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素养漫谈

1-★ 《通讯员素养漫谈》封面
通讯员素养漫谈
中原铁道报社 李荣吉
2010.6郑州

各位朋友:
讲课之前声明一下——因5月份,我值班,加之原定这期培训班是与宣传部、电视台合办,所以我没有准备讲课。现在,临时受命,倍感诚惶诚恐。要想不在老通讯员面前“班门弄斧”,又不能让“误入歧途”。这些天来,结合多年新闻采写实践经验及值班中所发现问题,加班加点重新撰写讲义,制作课件。由于时间紧迫,难免有漏洞,加之本人普通话不标准,典型的“南腔北调”,若课讲得不好,或有听不懂的,请见谅。

2-★
一、走近《中原铁道报》
(一)发展历程
首先,我们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中原铁道报》的发展历程:
▲1949年2月28日,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我们铁路工人自己的报纸--《人民铁路》,在二七大罢工的策源地--郑州诞生了。当时,《人民铁路》在郑州市人民政府登记为报刊证第1号(据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第一家正式对外发行的党报),出版证号在河南省邮局登记为第13号,在中国人民邮局登记为第二类新闻纸类。

3-★
▲暑来寒往,斗转星移。报纸数度(13次)易名,▲成为了今天的《中原铁道报》。

4-★
▲在一代代报人和全局广大通讯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原铁道报》伴随着郑州铁路局茁壮成长,现在已经形成了“两报两刊一网”的新格局。

5-★
▲(二)中原铁道报社通联工作
▲1、基本定义:通联工作,是指新闻单位▲与通讯员▲加强联系,以及与相关方面加强协调(包括读者)▲而进行的工作,它是新闻单位整体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6-★
▲2、重要意义:
1. 加强通联工作,是本报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铁路行业宽泛,信息来源大多在基层,仅仅依靠报社的记者,肯定是难以及时准确地将行业各个角落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出来。这就更加需要广大职工为本报提供报道线索,为本报撰写新闻。
2.加强通联工作,是本报编采工作改革的需要。通过广泛搜集广大读者对本报的意见,可以经常性地调查和研究读者的心理和需求,检验报纸改革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编采工作的改革提供必要的依据。
3.加强通联工作,是把握读者脉搏的重要途径。离开了通联工作,报社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就会产生障碍,读者与报社的关系就会疏远,报社的编采人员就很难摸到读者的脉搏,编采工作就难免会带有盲目性。
▲3、工作重点:
在新形势下,本报通联工作的重点是由本报工作的新 发展 、社会前进的新变化和通联工作对象的新特点所决定的。笔者认为,目

前的通联工作重点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努力发现报道线索,为本报报道提供参考 。通联工作除了要协助报社做好一个时期宣传报道计划外,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与读者、作者接触机会多的优势发现和收集那些鲜活的新闻线索,为记者、编辑提供采编工作的支持。特别是今天在座的各位大都来自于第一线,身边的事最直接最准确。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你们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来源。
⑵积极组织各类稿件,为报纸版面丰富内容。发动广大通讯员写稿,体现群众办报方针是企业报通联工作的职责。报社会根椐不同时节,拟定每个时期的报道重点,因此通联工作要研究报纸的报道风格,及时向作者、读者发送报道动态,沟通作者、读者与报社的联系,不断向报社组织更多更好的稿件,促进报纸的质量提高。
⑶ 广泛收集读者意见,为报社改革提供依据。本报主要是办给我局广大职工看的,广大职工也需要从本报了解更多的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这就需要通联工作者去研究读者,分析读者,了解读者的接受能力、信息需求和阅读心理。掌握了这些情况,为报社提供了读者的求知信息,使报社的改革工作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⑷广泛发动多方力量,为报刊经营多作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埋头办报刊是不够的。企业报刊更是如此,订阅数量、广告数量的多少都直接影响着报刊的生存和发展。显然,通联工作更要为报社的经营管理服务,要通过与读者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关系搞好报刊的发行经营工作,使报刊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为报社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

7-★
▲4、总体思路:高度重视、改进创新、逐步规范、实现高效。
▲高度重视,就是要给通联工作以突出的地位,要确定专人、责以专任。
▲改进创新,就是要改进现有通联工作方法,创建适应新形势的通联模式。
▲逐步规范,就是根据铁路现有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分步骤、分阶段、有过程的规范通联模式和办法,以期达到报纸新闻宣传形势对通联工作的要求。
▲实现高效,就是利用报社现有条件,尽量提升通联资源的使用率,提高通联工作效率,达到有力促进本报宣传增加信息量、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的目的。

8-★
▲5、通联模式:
报社是一个联动机,各部室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通联工作同样如此。为此,当前本报实际情况,本着利于工作,逐步规范的原则,本报通联模式暂由四个子系统支撑 :其一,由记者部建立通联工作规则、模式制定并形成基本管理体系;其二,总编室

