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学期地理高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地理高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地理高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26(1)

26.(1)指出蓝山县承接广东皮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

答案;紧临广东省;有充足的熟练产业工人;政策支持。(6分)

评分细则:①紧临广东省(或距离广东近,便于信息、技术等交流)(2分);

②有充足的熟练产业工人(产业人才多或劳动力有较丰富的经验)(2分);

③政策支持(政策优惠、机遇)(2分)

补充说明:①有本小题要求答出“主要优势”,结合所给材料,采分点只限于以上三点。

②题目较易,平均分为5.06分,难度系数为0.84。

主要问题:

①照搬材料、死套模板现象较普遍,耗费时间多。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廉价”“有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临河,水源充足”“临近港澳,市场广阔”“地价低廉”“内部交易成本低”等等。

②不审题,答非所问,令人匪夷所思。如部分学生答成产业转移对承接区的影响;另有答成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教学建议:

强化审题训练,着力引导学生找准问题关键点,结合题目的行为动词要求和小题分值,灵活规范作答。

26(2)

试题分析

设问动词是“列出”相对要求较低,不需要答出逻辑关系,只要叙述要点就可。

评分标准

共分为四个要点,一是发展清洁生产或者注意环保减少污染;二是加大技术投入,增强产品研发;三是注重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四中加强企业交流与协作;通过宣传或者电商等途径,扩大市场;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条即可。

答卷情况

得4分的较多。许多考生审题不清,问的是皮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误答成蓝山县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还有很多考生对皮具产业缺少最起码的认知,出现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种不切合实际的答题语言。

教学建议

继续注重审题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不针对具体问题而是一味地回答空话套话。

27(1)

一、评卷情况

1.得分情况:得分普遍比较低,得0分和2分的居多

2.阅卷标准:洮河浑浊的原因两条,一点从外力作用角度(侵蚀、搬运或携沙能力均可),一条从物质丰富角度(陇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清澈的原因两条,一条侵蚀搬运能力弱这个角度,一条从水库导致泥沙沉积这个角度。

3.出现问题

(1)逻辑关系矛盾,如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泥沙淤积量大或河流含沙量小。(2)分析主体错误,有很多同学分析的是湟水、渭河、汾河;还有对比洮河上游和下游的;没有点明洮河和黄河的,也就是没有主语。

(3)分析结果错误,含沙量情况弄反了,写成黄河含沙量大,洮河含沙量小。

(4)位置关系错误,洮河先与黄河交汇形成“泾渭分明”的景观,然后才一起流入刘家峡。有的同学错写成刘家峡水库拦截泥沙,减少了黄河的含沙量。

二、教学建议

1.知识点多让学生理解和联系。通过上面的问题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根本原因还在对于相关的知识点理解不到位,运用不够灵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思考探究的问题设计一定要合理,让学生多思考。

2.把题目提供的材料运用起来,做题时细心阅读,关键信息提取到位,才能真正的运用到答题中。有不少同学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就是材料草草阅读,关键信息运用错误。

27(2)

说明每年黄河主汛期来临之前,刘家峡水库采取“出大于入”运行方式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主汛期来临之前是黄河流域的干旱期,出库水量大,最大限度满足库区下游用水需求;为主汛期蓄水防汛腾出库容,利于平稳度汛。

评分标准

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1)主汛期来临之前是黄河流域的干旱期,出库水量大,最大限度满足库区下游用水需求(2分)。需要答出黄河流域的干旱期,出库水量大,可缓解用水紧张的问题等意思类似的语言即可,如:春季和初夏,黄河流域降水少,气候干旱,工农业需水量大,“出大于入”运行方式可缓解库区下游沿岸地区的用水需求。

(2)为主汛期蓄水防汛腾出库容,利于平稳度汛(2分)。关键是答出腾出库容,利于平稳度汛。只要意思相近即可,如:采取“出大于入”运行方式,降低了水位,为主汛期蓄水提供了库容,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机率等类似的答案均可得分。

学生答题情况

第(1)个要点,答出的较少,得分率比较低。还有的学生回答成解决了库区下游用水需求,这种说法就是错误,因为只能是缓解或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水需求。第(2)个要点基本上都能答出来,课本上“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一节有这样的原话。

教学建议:

第一,新授课一定要注重抓基础,抓思维的形成。不能一味的强调速度和做题的数量,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式的过程,必须在每堂课上点滴的灌输,不可能短时间一气呵成,这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第二,材料的分析一定要到位,让学生知道从哪里下手、从哪些方面组织答案、如何条理的形成书面答案。书面答案一定是前因后果式的,避免只书写结果没有过程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28 (1)

试题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易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的生态恶化。

