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病人的麻醉处理(内容参考)

房颤病人的麻醉处理(内容参考)
房颤病人的麻醉处理(内容参考)

房颤病人的麻醉处理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474250)赵钰

2007年至今,我院共进行了27例合并房颤实施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现将术中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7例病人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24-81岁,其中甲状腺机能亢进者9例,冠心病9例,妊娠合并高血压5例,自我无症状者4例。均为择期手术。ASAⅠ—Ⅱ级。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10例。硬膜外麻醉12例,神经阻滞麻醉5例。手术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8例,骨折内固定5例,开胸手术5例,下腹部手术手术9例。全麻以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胺,丙泊酚诱导,持续滴注丙泊酚,间断推住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麻醉;硬膜外麻醉以盐酸左布比卡因或盐酸罗派卡因注射,神经阻滞麻醉用盐酸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或盐酸罗派卡因+利多卡因。

上述病人除自我无症状者,均接受内科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甲亢病人每天服用心得30mg,地高辛0.25mg,.冠心病病人每天服用地高辛0.25mg.根据病情加用硫氮卓酮90mg.妊高症患者酌情选用心痛定20-60mg,控制心室率70-85次/分。

麻醉中8例血压和心率变化较大,血压50-160mm/hg,心率为55-140次/分,其中3例出现是室性心动过速,2例静注利多卡因2.0mg/kg恢复,1例加用普罗帕酮50mg好转。

【体会】

(一)对于术前准备,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可选用地高辛,硫氮卓酮,或心得安,上述病人均在内科进行正规治疗,心室率在80次/分左右,一般均可耐受麻醉手术

(二)术中的处理以维持循环系统稳定为主。甲亢病人我们采用颈丛阻滞与气管插管复合的方法避免单纯颈丛阻滞不完善,单纯全麻后疼痛恢复过早的弊端。椎管内麻醉对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还是比较安全的方法,维持手术需要的平面,适当辅助神经安定剂也有利于心率的稳定,如麻醉平面过高超过T6可引起心率和血压有较大的变化,应备好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以及麻黄素等。开胸手术对于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特别是纵膈的反常运动对于房颤病人来说是比较危险的,本组一例开胸由于麻醉偏浅而诱发心动过速,持续高血压,经利多卡因2.0mg,艾司洛尔50mg静注好转,因此保证合适的麻醉深度,包括良好的镇痛和肌松是至关重要的。神经阻滞麻醉在确切镇痛的基础上使病人保持镇静也会减少对心室率的影响

(三)对于进行过治疗的房颤病人还应注意识别洋地黄中毒,因为有可能产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特别是心室率下降的时候。

(四)此类患者还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和总量,一般来说成人每小时可输300-500ml。总量在没有明显失血的情况下维持在50ml/kg.但有严重脱水,高热和椎管内麻醉引起血压下降时还应注意给以调控。

(五)术后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镇痛以降低肌体对疼痛的应激反应,减少心肌的氧耗。

麻醉病例房颤

患者女81岁52kg因上腹疼痛20天,加重3天入院, 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拟作开腹单纯胆囊摘除。既往无高血压、心肺肝肾特殊病史,能每天上街买菜,但上2-3楼“感 累”。 体格检查:T36.8℃R20次/分P80次/ 分BP121/65mmHg神清合作,发育营养好,略胖,心(心界不大、律齐、80次/分、瓣膜区无未闻及杂音)、肺(-)、 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血糖、 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EKG:窦性心律、律齐、电轴不偏、窦缓(58次/分)X片:心肺未发现异常B超:胆囊结 石 麻醉经过: 常规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在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后,先静滴长托宁0.4mg(4ml)后静注咪唑安定1mg、芬太尼0.1mg、异丙酚40mg、维库溴胺6mg,3分钟后一次顺利插入 7.0气管内导管。在等待维库溴胺显效时,心率46次/分,血 压84/50mmHg,静注阿托平0.05mg,插入气管导管后,正固定 导管时,突然出现心率达170~200次/分,房颤,血压维持 100~110/70~80mmHg。