为通联工作主力执行体系;其三,各编辑部为通联工作的辅助执行体系;其四,办公室协调相关部室形成通联工作的监督评价体系。
▲⑴基本管理体系:通联工作在报社主管总编和值班总编的指导下,由记者部统一管理,指派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除了做好通讯员稿件收取和传送、通讯员稿件刊用登记、通讯员培训外,要逐步构成通联工作规则制定和监督评价体系,使通联工作管理达到制度管理和统计量化考核管理。
▲⑵主力执行体系:总编室承担着通讯员来稿三分之二多的接收和传送任务,要指定专人负责新闻信息网络,及时下载通讯员来稿,并利用电子版和《新闻纵横》两个阵地,定期通报通联工作信息,通报内容包括每月报道重点、月和季度来稿与用稿统计等。
▲⑶辅助执行体系:各编辑部一是作好通联选题及其它通联工作执行管理,经常将报道重点和报道思路,与记者部进行沟通,以指导记者和通讯员围绕中心做好报道;二是做到对记者和特约通讯员的来稿与用稿登记反馈制度。
▲⑷监督评价体系:办公室组织、协调报社相关部室,定期对通联工作进行总结,评先评优,组织召开年度表彰大会。

9-★
▲6、激励机制:
▲⑴通联工作实行月总结、季汇总(在报纸和《新闻纵横》上公布来稿和刊稿数)、年表彰的考核制度,使之从报道计划报道提纲的制定到对上用稿数量的确定,从平时工作的督促指导到奖惩制度的年终兑现,都有目标任务的规定、实施、考核与评估。
▲⑵评选先进单位的标准以通联年报数字和实绩为主要依据。先进个人评优提名资格是——全年用稿8-15篇以上,先进单位评优提名资格是——4000人以上单位生产站段,全年用稿80-100篇以上;4000以下生产站段,全年用稿60-80篇以上;局直属单位,全年用稿15篇以上。
▲⑶被评为优秀通讯员的先进个人,可作为特约通讯员候选人。
▲⑷报社每年底召开一次表彰会,由局党委下发文件,表彰“中原铁道报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和“中原铁道报新闻宣传先进个人”若干。

10-★
▲(三)通讯员队伍建设
▲1.定义:通讯员是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单位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
在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中,通讯员队伍最为庞大的是报纸。我国报纸最早的通讯员系统是由上海的《申报》建立的,此报于1872年创立后不久,在杭州设立了第一个外埠通讯员联系站,3年间便扩展到北京、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26处。
▲2.通讯员基本条件与任务
⑴基本条件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和铁路生产、建设、经

营、管理情况,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
②遵守新闻纪律,讲究职业道德。
③热爱新闻报道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心支持报刊工作。
④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
⑤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深入扎实的作风。
▲⑵基本任务
①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采写有新闻价值的稿件,拍摄有价值的新闻图片。
②抓住我局运输、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宣传报道。
③及时搜集和反馈读者意见。
④完成编辑部临时交办的任务。

11-★
▲3.通讯员队伍现状:
2005年,铁路体制改革后,我局通讯员队伍受到极大冲击,各单位宣传干部人数锐减,再加上一些骨干通讯员转行,通讯员队伍一度出现“青黄不接”现象。为此,报社这几年每年都要举办通讯员培训两期以上,较好地缓解了这种局面。目前,全局通讯员队伍基本稳定,人才济济,年均来稿11000篇左右。
尽管报社通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更应看到,目前存在着许多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下一步亟需解决的问题。
⑴通讯员来稿数量呈下滑趋势。据统计,2010年就比2009年同比减少7%。尤其是通讯员来稿不均现象十分突出,个别单位对新闻报道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单位前一年来稿不到20篇。
⑵通讯员来稿质量有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有的单位尽管来稿数量不少,但稿件质量不高。反映在稿件上,往往是新闻不新,写作手法陈旧,缺乏深度,抓不准新闻点。
⑶个别单位的培养工作不力。客观上讲,现在为改变这种局面,报社把举办培训班作为提高通讯员素质的一项措施,但有的单位对此不够重视,安排的人员根本不具备通讯员水平和素质,有的甚至把培训当“休假”。

12-★
▲每年,本报采用通讯员稿件近4000篇。但是,应该看到,虽然来稿呈下降趋势,但用稿比率却是逐年增高。这对通讯员来说,是好事,但对报社来说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稿件质量也相应受到影响。

13-★
▲4.报社工作流程
下面,我把报社繁琐且又严谨的出版流程在此作一介绍,向大家揭开报社那神秘的“面纱”。▲
报社流程图
▲稿费发放流程图

14-★
▲5.通讯员培训
加强对通讯员的培训,是促进通讯员队伍不断新陈代谢,防止通讯员队伍“青黄不接”的有效办法。
⑴通讯员培训工作由记者部统一归口管理。
⑵通过日常的通联工作促进通讯员新闻观念转变外,记者部每年至少举办两期通讯员培训班,以帮助通讯员提高业务素质。一般情况下,是上半年为骨干通讯员培训班,下半年为基础班。
⑶报社每年适时、分片召开业务研讨会

