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知识点总结-运动系统

解剖学知识点总结-运动系统
解剖学知识点总结-运动系统

(二)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图 8-2)。

1.骨质 bony substance 是骨的主要部分,由坚硬的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图8-3)。骨密质 compact bone 质地坚实致密,能耐受很大的压力。主要配布于长骨骨干,以及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表面。

骨松质 spongy bone 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trabecula 排列而成。骨小梁的排列方式与骨承受压力或张力的方向相适应,故骨质虽松,仍能承受很大的力。骨小梁之间的许多细小的间隙,在活体充满着骨髓。骨松质配布于长骨两端和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内部。扁骨的松质称为板障(名词解释)diploe.

2.骨膜 priosteum 除关节面以外,新鲜骨的内、外表面均被覆一层骨膜,分别称为骨内膜和骨

外膜。

骨外膜 periosteum 即通常所说的骨膜,可分两层:外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纤维

粗大而致密,其中有许多纤维束穿经内层进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富含血管、

神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血管进入骨质,对骨起着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幼年

期功能非常活跃,直接参与骨的生长,使骨不断加粗;到成年期转为静止状态。但是,一旦发

生骨损伤如骨折,又可重新恢复其功能,参与骨折端的修复愈合。故骨膜剥离太多或损伤过大,

则不利于骨折的愈合。

骨内膜 endosteum 衬覆在骨髓腔内面和骨小梁的表面,为一薄层结缔组织膜,内含成骨细

胞和破骨细胞,也有造骨和破骨的功能。

3.骨髓 bone marrow 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主要由网状结缔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 red bone marrow,(名词解释)其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及其它幼稚型的血细胞,故呈红色,具有造血机能,主要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等。大约从 5 岁开始,长骨干的骨髓腔内出现脂肪组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其内的红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替,呈黄色,成了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名词解释)失去造血能力。但黄骨髓内尚

存少量幼稚血细胞,仍保持着造血潜能,故当机体需要(如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又可逐渐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人体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的红骨髓一般是终生存在的,因此,临床上常选择髂骨和胸骨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以助诊断疾病。

红骨髓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骨松质间隙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造血机能

黄骨髓骨髓腔脂肪组织

失去造血能力

4.骨的血管和神经

骨的血管滋养骨组织、骨髓、骺(软骨)板及骨膜。因骨的种类不同,其血管

的分布也有所不同。以长骨为例,其血管有:①骨膜的动脉,滋养骨干的表层;

②滋养动脉,

经骨干的滋养管直入骨髓腔内,滋养骨干的内层;③骨端的动脉,主要来自供应关节的动脉,

分别进入骨端和干骺端的不同部位。当骺(软骨)板存在时,骺和干骺的动脉互不吻合,骺 (软骨)

板消失后,二者互相吻合。由于骨的血液供应是来自多方面,动脉在骨内又有丰富的吻合,所

以部分血管的损伤,一般不会引起骨的坏死。静脉大致与动脉伴行,多数自骨端的小孔出来。

神经伴随动脉进入骨内,内含血管运动纤维和躯体感觉纤维。

(二)骨的构造

1.骨质 bony substance

骨密质 compact bone主要配布于长骨骨干,以及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表面。

骨松质 spongy bone 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trabecula 排列而成。配布于长骨两端和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内部。扁骨的松质称为板障 diplo.

2.骨膜 priosteum

骨外膜 periosteum 即通常所说的骨膜,可分两层:外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骨内膜 endosteum 衬覆在骨髓腔内面和骨小梁的表面

3.骨髓 bone marrow

黄骨髓yellowbone marrow,失去造血能力。

红骨髓人体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的红骨髓一般是终生存在的

4.骨的血管和神经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骨质的化学成分主要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有机物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

等,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和韧性。无机物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

氯化钙等钙盐类,它沉积在胶原纤维内,提供了骨的硬度。由此可见,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

有机结合,刚柔并蓄,使骨坚实强韧,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

在人的一生中,骨内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从而决定着

骨的物理性质。

小儿的骨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约各占一半; 5/5

成人的骨有机物质约占 1/3,无机物质约占 2/3; 3/7

老年人的骨无机物质所占的比例更大。因此,小儿骨的弹性较大而硬度较小,2/8 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可为不完全性骨折;但小儿在缺钙或姿势不良的影响下,容易使骨变

