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与旅游度假区关系解析

旅游景区与旅游度假区的关系解析

【研究院2019.7.26】

目录

一、基本概念 (2)

1.旅游景区 (2)

2.旅游度假区 (2)

二、创建程序 (3)

1.旅游景区(4A) (3)

2.旅游度假区 (3)

三、差异性分析 (4)

1.建设体系不同 (4)

2.游客统计不同 (4)

3.经营方式不同 (4)

4.投资规模不同 (4)

5.核心诉求不同 (4)

四、共存性分析 (5)

1.不能重合,可以交叉 (5)

2.相互依存,解析湘湖 (5)

一、基本概念

1.旅游景区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规定,旅游景区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旅游景区。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内部文件规定,5A级景区面积一般不小于3平方千米,4A级景区面积一般不小于1平方千米。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标牌、证书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统一规定。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条件确定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按照《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的评价得分,并结合《游客意见评分细则》的得分综合进行。经评定合格的各质量等级旅游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向社会统一公告。

2.旅游度假区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GB/T26358-2010)规定,旅游度假区是指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休闲需求的,相对完整的度假设施聚集区,应具有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

旅游度假区划分为两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从面积方面,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面积应不小于8平方千米,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应不小于5平方千米。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细则共分为两个部分:细则一为旅游度假区等级基础评价评分细则;细则二为旅游度假区等级综合评分细则。

二、创建程序

1.旅游景区(4A)

(1)旅游景区在自检、自查的基础上,达到相应等级评分标准的,向区(市)县旅游局提出申请报告。

(2)省、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派专家进行咨询、指导。

(3)区(市)县旅游局核实达到标准的,向市旅游局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市旅游局)提交申请报告。

(4)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市旅游局组织专家)初审合格后上报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

(5)省、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现场检查和暗访,由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检查合格后,向国家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推荐。

(6)国家旅游局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审、公告。

此外,A级景区创建范围不能与旅游度假区完全重合,但可以交叉。5A级景区申报要求是4A级景区经营三年以上。

2.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等级管理工作按照“自检- 申报- 推荐- 资料审核- 基础评价- 现场检查- 公示- 授牌”的程序进行。省级旅游度假区由各省级委员会参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评审程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省的相应评审程序。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开业从事旅游度假经营业务2年以上的旅游度假区,均可申请省级旅游度假区。公告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年以上的度假区,可申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各省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设立相关机构,负责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工作的组织和评审,并报“全国旅资委”备案。

根据浙江省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规定,申请设立旅游度假区,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旅游度假区设立申请书;旅游度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情况;其他依法应当提交的有关文件、资料。

新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建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6个月内审核完毕,符合条件的,报省人民政府审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退回,并作出书面说明。

此外,旅游度假区创建范围不能与旅游景区完全重合,但可以交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要求是省级旅游度假区经营1年以上。

以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例比较差异性。

1.建设体系不同

5A侧重景区整体服务水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侧重于度假产品建设。5A级景区侧重于景区的服务质量,且有具体的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侧重于景区的综合性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对旅游交通、游览区域、旅游安全、接待能力等要求更高。5A级景区接待能力高,配套设施设备完善,能确保大规模的游客进入,因此游客量较大,曝光率较高。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则是更强调一种深度体验,休闲度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在于度假产品及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度假酒店。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强制指标中,明确要求至少有三个国际品牌或国际水准的度假酒店,总客房数量不少于1000间。

2.游客统计不同

5A级景区标准只统计重点是游客量,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更关注游客过夜率。5A级景区的标准中,一方面要求年游客量不低于60万人次(入境游客不低于5万),另一方面要求景区必须核定最大游客承载量,并对外公布。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除了在年游客量上有要求(年接待人天数不低于70万人天),并且在游客过夜率上有详细要求,标准要求年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夜数大于3天,过夜游客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停留3夜以上或三分之二停留2夜以上,年游客平均停留夜数大于0.6夜,年过夜游客中外省游客的比例大于80%。

3.经营方式不同

5A级景区多是资源依托型景区,盈利来源主要依靠门票收入,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般不设门票,主要盈利来源为度假体验。一般来说,5A级景区的游客数量要远远高于休闲度假区,但是休闲度假区的人均消费要高于5A景区。

4.投资规模不同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投资规模要远远高于5A景区建设。对于5A景区来说,重点在于提升景区的服务建设,对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来说,要打造休闲度假体验。

5.核心诉求不同

5A级景区核心是宜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是宜居。5A级景区注重颜值吸引和游览娱乐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要求整体生态环境较好、空气质量较好,气候适宜。

1.不能重合,可以交叉

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内部有关文件规定,A级景区创建范围不能与旅游度假区完全重合,但可以交叉,反之亦然。

2.相互依存,解析湘湖

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定位,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开放面积为25平方公里。

其保护与开发的主要过程如下:

