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佛教文化领域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佛教文化领域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佛教文化领域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

李利安教授:对当前佛教文化领域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

佛教是中国典型的传统宗教,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佛教领域存在的问题既是复杂的,也是严峻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日益尖锐。21世纪传统佛教已经彻底走进末路,而从19世纪就开始的佛教转型依然在痛苦的摸索中徘徊。如何突破这种困局而引领中国佛教走向适应现代社会、适应现代生活、适应现代文化、适应现代全球潮流,这是传统佛教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总体上来看,目前大陆佛教在传统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绝大部分佛教活动场所内依然以变型的传统管理体制为主导,与现代管理体制与现代管理理念存在很大差距。核心领导人员忙碌不堪,辛勤不已,而其他人员闲散无事,这样的状况既无法保证寺院管理的精细与到位,也难以保证民主监督与事务的公正,沉稳的优势走向了沉闷,秩序的优势转变成呆滞,缺乏活力,缺乏凝聚,缺乏进取的动力。如何激活寺院体制,在充分尊重和发挥主要领导宗教权威与组织权威的基础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各种人事力量,形成凝聚而有序、精炼而有效的管理体制,这是目前中国大陆佛教寺院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以寺院为主、以自修为基础的封闭性很强的修行体制,形成山门内外两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状态,减弱了宗教职业人员的社会感染力和佛教文化的魅力彰显。主流的佛教修行体系由寺院来承载,由僧人来承担,难以在社会领域推广,而社会生活领域的主流修行方法又与寺院保持有很大的区别,庄严肃穆而神秘莫测、念念有词而不知所云,这成为社会大众对佛教修行与法事的基本评定。与基督教、天主教甚至伊斯兰教相比,佛教寺院在修行生活化、简易化、大众化并因此而引导民众信仰方面显得异常顽固。

3、与广大信众联系松散的僧俗关系体制,不利于信众找到皈依,也不利于信众的修学进步,在信仰的落实方面存在很大障碍。尤其是在家信众与寺院以及僧众之间,表面上僧主俗从,神圣感十足,但是普遍存在一定的隔膜,尤其是在教义的交流与修行的开展方面,这种零星的、多样的、随意的、甚至是冷漠的僧俗联系模式,使广大普通的佛教信众游离于佛教职业人员之外,很多信众面对僧人的难以亲近、难得指教,以及很多僧人面对信众的难以交流、难以呼应成为双方共同存在的隔阂。

4、出家制度的制约,将很多有学之士挡在门外,阻碍了人才的涌现。出家制度的核心有两点,一是以僧装、素食、独身为基本标志的僧团生活模式;一是僧人独占的寺院生活模式。前者限制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进入僧团体系,后者限制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进入寺院体制之内。这样一来,很多地方便出现寺院无僧或者很多寺院严重缺乏僧人,而很多寺院在僧人匮乏情况下宁抱残守缺也不吸引居士介入。这当然是传统的体制所规定的,但这种正统的体制在当今不见得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佛教要真正的焕发活力,出家制度的逐步改革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重要选择。当然,在这方面,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应该慎重而行。

5、没有实质性任期制导致领导干劲衰减,传统的师徒理念从修行范畴扩展到管理体制,导致人才来源范围狭小。有些富有管理经验并具有资历与威望的僧人长期从事管理工作,劳心费力,影响修行,长此以往,得不偿失,到头来苦不堪言,于是,干劲逐渐衰退成为普遍现

象。而原本限定于修学范畴的师徒关系也因为利益、法统、或其他原因而变成了寺院权利的继承关系,子孙庙虽然在减少,而子孙庙的习气却在蔓延。这种情况同时因为政府权力的介入而变得格外复杂,当这种权力介入是在公正和法制轨道下推进时,就会显示出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反之,问题更加趋于晦涩阴暗。

6、寺院贫富分化极其严重,在很多地方往往容易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寺院往往被商业、金钱所腐蚀,另外则是破败冷清的寺院难以接引信众。很多有钱的寺院,尤其是南方的一些大型寺院,经济实力极其雄厚,僧人们不得不忙于应付各种与收入相关的事务,寺院如同工厂或商场,一天到晚就在这种机器般的运作之中,辛勤烦乱,忙碌不堪。而有钱之后,难免财大气粗,抵御铜臭已经成了十分艰难的事情。而很多贫穷寺院却相当艰辛,惨淡自守,难以形成接引和指导信众的基地。

7、很多宗教职业人员缺乏感召力,起不到弘扬佛法、凝聚信众、指导修行的作用。中国佛教协会一直在强调道风建设,也一直在加强僧才培养,但戒律松弛,学识贫乏,道行不足的僧人依然广泛存在。有人说,目前出家僧人的素质普遍低于在家人,这种情况若不改观,僧团则难堪重任。当然,我们可喜地看到,目前僧人的素质问题已经引起佛教界和政府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僧才已经脱颖而出,未来的形势将会不断改观。