评分标准

河流携带泥沙在地势低平的狮泉河镇附近沉积下来,冬春季节,河流流量减少,河滩裸露,(或沙滩,现代冲积、內积物)形成沙源(2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森林,使林地变为砂(或沙)砾质戈壁滩(或戈壁滩、沙化的土地),成为重要的沙源(2分)。

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试题为“说明狮泉河镇黄沙的来源。”强调的对黄沙的来源进行说明,很多同学从“荒漠化的成因”“狮泉河镇黄沙频繁活动的原因”等角度进行分析。离题甚远。(2)不能正确获取和解读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材料中的“林地变成荒芜的沙砾质戈壁滩”图右下角的“图例”。

(3)因果逻辑混乱。如“因气候极度干旱,林地变成了荒芜的沙砾质戈壁滩”等。

(4)区域空间定位不准。如“黄沙来自新疆的沙漠,盛行风从黄土高原带来黄土”等。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读图、分析材料能力,更重要的是答题如何用上。平时注重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读用图文材料的意识。

(2)加强审题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提取题干中的关键词和行为动词的含义。

(3)试卷讲评注意分析答案与材料的关系,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28(2)

题目立意

本小题主要结合试题材料,简要分析狮泉河镇治沙工程用“砾石沙障”而不用“草方格沙障”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并运用地理语言准确描述地理成因的能力!评分细则

该小题共有两个得分要点:①狮泉河镇极度干旱,植物生长困难?草方格的原料缺乏(2分);

②周边砾石戈壁广布?原材料来源广(2分)。

存在问题

①概念不清。混淆了治沙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草方格沙障为“工程措施”,有的学生答成了“气候极度干旱,不利于草方格沙障的成活”。

②抓不住关键。该题的关键是“沙障”的“材料”来源问题,有的同学答成了“砾石质量大,不易吹走”、“砾石沙障防沙效果好”等少相关或不相关知识点。

③缺少因果描述。题目指代词是“简析”,要有因果关系的描述!有同学只答了“气候极度干旱,植物生长困难”,而没有回答“草方格的原料缺乏”这个结果!

教学建议

①平时加强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上课时不能只拘泥于课本,讲题时不能就题论题!

②平时训练回答问题时,要搞清楚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回答问题要点应精炼,而不是越多越好!

③注意因果关系描述的训练,搞清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8(3)

试题分析

该题是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考查,重点侧重工程措施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狮泉河镇“四位一体”的防沙治沙措施既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还有农业技术措施。此题重点是砾石沙障对生物措施的意义。题目文字材料和景观图,注重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原理的能力。题目整体难度较大,得分较少,大多小于等于2分,满分4分的很少。

阅卷标准

1.答案必须体现分析,强调有因果关系分析,不能只给结论。

2.砾石沙障既影响“风速”也影响“沙”,只答出“增加地表粗糙度”得1分,答出“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或降低风速”或“抑制就地起沙或固沙”得2分,答出“保护防护林幼苗和人工草地(治沙植被)”或“使治沙植被免遭风沙(打击)掩埋”或“免遭风沙侵害”得2分,总共2个要点共4分。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

1.对区域地理环境理解不到位,审题不细致。材料中的“海拔”、“极度干旱”等信息没有运用到分析问题上来。在答题时出现了“保持水土”“截留水分”等方面的知识。

2.很多同学存在背模板的痕迹,不管题目实际,很多学生答成了“设置草方格沙障对防沙治沙的作用”,实则不当。

教学建议

1.平时教学应强化学生生活生产中的地理知识的关注,多思考其体现的地理原理、地理思想。

2.应强化审题能力、获取和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建议学生平时整理错题时要整理信息获取和思路建立。

3.掌握答题技巧,强化审题能力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强调“慢审题”、“快作答”,审对题是答好题的关键。

4.在地理教学中要强化“区域地理背景”的把握,只有把握好地理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思考问题的方向,提高得分率。

29(1)

29(1)推测伊犁河谷原始野杏林能够保留下来的原因。(4分)

题目分析

从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地形较为封闭,与外界几乎隔绝,当地城市规模小,人口少,河谷深处人烟更加稀少,人为和自然因素对其影响干扰较小,所以野杏林能保留下来。从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杏树耐寒、抗旱,生存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也能使杏林得以保留下来。题目的设问突出“能够保留下来”。

评分细则

从“树、谷、人”三个方面回答,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每点得2分。“树”要根据其生长习性说明生命力的顽强,对环境适应性强。“谷”要判断出其封闭或半封闭的隔绝状态。“人”要说明数量少、人烟罕至、破坏干扰少。