·2003年,湘湖一期4.64平方公里的保护与开发,恢复湖面1.2平方公里。

·2006年,湘湖一期对外开放,形成五大景区和三十多个景点。

·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2011年湘湖二期对外开放,面积在4.64平方公里基础上扩大到10.6平方公里,湖面面积在1.2平方公里基础上扩大到3.2平方公里。

·2015年10月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16年10月湘湖三期对外开放,湘湖将扩容一倍,水域面积达6.1平方公里,接近西湖大小(西湖水域面积6.39平方公里)。

·2017年,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拥有杭州乐园、东方文化园、湘湖景区、极地海洋公园等四个4A级旅游景区。

度假区内有世外桃源皇冠假日酒店、第一世界大酒店、太虚湖假日酒店三家五星级酒店,还有多家特色度假酒店,客房总计2400多间。有跨湖楼、越风楼、湘湖渔村、茗醉园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茶楼。

·2018年1月,根据《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阐述,为彰显萧山八千年历史的跨湖桥文化,经多方征求专家意见,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称确定为“杭州湘湖跨湖桥景区”(简称跨湖桥景区)。创建范围以湘湖一期为核心区块(原湘湖景区范围),面积约3.28平方公里。

旅游景区管理

所谓旅游景区(Visitor Attractions),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 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景区的“素材”,景区是旅游资源要素和其他要素有机组合后形成的地域空间旅游景区与旅游吸引物:与旅游资源相近,景区更强调区域特定性和要素组成的多元性。旅游景区与景区旅游资源:资源是构成景区环境的基本要素,是旅游景区产生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不可少。旅游景区与旅游目的地:目的地在内容和范围一般大于景区,组合性质和构成特征与景区有根本性区别。旅游景区与旅游景点:景区包含景点。旅游景区与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就是旅游景区,旅游景区不一定是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与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是属于旅游景区的一个亚类,是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一种新模式。旅游景区与风景旅游区:风景旅游区属于旅游景区的亚类。旅游景区与旅游景区管理:景区管理是旅游景区持续发展的保证,也决定旅游景区的未来走势。 分类:按景区资源属性分类;按景区的功能分类;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分类;按所有权类型划分 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特征的第一层面(沃尔什?赫伦)(条件):吸引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来访,并为达到此目的而经营;提供愉快经历和消遣方式;尽量发挥景区潜力;按景区特点管理,使顾客满足;提供相应水准的设施和服务;收取或不收取门票费。特征的第二层面(定义):具有开展旅游活动的特定内容;具有明确的地域空间范围;具有满足游客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具有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特征的第三层面(全面视角):综合统一性;多层利益平衡性;目标多重性;特有时效性。 旅游景区管理的特征:关联性;动态性;科学性;文化性;创新性。旅游景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旅游系统中定位旅游景区(旅游系统发挥产业统筹功能,旅游景区子系统是其重要依托。旅游系统发挥经济功能,旅游景区子系统是其发源点。旅游系统发挥社会文化功能,旅游景区子系统是其凭借。) 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的地位: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传播地区旅游形象,提高区域知名度。旅游景区的消费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优先发展入境旅游,旅游景区在事业接待功能中起步(1954-1978);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旅游起步,旅游景区从事业接待型向经济经营型转变(1979-1999);以1999年黄金周的实施和出境旅游的兴起为契机,旅游景区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1999-至今)。 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现状: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政府主导的功能被弱化;旅游景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普遍;景区秩序混乱,服务意识弱,游客安全感不足;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旅游景区产品质次价高,特色性不强。 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与旅游品牌、旅游形象(旅游品牌即所谓的拳头产品或精品。旅游形象是指公众对某一目的地旅游产品及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经营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由外显特征和内在精神两部分组成。产品品牌往往是实体而形象是精神层面,产品品牌是实现形象的一个方式。);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资源是产品开发的基础);旅游产品与一般产品(旅游产品包含于一般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各种需要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旅游产品与景区产品(景区产品是旅游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有自己的特点。)旅游景区产品(狭义)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广义)景区产品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旅游产品所包含的4As旅游资源(Attraction),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Access),住宿、餐饮、娱乐、零售等旅游生活设施(Amenities)和相应服务辅助设施(Ancillary Service )。 旅游景区产品的类型:依据旅游产品的分类----广义的景区产品(景观,设施和服务),狭义的旅游景区产品(景观);依景区产品的功能分类-----陈列式,表演式,参与式;按照旅游产品的产品性质分类分----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按照旅游产品的内部布局----品牌产品,重要产品,配套产品。 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旅游产品的特点: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产品;具有消费上的关联性和多样性。旅游景区产品自身的特殊性:不可移动性;季节性;脆弱性;不可检验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不可储存性;共享性。景区产品的实质是一种体验和经历;景区产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旅游景区产品构成的理论基础:一般产品的构成学说----核心产品(核心利益或服务),有形产品(特色,品牌、质量、设计、包装),扩展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保证,交货与信誉,安装)。旅游吸引物产品构成学说-----形象景色,有形的特色,支持服务和扩大的形象景色。产品的三个层面:核心产品(景区吸引物),有形产品(景区活动项目),扩展产品(景区管理和服务)。 旅游景区产品的开发目标:景区开发主要以提高游客体验为中心,并要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景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优质、持续和平衡);景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游客的核心需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介入期、探索期、发展期、巩固期、滞后期和后滞后期)。景区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有些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曲线会在初创期就达到高峰,即游客量达到最大值;有些景区可能永远不会消亡;有些景区在初创期就夭折;大部分景区可以通过对景区产品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人造景点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是产品价格在整个过程中是一成不变的。)景区产品生命周期的调控----理论基础: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评估;根本途径:产品创新。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主题创新;结构创新;功能创新。景区产品创新思维方法:自由联想;头脑风暴法;斯盖普法(SCAMPER)。 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管理:票务服务----工作程序:(一)售票前准备的内容(1.准时上(下)班,按规定要求签到(签

