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1]2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1]2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1]2

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第一课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态度: 通过“锦绣中华在我心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 会按专题如人物、风景、节日、民族等类别将收集的资料布置板报。学生准备:查找资料(收集祖国各地的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板书:五种地形齐全)

②请读小资料:(幻灯出示资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

③思考讨论: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④扩展资料:海拔是指地球上某一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用的《中国地形图》上中国各地的海拔是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为起算点的。水原点即平

均海平面。

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原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为我们发展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地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藏等等。这样使得我国能够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三、走进母亲河。(板书:我们的母亲河。)

1、思考:我们为什么称长江、黄河为母亲河?

2、收集资料,请你拿出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资料,全班同学把资料进行归类。

4、歌唱母亲河。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比赛。

①说一个评价母亲河的词。每组不重复,看谁用词最贴切。

②说一句赞美母亲河的话。看谁感情最真挚。

③讲一个长江、黄河的传说、故事,或朗诵一首诗、唱一首赞美的歌……

四、讲我的旅游故事。

请几名同学讲一处自己曾经去旅游过的地方。

要求:1、讲清景点所在省市位置,游览时间,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点,自己游览后的感受。2、学生介绍完一处风景,就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五、小组活动——“我的旅游观光梦想”。

1、展示自己的一个全国范围的旅游路线图。在小组内介绍需携带的物品,采用的交通工具,观光的顺序、注意的事项等。

2、着重讲自己最想去的一个地方及原因,以及对那个地方的初步了解。

六、我会表演——小品:我是世界自然遗产。

1、学生分组,看书查资料,了解“世界自然遗产”的含义,以及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

2、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一处,了解它的景观特色、被保护情况,合作编小品脚本,进行排练。如扮成游客、导游、当地居民、拟人化的山水树木等……。

3、请两三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七、总结升华。

课后收集祖国风光的图片、资料,自制一个祖国旅游观光路线图,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住房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

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习准备:

1、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

2、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

3、彩色笔。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猜谜语:背上长满鳞,背下都是筋,张开大嘴吧,可以吞活人。(房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住房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住房。(出示课题)

二、新授

1、房屋的起源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久居野处,构木为巢”。(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生活在荒山野岭的山洞里和草窝树洞中。)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砍伐树木,建筑上面有顶、四周有围挡的房子躲避风雨。)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人的聪明才智。

(出示教科书12页上的图片)从古人居住的山洞发展到我们现在居住的高楼大厦,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会“走”的房子

大家来猜一猜会“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图中这位小朋友从服饰上你能不能看出他是哪个民族的?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房子,把它画下来。(学生展示)

为什么说蒙古包是会走的房子呢?这种住房说明什么呢?(图示)

现在很多游牧民族都建立了定居点,有商店、学校和医疗站,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和这种房子相似的还有什么样的?(藏族的帐篷、哈萨克的毡房)

刚才了解的是游牧民族的住房,在我国南方还有一种会走的房子,你知道是什么吗?(船)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交错,船成了必备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什么它也被称为会走的房子呢?(学生回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住房,同学们谁的家住在平房里?说一说平房院落的布局(北面、南面、西面都有房子,再有东房就是一个四合院了)

二、新授

1、老北京的四合院

说到四合院,谁来说说四合院名字的由来?

说到四合院,就会想到老北京的四合院(图示、音乐),北京是古城,胡同里留下了大大小小许多四合院。

说到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这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

四合院的特点?(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邻里互助,相对封闭、安全,有利于阻挡北方的风沙,院落有利于晾晒粮食、储存农具。)

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谁知道?(乔家大院、图示)你们知道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学生回答: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这是中华

民族的宝贵财富。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不同风格的住房,(出示图片教科书16页)小组讨论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并将结果在全班展示)

3、这些屋顶构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呢?

不同地域的民居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4、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有着特殊含义的住房——窑洞(图示)

窑洞分布在哪?(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挖窑洞居住?(学生回答)

说窑洞有着特殊含义,是因为陕西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农民走向胜利。(图示)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

5、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同学们说一说你家住房的变化。(填表)

三、小结: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四、作业:

同学们想当设计师吗?请你们来设计未来的理想住房,比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

第三课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一些地区各具特点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知道车船的发明源自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知道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适应的交通工具,说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收集车、船模型,彩色笔

教师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地图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1、看图比较南北方的畜力和人力交通

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交通工具一般在什么地区使用?为什么人们仍在使用这种比教落后的交通工具,他们有什么特点?

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交通工具?哪些交通工具在家乡看不到?说出原因。

在中国政区图上明确南北方的划分

明确:南方船多原因是河多,水资源丰富,马车多在北方平原或草原地区使用方便。

2.船的发展

小组讨论:船的发展过程。

讨论:哪些仍在使用?今天的哪些交通工具由他们发展来的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资料,说明我国明朝造船业的发展。

3.行车王国

角色扮演:自行车与汽车的对话。

辩论会:发展自行车还是轿车?

