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应用性能测试染整172一组
活性染料固色代用碱SL应用性能探讨

第17卷第4期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Vo1.17.No .42007年12月 Jour na lof Hunan I nstitute of Engineering Dec .2007收稿日期8作者简介翦育林(5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纺织品整理技术活性染料固色代用碱S L 应用性能探讨翦育林1,阳洪端2(1.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湖南湘潭411104;2.广东肇庆精英纺织印染公司,广东肇庆526238) 摘 要:就活性染料代用固色碱S L 在活性染料浸染染色工艺中的应用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使用固色碱S L 与传统固色碱碳酸钠在应用性能和效果上的差别.结果表明,固色碱S L 用量在2.5—2.7g/l 时与碳酸钠20g/l 固色作用相当;且固色碱S L 具有扩散性能好,加料方便,提高固色率、染色后易清洗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固色碱S L;活性染料;浸染;固色率中图分类号:TS1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9X (2007)04-0066-040 前 言目前,活性染料染色大多用碳酸钠作固色碱,用量达15—30g/l .染色时,随着碱剂的加入,纤维内相溶液中OH -浓度提高,纤维素离解成纤维素负离子而加速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如果加碱速度太快,促染和固着同时加速进行,容易产生染色不匀和不透.加碱速度太慢,容易使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水解反应,降低得色率.对敏感色,如翠兰、灰色、卡其等,一般都分次加碱,深色加碱时间达到45m in 甚至一个小时以上.碳酸钠的大用量和多次分批加入给工人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是潜在的质量隐患.近年来国内部分染厂开始实验或试用固色代用碱应用于活性染料染色.据报道,新型的活性染料固色碱代用碱,具有良好的pH 缓冲效果.在纤维素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时,可以1/10的量取代传统工艺中的碳酸钠,同时提供可控制的同步上染和固着.本文通过实验,就固色碱S L 代替碳酸钠在活性染料浸染工艺中对染料上染过程、固色率、染色牢度等进行比较,探讨其应用性能.1 实验1.1 实验材料19.7tex 精棉双面针织布、19.7tex /1C VC 60/40十字罗纹、29.5tex/1精棉+7.8tex 拉架罗纹(均为半漂布,由广东肇庆精英纺织有限公司提供)1.2 染料、试剂活性染料:Colvaz ol Yellow 3RN 、Colvaz ol R ed 3B S N 、Colvaz ol B lue B 、C ibac r on B lue FN -R 、Rec o 2z ol Yell ow HF -4G L (广东肇庆精英纺织公司提供)试剂:碳酸钠、元明粉、冰醋酸、皂洗剂(自制)、固色碱S L (上海赛特)1.3 仪器设备PHS —25型酸度计、722型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测试仪、S W —12A 型耐洗牢度试验仪、Y751—B 型摩擦牢度试验仪、D ataf a sh100A 型电脑测色配色仪1.4 测试固色率测试:采用洗涤法,按G B2391—80标准测试.色差值测试:用Datafash100A 型电脑测色配色仪测试.摩擦牢度按G B /T3290—1997标准测试.固色代用碱S L 在染色过程中染液pH 值测试:按2.5所述染色工艺染色,在加碱固色后每隔10m in 取染液用PHS —25型酸度计测试染液pH 值.1.5 染色1.5.1 染色工艺处方.染料 X硫酸钠 60g /l:2007-01-1:19-:.碳酸钠 20g/l或 固色代用碱S L 2g/l—3g/l上染温度及时间 60℃15m in固色温度及时间 60℃50m in或80 m in浴比 1:201.5.2 染色工艺流程配制染浴并加入元明粉→60℃入染15m in→加碳酸钠(或固色碱S L)→60℃保温染色50m in (或80m in)→水洗→煮热水(沸腾)3m in→皂洗(皂洗剂3g/l,80℃×10m in)水洗→烘干.2 结果与讨论2.1 固色碱S L的主要组份分析据资料介绍固色碱S L是一种有机复合碱剂,其碱性强于碳酸钠,并且具有很强的pH缓冲能力,应用于活性染料固色,仅以碳酸钠用量的1/10,既可达到同样的固色效果.