上述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问题。目前国家一直强调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关键应该是引导传统宗教与现代社会接轨,而且不能仅仅认为是政治层面的接轨,还应该或者说更应该与现代生活接轨。西方的基督教与现代社会已经很好的接轨了,而佛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地推行任期制、加强居士信众在传统宗教各种团体中的积极作用、从文化与宗教等方面对宗教的职业人员进行长期化和制度化的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强劲呼唤。与此同时,传统宗教的各种权益也应当得到充分的保障,要改变佛教领域出现的看似政策宽松实则限制重重的局面。

第二,信仰消费乱象频生,精神产品价格失常现象严重。近年来,中国大陆佛教领域出现信仰消费混乱与精神产品的价格失常现象,表现在新年头炷香抢购、新年钟声拍卖、寺院高价门票、诱导下的非自愿性捐献、随处功德箱、诱骗乃至恐吓性的抽签算卦与消灾等,这些乱象都严重地丑化和消减了宗教的神圣性,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强烈不满。宗教信仰是人性的必然需求,所以自古至今宗教信仰源源不断。这种需求必然伴随着钱财供奉、法物运用、场馆建设、神职人员的生活维持等一系列涉及经济行为的现象,于是出现了信仰的产品化倾向,从而出现信仰产品的消费现象。寺院和法师个人的各种经济收入其实都属于信徒消费信仰产品之后的付出,功德箱的布施、建寺的捐献、对信徒来讲的寺院门票、给师父个人的供养、放生的花费、朝山拜佛等则都属于信仰消费。信仰产品属于一种精神产品,难以定价。不过难以定价并不意味着漫天要价。头炷香、新年钟声拍卖应该取消,过分诱导的功德捐助应该及时调整,诱骗性尤其是恐吓性促销必须受到严厉打击,除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外,寺院门票应该分步骤逐渐取消,功德箱数量应该予以限制。

第三,佛教场所功能异化现象十分严重。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很多寺院成为纯粹的旅游观光场所,甚至是商业场所,尤其是那些被旅游部门强行圈占的寺院,一般都是高额门票,商业化浊浪滔天,严重冲击着宗教的本位。佛教寺院的功能可主要划分为宗教性与世俗性两种。宗教性主要指信仰的皈依处,感情的寄托处,宗教的体验处,解脱的修证处。从信徒的角度来讲,就是出家人的清修之地和在家信徒过宗教生活之地。总之就是一个宗教的场所,要以宗

教为本位,它体现的是神圣性、超越性;世俗性包括文化性、社会性、经济性、政治性,是宗教场所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部分,如寺院的书画展览、旅游观光、经济开发、商业活动、文艺武术等。宗教性是本,世俗性是末;宗教性是内核,世俗性是外显。本末不可倒置,内外结合最佳,凡圣统一的寺院才是现代佛教的特色。寺院本位回归存在什么问题?寺院本位回归的路还有多远?这是这个时代发出的强劲疑问。我认为应该分层分区进行,寺院周边可以开设商业活动,寺院内部要严格保持清修道场的定位,仅供信教群众从事宗教活动,除了个别影响极大的文物单位之外,一般都应该限制非信徒的游客。

第四,佛教文化资源开发乱象频生。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很多佛教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既没有对文化资源进行准确而深刻的论证和把握,也没有注重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急功近利,盲目自大,目光短浅,缺乏长远规划和总体布局,往往流于庸俗,甚至主动或被动地沦落为金钱的奴婢,清净而神圣的道场成为喧嚣而功利的商场。佛教在中国已经流传两千多年,形成极为丰厚的文化积淀,当然是一种文化资源。凡是资源都可以成为经济开发的要素。历史上佛教文化的很多方面其实都或多或少地充当着经济开发的要素。在以GDP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时代,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导致对各种资源的疯狂扑食,佛道教文化资源作为一种源远流长并具有神圣性感召力的文化资源当然更是首当其冲。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急功近利式的开发,寺院成为金钱的奴婢,佛法成为金钱的工具,僧人成为金钱的侍者,法事成为表演,讲经成为艺术,殿堂成为景点,圣物成为商品,圣地成为公司,甚至出现假僧、假庙、假法事,一些地方依靠强大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实力而强迫具有神圣性资源的寺院加入公司化运行的战车,于是出现了被上市、被公司、被一体化、被旅游等践踏佛教信仰、侵犯佛教利益、玷污佛教形象的商业化现象,导致佛教的庸俗化,而在经济开发大潮下的佛教活动往往变成表演的神圣,以假充真,严重败坏了佛教的声誉。同时,很多地方的佛教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一些地方的佛教文化资源定位失误,从而使文化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好的利用。这种情况,就属于文化资源的水土流失或过度开垦。以陕西省为例,陕西历史文化主要体现为政治文化中的皇家文化和宗教文化中的佛道教文化。陕西的皇家文化在古今关系、形神关系、雅俗关系、圣凡关系、天人关系等五个方面存在严重缺憾,而陕西的佛教文化刚好可以弥补这五项不足,尤其是终南山的佛道教文化,可以在陕西文化资源开发中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可是终南山却被定为为“西安后花园”、“山水秦岭”,只重视自然资源是短视与肤浅的,必然导致佛教文化资源的水土流失与人为破坏。