人人拥有轿车好吗?

讨论会:轿车走进家庭的利与弊。

船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骑自行车有什么好处。

第四课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寻人文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兴趣。

3、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情感。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务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客观分析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和其他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客观分析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资料的能力的培养。

2、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

课前播放《美食》课前让学生欣赏。

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1、(课件:美食)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歌曲,看着这满眼的美食,你有什么感受?想要吃美食我们首先要了解美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美食名扬天

下》。揭示课题。

(教学意图:视频导入,渲染气氛,简单明了,直奔主题。以儿童兴趣入手,以“吃”作为切入点,通过视觉盛宴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二)活动一:“美食侦探在行动”

【过渡】年夜饭可以说是美食中的精华,请大家拿着你们年夜饭调查表,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代表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在全班展示一下。

预设一:学生回答上来时的评价:

(1、你的想法很独特,表达也很准确;2、你的声音很宏亮3、你吃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学问4 、这是“一面百吃,百吃百味”呀!5、我们喜欢美食更喜欢亲人为做一起吃美食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难点引导】

1、饮食习惯和物产之间的关系出示物产分布图:请大家借助图例看图,动脑筋想一想“饮食习惯和物产之间有何关系?”

【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对,因为我们北方盛产小麦,南方盛产大米所以在饮食上出现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差异。

(设计意图:中国农作物分布图等地图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对于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寻饮食习惯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了形象正确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口味“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引导步骤:以饺子为例,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差异。

【师小结】:人们常把口味概况为“南甜北咸,东酸西辣”,虽然不太准确,但也反映出区域的饮食口味的是有差异和区别。

3、其他小组还有别的发现吗?(生继续谈)

4、让我们看看“影响饮食习惯的形成的有哪些因素呢?”(是随机做出解说:粮食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师小结】:影响我们饮食习惯的除了地域的物产外,还有地理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第五课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人们服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丝绸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产物;知道服饰与当地气候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服饰在不断变化;知道什么是不文明的生活陋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人们服饰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

难点:掌握服饰的不同变化及勇于向不文明的生活陋习宣战。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

查找资料(可以是文章、采访记录,图片)

1、了解服饰的学问。

2、搜集一些传统服饰的故事和传说。

3、看视频资料,懂得服饰文化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段服装模特表演)同学们,看完表演后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可以看到,模特们的服饰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款式也多种多样。你们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上课伊始利用模特表演,给了同学们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1.师:关于衣裳还有美丽的传说,你们想不想听?

师讲述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过程。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最爱,教师惟妙惟肖的讲解,保持住每一个孩子的兴趣。)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衣裳的传说?

生简单介绍衣服的起源和发展。(从远古时代的穿树叶,披兽皮.发展到现在多姿多彩的服饰)

生理解: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结果.

(课上不仅让学生愿意听还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尽情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及畅谈自己的想法。)

2.师:是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使我们的服饰多姿多彩。现在,我们衣服的面料有棉麻丝腈纶等等。(拿出一件丝绸衣服)同学们猜猜我拿的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的?(丝绸)你们知道丝绸的故乡是哪里吗?(中国)丝绸是我国的所特有的。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出灿若云霞的丝绸。那么对于丝绸你了解了它的哪些有关知识呢?

生介绍丝绸的特点、制作过程及其他。

生1:丝绸的颜色色彩斑斓、灿烂夺目,深受人们的喜爱。

生2:丝绸的质地柔软、光滑,凉爽透气,对保护皮肤十分有利它的纺织过程非常复杂。

生3:只是得到它的原材料----蚕丝就相当麻烦。

生4:丝绸可以出口换取外汇呢。

师:丝绸确实以其复杂的织造技术和文化艺术令世界所折服。通过你们对丝绸的了解,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从丝绸的身上我感受到我国纺织丝绸的历史悠久。

生2:我国劳动人民是非常勤劳的。

生3:他们具有高超的纺织技术。

师: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聪明才智。

(从孩子们熟悉的身边事物出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孩子们学习起来更容易,更轻松,更感兴趣。)

3、师:正因为有了劳动人民我们才有了绚丽多彩,形式各样的美丽服装。才有了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谁来说说你一年四季都穿什么样的衣服?(生自由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随季节的不同更换不同的衣服呢?(服饰受到自然环境中气候差异的影响,主要是在气温的影响时,而发生变化。)人们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衣服原料的制造上,对于服装的设计也是因地制宜的。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因为地形、气候的不同,服饰的差异也很大。(出示29页图片)

生观察,说说这些服装的特点有哪些?

