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切圆》专题练习

《三角形的内切圆》专题练习
《三角形的内切圆》专题练习

《三角形的内切圆》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O是△ABC的内心,∠BOC为130°,则∠A的度数为()

A.130° B.60° C.70° D.80°

2.下列图形中一定有内切圆的四边形是()

A.梯形 B.菱形 C.矩形 D.平行四边形

3.如图,⊙O内切于△ABC,切点为D、E、F,若∠B=50°,∠C=60°,?连结OE,OF,DE,DF,∠EDF等于() A.45° B.55° C.65° D.70°

二、填空题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8,则它的内切圆半径为。

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则它的内切圆半径为。

3.在△ABC中, AB=AC=5cm,BC=8cm,则它的内切圆半径为。

4.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cm,则它的内切圆半径为。

三、解答下列各题

1.如图,⊙O分别切△ABC的三条边AB、BC、CA于点D、E、F、若AB=7,AC=5,BC=6,求AD、BE、CF的长。

2.如图,△ABC中,内切圆I和边BC、AB、AC分别相切于点D、E、F,

⑴探求∠EDF与∠A的度数关系。

⑵连结EF,△EDF按角分类属于什么三角形。

⑶I是△EDF的内心还是外心?

3

r。

(4)圆M的半径

4.如图,ΔABC的∠C=Rt∠,BC=4,AC=3,两个外切的等圆⊙O1,⊙O2各与AB,AC,BC相切于F,H,E,G,求两圆的半径。

5.已知Rt△ABC中,∠ACB=90°,AC=6,BC=8。

(Ⅰ)如图①,若半径为r1的⊙O1是Rt△ABC的内切圆,求r1;

(Ⅱ)如图②,若半径为r2的两个等圆⊙O1、⊙O2外切,且⊙O1与AC、AB相切,⊙O2与BC、AB相切,求r2;

(Ⅲ)如图③,当n大于2的正整数时,若半径r n的n个等圆⊙O1、⊙O2、…、⊙O n依次外切,且⊙O1 与AC、BC相切,⊙O n与BC、AB相切,⊙O1、⊙O2、⊙O3、…、⊙O n-1均与AB边相切,求r n。

《三角形的内切圆》专题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D ; 2.B ; 3.B 。

二、填空题

1.2; 2.332; 3.3

4; 4.(634-)cm 。 三、解答下列各题

1.AD =3、BE =4、CF =2。

2.⑴∠EDF =90°-2

1∠A ;⑵△EDF 是锐角三角形;⑶I 是△EDF 的外心。

32=。

(4)∵圆M 与圆O 、线段AC 、线段BC 都相切, 过点M 作MH ⊥OD ,如图3, ∴MH ∥CD ,

∴∠OMH =∠DCO 。

4.解:设圆的半径是r ,将两圆圆心与已知的点连接。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5,

∴斜边上的高是:3×4÷5=2.4。 ∴

432

1252224.2223??=?++?-++r r r r r r ∴75=r 。 5.解:(I )∵在Rt △ABC 中,∠ACB =90°,AC =6,BC =8 1022=+=∴BC AC AB

如图,设圆O 1与Rt △ABC 的边AB 、BC 、CA 分别切于点D 、E 、F 连接111111CO BO AO F O E O D O 、、、、、

于是,AC F O BC E O AB D O ⊥⊥⊥111,, 111321211r r AC F O AC S C AO =?=?=

?

111321211r r BC E O BC S C BO =?=?=

? 111521211r r AB D O AB S B AO =?=?=

? 242

1=?=?BC AC S ABC 又B AO C BO C AO ABC S S S S 111????++=

11154324r r r ++=∴

21=∴r

(II )如图,连接212121O O CO CO BO AO 、、、、,则

222242

132121r r BC S r r AC S C BO C AO =?==?=

?? ∵等圆圆O 1、圆O 2外切

2212r O O =∴,且AB O O //21 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交21O O 于点N ,则

22524524r r CM CN AB BC AC CM -=-==?= 22215242121r r CN O O S O CO ??? ??-=?=

∴? 2222)5()102(2121r r r r S B O AO +=+=∴梯形 B O AO O CO C BO C AO ABC S S S S S 212121梯形+++=???? 222222)5(5244324r r r r r r ++??

