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流程规范汇编
汇编文件控制程序

汇编文件控制程序一、引言在计算机科学中,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编程语言,它直接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进行交互。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被编译成机器代码,这使得它们在运行时具有极高的效率。
然而,由于这种语言的复杂性,开发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编写和维护这些程序。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自动化处理汇编文件的管理和控制程序,对于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汇编文件控制程序的功能汇编文件控制程序的主要功能包括:1、文件管理:程序可以自动创建、复制、移动和删除汇编文件,从而简化了开发人员对文件系统的操作。
2、编译控制:程序可以自动调用汇编编译器,将汇编源文件编译成机器代码,减少了因手动操作导致的错误。
3、版本控制:程序可以跟踪和管理汇编文件的版本信息,使得开发团队可以轻松地跟踪代码的变更历史。
4、调试支持:程序可以自动生成调试信息,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更方便地调试和优化他们的程序。
5、性能分析:程序可以自动分析汇编代码的性能,帮助开发人员优化代码,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三、实现汇编文件控制程序的步骤实现一个汇编文件控制程序需要以下步骤:1、确定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程序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2、设计程序架构:根据需求设计程序的模块和结构。
3、编写代码:根据设计文档编写程序的各个模块。
4、测试程序:对编写的代码进行测试,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优化和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程序进行优化和改进。
6、发布和维护:发布程序,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四、结论汇编文件控制程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自动化处理汇编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使用这种程序,开发人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在实现一个汇编文件控制程序时,需要明确需求、设计程序架构、编写代码、测试程序、优化和改进以及发布和维护等步骤。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可以使得这种程序成为一个强大的工具,帮助开发人员更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
实用文库汇编之射频测试规范

*实用文库汇编之1、目的*规范WCDMA射频测试标准,使工程师在作业时有所遵循,特制订本规范。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研发的WCDMA 产品项目。
3 、参考文件3GPP TS 34.12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User Equipm ent(UE)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FDD)(Release 9)》3GPP TS 25.133《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Requirement 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DD) (Release 9)》4 、缩略语和术语ACLR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Ratio 邻道泄漏抑制比ACS 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 邻道选择性AWGN Additive White Gaussion Noise 加性高斯白噪声BER Bit Error Ratio 误比特率BLER Block Error Ratio 误块率CPICH Common Pilot Channel 公共导频信道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信道质量指示CW Continuous Wave (un-modulated signal) 连续波(未调制信号)DCH Dedicated Channel 专用信道(映射到专用物理信道)DPCCH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H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专用物理信道DPDCH 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 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TX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非连续发射Ec Average energy per PN chip 每个伪随机码的平均能量EVM Error Vector Magnitude 误差矢量幅度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频分复用Fuw Frequency of unwanted signal 