,组织骨干通讯员开展专题研讨,并围绕专题组织深度报道,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⑷报社编采人员应约到基层站段讲课,按规定向记者部报告,并经主管总编同意,以便通联工作的管理和考核。
▲6.通讯员来稿要求:
为使通讯员的稿件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本报,报社对通讯员来稿作如下要求:
⑴诚恳欢迎通讯员向本报提供稿件。有条件的通讯员,可以通过报社给你单位开设新闻信息网络系统帐号向报社传送稿件,不具备上网条件者仍可通过邮寄或者车递发送到报社记者收即可。通讯员对投递报社有所疑问时,可询问记者部或者根据你投稿件所显示报社分配流程询问相关编辑部。报社编采人员保证态度和蔼,热情接待,耐心答复。
⑵不提倡通讯员到报社送稿。但如果通讯员已经来报社送稿,就必须热情接待,不得冷淡和拒之门外。编辑人员接到通讯员送来的稿件后,应主动到记者部登记盖章,再由记者部分送有关编辑部门,对未经登记的稿件不得采用。
⑶对特约或骨干通讯员传递的优质稿件,记者部和总编室可提出处理意见,直接送值班总编审阅批示。
⑷记者部和总编室对通讯员来稿要认真把关,发现多投、重稿、质量较差的稿件,有权进行筛选、淘汰。
⑸报社有定期的来稿、用稿通报制度。记者部要指定专人每月对通讯员来稿和用稿情况按站段、单位进行综合统计,网上来稿由总编室统计。每月初,由记者部统统计上月来稿、用稿情况,并将结果通过办公网发送报社领导和各编辑部;每季度,记者部将本季度数据汇总,报社分别在本报正刊和和《新闻纵横》杂志上通报。
⑹来稿要清楚写明作者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15-★
▲7.特约通讯员的选拔与条件
⑴全年在《中原铁道报》刊稿15篇以上,其中重要稿件不得少于5篇的通讯员,可被选聘为报社特约通讯员,并颁发特约通讯员证。
⑵原则上为主要生产站段配备一名特约通讯员,除完成自身报道任务外,还负责对本单位重要稿件的审核推荐工作。
⑶特约通讯员要关心、支持报纸的发展,每季度至少向报社反馈一次读者对报纸的意见。
⑷特约通讯员要积极完成报社交办的其它任务。
⑸特约通讯员聘任期为两年。在聘任期能完成任务者,下次连续聘任;对连续半年完不能完成任务的,予以警告;三个季度不能完成任务者,将予以撤换,今后并不再聘任。

16-★
▲二、合格通讯员应有的基本素质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通讯员,这是广大新闻通讯员关注的话题。我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要爱岗敬业,勤奋好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1

、要爱岗敬业,多宣传单位,干什么写什么。通讯员只有爱岗敬业,熟悉本单位的情况和发展动态,才能把身边的亮点及时地宣传出去。
▲2、要勤奋好学,多写多练。任何行业都是在发展的,比如,进入高铁时代,即使你是铁路专业毕业,两三年下来,你所学过的许多理论已经过时,只有勤奋好学,紧跟时代步伐,多写多练,才能多出好作品。
▲3、提高综合素质。无论我做记者部主任,还是任报社值班总编,我不一味强调记者的文风一致,但希望文章有深度、不呆板,这既体现记者鲜活的内心,也是对记者知识构成和写作水准的综合检验。同样,我期待通讯员在提高业务水平、增加知识积累的同时,也要提高综合素质及审美情趣,才能写出有水准、可读性强,意在言外、理在趣中,受不同层次读者喜爱的好文章。

17-★
▲(二)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从事新闻工作,我们强调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政治意识就是新闻的基本立场要为党、为人民服务,要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大局意识就是通讯员要宏观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特点,从大局出发,明白什么该宣传,什么不该宣传,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确定宣传的主次。
▲责任意识就是通讯员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原貌,不歪曲事实、不颠倒是非,不写虚假新闻,更不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而恶意吵作。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真实性,注重时效性,用事实说话。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取信于民的根本。尽管新闻是“易碎品”,但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所以我们每写一篇新闻,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要求自己,切不可有“新闻过时得快,错了就错了,没人注意”之类的侥幸心理。如果通讯员缺乏责任意识,为了某种目的把普通的人或物夸大,文章刊登后,就会遭至群众反感,这不仅降低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及导向作用,而且也有损作者本人的形象。
“文官执笔安天下”,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宣传的导向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讯员要牢固树立这三种意识,以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腹中珠玉、笔底乾坤”,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创作方针,才能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