由上海赛博提供的固色代用碱S L为黄色粘稠液体;测其比重为1.67,其5%的水溶液pH值达13左右.据此推测,固色碱S L中应含有有机磷酸盐,烧碱等比重大、碱性强、且具有缓冲功能的化学性质.从实验测定的红外光谱图(图略)发现,固色碱S L在的波长分别为3415.07、1652.75、1390.70、1005.49和561.23这5个波长段出现吸收峰,分析基团的特征频率可推测固色碱S L 某些组分的分子中含有-NH2,酯和芳胺,烷烃,环烷等基团,表明固色碱S L中存在含氮的有机化合物组分.据此,推测固色代用碱S L中可能包含有:有机磷酸盐、烧碱、含氮有机碱等多种组分.2.2 固色代用碱S L的pH值及在染色过程中pH 的变化测试空白染浴中固色碱S L与碳酸钠不同浓度时的pH值,结果见表1;按2.4.所述方法测试二种碱剂在染色过程中pH值的变化,结果见表2:表1 二种碱剂在不同浓度下的pH值浓度固色碱S L碳酸钠5%13.0012.084%12.8612.063%12.7712.032%12.6411.97%35%6表2 二种碱剂在染浴中时间与pH值的关系时间(m i n)固色碱S L(g/L)2 215碳酸钠(g/L)20 0(刚加入)11.0511.1510.83 1010.9911.1310.792010.9511.1110.773010.9411.0510.774010.8911.0010.755010.8510.9810.72 注:染料浓度3%,其它按2.5所述的染色配方.表1所示:在同浓度时固色碱S L的pH值均比碳酸钠的pH值要高,且固色碱S L浓度仅为碳酸钠浓度的1/10时pH值仍然较高;可见,固色碱S L本身的碱性比碳酸钠要强;由表2可见,随着固色时间的增加,两种固色工艺染液的pH值都有所下降,而固色碱S L工艺中染液pH值降低的幅度比碳酸钠要稍微大一点,但pH值始终比碳酸钠高.为了比较二种工艺染色后水洗去碱效果,我们在中试时测试了碳酸钠工艺和固色碱S L工艺染色后布样的pH值,结果见表5:表3 碳酸钠工艺与固色碱SL工艺水洗后pH值比较工艺条件碳酸钠工艺pH值固色碱S L工艺pH值染色试样10.8911.09洗后试样8.517.31 比较可知,尽管染色结束后固色碱S L工艺的染液pH值比碳酸钠工艺的要高,但经3次水洗后固色碱S L工艺染后织物pH值达到中性范围,而碳酸钠工艺经3次水洗后pH值还高达8.51,仍需要一次水洗才能达到中性.可见固色碱S L工艺能比碳酸钠工艺可减少水洗次数,节约了用水,还节省了生产时间.2.3 固色代用碱S L对染料扩散性能的影响为了了解两种碱剂在染液中对染料扩散性能的影响,在正常染色实验过程中(固色20m in)取加入了不同碱剂的染液,滴在滤纸上,通过观察染液在滤纸上渗透面积和渗圈效果来判断两者对染液扩散性能的影响.其结果见表3:表4 碳酸钠工艺与固色代用碱工艺染液扩散直径对比碱剂种类Colv ozalR ed3B S NR ecozolYello w HF-4G LC ibacr onB l ue F N-R固色碱S L 1.6c m 1.45cm 1.35c m碳酸钠 1.2c m 1.3c m 1.25c m 结果表明,加固色碱S L的染液在滤纸上扩散的直径要比加碳酸钠固色的染液扩散直径大,从中染液在滤纸上扩散后的渗圈效果比较,发现加固色76第4期 翦育林等:活性染料固色代用碱S L应用性能探讨112.711.790.12.1011.1碱S L的染液在滤纸上扩散均匀,而加碳酸钠的染液在滤纸上产生了很明显的渗圈,因而可以认为固色碱S L为碱剂的染浴中,染料的扩散性能比碳酸钠为碱剂的要好,所以采用固色碱S L有利于匀染.这一点已得到后续生产试验结果验证.2.4 固色碱S L用量对固色率的影响按2.5所述工艺染色,固色时间为80m in,改变固色碱S L的用量,测其对应的固色率,并与碳酸钠固色工艺比较,其实验结果见图1—图2: 由图1比较可知,开始时随固色碱S L用量的增加,染料的固色率也随着增加.当用量为1.5—2.7g/l 时,染料固色率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当S L达2.7g/l 时,固色率达到最大值;用量超过2.7g/l后,染料的固色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固色代用碱S L用量增加,染液的pH值也增大,纤维素电离的程度增加,加快了纤维与染料之间共价结合的速度,所以固色率提高.但固色代用碱S L浓度太大,染液pH值过高,虽然提高了染料和纤维共价结合的速度,但染料的水解也随之增加,所以固色率反而下降.因此固色碱S L的用量以1.5-2.7g/l为宜,大约是活性染料染色传统工艺中碳酸钠用量的1/7.5左右.与碳酸钠固色工艺比较(见图2),本实验所用的几种染料,无论是3%的用量还是5%的用量,其最高固色率均是固色碱S L的较高应该指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染特深色时,如特黑色(染料用量大于%~8%),固色代用碱S L固色工艺的染色织物的得色量要低于碳酸钠固色工艺.推测应该是固色碱S L碱性太强引起染料水解所至.2.5 固色碱S L对染色物颜色特征的影响按按2.5所述染色方法分别采用二种固色工艺染色,以碳酸钠(15g/L)固色工艺染色试样为标样,用电脑测色仪对应测试各项色差值;测试结果见表5.