旅游景区的定义

一、旅游景区的定义 (一)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1、旅游景区与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一般是单一的特定景观或活动,旅游景区实际上是一种组合性旅游景点。在实践当中,旅游景点和旅游景区基本上也是等同的,两者的差异习惯上,理解为空间区域尺度的不同,在很多场合下,经常被互相混用而不作区别。因此本书,我们统一使用旅游景区这种说法。 2、旅游景区、旅游吸引物与旅游资源 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它任何因素并且可以被旅游业所利用的均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对象资源和旅游设施等因素。 旅游吸引物是英文直译过来的,虽然也有旅游资源一说,但国内一般统一叫旅游资源,二者一般没有区别。很多学者认为,旅游吸引物=旅游景区,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 3、旅游景区与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往往具有下列四大功能: 吸引性——有旅游景区或旅游吸引物 舒适性——提供与旅游活动直接相关的住宿、餐饮、娱乐和商业零售等其他配套设施可达性——提供方便、快捷的区际、区内交通 辅助服务——提供当地社区服务,如信息查询、银行、邮政、医疗、治安、法律援助故:旅游目的地要比旅游景区的功能完善得多,空间尺度也要大得多,旅游目的地一般是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如一个国家、一个海岛和一座城市等。而旅游景区只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部分。 4、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名胜区 1/ 2

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都是从属于旅游景区的一个亚区。 旅游度假区:是为旅游者的较长期的住留而设计的住宅群,在其全包价格中,除了住宿费用之外, 还有公共设备、体育及娱乐设施的使用费。 风景名胜区:具有欣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2/ 2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9224369.html,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作者:宋洋洋 来源:《商情》2011年第36期 摘要:风景区总体规划属综合性规划,因此在风景区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关方面应在总规阶段与详规阶段应充分协商。若不考虑总体规划,单独做条系统或块系统的独立性规划,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导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破坏性开发后果。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规划;关系 风景名胜区(以下称风景区)规划,是以风景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其鉴定评价为基础,根据资源的价值及其分布规律,在保护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按照相关法规确定其功能、性质、建设及其可持续利用原则,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利用,都是以保护为前提,亦是风景区的规划标准。 目前我国风景区存在的最大威胁是超容量的游人以及过度的旅游设施开发,造成风景区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的下降,严重破坏了风景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导致景区生态失衡。因此控制合理的游人容量及控制旅游开发程度是风景区规划的重要内容。 我国风景区的历史,亦是山水风景的保护利用发展史。古代帝王曾下旨“五岳名山樵采刍牧皆有禁”,并形成“山上游,山下住”的旅行住宿与游览观赏方式,有效地保全名山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不断发展名山的精神文化功能,并带动山下的经济发展。如泰山之麓泰安,“山上游,山下住”,山上是精神文化活动区,山下的岳镇是旅行游览者的食宿基地。当今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实践证明,实行功能分区有利于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如九寨沟等风景区亦继承大分区传统,规划遵循“沟内游,沟外住”的内外功能分区原则。现代西方各国的国家公园,亦普遍实行分区制,明确规定不允许在国家公园内对自然资源进行商业性的勘探、开采或开发,尽可能将旅游设施建在国家公园以外。 风景区游览规划,是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之一,是风景资源的价值、性质、功能及其保护利用的具体化。它不仅是风景区利用量最大、影响最大的功能,也是威胁风景区保护的最大因素。因此,风景区总体规划中始终将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规划。游览规划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分区保护利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游人的需求设计不同特色的游览路线,相应配置服务设施,包括景区外的旅游服务基地和景区内必要的服务站(点),以满足游人科教、游览、欣赏、体验大自然的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的要求。

