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核心网性能测试规范

合集下载

3G核心网电路域设备性能测试

3G核心网电路域设备性能测试
型 、测 试 组 网 、测 试 工具 、测 试 内 容 等 ,为相 关 测 试 提 供 经 验 。
关键词 核心 网软交换设备
性能
话务模型
露 曩
从基于T M承载的传统 电路型交换到基于 I承载 D P 的 R4 软交换架构 ,电路域核心 网设备发生 了很大的变
2 测试组网
鉴于软交换 设备比传统交换设备容量增加数倍 以
其中被测设备为两套 ( 或多套)MS ev r C S re 、两 套 ( 多套 )MG 和一套 HL 或 W R。 由测试仪表仿真设备为 UT N、P T RA S N、G M、 S
SCP、 SM SC。
对于厂家参与测试 的设备具 体要求如下 。
() 1 左边 的 一 套 MS ev r 配 置 , W 与 MS C S re满 MG C S r e 的 容 量 配 合 ,MG 可 不止 一 台 。如果 MG 的 ev r W W
维普资讯
7 -
3 G核心 网 电路域设备性能测试
韦 东
( 中国移 动通 信 研 究 院 北 京 105 ) 03 0

要 随着核心网引入软交换 ,从基于 T DM 承载的传统 电路型交换到基于 I P承载的 R4 软交换架构 ,设备容量 大幅增加 , 对其设备性能进行全面评 估有很大 的意义 。 本文主要论述 3 G核心 网电路域设备性能测试话务模
要的 。
话务模型要 紧密结合现 网实际运行情况来定 , 才更
能体现出设 备的处理能力。 根据对现网话 务的分析 , 结
合对未来 3 G业务的预测 , 定了话务模型如表 1 制 所示 。
《: 仿 设 : 真 备 :
图 1 测 试 组 网

IMS设备性能测试规范 V2.1

IMS设备性能测试规范 V2.1
0.20%
主叫号码显示比例
100%
呼叫保持比例
0.20%
放音
放音比例
10%
平均放音时长
15

放音话务量
0.003125
Erl
VoLTE IMS话务流向
项目
取值
业务路由
被叫VoLTE位于LTE网络
4.41%
IMS网内疏通
被叫VoLTE位于2G/3G网
1.89%
IMS与CS网间(域选CS)
被叫固网IMS用户位于CM-IMS网
主叫外网用户
11.34%
IMS与他网
主叫VoLTE位于LTE网络
1.89%
IMS与CS网间(域选CS)
主叫VoLTE位于2G/3G网
0.81%
CS域内(锚定IMS、域选CS)
主叫固网IMS用户位于CM-IMS网
0.15%
IMS与CS网间(域选CS)
主叫2/3G用户
7.29%
CS域内(锚定IMS、域选CS)
24%
忙时每用户视频呼叫次数(BHSA)
1.5

平均通话时长(秒)
90

智能业务
智能用户比例
50%
智能业务放音比例
5%
彩铃
彩铃用户比例
90%
彩铃播放时长(秒)
20

短消息
短消息用户比例
100%
忙时每用户发送短消息次数
3

忙时每用户接收短消息次数
1.5

补充业务用户占比
呼叫转移比例
0.50%
呼叫等待比例
4、过负荷测试,设备150%压力下的过负荷处理机制测试;
5、冗余测试,设备冗余板卡倒换测试;