表5 固色碱S L对应碳酸钠工艺染色物色差值DL Da D b DE 黄3R N-0.120.170.060.11红3B S N0.05-0.140.210.17黑B-0.070.13-0.060.16兰F N-R-0.210.08-0.140.23 注:染料1%(o.w.f);固色碱S L2g/L;光源D65;测试结果可见:就本实验所用的四只染料而言,除z R3B S N得色稍浅之外,其它三只染料都比碳酸钠工艺染色物稍微深一点;但各颜色特征色差值均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总色差值D也远86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7Colv a ol edE未超出允差范围.经目测比较二种工艺染色试样得色深度及色光基本一致.据此,可以认为固色碱S L 的应用基本不会导致活性染料色光的改变.2.6 染色牢度比较对经二种固色碱染色工艺的染色织物测试其染色牢度,结果如表4所示.表6 织物的染色牢度比较皂洗牢度/级摩擦牢度/级染料碱剂褪色沾色干摩湿摩活性红S L4-534-53-43BSN碳酸钠4-534-53活性黄S L3-43-44-53-4HF -4G L碳酸钠3-43-44-53-4活性蓝S L444-53-4FN -R碳酸钠444-53 注:染料用量5%;碳酸钠20g /l;固色碱S L2.5g/l显然,用固色碱S L 固色的织物的色牢度达到了用碳酸钠固色时的效果,并且可以看出固色碱S L 固色的织物的湿摩擦牢度比碳酸钠固色的湿摩擦牢度略高,可见固色碱的应用有利于织物湿摩擦牢度的提高.推测其原因可能与固色碱S L 用量少,含杂低,对水质影响小以及固色碱S L 染液中染料扩散性较好有关.3 结论(1)应用固色代用碱S L 对活性染料进行固色,只需碳酸钠用量的1/7.5左右,可以获得相同的固色效果;采用固色代用碱S L 固色,对色光和染色牢度没有影响,其湿摩牢度略高于传统工艺.(2)应用固色代用碱S L 能提高染料在染浴中的扩散性能,有利于匀染.(3)固色代用碱S L 为液体,使用方便,染色后容易清洗,可省去一次洗水,缩短工艺时间,值得推广应用.参 考 文 献[1] 金咸穰.染整工艺实验[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0.[2] 宋心远,沈煜如.新型染整技术[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3] 徐顺成,等.纯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工艺设计探讨[J ].针织工业,2000,(4):33-38.[4] 陈美云,张瑞萍.固色代用碱在活性染料浸染中的应用[J ].针织工业,2004,5:75-78.[5] 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Study on Appli ca ti on of Substituti ve A lka li S Lon D ye i n g with Reacti ve DyesJ I A N Yu -lin,Y ANG Hong -duan(1.Dep t .of 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 l Engineering,Hunan I n stitute of Enginee ri ng,Xiantan 411104,Chi na ;2.Guang Dong Zhaoqing Elite Textile Dyeing and Printing Co .L td,Z haoqi ng 526238,China )Abstrac t:I n this article,the applicati on of the substitutive alka li S L to dip dye ingw ith r eac tive dyes and the differ 2ences bet ween S L and S oda in fixation and effec t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 t fixa t on of 2.5-2.7g/l S L isequa l t o that of 20g/l S oda,and the applicat on of S L is extended greatly because of its good diffusibility,convenientaddixion,high fixa tion and easy cleaning after dyeing .Key wor ds:substitutive alkali S L;reactive dyes;dip dyeing;fixati on96第4期 翦育林等:活性染料固色代用碱S L 应用性能探讨。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工艺

