关于物理化学课后习题 答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一章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 C,另一个球则维持 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两侧分别有同温、不同压的H2与N2,P(H2)=20kpa,P(N2)=10kpa,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H2 3dm3 P(H2) T N2 1dm3 P(N2) T (1) 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计算混合气体中H2和N2的分压力; (3)计算混合气体中H2和N2的分体积。 第二章 1mol水蒸气(H2O,g)在100℃,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求过程的功。假 设:相对水蒸气的体积,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1mol某理想气体与27℃,的始态下,先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至平衡态, 在恒容升温至℃,。求过程的W,Q, ΔU, ΔH。已知气体的体积Cv,m=*mol-1 *K-1。 容积为 m3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其两侧分别为0 C,4 mol的Ar(g)及150 C,2 mol的Cu(s)。现将隔板撤掉,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求末态温度

t及过程的。已知:Ar(g)和Cu(s)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 及,且假设均不随温度而变。 解:图示如下 假设:绝热壁与铜块紧密接触,且铜块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则该过程可看作恒容过程,因此 假设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则 冰(H2O,S)在100kpa下的熔点为0℃,此条件下的摩尔熔化焓 ΔfusHm=*mol-1 *K-1。已知在-10~0℃范围内过冷水(H2O,l)和冰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Cpm(H2O,l)=*mol-1 *K-1和Cpm(H2O,S)=*mol-1 *K-1。求在常压及-10℃下过冷水结冰的摩尔凝固焓。 O, l)在100 C的摩尔蒸发焓。水和水蒸气已知水(H 2 在25~100℃间的平均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Cpm(H2O,l)=*mol-1 *K-1和Cpm (H2O,g)=*mol-1 *K-1。求在25C时水的摩尔蒸发焓。 应用附录中有关物资的热化学数据,计算 25 C时反应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要求:(1)应用25 C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数据;

物理学第三版 刘克哲12章习题解答

[物理学12章习题解答] 12-7 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0.50 t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长度为l = 1.5 m 的导体棒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如图12-11所示。如果让此导体棒以既垂直于自身的长度又垂直于磁场的速度v 向右运动,则在导体棒中将产生动生电动势。若棒的运动速率v = 4.0 m ?s -1 ,试求: (1)导体棒内的非静电性电场k ; (2)导体棒内的静电场e ; (3)导体棒内的动生电动势ε的大小和方向; (4)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 解 (1)根据动生电动势的表达式 , 由于( )的方向沿棒向上,所以上式的积分可取沿棒向上的方向,也就是d l 的方向取沿棒向上的方向。于是可得 . 另外,动生电动势可以用非静电性电场表示为 . 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导体棒内的非静电性电场,为 , 方向沿棒由下向上。 (2)在不形成电流的情况下,导体棒内的静电场与非静电性电场相平衡,即 , 所以,e 的方向沿棒由上向下,大小为 . (3)上面已经得到 , 方向沿棒由下向上。 (4)上述导体棒就相当一个外电路不通的电源,所以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就等于棒的动生电动势,即 , 棒的上端为正,下端为负。 图12-11

12-8 如图12-12所表示,处于匀强磁场中的导体回路 abcd ,其边ab 可以滑动。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 0.5 t ,电 阻为r = 0.2 ω,ab 边长为 l = 0.5 m ,ab 边向右平移的速率为v = 4 m ?s -1 ,求: (1)作用于ab 边上的外力; (2)外力所消耗的功率; (3)感应电流消耗在电阻r 上的功率。 解 (1)当将ab 向右拉动时,ab 中会有电流通过,流向为从b 到a 。ab 中一旦出现电流,就将受到安培力f 的作用,安培力的方向为由右向左。所以,要使ab 向右移动,必须对ab 施加由左向右的力的作用,这就是外力f 外 。 在被拉动时,ab 中产生的动生电动势为 , 电流为 . ab 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 安培力的方向为由右向左。外力的大小为 , 外力的方向为由左向右。 (2)外力所消耗的功率为 . (3)感应电流消耗在电阻r 上的功率为 . 可见,外力对电路消耗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方式释放出来。 12-9 有一半径为r 的金属圆环,电阻为r ,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初始时刻环面与b 垂直,后将圆环以匀角速度ω绕通过环心并处于环面内的轴线旋转 π/ 2。求: (1)在旋转过程中环内通过的电量; (2)环中的电流; (3)外力所作的功。 图12-12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全册)