? ??-++=∴ 解得7102=r

(III )如图,连接n n n O O CO CO BO AO 111、、、、,则 n n C AO r r AC S 3211=?=

? n n c BO r r BC S n 42

1=?=? ∵等圆圆O 1、圆O 2、…、圆O n 依次外切,且均与AB 边相切。

∴n O O O 、、

、 21均在直线n O O 1上,且AB O O n //1 n n n n r n r r n O O )1(222)2(1-=+-=∴

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交n O O 1于点K 则n r CK CH -==5

24524, n n n O CO r r n CK O O S n ??? ??--=?=

∴?524)1(2111 n n n n B O AO r r n r r n S n ]5)1[(]10)1(2[2

11+-=+-=梯形 B O AO O CO C BO C AO ABC n n n S S S S S 111梯形+++=????

n n n n n n r r n r r n r r ]5)1[(524)1(4324+-+??

? ??--++=∴ 解得3210+=

n r n

(完整版)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铁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4FeCl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3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中均有化学反应发生。 ①②③ 将铜丝放入氯化将铁钉放入硫向硫酸亚铁溶液中铁溶液中酸铜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2 Fe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B.实验②中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2+23+ >Cu.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FeD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BaCl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在含有3FeCl和232) ( 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aSOA.白色沉淀是BaSO和34 B.溶液的酸性增强 C.白色沉淀是BaSO4FeClFeCl全部被还原为D.23+++23+32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AlFe、Mg、和Fe4.某溶液中有) 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Mg BFeA.32++ Al .CFe D. ++3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 +2+O +HFeO+2H===Fe2.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溶液反应:B+3-+O NOFe+4H+===Fe+↑+2HNO23.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C+2+O +===Fe+2HFe(OH)2H221 D.向Fe(OH)中加入氢碘酸:3+-2+O +2I===2Fe+I6H2Fe(OH)+6H+223的组成成分。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6.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鉴定盐A) 的是 ( FeB.A中一定有Fe CA. FeBr溶液D.A一定为AgIC.B为沉淀27.高3+3+中一定有 铁酸钠(NaFeO)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42--2--。干法制备

知识专题3_角度计算的专项训练

《小专题3 角度计算的专项训练》 类型1 直接利用三角形的内、外角的性质求角度 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如果∠A=50°,那么∠1+∠2的大小为() A.130 B.180 C.230 D.260 2.如图,已知DE分别交△ABC的边AB,AC于点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若∠B=67°,∠ACB=74°,∠AED=48°,则∠BDF的度数为___________. 类型2 借助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的性质求角度 3.如图,在△ABC中,∠ABC=50°,∠ACB=70°,AD平分∠BAC.过点D作DE⊥AB于点E,则∠ADE的度数是( ) A.45° B.50 C.60° D.70° 4.已知,如图,AD是BC边上的高,AE平分∠BAC,试探究∠DAE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

类型3 借助平行线的性质求角度 5.(葫芦岛中考)如图,在△ABC中,∠C=90°,点D在AC上,DE∥AB,若∠CDE=165°,则∠B的度数为() A.15° B.55° C.65° D.75° 6.(重庆中考)如图,直线EF∥GH,点A在EF上,AC交GH于点B.若∠FAC=72°,∠ACD=58°,点D在GH上,则∠BDC的度数为__________. 类型4 借助学具的特征求角度 7.(泰安中考)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2=44°,则∠1的大小为( ) A.14° B.16° C.90°- D.-44° 8.(眉山中考)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的度

角的计算专项练习题

乘岗马中心学校2019年秋学期角的计算专项练习题 (整理人:金大雷审题人:七年级数学组) 类型1 直接计算. 1.如图,已知∠AOC=∠BOD=75°,∠BOC=30°,求∠AOD的度数. 2.如图,点A,O,E在同一直线上,∠AOB=40°,∠EOD=28°46′,OD平分∠COE,求 ∠COB的度数. 3.已知∠AOB=40°,OD是∠BOC的平分线. (1)如图1,当∠AOB与∠BOC互补时,求 ∠COD的度数; (2)如图2,当∠AOB与∠BOC互余时,求∠COD的度数. 类型2 方程思想 4.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 2 3 还少40°,求这个角的度数. 5.如图,已知∠AOE是平角,∠DOE=20°,OB平分∠AOC,且∠COD∶∠BOC= 2∶3,求∠BOC的度数. 6.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 (1)若∠BOD=68°,∠DOF=90°,求∠EOF的度数. (2)若OF平分∠COE,∠BOF=30°,求∠BOD的度数. 类型3 分类思想 7.下面是小明做的一道题目以及他的解题过程: 题目:在同一平面上,若∠BOA=75°,∠BOC=22°,求∠AOC的度数, 解:根据题意可画图,所以∠AOC=∠BOA-∠BO C=75°-22°=53°. 如果你是老师,能判小明满分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将错误指出来,并给出你认为正确 的解法.