中国移动VoLTE试点测试规范-网络功能及基本业务分册 V1_3_1

中国移动VoLTE试点测试规范-网络功能及基本业务分册 V1_3_1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V o L T E试点测试规范(网络功能及基本业务分册)C h i n a M o b i l e V o L T E T r i a l T e s t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N e t w o r k f u n c t i o na n d B a s i c S e r v i c e版本号:1.3.1╳╳╳╳-╳╳-╳╳发布╳╳╳╳-╳╳-╳╳实施目录前言 ............................................................................................................................................ I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测试环境和方法 (3)4.1 测试设备 (3)4.2 测试工具 (4)4.3 测试方法 (4)4.4 测试组网图 (4)4.5 测试配置 (4)5.测试用例 (5)5.1 VoLTE基础功能测试 (5)5.1.1 VoLTE基础功能测试 (5)5.2 端到端业务流程 (134)5.2.1 VoLTE基本呼叫及切换流程 (134)5.2.2 补充业务 (300)5.3 其它业务 (414)5.3.1 IP短消息 (414)5.3.2 紧急呼叫 (447)5.4 业务质量及性能指标 (450)5.4.1 业务指标测试 (450)5.4.2 终端测试 (454)6 编制历史 (468)前言本测试规范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VoLTE业务涉及的测试相关内容进行规定,是VoLTE测试实施的依据。

本测试规范共分四册,分别为网络功能及基本业务分册、增值业务分册、开通及计费分册和无线性能分册。

中国移动VoLTE外场测试系列规范用于VoLTE外场试验城市端到端环境的测试,指导测试无线网络、核心网络及终端等方面的功能与性能。

集团NB单验标准

集团NB单验标准
验证
网络中点单用户下行吞吐率满足要求
7.3.2.1
Hale Waihona Puke 测试目的验证终端附着成功率。
测试组网

预置条件
小区正常可用。
定点测试:三,N
可用,配套的终端工具正常。
空载网络轻载网络闲时测试
排除非侧原因引起的指标异常。
执行过程
预期结果
步骤:打开跟踪工具,跟踪
操作成功
步骤2把移动到信号好的测试点,确保接入到目标小
操作成功
县城及郊区


备注:网络覆盖应满足设计指标,修正指标计算见。
排除非侧原因引起的指标异常。
执行过程
预期结果
步骤1打开跟踪工具,跟踪
操作成功
步骤:确保接入到目标小区中点
操作成功
步骤:开机,附着到网络。
操作成功
步骤4进入态后,在核心网后的业务服务
器对下行发包,待第一次完成后启
动第二次,共计次
操作成功
步骤5断开,保存
操作成功,保存为了进一步分析测试结果。
性能预期:
下行平均吞吐率:三
单小区性能测试项目如下:
测试项目
测试说明
单扇区拨测
检查
网络接入功能正常
时延
侧项服务器发起字节业务,测试时延情况
单用户上行吞吐率(极好点)
验证
网络极好点单用户上行吞吐率满足要求
单用户下行吞吐率(极好点)
验证
网络极好点单用户下行吞吐率满足要求
单用户上行吞吐率(中点)
验证
网络中点单用户上行吞吐率满足要求
单用户下行吞吐率(中点)
传输时延小于,端到端时延抖动小于,建议服务器直接连接测试排除非侧原因引起的指标异常。