《大学物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 题1 1-1.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 )ωt sin ωt (cos j i +=R r 其中ω为常量.求:(1)质点的轨道;(2)速度和速率。 解:1) 由)ωt sin ωt (cos j i +=R r 知 t cos R x ω= t sin R y ω= 消去t 可得轨道方程 222R y x =+ 2) j r v t Rcos sin ωωt ωR ωdt d +-== i R ωt ωR ωt ωR ωv =+-=2 122 ])cos ()sin [( 1-2.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j i r )t 23(t 42++=,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求: (1)质点的轨道;(2)从0=t 到1=t 秒的位移;(3)0=t 和1=t 秒两时刻的速度。 解:1)由j i r )t 23(t 42++=可知 2t 4x = t 23y += 消去t 得轨道方程为:2)3y (x -= 2)j i r v 2t 8dt d +== j i j i v r 24)dt 2t 8(dt 1 1 +=+==??Δ 3) j v 2(0)= j i v 28(1)+= 1-3.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j i r t t 22+=,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

位为s .求:(1)任一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2)任一时刻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解:1)j i r v 2t 2dt d +== i v a 2dt d == 2)21 22 12)1t (2] 4)t 2[(v +=+= 1 t t 2dt dv a 2 t +== n a == 1-4. 一升降机以加速度a 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一螺钉从天花板上松落,升降机的天花板与底板相距为d ,求螺钉从天花板落到底板上所需的时间。 解:以地面为参照系,坐标如图,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 2012 1 at t v y += (1) 图 1-4 2022 1 gt t v h y -+= (2) 21y y = (3) 解之 t = 1-5. 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t d d r ,t d d v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 1 h y -= 式(2) j i r )gt 2 1 -h (t v (t)20+= (2)联立式(1)、式(2)得 2 02 v 2gx h y -= (3) j i r gt -v t d d 0= 而 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

[物理学10章习题解答] 10-3两个相同的小球质量都是m,并带有等量同号电荷q,各用长为l的丝线悬挂于同一点。由于电荷的斥力作用,使小球处于图10-9所示的位置。如果θ角很小,试证明两个小球的间距x可近似地表示为 . 解小球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平衡,这三个力分别 是重力m g、绳子的张力t和库仑力f。于是可以列出下面的 方程式 ,(1) 图10-9 ,(2) (3) 因为θ角很小,所以 , . 利用这个近似关系可以得到 ,(4) . (5) 将式(5)代入式(4),得 , 由上式可以解得 . 得证。 10-4在上题中,如果l = 120 cm,m = 0.010 kg,x = 5.0 cm,问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q为多大? 解在上题的结果中,将q解出,再将已知数据代入,可得

. 10-5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根据经典模型,在正常状态下,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轨道半径是r0 = 5.29?10-11m。质子的质量m = 1.67?10-27kg,电子的质量m = 9.11?10-31kg,它们的电量为±e =1.60?10-19c。 (1)求电子所受的库仑力; (2)电子所受库仑力是质子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多少倍? (3)求电子绕核运动的速率。 解 (1)电子与质子之间的库仑力为 . (2)电子与质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 所以 . (3)质子对电子的高斯引力提供了电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 , 从上式解出电子绕核运动的速率,为 . 10-6 边长为a的立方体,每一个顶角上放一个电荷q。 (1)证明任一顶角上的电荷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 (2) f的方向如何? 解立方体每个顶角上放一个电荷q,由于对称性,每个 电荷的受力情况均相同。对于任一顶角上的电荷,例如b 角图10-10 上的q b,它所受到的力、和大小也是相等的,即 .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 静电场 (Electrostatic Field) 二、计算题 9.7 电荷为+q 和-2q 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x =1 m 和x =-1 m 处.一试验电荷置于x 轴上何处,它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解:设试验电荷0q 置于x 处所受合力为零,根据电力叠加原理可得 ()()()() 02222 0000(2)(2)??0041414141q q q q q q i i x x x x εεεε?-?-+=?+=π-π+π-π+ 即:2 610(3x x x m -+=?=±。因23-=x 点处于q 、-2q 两点电荷之间,该处场强不可能为零.故舍去.得 () 223+=x m 9.8 一个细玻璃棒被弯成半径为R 的半圆形,沿其上半部分均匀分布有电荷+Q ,沿其下半部分均匀分布有电荷-Q ,如题图9.4所示.试求圆心O 处的电场强度. 解:把所有电荷都当作正电荷处理. 在θ 处取微小电荷 d q = λd l = 2Q d θ / π 它在O 处产生场强 θεεd 24d d 2 0220R Q R q E π=π= 按θ 角变化,将d E 分解成二个分量: θθεθd sin 2sin d d 2 02R Q E E x π= = θθεθd cos 2cos d d 2 02R Q E E y π-=-= 对各分量分别积分,积分时考虑到一半是负电荷 ?? ? ???-π=??π ππθθθθε2/2/0202d sin d sin 2R Q E x =0 2022/2/0202d cos d cos 2R Q R Q E y εθθθθεπ πππ-=?? ????-π-=?? 所以