问题: 1.患者的病情特点?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1.高龄(WHO:45~59岁---中年 60~74岁---较老年 75~89岁---老年 090岁---寿老年 2.既往无心脏病史(心功能尚可),有窦缓,非病窦; 3.诱导后出现心率明显变慢; 4.插管后出现心动过速; 2.心率变慢原因及处理?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0.心率由70次/分左右到46次/分可能原因: 1.原有窦缓(迷走神经张力高,老年人多见,非病窦) 2.长托宁作用(量小0.075mg/kg,静滴); 3.芬太尼作用; 0.老年患者使用阿托品:老年 患者是给小量,有利调整心率 三.麻醉期心率慢是否需阿托品处理: 主要看血压,一般暂不处理。 本患者高龄,恐心率太慢致血压太低,影响心肌灌注;恐阿托品对心肌应激性增加——>给小量(0.05mg)

15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 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

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 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

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 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

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南宁530021 胡彦艳 缺血性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死亡率约为一般人群的2至3倍,而既往有心肌梗塞的病人,术后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为既 往无心肌梗塞病人的50倍。所以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麻醉前评估,如何采用合理的麻醉方法和技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做简要的总结。 1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 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三点。1.1冠脉供血不足 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约占 缺血性心脏病的90%左右。主动脉关闭不全或狭窄、休克时,因 舒张压过低,也可引起冠脉供血不足。此外,血液携氧量减少(贫血、缺氧)、携氧能力下降(一氧化碳中毒或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释氧降低(2,3-DPG缺乏),以及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流减慢(红 细胞增多症、高脂血症)都可影响冠脉血流。 1.2 心肌耗氧量增加 1.2.1 心率 当心率在50~200次/分的范围波动时,心肌耗氧量(MVO2)随心率的平方增加而增大,超过200次/分时,MVO2增大更多。另

外,心率过快,舒张期缩短,势必减少冠脉的灌流。 1.2.2 心肌壁张力 根据Laplase定律,张力=室内压×心室半径/2心室厚度,心肌壁张力越大,MVO2越高。因此任何使室内压或心室扩张的因 素如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压升高和心功能不全,都可使MVO2增大。当主动脉压在80~120mmHg时,血压每升高50%,MVO2相应增大50%,当血压超过150mmHg时,MVO2增大的幅度明显增大。故控 制血压是减轻心肌缺血的重要措施。但血压过低又会影响冠脉的血流。如何控制好血压也是我们麻醉中的难点。 1.2.3 心肌收缩性 任何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速度的因素如交感神经兴 奋、儿茶酚胺增高,都可使MVO2增加。反之,任何减弱心肌收缩力和减慢收缩速度的因素如迷走神经兴奋、β-受体阻滞剂,都可使MVO2降低。 1.3 综合因素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是以上的原因,另外还有肌纤维 的长度、激活能、基础代谢率等一些因素。 2 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查和监测 2.1 心电图 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是术前和术后监测经济实用的方法, ST段有意义的抬高、降低或出现病理性Q波等,可直观预测围术期心肌缺血。心电图运动试验可估计围术期病人对应激的反应

(整理)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随着社会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据统计约2/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可伴发冠心病,1990年据Mangano统计1000病人中冠心病发病率为80.2%。因此,冠心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在老年心脏病人中占多数。其他心脏病施行非心脏手术相对较少。 一、麻醉和术前病情估计 (一)心功能估计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四级分类法,心脏病人心功能可分为四级:Ⅰ级为无症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和呼吸困难等;II级为日常活动轻度受限,且可出现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但休息后感舒适;Ⅲ级为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症状,但休息后尚感舒适;Ⅳ级为休息时也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心绞痛综合症,任何体力活动将会增加不适感。若心功能为Ⅰ-II级病人进行一般麻醉与的手术安全性应有保障,Ⅳ级则属高危病人,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很大,Ⅲ级病人必须经术前准备与积极治疗使心功能获得改善。由于心功能分级的量化程度不够,许多有关因素无法概括,因此还应采用多因素分析进行全面估价。 (二)心脏危险指数 Goldman 等把病人术前各项相关危险因素与手术期间发生心脏合并症及结局相互联系起来,依据各项因素对结局影响程度分别用计分表示,从而提供了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病人的危险性、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表1为Goldman等提出的多因素心脏危险指数(Cardiac Risk Index CRI)共计9项,累计53分。由于此分类法简单方便目前仍有临床参考价值。其后,Zeldin等作了前瞻性研究,证实多心脏危险指数的实用价值,且阐明了心功能与心脏危险因素记分对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与死亡之间的相关,两者联合评估可有更大的预示价