第五,佛教团体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表现在合法宗教组织的官办性质太浓,脱离一般信教群众,无根性极强,缺乏感召力和凝聚力,所以必然出现功能受限与功能异化,尤其表现在联系信教群众的功能非常微弱,其他功能也多有不力;而且这些宗教组织缺乏活力,软弱松散,如果会长不重视,很多情况下仅仅相当于维持会的角色,宗教团体本有的使命就很难完成。同时,这些宗教团体受到的控制与约束太多,加之基础条件差,经费严重不足,作用的发挥是困难重重。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民间准佛教组织的兴起将势不可挡。陕西佛教团体近年来组织能力得到不断加强,这与主要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可的。

第六,佛教的信仰资源被无限放大和非宗教性利用问题十分普遍,这突出表现在舍利热方面。目前,中国各地出现了很多舍利,除了法门寺和北京灵光寺之外,山东兖州、山东汶上、山西应县、广州、南京、成都、太原等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舍利,山东汶上和南京等地对当地发现的舍利大肆炒作,甚至因此要打造世界佛都,建立世界佛教朝拜中心等,这种定位有些过头了。其实这都属于对佛教信仰资源的无限放大,其真实目的是利用佛教信仰资源实现经济或其他社会性目的,表面上看是对佛教信仰资源的重视,实质上对佛教信仰具有影响,长远

来讲不利于佛教的健康发展。法门寺佛指舍利历史悠久,文化地位与当今价值无与伦比,保护和彰显这种资源是应该的,但法门寺舍利文化资源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在理解信仰、尊重信仰的前提下,抑制功利思维,彰显文化的情怀,回归宗教圣地的本位,这是值得痛下决心来果断面对的当务之急。

第七,佛教事务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大陆的佛教事务管理主要是由佛教寺院和僧团、各级佛教团体、各级政府的宗教事务管理等三方来完成的。这三者各自的责权范围以及三者之间在管理方面的关系如何处理,现在实际上还是很不清晰。最突出的问题是三者之间存在着缺乏密切配合和彼此呼应的问题。由于三者在管理方面的权限与责任不是十分清晰明了,所以导致该管的管理不到位,而不该管的却过分干涉等问题。这都需要认真考察思索,逐步调整。当然,更多地是与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生态环境相关的,不是学者或某一级政府或某些领导所能解决的。

第八,在佛教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大陆目前也有一些热点问题。例如,佛教教化作用不力,社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佛教慈善不到位等。佛教本来是以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的,历史上佛教曾经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教化途径之一。但是因为社会的变迁,特别是文革期间对传统文化的打击,中国社会的教化手段基本变成以政治为主导的形态,佛教在精神抚慰、人心净化、智慧启迪方面的作用也远不如以前那么有力。近年来虽然佛教寺院得到恢复,佛教经济不断强大,佛教团体也纷纷建立,但佛教的教化作用却恢复得非常缓慢。这固然有国家政策与体制方面的原因,但佛教自身的固有体制与传统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佛教教化作用的发挥。再从佛教的社会参与来看,东南亚国家兴起了参与佛教,我们号称正在推广人间佛教。但参与佛教是直接倡导佛教参与各种社会事务的,至于是保持神圣性资源来参与,还是以世俗化形象来参与,并不是考虑的重点,而人间佛教只是注重去神圣化的,力图调整佛教信仰的旨趣,而信仰旨趣调整后,是否积极投身社会的改良与民众的教化,那好像不是重点,至少不是第一步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导致在实践中的发展趋向就有了很大的差别。中国大陆佛教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参与都显得十分薄弱,例如在社会事务方面,名义性的表态与出席不少,但实质性的介入不多,很难形成自己独立而有力的声音。

现在华人佛教圈内还出现了一些很有个性的佛教运动或新兴流派,例如前些年台湾李元松的现代禅,耕耘法师的安详禅,至今依然盛行于大陆的净慧法师的生活禅等。李元松的现代禅通俗而活泼,生活化极强,在去神圣化的方面也很明显,完全是一种拥抱人间的姿态。但是在他得了癌症之后,他转而皈依了净土宗,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在他去世后,他的弟子们遵行他的教导,坚持念佛,不再学禅了。这给我们以警示,禅是有大慧根的人经历了多劫之后才能悟到的,一般人是否能通过学禅来达到最终的解脱,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人性角度反思禅到底有何种以及多大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这些作用。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近年来在佛教界和文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之净慧法师本人超群的学识和品德,他的感召力很强,所以生活禅有越来越多的人的响应。但生活禅本身也值得从佛学理论方面展开深入、细致、全面探讨。同样的理论问题还有禅净关系问题,佛教的现代性问题,民间佛教与精英佛教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