◦ 碳酸钠
400~500g
◦ 浴量
150~200L
二、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
所谓悬浮体轧染法就是,由还原染料的超细粉配成 的悬浮体溶液,直接浸轧在织物上,然后经过还原 液,在还原汽蒸条件下使染料被还原成隐色体,被 纤维吸附、上染的染色方法。
二、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
优点
◦ 可以克服隐色体染色的初染率高和移染性能低的缺点,不 会有“白芯”现象。由于悬浮体对纤维无亲和力,均匀分布 在纤维与纱线的表面,还原后隐色体可向内扩散,具有较 好的匀染性和透染性,改善“白芯”现象。
(三)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工艺的生产实例
3、染色处方 轧染液
◦ 还原棕BR ◦ 扩散剂N
还原液
◦ 烧碱 ◦ 保险粉(85%)
25.6g/L 1.5g/L
20g/L 34g/L
(三)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工艺的生产实例
3、染色处方 氧化液
◦ 双氧水(30%)
皂洗液
◦ 肥皂 ◦ 纯碱
1g/L
5g/L 3g/L
悬浮体参考处方:
浅色 中色 染料(g/L) 10以下 11~25 分散剂(g/L) 0.5~1 1~1.5 分散剂:分散剂NNO、平平加O等 渗透剂:渗透剂T、渗透剂JFC等 抗泳移剂:减少烘干过程中的泳移
深色 25以上
1.5
工艺条件
浸轧槽内温度:<40℃ 浸轧方式:一浸一轧 轧余率:60%~70%以下 轧槽容积:30~40L
3、浸轧还原液
还原液中烧碱和保险粉浓度参考处方(干还原补充槽)
浅色 中色
深色
保险粉(g/L) 15~20 20~25 25以上
烧碱(g/L) 15~20 20~25 25以上
干还原时还原槽浓度为上述的70%~80%
纺织科学技术:染整技术测试(最新版)_0.doc

纺织科学技术:染整技术测试(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不溶性偶氮染料与活性染料共同印花时,不溶性偶氮染料色浆中的抗碱剂通常用( )A .醋酸 B .柠檬酸 C .硫酸 本题答案: 2、填空题 常见的拉幅机有( )和( ),拉幅设备一般有( )和( )等部分组成。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硫化染料不溶于水,但能被( )还原成隐色体钠盐而溶解于水中。
A 、Na2SO4 B 、NaCl C 、Na2S 本题答案: 4、名词解释 碱减量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感光制网过程中,花纹处感光胶的变化是下列哪种情况?( )A.从可溶变为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不可溶B.从不可溶变为可溶C.一直可溶D.一直不可溶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特殊情况时可以对花样进行校正,对图案进行全面缩小和放大,但必须在()以下。
A.15%B.10%C.20%本题答案:7、判断题冰染料染色的过程可理解为色基与纤维上色酚的偶合过程本题答案:8、问答题常用的氧漂稳定剂分类。
本题答案:9、名词解释防皱整理剂本题答案:10、单项选择题一般粗纺织物在染整加工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是()A.缩呢B.蒸呢C.压呢本题答案:11、单项选择题一般乳化糊均属于()的糊料。
A.水分散相B.油/水相C.水/油相本题答案:12、问答题食盐、元明粉、盐酸三种助剂在直接染料染色中不产生促染作用的是哪种?本题答案:13、问答题为何活性染料加盐要比直接染料染色的多?本题答案:14、问答题简述等离子体聚合特有的反应过程。
安诺可隆^(■)HLC系列高日晒牢度分散染料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日益增加,汽车已经成为家庭常用的出行交通工具,汽车产量也随之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9年统计数据,中国汽车年产量为2572.1万辆[1]。
汽车内饰织物需求量也在增加,对于这一类纺织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汽车内饰织物主要包括车座椅、车顶棚、侧立柱、门护板、遮阳板等的包覆面料[2]。
阳光透过汽车玻璃长时间照射在这些涤纶织物上,特别是夏天,车内的温度会达到60~70℃,使内饰织物褪色,从而产生色差影响美观,故需要选择高耐日晒色牢度分散染料[3]。
蒽醌系列染料虽然价格会比偶氮类染料高很多,但具有较高的耐日晒色牢度,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2]。