非有用信号频率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自动混合重传请求HS-DPCCH High 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PDSCH 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SCCH 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高速共享控制信道Iblocking Blocking signal power level 阻塞信号功率电平Io The total receive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总接收功率频谱密度Ioac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the adjacent frequency channel 邻信道功率谱密度Ioc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a band limited white noise source 带限白噪声功率谱密度Ior The total transmit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the downlink signal at the Node B an tenna connector 基站发送的总功率谱密度Îor The receive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the downlink signal as measured at the UE antenna connector 下行链路所接收的功率谱密度Iouw Unwantedsignal power level 非有用信号功率电平OCNS Orthogonal Channel Noise Simulator 正交信道噪声模拟器PCCPCH 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PICH Paging Indicator Channel 寻呼指示信道PRAC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Qqualmin Minimum Required Quality Level 小区质量最小需求Qrxlevmin Minimum Required Rx Level 小区信号电平最小需求<REFÎor> Reference orIˆ<REFSENS> Reference sensitivity 参考灵敏度RRC Root-Raised Cosine 根升余弦 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接收信号码功率SCH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同步信道SF Spreading Factor 扩频因子TFC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传输格式集合UE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UTRA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陆地无线接入UTRAN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陆地无线接入网络5、测试环境正常环境:15℃~35℃;湿度控制在20~75% ;常压。
2023年最新通用计算CPU 性能测试评价技术要求标准

通用计算CPU性能测试评价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通用计算CPU性能测试评价的通用要求,以及运行规则、软件框架、基准负载、运行环境及工具应用。
本文件适用于确定和评价通用计算CPU性能测试基准及CPU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基准测试benchmark test基准测试是指通过设计科学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和测试系统,实现对一类测试对象的某项性能指标进行定量的和可对比的测试。
3.2性能基准performance benchmark基准测试时用于建立某个时刻的性能标准参考值,标定被测试软硬件系统的性能指标。
3.3测试负载test workload修改自实际应用软件,用于测试CPU性能的测试用例代码。
3.4负载套件workload suites基准软件中用于特定测试模式的一组测试负载集合。
3.5单任务模式single task model以运行时间作为评估指标,用来衡量单核运算性能的CPU执行模式。
3.6多任务模式multiple task model以吞吐量作为评估指标,用来衡量多核运算性能的CPU执行模式。
3.7典型性能模式typical performance model采用非定制优化措施的性能测试模式,同一种编程语言不同负载的性能相关的编译参数或优化措施必须一致。
3.8极限性能模式extreme performance model采用定制优化措施的性能测试模式,同一种编程语言不同负载的性能相关的编译参数或优化措施可以不同。
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OCC:AMD C/C++优化编译器(AMD Optimized C/C++Compiler)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GCC:GNU编译器套装(GNU Compiler Collection)ICC:Intel C++编译器(Intel C++Compiler)JDK:Java开发套件(Java Development Kit)LLVM:底层虚拟机(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5通用要求5.1可重复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测试环境信息、编译器工具链信息以及调优措施等),任一测试套件多次测试应有近似的测试结果,误差应不大于5%。
紧固件检验程序规则