以上对佛教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梳理,肯定还会有很多遗漏,同时一些看法也不见得完全正确。佛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宗教,自古以来在社会中的存在就以十分复杂多样的姿态呈现出来,今天的中国佛教依然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对象进行观察,其角度可以有很多,立场也可以有不同,所以得出的观点当然也一定会有很多差异。笔者的观

点可能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得到高僧大德和各级宗教事务部门的领导的批评。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中国大陆佛教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回避;第二,中国大陆佛教存在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值得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理性而中立的研究;第三,中国大陆佛教的问题必须从各个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进行解决,其中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整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应对途径。第四,关注当代大陆佛教热点问题是促进佛教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中国宗教学不断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契机。

苏州大学军事理论思考题

苏州大学《军事理论》思考题 2011年更新 1.什么是国防?有那些基本的要素? 答:国防,即国家防务,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采取的防卫措施的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和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手段、国防的对象 2.国防分为哪几种类型?每个类型最典型主权的国家或集团是什么? 答:(1)扩张型国防,美国 (2)联盟型国防,北约 (3)中立型国防,加拿大 (4)自卫型国防,中国 3.我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什么? 答:(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有哪些方面的国防权利和国防义务? 答: 权利: (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义务: (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5),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 (6),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5.我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 ②.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③.国防建设服从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④.实现国防现代化 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⑥.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⑦.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⑧.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6.我国的武装力量体制是怎样的? 答:我国的武装力量构成属于多种武装相结合的形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7.国防动员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 ⑴.武装力量动员 ⑵.国民经济动员动员 ⑶.人民防空 ⑷.交通战备动员 ⑸.国防教育 军事思想 1、什么是军事思想?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 2、《武经七书》指哪几本兵书? 答:《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3、《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观点有哪些? 答:⒈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⒊先胜而后求战 ⒋重战、慎战、备战 ⒌不战而屈人之兵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答: ⒈基本内容: ⑴战争观与方法论 ⑵人民军队思想 ⑶人民战争思想 ⑷国防建设思想 ⒉历史作用: 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示 ⑵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⑶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邓小平提出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答:

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讲到:希望大学生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关注社会时事),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而当前大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就是社会责任感的最直接表现。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我们也需要了解大学生关注哪些社会热点,这些社会热点又是否影响到了大学生本身,大学生对这些社会热点又有什么看法。然而调查研究正是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关注的教育领域内的教育质量、教育成本、创业就业等问题的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而把 握其思想动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着极高的创造性和理解能力,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 一:调查目的 1 、了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 2 、了解大学生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上存在的问题 3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热点问题 二:调查方式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向所取得的样本中发放问卷,了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情况。 三:调查范围 哈尔滨师范大学全体学生(限于四年级以下) 四:抽样方案 以哈师大全体学生(限于四年级以下)为样本总体,采用多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情

况。 1. 一段抽样,从校抽到学院。由于学院之间学术差异较大,因而应采用易于这类抽样单位的分类随机抽样方法。其具体做法是:首先,编制第一级抽样框。假定以学术分类为标准,将我校26 个学院按学术类型分为理工类,文史类,艺体类,其他类4 类,它们分别为6 个,8个,4 个和8个,抽出25 %的单位即7个学院作为第一级样本。在6个里抽2个,8个里抽2个,4个里抽1个,8个里抽2个共7个学院组成一级样本。 2. 二段抽样,从学院抽到年级。采用等距随机抽样,首先,编制第二级抽样框。把一级样 本7个学院的每个学院的年级依次编号(除大四外)。从二级抽样中抽出7个作为二级样本。这样间隔距离为2 1 + 7 = 3 ?再次,随机抽出二级样本。即先在第一抽样间隔1到3号抽出 第一个样本,假定为2号。按照间隔距离3,抽出编号为2 ,5 ,8 ,11,14 ,17 ,2 0的年 级做为二级样本。 3. 三段抽样,从年级抽到班级。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别从二级抽样的7个样本中各随机抽取3个样本,即从7个不同学院的不同年级中抽取3个班级,共抽取21个班级。最后, 对这2 1个班级的21X30 = 630人实施问卷调查。五:调查内容 (1)大学生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 (2)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看法 (3)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的挑选 (4)大学生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上存在的问题 六:调查时间及场所 2014 年6 月1 日至6 月5 日 哈师大江北校区

军事理论思考题参考

1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台湾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立行省,许多台湾人的祖先都在大陆等等。都说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捍卫这种利益,是国家当政者的第一位责任。有了这部大法,政府可以高举法律的大旗,动员全国人民,动用全国一切资源和手段,彻底粉碎一切分裂图谋。当然这部法律也不允许政府向分裂主义者和支持他们的外部势力作出任何有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妥协。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悲剧决不能重演。 任何人、任何政党和政治势力,决不能走上闹独立、闹分裂的犯罪道路。谁胆敢这样做,他就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必将受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和痛击。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分裂的斗争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国防军事课程军事训练军事技术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操纵日本联合制定所谓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把我国的台湾划入防御体系之内。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课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沦与实践的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国防教育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第二,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仟务。军事理论课通过讲授军事科技,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科技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培养人才的模式向口径、适用面广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因此,培养的人才要做到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能为国防建设效力,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后备兵源和预备役军官。 4.军事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功能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军事教学,既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积极探索。几年来,我们在抓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少思考。一、必须以新型人民战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搞好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现代战争虽然