生观察后汇报。(分别从寒带、热带、水乡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对于未知领域,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最强,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形状各异的服饰,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师:(评价)同学们介绍得很好。让我们再想想:

在同一个时间,尤其是冬天,人们的服饰是不是一样呢?(不一样)谁来给大家介绍。

生1:北方,最北边的大兴安岭,一片冰天雪地。那里气候寒冷,最低温度会达到零下五十多摄氏度。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那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所以人们为了抵御风寒,都喜欢穿以兽皮为主的衣服。但总的来说,北方地区的人们,到了冬天,人们在衣服上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厚。

生2:江南水乡气候怡人,比北方地区要暖和的多。因此,那里的人们都喜欢穿长布衣、长布裤,头上还围着蓝布包头,脚上穿的是绣花圆口的布鞋。

生3:我国南方福建沿海的惠安县。那里的妇女叫惠安女,她们穿的服装就叫惠安女服饰。她们带的帽子叫斗笠,斗笠边缘两侧还缀有塑料花或者是绢花来作为装饰。她们除了带黄斗笠特别外,头上还围着花头巾。那么,你们知道她们为什么带斗笠、围花头巾吗?(她们居住在我国南方,气候炎热,再加上她们常年居住在海边,带黄斗笠,围花头巾,是为了防止日晒的。)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介绍的三个不同地区的服装都属于我国的汉族服装。让我们再回到地图上来看看,同一个时间,尤其是冬天,我国的气候是北冷南热,因此说,不同地域,由于气温的影响,人们的服饰各不相同。

那么,在同一地区,一天之内人们的服装有没有变化?假如有,你知道是哪些地区吗?

生1: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是因为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非常大,气候影响了人们的穿着。

2: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穿皮袄是“山上穿着、山下围着”,这样的服饰也与地形、气候有关。师:(评价)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啊!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服饰吗?

学生用放映幻灯片的形式,边放映边解说。

(两处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服装的变化。)

4、师:我国的服装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并对世界服装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着装更是异彩纷呈。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个游戏:“服饰变化你我他”。课下我们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的新、老照片。谁能当一名解说员,为大家介绍介绍。(生分小组进行解说)

师:通过的介绍,使我们感受到了随着时代的变迁,服装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

化着。这些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学生能够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的服装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三、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中华服饰不仅面料好,设计也非常多样化。我们对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真是无比赞叹。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服饰文化,我们为之感到自豪。

那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服装的变化不仅受气温、地形、社会发展的影响,职业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穿着。

第六课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区域存在着方言和地方节日。知道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初步认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初步了解一些地方节日和当地的环境、资源的密切关系。感受我国文化的区域性。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感受我国文化的区域性。理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我们熟悉的阳城话。

二、不同地域的方言

1、说一说不同地区的方言

2、了解什么是方言。

师:课前,我们查找了有关方言的资料,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方言?(大屏幕显示方言的定义,学生读。)。

3、欣赏侯宝林的相声《戏曲与方言》

4、讨论说方言的利与弊。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围绕方言的活动,大家觉得说方言到底好不好呢?

利:体现乡情,显得亲切。

弊:不同区域人们之间交流困难。

5、理解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1)结合教材讨论:怎样对待有“口音”的同学。

(2)阅读小学生日记

(3)师亮明正确观点:国家大力提倡推广普话。

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地域形成了自己的“方言”。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倡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三、不同地域的节日

师:学会了普通话,我们就可以全国各地走一走,来看看不同地域的节日。

1、多媒体课件显示一组组带有地方性特色节日的情景图片及视频。

(1)、阳城当地的节日:“二月二”尖山庙会

(2)、龙舟节

(3)、风筝节

(4)、冰灯节

2、讨论:这些地域性节日为什么不能成为全国性的统一节日?

师提问:把这些节日放在一个统一的地方,那玩得多痛快呀!行不行?

生讨论回答。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五、总结,下课。

第七课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态度: 通过“锦绣中华在我心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学会按专题如人物、风机、节日、民族等类别将收集的资料布置板报。

学生准备:查找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有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

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

板书:西高东低

第二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

第一课我们的衣食之源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农业息息相关。让学生真正了解农业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农业生产的状况,需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比如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等。

单元教学注意点:

1、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的内容介绍做具体安排。

2、注意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用品与农业有关的资料。

3、鼓励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相互交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

4、注重活动,体现活动的价值。

5、单元课时:8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活动,认识五谷,初步了解"五谷"等农作物及其特征,知道什么是"农业"。

2.通过探究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

3.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社会调查,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社会信息。

4.感悟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知农、敬农、尊重农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五谷,知道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和副业等