旅游景区规划与度假景观设计的区别

旅游景区规划与度假景观设计的区别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是一个新事物,业界还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因此很多景观设计师包括专家学者都把它跟景观设计相混淆,景观设计行业还设有一门课程叫“风景名胜区规划”。但其实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大,必须把他们区别开来,否则将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景区规划理论体系的建立。下面法国DELD当代景观设计公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旅游景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区别。 一、绘画与电影 景观设计只是对一个地块景观的设计,只局限在空间景观上,如果说景观设计以“美”为营造核心,那么旅游景区规划是以“核心吸引力”为目的,对旅游区进行全范围的设计,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在硬件方面也不局限于"美"的塑造,包括喜剧,也包涵悲剧,主要是对“情节”的塑造,所以“旅游为了欢乐”是不准确的。 景观规划设计的作品是“一幅画”,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是“一部电影”,一部立体的电影,一部游客可进入的电影。他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艺术品,有不同的艺术价值取向,但无高低之分。 景观设计是空间规划,而旅游规划是一种无形产品的规划,是服

务规划,软件规划是其显著特点。如果说景观设计是舞台设计,那么旅游景区规划是对整个戏剧的设计,除了舞台,还包括戏剧情节、演员的表演技巧、服装、舞美等内容。笔者策划的山东水泊梁山项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礼品与商品 景观设计的产品是“礼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产品是“商品”。 礼品,如城市公园,是不必考虑销售的,是政府或其他部门、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的日常生活的休闲空间,一般不卖门票或票价很低,由政府买单,市民消费。而旅游景区是一种商品,需要人们去购买,往往距离人们生活空间有一定的距离,市民出游往往需要较高的投入,包括金钱(如门票、住宿、餐饮、购物、交通等)、时间、精力等,所以人们往往要考虑性价比。旅游景区作为商品往往由企业投资开发,相当于"投资商批发,经营商零售,游客购买"。 三、人间与天堂 景观设计解决的是人与地的关系,是要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确切地说是一个常住的生活空间;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应该是创造一个有别于常住生活环境的令人激动的短暂生活空间(或叫体验空

旅游景区与旅游度假区关系解析

旅游景区与旅游度假区的关系解析 【研究院2019.7.26】 目录 一、基本概念 (2) 1.旅游景区 (2) 2.旅游度假区 (2) 二、创建程序 (3) 1.旅游景区(4A) (3) 2.旅游度假区 (3) 三、差异性分析 (4) 1.建设体系不同 (4) 2.游客统计不同 (4) 3.经营方式不同 (4) 4.投资规模不同 (4) 5.核心诉求不同 (4) 四、共存性分析 (5) 1.不能重合,可以交叉 (5) 2.相互依存,解析湘湖 (5)

一、基本概念 1.旅游景区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规定,旅游景区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旅游景区。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内部文件规定,5A级景区面积一般不小于3平方千米,4A级景区面积一般不小于1平方千米。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标牌、证书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统一规定。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条件确定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按照《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的评价得分,并结合《游客意见评分细则》的得分综合进行。经评定合格的各质量等级旅游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向社会统一公告。 2.旅游度假区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GB/T26358-2010)规定,旅游度假区是指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休闲需求的,相对完整的度假设施聚集区,应具有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 旅游度假区划分为两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从面积方面,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面积应不小于8平方千米,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应不小于5平方千米。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细则共分为两个部分:细则一为旅游度假区等级基础评价评分细则;细则二为旅游度假区等级综合评分细则。

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

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 1度假旅游发展与度假区建设 1.1国外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地的发展 度假旅游始于公元初,开始是作为少数统治者消磨闲暇时间的一种需要。如最早出现的为了满足执政官需要而建立的公共浴室和相应的旅店配套设施。直到18世纪,休闲度假也只是少数统治阶级和富裕阶层消磨闲暇的一种活动,而并非大众生活中的组成部分(tower,1996)。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出现于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可自由支配的财富的增多,便捷交通的出现(刘家明,1999),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使大众休闲度假在欧美等国家日益活跃,具有医疗性质和保健性质的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域成了人们在闲暇时间竞相追逐的地区,出现了海滨度假、湖滨度假、山地度假和温泉度假等不同资源类型的度假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度假旅游的大发展,在加勒比沿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地区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山地度假旅游区。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多数欧共体国家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年离家休假至少1次。到20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的度假旅游甚至成为各类旅游产品中

居主导地位的产品。1994年,以度假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英国占59%,德国占75%,法国占57%,西班牙占55%(骆文滔,1997)。 20世纪后半期,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也成为该区域的新时尚。1994年,亚洲除韩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的比例至少占外出旅游的2/3。到泰国旅游的外国人中80%以上是为了度假观光,而新加坡的入境旅游者中以度假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60%左右(刘家明,1999)。热带、亚热带海滨度假地是休闲度假的最主要去处。 为配合度假旅游的迅速发展与旅游区建设的需要,世界旅游组织聘请的有关专家,专门对世界上较著名的6个旅游度假区:西班牙的加那利蓝岛、土尔其的南安塔利亚、多米尼加的波多普拉、墨西哥的坎昆、韩国庆州的波门湖和印尼的巴厘杜阿岛等地的发展条件,规划与建设,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总结(e.inskeep,mark.c.1993)。 1.2我国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我国的度假历史也很早,早期的度假较典型的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式的旅游度假区,如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以及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但度假的主体为极少部分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和社会名流。现代休闲度假则主要集中在海滨、山地和温泉疗养地等,以