存在问题

1.审题目设问出错太多,许多学生答成“野杏林生长的有利条件”,与二三小问可能混淆了。

2.图中的城市符号导致许多学生人为当地人口较多,靠近市场,有利于发展野杏相关产业。

3.许多学生过于解读杏树的生长习性。

教学建议

审题目的设问就是明确答题的方向,方向错了就劳而无功了。所以审题时要强调审设问。

29(2)

设问:(2)分析野杏林集中分布于巩乃斯河北岸坡地上的原因。(6分)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野杏林的区位条件。材料中给出了杏树的生长习性,耐寒、喜光、抗旱、不耐涝,对环境适应性强。野杏林集中分布在伊犁河谷巩乃斯河北岸坡地,由图可知位于博罗科努山的南坡,光照条件好,满足喜光的要求;北岸坡地利于排水,满足耐涝的特性;山脉阻挡了冷空气,气温较高,利于开花坐果;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满足水分要求。该试题要求分析野杏林集中分布于巩乃斯河北岸坡地上的原因,因此回答时必须体

现因果关系,不能只答结论。

评分细则

杏花喜光,巩乃斯河北岸坡地位于博罗科努山南坡,光照条件好(2分,只答光照条件好不得分,必须有分析且分析正确方可得分);山坡坡地,利于排水(2分,只答利于排水不得分);受博罗科努山阻挡,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利于开花坐果(受山脉阻挡,冷空气影响小或气温较高,2分,只答气温较高不得分,必须体现受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或降水多)(2分),满足水分需求。(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6分)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该题平均分1.8分左右。

(1)学生答题存在只扣信息无思路、只扣模板无逻辑等现象。针对材料中杏树的生长习性只答出光照充足,降水丰富,排水较好等,没有分析原因,

(2)审不清题意。不少学生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人类活动干扰少,种植经验丰富等方面作答。

(3)学科语言不规范。啰里啰嗦,书写一大片,答不出关键词。

教学建议

1.强化审题训练。平日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审题勾画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明确试题作答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答题时还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2.注重构建知识体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还要关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3.培养学生规范表述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准确的学科语言,还要体现逻辑性。

29(3)

本设问比较经典、传统。除了把学生熟知的“光照强(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3点作为得分点外,本着加强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目的,把“深居内陆(距海远),纬度较高”2点作为新疆“区域认知”的思维原点,把“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年均温)较低”2点作为新疆区域认知“原点”与“结论点”之间的“连接点、过渡点”,把“光照强(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水质好,病虫害少”5点作为农产品品质优的直接结论点。

阅卷标准

深居内陆(距海远),纬度较高,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年均温)较低,光照强(充足)/夏季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水质好(优良),病虫害少,生态环境优良。每点1分,满分6分。水源丰富、环境优美不给分。

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

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答出的较少。

2.很多学生把设问理解成“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没有扣住“品质优良”思考问题。

回答“热量丰富、灌溉水源充足”的较多。

3.学生对“区域认知”的方法理解不够。区域认知首先应该立足于区域位置认知区域特征。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高二文科共有5个班,299名学生,考试情况如下:全年级地理个人最高分为94分,最低分为18分,班级均分3、4、5为58.6分,1、2班为68.8分,试卷难度系数大。 二、试卷特点 1. 结构简约合理 本试卷由28道选择题和4道综合题组成,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目内容覆盖整个必修三,注重知识的应用,适合新课标要求。 2. 题量较大,难易结合,突出能力考查 学生反映90分钟的考试时间没有闲余,几乎没有时间检查,故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题量较大。试题涉及较多的理论应用,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效果明显,部分内容课本中没有涉及难度大。 3. 注重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本试卷中大部分试题与图形结合,对于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较高,有些题目若看不懂图就无法动笔,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读图能力训练。 三、考卷得分情况 选择题得分率为58﹪左右,失分较多的题目是:3、4、7、9、12、13、18、19、20、21、24、27、28、31、35、38、39题,尤其是后面的选择题题,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善于思考、能迅速接受新知识、读图能力强等,有一定难度,综合题失分都多,30题14分题均得分为7.8分、30题10分题均得分为5.94分、31题10分题均得分为5.80分, 30、31题难度相对较大,得分率较低,它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错因分析 通过阅卷发现,学生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审题不够认真仔细或者粗心大意,导致作答错误。例如:3、6、7、21、30、31题; 2、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不清。例如:10、12、14、22、26、27题; 3、不善于动脑思考,不能迅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背景。例如:21、28、39、31题;