2.懂得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的道理,认识到农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1.感受到农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准备五谷食物或图片以及一日三餐的图片

(2)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和生活用品与农业有关的资料。

(3)调查了解本地区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学习探究农业与人们生活、生产及其发展的关系,并收集有关事例与资料。

2、学生准备:

(1)收集五谷等农作物和家乡农业生产的一些资料

(2)观察记录自己家庭一日生活所吃的食物,了解它与农业的关系。

(3)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农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收集典型事例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述导入,识五谷,知农业

1.导入:俗语道: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一日三餐,我们吃的饭菜来源于农业,可见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主题一--生活离不开农业。(板书课题)

2.探访先农坛。

过渡语:人类的文明首先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千百年来,人们对农业生产有着特殊的感情。

(1)出示先农坛的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是北京的哪一景点吗?请你简要介绍一下。

(2)小结: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和太岁诸神和举行亲耕的地方,贵为一朝天子,却要亲自祭祀先农并亲自进行农耕,由此你能感受到什么?(对农业的重视)

3.初识五谷

(1)猜一猜谜语中说到的是哪一种农作物?谈谈你对这一农作物的了解?

(玉米)(小麦)(大豆)(高粱)(水稻)

(2)小结: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五谷"。

(3)历史上的"五谷"又是指什么呢?(见4页链接内容)

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现在人们通常把"五谷"作为粮食作物的总称,不单单指五种农作物了,也有人称其为"五谷杂粮"。

(4)除了"五谷"以外说一说,你对农业还有哪些了解?

4.知农业

(1)讲述什么是农业?

讲述:农业是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部门。像饲养家禽--鸡、鸭、鹅等,饲养家畜--猪、马、牛、羊等;种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另外,渔业(水产品)、林业、畜牧业等都属于农业的范畴。

(2)介绍你了解到的家乡农业生产状况。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探寻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

1、过渡语:每个人的一日三餐都要吃饭,你知道餐桌上的食物与农业有什么关系?

2、课前调查:

(1)我家某一天一日三餐的食谱

(2)一日三餐与农业

一日三餐的食物食物的来源与农业的关系

3.课上交流课前调查内容

4.我们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出行的交通工具与农业有关吗?请你说一说?

5.组内游戏:每组一套卡片(涉及衣食住行用的各种物品),每人抽出任意一张,并说一说与农业的联系。

6.讨论:如果生活中没有了农业会怎样?

7.小结:农业是衣、食、住、行、用的主要来源,它解决了人类吃饭、穿衣、居所、出行等生活的基本问题。

作业布置:

想一想:各行各业与农业

第二课农业大家庭

2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懂得珍惜土地、体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懂得尊重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愉悦,从而形成对待劳动、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智育目标]:

知道土地对农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知道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了解二十四节气以及“不违农时”的含义;了解农业劳动的基本过程。

[素质发展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通过体验、尝试农业劳动,提高相应的劳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土地对农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知道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了解二十四节气以及“不违农时”的含义;了解农业劳动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通过体验、尝试农业劳动,提高相应的劳动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农业大家庭。

(二)、赖以生存的土地:

1、课前,教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地形、土壤方面的资料,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三)、一方水土,一方物产:

1、请四位同学代表书上的四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

2、组织同学讨论交流出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作物也会有不同。

3、让学生汇报调查到的家乡的农业活动及特点,

教师总结: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地域性。

(四)、“菜篮子”的变化:

1、组织学生汇报自己在课下的调查结果,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并交流研究结果。

(五)、水果今昔:

1、教师出示相关的水果图片,让学生区分本地水果和外地水果,(六)、乡下

识五谷:

教师出示五谷的图片,请学生辨识。

(七)、农业格言与谚语:

1、请学生读出书上的农业格言与谚语

2、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农业格言与谚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八)、二十四节气:

师: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一起来背背二十四节气歌。

(九)、小小一粒米:

1、我是小小一粒米,你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吗?

让学生观看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过程,体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2、阅读584颗饭粒的故事。

3、计算:我国有12亿人口,如果每天每人节约一粒米,将节约多少粒粮食呢?假如一亿粒米重50公斤,一天能节约多少公斤粮食呢?

(十)、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地对农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知道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了解二十四节气以及“不违农时”的含义,在生活中我们更要懂得珍惜土地,懂得尊重劳动成果。

第三课面对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2、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资料共享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大家共同交流资料并谈感受。

2、导入新课:各种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我国是农业大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少数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那么,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包括哪些,又有哪些危害,人们与自然灾害作了哪些斗争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抗灾保生产的话题。(教师板题)

二、农业灾害知多少

师: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

1、生阅读课本。

2、师生交流

教师相机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3、师小结:真好,同学们说的种种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呢?