国内厂家也有高耐日晒色牢度分散染料,但整体的色谱及系列不够齐全,且耐日晒色牢度测试结果不稳定,经常会有客户投诉现象。
这样就会对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上海安诺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一种高耐日晒色牢度分散染料——安诺可隆®HLC 系列高日晒牢度分散染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环境色牢度、气候色牢度、pH 稳定性和工艺宽容性,而且染色过程中很少出现同色异谱现象,适合目前主流汽车厂商的要求。
1实验1.1材料织物:纯涤纶机织布。
染料:安诺可隆®黄棕HLC 、红HLC 、藏青HLC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是国民的代步工具了。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汽车内饰所用的染料经受长时间太阳照射而不褪色,这对染料的性能有着巨大挑战,上海安诺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安诺可隆®HLC 系列高日晒牢度分散染料符合市场对汽车内饰的光照要求,探究了这一系列染料的性能。
关键词安诺其;安诺可隆®;高日晒中图分类号:TS193.5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21)03-0016-03Application of ANOCRON ®HLC series high lightfastness disperse dyes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cars have been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for the peopl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national income,people have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life.The dyes used in car interiors were required to withstand the irradiation of the sun for a long time without fading,which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yes.The ANOCRON ®HLC series high lightfastness disperse dyes manufactured by Shanghai ANOKY Group Co.Ltd.met the lighting requirements of the market for automobile interiors.The properties of this series of dyes were explored.Key words ANOKY;ANOCRON ®;high lightfastness安诺可隆®HLC 系列高日晒牢度分散染料的应用收稿日期:2021-02-01作者简介:刘玉建(1991—),男,主要从事分散染料及活性染料的开发及应用。
优化染整测试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动手技能word资料4页

优化染整测试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动手技能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运用已有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心理,通过实验亲自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启发式教学,又不同于平常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它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浓缩了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虽然,教材中的知识全部是前人的经验,是经过无数次研究的科学结论,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且这一过程对学生是一次新知识的体验。
基于以上想法,本人在平常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下面就染整测试这一门学科的教学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具体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创设问题背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探究―总结规律―巩固开拓。