第七章验收检查7.1 概述由于紧固件的生产批量大,检验项目多,不可能进行百分之百的全数检验,否则要花费很高的检验费用,尤其是破坏性试验,要实施全数检验是根本不可能的。
由于通过小的样本n来判定批量N的产品合格与否,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两个风险(误判),即生产者风险α和用户风险β,n越小,风险越大,加大样本大小,可以降低风险,然而,从经济性角度来衡量,n越小检验成本也就越小。
紧固件验收检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标准,是供需双方对交付验收的紧固件产品批是接收或拒收的依据。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上世纪80年代初着手制定《紧固件验收检验》标准,现行标准ISO 3269:2000(GB/T 90.1—2002,idt等同采用)。
随着贸易的发展和用户对紧固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国的紧固件验收检查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目前,中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已等效或等同采用ISO 3269制定了国家标准。
美国有自已的紧固件质量检验标准。
7.2 国际紧固件验收检查标准7.2.1 适用范围在订货时,未与紧固件供方协议采用其他验收检查程序时,需方必须遵循本标准规定的验收程序,以确定一批紧固件的验收或拒收。
本标准适用于螺栓、螺钉、螺柱、螺母、销、垫圈、盲铆钉和其他相关的紧固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高速机械装配,以及特殊工程监理的紧固件产品的验收检查。
供方可向其他供货者购买附件、半成品和进行工艺外协作、加工,成品的最终提供者应对紧固件的最终产品质量完全负责。
本标准适用于交货时的紧固件,而不适用接收后的紧固件再加工、处理(镀层)的检验。
7.2.2 验收检查的基本规则7.2.2.1 本抽样方案的生产者风险应不大于5%。
7.2.2.2 在验收过程中应强调,着重考虑产品是否符合预期的功能。
7.2.2.3 对已拒收的紧固件,必须经修整或分类后,才能复检。
7.2.2.4 验收检查中,如有争议应采用直接测量进行判定,但对螺纹检查仍应以螺纹量规的检查结果作为验收依据。
测试计划-专业文档

测试计划测试计划汇编五篇测试计划篇1测试计划中所有测试方法和模块已经执行通过所有的测试案例已经执行过所有的重要等级为1/2的Bug已经解决并由测试验证第2章项目背景2、1测试范围说明本计划涵盖的测试范围,比如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通常说明什么是要测试的,什么是不要测试的是非常重要的、明确规定这些问题后,测试人员对该做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简要地列出测试对象中将接受测试或将不接受测试的那些性能和功能(2)如果在编写此文档的过程中作出的某些假设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则列出所有这些假设(3)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风险或意外事件(4)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约束提示和技巧:需要测试和特别注意测试那些部分?测试是否专么针对与某些问题的解决哪些部分不需要测试,为什么?哪些部分需要推迟测试,为什么是否要验证每个模块的稳定性?测试的优先级和先后顺序2、2测试目标系统目标对测试人员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测试项目负责人应积极与系统设计人员或开发人员沟通,以取得相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知道系统是做什么并且帮助项目实现这种目标、在计划中包括系统视图和目标后,要确保所有的测试人员都知道项目和系统的目标、通常情况下项目计划都是模糊的、模糊的目标必须通过成员的努力转换成可衡量和实现的东西、没有固定的视图和目标,你将无法完成部分任务、而且,你会发现很难将对产品的认识向别人转述2、3联系方式列出项目参与人员的职务、姓名、E―mail和电话测试计划篇2中心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测试方案提要:备课笔记重点检查二次备课情况,教后反思的撰写情况;学生作业重点检查学生书写情况以及教师的批给情况;班务工作重点检查班级环境布置、图书角的建设、班务手册的填写等。
为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强化质量意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树立踏实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发现问题,整改不足。
2018JJF计量校准规范汇编-圣问技术-stspx

JJF1018-1990
/thread-4829-1-21.html
JJF1019-1990 JJF1020-1990
/thread-4830-1-21.html /thread-4831-1-21.html
被代替 JJF1001-1991 JJF1001-1988 JJF1002-1984 JJF1002-1998 JJF1004-1986 JJF1005-1986
地址 /thread-516-1-62.html /thread-197276-1-1.html /thread-839-1-57.html /thread-152342-1-1.html /thread-11797-1-2.html /thread-7561-1-6.html
1008-1987 JJF1009-1987
/thread-73131-1-1.html /thread-5655-1-16.html /thread-173096-1-1.html
JJF1011-1987 JJF1012-1987
JJF1021-1990
/thread-2566-1-45.html
JJF1022-1991
/thread-6962-1-6.html