心衰患者围麻醉期管理

心衰患者围麻醉期管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冯艺 左心衰患者氧疗的方法是什么?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功能因急性或慢性病变而引起心排出量降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不能满足全身氧代谢需求的临床综合征。围术期急性心衰患者多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感染等。此外低温体外循环也可以诱发急性心衰。 一、围术期心衰高危人群及诱发心衰失代偿的原因 1、新发心肌缺血或原有的心肌缺血加重 2、低氧血症(COPD加重、哮喘、肺栓塞) 3、左心室功能进行性下降 4、贫血或者失血 5、新近应用β受体阻滞剂,特别是初始剂量过大时 6、应用NSAID类药物 7、高血压 8、新发房颤 9、盐摄入量增加 10、没有按时服用药物

11、饮酒 12、利尿剂剂量不足 13、原有心衰治疗药物剂量不足 二、常见合并心衰手术或术前合并心衰高危患者 左心衰高危患者及手术:冠心病病人实施非心脏手术、接受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和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先心或瓣膜病合并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 右心衰高危患者及手术: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或先心病手术、ARDS、肺栓塞和呼吸衰竭的患者、心脏移植后。 三、发病机制 心衰发生发展是一个进展性 过程,不同病因所致心衰的机制不尽相 同。

急性 左心衰肺 水肿是一 个急性病 程,通常发 生在几小 时,甚至几 分钟内,其 发生机制 不一定是液体的蓄积,而是液体在肺部再分布的异常。Northride 指出,急性心衰的特点为心博量突然下降,同时可激活交感神经以维持全身动脉压。但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动过速和外周血管收缩,使得血液转移至胸腔内。如果心室的泵功能已严重受损,则可导致肺水肿。因此,肺水肿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其中包括血管阻力异常升高及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导致急性心肌力与后负荷不相匹配。

麻醉病例房颤.pdf

患者女81岁 52kg 因上腹疼痛 20天,加重3天入院,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拟作开腹单纯胆囊摘除。既往无高血压、心肺肝肾特殊病史,能每天上街买菜,但上2-3楼“感 累”。 体格检查:T 36.8℃R 20次/分P80次/ 分BP121/65mmHg 神清合作, 发育营养好,略胖,心(心界不大、律齐、 80次/分、瓣膜区无未闻及杂音)、肺(-)、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EKG:窦性心律、律齐、电轴不偏、窦缓(58次/分)X片:心肺未发现异常B超:胆囊结 石 麻醉经过: 常规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在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后,先静滴长托宁0.4mg(4ml)后静注咪唑安定1mg、芬太尼0.1mg、异丙酚40mg、维库溴胺6mg, 3分钟后一次顺利插入7.0气管内导管。在等待维库溴胺显效时,心率46次/分,血压84/50mmHg,静注阿托平0.05mg,插入气管导管后,正固定导管时,突然出现心率达170~200次/分,房颤,血压维持 100~110/70~80mmHg 。 问题: 1. 患者的病情特点?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1.高龄(WHO:45~59岁---中年 60~74岁---较老年 75~89岁---老年 >90岁---寿老年 2.既往无心脏病史(心功能尚可),有窦缓,非病窦; 3.诱导后出现心率明显变慢; 4.插管后出现心动过速; 2. 心率变慢原因及处理?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一. 心率由70次/分左右到46次/分可能原因: 1. 原有窦缓(迷走神经张力高,老年人多见,非病窦) 2.长托宁作用(量小0.075mg/kg,静滴); 3.芬太尼作用; 二 . 老年患者使用阿托品: 老年患者是给小量,有利调整心率 三. 麻醉期心率慢是否需阿托品处理: 主要看血压,一般暂不处理。 本患者高龄,恐心率太慢致血压太低,影响心肌灌注; 恐阿托品对心肌应激性增加——>给小量(0.05mg)