度假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

度假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 1 度假、旅游、休闲的概念界定 1.1 休闲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休闲”的定义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将休闲界定为时间,即“Time free from employment”,一般指人们除去工作和必要的生理时间之外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另一种将休闲定义为“the antithesis to work”,意思是“人们除工作之外所拥有的时间或做的事情”。人们在闲暇时间所做的事情不仅是做家务活、上街购物、参加各种辅导班,也可以是在社区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或外出旅游。可见,旅游仅是人们进行休闲的一种形式,休闲概念的外延远大于旅游。 1.2 旅游的概念 目前,关于旅游的定义有多种看法,作者在这里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所示: (1)法国的让·梅特森定义为:旅游是一种休闲的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闲或丰富经历和文化教育。 (2)李天元的《旅游学概论》定义为:旅游是非定居者处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3)奥地利的Herman Von Schullard定义为:旅游是外国或外地人口进入非定居地并在其中逗留和移动所引起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4)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上面的这几个观点可以说是从旅游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几方面来阐述的,各有侧重。但总体上可以分析得出:人们追求休闲愉悦的旅游是发生在人们的闲暇时间之中,但人们由于工作等原

因而进行的商务会议旅游等等却是人们在工作时间进行的,这样旅游的概念就同休閑的概念产生了交融,但旅游并不完全包括在休闲活动之中。 1.3 度假的概念 在目前关于“度假”的概念中,所有的定义都是倾向于将度假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来谈的。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现在国家的旅游统计就是将度假作为旅游的一种目的来统计的;②度假必然引起时间空间的转移,这种特点恰恰符合判断是否属于旅游的几个条件(空间转移、和平目的、非经济)。以前对“度假”的种种解释如下:(1)度假旅游是以休闲、健身、疗养及短期居住度假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它随着带薪假期的增多而出现,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是高层次的旅游行为,更强调宁静优美的环境,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增进身心健康的休息和高质量的服务,以达到消闲健身的目的,使身心得到愉快的享受。 (2)度假旅游则是一种在常住地以外追求健康的休闲活动。度假旅游是相对于观光旅游而言的,由于人们需要的不同,文章作者将求体验的休闲活动称为观光旅游,而将求健康的休闲活动称为度假旅游。 (3)度假旅游是相对于观光旅游而言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处于休息放松的目的到某一固定的目的地进行的较长时间逗留的旅游活动。 通过以上这些对度假旅游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对度假旅游的认识有这样一些共性:度假旅游目的是求健康、求放松,求享受,对环境有更高要求,访问地相对固定,是一种旅游活动。 在分析以上这些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对度假旅游的概念界定:度假旅游是人们处于追求健康的心理而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另外的一处进行的较长时间(至少一天以上或过夜)逗留的旅游活动。 1.4 休闲、旅游、度假之间的联系 通过以上对“度假、旅游、休闲”三者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一、引言 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旅游规划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在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之间的关系,包括定义、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二、定义 1.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指对风景名胜区进行综合性的空间布局和发展策划,以实现其旅游资源的最大价值和可持续利用。该规划包括对景区内景观、设施、交通、人流等方面的规划,旨在提升景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游客体验。该规划包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产品的创新等方面的规划,旨在实现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目标 1.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和利用好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通过合理规划景区内的景观和设施,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风景、了解历史文化,并提供便捷的交通和舒适的住宿条件,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2. 旅游规划的目标

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通过科学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创新,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业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内容 1.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内容 风景名胜区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景区总体规划:确定景区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策略,包括景区 的主题、功能区划和景观要素的保护和利用等。 (2)交通规划:规划景区内部和外部的交通网络,确保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 到达景区,并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服务。 (3)设施规划:规划景区内的旅游设施,如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和住宿 设施等,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4)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景区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 遗产,确保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 旅游规划的内容 旅游规划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确定其旅游潜力和特色。 (2)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策略,推动旅游业与其 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3)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开发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 客群体的需求。