8.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 (1)当∠AOB=60°时,求∠AOC的度数; (2)在(1)的条件下,∠EOC=90°,请在图中补全图形,并求∠AOE的度数; (3)当∠AOB=α时,∠EOC=90°,直接写出∠AOE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类型4 角度的旋转 9.已知,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 (1)如图1. ①若∠AOC=60°,求∠DOE的度数; ②若∠AOC=α,直接写出∠DOE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将图1中的∠DOC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试探究∠DOE和∠AOC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与运算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5分) 1.(5分)1°等于() A.10′ B.12′ C.60′ D.100′ 2.(5分)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35°5′B.°=35°50′C.°<35°5′D.°>35°5′ 3.(5分)如果从甲船看乙船,乙船在甲船的北偏东30°方向,那么从乙船看甲船,甲船在乙船的()A.南偏西30°方向B.南偏西60°方向 C.南偏东30°方向D.南偏东60°方向 4.(5分)已知∠AOB=70°,以O为端点作射线OC,使∠AOC=42°,则∠BOC的度数为() A.28° B.112°C.28°或112°D.68° 5.(5分)如图所示的是一个长方形纸片ABCD沿其上一条线EF折叠后的图形,已知∠BEF=105°,则∠B′EA等于() A.15° B.30° C.45° D.60° 6.(5分)如图,OB平分∠AOD,OC平分∠BOD,∠AOC=45°,则∠BOC=()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推断专题训练

2.(22分)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cm (g 3 -? 乙 醇 -117、0 78、0 0、79 乙 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 的大试管A 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与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③待试管B 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 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图11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与食盐水与饱与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除去(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________. A.52O P B.无水42SO Na C.碱石灰 D.NaOH 固体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与图11装置相比,图12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2 4、 (共18分) I 、 已知: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R X NaOH ROH NaX -+? →?+? 又知:有机物A 的结构为,有机物B 的结构为 请回答以下问题:

高一化学-元素推断题专项训练 最新

第八讲推断题专项训练 1. 某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为m,最外层电子数为n,且2m=n,该元素气态氢化物中含氢25%,该元素的名称是,m= , n = 。 2. 现有原子序数之和为51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和B同主族;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是最强的,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同. (1)试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写出B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A 、B 、C 、D 、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 、A、B、D、E的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 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 (1)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 ;B ;C ;D ;E 。(2)画出E的原子结构简图。 (3)写出D的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今有A 、B 、C 、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1826年一位法国青年科学家发现的。他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往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深,若进一步提取,可得一种深红棕色液体,有刺鼻的臭味。B 、C 、D的原子电子层排布均不超过3个电子层。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好等于C原子核内质子数的2倍,而他们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恰好相等。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是B原子核外电子数的6倍。请回答: (1)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 。 (2)画出A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单质和两种氧化物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酸,其反应方程式为。 5.请写出五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的化学式,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外都具有10个电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C、D四种元素,A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C单质跟A、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生成A单质,C原子与B原子的电子层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奇数,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其单质为淡黄色固体。 (1)四种元素符号为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二种元素是___________,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种元素中能形成AB型共价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由它们的同位素原子形成的AB型分子共有____________,其中质量数最小的一种分子可用同位素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原子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其核电荷数按B、C、D、A顺序增大。已知B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D、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C、D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则A为,B为,C为,D为 . 8.X、Y、Z三种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连续的三个不同周期.原子序数:Z>X>Y,其中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X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与Y、Z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不相同,X与Y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已知X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由此推出:X是,Y 是,Z 是 .将X的单质投入到Z单质的水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高中化学专项训练(STSE化学与生活)(附答案)