(设备管理)_中国联通EPC网络HSS设备测试规范

(设备管理)_中国联通EPC网络HSS设备测试规范

中国联通EPC网络HSS设备测试规范目录目录 (I)前言 (II)中国联通EPC网络HSS设备测试规范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1)4 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 (4)4.1 测试组网示意图 (4)4.2 测试设备配置要求 (4)4.3 测试要求和测试说明 (5)5 功能测试 (5)5.1 移动性管理 (5)5.1.1 位置更新过程 (5)5.1.2 位置删除过程 (7)5.1.3 清除UE过程(PURGE UE) (8)5.2 安全性管理功能 (9)5.2.1 EPS用户鉴权流程验证 (9)5.2.2 UMTS用户通过S6d接口鉴权流程验证 (11)5.2.3 UMTS用户通过Gr接口鉴权流程验证 (14)5.3 通知(NOR)流程 (16)5.3.1 终端信息变更引起的通知流程 (16)5.3.2 UE可达性变更引起的通知流程 (16)5.4 错误恢复功能 (17)5.4.1 HSS设备重启引起的RSR恢复流程,HSS向MME发送RESET REQUEST(RSR)消息 (17)5.5 用户数据管理功能 (18)5.5.1 开户 (18)5.5.2 销户 (19)5.5.3 插入用户签约数据 (21)5.5.4 删除用户签约数据 (24)5.6 限制类业务处理 (26)5.6.1 用户ODB限制业务 (26)5.6.2 无线接入类型限制 (27)5.7 其他功能 (28)5.7.1 ISR功能 (28)前言本标准是中国联通LTE技术试验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与结构如下:01-《中国联通LTE网络无线接入子系统功能测试规范射频指标分册》02-《中国联通LTE网络无线接入子系统功能测试规范MIMO分册》03-《中国联通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覆盖与容量分册》04-《中国联通LTE网络无线接入子系统移动性管理功能及性能测试规范》05-《中国联通LTE网络无线接入子系统QoS与调度功能及性能测试规范》06-《中国联通LTE网络无线接入子系统SON测试规范》07-《中国联通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系统间干扰分册》08-《中国联通LTE与2G3G网络间互操作功能测试规范》09-《中国联通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室内分布式系统分册》10-《中国联通LTE网络接口功能测试规范X2接口分册》11-《中国联通LTE网络接口功能测试规范S1接口分册》12-《中国联通EPC网络MME设备测试规范v1.0》13-《中国联通EP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SGW&PGW分册v1.0》14-《中国联通EPC网络HSS设备测试规范》15-《中国联通EPC网络PCC设备测试规范》16-《中国联通LTE网络业务测试规范语音业务分册》17-《中国联通LTE网络业务测试规范基本数据业务分册》本标准是《中国联通EPC网络HSS设备测试规范》。

5GNR标准的基础知识

5GNR标准的基础知识
5G NR 设计将需要在带宽更宽的新频谱中工作,而且包括独立和非独 立工作模式。此外,它们还支持一系列新技术,例如可扩展的参数集、 灵活 TDD 和带宽部分。
下载白皮书:
迈向 5G的第一步:克服新空口设备设计的 挑战系列
无线通信的新时代
5G新空口标准的基础知识
一致性和验收测试 5G新空口标准的基础知识 | 9
核心网的升级路径。
5G 核心网
下一代 核心网
下一代 核心网
NG-RAN
NG gNB
Xn
gNB:下一代Node B eNB:演进型Node B
NG
NG
NG
NG
Xn
eNB
Xn
eNB
NG gNB
Xn
无线通信的新时代
5G新空口标准的基础知识
一致性和验收测试
5G时间表非常紧迫
研究项目完成后紧接着就是工作项目,再然后是规范的发布。ITU 和 3GPP 使用 了分阶段方法,以便到 2020 年实现广泛的商业化。全球多个城市正在进行现场实 验。第一个商业网络预计会在 2018 年底推出。毫米波频率的固定无线接入是 5G 推出的首批用例之一。
3GPP 还将继续在第 15 版和第 16 版中定义 LTE-Advanced Pro(最初在第 13 版和第 14 版中定义)的增强特性。
无线通信的新时代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3GPP 第 14 版
3GPP 第 15 版
3GPP 第 16 版
3GPP 第 17 版
0 ms 对于 32 字节 URLLC1-10-5,用户面时延 1ms。
V2X1-10-5,用户面时延 = 3-10 ms