(word完整版)高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班级基本情况: 十班共有学生57人。优生太少,带头作用不足,差生太多,影响班级成绩。提高优生和转化差生的教育是十班今后教学和班级管理的重点工作。 二、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一)本次考试学生呈分化态势,优生和差生问题突出 1、优生较少。本次考试600分以上的只有7人,没有上700分的, 最高分分,居年级第名。 2、中等生具有优势。本次考试 - 分人,成绩与优生相比落差太大,中等生这一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差生过多,与中等生分化更严重,本次考试分以下的人,最低分分,有的科目考了十几分,甚者几分,基础太差。 (二)学生成绩下降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暴露出优生和差生形式严峻。出现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这次期中考试,班里大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偏科,特别是班里前几名的学生存在薄弱学科,严重影响了整体考试成绩。 2、班级学习氛围和学生间你争我赶的竞争意识不强。优生的带头作用不足,学生学习失去了目标,没有劲头。个别同学沉迷于QQ聊天,QQ空间写作,玩游戏,分散了太多精力。 3、班级管理上有漏洞,给有些不学无术的学生造成可趁之机,进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 4、学生基础差,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三、改进措施: 1、开好班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让学生认真总结这次考试得失,吸取经验教训,端正学习态度。配合各任课教师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2、抓两头,促中间。配合各任课教师狠抓学生的学习,注重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竞争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3、均衡薄弱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各科健康发展。给薄弱学科安排更多的学习时间。 4、建立'以优带差'、'一对一'帮扶制度,充分利用本班优生学生资源,带动整个班级的良性发展。 5、班级中出现的玩游戏,手机上网聊天的现象,是分散学生精力,导致学习下滑的大敌。及时联系家长,从源头上杜绝手机上网。 经过这次中期考试,十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待遇于今后的班级教学和管理中不断的完善。 十班总体来看偏向理科,文科一塌糊涂。

高二年级地理期中试题

徽县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u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美国中部,发源于西部高山 B. 是密西西比河上游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C. 流域为亚热带气候,冬末春初多雨 D.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是美国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 2?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水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 发源地一一保护植被生态 B. 河流一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 河谷平原一一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 河口一一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读图1 “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 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 ,回答4?5题: 4. 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 .草原B.苔原 C.硬叶林 D .针叶林 5. 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 .酸雨 B .固体废弃物污染 C. 土地沙化 D .臭氧层破坏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2(单位:mm),据此回答6?7题 图2 6. 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东北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 .天然林 B .水源林C.湿地D .草场 7.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8?9题: 8. “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9.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甘肃云南直宦恤 5S ?歆 15X “三北”防 新盟20X ______________ 西藏

2019年高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一、总体评价: 这套试卷主要考查基础,考查数学能力,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原则,在训练命题中立意明确,迎合了高考命题的要求,把水平测试和能力测试融为一体,命题科学,区分度强,达到了考查目的,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二、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 此试卷继续保持试卷结构和题量不变,试卷包括Ⅰ、Ⅱ两卷,总题量22小题,总分150分,第Ⅰ卷有12道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由4道填空题和6道解答题组成,共90分,试卷中各部分知识占分比例为选修《2-1》50%,之前知识50%,。试题各部分难度适中,层次分明,区分度强,信度高,体现了试题测试功能。 2.试题特点 (1)考查全面,重点突出 试题考查了高中数学《选修2-1》以及前面章节的内容,全面考查了学生“双基”,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对重点内容《圆锥曲线》重点考查,符合考纲说明。 (2)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思想方法决定着数学基批知识教学的水平,培养数学能力,优化思维素养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也是考纲考查的重点。本试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建模思想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3)注重双基,突出能力考查 试卷的较多试题来自课本,源于平时的练习,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应用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有提升,对理解和应用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4)重视数学基本方法运用,淡化特殊技巧 试题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解题思路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就能找到解题思路。 3.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概念不强,灵活应用能力差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部分考生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等基础知识掌握理解不够,知识记忆模糊,灵活运用较差。(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在答卷中对简单或明显套用公式的题,考生一般可得分,但对常规题的条件或结论稍做改变,或需探索才能得出结果的题,则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被卡住,这些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如第18题第二问得分率很低。 (3)运算能力差 对于试卷中的计算题,有许多考生不能计算出准确答案,有的符号错误,有的计算错误,不该失的分失去,表明平时做题不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精选文档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特点、难易程度 1、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题择,27 小题共54 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4 小题共46 分。 2 、试卷特点 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高一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试题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试题中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 二、考试情况 从本次地理阅卷情况看,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