2020年01月22日xx 学校高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2.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 NaCl 溶于水 电解CuCl 2溶液 CH 3COOH 在水中电离 H 2与Cl 2反应能量变化 NaCl Na ++Cl ? CuCl 2 Cu 2++2Cl ? CH H 2(g)+Cl 2(g) 2HCl(g) ΔH =?183kJ·mol ?1 3.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6.下列表示不正确 ...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B.丁烷的球棍模型 C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4 6 7.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8.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17Cl B.N2的结构式:N=N C.Na 的结构示意图:D.2H O的电子式: 9.生活离不开化学。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交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下列成语与该金属有关的是( ) A.衣紫腰银 B.点石成金 C.铜驼荆棘 D.铁杵成针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C.FeCl3溶液可用于腐蚀印刷铜质线路板是因为Fe比Cu的金属性强 D.过氧化钠用于呼吸面具中是因为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能氧化CO2和水 11.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 B.中国天眼传输信息用的光纤材料是硅 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一致D.港珠澳大桥用到的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可水解

七年级数学线段计算、角度计算专题练习(20200710110832)

七年级数学线段计算、角度计算专题练习 一日一练 周一 1、若点B 在直线AC 上,AB=12,BC=7,则A ,C 两点的距离是。答案:5或19 提示:关键点是点B 在直线AC 上,分两种情况: ①点B 在线段AC 上,AC=AB-BC=12-7=5 ②点B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则AC=AB+BC=12+7=19 2、已知点B 在直线AC 上,线段AB=8cm ,AC=18cm ,P 、Q 分别是线段AB 、 AC 的中点,则线段PQ= 。 答案:13cm 或5cm 当点B 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时 AP=AB=4cm,AQ=AC=9cm 121 2 PQ=AQ+AP=9+4=13cm ∴当点B 在线段AC 上时 AC=18cm,AB=8cm AP=AB=4cm, AQ=AC=9cm 121 2 PQ=AQ-AP=9-4=5cm ∴周三

1、如图,已知点C 为AB 上一点,AC=12cm ,CB=AC ,D 、E 分别为AC 、AB 1 2的中点,求DE 的长. 解:AC=12cm,CB=∵12 AC CB=6cm ∴AB=AC+BC=12+6=18cm ∴E 是AB 的中点 ∵AE=BE=9cm ∴D 是AC 的中点 ∵DC=AD=6cm ∴所以DE=AE-AD=3cm 2、已知线段AB 上顺次有三个点C 、D 、E ,把线段AB 分成2:3:4:5四部分,且AB=56cm .(1)求线段AE 的长;(2)若M 、N 分别是DE 、EB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 解(1)设AC=2x,则CD 、DE 、EB 分别为3x 、4x 、5x , 由题意得,2x+3x+4x+5x=56, 解得,x=4, AC 、CD 、DE 、EB 分别为8cm 、12cm 、16cm 、20cm , 则AE= AC+CD+DE=36cm; (2)M 是DE 的中点 ∵ME==8cm, ∴1 2DE N 是EB 的中点∵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训练

化学实验训练题 一、性质型探究实验 【例1】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 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装置B的主要作用 是;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 接的合理顺序为A、B、.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 是;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①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②草酸为二元酸; ⑴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 ⑵①F、D、G、H、D; CuO(氧化铜);②H前的装置D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H后的装置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⑶①向1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入1mol/L的草酸溶液,若产生大量气泡则说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或将浓度均为0.1mol/L的草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反应后的溶液的pH,若溶液呈酸性,则说明草酸是二元酸。 练习:1.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离子 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 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__色,说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烧杯中的溶液不能选用下列中的。a.饱和NaOH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c.饱和Na2SO3溶液d.饱和Na2CO3溶液(1)MnO2+4H++2Cl ̄Mn2++Cl2↑+ 2H2O;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2)d; (3)黄;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4)2OH—+Cl2=Cl—+ClO—+H2O 不能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b 2. 易溶于水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用于摄影和印刷。以铁屑为原料的制备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角的计算