旅游景区概念

旅游景区概念解析 1. 定义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者其他旅游资源的地方,为游客提供观赏、休闲、娱乐等服务的场所。旅游景区通常由自然景点、人文景点和配套设施组成,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地理单位,也可以是一个团体或机构经营管理的旅游目的地。 2. 关键概念 2.1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在地球上产生并发展形成的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丽和独特性吸引了大量游客。 2.2 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指由人类活动创造出来的地理环境和相关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历史遗迹、传统村落等。人文景观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3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指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娱乐等活动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特色产品等。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基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2.4 观光服务 观光服务是指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等服务的活动和设施,包括导游服务、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观光服务是旅游景区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2.5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环境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3. 重要性 3.1 经济贡献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旅游景区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同时,旅游景区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3.2 文化传承 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产。通过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运营,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同时,旅游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域间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加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3 生态保护 自然景观是旅游景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开发和运营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景区,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通过教育宣传引导游客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3.4 社会效益 旅游景区不仅仅是一个观光娱乐场所,还是社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场所。旅游景区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形式,向游客传递知识、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社会意识。 4. 应用 4.1 旅游规划 旅游景区概念在旅游规划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评估和分析,可以确定旅游景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4.2 景区管理 旅游景区概念在景区管理中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可以保障景区的正常运营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监管,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4.3 旅游推广 旅游景区概念在旅游推广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宣传介绍景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还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

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 引言 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 求不断增长,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和发展也愈加重要。本文将探讨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并以著名度假区为例,分析其成功的要素和值得借鉴之处。 一、发展趋势 1. 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度假区发展的重要趋势。 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度假区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取得平衡,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保护环境,保障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 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旅游意愿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 的旅行体验。旅游度假区需要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活动,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特色的美食和个性化的住宿。 3. 互联网和科技的应用 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为旅游度假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通过互联网和科技的应用,旅游者可以更便捷地规划行程、预订机票和酒店,并获取实时的旅游信息。旅游度假区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科技的优势,提供在线预订、移动支付和虚拟现实等服务,提升旅游者的体验。 二、规划特点 1. 综合性规划 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需要考虑到多个要素,如自然环境、文化资源、交通设施等。综合性规划可以帮助度假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解决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区域合作与整合 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特点之一是区域合作与整合。由于度假区通常涉及多个地区 的资源和利益,区域合作是规划的必要条件。各区域可以通过共享资源、整合市场和合作宣传等方式实现互补和共赢。

3. 文化特色与创新 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需要注重发掘和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通过整合传统文化、 历史遗迹和当地艺术等元素,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规划也需要注重创新,通过引入新的概念和设计,提升度假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4. 可持续性考虑 可持续性是旅游度假区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规划需要注重环境保护、资 源合理利用和社区参与等方面,同时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例如,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推广可持续旅游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成功度假区案例分析: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是一个成功的旅游度假区,其经验值得借鉴。以下是马尔代夫度假区 的成功要素: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海滩景观 •独特的水上别墅和浮潜体验 •个性化的豪华服务和高品质的设施 •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措施和海洋保护计划 •区域合作与整合,形成马尔代夫度假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优势 马尔代夫度假区的成功在于充分利用其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提供个性化的旅 游体验,并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 结论 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通过了解最新的发展 趋势,了解旅游者的需求,规划者可以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规划方案。综合性规划、区域合作与整合、文化特色与创新以及可持续性考虑是旅游度假区规划的重要特点。成功的度假区案例如马尔代夫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未来的旅游度假区应注重可持续发展,个性化服务,以及运用互联网和科技的优势。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创新的策略,旅游度假区可以为旅游者带来独特的体验,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旅游发展与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发展与旅游景区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一种蓬勃发展的产业对于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旅游景区规划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旅游发展与旅游景区规划的关系,探讨其互相影响和共同发展的路径。 一、旅游发展对旅游景区规划的影响 旅游发展对旅游景区规划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这对旅游景区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游客,景区需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规划和调整,以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二、旅游景区规划的重要性 旅游景区规划是使景区合理、科学、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规划,可以对景区的布局、功能、设施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规范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景区的品质和知名度。只有通过合理规划,才能使旅游景区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景区规划的内涵与要求 旅游景区规划是对景区整体的系统规划,包括景区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细部规划等。内涵上,旅游景区规划要充分考虑景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交通、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并通过市场调研和专业分析,形成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要求上,旅游景区规划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与游客需求相匹配。 四、旅游发展对旅游景区规划的挑战

旅游发展带来了旅游景区规划的挑战。一方面,旅游业发展速度快,景区数量 增加,对旅游景区规划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旅游客流导致景区资源压力增大,景区规划需要解决游客体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难题。因此,旅游发展需要与旅游景区规划相互配合,解决各种挑战。 五、旅游景区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旅游景区规划的目标是保护景区资源,提升景区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规 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规划成果符合市场需求,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景区品质。 六、旅游景区规划中的问题与改进 在实际的旅游景区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缺乏前瞻性、景区功能单一、规划落地难等。为了改进旅游景区规划,应加强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要求,加大对景区多元化发展的引导力度,提高规划的实施能力。 七、旅游发展与旅游景区规划的互动关系 旅游发展与旅游景区规划是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旅游发展推动了旅游景区 规划的需求,而旅游景区规划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规范管理。旅游发展需要依托良好的旅游景区规划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旅游景区规划则需要依靠旅游发展来推动规划的实施和落地。 八、成功案例分析 成功的旅游景区规划案例有很多,如杭州西湖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 这些景区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通过景区规划和管理,成功实现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品质提升。 九、未来展望与建议