18-★
▲(三)要坚持“五勤”,要有“三心”。
▲我们常说,搞新闻要有“五勤”的基本功。
▲眼勤就是要善于观察,捕捉有效信息。
▲嘴勤就是要勤于和群众交流,在交谈中发现有价值的素材,然后顺滕摸瓜,搞清事情的来龙去

脉。
▲腿勤就是要勤于跑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收集有价值的第一手新闻资料,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新闻。
▲手勤就是要勤于动手,养成随身携带笔记本(效能桌面便笺)和习惯,随时记录有用信息,不断积累资料。
▲脑勤就是要勤动脑、勤思考,善于发现、驾驭题材,并针对不同的信息找准切入点,写出好新闻。
“三心”,▲首先,通讯员在日常工作及写作中要对自己有信心。▲在收集资料及采访过程中要有耐心,要克服浮躁心理,遇到困难逐一解决。▲在资料的对比、鉴别、应用等方面要细心,疑点要找权威资料或可信度高的旁证资料核实,凡涉及定性、定量问题或拿不准的情况要在发稿前细心求证、去伪存真,力求把真实、准确的信息传递给读者。通讯员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才能写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经得起群众检阅,受群众欢迊的好作品。

19-★
▲(四)做人要谦虚,杜绝“四子”。
通讯员一定要克服知识分子常有的或个性张扬,或清高固傲等弱点,尽量谦虚做人,切不可以为自己能写文章就高人一等,目中无人。要做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能够抛弃名利思想,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并处理好工作与写稿的关系,因此,我建议大家在新闻实践中要杜绝“四子”。即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脚踏实地,▲不“装样子”;平时要彰显水平、收敛个性,融洽地与大家相处,▲不“摆架子”;关键时刻不讲条件、不刁难领导,▲不“使性子”;要排除舍我其谁的思想,▲不“撂挑子”,时刻把自己当作集体中的普通一员,“不笑人短,不恃己长”,积极为本单位的新闻宣传出力。
▲切记:谦虚使人进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20-★
▲(五)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保持高尚的人格。
所谓文如其人,就强调了人品的重要性。▲通讯员在工作、写作中要淡泊名利,不邀宠、不媚俗,特长要用在正处。在生活中要洁身自爱,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保持高尚的人格。别人欣赏你,才会关注你的文章,文章有人读,才能增强宣传效果,达到写作目的。因此,通讯员终身都要作好“人品”这篇大文章,作文与做人要统一。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来体会我们的文字之美、人格之美及文章的意境之美。

21-★
▲(六)要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要博爱。
通讯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积极▲良好的心态,心胸开阔、宠辱不惊,拥有博爱情怀。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心胸开阔的人计较得少,他眼里的人和物大多是好的。而心胸狭隘的人喜欢斤斤计较,看到

的往往是事物的阴暗面。▲著名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只有博爱的人,才会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才能时常被一些美的人和事物打动,才有激情去创作,也才能写出鼓舞人心的作品。

22-★
▲(七)要自我加压,不断超越自我。
与许多通讯员交流时,我就强调, 如果单位没有给你下见报任务指标,你就给自己定个写稿指标,确定每月给报社写五六篇以上。按本报现在的见报率而言,三分之一多,至少也能刊两三篇。▲多写稿,多练笔,多思考,多观察,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你发现新闻的敏感性。一年下来,你刊发稿件二三十篇不成问题。如果,你不写,你如何能刊发稿件?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我更希望大家不要单纯考虑数量,而要追求质量,特别是希望能自我加压,不断超越自我。今年写春运,明年春运另一样,不能年年重复自己。我们有的通讯员,不要看他一年发几十篇,但他始终停留在写动态新闻类“豆腐块”上,少有长进,天长日久,“低层次循环”,你能算是一个合格的通讯员吗?(举例:抢运电煤,两年四投)

23-★
▲三、如何提高稿件的见报率
如何提高稿件的命中率,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稿件能否见报既有外部因素,也有稿件因素,主要的还是稿件因素,也就是稿件本身的质量。今天,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 (一)有的放矢
通讯员大多都生活在基层,每天都接触不少新鲜事。哪些东西能写?哪些不能写?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些都是我们在采访前必须清楚的。如果这个问题不清楚,看见什么写什么,往往会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了解摸清报社的意图,也就是报社一个时期的报道要点。也许有的人会说,通讯员身不在报社,又与报社编采人员接触很少,很难摸清报道要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是要注意看头条新闻。通讯员要养成读报的习惯,通讯员的读报与一般群众读报要有所不同。一般群众读报是了解新闻,看过之后就算了。而通讯员读报不仅要了解新闻内容,更要从这些报道中研究出一个时期编辑部的宣传重点,这才是最重要的。从报纸上研究报社的报道意图,这是最省劲最有效的办法。有些通讯员,即使天天看报,不注意看一版,特别是不注意看头条新闻,这是不对的。头条新闻,通常带有指导性,如路局近期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你围绕安全,下功夫挖掘提炼本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亮点和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这样写的稿件,就很容易见报。
▲二是及时了解