麻醉与房颤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徐建国、岳云、叶铁虎、王俊科、黄文起(执笔) 一、概述 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维持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手术中患者需要补充正常的生理需要量以及麻醉和手术所导致的循环血容量改变和液体缺失,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和内环境稳定,避免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伤。麻醉和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虽然历经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一致的意见;但是在诸如“开放性输液或限制性输液策略”、“胶体液或晶体液”以及“血容量监测和判断”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遵照循证医学方法,参阅大量医学文献,制定本行业专家共识。此专家共识并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推荐意见1:应重视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A级?)。 注?采纳Delphi 分级法的推荐级别(见附件1),以下的推荐意见均采用同样分级方法。 二、人体液体分布 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通过细胞膜上Na+/K+ATP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2),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件3),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和根本。 血液是由60%的血浆和40%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15%分布于动脉系统,85%分布于静脉系统。血浆中含有无机离子(主要是Na+ 和Cl-)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正常血管内皮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液体在全身的分布可通过Starling-Lardis公式表示:Jv=KhA[ (P MV-P T)-δ(COP MV-COP T)],Jv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Kh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Kh值较静脉端高4倍;A为毛细血管表面积;P MV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P T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当δ为0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1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在大多数器官中,血浆蛋白在微血管中的δ值超过0.9并保持稳定,但在低氧血症、炎症和组织损伤等病理生理状态下则明显降低。COP MV代表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COP T为组织中的胶体渗透压。 推荐意见2:掌握人体体液的正常分布有助于制定术中液体治疗的正确方案(E级)。 三、监测方法 目前临床上尚无直接、准确监测血容量的方法,因此需对手术患者进行综合监测及评估,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1、无创循环监测指标 (1)心率(HR) 麻醉手术期间患者心率突然或逐渐加快,可能是低血容量的早期表现,但需与手术刺激、

房颤病人的麻醉处理(内容参考)

房颤病人的麻醉处理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474250)赵钰 2007年至今,我院共进行了27例合并房颤实施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现将术中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7例病人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24-81岁,其中甲状腺机能亢进者9例,冠心病9例,妊娠合并高血压5例,自我无症状者4例。均为择期手术。ASAⅠ—Ⅱ级。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10例。硬膜外麻醉12例,神经阻滞麻醉5例。手术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8例,骨折内固定5例,开胸手术5例,下腹部手术手术9例。全麻以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胺,丙泊酚诱导,持续滴注丙泊酚,间断推住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麻醉;硬膜外麻醉以盐酸左布比卡因或盐酸罗派卡因注射,神经阻滞麻醉用盐酸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或盐酸罗派卡因+利多卡因。 上述病人除自我无症状者,均接受内科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甲亢病人每天服用心得30mg,地高辛0.25mg,.冠心病病人每天服用地高辛0.25mg.根据病情加用硫氮卓酮90mg.妊高症患者酌情选用心痛定20-60mg,控制心室率70-85次/分。 麻醉中8例血压和心率变化较大,血压50-160mm/hg,心率为55-140次/分,其中3例出现是室性心动过速,2例静注利多卡因2.0mg/kg恢复,1例加用普罗帕酮50mg好转。 【体会】

(一)对于术前准备,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可选用地高辛,硫氮卓酮,或心得安,上述病人均在内科进行正规治疗,心室率在80次/分左右,一般均可耐受麻醉手术 (二)术中的处理以维持循环系统稳定为主。甲亢病人我们采用颈丛阻滞与气管插管复合的方法避免单纯颈丛阻滞不完善,单纯全麻后疼痛恢复过早的弊端。椎管内麻醉对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还是比较安全的方法,维持手术需要的平面,适当辅助神经安定剂也有利于心率的稳定,如麻醉平面过高超过T6可引起心率和血压有较大的变化,应备好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以及麻黄素等。开胸手术对于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特别是纵膈的反常运动对于房颤病人来说是比较危险的,本组一例开胸由于麻醉偏浅而诱发心动过速,持续高血压,经利多卡因2.0mg,艾司洛尔50mg静注好转,因此保证合适的麻醉深度,包括良好的镇痛和肌松是至关重要的。神经阻滞麻醉在确切镇痛的基础上使病人保持镇静也会减少对心室率的影响 (三)对于进行过治疗的房颤病人还应注意识别洋地黄中毒,因为有可能产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特别是心室率下降的时候。 (四)此类患者还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和总量,一般来说成人每小时可输300-500ml。总量在没有明显失血的情况下维持在50ml/kg.但有严重脱水,高热和椎管内麻醉引起血压下降时还应注意给以调控。 (五)术后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镇痛以降低肌体对疼痛的应激反应,减少心肌的氧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