三、七嘴八舌话抗灾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57-59页,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请结合课前收集的抗灾资料,选择一种或几种在小组内交流,填写学习卡,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1)学生阅读课本。

(2)小组合作学习,填写学习卡。

(3)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补充“蝗灾”资料:面对新疆地区可能发生的大面积草原蝗灾,新疆各地治蝗部门已调集飞机和数千台机械参加灭蝗工作。由于近年来新疆各牧区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当地农牧民养鸡、养鸭,“生物部队”已逐渐成为灭蝗主力军,特别是边境地区通过人工招引的近百万只粉红椋鸟,与牧区的家禽一起“上岗”,构筑了空中和地面的“立体阻击网”,严防蝗虫成灾。利用粉红椋鸟治理蝗灾在新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雹灾”资料:对于雹灾还可以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使云形成降水;

2、谈感受

听了这么多抗灾保生产的办法,你一定有话要说,谁来说说你心中的感受?(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说的,面对自然灾害,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积极监测和预报,加大对抗灾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对受灾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给予服务,帮助他们进行生产自救。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想办法战胜灾害,保证了农业生产。

四、减灾防灾小建议

师:面对自然灾害,人们都积极行动起了,老师发现不少同学也跃跃欲试来,我们也加入到抗灾的行列中。接下来,进入第三个话题。

课件出示:阅读课本60页,想一想: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蔓延之势。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护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议吗?请把你的建议填写在建议框里。然后,同桌交流。

1、学生完成“我的建议”

2、小组相互交流。评选出好的建议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老师替农民伯伯谢谢你们。

五、教师总结:

面对自然灾害,有党的亲切关怀,有人民群众不曲不挠的斗争精神,胜利永远会属于我们,面对自然灾害,让我们携手共进,创造美好未来。

第四课“考察”农业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农具按功用可分为下列几类:

1.高效的取水设备和机具

引水灌溉,最重要的是设法把低处的水引向高处。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有过不少灵巧的发明。人们熟悉的水车,也叫“翻车”、“龙骨车”、“水蜈蚣”。它出现于东汉、三国之际,最初只用来浇灌园地,后来被水田区的农民广泛采用,将近二千年来,在生产上一直起着较大的作用。筒车,今天在许多地方还可见到,大约有千年以上历史。就是把一个大的转轮,周围系上许多竹筒或木筒,安置在水边,转轮一部分没在水中,水流激动转轮,轮上的筒就川流不息地依次汲水注到岸上的田地里。元代王桢《农书》里记载的水转翻车、牛转翻车、驴转翻车、高转筒车,构造比较复杂,效率比较高,都是从翻车和筒车变化出来的。高转筒车可以把水引到十丈以上高的地方。为了把水引向远处,则有连筒和架槽的发明。连筒是把粗大的竹竿去掉里面的节,一根根连接起来,下面随地势高下,用木石架起,可以跨越涧谷,把水引到很远的地方。架槽的设计基本上同连筒一样,只是用以引水的是木槽而已。这类器具,正如王桢所说:“大可下润于千顷,高可飞流于百尺,架之则远达,穴之则潜通,世间无不救之四,地上有可兴之雨。”反映出中国古代这方面的创造发明之巧妙,高效而又实用。

2.耕翻平整土地的农具

耒耜是犁普遍使用前的主要耕具。它类似现代还使用的铁铲、铁锹,也有叫臿的。使用耕畜牵引的耕犁,中国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区普及使用。汉武帝时赵过推广“二牛三人耕”的耦犁,有犁辕、犁梢(犁柄)、犁底(犁床)、犁衡、犁箭等部件。犁壁(又叫犁镜或犁碗)在汉代已广泛使用。汉代的犁是直辕长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经过不断改进,到唐代创制了新的曲辕犁,又叫作“江东犁”。整个耕犁相当完备、先进,是中国耕犁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的典型。中国犁又被称作框形犁,是因为犁体由床、柱、柄、辕等部分构成,呈框形的原故。比起地中海勾辕犁、日耳曼方形犁、俄罗斯对犁、印度犁、

马来犁等,它的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调整耕深、耕幅,且轻巧柔便,利于回转周旋,适于在小面积地块上耕作。另外,使用曲面犁壁,不仅可以更好地碎土,还可起垡作垄,进行条播,利于田间操作和管理。宋代发明了踏犁和犁刀,明代又发明了几种人力犁,但都应用范围不广。除犁以外的翻土工具还有钁和铁搭等。农田耕翻后,须经过碎土和平整。平整的农具最早有耰(椎),以后有挞、劳(耱)、耙、碌碡等。甘肃嘉峪关市发现的魏晋墓室壁画中有耙和耱的形象。广东连县西晋墓中出土的陶水田犁耙模型,犁和耙都用牛牵引。水田操作使用的耖,魏晋时南方也已较普遍地使用了。