报社报道要点。报社每月在新闻信息网络上都要登出报道要点。大家在上网传送稿件时,不妨看看。
▲三是从会议、文件中领会报道意图。报社的宣传要点从哪里来?我们也是根据上级领导讲话、上级重要文件中提炼出来的。所以,通讯员参加会议、听传达文件也要与一般人不同,一般人开完会后知道精神就行了,而作为通讯员则要更细致、更认真地研究会议精神。要从会议、文件中明确当前路局、局党委的工作重点,这些重点就是当前新闻宣传的要点。如果你认真地阅读研究会议、文件精神,就会从中发现许多新提法、新要求。围绕这些重点采访典型,搞好新闻写作,其上稿率自然会很高。
▲四是与采编人员交朋友。报社的意图是通过记者、编辑来实现的,通讯员要依据自己的主要报道范围,选择有关采编人员作为交友对象。如写运输安全生产新闻为主的通讯员就要与要闻部编辑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意图;如郑州地区站段的通讯员,就要与包片郑州地区的记者多联系。这里要克服一种思想,有的通讯员认为采编人员会给难看,下不了台阶,这是不必要的。其实,很多采编人员还是很希望通讯员和他联系的。因为按照报社的要求,一个时期版面上要体现什么重点,许多时候采编人员手上是没这方面线索和稿件,他们也很急需与这方面的通讯员联系,以便使自己的版面更好反映报道意图。如果你与采编人员联系多了,他还会主动约你写这方面的稿件,一般不会存在受冷遇的问题。

24-★
▲(二)旧闻新作
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有规律性,年复一年,其相关新闻也容易成为年年唱“四季歌”。怎样选新闻,才能提高见报率呢?我们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
▲时间新 这是它的第一要义。当前,多种新闻媒体竞争激烈。同一新闻事件,一家媒体报道后别的不可能再重复报道,否则,一个新闻媒体整日跟着别的媒体“炒剩饭”,其就无法生存。因此,在生活中发现新闻后应抓紧时间采访、写作、发稿,切莫延误。当然,由于新闻发生的地点不同,时间各异,通讯员不能在每个新闻发生时都在现场。大多数新闻是我们在事后通过各种渠道才得知的,也就是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新闻线索。怎么办呢?不能因为时间过了就放弃。
所谓时间“过了”就是超过了编辑部规定的时间,对新闻的要求各媒体要求的时间因题材不同而不同,有的两天,有的三天,最多也不能超过十天。可当我们发现一些好的新闻题材时,往往超过了这个时间。这里给大家谈一点变旧闻为新闻的方法。我们知道,任何新闻的发生都不是单纯的、孤立的事件,它既有前

因,还有后果,还有与其它事物的相互联系。虽然一个事件发生了,但它的后续影响并不会消失,它与其他事件的联系仍然存在,我们要学会从这些影响和联系中抓出最新时间。举例:郑州供电段工程师进班组,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题材,但反映的是该单位2006年以来的做法。我们在报道时,一是选取最新新闻素材,二是与当前路局开展的“岗位成才、实现价值”活动联系起来,这样稿件就富有指导意义,并在5.20一版头条刊发。总的,要想多发稿,时间新非常重要。同一类型的报道,你的先到,就是新闻;晚来的则是跟风,刊发的可能性很小。对有时效性的稿子,我建议尽量及时采访及时写稿,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到第二天。
▲事件新 这是决定新闻命运的关键。如何判断其新不新呢?一是比较意识。作为通讯员想向哪家媒体投稿,必须经常关注这家媒体所发内容。当你发现、准备采写新闻时,首先要知道这方面相同内容的新闻别人发没发,如果人家已发了,你再写就是重复,媒体就不可能用了。二是全局意识。就是指你采写新闻的显著性。如果你往《中原铁道报》投稿,你先衡量一下这个新闻在我局的影响,有没有在全局范围内,至少在本系统是否占有一定位置。有的在本单位看起来是个新闻,但放到全局里别的地方人家的经验比你的还好,若讲成绩,在你单位里成绩不小,但比别的单位你的成绩差远了。这样你就不要再作无效劳动了。在这方面,最好要及时了解全局情况,哪些方面你那里在全局是先进的,写出来的稿件被采用率就高,如果你想往《人民铁道》或其他媒体投稿,也必须先了解你准备采访的新闻事件在全路及所在区域的位置。
▲角度新 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通讯员去采访,会写出不同的新闻。因为每个通讯员都会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报道出的角度都不同。例如:同一场火灾,有的可能从挖掘事故的原因入手,写搞好安全的重要性;有的可能从造成的损失入手,给人以警示;有的可能从救火的壮举入手,讴歌消防官兵的大无畏精神等等。所以,我们搞新闻采访报道,一定要选准角度,选新角度。选择新角度,特别要在变化中寻找新角度。新角度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它不是通讯员主观臆断和笔下生花。只要通讯员能时刻注意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能找到新角度。选择新角度,要从以小见大选择新角度。选择新闻角度还有个大小的问题。在选择角度时不能贪大求全,角度选得太大,必然是新老材料掺杂,报道效果不佳。报道角度选小一些