上;七是部分学生字迹潦草。 精选文档 三、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 题1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问题的迁移能力比较差。2.地理图文转换能力欠缺,找不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衔接点。3.对地理现象或成因的叙述不规范或者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4.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学生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5.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分析学习成败上的原因。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必修二所涵盖的内容主要为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讲的多练得少的情况,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单凭死记硬背去学习。 2. 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没要牢固的地理基础、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地理素养较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3. 由于地理教师所教班级较多,导致对每位学生的关注减少。 五、今后的教学措施 1. 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基础知识是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2.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3.加强集体备课 精选文档

最新高中语文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通过这次考试,不仅看到了学生的不足,更看出了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不足。望自己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逐步改进,争取更好的期末成绩。 一、成绩分析: 1.均分:14班上次月考83.9分,这次期中98.3分;15班上次月考84.5分,这次期中98.1分。两班平均提高13分。 2.超107分:14班月考1人,这次期中9人;15班月考无,这次期中13人。平均多10人。 3.超97分:14班月考7人,这次期中26人;15班月考5人,这次期中27人。平均20人。 4.不及格:14班月考27人,这次期中9人;15班月考30人,这次期中9人。 5.最分值:14班月考最高116,期中120;15班月考103,期中122. 最低69,期中80分;15班月考52,期中65。 二,试卷分析 本着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出卷时加大了基础知识的题量和质量,综合性难易适中。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答题情况来看,虽然学生对近一个月所学知识的掌握比较理想,但从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答题习惯 卷面整洁,态度依旧很好。书写认真,无任意涂抹现象。 第二卷没有大面积留白现象。作文字数写够。大阅读和诗歌答题较到位。无乱蒙。 (2)能力 唐诗宋词本书重在背育和对诗歌的理解,这段时间做综合题较少,我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带领着学生背诵重点名句上。除了学案与测评,及部分练习题,没有加强对综合题的练习。出于时间按排和普通班背诵知识的懒散,只好把时间放在了背诵上。 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第二卷多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造句应用能力。一卷选择题重在测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语文字音形意句的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的牢固。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较多,而且这一个月提前做了声明,必须用一个月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从平均对4个到8个的提高。从每次阅卷来看,普通与名校甚至精英在第二卷上拉分并不大,重在第一卷上,人家错一两个,我们班对一两个,实属不应该。能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和兴趣引导,效果明显的很。上次干掉文科实验普通甚至名校,理科末班,难度有,逼近。 (3)潜能无限 普通班的学生不是不喜欢上学,而是不喜欢上课。学校的体育,艺术,课间,卧谈,宿舍,校园风景,师生感情,都是他们喜欢并且乐于学习的。只是文化课的听不明学不会强于迫,搞得人心惶惶的周清更是杀伤力在增。不清不学,使得平常教学反而难进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应该改改:兴趣是最好的醒神剂。普通班学生让课睡觉现象历来是任课老师的头疼大病。班主任的课还好,任课老师就难把控制了。学生之所以睡觉,有几个原因:不愿意学,没得玩。前一个是建立在听不明学不会基础上,后一个是在学校不让干别的之后。所以,只能睡觉,睡觉而且睡得也提心吊胆。

高中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数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试题总体评价:这次高一数学质量检测试题能依据《数学大纲》、《命题说明》和教材,从试题题量、试卷结构、知识覆盖、“三基”检测、“四能”要求、难度指数、等五方面基本能达到要求。做为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有较好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一、试题试卷特点 检测试题以它的知识性、灵活性描写了一个多姿的数学世界,充分体现了考素质、考基础、考方法、考潜能的测试功能。题目中无偏题、难题、怪题,起到了引导高中数学向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方面发展的作用。 1、基础知识考查的力度加大,重点突出,题目更接近课本。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有很多试题紧扣概念,定义、定理源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侧重了考通性、通法和数学思想的运用。例如选择题和填空题基本通过很简单的计算推理,分析判断,便能得出正确结论,试题注重了对“三基”的考查,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具体来说:(1)对选择、填空题来说:第1题,本题是一道算法语句题,注重算法中赋值语句的把握,但学生粗心,没有把握赋值语句的特征,是本题的失分点。第2、3、6题考查统计中的样本估计分析和抽样方法,学生基本无错。第4题是对程序语言的理解应用。第5、7、12题是对随机事件概率求解的考察。第8题是对直线回归方程的理解、应用。第9题是对频率直方图的理解应用.第10题是对事件关系的把握考察。第11题是对进位制间转化的应用。对填空题来说,总体上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的记忆、理解情况。(2)解答题都是算法初步、统计及概率部分常见题型:试题中的第17题考查了算法和程序间的转化;第18考察了算法案例的理解把握;第19、20题考察应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第21、22题是概率的求解和应用,是概率部分较为常见题型;试题突出了知识主干,不回避知识的重点,可谓是常考常新,重点内容试题中多次出现。 2、突出能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这次质量检测试题的又一特点,其中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各种不同层次融入试题中,通过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来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区分。试题中第7、12、16、21题涉及了正难则反思想方法的考查,第9、20题中考察学生读图能力、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等;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贴近高考考试模式,采用题卷分离式考试。 这次检测考试,采用近年来高考考试模式,防止部分考生,错位答卷,作图不规范,答卷超出指定位置等多种多样不合要求的做法,使考生失去了不该失的分数,是考生的一个新失分点。 二、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或建议 1、知识点重复或遗漏。 如第6题与第19题都考察了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稳定性,第8题与14题都考察了直线回归方程。作为典型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尤其几何概型没有涉及到考察。 2、作为新课改下的模块检测考试,分值应用百分值测量比较方便,150分分值