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一、引言 旅游度假区是指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度假等服务的特定区域。概念规划是对旅游度假区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的过程,旨在确保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游客体验。本文将详细介绍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的内容和要求。 二、背景分析 1. 区域概况 旅游度假区位于某省某市,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该地区具有较高的旅游潜力和吸引力。目前,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等。 三、概念规划目标 1. 提升旅游度假区形象 通过规划设计,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度假区形象,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优化旅游服务设施 完善旅游度假区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 多元化旅游产品 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包括自然景观、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提升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注重生态环保、资源合理利用,推动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双赢。 四、概念规划内容 1. 区域规划 对旅游度假区的整体布局进行规划,包括景区分布、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 2. 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制定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政策措施,确保旅游度假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保护和传承旅游度假区的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4. 旅游设施建设 规划旅游设施的建设,包括酒店、度假村、游乐设施等,提供舒适便利的服务 环境。 5. 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研发新的旅游产品,结合地域特色和市场需求,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6. 旅游推广与营销 制定旅游推广和营销策略,提高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实施计划 1. 阶段性目标 制定阶段性目标,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

1-旅游景区概述

1 旅游景区概述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营上的急功近利使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景区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的日益明显给旅游景区的发展造成了潜伏危机。 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空间载体,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激励旅游者出游的最主要目的和因素,是一个国家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 精华。旅游业和旅游服务都是依附于旅游景区的存在而存在的,旅游景区产品 的开发和品牌推广也是以旅游景区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的。 案例引入: 学习目标:1.掌握旅游景区的概念及其特征 2.区别旅游景区、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旅游目的地的关联 3.熟悉旅游景区的基本类型 4.了解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的内容 1.1 旅游景区的概念与特征 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了迎合旅游需求,纷纷挖掘地区资源,设立起各式各样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从形式上看,似乎有景、有游、有门票的区域都堪称旅游景区。对于旅游景区这一概念,基本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旅游景区几乎等同于旅游目的地,而狭义的旅游景区则是一个吸引游客休闲和游览的实体。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旅游景区是以吸引游客为目的建设的场所,还是因为景物吸引了游客而被设立了景区?旅游景区的管理是否只是为了游客? 1.1.1旅游景区的概念 本文所探讨的“旅游景区”采用狭义上旅游景区的概念,是指具有美学、科学和历史价值的各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地域空间载体,它能够激发人们旅游的兴趣和需求,为人们提供参观、游览、度假、康乐、科研等产品服务,包括旅游景点、主题乐园、度假区、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等。 具体而言,旅游景区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具有旅游吸引力 任何一项旅游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某种项目吸引力基础上的,景区中核心景物的吸引力是引发游客需求、激发旅游动机与促成游客进入景区的核心动力。这里的核心景物可以是一项人造设施、也可以是一个自然风光、一个人文建筑,也可以是一个人或是一个故事,或是一组这样的核心景物的组合。 (2)具有旅游服务功能 旅游者在景区内的旅游大致有徒步、划船、乘坐景区内观光车进行观光游览,品尝风味小吃、体验节事文化、感受异样风情,景区内必然建立起各种辅助游客完成旅游活动的各种硬性的设施设备和软环境,例如交通工具、休息设施、解说系统、优良的卫生和安全环境。设施设备的齐全、环境的优劣和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旅游者旅游体验的高低。 (3)有限的地域空间范围 从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角度而言,旅游景区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这种范围的界限可以是一个自然实体,如山、江河等,也可以是一个人工的隔离物。从游客观光、欣赏的角度而言,旅游景区在明确的地理分界以外,还有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可以让游客在此感受景区的某种文化、甚至游客可以在某个站位看到景区内的部分景物。例如昆明的翠湖景区,游客完全能够在白石围城的景区周边看到红嘴鸥在湖水之上的嬉戏。 1.1.2 旅游景区的相关概念 1.旅游景点VS旅游景区 国内学者对国外 visitors attraction 这一词的翻译理解为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多数学者将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视为一个概念的不同说法,有的学者将其做了详细的说明,认