JJF1022-2014 JJF1023-1991 JJF1023-2008 JJF1024-2006 JJF1025-1991 JJF1026-1991
/thread-7079-1-6.html /thread-17953-1-1.html /thread-173097-1-1.html /thread-2616-1-44.html
JJF1015-1990 JJF1015-2002 JJF1016-1990 JJF1016-2002 JJF1016-2009
塑料检验方法标准汇编1972版本

塑料检验方法标准汇编1972版本(最新版4篇)目录(篇1)1.概述2.塑料检验方法标准的历史3.1972 版本的主要内容4.1972 版本的影响和意义5.结语正文(篇1)1.概述塑料检验方法标准汇编是对塑料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的一系列方法的集合,它为塑料行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塑料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塑料检验方法标准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于保证塑料产品的质量和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塑料检验方法标准的历史塑料检验方法标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随着塑料工业的兴起,人们对于塑料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塑料检验方法标准也应运而生。
从最初的简单测试方法,到现代的复杂分析技术,塑料检验方法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3.1972 版本的主要内容1972 版本的塑料检验方法标准汇编,是当时全球塑料行业的重要技术文献。
它主要包括了塑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等方面的检验方法,以及相应的测试设备和操作规程。
这些内容对于塑料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以及质量检验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1972 版本的影响和意义1972 版本的塑料检验方法标准汇编,对当时的塑料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塑料产品质量的提高,也推动了塑料行业的技术进步。
同时,它也为塑料产品的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对于提升我国塑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篇2)1.塑料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1972 版本的概述2.标准的主要内容3.标准的制定背景和意义4.标准的应用范围和影响正文(篇2)塑料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1972 版本是一部关于塑料检验方法的标准汇编,该标准汇编主要包括了各种塑料检验方法的规定和要求,对于塑料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标准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塑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方面的检验方法,包括了各种塑料的检验标准,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
陶瓷膜及其检验测试规范标准汇编

管式陶瓷微孔滤膜元件(HY/ T 063-2002)及其测试方法(HY / T 0 6 4-2002)汇编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 1陶瓷微孔滤膜c e r a mi c mi c r o p o r o u s f i l t r a t i o n m e m b r a n e陶瓷微孔滤膜是采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的压力推动型膜,包括陶瓷微滤膜、超滤膜3 . 2 孔隙率p o r o s i t y孔隙率是膜的微孔总体积( 与微孔大小及数量有关) 与膜的总体积的百分比率,以%表示。
4 分类与型号4.1 分类管式陶瓷微孔滤膜按通道数不同可划分为单管和多通道两种形式,按其平均孔径大小可分为陶瓷微滤膜和陶瓷超滤膜。
陶瓷微滤膜的平均孔径在50nm -104nm之间,常用孔径规格主要有5000n m, 1000nm, 800nm, 500nm, 200nm, 100nm等几种; 陶瓷超滤膜的平均孔径在2nm-50nm之间,常用的孔径规格主要有50nm, 20nm, 4nm等几种。
4.2 型号陶瓷微孔滤膜元件的型号由代号和阿拉伯数字按下列规则组成。
4.2. 1 外型规格以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
常见的规格见表1所示。
4.2.2 膜材料代号以金属元素符号表示,几种常用的膜材料见表2.示例:CM-M-800-C-Al表示陶瓷微孔滤膜元件为:cm为陶瓷微孔滤膜元件,M为微滤,孔径为800 nm,通道数为19个通道,外径为30 mm,膜材料为氧化铝。
5 要求及测试方法(T)T 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T 3.1 干膜d r y m e mb r a n e干膜是指孔内无浸润剂,并充满渗透剂的陶瓷微孔滤膜。
T 3.2 湿膜we t me mb r a n e用浸润剂充分浸润后的陶瓷微孔滤膜称为湿膜。
T 4 主要试剂和材料本方法中所用下列试剂均为分析纯。