并具有如下功能:激发学生兴趣―明确目标―创设探究情景―发现新知识―获得结论―迁移创新。
1.创设问题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
”染整测试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实验为基础,这就要求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时应该把实验作为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2.引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3.提出假设,做出预测。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提出假设等等。
4.实验探究,记录数据。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索,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掌握感性材料,发现新的知识。
5.探讨规律,做出结论。
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进行讨论,揭示产生现象的原因,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概括出概念、规律或结论。
染整概论8-染色@

teal 水鸭色
thistle 蓟色 tomato 番茄色 turquoise 青绿色 turquoise blue 翠蓝色 violet 紫色
wheat 浅黄色
white 白色
wheat 土黄色 whitesmoke 烟白色
winered 葡萄酒红
yellow 黄色
尾注
R 红光 G 黄光 B 蓝光 C 耐氯漂 F 牢度好 L 日晒牢度好
+
1)
2)
3)
上染
1)吸附 染料 纤维表面 吸附力:范得华力、氢键力、静电力 染料直接性:一定条件下,染料向纤维表面转移、不容易再 离开纤维表面的特性。定性表征染料吸附性能。 上染百分率:上染在纤维上的染料量与原染液总染料量之比 亲和力:标准溶液状态(25℃,1atm,单位浓度)下,染料 上染纤维的能力,仅与染料分子有关,是染料属性。 匀染性:吸附可逆与匀染有关,反复吸附和解吸才能匀染。 影响吸附因素: 温度---高,使吸附解吸速率都加快,平衡上染率降低。 pH值---影响纤维和染料带电荷性和量,从而影响吸附 电解质(盐)--- 影响纤维与染料之间的电荷作用力。 有促染剂或缓染剂作用。 -+ 助剂---吸附速度、均匀度 -+ + 前处理---均匀度
Dyeing process
Dyeing as a mass transfer process
Dye bath Dye Interface
Fiber Dye
1、染料在溶液中的状态: 水溶性染料: 阴离子型:D阳离子型:D+
有可电离带电荷的水溶性基团。
染料分子有机性强,尽管电离,但在水中有聚集倾向,不利 于染色,加助溶剂。 染色平衡: nD D D - +M +(或D + +X -)
活性染料染色代用碱的配制与应用

活性染料染⾊代⽤碱的配制与应⽤活性染料染⾊代⽤碱的配制与应⽤院系:专业:班级:作者:学号:指导⽼师:活性染料染⾊代⽤碱的配制与应⽤长春⼯业⼤学纺织服装学院时路炫摘要:通过测定不同碱剂溶液的碱性,以筛选和配制活性染料染⾊代⽤碱,并应⽤于纯棉织物活性染料轧蒸法染⾊。
优化的代⽤碱剂组分为碳酸钾35%、五⽔偏硅酸钠50%、氢氧化钾8%和三⼄醇胺7%。
以配制的代碱荆为活性染料染⾊的固⾊碱剂,其⽤量仅为纯碱的1/10—1/7,染⾊织物得⾊量较⾼、固⾊效果较好、⾊光稳定,⾊牢度良好,且可以减少⽔洗次数。
关键词:染⾊;活性染料;代碱剂;棉织物前⾔:活性染料染⾊中常以纯碱作为固⾊剂,但存在⽤量⼤、易结块,以及因化料不彻底⽽堵塞滤⽹,造成织物⾊花、布⾯难洗净、布⾯和净洗液含碱量⾼等问题。
⽤代⽤碱剂替代纯碱作为活性染料染⾊固⾊剂,具有⽤量少、易清洗、洗后布⾯和废⽔pH值低等优点,有利于环境保护。
但是⽬前在代⽤碱的选⽤和配制⽅⾯系统性不强,没有统⼀的要求和规定,容易造成代⽤碱效果不⼀,固⾊效果不稳定,染⾊织物⾊变和⾊差较⼤等问题。
根据活性染料纯碱固⾊机理,作为活性染料的固⾊碱剂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能使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发⽣亲核取代或消除反应;②使染液的pH值在活性染料染⾊最佳pH值范围内;③缓冲能⼒、稳定性优良。
因此,代碱剂也应由三部分组成:供碱部分缓冲调节部分和添加剂组分。