《军事理论教程(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简单整理

第一章 1、中国古代国防取得了哪些成就? P14 2、新中国的国防大体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P18 3、中国4000多年漫长的国防历史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P22 第二章 1、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原则有哪几条?P26 2、我国国防法规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28 3、我国公民的国防权利和义务是什么?P29 4、为什么说大学生军训是履行国防法规的有效措施?P31 第三章 1、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是什么?P35 2、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P42 3、新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新体制是怎样组成的?P38 第四章 1、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P60 2、为什么各国对武装力量动员都极为重视?P47 3、民兵动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50 第五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67 2、军事思想具有那些鲜明的特征?P73 第六章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P97 2、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有哪些重要内容?P90 3、为什么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的结晶?P76 4、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体现在哪些方面?P81 5、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P85 6、毛泽东是如何强调及论述“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P80 第七章 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00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仍然存在”的依据表现在哪些方面?P101 3、为什么说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产生的主要根源?P103 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P112 5、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转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07 第八章 1、请谈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根本目的。P119 2、试述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P119 3、江泽民同志对全军部队提出“五句话”的总要求内容是什么?P121 4、“五句话”的作用与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P123 第九章 1、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28 2、胡锦涛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P132 第十章 1、战略目的和任务包含哪些基本内容?P142 2、战略方针正确与否,对军事斗争的进程结局会产生怎样的效果?P143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 ---------内因和外因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呈现的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场,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共同构成映像翻译活动的主要外部因素。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翻译观念是翻译的主体因素,对翻译活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宏观上来看,整个翻译活动就是针对“译什么”和“怎么译”这两个问题展开的。 首先,我们要翻译什么这个问题出发,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 一、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交流活动,而且随着人类的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社会的因素对翻译的选择、翻译的接受和传播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1、社会发展呼唤翻译 人类社会的发展体现一种开放和交流的精神,人类社会想要走出封闭的天地,首先必须与外界进行接触,翻译恰如一座桥梁,把两个相异的文化连接起来。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对翻译的需要也越来越多,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2、不同的社会阶段需要不同的翻译 处于不同的社会状况下,即便是翻译同一部作品,译者对文本的处理方式也会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一莎士比亚在我国的翻译为例,朱生豪翻译莎剧时,正值抗战时期,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要弘扬中国文化,这种文化带有“抵御外侵”的社会政治因素,以显示反抗侵略的决心。朱生豪选择了“忠实通顺”的方法,以普及中国读者之间。相比之下,梁实秋在开始翻译莎剧时社会背景已不同以前,那是中西文化已经开始相互交融,没有了朱生豪那时“以翻译来树立民族文化形象”的迫切需求。因而梁实秋较大程度上采取了异化的手段,并且在译文中增补了大量的注释。 3、社会价值观影响翻译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不同的价值观有可能给翻译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现在有些人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倾斜,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之风不断滋长,渐渐造成了译风不正。有人指出,中国译坛要纯洁译风,提高翻译质量,必须提高对翻译时也得认识,从端正价值观入手。 二、文化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语境因素是英国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最早他提出的。他认为文化语境包括当时的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对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的总体认知。 1、一个国家所处的文化空间或一个时代的文化环境对翻译的影响。 五四时代的文化环境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五四前后关于外国文学作品译介的一场大讨论,触及从作品层次到译者选材的主客观因素何者为重等至为关键的方面,对促进译者及出版社朝有规模、有社会因素的方向迈动产生了无形的而巨大的鞭策,奠定了日后的方向。从精心设计去打动读者的情怀到全力追求唤起民众参与社会变革,达到了“足救时弊”。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浏览字体: 大中小】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简介:该研究成果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集体项目“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GY200839;批准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结论部分刊登在2010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教育学》2010.10)。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正确对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2008年8月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工作。为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2—3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收集到大量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主要以《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征集为基础,对公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近年来两会代表意见中显示的教育热点问题、地市级教育局领导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课题组采用SPSS15.0的描述统计方法,对确定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并排序。位列前10位的教育热点问题包括:高考招生制度问题、农村教师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择校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教师评价问题、政府教育投入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幼儿教育普及问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这些热点问题反映了公众对教育的关切与期盼,其主要特征:一是覆盖面广,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