专题训练(九) 角的计算 类型1利用角度的和、差关系 找出待求的角与已知角的和、差关系,根据角度和、差来计算. 1.如图,已知∠AOC=∠BOD=75°,∠BOC=30°,求∠AOD的度数. 解:因为∠AOC=75°,∠BOC=30°, 所以∠AO B=∠AOC-∠BOC=75°-30°=45°. 又因为∠BOD=75°, 所以∠AOD=∠AOB+∠BOD=45°+75°=120°. 2.将一副三角板的两个顶点重叠放在一起.(两个三角板中的锐角分别为45°、45°和30°、60°) (1)如图1所示,在此种情形下,当∠DAC=4∠BAD时,求∠CAE的度数; (2)如图2所示,在此种情形下,当∠ACE=3∠BCD时,求∠ACD的度数. 解:(1)因为∠BAD+∠DAC=90°,∠DAC=4∠B AD, 所以5∠BAD=90°,即∠BAD=18°. 所以∠DAC=4×18°=72°. 因为∠DAE=90°, 所以∠CAE=∠DAE-∠DAC=18°. (2)因为∠BCE=∠DCE-∠BCD=60°-∠BCD,∠ACE=3∠BCD, 所以∠ACB=∠ACE+∠BCE=3∠BCD+60°-∠BCD=90°.

解得∠BCD=15°. 所以∠ACD=∠ACB+∠BC D=90°+15°=105°. 类型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利用角平分线的这个性质,再结合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 3.如图,点A,O,E在同一直线上,∠AOB=40°,∠EOD=28°46′,OD平分∠COE,求∠COB的度数. 解:因为∠EOD=28°46′,OD平分∠COE, 所以∠COE=2∠EOD=2×28°46′=57°32′. 又因为∠AOB=40°, 所以∠COB=180°-∠AOB-∠COE=180°-40°-57°32′=82°28′. 4.已知∠AOB=40°,OD是∠BOC的平分线. (1)如图1,当∠AOB与∠BOC互补时,求∠COD的度数; (2)如图2,当∠AOB与∠BOC互余时,求∠COD的度数. 解:(1)因为∠AOB与∠BOC互补, 所以∠AOB+∠BOC=180°.

高中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实验题专项训练1.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现象解释或结论 A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漂白性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且能溶于 浓硝酸 C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D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 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X一定是SO2 B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SO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D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3.利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从含碘CCl4溶液中提取碘 和回收CCl4溶剂 B.萃取操作过程 中的放气 C.定量测定化学 反应速率 D.比较KMnO4、Cl2、S的 氧化性 5.分液漏斗中液体为甲、锥形瓶内物质为乙、试剂瓶中液体为丙,利用烧杯内液体吸收尾气。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实验目的或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非金属性C Ksp(AgI)

七年级数学 线段计算、角度计算 专题练习

七年级数学 线段计算、角度计算 专题练习 一日一练 周一 1、若点B 在直线AC 上,AB=12,BC=7,则A ,C 两点的距离是 。答案:5或19 提示:关键点是点B 在直线AC 上,分两种情况: ①点B 在线段AC 上,AC=AB-BC=12-7=5 ②点B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则AC=AB+BC=12+7=19 2、已知点B 在直线AC 上,线段AB=8cm ,AC=18cm ,P 、Q 分别是线段AB 、AC 的中点,则线段PQ= 。 答案:13cm 或5cm 当点B 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时 AP=AB=4cm,AQ=AC=9cm 1212 PQ=AQ+AP=9+4=13cm ∴当点B 在线段AC 上时 AC=18cm,AB=8cm AP=AB=4cm, AQ=AC=9cm 1212PQ=AQ-AP=9-4=5cm ∴周三

1、如图,已知点C 为AB 上一点,AC=12cm ,CB=AC ,D 、E 分别为AC 、AB 12的中点,求DE 的长. 解:AC=12cm,CB=∵12AC CB=6cm ∴AB=AC+BC=12+6=18cm ∴E 是AB 的中点 ∵AE=BE=9cm ∴D 是AC 的中点 ∵DC=AD=6cm ∴所以DE=AE-AD=3cm 2、已知线段AB 上顺次有三个点C 、D 、E ,把线段AB 分成2:3:4:5四部分,且AB=56cm . (1)求线段AE 的长; (2)若M 、N 分别是DE 、EB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 解(1)设AC=2x,则CD 、DE 、EB 分别为3x 、4x 、5x , 由题意得,2x+3x+4x+5x=56, 解得,x=4, AC 、CD 、DE 、EB 分别为8cm 、12cm 、16cm 、20cm , 则AE= AC+CD+DE=36cm; (2)M 是DE 的中点 ∵ ME==8cm,∴12DE N 是EB 的中点 ∵