—纯净水: 符合G B 1 7 3 2 3 各项技术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前言 (2)1.1 文档目的 (2)1.2 适用对象 (2)2性能测试目的 (2)3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相关人员 (3)3.1 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其基本流程 (3)3.2 性能测试工作内容 (4)3.3 性能测试涉及的人员角色 (5)4性能测试实施规范 (5)4.1 确定性能测试需求 (5)4.1.1 分析应用系统,剥离出需测试的性能点 (5)4.1.2 分析需求点制定单元测试用例 (6)4.1.3 性能测试需求评审 (6)4.1.4 性能测试需求归档 (6)4.2 性能测试具体实施规范 (6)4.2.1 性能测试起始时间 (6)4.2.2 制定和编写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以及测试用例 (7)4.2.3 测试环境搭建 (7)4.2.4 验证测试环境 (8)4.2.5 编写测试用例脚本 (8)4.2.6 调试测试用例脚本 (8)4.2.7 预测试 (9)4.2.8 正式测试 (9)4.2.9 测试数据分析 (9)4.2.10 调整系统环境和修改程序 (10)4.2.11 回归测试 (10)4.2.12 测试评估报告 (10)4.2.13 测试分析报告 (10)5测试脚本和测试用例管理 (11)6性能测试归档管理 (11)7性能测试工作总结 (11)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1.1 文档目的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明确性能测试流程规范,以便于相关人员的使用,保证性能测试脚本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提高测试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增加测试的可靠性、重用性和客观性。
1.2 适用对象本文档适用于部门内测试组成员、项目相关人员、QA及高级经理阅读。
2性能测试目的性能测试到底能做些什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系统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及测试人员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如下的问题1.硬件选型,我们的系统快上线了,我们应该购置什么样硬件配置的电脑作为服务器呢?2.我们的系统刚上线,正处在试运行阶段,用户要求提供符合当初提出性能要求的报告才能验收通过,我们该如何做?3.我们的系统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直能够提供给用户良好的体验(良好的性能),我们该怎么办?4.明年这个系统的用户数将会大幅度增加,到时我们的系统是否还能支持这么多的用户访问,是否通过调整软件可以实现,是增加硬件还是软件,哪种方式最有效?5.我们的系统存在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性能要求,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6.在测试或者系统试点试运行阶段我们的系统一直表现得很好,但产品正式上线后,在用户实际环境下,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莫名其妙的问题,例如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变慢,某些应用自动退出,出现应用挂死现象,导致用户对我们的产品不满意,这些问题是否能避免,提早发现?7.系统即将上线,应该如何部署效果会更好呢?并发性能测试的目的注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真实的业务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的业务操作设计测试案例,以评价系统的当前性能;当扩展应用程序的功能或者新的应用程序将要被部署时,负载测试会帮助确定系统是否还能够处理期望的用户负载,以预测系统的未来性能;通过模拟成百上千个用户,重复执行和运行测试,可以确认性能瓶颈并优化和调整应用,目的在于寻找到瓶颈问题。
3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相关人员3.1 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其基本流程下面就性能测试的基本流程给予图示说明:性能测试的具体流程:3.2 性能测试工作内容✧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分析软件需求,提取出待实现的功能点,此时根据需求功能点选取必要的性能测试点,并组织起有效的测试用例。
✧软件单元测试阶段:单元测试在软件开发周期贯穿,针对已经开发的功能做单元测试,保证组件功能可正常使用,此阶段功能测试占主要的测试比例,性能测试部分主要是了解、分析业务结构及进行数据准备。
✧软件系统集成测试阶段:软件的功能已经基本实现,此时可以针对稳定的功能点在公司内部部署并实施小规模的性能测试。
✧软件升级及维护阶段:维护期占整个软件的使用时间,由于日益变更的需求让我们的程序不断升级,为了降低升级过程中出现对已有软件功能的影响。
性能测试通常采用2个必要步骤:a)补丁升级测试,在数据结构变更处加上时间点,检验每个操作的时间效率是否可接受,并为用户升级程序提供一个参考时间。
b)补丁升级成功后,对系统改动功能点做性能测试,并验证一些常规功能的效率是否受到升级影响,最后提供升级后系统的性能测试评估报告。
✧历次性能测试数据归档对历次的性能测试进行归档处理,为预测软件未来的发展状况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3.3 性能测试涉及的人员角色4性能测试实施规范4.1 确定性能测试需求4.1.1分析应用系统,剥离出需测试的性能点工作内容:性能测试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客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性能测试点。
性能测试人员主要关注功能测试期反映的测试点;系统开发人员着重从程序角度出发考虑,分析哪些点可能存在性能问题;客户主要从业务角度出发发,抽取使用频率较高,较重要的业务功能作为测试点。