3.播种农具

最重要的创造发明是耧车,为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大力推广的新农具之一。据东汉崔寔《政论》说:“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三犁”即三个耧脚。山西平陆枣园西汉晚期墓室壁画上有一人在挽耧下种,其耧车正是三脚耧。用耧车播种,一牛牵引耧,一人扶耧,种子盛在耧斗中,耧斗与空心的耧脚相通,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它能同时完成开沟、下种、复土三道工序。一次播种三行,行距一致,下种均匀,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

4.中耕除草农具

一类是钱、铲和铫,构造大同小异,实质是同一种农具。古代文献往往用来相互注释,《说文解字》十四:“钱,铫也,古农器。”这类农具需运用手腕力量贴地平铲以除草松土,也可用来翻土。另一类是耨、镈和锄,就构造说也大同小异,都是向后用力以间苗、除草和松土的农具,比钱、铲、铫要进步些,至今仍被大量使用着。春秋战国时已有了铁锄;汉代以后的铁锄和近代使用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耘是水田用的除草、松土农具。这是一种用畜力牵引的中耕除草和培土农具。

5.收获农具

新石器时代已有石制或蚌壳制的割取谷物穗子及藁秆的铚与镰。金属出现后,则有青铜和铁制的铚和镰。几千年来,铚和镰的形制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宋以前,还出现了拨镰、艾、翳镰、推镰、钩镰等收获农具。1973年河南济源县泗涧沟汉墓出土的陶风车模型,说明至迟西汉晚期已经发明了清理籽粒,分出糠秕的有效工具。风车把叶片转动生风和籽粒重则沉、糠秕轻则飏的经验巧妙地结合在同一机械中,确是一种新颖的创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任教师: 二〇一一年九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材内容:《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受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 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活动一:多变的情绪

1.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让我看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这星期里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告诉小伙伴们。(小组交流) 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当时的心情怎样?(开心)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很烦恼,做作业都没有心思??) 你自己是快乐多一点?还是不高兴多一点?(多一些同学讲自己一周内情绪的变化) 活动二:快乐驿站 1.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站”,共同感受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找寻快乐 1.大家都希望自己快乐多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时,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买到满意的东西和小伙伴尽情玩耍时,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处洋溢着快乐。现在让我们来寻找快乐。 2.师给生发“快乐卡片”,大家把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乐或家人生活中的快乐写下来且说一说。给大家五分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说说你找到的快乐,其他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 (1)妈妈说,这学期期末考试只要每门考了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旅游,听后我很高兴。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习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习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 拉拉手交朋友 活动目标要求: 1.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1、父母对我的希望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3、架起沟通的桥梁 第二单元4、我有上学的权利5、选举我们的班干部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第三单元7、我们的衣食那里来8、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第四单元9、四通八达的交通10、现代通信真方便11、传媒拉近了时空 第五单元12、世界科技的今天13、让科技造福人类 第六单元14、揭开邪教的面纱15、抵制邪教 父母对我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4、培养学生评价他任何修改作文的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难点:表达出真情实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积蓄情感,在享受中动情。教师播放《懂你》,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1)教师与学生交谈,有人说:“父母啊,无论走到哪里,我眼前总有你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观看完这个MTV,你有什么感受?(2)俄国有句俗话:“父母之恩,水不能溺,或不能灭。”观看了这个MTV,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几年来父母与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诉说父母与我们之间无尽的爱。板书:父母对我的希望(二)在交流中叙情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学生汇报)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5、下面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开具体描写。(2)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把过程叙述完整。(3)要表达真情实感。(三)写作中抒情1、学生开始写作。2、教师巡视,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四)佳作欣赏学生互相点评。(五)总结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因为你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再不会对爸爸、妈妈所作的一切无动于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最后,我们全体学生起立,一起唱一首歌——《母亲》,无论以后你干什么,都不要忘了父母对你的希望。六、课后作业:习作《父母对我的爱》。 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过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的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3、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2、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 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 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 生:回答(略)。 师:演示电脑课件(小红、小丽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 生:看电脑课件(边看边观察)。 师: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第三课 我家门前新事多 主题目标: 1、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2、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3、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设计理念: 活动是本课程教与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尽量避免直接讲授知识或罗列事实与答案。活动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儿童的直接体验、亲身感受,让儿童能以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 教学流程: (一)采风活动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

人教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第十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总要求: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计划,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父母与自己有关的各种难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形成爱家长及与家长分忧的思想。 3、学生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引导他们学会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 4、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单元 1、让学生了解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培养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中的一员。 2、引领儿童进入公共生活领域,关心公共事务,有为公共事务服务的意识。 3、让学生明确“我们”是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作为公民“我们”可以拥有哪些基本权利,“我们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又有哪些。