黄昆版固体物理学课后答案解析答案

《固体物理学》习题解答 黄昆 原著 韩汝琦改编 (陈志远解答,仅供参考) 第一章 晶体结构 1.1、 解:实验表明,很多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都具有或接近于球形对称结构。因此,可以把这些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晶体看作是很多刚性球紧密堆积而成。这样,一个单原子的晶体原胞就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小球按点阵排列堆积起来的。它的空间利用率就是这个晶体原胞所包含的点的数目n 和小球体积V 所得到的小球总体积nV 与晶体原胞体积Vc 之比,即:晶体原胞的空间利用率, Vc nV x = (1)对于简立方结构:(见教材P2图1-1) a=2r , V= 3 r 3 4π,Vc=a 3,n=1 ∴52.06r 8r 34a r 34x 3 333=π=π=π= (2)对于体心立方:晶胞的体对角线BG=x 3 3 4a r 4a 3=?= n=2, Vc=a 3 ∴68.083)r 3 34(r 342a r 342x 3 3 33≈π=π?=π?= (3)对于面心立方:晶胞面对角线BC=r 22a ,r 4a 2=?= n=4,Vc=a 3 74.062) r 22(r 344a r 344x 3 3 33≈π=π?=π?= (4)对于六角密排:a=2r 晶胞面积:S=62 60sin a a 6S ABO ??=??=2 a 233 晶胞的体积:V=332r 224a 23a 3 8 a 233C S ==?= ? n=1232 1 26112+?+? =6个 74.062r 224r 346x 3 3 ≈π=π?= (5)对于金刚石结构,晶胞的体对角线BG=3 r 8a r 24a 3= ??= n=8, Vc=a 3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电化学 7-1.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阳阴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27℃, 100 kPa 下的Cl 2(g )? 解:(1) m Cu = 201560635462.F ???=5.527 g n Cu =201560 2F ??=0.09328 mol (2) 2Cl n =2015602F ??=0.09328 mol 2Cl V =00932830015 100 .R .??=2.328 dm 3 7-2.用Pb (s )电极电解Pb (NO 3) 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 (NO 3) 21.66×10-2g 。通电一段时间,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阳极区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 (NO 3) 2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 M [Pb (NO 3) 2]=331.2098 考虑Pb 2+:n 迁=n 前-n 后+n e =262501151166103312098(..)..--??-11513312098..+01658 21078682 ..? =3.0748×10-3-3.4751×10-3+7.6853×10-4 =3.6823×10-4 mol t +(Pb 2+ )=4 4 36823107685310..--??=0.4791 考虑3NO -: n 迁=n 后-n 前 =1151 3312098 ..-262501151166103312098(..)..--??=4.0030×10-3 mol t -(3 NO -)=4 4 40030107658310..--??=0.5209 7-3.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析出,阳极区溶液溶液质量为23.376g ,其中含AgNO 3 0.236 g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7.39g 的AgNO 3。求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 考虑Ag +: n 迁=n 前-n 后+n e =3233760236739101698731(..)..--??-023********..+00781078682 .. =1.007×10- 3-1.3893×10- 3+7.231×10- 4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习题4-12图 H L H h H 4-12 一个器壁竖直的开口水槽,如图所示,水的深度为H =10m ,在水面下h =3m 处的侧壁开一个小孔。试求:(1)从小孔射出的水流在槽底的水平射程L 是多少(2)h 为何值时射程最远最远射程是多少 解:(1)设水槽表面压强为p 1,流速为v 1,高度为h 1, 小孔处压强为p 2,流速为v 2,高度为h 2,由伯努利方程得: 22 2212112 121gh v p gh v p ρρρρ++=++ 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 211021,0,h h h v p p p -==== 由上式解得:gh v 22= 由运动学方程:221gt h H = -,解得: g h H t ) (2-= 水平射程为:)(m 17.9)310(34)(42=-??=-==h H h t v L (2)根据极值条件,令0=dh dL ,L出现最大值, 即 022 =--h hH h H ,解得:h=5m 此时L的最大值为10m 。 4-14 水在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已知在截面S1处的压强为110Pa ,流速为0.2m/s ,在截面S2处的压强为5Pa ,求S2处的流速(把水看作理想流体)。 解:由伯努利方程得:2 222112 121v p v p ρ+=ρ+ 2323100.12 1 52.0100.121110v ???+=???+ )(5.012-?=s m v 4-16在水管的某一端水的流速为1.0m/s ,压强为5100.3?Pa ,水管的另一端比第一端降低了20.0m ,第二端处水管的横截面积是第一端处的1/2。求第二 端处的压强。设管中的水为理想流体,且作稳定流动。 解: 由连续性方程 2 21 1v S v S = 得:)(211 2 12212 -?=?== s m v S S v 由伯努利方程22 2212112 121gh v p gh v p ρρρρ++=++ 得:)()(2 121222112h h g v v p p -+-+ =ρρ