旅游景区概念综述

旅游景区概念综述 克瑞斯•库珀在《旅游业原理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旅游景区是自然馈赠(包括景观、气象、植物、动物)和人工建造(历史、文化、人造设施等)两部分组成。例如柴乐斯•戈尔德就认为景区在激励人们旅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景区是旅游者出游的主要理由。可见,此种角度主要是基于旅游景区的旅游吸引力。美国学者C.A.Gunn就认为旅游景区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形成原因既可以是自然力作用的结果,也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本人认为该学者的定义很宽泛,且特色的衡量标准不确定,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说哪里是旅游景区,哪里又不是旅游景区。不少学者就认为旅游景区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一个专门的场所,一个能够界定、能够经营的实体(JohnSwarbrooke)、为吸引游客进行相应的管理(WhlshHeron)的场所。 国内学者在翻译国外的“tourismattraction”一词时,有的翻译成旅游景点,有的翻译为旅游景区,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有的学者将旅游景区与旅游景点视为同一事物;另一种则是没有把握全文的观点而误译。部分学者在翻译标题、摘要时,又将“旅游景区”翻译成其他的词汇,例如,有学者将“旅游景区”翻译为“tourismscenicarea”(将其译为旅游风景名胜区更合适),例如旅游景区开发中的文化营销管理探讨:以巴马长寿产业为例(岑长庆,2010)

翻译为CulturalMarketingManagementinTourismScenicAreaDevelopment:ACaseStudyofLongevityIndustryinBama。实际上,不论是英语论文译为中文为学习交流参考之用,还是中文翻译为英语为对外交流之需,科学严谨的翻译对于学科的发展、学术交流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者们在对旅游景区进行定义时,概念范围略显宽泛,不只是强调旅游景区的某一特征,但从定义的主要倾向上,仍然能够总结出概念界定的主要视角,概括起来,主要有: 1、从旅游者需求或旅游产品的供给角度 在《风景名胜区规划条例》(1985)中,完全以需求的角度对景区进行了定义,景区是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从旅游供给的角度,旅游景区以吸引游客为目的,为游客提供一种消磨时间或度假的方式,开发游客需求,为满足游客需求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张凌云,2010)。吴忠军(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2003)将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结合,认为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游客前往游览的吸引物和明确划定的区域范围,能满足游客参观、游览、度假、娱乐、求知等旅游需求,并能提供必要的各种附属设施和服务的旅游经营场所。 2、从旅游景区的区域性角度

旅游专业《度假区分类与开发条件》

(一)度假区分类 1、根据度假区位置与环境特征分类 可分为海滨度假地、山地度假地、温泉度假地、森林度假地、湖滨度假地等。 2、根据度假地的消费水平可分为高档、中档、低档。 3、根据客源地市场结构,可分为国内度假地和国际度假地。 4、根据经营的季节性可分为夏季度假地、冬季度假地、四季度假地。 5、根据度假区功能,可分为自然游憩型、康体休闲型、综合型。 〔二〕度假区开发条件 1、资源条件 〔1〕康体娱乐旅游资源 康娱旅游资源是指能开发成具有休憩、康复、娱乐等功能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包括山岳、森林、草原、海滨、沙滩、水体等自然资源及各种现代消遣性游乐设施和娱乐性的风俗民情、节庆等。 〔2〕自然生态环境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度假地的首要条件,这是由度假地的功能决定的。人们外出度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城市的喧嚣、环境的污染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地方,轻松愉快地

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以到达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增益健康、回归自然之目的。 〔3〕气候条件 适宜的气候条件能消除人的疲劳,使人的体力和精力得到较快地恢复,甚至有使一些疾病得到缓解和治疗的效果。追求宜人的康体气候是度假者重要的度假需求之一。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等气候条件是影响目的地开展度假旅游的重要因素。 〔4〕观光旅游资源 虽然度假旅游对自然风景、文化遗产等观光旅游资源的依赖性较小,但观光旅游资源的质量和丰度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度假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决定了度假地的档次水平。一个具有众多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的度假地必然会调动起度假者强烈的出游需求和活动热情。当然,和专门的观光旅游地不同,度假地所要求的观光旅游资源的规模、档次不必很高,关键在于其能为度假地营造一个优美、恬静的气氛和环境,为游客开展度假活动提供载体。 2、社会经济条件 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开展状况将在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影响当地度假旅游的开展。从供应方面看,目的地社会经济根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的地根底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能够为当地旅游开展提供或吸引的投资规模。

关于我国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综述

关于我国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李必武 指导教师刘庆友 摘要:旅游度假区主要以度假山庄,旅游度假村等名称出现,本文借助相关方面的文献,对我国的 旅游度假区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现状及发展中所面临到的问题进行综述。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旅游度假区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归纳, 指出了各自的研究及关注的重点内容,分析了目前我国旅游度假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以望加强对我国旅游度假区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现状;问题;对策 The Overview to Actuality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the Tourism Resort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Li Biwu Tutor Liu Qingyou Abstract: The tourism resort area refers to resort, tourism village. on the basis of searching relevant literatures,this paper summarized all the aspects of tourism resort,especially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ppeared in its development. And also analyze the influence the problems caused, in order to attain further knowledge about the tourism resort of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conclusion of the literature. Keywords: tourism resort; actualit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旅游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高速发展, 国际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旅游三者已经形成并驾齐驱的态势。旅游度假区作为目的地在旅游业中承担着重任,旅游度假区建设在我国历时9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旅游环境实况,深入地了解旅游度假区及客观地分析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