高一化学专题复习_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

1.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O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 A.KMnO4B.NaNO2C.FeCl3D.HNO3 2.下列物质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SO32-→SO2B.HCl→Cl2C.Na→Na+D.SO2→S 3.下列反应中有一种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的是() A.2KI+Br2=2KBr+I2 B.2AgNO32Ag+2NO2↑+O2↑ C.Cu2(OH)2CO32CuO+CO2↑+H2O D.2Na2O2+2H2O=4NaOH+O2↑ 4.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但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2O2+2H2O=4NaOH+O2↑B.C+H2O CO+H2 C.Cl2+H2O=HCl+HClO D.2F2+2H2O=4HF+O2 5.在反应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若有5mol水发生氧化反应,则被还原的BrF3物质的量为() A.2mol B.5mol C.5 3mol D. 10 3mol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含氧酸可作氧化剂而无氧酸则不能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就强D.氯气分子可作氧化剂,但也可被其他氧化剂所氧化7.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3.0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 8.R2O8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为MnO4-,若反应后R2O8n-离子变为RO42-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值是() A.4 B.3 C.2 D.1 9.已知Cu2S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和硫酸,若反应中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A.N2O B.NO C.NO2D.N2O3 10.臭氧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化学方程式为:KI+O3+H2O→KOH+I2 +O2(未配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3在反应中被还原为O2B.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I2 C.1mol O3在反应中得到2mol电子D.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3 11.根据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3

三年级下册角的计算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doc

角的计算练习60题(附参考答案) 1.如图,已知∠BOC=2∠AOB,OD平分∠AOC,∠BOD=14°,求∠AOB的度数. 2.已知∠1=35°,∠2= _________ . 3.计算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4.算一算,下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 . 5.三角形ABC的一条高将∠BAC分成角度为42°和36°的两个角(如图).∠2和∠3分别是多少度?

6.求下图中各角的度数.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 . 7.如图中,已知∠1=30°,∠2= _________ ,∠3= _________ . 8.如图,∠1= 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 . 9.求下面各个三角形中∠A的度数 10.如图中,已知∠1=43°,∠2= _________ ,∠3= _________ .

11.计算三角形中角的度数.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 . 12.算一算: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 . 13.算一算,这些角各是多少度. 已知∠2=40° 求得:∠1= _________ °,∠3= _________ °,∠4= _________ °. 14.求出如图所示各角的度数.

15.如图,已知∠l=20°,∠2=46°,求∠3的度数. 16.如图所示,∠BOC=110°,∠AOB=∠DOC,∠AOB是几度? 17.如图:∠1=48°;∠2= _________ . 18.算一算. 已知∠1=65°, 求出:∠2、∠3、∠4的度数.

化学必修一专题1综合训练(附答案)

专题1综合训练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氢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某氢氧燃料电池轿车,每行驶100 km仅耗氢气1 kg左 右,同时消耗氧气约为() A.100 mol B.250 mol C.500 mol D.1 000 mol 解析:n(H2)==500mol,由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可知,同时可消耗O2250mol。 答案:B 2.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A个N2分子与N A个CO分子的质量比为1∶1 B.水的摩尔质量等于N A个水分子的相对质量之和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1 mol·L-1 NaCl溶液含有N A个Na+ 答案:A 3.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解析:I2易升华,A正确;干燥管干燥气体应“大口进,小口出”,B不正确;浓硫酸稀释不能直 接在容量瓶中进行,C不正确;溴、CCl4能互溶,不可用分液法分离,D不正确。 答案:A 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OH溶液 B.O2 C.Na2CO3 D.乙醇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及金属氧化 物都属于电解质,只有C符合要求。 答案:C