形,严重时甚至造成畸形。老年人的骨脆性大而弹性小,当受外力打击时,容易发生骨折,且

多为完全性骨折。

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

化学分子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磷酸钙等

物理特性弹性坚硬

去除方法煅烧泡酸

去除后表现如碳渣有弹性

1 躯干骨 51

椎骨(vertebrae) 24块

颈椎: 7块

胸椎: 12块

腰椎: 5块

骶骨: 1 块

尾骨 1 块

胸骨(sternum) 1 块

肋(ribs) 24 块

2四肢骨 126

(1)上肢骨 64

上肢带骨

锁骨(clavicle)1

肩胛骨(scapula)1

自由上肢骨

1.肱骨(humerus)1

2.桡骨(radius)1

3.尺骨(ulna)1

4.手骨腕骨:舟、月、三、豆,大、小、头、钩 8

(近侧列桡侧-尺侧远侧列桡侧-尺侧)

掌骨: 5 指骨: 14

(2)下肢骨

下肢带骨

自由下肢骨 62

股骨(femur) 1

髌骨 1

胫骨(tibia) 1

腓骨(fibula)1

足骨

跗骨:距上跟下,舟连三楔,骰在外。7

跖骨: 5 趾骨:14

3. 颅骨

颅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颅可分为上部的脑颅和下部的面颅,二者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其分界线。

(1)脑颅骨:脑颅由8块组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

(2)面颅骨:有15块骨。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面颅骨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 运动解剖学就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得影响与发展得规律。就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得一门基础学科。 2、人体得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得两侧,掌心向前。 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矢状面就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得切面。 冠状面就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得切面。 水平面就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得切面。 4.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得轴。 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得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得轴。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第一章骨与骨连结 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 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有一定灵活性得部位。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得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 籽骨:位于肌腱内得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与转变肌力牵引方向得作用。 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就是骨得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得表层。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得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 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与骨内膜。 骨外膜:被覆于新鲜骨表面,含有丰富得神经、血管、淋巴。对骨得营养、再生、感觉起重要作用。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与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旧骨质得功能。 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与松质得间隙内,分为红骨髓与黄骨髓。 红骨髓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得红细胞与其她幼稚型得血细胞,有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组织。 6、长骨得动脉: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骨膜动脉。

高一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点归纳

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点归纳质点1.,而具有(质量)的点。)没有(体积)、(大小)(1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参考系2.,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化)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路程和位移3.)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1)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2(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3 是(位移)。ACB的长度是(路程),AB 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 C C B B A A 1-1 图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4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O点起走了50m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跟发生这S(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理解为位移变化快慢。它等于(位移,其方向就。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的比值。即v=s/tt段位移所用(时间。m/s)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米/秒)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2()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s/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段时间t 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3 。,简称(速率)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匀速直线运动5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1)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图象图象和v-t—)(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x-t)位移图象((1 。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v-t)匀速直线运动的2(.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运动得描述 1、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得物质结构、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得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就是宇宙中最普遍得现象。 (3)机械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①曲线运动②直线运动 4、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就是否运动与如何运动,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得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得原则: ①假定性:参照物就是假定不动得 ②任意性:参照物得选取就是任意得 ③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得物体作为参照物 ④排己性:一般不取自身为参照物 ⑤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与静止得相对性 (1)总结:同一个物体选取得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2)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得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就是静止得;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就是运动得。 (3)练习 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瞧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瞧山山不动,就是船行”其中“瞧山 恰似走来迎”与“就是船行”所选得参照物分别就是船与山。 ②坐在向东行使得甲汽车里得乘客,瞧到路旁得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瞧到乙汽车也 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得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③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得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她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瞧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运动得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得方法: I、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同时启程得步行人与骑车人快慢) II、裁判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百米运动员快慢) III、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得路程。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

运动解剖学复习全知识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全知识点 绪论 1. 运动解剖学—— 2. 动作分析法—— 3. 运动解剖学研究的内容—— 4. 运动解剖学研究方法—— 5.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1. 细胞的结构—— 2. 组织及组织的分类—— 3. 皮组织的分类—— 4. 结缔组织及分类—— 5. 腺体—— 6. 软骨组织—— 7. 透明软骨—— 8. 软骨—— 9. 骨组织—— 10. 神经组织和神经元—— 11. 运动终板—— 12. 哈佛氏系统——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1. 骨的分类——按部位分类按形态分类 2. 关节内软骨和关节面软骨—— 3. 运动环节—— 4. 肌肉的运动单位—— 5. 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6. 骨的构造—— 7. 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8. 骨的发生方式 9. 骨龄及其意义——