4、让学生了解国际上以及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第三单元 1、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近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历史。 2、以孙中山为主要的历史任务,向学生介绍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家这一段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历史。 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史、奋斗史。 4、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们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 第四单元 1、了解八年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的灾难和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2、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 3、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三:各单元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 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 第二单元 1、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我上学啦 主题一做好朋友吧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认识新同学和新老师,体会学校生活的愉快。 2、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产生与人交往的愿望。 教学准备: 1、各式各样的名片。 2、相关的交通标志图片和资料。 3、彩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亲爱的小朋友,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谁来说一说,我们学校与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学校里有这么多新老师、新同学,该怎样认识他们呢? 二、新课内容: 1、微微笑,做朋友 怎样记住好朋友或者让好朋友记住自己呢? 2、你还想认识哪些同学? 3、你认识了几位朋友? 4、做名片,交朋友。比一比,谁的朋友多又多。 5、我们班的生日表 6、学校里面朋友多 7、快快乐乐画笑脸

三、小结: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学校里面朋友多,希望每一位小朋友在学校里朋友多,快乐多,进步大! 主题二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对学校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环境的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彩笔、铅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小朋友,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大家肯定认识了学校的一些地方。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不熟悉,这会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不便,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校园,在学校里方便、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我们一起来玩“参观校园”的活动。 二、制定路线 1、制定路线 2、学生进行参观 老师交代注意事项:遇到问题要学会求助、注意保持安静、学习用多种方 式去观察

三、信息交流 1、小朋友,你们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老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在一起讨论讨论,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同学向全班小朋友来汇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对学校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环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延伸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第一课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德育目标: 1、通过交流与畅谈,增强努力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爱护书籍,培养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持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爱惜书本和文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成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2、学生:准备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书本文具等头饰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以自己的暑假生活导入----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展示暑假作品---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己的心愿---成长包---增强交流、激发信心,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交流。 二、小组实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己最高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对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第二课时 美好的小心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第1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重点: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收集生活中的快乐例案,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时间:3课时 NO:1 第一课时:感受快乐 一、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快乐场面。让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每个学生都谈一谈。(同桌交流倾诉自己快乐的感受) 3、抽生汇报。 4、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二、多变的情绪 1、让学生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写明原因后涂上“心情色”。红色代表“快乐”,灰色代表“不快乐”。以小组为单位和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事,把这星期内快乐和不快乐的事告诉小伙伴们。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心情卡,谈一谈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种自己感到快乐,当时心情怎样;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三、发现的快乐 1、抽生阅读《我发现的快乐》。 2、让学生讨论在范例中发现了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说明快乐就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要你以积极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才能发现和感受到这些快乐。 四、快乐驿站 1、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以使班上的同学感受到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五、生谈收获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德育目标: 1、通过交流与畅谈,增强努力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爱护书籍,培养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爱惜书本和文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成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2、学生:准备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书本文具等头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以自己的暑假生活导入----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展示暑假作品---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己的心愿---成长包---加强交流、激发信心,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二、小组进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己最高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四、美好的小心愿 1、我们的暑假过的真是丰富多彩,暑假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我们已经升入了二年级,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交流自己的心愿。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古老的丝绸之路教案 首师大版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古老的丝绸之路教案首师 大版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认识丝绸之路开通与交往的艰辛,感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特点与魅力,体会平等、友好往来的重要。 知识与能力:知道丝绸之路的起点及所到达的范围;知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代表人物;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联系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认识、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丝绸之路及重要历史代表人物在东西方交往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通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和推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 主要教法 讲授、探究、体验 教具 相关课件和录像 学法指导 通过课下搜集资料、阅读、观察、分析的学习过程,体验这样的学习方法。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石榴树照片,询问学生:图中是什么?(石榴)追问:你知道石榴的原产地在哪里吗? 2.教师出示地图,指出伊朗和阿富汗的位置。距离如此遥远,石榴是通过怎样的渠道传入到我们这个地区的? 3.板书:古老的丝绸之路。(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古老的丝绸之路)。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 1.师:关于丝绸之路你都知道什么?(副板书:基本情况) ·起点:长安(今天我国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个六朝古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在长安建都)。(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用课件演示起点长安的位置)(板书:中国(长安))