中国移动核心网NFV试点OMC功能通用技术测试规范-v1.0.0

中国移动核心网NFV试点OMC功能通用技术测试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核心网N F V试点O M C功能通用技术测试规范General Test Specification for CMCC OMC Function of Core Networkin NFV Experimental Network版本号:V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3.1 术语和定义 (5)3.2 缩略语 (5)4 系统管理功能 (6)4.1 系统管理规模 (6)4.2 界面友好 (6)4.3 在线帮助 (7)4.4 界面锁定和激活 (7)4.5 OMC系统维护 (8)4.6 OMC/网元稳定性事件列表 (9)4.7 OMC/网元稳定性统计报告 (10)4.8 OMC软件管理 (10)4.9 系统高可用性 (11)4.10 系统备份 (11)4.11 系统可扩展性 (12)4.12 系统架构 (12)4.13 OMC操作管理运维方式要求 (13)5 故障管理 (13)5.1 告警信息字段 (13)5.2 告警状态 (15)5.3 告警级别 (16)5.4 告警呈现 (16)5.5 告警显示过滤 (17)5.6 活动告警查询显示 (18)5.7 告警自动同步 (18)5.8 告警手动同步 (19)5.9 告警定时同步 (19)5.10 历史告警查询显示 (19)5.11 历史告警存储时间 (20)5.12 告警前转支持接口 (20)5.13 告警视图 (21)5.14 告警清除 (21)5.15 告警确认和取消告警确认 (22)5.16 网元的健康状态检查 (22)6 配置管理 (23)6.1 系统可管理的OMC网元对象 (23)6.3 删除网元 (24)6.4 修改网元 (24)6.5 导出网元 (25)6.6 导入网元 (25)6.7 网元软件管理 (25)6.8 配置数据的查询和导出 (26)6.9 配置数据的同步 (26)6.10 配置数据下载和激活 (27)6.11 配置数据的回卷 (27)6.12 系统可管理的核心网网元对象 (28)6.13 OMC和MANO对VNF操作冲突规避 (28)6.14 License管理 (29)7 性能管理 (29)7.1 测量任务的定义 (29)7.2 测量任务的查询 (30)7.3 测量任务的修改 (30)7.4 测量任务的删除 (31)7.5 测量任务的激活 (31)7.6 测量任务的挂起 (32)7.7 性能数据的采集 (32)7.8 性能测量数据的存储 (32)7.9 性能测量数据的补采 (33)7.10 性能测量数据的查询 (33)7.11 性能测量数据的完整率 (34)7.12 OMC北向接口文件保存 (34)7.13 OMC北向接口压缩合并 (35)7.14 性能门限创建 (35)7.15 性能门限查询 (36)7.16 性能门限修改 (36)7.17 性能门限删除 (36)7.18 性能门限的挂起与恢复 (37)7.19 自定义指标的创建 (37)7.20 自定义指标的查询、修改 (38)7.21 自定义指标的删除 (38)7.22 对象模板的创建 (38)7.23 对象模板的查询、修改 (39)7.24 对象模板的删除 (39)7.25 自定义测量数据采集 (40)7.26 自定义测量数据存储 (40)7.27 自定义测量数据查询 (40)7.28 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监视 (41)7.29 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数据时延 (41)7.30 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2)8 拓扑管理 (42)8.2 状态显示 (43)8.3 告警概现 (44)8.4 性能测量数据显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TD-LTE核心网设备入网验收指导总汇编(MME、SAE-GW分册)v3.0

中国移动TD-LTE核心网设备入网验收指导总汇编(MME、SAE-GW分册)v3.0

中国移动TD-LTE核心网设备入网验收指导手册(MME、SAE-GW分册)(V2.0)二〇一三年六月目录目录 (2)前言 (3)第一章总则 (4)一、验收工作内容 (4)二、验收测试规范的制定 (4)第二章系统验收内容 (5)一、网管功能验收 (5)二、系统安全评估验收 (6)三、安全管控接入验收 (7)四、系统操作维护功能验收 (8)五、系统功能验收 (8)六、计费验证测试 (10)七、性能测试 (10)八、系统硬件验收测试 (11)九、局数据、路由原则和参数配置验收 (12)十、资产管理验收 (13)十一、文档验收 (13)第三章系统验收工作一览表 (14)一、系统验收工作一览表 (14)第四章建议 (15)前言本手册主要针对新入网的LTE主设备-分组域核心网及扩容设备上线前的验收工作而制定。

本手册明确了LTE主设备-分组域核心网(MME/SAE-GW及相关网络设备)在入网前进行验收测试时,应该完成的相关工作和遵循的相关要求,新入网的LTE主设备-分组域核心网及扩容设备上线前应按照本手册开展验收工作。