10. 体育运动对骨的形态结构的影响—— 11.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老年人的骨的影响—— 12. 关节及其分类—— 13. 关节的主要构造及其辅助结构—— 14. 关节的分类—— 15. 联合关节—— 16. 关节的运动幅度—— 17. 关节的运动幅度的影响因素—— 18. 体育锻炼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9. 上肢骨的组成—— 20. 肩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1. 肘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2. 下肢骨的组成—— 23. 髌骨及其意义—— 24. 骨盆构造—— 25. 耻骨联合—— 26. 男女骨盆差异—— 27. 骨盆的作用原理—— 28. 髋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29. 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0. 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1. 足弓的构造及其作用原理—— 32. 躯干骨的组成—— 33. 椎间盘—— 34. 脊柱的组成及其运动—— 35. 颅骨的组成—— 36. 听小骨—— 37. 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38. 发展肌肉力量的解剖学依据—— 39. 举例说明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和意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 1 at t v s +=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 0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4.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5.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6.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 /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 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运动解剖学大一下学期期末知识复习汇总

运动解剖学大一下学期期末知识复习汇总 第四章骨 1.作用:主要起保护脏器和支持的作用 2.人体206块骨,中轴骨80(颅骨29,躯干骨51),附肢骨126(上肢骨64, 下肢骨62) 3.长骨,一体两端,有骨髓腔,其余骨没有,骨分布。 4.籽骨,由肌腱或韧带钙化而成,分类中属于例外,如髌骨、拇指内收肌籽骨 5.骨膜分骨外膜和骨内膜。二者均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外膜:致密结缔组织,成骨细胞为主,产生新骨质,外致密,胶原纤维束,内疏松。 骨内膜:薄层结缔组织,破骨细胞为主,造骨,破骨,位于骨松质间隙6.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由(1)外环骨板(2)内环骨板(3)哈 弗氏系统(4)间骨板构成,支持、保护。骨松质由针状或片状骨板,即骨小梁,排列方向与承受压力,张力方向一致,使骨以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大的坚固性。 7.红骨髓:造血黄骨髓:储存脂肪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股骨 骨松质网眼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8.血管:骨外膜,骨密质(哈弗斯骨板)淋巴管:骨膜 9.神经:内脏运动神经:骨质哈弗氏管的血管壁 躯体感觉神经:骨膜 10.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决定弹性韧性):无机质(决定硬度)=3:7 11.骨的生长,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

12.躯干骨:26椎骨,1胸骨,12对肋骨。 13.椎骨,椎体,椎弓,7个突起,棘突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一对。 14.颈椎特征性结构:横突孔胸椎:上下肋凹腰椎:椎体粗壮,棘突宽短, 板状。 15.颅骨,成对,不成对。 第五章骨连结 1.骨连结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直接连结分为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 2.软骨连结包括透明软骨结合(胶原原纤维)和纤维软骨联合(弹性纤维)二者具有抗压能力和良好的韧性 3.关节面及关节软骨的形状决定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囊外层纤维层,内层滑膜层;关节腔内为负压,稳固关节。 4.韧带: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限制关节朝反向运动。 关节内软骨,纤维软骨构成,关节盘,半月板,加深关节窝。 关节唇,纤维软骨环,增大关节面,加深关节窝。 滑膜襞,向腔内突出,有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 滑膜囊,向腔外膨出可减少运动时骨面之间的摩擦。 6.运动环节:能绕关节运动的人体的一部分,或肢体的一部分,简称环节。 关节的运动 7.关节的分类:(1)依据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单轴关节滑车圆柱,双轴关节椭圆鞍状,多轴关节球窝平面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 (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也就是研究的问题不突出转动因素时。】 【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 【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 四、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 2、位移:【矢量】 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 ③单位:m 3、路程【标量】: 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五、速度 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在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瞬时速度: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瞬时速度的含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 x v t == 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s v t == 路程 时间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相等) 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1小于v2)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这个全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为。 专业技术分享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7.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貭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8.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朗贝尔原理等。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晶体动力学等。 9.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二】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

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三】 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