军事理论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 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实现国防安全的手段有哪些? 答: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实现国防安全的手段有:①军事、②政治、③经济、④外交。 2. 学习我国国防历史后,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①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作后盾。 ②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 ③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 ④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 ⑤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 ⑥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3.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成就有哪些? 答:①铸造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合成军队。 ②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 ③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4. 我国国防法规立法的层次有哪些? 答:①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国防法律。 ②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 ③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行政规章。 ④各军兵种、大军区的军事立法。 ⑤省、市地方性的国防立法。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体制与编成情况是怎样的?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一个独立兵种第二炮兵组成。 编成情况详见书第25到30页 陆军是人民解放军的基础,是主要在陆地随行作战任务的军中,主要由步兵、装甲兵、炮兵组成。建立于1927年8月1日。 海军主要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组成。建立于1949年4月23日。先后组建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空军主要由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组成。建立于1949年11月11日。 第二炮兵是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战略部队,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

浅谈当前教育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

浅谈当前教育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反复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我就几个社会议论较多的教育热点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对于一些群众来说,他们也许更关注自己的子女能否顺利升入一所好学校,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一种好生活。他们也许不太关心什么是素质教育,却会盘算孩子教育的投入与收益。他们对未来满怀憧憬,却更加关注现实的利益。这种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矛盾非常棘手。这也正是我们常常为之苦恼、为之困惑、为之进退两难、为之遭人诟议的问题。许多群众对子女的教育不惜金钱,不惜心血和汗水,所求无非是子女将来能立足,有发展,有出息。他们的这种“改变命运”的追求,理所当然,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围绕“高考升学”这个目标来运转,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民族的灾难。科举制度曾以进步的面貌出现,却以百弊丛生的面貌而废除,给国家民族带来的深刻教训值得汲取。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把对教育的投资局限于高考升学,必然是失望大于希望,风险大于收益。如果我们认同教育的基本目的,那么,就必须有人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战略的眼光来思考和规划教育发展;如果我们认同教育具有长周期、迟效性等特点,那么,教育就不可能只考虑当下,不能为了今天而牺牲明天。教育发展并非单向度服从社会发展,教育同时负有推动历史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我始终认为,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的体现和实现 (二)关于中小学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 近几年,在一些地方和中小学校出现的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现象,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国家教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连续两年抓紧专项治理工作,初步遏制了愈演愈烈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各方面、各地区在认识上还不够统一,治理工作发展并不平衡。学校在收费方面出现的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具体分析。对腐败现象要坚决克服和惩处。但是,新闻媒体在报道这方面情况时也要实事求是。有的把教育界说成是暴利行业,这是以偏概全,是炒作和误导,不符合实际。就广大农村学校来说,主要还是投入不足。如果找不到病根,就不能对症下药,达不到治本的目的。研究学校收费问题,首先要计算教育成本;第二是确定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对教育成本的分摊比例;第三是制定收费标准。这样,判断学校收费乱与不乱才有科学依据。转移支付不能光看支了多少,而要看学校实际得到多少。在农村,我们既要减轻农民负担,又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否则,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损害的是农民的长远利益。 应该看到,中小学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实质是社会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也还需要一段时间。三、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与择校现象有一些同源性的原因,虽然这与教育本身的制度缺陷有一定关系,但是,归根到底,仍然是社会就业、生存竞争在教育上的反映。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活动,学生应该承担合理的学习负担。任何人要想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这一点我们必须告诉学生。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学习是一件轻松自在、垂手可成的事。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确实较重,一定程度使学生的身心深受其累。因此,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必要的。“减负”所要减去的是过重的、不合理

军事理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中国国防 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从我国的国防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古代国防的兴衰 ?春秋末期时,崇尚武力,图强称霸 ?秦始皇时期,高度集权,固国强边 ?唐王朝时代,扫灭强虏,万国归附 ?元王朝时代,疆域广大,威震欧亚 ?两晋南北朝,战乱四起,山河破碎 ?宋王朝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明代中后期,长城风化,忧患迭起 ?清王朝后期,政治腐朽,国防孱弱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关系到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大事,是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是维护全国人民利益的需要。作为中华民族

的一员,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3.国防动员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武装力量动员 二、国民经济动员 三、人民防空动员 四、交通战备动员 五、政治动员

第二章: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的定义和特点。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基础之上,并且受到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军事思想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哲学形态,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和关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形态,主要内容有指导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与原则等。 特点: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和强制人们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的一致性。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对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制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3、实现我军质量建设的“两个转变”是什么? 江泽民多次强调,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战略任务是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实现这一基本战略任务,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在军事斗争准备基点上由打赢一般条件下全面