·最远到达的地方:(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用课件演示最远到达的地方)(板书:欧洲、非洲、西亚、中亚……) ·全长:7000多千米。(板书:7000多千米) ·途中经过的地方:(塔克拉马干沙漠、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河西走廊……) ·名称由来:预设:·由来A:教材P77页 ·传递的最大宗的商品(教师补充:当时西方人以穿“丝绸”为荣)补充:周穆王的故事。·通过丝绸之路传递的物产:传入我国: ——植物: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美洲的棉花、烟草、蕃蓍等(课件:植物) ——饮品: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课件:葡萄酒) ——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课件:汗血马) ——(手)工业品: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文化与科技: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天学、数学(课件:佛教,数学) 我国传出: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茶叶、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课件演示典型的物产) 2. 学生看课件图想像:这曾经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用词来形容一下(繁荣、繁忙……) 1.学生:石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小亚细亚国家。 2.指名质疑: 3.学生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内容。 2. 指名交流。 3.教师谈话:这样一条繁荣、繁忙、承载了文化、艺术、科学的路还有哪些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呢? 4. 出示学习提示: ·结合教材P76-78页内容和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把你已经解决的问题在教材或资料中进行简单的标注,如“开辟的意义”。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和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两人一组交流讨论,形成结论。 5.视频:丝绸之路介绍。 三.结束语:

品德与生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我在集体中成长 单元目标: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集体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第一主题 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快乐的暑假生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亲切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事情。

二、活动 1、展示每个同学的才能,班里适当设置小小展览会:“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全班同学分组将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放在展览会上,由班长负责指导分类摆放: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 2阵,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先在全班同学讲,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可先在小组里讲,再由小组推选了代表,向全班讲最有趣的、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3由班长主持,教师协助,组织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以发红花等方式给予鼓励,课后送交学校参展。 第二课时

我的心愿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请学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每人画一个苹果,(简笔画,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写或画在上面,并在小组里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我们的心愿树”,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愿苹果挂在树上,然后把这棵树放在班里适当处,经常激励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课后延伸: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一周心情记录卡》、调查问卷。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 第一课我的一家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品社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续长久。 教学建议: 1、最好让每个学生都倾诉自己快乐感受的机会。班容量大的可以采取小组代表发言。 2、关注缺少快乐的学生,用同学快乐的感受感染启发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表现快乐场景的图片) 2、生活中到处是快乐,让我们一起走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吧。(出示课题:生活中的快乐) 二、收集已知,感受快乐。 1、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快乐,让我们彼此分享,说说自己的快乐吧! (1)、交流自己的快乐与感受。 1

(2)、小结:快乐并不难找,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快乐有很多种,平凡的事也可以让人感到快乐。(课件展示) 三、深入体会,找寻快乐。 活动一:汗水换来的快乐 1、播放录象(运动员夺冠、科技人员实验成功等) 2、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激动?他们的快乐从何而来?(讨论交流) 3、小结:快乐有很多,有的快乐是轻而易举就得到的,有的快乐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4、启发: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想大家谈谈付出努力后得到的快乐感受。(自由发言) 活动二:给予的快乐 1、当我们做了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这就是给予的快乐。(出示教材6页图片) 2、你感受过这些快乐吗? (1)、完成下面的问卷:你作过对他人有益的事吗?如果有,是什么事?你感受如何? (2)、统计结果。 (3)、做了这些事你为什么感到快乐? 四、升华感情,理解快乐。 1、你心目中的快乐是什么? 2、在生活中要用心观察、发现快乐。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你会永远快乐。 2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习生活后,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和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 二、本学期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地探索兴趣,能用小试验、调查、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 单元目标: 1、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 2、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意识到它们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3、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课时我们的课余生活 目标:

1、认识我们的课余生活,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2.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护意识。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1、开课:(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这学期是同学们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很有意思。这里,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本学期所学内容。(老师先带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看一遍;最后同桌俩互相讨论讲讲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老师讲本学期具体要求。 老师: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的内容,我们就要努力学好这门课。这里,老师提机电要求: (1)每节课要按时带书来。(必要时借书) (2)每节课要带水彩笔、大美术本。 (3)做好成长记录袋,学期末检查。 (4)学期考评方法:数数谁的五角星最多得分。 (5))每节课根据纪律情况奖励小故事。 3、介绍成长记录袋的作用。。 4、布置作业: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用米尺量身高、胸围

山美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设计 南村镇大高庄小学 辛连明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设计 父母对我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 4、培养学生评价他任何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 难点: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积蓄情感,在享受中动情。 教师播放《懂你》,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教师与学生交谈,有人说:“父母啊,无论走到哪里,我眼前总有你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观看完这个MTV,你有什么感受? (2)俄国有句俗话:“父母之恩,水不能溺,或不能灭。”观看了这个MTV,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大家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几年来父母与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诉说父母与我们之间无尽的爱。 板书:父母对我的希望 (二)在交流中叙情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学生汇报)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 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 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 5、下面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开具体描写。 (2)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把过程叙述完整。 (3)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写作中抒情 1、学生开始写作。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