第一章总则一、验收工作内容对于LTE主设备-分组域核心网(MME/SAE-GW等相关网络设备)的系统验收测试,主要包括网管功能验收、安全评估验收、安全管控接入验收、系统操作维护功能验收、系统功能验收、计费验证测试、系统性能验收测试、系统硬件验收测试、局数据、路由原则和参数配置验收、资产管理验收、文档验收等。

要求对于每个测试项目都形成书面文档,各方面签字确认。

二、验收测试规范的制定验收测试规范应在验收前由工程建设负责人组织编订。

系统验收前,工程建设负责人应组织验收方案讨论会,网络部、研究或设计院、计划部、工程部、计费部门、运营部门等相关部门参加会议并提出意见。

对验收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组织验收。

第二章系统验收内容一、网管功能验收1、MME/SAE-GW设备割接入网前,应完成网管接入工作。

2、网管功能验收内容详见网管功能合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测试说明
本测试规范所针对的设备为MSC Server和MGW,原则上要求被测设备满配置(考虑到实验室机房现实局限性,可以使用50万用户的局点),主要目的是测试在大话务量下和过负荷下设备的2G3G互操作性能,并验证设备标称容量,具体测试内容包括:容量测试、共核心网性能测试、过负荷测试、语音质量测试、呼叫接续时延测试、话务统计能力测试、网口倒换测试、IP接口网络损伤测试等内容。

测试过程中,参考测试工具统计数据和被测设备话统数据,组网分为纯2G组网逐步演进到纯3G组网的各种组网场景;关注如下关键业务质量KPI:
◆位置更新成功率
◆寻呼成功率
◆指配成功率
◆呼叫建立成功率
◆呼叫接通率
◆网络接通率
◆SMS MO成功率
◆SMS MT成功率
◆呼叫建立时延
◆CPU占用率
◆切换成功率
◆鉴权成功率
◆CPU资源均衡度
2 参考标准
在起草本规范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每项测试例中明确说明了各测试例参考的标准。

因为所在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GPP TS 43.00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Core Network;Technical performance
objectives
ITU-T Q.543 DIGITAL EXCHANGE PERFORMANCE DESIGN OBJECTIVES ITU-T Q.541 DIGITAL EXCHANGE DESIGN OBJECTIVES – GENERAL
ITU-T P.862.1 Mapping function for transforming P.862 raw result scores to MOS-LQO 3GPP TS 23.153 Out of Band Transcoder Control
3GPP TS 23.205 Bearer Independent CS Core Network – Stage 2
3GPP TS 29.232 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edia Gateway interface;Stage 3
3GPP TS 29.414 Core Network Nb Data Transport and Transport Signalling
3GPP TS 25.415 UTRAN Iu Interface User Plane Protocols
RFC2960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RFC3525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Version 1
3 测试配置
3.1 测试组网
本次测试的测试组网如图1所示:
图1 测试组网图1
其中被测设备为:两套(或多套)MSC Server、两套(或多套)MGW和一套HLR。

仿真设备为:UTRAN、PSTN、GSM、SCP、SMSC。

对于厂家参与测试的设备具体要求如下:
●左边为2G/3G共核心网设备,右边为2G核心网设备,每个MSC Server下的MGW
可以多个。

●真实HLR一套。

HLR的容量能够满足话务模型2(MSC Serevr标称负荷的150%)。

●真实RNC和NODEB一套,连接在左侧被测设备上。

●真实BSC和BTS一套,连接在右侧被测设备上。

●RNC/BSC模拟器的RANAP/BSSAP信令通过MGW内置的SG连接到MSC Server,
不能采用RNC到MSC Server的直接连接。

SigTran协议采用M3UA代理方式或转接点方式。

●测试中采用PSTN信令模拟器,模拟PSTN/GSM信令接口。

PSTN信令模拟器到
MSC Server的信令面采用64k链路,并通过MGW内置的SG进行转接。

SigTran 协议采用M3UA代理方式或转接点方式。

●随机在各接口接入协议分析仪,在话务量呼叫中抽样检测呼叫流程码流。

3.2 接口配置
被测设备和仿真仪表的接口配置要求如下表:
4 CS域共核心网性能测试
MSC Server与MGW配置最大容量要求80万,最小不低于50万。

4.1 话务模型
4.1.1 UE/MS始发、终接呼叫比例
4.1.2 话务模型1(基本性能测试)
4.1.3 话务模型2(过负荷性能测试)
4.2 基本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考察核心网设备满负荷情况下,不同3G用户比例时对共核心网的影响。