影响翻译的因素

一、文本方面的因素 1、语义理解障碍:阅读和分析原文阶段,原文的语义含糊性和句法复杂性是影响等值程度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原文有意无意的语义含糊,译者很难确定原文的真实语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就产生不同的译文。如,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常喜欢间接地或迂回地表达自己对一个男孩或女孩长相的看法,便说“她长得困难”——这就不能不给译者带来“别扭”的感觉。如果直译为“She grows difficult.”老外读了可能费解;如果意译为“She looks ugly.”原文的风趣就丧失了。要克服语义含糊,准确传达原文语义就要求译者对原语有较高的把握能力,尽可能综合考虑与原文语义相关的所有因素,挖掘出原文真实内涵。即便如此也难实现绝对的“等值”。原文句法过于复杂也是译者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翻译前译者不得不将复杂的句法重新梳理一遍,即先进行语内翻译,然后再转换成译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等值程度。 2、表达方式相异:分析完原文后,在原文转换成译文阶段,译者同样遇到很多影响等值的因素,大都与表达方式、文体风格有关。原文里同一个句法单位,译文通常都有几种等值程度不一的表达方式与之对应(固定用法除外),表达方式的取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等值程度的高低。我们的取舍原则是选择最自然的对等物,即采用最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及惯用语搭配的表达方式。例如: (1) Shoe the goose. (A)给鹅穿鞋。(B)对牛弹琴。[徒劳无益] (2) Teach fish to swim. (A)教鱼游泳。(B)圣人面前念《三字经》[多此一举] (3)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A)凡是结果好的事就是好事(B)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每个英文词语的第二种[B]译法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汉语历史较长,其词语非常丰富多彩。光一个“死”字至少有42钟说法[如,长眠、安息、登仙、圆寂、谢世、驾崩、见马克思去了……等等],英语或其它语种往往很难找到其“等值”的对应词。 3、语法结构不同:正如Mona Baker*所说,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范畴、语法规则和语法结构,这些不同导致它们传达信息的方式也不同。译文语言若缺失原文语言的某种语法范畴或结构,则在译文中很难找到一个与原文直接对应的对等物,译者也不得不对原文的信息或增或删、做出某些取舍。在这些影响翻译的语法范畴中,Mona Baker尤其强调了数、性、时态和语体、语态、人称。因此,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也是影响等值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法差异越大,达到等值的难度也就越大。如,汉语中的“独词句”或没有主语的句子很多。在将其译成英文时就要补充上语法或逻辑上的主语,这就不能实现“等值”的翻译。“蛇!”作为一个表示惊讶的句子,要用三个以上的英文字,才能将其译出。[It’s a snake! ] “C1=E3”如何等值? 4、文章体裁(text type):文章体裁是影响翻译等值程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同体裁具有不同的功能,是表情功能、信息功能抑或呼语功能,这在翻译中都不能忽视。奈达在论述“动态对等”时提出的四条原则之一便是译文与原文的文学体裁所起的作用一致。例如,原文体裁若具有认识职能,译文也须具有这种职能,原文的语言职能是美学职能,译文也须实现美学职能。诗歌被普遍认为是最难达到等值甚至是一种不可译的文学体裁,不仅因为它在文字、音韵、隐喻等方面的特性,更因为蕴含其中的神韵、意境或者说是味道,即诗之所以为诗的东西都使常人无法企及。“诗是从来不能贴贴切切翻译成别的语言的”(Poetry can never be adequately rendered.) 对此,译界早有共识。这也是为什么Robert Frost*会说“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Susan Bassnett & Andre Lefevere,2001:57)。因此,Wilss*提出不同的文章体裁应有不同的等值标准,甚至是每篇文章都应有其自身的等值标准。 二、文化方面的因素 要做到真实地再现原语信息内容,译者要考虑的不仅是两种语言在语言文字上的差异,还要重视这两种语言所属的两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思维模式、社会习俗,于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差异都会承载于各自不同的语言当中。正确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分析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是做到等值翻译的一个前提条件。一般来说,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差异越大,这两种语言之间的等值转换就越难,等值程度也越会受到影响。Newmark*说过,“一个文本的文化色彩(地方色彩)越浓、时空距离越远,等效就越不可思议。”(the more cultural(the more local, the more remote in time and space)a text,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段坎坷的经历。虽然我国建国以前就有了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 但建国后由于多种原因曾中断了 30 多年, 自 1980 年代后期才开始恢复发展, 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之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势头迅猛。在专业教育方面,至2009年,220多所高校已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研究方面,一批由高等学历组成的专业的研究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在政策导向上,广泛推广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措施,正推动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个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相关技巧去帮助案主的过程。它针对的是目前社会中的某些群体,以及一些特殊的问题。因此关于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及其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成为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除此之外,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相关的内容也是我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重点。 一.老年社会工作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李春立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特点。孙依凡、李林认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不仅是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人生的长久大计。在此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急需要从战略上进行设计,提出开展工作的系统思路和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养老问题,而关于养老的热点研究主要围绕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问题展开。 (一)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运用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以及在目前年轻一代难以随身照顾老人的一个社会中,采用大型院舍模式所进行的家庭以外住宿照顾的养老机构服务正在各地出现。而在推广这一服务的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提供个案辅导、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层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以介入机构的行政管理、服务的制定和评估等工作。 (二)老年社会工作在居家养老中的运用 在我国的传统的“土”文化下,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多有着对家的思念,许晓晖在对吉林省不同地区20个农村的调查中显示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因此更多的学者将重点放到探讨如何将老年社会工作融入居家养老之中。