固体物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金属自由电子气体模型习题及答案 1. 你是如何理解绝对零度时和常温下电子的平均动能十分相近这一点的? [解答] 自由电子论只考虑电子的动能。在绝对零度时,金属中的自由(价)电子,分布在费米能级及其以下的能级上,即分布在一个费米球内。在常温下,费米球内部离费米面远的状态全被电子占据,这些电子从格波获取的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费米面附近或以外的空状态上,能够发生能态跃迁的仅是费米面附近的少数电子,而绝大多数电子的能态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常温下电子的平均动能与绝对零度时的平均动能十分相近。 2. 晶体膨胀时,费米能级如何变化? [解答] 费米能级 3/222 )3(2πn m E o F = , 其中n 单位体积内的价电子数目。晶体膨胀时,体积变大,电子数目不变,n 变小,费密能级降低。 3. 为什么温度升高,费米能反而降低? [解答] 当K T 0≠时,有一半量子态被电子所占据的能级即是费米能级。除了晶体膨胀引起费米能级降低外,温度升高,费米面附近的电子从格波获取的能量就越大,跃迁到费米面以外的电子就越多,原来有一半量子态被电子所占据的能级上的电子就少于一半,有一半量子态被电子所占据的能级必定降低,也就是说,温度生高,费米能反而降低。 4. 为什么价电子的浓度越大,价电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解答] 由于绝对零度时和常温下电子的平均动能十分相近,我们讨论绝对零度时电子的平均动能与电子的浓度的关系。 价电子的浓度越大,价电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这是金属中的价电子遵从费米—狄拉克统计分布的必 然结果。在绝对零度时,电子不可能都处于最低能级上,而是在费米球中均匀分布。由式 3/120)3(πn k F =可知,价电子的浓度越大费米球的半径就越大,高能量的电子就越多,价电子的平均动能 就越大。这一点从3 /2220)3(2πn m E F =和3/222)3(10353πn m E E o F ==式看得更清楚。电子的平均动能E 正比于费米能o F E ,而费米能又正比于电子浓度3 2l n 。所以价电子的浓度越大,价电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5. 两块同种金属,温度不同,接触后,温度未达到相等前,是否存在电势差?为什么? [解答] 两块同种金属,温度分别为1T 和2T ,且21T T >。在这种情况下,温度为1T 的金属高于费米能o F E 的电子数目,多于温度为2T 的金属高于费米能o F E 的电子数目。两块同种金属接触后,系统的能量要取最小值,温度为1T 的金属高于o F E 的部分电子将流向温度为2T 的金属。温度未达到相等前,这种流动一直持续,期间,温度为1T 的金属失去电子,带正电;温度为2T 的金属得到电子,带负电,两者出现电势差。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第1章