,口子必然就窄,写起来就写得细一些,开掘得深一些。

25-★
▲(三)拨迷求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主要条件有二:真实,新鲜。其中真实是首要一条。有的通讯员可能会说,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明白不一定都能做得到。
在新闻实践中,现实生活是五彩斑斓的,真真假假的事相互交织。你所获取的新闻线索,或许是从张三、李四、王五等人那听到的,或许是从甲乙丙等不同渠道搜集到的。要从中分出真假来,还真得下功夫。
无论你在那种情况下获取新闻线索,从与新闻事件的时空关系来看不妨有四种情况:▲事情已经过去,我们当时未在场;事情正在进行,我们不能目击和参与;事情已经过去,我们参与其中; 事情正在进行,我们身临其境。
要确保你所获取新闻的真实性,这就要求你必须做到两点:
▲要选择可靠的新闻来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线索。我们不少新闻线索是通过文件、报告等印刷材料得来的,这是新闻采访必不可少的,但决不能迷信这些材料。有些会议材料是有关单位应付场面和敷衍上级的,水分较大,有的甚至是弄虚作假的。新闻报道最好不要直接引用这些材料,如要用也必须进行核实。
▲要掌握第一手材料,所谓第一手材料,就是要直接到现场去。一位老记者把自己采访经验总结为“三不罢休”,即“不到现场不罢休,不采访本人不罢休,稿件不念给本人不罢休。”到现场是看和听,但也不能满足于此,还要注重问,问有关人员、问群众,这样才会得到真实的材料,防止出现虚假的新闻。
我之所以强调这点,这是因为“真实”,对一个通讯员来说,更是其“生命”。《红楼梦》中有“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大家想想,一篇不实报道被发现,报社和编采人员就会对你产生深刻印象。今后,你写的真实报道也可能被认为是假的,让编辑、记者总不相信,总产生怀疑,甚至封杀你的稿子。(举例,张某某)

26-★
▲(四)注重细节
有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专讲细节的重要性。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板招聘人员,在门边放着一把倒下的拖把。几个应试人先后进屋应试,前几个都没注意这件事,只有最后的一位看到后马上把倒下的拖把扶起来,然后才回答老板的问题。结果老板录取了这个人。老板的理由就是这个人心细,不马虎。作为新闻工作者,更要重视细节,不论采访和写作,都要注重细节。有不少稿件从题材重要性和写作上看,都没大的毛病,但往往因为一些细节出现了问题,结果导致稿件被淘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注重细节,有

几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不要自相矛盾。就是在新闻的表述时前后不一,或这篇与那篇不一,或照片与说明文不一。二是不要把话说绝。这是指在报道某一事件时留有余地。三是不要违背常情。有的报道,初看很不错,但仔细一推敲,又有很多疑问。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在某些细节上不合情理。大家知道,编辑的任务主要是选取稿件,核准事实,再搞文字加工。像这种不注意细节,不合情理的表述自然逃不过编辑的眼睛。也可能因为这一细节经不起推敲使自己整个稿件被“枪毙”。四是要在用词上重视“准确”二字。有的稿件就可能用词不准而影响发稿。

27-★
▲(五)超前意识
每天,在铁路局范围内,我们都有许许多多的新闻事件发生。哪些新闻能报道,那些不能报道,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超前意识,或者说要有前瞻性。一般情况下,上级的每项重要决策、重大举措以及重大活动前,都会有举动,这就要平时多看头条新闻。就是企业内部,每一项重大活动前,也会下发一些文件,搞些宣传发动什么的,也就是说有前奏,如每年的防洪防汛,路局会在一个多月前,结合当年不同的气候特点作了安排,下发通知,如果你在汛期前,能总结出一、二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有分量的稿子,效果一定不一样。我们不是日报,特别是对节日性的活动报道,你不能到了七一才去写迎接党的生日活动的报道。当然,不论是前瞻性,还是超前意识,这些都需要有较高的思想和理论素养,这些都要从学习中来。

28-★
▲(六)坚忍不拔
通讯员写稿总想被采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并非尽如人愿。有的稿子寄出后如石沉大海。
面对稿件不被采用怎么办呢?
一不能就此止步。要寻找不被采用的原因。原因不能从外部找,怨自己与媒体没熟人,没路子。当然,在社会风气还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也许有的人通过“关系”发了一两篇文章,但那不是长远之计。所以,找原因最重要的是要从自己文章上找,看是否符合当前的宣传重点,文章题材是否新,写作上是否存在毛病。有一个通讯员在谈写作时说过,通讯员的“路子”是稿子铺出来的。只有多写、多练,才能真正找到上稿的路子。
二是要会总结。古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说受到一次挫折,通过总结,就能增长自己一方面智慧。投稿也一样,一次不用,就要学会分析问题,找找是哪方面的原因,下次写稿就能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几次失败,几次总结之后,犯错误就会越来越少,上稿率自然就会提高。这里要克服一种不管用不用,只管往上投,不一定哪篇能碰上的思想。这种“