(完整版)高一生物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以考风促教风、学风,给广大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检测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对于生物期中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一、试卷总体评价 从整体看,试题全面覆盖面广,考核知识内容全面,符合新教材和新课改的要求与精神,兼顾“双基”部分的考核、考查,综合能力的测试,更着重突出学生灵活运用能力考评,以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综合、分析等方面技能。从难易程度看,难易适度,结构合理,集思想性、科学性、合理性于一体。测试时间充沛,学生都能从容答题。 二、卷面分析 1、成绩分析: 2、得失分情况和原因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30题,60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失分最多的是1、10、15、21、26题,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共4 个小题,共4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部分:学生还没有摆脱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比如选择题的10、15、21题,均属于这种情况。26题属于知识理解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又不能有用排除法解决该题,即其他选项知识掌握不牢固。(二)非选择题:学生出错主要是由于知识运用能力较差,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不会正确的书写。比如32题中学生不会写羧基的羧字导致失分。搞不清楚三肽是指三个氨基酸还是三个肽键。最后一小题的计算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分较大,是因为学生对蛋白质脱水缩合的过程还不够清楚,不理解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关系。 三、考试反映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从学生试卷反映出的问题: 1、部分学生书写能力较差,非选择题错别字较多,比如出现了“缩基”等错误。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的关键词,不能正确把握题目中心含义。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把问题解决好; 整改措施: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

高二年级地理文科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2019学年高二年级地理文科第一学期期中 考试题(附答案) 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地理文科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希望你喜欢。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答题卡在第11页),字迹不清、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B.区域都有明显的界线 C.区域之间具有相对一致性 D.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2.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结合材料完成4~5题。 4.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5.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耕作方式相同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田晓同学在《我的家乡》作文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评价 (一)对试卷题型、卷面的分析 本试题基本按照高考题型的格式与模式进行设计,整个卷面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其中客观题分为选择题12道,每题5分,填空题4道,每题5分,共计80分。主观题6道,共计70分。卷面总分150分。本次高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采用全年级统一命题,重点考察了高中数学必修3,选修1-1(2-1)的部分章节的知识,必修三占43%,简易逻辑占27%,椭圆占30%.本试卷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考查,突出了对数学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察,着力体现概念性、思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试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区分度,其中三种题型中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所占的比例也较为适宜,但整个题的计算程度较高。 (二)关于命题知识点和考点的分析 1.紧扣考纲,注重双基 本次期中考试范围比较大,但有很多题目源于课本与练习册,紧扣考纲,注重双基。 2.概念思辨性强,突出重点 试题对本部分各节知识考察较为全面,一方面突出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察,另一方面突出数学知识本身的数学思想的考察,如:2、3、4、5、6、7、10、11、15、16,均是在基本概念和易混知识上进行了考察,对概念的完备性考查有较高的要求,有效的检测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3.突出运算能力,书写能力,考察知识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其中6、8、9、10、12、13,14、15、18、20、21体现出既要运算,又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察,12、17、19、22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深度的考查。 具体分布如下:

1.数据分析(全年级) 空题得分偏低,解答题17、19、21、22得分较低。客观题得分较低。 2.答题分析 第3题,学生对条件的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以及三角函数相关知识掌握不准确,导致判断失误; 第5题,学生对简易逻辑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够透彻导致失分;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王利娟 一、试题命题思想及分析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5~6题利用图表分析其数据等;7、8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根据题意计算该地日出时间;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26题中的材料就蕴含了卤虫的生长的地理环境特征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7、8题,结合题意判断日出时间的计算;9、10题,要求学生把我国各区域的农业人口、耕地面积还有粮食商品率掌握了,才能判读出表中的各个区域;27题,考查俄罗斯沼泽及其河流含沙量等特征,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1题,就是要求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说出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这些气候成因。28题(4)“根据图2,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就是要求学生对图中的降水曲线进行定性描述。二、学生成绩和答题分析 (一)学生成绩情况统计 1.选择题答题情况(每小题2分)