本试验根据代⽤碱配制和应⽤的基本原理,通过测定不同碱剂及其复配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碱性和pH值缓冲容量,以及轧碱汽蒸后布⾯PH值,与相同条件下纯碱的使⽤效果进⾏对⽐,以筛选碱剂和复配代⽤碱剂,并⽤于活性染料单⾊和拼⾊染⾊,评价其应⽤性能。
1 实验1.1 药品及仪器药品纯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硅酸钠,磷酸三钠,五⽔偏硅酸钠,三⼄醇胺,氯化钠;防染盐S,匀染剂BF8519,防泳移剂BF202;活性翠蓝BES,活性嫩黄B-4GLN,活性⼤红BES,活性⿊GFF,活性红2BF,活性红3BF,活性藏青GD(成都科龙化⼯试剂⼚)仪器PHS-3C型酸度计(⼭东莱州电⼦仪器⼚),HNl01-2数显⿎风⼲燥箱、Y571L型染⾊摩擦⾊牢度仪(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AS2-IPM(KASEN)浸轧机(鹤⼭精湛染整设备⼚有限公司),DatacolorSF600测⾊配⾊仪(Datacolor公司),ZNHW-3型智能数显控温仪(上海鹏奕仪器有限公司)1.2 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艺流程浸轧染液(室温,⼀浸⼀轧,带液率97%)_烘⼲(100℃,2.5min)-浸轧固⾊液(⼀浸⼀轧,70℃)_汽蒸(100—103℃,1—1.5min)_冷⽔洗2道_热⽔洗2道(70⼀80℃)⼀皂洗(皂洗剂⽤量:浅⾊3g/L,中⾊4g/L,深⾊5g/L,浴⽐1:30,90℃×2min)_热⽔洗1道(70-80℃)—冷⽔洗1道-烘⼲(110℃)轧染液处⽅/(g/L)(1)单⾊染⾊染料10(浅⾊)、20(中⾊)、30(深⾊)防泳移剂6匀染剂 1防染盐S 1(2)拼⾊染⾊染料X防泳移剂10匀染剂1防染盐S4⼤红⾊活性⼤红.BES50g/L;灰⾊活性嫩黄B-4GLN15.6g/L,活性⿊GFF18.85g/L,活性红2BF6.5g/L;咖啡⾊活性嫩黄B-4GLN 39g/L,活性红3BF8.112g/L,活性藏青GD9.5g/L。
禁用染料及测试

项目六任务1 禁用染料及测试能力目标:能选择相应的代用染料代替禁用染料使用知识目标:了解禁用染料、致癌染料、致敏染料的概念了解代用染料特性、禁用染料的检测方法主要内容禁用染料代用染料禁用染料的检测方法禁用染料及测试§1引言§近年来,国际上对环境质量的恶化与生态平衡的失调十分关切,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作为染料中间体的芳胺,已被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列为可疑致癌物,其中联苯胺的乙萘胺已被确认为是对人类最具烈性的致癌物。
有关芳香胺的致癌问题首先由德国在1895年发现并提出,并于1994年7月15日发布禁止使用20种芳香胺及相应的118种染料的规定。
禁用染料及测试§1.1生态纺织品概念:指纺织品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纺织品,是符合环保和生态指标要求的纺织品。
§1.2生态纺织品要求:产品不得有氯漂处理,不得经过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芳香气味,不得使用禁用偶氮染料、可致癌染料、致敏染料,产品中甲醛、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杀虫剂残留量应符合Oeco-Tex Standard 100标准。
禁用染料及测试§2禁用染料概念:指含有致癌芳香胺结构的原料和直接能致癌的染料。
§2.1含致癌芳香胺的禁用染料:由23种致癌芳香胺作为中间体合成的染料,其还原分解物质可能存在这些致癌物,这些染料均属于禁止生产和使用之列。
§2.1.1.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是纤维素纤维用染料中数量较大的一类,在德国首批118只禁用染料中,直接染料就有77只,占65%。
其中以联苯胺、二甲基联苯胺等三类衍生物作为中间体合成的直接染料为72只,单以联苯胺为中间体的直接染料为36只,产量几乎占直接染料总产量的50%。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生产的直接染料中属于禁用的直接染料达37只,占我国生产的直接染料品种总数的6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4 染料应用性能测试
完成项目的时间:2019.3.27
项目组别:染整172一组
项目组长:李德林
项目组成员:李丽霞,李德林,张湘钦,宋佳峰,陈贵林
项目汇报人:宋佳峰
项目提交人:李德林
项目要求
现有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还原染料、
硫化染料,请选择适合的设备,设计并完成这些染料的溶解度、亲和力、扩散性、
匀染性、移染性。
项目实施过程
1、 项目涉及的织物、染料、仪器有哪些?它们规格如何?