[第1章习题解答] 1-3 如题1-3图所示,汽车从A 地出发,向北行驶60 km 到达B 地,然后向东行驶60 km 到达c 地,最后向东北行驶50km 到达D 地。求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总位移。 解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S=AB 十BC 十CD =(60十60十50)km =170 km ; 汽车的总位移的大小为 Δr=AB/Cos45°十CD =(84.9十50)km =135km , 位移的方向沿东北方向,与CD 方向一致。 1-4 现有一矢量R 是时阃t 的函数,问dt R d dt R d 与在一般情况下是否相 等?为什么? 解: dt R d dt R d 与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相等的。因为前者是对矢量R 的绝 对值(大小或长度)求导,表示矢量R 的太小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后者是对矢量R 的大小和方向两者同时求导,再取绝对值,表示矢量R 大小随时问的变化和矢量R 方向随时同的变化两部分的绝对值。如果矢量R 方向不变,只是大小变化,那么这两个表示式是相等的。 1-5 一质点沿直线L 运动,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r =6t 2-2t 3,r 和t 的单位分别是米和秒。求: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2)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速度,

(3)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加速度。 解:取直线L 的正方向为x 轴,以下所求得的速度和加速度,若为正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若为负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 轴的反方向。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11121220.41 2) 26()1624(--?=?----=--= s m s m t t x x v ; (2)第三秒末的速度 因为2612t t dt dx v -== ,将t=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速度为 v 3=18m ·s -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第口秒末的速度为 V 4=48m s -1; (3)第三秒末的加速度 因为t dt x d 1212a 22-==,将 t=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加速度为 a 3= -24m ·s -2; 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第四秒末的加速度为 a 4= -36m ·s -2 1-6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dt d v s =和dt d v a =,试证明: (1)vdv=ads : (2)当a 为常量时,式v 2=v 02+2a(s-s 0)成立。 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1.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电? 2. 如图15.1-6,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 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已经带 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 附近,观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回答:吸管带的是 哪种电?餐巾纸带哪种电?为什么?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哪个失去了电子? 哪个得到了电子? 3. 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 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多少库仑的电荷?为什么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课后习题答案 1.甲带负电解析:乙吸引丙,而且丙物体带正电,则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判断乙物体带负电;甲排斥乙,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可知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由乙带负电可知甲也带负电。 2.(1)不能由此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因为摩擦过的饮料吸管带电,既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也可以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2)吸管与玻璃棒相排斥,说明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即吸管带正电。那么餐巾纸一定带负电。因为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由于得、失电子,带上的是等量异种电荷 (3)吸管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餐巾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3.金属锡的原子核外有50个电子,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C,则这些电子所带电荷量为8×10-18C,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体上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1. 图15.2-8 甲是把电池和玩 具电风扇连接起来的电路图。 请在图15.2-8乙中用笔画线表 示导线,连接相应的电路。 15.2-8 连接玩具电风扇 2. 在图15.2-9 中有电子门铃、电源和开关,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它们连起来,使得门铃能够正常工作,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电子门铃可以用“—电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 界面现象 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 (2) 在一个封闭的钟罩,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 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5)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 答: (1) 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产生这些状态的原因就是新相难以生成,要想防止这些亚稳状态的产生,只需向体系中预先加入新相的种子。 (2) 一断时间后,大液滴会越来越大,小液滴会越来越小,最终大液滴将小液滴“吃掉”, 根据开尔文公式,对于半径大于零的小液滴而言,半径愈小,相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愈大,反之亦然,所以当大液滴蒸发达到饱和时,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所以液滴会愈来愈小,而蒸汽会在大液滴上凝结,最终出现“大的愈大,小的愈小”的情况。 (3) 气泡为半球形,因为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恒温恒压过程,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存在,小气泡就会使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此时只有通过减小表面积达到,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呈现为球形。 (4) 最本质区别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德华力,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5) 由于物理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所以ΔG <0,而ΔS <0,由ΔG =ΔH -T ΔS ,得 ΔH <0,即反应为放热反应。 10-2 在293.15K 及101.325kPa 下,把半径为1×10-3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 的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变(ΔG )为多少?已知293.15K 时汞的表面力为0.4865 N ·m -1。 解: 3143r π=N ×3243r π N =3132 r r ΔG =2 1 A A dA γ? =γ(A 2-A 1)=4πγ·( N 22 r -21 r )=4πγ·(3 12 r r -21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