根据阅卷情况反馈、分析研究,学生答题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欠缺。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答题条理不清。往往表述时文字很多但真正涉及要点的较少,整个综合题的解答都存在类似问题; 5.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今后教学中,仍要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该记的内容必须扎实过关,强调基础知识细节的掌握;可用专题训练形式来纠错,降低学生错别字率。 2.继续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训练。 要加强中国各国土整治区域、我国周边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及世界热点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和学习。对这些地区: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信息(区域轮廓、地势剖面、特征事物)等,建立起地理事像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二要把重点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地形、温度、降水)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重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整合,综合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等。四要注意区域对比训练。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归类所要比较的地理事象,第三要抽象重点比较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3.熟练掌握地图语言,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审读地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力求地理事物分布的清晰性。另外,教师还可设计不同区域交界处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处、地区交界处、中国和邻国交界处、不同地形区交界处等。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主题班会方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主题班会方 案 一、活动时间:XX年11月22日 二、活动目的: 1、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在总结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目标。 3、查漏补缺,明确前段学习中问题。 4、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喜悦,提高学习能力。 5、总结考试得失,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总结考试得失,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寻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学习目标。 难点:通过有目的的交流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从中获得经验总结,树立适合自己的能够在预期之内达成的学习目标。 四、活动准备: 1、认真统计期中考试班级学生成绩,从多方面、多角

度进行分析对比。 2、认真统计期中考试平行班级成绩,列表对比。 3、总结上次月考到这次期中考试学生的进退情况。 4、总结班级优、缺点,提出要求。 五、活动过程: 1、班主任进行考试情况对比分析。 2、表扬进步显著的同学: 3、鞭策退步显著的同学: 4、督促学习成绩不动的学生: 5、将本班成绩与其他平行班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优势,增强自信心,增强紧迫感。 6、主题发言: (1)成绩较好的学生代表发言:陈雨来、李宝瑞 (2)部分学生下一步学习的想法建议 (3)退步同学自己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正 7、班主任总结班级优缺点,对一些苗头性的现象加以提醒,提出学习建议: (1)保持干劲,明确目标; 人生并不是百米赛跑,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暂时的好与差不能代表什么,关键是看你怎么明确自己的目标,怎么样去坚持,保持你的劲头,到高二的学测会考,到高三的高考等等。

【试卷】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考试内容:必修三和中国地理)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期中考试卷 考试内容:必修三和中国地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 32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夏季青海湖流域风力最小,湖 水表层平均温度约为 16℃,底层平均温度约为 9.5 ℃;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图示意青海湖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2. A. C. 列关于甲乙两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地四周高、中间低 B. 乙地西高东低 甲地西南高、东北低 D. 乙地“三山夹两盆” 甲、乙图分别为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单位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 题。 1 热量、水源 D. 光照、水源 B. 热量、光照 C. 降水、热量

3.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 A. 入湖径流减少 B. 湖水蒸发加剧 C. 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 外泄河道下游断流 4.青海湖表层水温与底层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5.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日电“中国制造”波士顿地铁车于 16 日在长春下线,预计将在 12 月份 运抵美国,成为首次登陆美国市场的国产轨道交通装备。波士顿地铁,是国内首批依照美国标准生产的地 铁车辆, 车辆结构强度、 控制安全、 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均采用美国标准。 车辆采用全新平台, 正向设计、 自主研发,整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A . 长春成为我国机车制造基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 工业基础好,科技水平较高 机车生产历史悠久,消费市场广阔 B. C . 能源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D. 劳动力丰富廉价,政策支持 7. 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 A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替代传统制造业 B. 提高劳动力素质,降低工资成本 C . 完善销售环节,扩大产品市场 D.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读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 A. 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 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 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 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A. 表层盐度高于底层 B. 底层水温高于表层 C. 湖面中部结冰比湖岸早 D. 湖水含氧量增大 新华社长春 2017 年 10 月 16