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做法只能浪费自己的精力、时间,只能达到事与愿违的效果。
三是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稿件几次不用,可能会招来种种嘲讽、埋怨、指责,如果经受不住这些考验,就会搁笔了。这是不足取的,世上不论干什么事,一帆风顺,步步顺利就能干成是不可能的。新闻报道也不例外。古人有一首诗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千韧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为通讯员就要有这样一种信念、一种勇气,认定目标,百折不挠。只要有这种信念和勇气,加上勤奋和善总结,自己稿件的见报率一定会提高。

29-★
▲(七)兼顾其它
提高见报率涉及内容是多方面,具体把握有待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除了上述六点外,还有下面一些内容,我在这简单提示一下,以便大家在今后注意:
▲1.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想多上稿,把报纸(包括其他媒体,包括网络)研究好,多作些换位思考,要尝试从编辑编稿、读者读报的角度看问题。
▲2.要力求出新。虽然我不要求大家文风一致,但我希望你们的稿件能力求出新,写作角度、写作语言都能新颖,能言人之所未言。特别对于那种一个单位同类问题,年年都模式化的稿件,我们一般不予刊发,并视为重复发新闻,要核减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值班总编的奖金(举例:抢运电煤的稿件)。大家想想,一次两次,或许没发现,但一多,我们并被受处罚,以后我们还敢刊发你的稿件吗?
▲3.要在标题上下功夫。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编辑、读者最先接触的就是标题,标题制作好了,也就成功了一半。很多新闻在编辑手上,虽然稿件不怎样,但因标题好,而令编辑颇费周折进行再加工而见报的(孟稿件:如果有机会,我会重新再来)。
▲4.要注意稿件审核问题。往报社(新闻单位)投稿,纸质稿件要应加盖单位公章,网络传送(除文学、言论稿件外),新闻稿件一律通过报社为你们单位开设新闻信息网络系统传送。不论是邮寄、传真也或网上发稿,还要切记写清作者姓名及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包括邮编、电话)等,以方便报社联系;如果,你在这些问题上总是不按规定处理办,久了,编辑部对你的稿件处理也是有所保留的。
▲5.时间表述要准确。还有的往往对时间表述上不注意,好用“日前”、“近日”、“最近一段时间”,这些都是新闻报道中应避免使用的。不少新闻单位对新闻时间有较严格要求,几日内的稿件可用。这种模糊时间概念的做法容易引起编辑的怀疑。
在新闻时间运用上,还有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不少通讯员好用“今年以来”

这个词组。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词。“以来”一词是表示从过去某个时间到现在这一时段,它有起点和终点。起点是“以来”前边的词,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而“今年”指元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无论年初、年中或年终报道,“今年”都还没过完,怎能作为起点呢?要表示今年一段时间,就要把“以来”前边的时间说具体。如“年初以来”、“今年3月以来”、“今年5月以来”等,决不能用“今年以来”,这一细节望大家也要注意。

30-★
▲四、通讯员容易陷入的误区
通讯员稿件最容易出现的10大误区:
1.新闻与信息的误区:新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新闻是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与信息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新闻是进入新闻传播的信息,只有在传播中才得以实现。所有新闻都是公开的,而信息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秘密的。
▲(2)新闻所传播的事实是新近变动的信息,具有时新性。新闻主要反映客观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中的“现态”和“趋态”,不仅要求内容新,而且要求传播的时间和事件发生的时间相近。信息则不同。
▲(3)新闻信息具有新闻价值,而一般信息没有。
▲(4)新闻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真实性以外,还具有社会属性。新闻常常表现出主观性、倾向性,透露出与传播者不同的价值观和个人感情色彩。
▲(5)新闻与一般信息的传播方式有所不同。新闻的传播要通过新闻机构完成,是一种社会性的大众传播;而信息的传播可能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或者自身传播。
▲解决方式:不妨把本单位所发生事件和同类型工作,在媒体发表和内部信息刊发的内容进行比对,从中得到启示。

31-★
▲2、公文与新闻的误区:公文包括工作安排、简报、会议记要、先进典型材料等,公文具有规范的结构和格式,如常见的“一、二、三、四……”、“四举措做好……”、“四个方面”;而新闻要求的格式不同于公文,如消息常用的倒金字塔结构、通讯现在流行的散文纪实体等。
▲解决方式:公文如何改写成新闻:先要判断公文是否关注近期发展的事情,是否新鲜有新意,如果符合以上两个条件,通讯员需进一步采访,补充材料,最好能找到生动的新闻案例,以新闻格式完成稿件。