5.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所用的铂丝,每次用完后都要() A.用水多洗几次 B.先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 C.用稀盐酸洗,再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什么颜色为止 D.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铂丝发红为止 解析:做焰色反应实验所用的铂丝,用完后先用稀盐酸洗,因为蘸取盐酸后灼烧,可生成金属氯化物,金属氯化物在高温时可挥发,从而除去金属离子。 答案:C 6.从物质类别的通性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单质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B.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反应 C.非金属单质一定能与酸反应 D.碱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 解析:根据相关类别物质的通性可以较容易做出判断。其中金属单质可以分别与非金属单质、酸、盐反应;酸性氧化物可以分别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非金属单质可以分别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酸反应不是其通性);碱性氧化物可以分别与水、酸、酸性氧化物反应。 答案:C 7.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K2CO32K++C B.Ca(OH)2Ca2++2OH- C.H2SO42H++S D.KClO3K++Cl5++3O2- 解析:K2CO3和KClO3是盐,它们电离后的产物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二者对应的酸根阴离子分别是C和Cl;Ca(OH)2和H2SO4分别是碱和酸,A、B、C项均符合电解质的电离原理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均正确;D项,Cl是一个整体,在水中不能进一步 电离成Cl5+和O2-,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KClO 3K++Cl。 答案:D 8.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SO4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NaCl中CaCl2、MgCl2等杂质 解析:制取蒸馏水可用蒸馏的方法,A正确;NaCl、Na2SO4均溶于水,B错误;BaSO4、BaCO3均难溶于水,C错误;除去NaCl中的MgCl2、CaCl2等杂质,应加入相应的试剂,把Ca2+、

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六)角的有关计算(含答案)

专题训练(六) 角的有关计算 类型1 直接计算角的度数 1.如图,已知∠1=65°15′,∠2=78°30′,求∠3的度数. 2.如图,点A 、O 、E 在同一直线上,∠AOB =40°,∠EOD =28°46′,OD 平分∠COE ,求∠COB 的度数. 3.如图,∠AOB =∠COD =90°,OC 平分∠AOB ,∠BOD =3∠DOE ,试求∠COE 的度数. 类型2 运用方程思想求角的度数 4.如图,已知∠AOE 是平角,∠DOE =20°,OB 平分∠AOC ,且∠COD ∶∠BOC =2∶3,求∠B OC 的度数. 5.如图,已知∠1=12∠BOC ,∠2=∠AOD =3∠1,求∠1和∠2的度数.

类型3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求角的度数 6.下面是小明做的一道题目以及他的解题过程: 题目:在同一平面上,若∠BOA=75°,∠BOC=22°,求∠AOC的度数. 解:根据题意可画图,如图所示,AOC=∠BOA-∠BOC=75°-22°=53°. 如果你是老师,能判小明满分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将错误指出来,并给出你认为正确的解法. 7.已知OC平分∠AOB,OD是∠BOC内的一条三等分线,试问∠AOB是∠COD的几倍? 类型4运用整体思想求角的度数 8.如图所示,∠AOB=90°,ON是∠AOC的平分线,OM是∠BOC的平分线,求∠MON的大小.

参考答案 1.因为∠1=65°15′,∠2=78°30′,所以∠1+∠2=65°15′+78°30′=143°45′.所以∠3=180°-(∠1+∠2)=180°-143°45′=36°15′. 2.因为∠EOD =28°46′,OD 平分∠COE ,所以∠COE =2∠EOD =2×28°46′=57°32′.因为∠AOB =40°,所以∠COB =180°-∠AOB -∠COE =180°-40°-57°32′=82°28′. 3.因为∠AOB =90°,OC 平分∠AOB ,所以∠BOC =12 ∠AOB =45°.因为∠BOD =∠COD -∠BOC =90°-45°=45°,∠BOD =3∠DOE ,所以∠DOE =15°.所以∠COE =∠COD -∠DOE =90°-15°=75°. 4.设∠COD =2x °,则∠BOC =3x °.因为OB 平分∠AOC ,所以∠AOB =3x °.所以2x +3x +3x +20=180.解得x =20.所以∠BOC =3×20°=60°. 5.设∠1=x °,则∠2=∠AOD =3∠1=3x °.因为∠1=12 ∠BOC ,所以∠BOC =2x °.因为∠BOC +∠2+∠AOD +∠1=360°,所以2x +3x +3x +x =360.解得x =40.所以∠1=40°,∠2=120°. 6.小明不会得满分,他忽略了一种情况,正确解法:①如图1,∠AOC =∠BOA -∠BOC =75°-22°=53°;②如图2,∠AOC =∠BOA +∠BOC =75°+22°=97°.综上所述:∠AOC 的度数为53°或97°. 7.如图1,∠COD =13 ∠BOC ,设∠COD =x ,则∠BOC =3x.因为OC 平分∠AOB ,所以∠AOB =2∠BOC =6x.即∠AOB =6∠COD ;如图2,∠BOD =13 ∠BOC ,则∠COD =23 ∠BOC ,设∠COD =2x ,则∠BOC =3x.同样∠AOB =6x ,即∠AOB =3·2x =3∠COD.故∠AOB 是∠COD 的6倍或3倍. 8.因为ON 是∠AOC 的平分线,OM 是∠BOC 的平分线,所以∠NOC =12∠AOC ,∠MOC =12 ∠BOC.所以∠MON =∠NOC -∠MOC =12∠AOC -12∠BOC =12(∠AOC -∠BOC)=12∠AOB =12 ×90°=45°.