高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高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一 1、命题立意 这次高二数学期末试卷铜仁地区教育局命题,命题力求体现课改的理念向高考改革靠拢,以有利于提高我市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试卷的题型着眼于考查现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也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重视学生对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整份试卷难易适中,没有偏、难、怪题,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在选题和确定测试重点上都认真贯彻了“注重基础,突出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结构 本卷共三大题,22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的内容涉及到高二第一学期的知识占40%,高二第二学期学习内容,主要是空间立体几何、概率、圆锥曲线。其中重点考查了空间立体几何、概率、圆锥曲线等内容。 二、考试情况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参加考试1025人,其中理科考生 616 名,平均分63分,最高分144,最低分10分,及格人数124人,及格率20%, 优秀人数88人, 优秀率16.06%;文科考生419名,平均分38.6分,最高分109,最低分5分,及格人数9人,及格率2%, 优秀人数4人, 优秀率0.95%。 三、教学建议 高二是整个高中的关键阶段,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着意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本次考试不少学生之所以没有考得好成绩,就是因为平时学习习惯不好,处理问题没头没尾,解答过程不够完善所致。 2.加强双基训练: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解决课堂上的基础问题,同时在课后对不懂问题予以解决。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堂管理:从本次考试来看,成绩不好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课,导致知识掌握不到位,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失分。 4.数学能力的培养:文科班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实打好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特点、难易程度 1、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题择,27小题共54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4小题共46分。 2、试卷特点 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高一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试题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试题中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 二、考试情况 从本次地理阅卷情况看,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七是部分学生字迹潦草。

三、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 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问题的迁移能力比较差。 2.地理图文转换能力欠缺,找不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衔接点。 3.对地理现象或成因的叙述不规范或者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4.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学生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5.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分析学习成败上的原因。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必修二所涵盖的内容主要为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讲的多练得少的情况,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单凭死记硬背去学习。 2.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没要牢固的地理基础、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地理素养较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3.由于地理教师所教班级较多,导致对每位学生的关注减少。 五、今后的教学措施 1. 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 基础知识是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2.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3.加强集体备课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成绩分析 高二年级组 2012年4月25日-4月27日为期三天的期中考试,通过老师的严格监考、认真阅卷,成绩已公布,现对高二年级本次考试做一分析,发现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提升层次: 一、本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来源 本学期根据总校要求,每一位任课老师命一套试题,难易程度为3:5:2,且严格按照高考试题的题型出题,在每一位老师命制的试题中组合一套或抽取一套,作为期中考试的试题,由于时间关系,教务处只能从老师们命制的试题中抽取了一套进行了期中考试。 二、本学期期中成绩与上学期期末成绩比较 1、文科对比 2、理科对比

3、年级图表分析 文科班本学期期中与上学期期末平均成绩对比分析图 -20 204060 80100 理科班本学期期中与上学期期末平均分对比图 -20 020406080100120140

4、班级分析 高二文三班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对比分析图 -100 100200300400500 高二文二班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对比分析图 -100 0100200300400500 高二文一班各科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对比分析图 -100 100200300400500

高二理一班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对比分析图 -100 100200300400500 高二理科二班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对比分析图 -100 100200300400500600 高二理科三班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对比分析图 -100 100200300400500

三、在成绩对比中发现问题 1、文科成绩总体对比分析 ①、重点班与平行班差距不大(高二文一为重点班,文二文三为平行班),甚至语文、数学、政治等科目平均分平行班超过了重点班。 ②、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高分学生少,甚至没有。且数学、英语两科与上学期期末他命题相比,成绩下滑严重。 ③、英语、数学两科过差人数太多。 2、理科成绩总体对比分析 ①、重点班与平行班有差距,且各学科平均分都有一定的差距。 ②、英语、生物两科与上学期期末他命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英语学科过差人数太多。 四、整改措施 1、考试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科目制定出补课计划,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前提下进行进一步辅导。 2、各班班主任确定出本班的重点学生,给年级组报一份名单,年级组负责承包给每一位任课老师。 3、任课教师应该高度重视重点学生,做到严盯紧抠。

2018高二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年级地理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第Ⅰ卷(共25题,50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副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 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 3小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 东南沿海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地表水土流失速度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渭河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 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渭河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4~6小题。 4.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A. 防外人跌入 B. 遮阳挡雨 C. 遮挡风沙 D. 美化建筑 5.当地建造“地坑院”民居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 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 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 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6.关于渭河平原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地堑式构造平原 B. 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黄梅戏为当地的代表性地方剧种 D. 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稻产区 蔡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在广阔低平的田地里,绿油油的稻秧 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7~8小题。 7.蔡同学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东北平原 D. 华北平原 8.该地区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为() A. B. C. D. 沪昆高速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预计于2016年全线通车.读图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9~10题. 9.图中A省区的简称,B省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A. 黔、南昌 B. 赣、长沙 C. 湘、贵阳 D. 湘、南昌 10.沪昆高铁修建过程中不可能遇到的障碍是() A. 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 B. 雪峰山脉,坡度大 C. 多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D. 冰川广布,冻土深厚 读我国某校2013年9月23日旗杆(高5米)影子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区的农业( ) A.属于混合农业地域类型 B.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高 C.容易受伏旱天气的影响 D.地形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12.该地区北缘近几年发展起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技术 D.市场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