32-★
▲3、模仿和抄袭的误区:初学写稿的通讯员,不少人都模仿过别人的稿件写作方法。对此,我并不是一味反对。但是,要提醒大家的,小心模

仿成抄袭。
▲解决方式: 你可以取之所长,模仿优秀作品的文章结构、写作方法,但切忌照搬新闻事实,甚至除了修改原稿时间、地点、单位、人物姓名外,其余则全部套用的恶劣作法。

33-★
▲4、稿件长与短的把握误区:新闻的特点为简明扼要、篇幅短小、概括不流于抽象。站段新闻字数一般应控制在800字以内。(除某些调查类报道、人物新闻等篇幅可适当放宽)
▲解决方式:稿件字数400字以上的建议分为多段落,一句话最好不要超过25字以上。

34-★
▲5、 虚与实的误区:新闻一定要用事实说话。▲虽然我一向对文风不求统一,但对稿件中夹叙夹议过多,或者词句过于华丽,我还是反对的。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要少说虚话,避免加入评论,如“该事件标志着……”、“该项目的启动显示着……” 等等
▲解决方式:全文以事实、数据说话,写完之后反复看几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句、词、段删去。

35-★
6、传播方式的误区:▲▲▲▲▲我局涵盖车机工电辆多个系统几十个单位,某些会议、活动在该系统、该单位是较大的事,但放之全局,是否仍是一个重要的新闻?所以,你在报道本单位事迹时,首先得考虑你的传播对象和传播范围,特别是对本单位领导的所言所行,放之全局用语是否得当。写稿时可多考虑,我所写的稿件新闻性如何,是否能让大多数职工关注。哪些写站段领导活动的稿件中也使用“明确”“要求”“强调”“指出”“字眼”的稿件,你们觉得合适吗?
▲解决方式:要尽量少用“要求”、“指出”等缺乏亲和力的词语。 报社对站段稿件,要求尽量少用段长某某、党委书记某某的语句。特别是图片说明中,除局领导以外,一般不让显示站段领导姓名及序位。

36-★
▲7、新闻事实新与旧的误区: ▲铁路新闻年年唱“四季歌”,但不等于要年年“老调重弹”,需要的是“旧曲新唱”或者“谱新曲”。就拿年年报道的春运来说吧,我们需要的是报道今年春运又有何不同的新闻事实。
▲解决方式:写新闻要寻找新闻事实,但该事实要有时效性,不能是几年前的故事和案例,正确的做法是半年前的新闻故事请不要引用。 特别忌讳“几年来”,“一个时期以来”这种模糊时间概念的新闻。

37-★
▲8、跟形势和“马后炮”的误区:新闻报道要紧跟形势,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报纸刊发新闻,一般同一内容的稿件发过之后就不会再发了。有的通讯员看到报纸上登什么内容,接着自己也写什么内容,这就很难见报了。这是典型的“马后炮”。
过去经商者有这样的经验:▲“你无我有,你有我优,

你优我转。”一个地方人家卖什么你也卖什么,肯定生意不好做。当你卖这种东西时,我卖你没有的,当你有这种东西时,我要卖的比你的好。当你卖的很好的东西时,我转卖别的。这样你的生意就能做成。写新闻也一样。
▲解决方式:当你看到报上登了什么时,你就在相同内容上写更好的,报上的内容比你写的经验更好时,你就要转写别的。例如都写反映“岗位成才,实现价值”的稿件,这是前一个时期的报道重点。人家写了如何发动的做法,你就不要再写类似稿件了;你可以写本单位如何结合实际抓落实、出新招等。这样,角度一变,内容就新了,也就容易被采用。

38-★
▲9、“独一门”和“多面手”的误区:▲有的通讯员擅长消息,有的喜爱摄影,还有的爱好文学,因而在向本报投稿中,各显其能。但实践中,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只会“独一门”,是不行的。大家想想,报社版面有限,如果你只喜爱新闻摄影,或者只喜欢文学创作,一定时期内,你的稿件也不可能期期刊发你的作品。
▲解决方式:一定努力锻炼自己成为新闻报道的“多面手”,这样,你也才能“广种多收”。

39-★
▲10、“应景”报道的误区:凡遇重大节日,基层单位一般要开展活动庆祝,▲报社也要做一些动态反映。虽然,这属于典型的“应景”报道,但许多通讯员乐此不疲,且往往白下功夫。
▲解决方式:有针对性地把握稿件的“提前量”。

40-★
▲课到此讲述完毕。虽然,我的课讲得不好,但我依然欣慰。因为,2010年6月,我们在局党校开办的这期培训班,有了你们这些骨干通讯员的加入,《中原铁道报》又增加了新的生力军;我坚信,有了报社编采人员和广大通讯员的共同努力,《中原铁道报》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通讯员素养漫谈》多媒体讲稿标注说明:
多媒体课件相应页码标注阿拉伯数字符号,同时标注★;同页课件中,需要点击鼠标切换内容的,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