军事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一、国防建设 1.国防的主体是什么? 2.国防的对象是什么? 3.国防的目的是什么? 4.国防的手段是什么? 5.国防的根本职能是什么? 6.【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2. 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 3. 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 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和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活动 5. 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 6. 四要素:主权,政权,领土,居民 二、世界新军事变革 复习要点 1. 人类战争先后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火器战争、__三种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战争演变。

2. 武器装备的新飞跃、军事理论的新发展、__、作战方式的根本改革,是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3. __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 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关键是__。 5. __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全面展开的标志。 6. __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7. “三非作战”是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和__。 8. __军队正在激进转型,强力重塑大国军事体系。 9. 日本把防卫厅更名为__,企图突破战后束缚。 10.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到__我军基本实现信息化。 11. 2020年前,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__取得重大进展。 12. 2012年,我军首艘航母__号正式入列。 13. 目前,我军武器装备已经形成以二代为主体,__为骨干的装备体系。 14. 为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军正在加快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__、远海防卫等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 15. __是强国梦的重要支撑。 思考题 1. 战争形态的演变历程 2. 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3.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规划

怎样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怎样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正确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实质上体现了人们对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及其新特点表明,我国改革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口,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课题,成为摆在当前的突出任务之一。而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也就是要弄清“怎么看”,明确“怎么办”。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清才能方向明。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十分复杂,正确认识并不容易,特别需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立场、观点、方法正确,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正确认识;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必然陷入主观和片面,造成认识偏差。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思想武器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不断增进共识,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呢? 理性地看。就是客观承认、积极面对。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会因为人们不承认而消

失。因此,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当客观承认、积极面对。那种对问题视而不见、漠然置之的态度,那种闻问题而色变、视问题为洪水猛兽的态度,是不理性、不可取的,既不利于正确认识问题,更不利于有效解决问题。 严肃地看。就是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看问题应坚持实事求是,不放大,也不缩小;不言重,也不看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都是大问题而不是小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却把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看小了、看轻了、看淡了:或者认为它们同其他社会问题一样都是“问题”,没什么了不起;或者认为它们既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就是“正常的”;这些认识需要及时改变。 全面地看。就是系统分析、整体把握。同其他事物一样,问题都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复杂问题更是如此。要正确认识问题,就要对它全面地看:既要瞻前顾后,也要左顾右盼;既要总体把握,也要分清主次。如果“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很容易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有坚持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具体地看。就是区别对待、“就事论事”。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性质、成因、形态上有某种相同和类似的方面,但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是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范围内的问题

大学军事理论思考题(附答案)

思考: 1、你认为中、美应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在哲学层面,就中美关系来说,问题的核心在于中国是否能够避免国际关系文献中所说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 这一命题,是由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在阐述公元前 5 世纪在雅典和斯巴达两国发生的战争时提出来的。简单地说,故事是这样的:到公元后两国之间爆发了战争,在长达 30 年的战争之后,最终双方都被毁灭。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修昔底德陷阱”翻译成当代语言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人们发现,自 1500 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 15 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 11 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 1914 年和 1939 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亚洲也有类似的经历。日本崛起之后,就想挑战欧洲殖民地在亚洲建立起来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确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秩序,最终爆发了日本以反对西方列强为名而侵略亚洲其它国家的战争。现在,“重返亚洲”表明美国的中国政策的现实主义性质。尽管美国人说,其“重返亚洲”的目标是亚洲的秩序及和平,不是要“围堵”中国,而是要“威慑”中国,防止中国破坏亚洲的现存秩序,但实际上很清楚,美国是出于对“中国崛起” 的恐惧。亚洲的一些国家为了克服自己对“中国崛起”的恐惧,选择站在美国这一边,另一些国家则在观望。这种情形,又和修昔底德当年所观察到的希腊其它国家的行为何其相似:“双方(指雅典和斯巴达)都竭尽全力来备战;同时我看到希腊世界中其余的国家,不是参加了这一边,就是参加了那一边;即使那些目前还没有参战的国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_ 学号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绪论 (6) (一) 文化的概念 (6) (二) 翻译的概念 (6) 二、分论 (6) (一) 文化内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 1 宗教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 2 历史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8) (二) 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6) (三) 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0) 三、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文化(culture)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核心,也是文化赖以语言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信息和思想的交流,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再创造,而不是文字上的对译。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不言而喻,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本文在阐述文化和翻译概念的基础上,试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文化内涵、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因素;影响

Culture is a complex conception. Languag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It is the core of culture. Translation is a transfer activity of two languages. It is the exchange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thoughts, but not the direct translati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mean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In fact,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tool for us to communicate. This article tries to point out the problem, what cultural factors should be noticed during the translation,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including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life-style, outlook on values in foundation of explaining idea of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ultural Factor;Effec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