参与人员:测试负责人,系统开发人员,客户确认要素:1、并发用户数2、预期系统响应时间3、生产环境基础数据量4、测试环境硬件配置信息5、性能测试功能点确认,及各个业务功能的所占比例6、分析被测试系统的框架及软件环境工作时间:视需求规模而定。
4.1.2分析需求点制定单元测试用例工作内容:根据需测试点拟写测试用例,形成文档参与人员:项目经理文档名称:《FI-项目组编码-TEST-性能测试需求YYYYMMDD.doc》初稿工作时间:视需求规模而定。
4.1.3性能测试需求评审工作内容:对《FI-项目组编码-TEST-性能测试需求YYYYMMDD.doc》进行三方评审,确定最终的性能测试需求。
参与人员:测试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客户工作时间:1-2天工作人日4.1.4性能测试需求归档工作内容:根据测试方案、需求文档、设计文档,进行实际测试性能点调研。
参与人员:测试负责人文档名称:《FI-项目组编码-TEST-性能测试需求YYYYMMDD.doc》文档要素:1、测试环境软件及硬件信息2、测试需求功能点对应具体测试用例,包括测试功能点的具体步骤,为下一阶段脚本录制提供参考3、测试环境基础数据量工作时间:1-2天工作人日4.2 性能测试具体实施规范为了便于性能测试管理,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关于性能测试的规范,具体实施步骤如下:4.2.1性能测试起始时间性能测试至少是在功能测试进入冻结期时开始进行,但是性能测试的用例确定可以在功能测试期进行;另外,在性能测试起始阶段应对性能测试试点单位进行联机用户和用户操作模块比例的数据调研,并且在项目性能测试开始前一个星期性能测试负责人发出《性能测试准备状况反馈表.xls》,由项目组填写反馈。
前提条件:项目组在提交功能测试申请的同时提交性能测试申请以及《FI-项目组编码-TEST-性能测试需求YYYYMMDD.doc》,明确写清楚系统测试要点、业务功能操作步骤,以及测试环境。
同时项目组反馈的《性能测试准备状况反馈表.xls》,确定符合测试标准。
工作内容:A、熟悉功能流程,编写简单脚本典型业务操作测试用例:车险DAA投保单签单(复核->转保单)、车险DAA投保单查询、车险DAA保单补录、车险DAA保单查询、车险DAA批改查询、车险DAA理赔报案查询、车险双核、综合险QZA投保单签单(复核->转保单)、综合险QZA投保单查询、综合险QZA保单补录、综合险QZA保单查询、综合险QZA批改查询、综合险QZA理赔报案查询、综合险双核等B、新增的功能点和有较大改动的功能点的性能测试用例分析及评估C、调研试点单位联机用户和系统操作模块的比例数参与人员:软件性能测试工程师、软件功能测试工程师和业务系统开发工程师工作时间:5―7个工作人日4.2.2制定和编写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以及测试用例工作内容:根据项目组提供的测试申请内容以及《FI-项目组编码-TEST-性能测试需求YYYYMMDD.doc》,制定和编写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以及测试用例。
在测试计划中需明确测试的内容、软硬件当前性能及具体人员及时间的安排,测试方案中详细描写具体功能测试步骤及性能测试点的功能概况及涉及的数据结构,测试用例中为具体的测试数据。
参与人员:软件性能测试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工作时间:3-4个工作人日(不考虑在功能测试阶段进行用例确定的时间)4.2.3测试环境搭建环境搭建工作主要由项目组来完成。
工作内容:原则:测试环境应尽量与用户正式环境保持一致。
由于每次测试均需要搭建,项目组可以考虑在本地和客户方保留固定的压力测试环境。
业务数据以客户正式生产的备份数据为基础,搭建完成后需要对测试环境进行验证a)硬件条件基本保持一致保证测试软件的前后台主机配置、储存系统配置和网络保持一致。
b)软件配置基本保持一致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参数和中间件配置参数保持一致。
c)业务数据规模保持一致d)软件版本和测试版本保持一致升级程序测试目标:在搭建测试环境的同时,进行业务升级程序测试,完成所有升级手册中的步骤,特别注意数据结构变更、数据转数的效率问题,制定升级测试报告(包括升级问题和建议解决办法)。
参与人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系统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和中间件系统工程师工作时间:4个工作人日4.2.4验证测试环境工作内容:性能测试负责人根据项目组提交《性能测试准备状况反馈表.xls》反馈情况及项目组搭建的测试环境情况,验证其是否符合性能测试的条件,以确定是否按期进行性能测试。
该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点:a)软件是否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b)被测功能点是否正常、稳定,且不再进行大的调整。
c)软件部署方式和实际生产环境是否一致(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操作系统的调优工作)。
d)性能测试环境是否有其他不相关应用程序干扰?若无法避免则应保证测试时停止测试无关应用运行。
e)性能测试环境硬件是否与实际生产环境一致?(若不一致请在备注中分别列出测试环境及生产环境硬件配置信息)f)性能测试环境的数据规模是否与生产环境一致?对于测试环境的数据有两种方式解决,1)项目组从地市公司导库到测试环境;2)给测试组预留数据准备时间进行数据准备。
建议采取第一种方式,数据更加真实而且节约时间。
参与人员:软件性能测试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4.2.5编写测试用例脚本测试用例脚本根据测试用例的具体内容,利用测试工具或通过测试人员进行编写。
工作内容:按照性能测试脚本开发规范根据测试用例编写测试脚本参与人员:软件性能测试工程师工作时间:视提交性能测试点而定4.2.6调试测试用例脚本工作内容:在测试环境上,使用编写完成的脚本进行脚本调试,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脚本进行参数化,及关联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