高中化学专题训练 (10)

专题整合(九)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题串知·迁移练] 浓度均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 随lg V V0的变化如图所示。 [串知设计] (1)一元碱MOH和ROH中属于弱碱的是________,写出其电离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浓度0.10mol·L-1的M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为____________。 (3)室温下,MOH与盐酸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考查酸碱中和反应、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4)1体积pH=12的MOH与9体积pH=3的盐酸混合,混合溶液的pH是________(忽略溶液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考查溶液pH的计算] (5)相同浓度的3体积ROH溶液与1体积AlCl3溶液反应,生成RCl溶液和Al(OH)3沉淀,其中RCl溶液呈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OH)3沉淀的溶度积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分题目·综合练] 1.下列实验能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的是() A.用氨水做导电性实验,灯泡昏暗 B.将氨水滴入AlCl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常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 mol·L-1氨水的pH<13 D.氨水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c(H+)=c(OH-)=10-6 mol·L-1的溶液 B.pH=7的溶液

专题训练(四)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度计算的四种方法-学习文档

专题训练(四)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度计算的四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直接计算角度 1.如图4-ZT-1,在△ABC中,∠C=90°,∠B=40°,AD是角平分线,则∠ADC 的度数为() 图4-ZT-1 A.25°B.50°C.65°D.70° 2.如图4-ZT-2,已知∠A=32°,∠B=45°,∠C=38°,则∠DFE的度数为() 图4-ZT-2 A.120°B.115°C.110°D.105° 3.2019·枣庄如图4-ZT-3,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等于() 图4-ZT-3 A.15°B.17.5° C.20°D.22.5° 4.2019·岳西期中如图4-ZT-4,AB∥CD,∠C=65°,CE⊥BE,垂足为E,则∠B 的度数为________. 图4-ZT-4 5.2019·安徽绩溪期中如图4-ZT-5,已知a∥b,∠1=70°,∠2=40°,则∠3=________°. 图4-ZT-5 6.2019·安徽舒城月考如图4-ZT-6,直线l1∥l2,AB⊥CD,∠1=34°,那么∠2=________°. 图4-ZT-6 7.2019·淅川县期末如图4-ZT-7,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B=50°,∠BAD=30°,将△ABD沿AD折叠得到△AED,AE与BC交于点F. (1)填空:∠AFC=________°; (2)求∠EDF的度数.

8.探索与发现: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 (1)在图4-ZT-8①中,若∠B=20°,∠C=50°,求∠EAD的度数; (2)在图②中,当∠ACB为钝角时,设∠B=α,∠ACB=β,请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EAD,并说明理由. 图4-ZT-8 ?方法二三角尺或直尺的组合放置中的角度计算 9.将一副三角尺如图4-ZT-9放置,若∠AOD=20°,则∠BOC的度数为() A.140°B.160° C.170°D.150° 图4-ZT-9 10.2019·营口如图4-ZT-10,将一副三角尺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AB∥OC,DC与OB交于点E,则∠DEO的度数为() 图4-ZT-10 A.85°B.70°C.75°D.60° 11.将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尺如图4-ZT-11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 图4-ZT-11 A.125°B.120°C.140°D.130° 12.2019·枣庄将一副三角尺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图4-ZT-12所示方式摆放,两个三角尺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三角尺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 图4-ZT-12 A.15°B.22.5°C.30°D.45° ?方法三与截取或折叠有关的角度计算 13.如图4-ZT-13,小明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沿着DE折叠(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并使点A与点A′重合,若∠A=70°,则∠1+∠2的度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