① 溶解度测试
仪器选用:恒温水浴锅 烧杯(500ml) 吸管(1ml) 秒表 温度计(100℃)
材料:滤纸
染料:待测水溶性染料
② 亲和力测试
仪器选用:烧杯(500ml) 量筒 铅笔 直尺
材料:滤纸
染料:待测染料
③ 扩散性测试
仪器选用:分析天平 搅拌器 烧杯(500ml) 吸管(1ml)表面皿(直径10cm)
染料:待测分散染料,还原染料
材料:滤纸
④ 匀染性测试
仪器选用:恒温水浴锅 烧杯(500ml) 玻璃棒
染料:还原染料(水溶性染料) 对应助剂
材料:棉或其他纤维
⑤ 移染性测试
选用仪器:染杯、量筒、温度计、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玻璃棒、角匙
材料:还原染料染色织物、纯棉半织品
染料:渗透剂,30%NaOH(mL/L),保险粉、NaCl、还原蓝RSN、还原桃红R、还原
金黄GK
2、你查阅了哪些资料?从中学到了和本项目相关的知识是什么?
《染整技术实验》
4、你最终设计的方案是什么?设计的理念是什么?写明具体实施步骤。
①溶解度测试
方案:滤纸斑点法
实验步骤:称取染料5份,分别取0.2g,0.4g,0.6g,0.8g,1.0g。分别加数滴蒸
馏水调成浆状,然后溶解于10ml98℃的沸水中。保温搅拌15min ,依次从液面
吸取0.5ml染液,垂直滴加在染杯口的滤纸上,再一次滴0.5ml染液,重复操作
一次。待所有滤纸晾干后,观察滤纸中心是否有染料析出,若有,这前一档为染
料的溶解度。
②亲和力测试
实验步骤:将滤纸剪成3cm×15cm ,在距离底边1cm处画一条直线;配置5g/l待测
染料溶液100ml;将滤纸放入染液中,铅笔划线与染液液面平齐,室温下保持
30min;取出滤纸,吹干,量染料线和水线高度,并计算比移值。
③扩散性测试
实验步骤:称取染料0.5g于烧杯中,滴加30℃的蒸馏水,调成浆状,再加30℃蒸
馏水使总体积达到100ml,在搅拌器上搅拌5min;将滤纸放在表面皿上,在搅
拌情况下从染料悬浮液中吸取0.2ml染液于表面皿上的滤纸上,第一滴染液将渗
完时滴第二滴,两滴染液应在同一位置上自然扩散,晾干;试样与标样对比评级。
④匀染性测试
称取四块织物各1g并进行湿润,按实验方案配置染液,将染杯置于水浴锅中加
热,待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投入第一块织物染色并计时,然后在5min 10min
15min分别投入其余三块织物 待全部织物投入后染色45分钟。之后水洗干燥。
最后进行评级。
⑤
移染性
1. 按实验方案配置2个染色空白液,分别投入预先润湿的染色织物和白织物组
合体。
2. 分别在50℃、80℃条件下处理30min,取出后过一道冷水,悬挂在空气中氧
化10—15min,水洗、晾干。
3. 将试样组合体拆开,用肉眼观察被移染原色布和移染白布的同色程度,若色
泽差距越小,评定为移染性好,反之则差。也可采用“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评
级。
移染性试验
试样名称 实验条件 还原蓝RSN 还原桃红R 还原金黄GK
渗透剂(滴) 2-3 2-3 2-3
30%NaOH 15 10 8
保险粉(g/L) 5 5 5
移染时间(min) 30
移染温度 50:80
浴比 1:50
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出现与设计方案不一致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些不一
致的情况?
一 溶解度测试(滤纸斑点法):染液加入10ml水过少,实验几分钟直接被蒸干
解决:调整加入水70ml
7、组内的成员都承担了哪些任务?
查阅资料:李丽霞,李德林,张湘钦,宋佳峰,陈贵林
PPT制作:李德林
实验汇报:张湘钦
8、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阳离子染料在溶解时需要加入与水等量的冰醋酸,溶解度温度为(30±2)℃或
(80±2)℃
项目综合评价
考核内容 分值 小组互评30% 教师评价70%
设计合理
20 20
内容完整
15 12
规范操作
15 13
分析清晰
20 18
分工合理
15 15
总结汇报
15 13
实际得分 (91)27.3
实验贴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