4.2.1 100%3G用户性能测试
4.2.2 20%3G用户性能测试
4.2.3 50%3G用户性能测试
4.3 过负荷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软交换系统的过负荷处理能力。

要求当负荷达到设备标称容量的150%(过负荷率为50%)时,设备处理呼叫能力不应低于标称容量的90%。

4.3.1 3G核心网过负荷测试
4.3.2 共核心网过负荷测试
语音质量测试
需要提供支持异地局间语音测试的测试仪器DSLA的版本号,以便统一要求所有设备厂家。

--答:硬件是DSLAII(二代DSLA),软件是MULTIDSLA,Version: 2.1.4
5 PS域共核心网性能测试
图2测试组网图2
SGSN要求容量:最大附着用户数150万;最大PDP激活数40万。

5.1 话务模型
5.1.1 话务模型1(稳定性测试)
5.1.2 话务模型2(过负载测试)
5.2 稳定性测试
5.2.1 SGSN稳定性测试(3G 100%)
5.2.2 SGSN稳定性测试(3G 20%)
5.2.3 SGSN稳定性测试(3G 50%)
5.2.4 GGSN稳定性测试(3G 50%)
5.3 过负载测试
5.3.1 SGSN过负载测试(3G 100%)
5.3.2 SGSN过负载测试(3G 50%)
5.3.3 GGSN过负载测试
测试编号:5.3.3 项目属性:必选
参考标准:
测试项目:可靠性和可用性
分项目:GGSN 2G&3G共建情况下的过负荷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GGSN 2G&3G共建情况下,过负荷保护能力和过负荷状态下的系统性能。

预置条件:
1.用户的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用户数在30万,2G与3G的比例为1:1;2.话务模型:参照话务模型2,各基本指标是稳定性话务模型的1.5倍。

3.测试周期:24小时
测试配置:
测试组网图2
测试步骤:
1.依照话务模型和测试组网图准备好话务量测试仪器;
2.运行测试工具
3.观察环境的运行情况,查看告警和日志
4.持续测试24小时
5.停止业务,根据话务量测试仪器统计成功率、时延等指标
测试预期结果:
1.设备运行正常,无死机、链路中断等异常现象;CPU负荷正常
2.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各项统计指标符合话务模型要求:激活成功率:99.9%
去激活成功率:99.9%
3.统计并记录下列指标:
记录设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
上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
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
上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
6 PS域性能指标测试
1.1.1 SGSN性能指标测试
1.1.1.1 最大附着用户测试
1.1.1.2 最大PDP上下文数量测试
1.1.1.3 附着处理能力测试、成功率测试
1.1.1.4 PDP激活处理能力、成功率测试
1.1.1.5 RAU处理能力、成功率测试
1.1.1.6 Gr信令链路最大处理能力测试
1.1.1.7 2G/3G上行数据转发能力、丢包率测试
1.1.1.8 2G/3G下行数据转发能力、丢包率测试
1.1.1.9 2G/3G上下行混合数据转发能力、丢包率测试
1.1.1.10 最大PCU/RNC数量测试
1.1.1.11 稳定性测试
1.1.2 GGSN性能指标测试
1.1.
2.1 GGSN最大激活PDP上下文数量测试
1.1.
2.2 GGSN支持的每秒激活的最大PDP数,激活成功率及去激活成功率(打开IPSec 和关闭IPSec分别测试)
1.1.
2.3 上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测试
1.1.
2.4 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测试
1.1.
2.5 上下行混合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测试
1.1.3 CG性能指标测试1.1.3.1 CG冗余功能测试
1.1.3.2 CG容量及处理能力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