直线运动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一章:直线运动 一.复习要点 1.机械运动,参照物,质点、位置与位移,路程,时刻与时间等概念的理解。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υt,S~t图线,υ~t图线 3.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4.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S v t at =+ 02 1 2、at v v t +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图线 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重要推论 6.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一模块:描述运动和物理量 『夯实基础知识』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2、参考系(参照物)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3、平动与转动 平动:物体不论沿直线还是沿曲线平动时,都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a)运动物体上任意两点所连成的直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 (b)在同一时刻,平动物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因此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作为质点来处理。 转动:分为定轴转动和定点转动,定轴转动的特点为:(a)在转动过程中,物体上有一条直线(轴)的位置不变,其它各点都绕轴做圆周运动,且轨迹平面与轴垂直。(b)物体上各点的状态参量,除角速度之外都不相等。定点转动的特点是运动过程中,物体内某一点保持不动的机械运动,绕定点转动的物体只有一点不动,其它各点分别在以该固定点为中心的同心球面上运动。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 ①定义:---------------。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的,静止是---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二、时间与位移 1、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用时间轴上的一个--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2.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运动学知识点整理

运动学知识点与公式整理 一、速度、时间、加速度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 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请注意平均速率是 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 ①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 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 1υυυ+= ②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 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 1212υυυυυ+= 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 ●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①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②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 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 ③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 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 (取负) 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

运动解剖学复习全知识点

绪论 1.运动解剖学—— 2.动作分析法—— 3.运动解剖学研究的内容—— 4.运动解剖学研究方法—— 5.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1.细胞的结构—— 2.组织及组织的分类—— 3.皮组织的分类—— 4.结缔组织及分类—— 5. 6. 7. 8. 9. 10. 11. 12. 第二章 第一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关节的运动幅度—— 17.关节的运动幅度的影响因素—— 18.体育锻炼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9.上肢骨的组成—— 20.肩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1.肘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2.下肢骨的组成—— 23.髌骨及其意义—— 24.骨盆构造—— 25.耻骨联合—— 26.男女骨盆差异——

27.骨盆的作用原理—— 28.髋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29.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0.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1.足弓的构造及其作用原理—— 32.躯干骨的组成—— 33.椎间盘—— 34.脊柱的组成及其运动—— 35.颅骨的组成—— 36.听小骨—— 37.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38. 39. 40. 41. 42. 43. 第二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脐环—— 20.固有呼吸肌—— 21.腹股沟三角—— 22.肌肉的工作性质—— 23.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 24.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 25.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和固定工作—— 26.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27.肌肉初长度—— 28.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及举例说明—— 29.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 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作者:初高中物理讲解(可在微信中关注) 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在v-t图像上为一条直线,直线斜率就是加速度。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a)瞬时速度的计算,(上一章内容) b)v-t图象性质,斜率就是加速度,但是正切值不是加速度;斜率可以是正,也可以 是负,所以加速度也有正负之分。正负代表什么含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a)v = v0+at,v0 = 0,a = 0 的含义 b)图中a、b、c三条直线的物理含义? 图中速度如何变化?

例题: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a) 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坐标轴的单位;另外一点注意物理公式与数学所学函数图像

性质的对应关系。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公式的矢量性; b)公式的图像含义,自己结合课本总结。

例1:

例2: 【解析】位移就是v-t图像中v与t之间的面积,但是此题中,速度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要注意。所以x= x1 - x2 = 6-3 = 3,原坐标为5,所以运动后的坐标为5+3 = 8,所以答案是B。 例3: 【解析】错误解法,将3S带入S=24t-6t2=24×3-6×32=72-54=18m,V=S/t=18/3=6m/s,选A。 错在哪里呢?由于是做减速运动,没有考虑在3s之前汽车是否已经停了下来。这就是 物理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即在实际中物理意义,而非简单的套用公司解数学题。 正确的做法,首先判断在3s之前汽车是否停下来,如果停下来实际上汽车走了几秒,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 ①定义:---------------。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的,静止是---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二、时间与位移 1、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用时间轴上的一个--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2.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四、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圆周运动的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1)线速度 ①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所通过的弧长Δl 与所需时间Δt 的比值,即单位时间所通过的弧长,叫做线速度。 ②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③定义式:v =Δl /Δt 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线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 /s 如果Δt 取得很小,v 就为瞬时线速度,此时的Δs 方向就与半径垂直,即沿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 ①定义:做圆周运动的质点,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所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所转过的角度就是质点的角速度。 ②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③定义式:ω=Δθ/Δt 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角速度的单位是弧度每秒,符号是rad/s (3)周期T ,频率f 和转速n 周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用符号T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周期的单位是秒(s )。 频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1秒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用符号f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 转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圈数,用符号n 表示,单位有转每秒(r/s )或转每分(r/min ),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弧度每秒。当单位时间取1秒时,f =n (4)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之间的关系: 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R v ω= ②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T πω2=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T R v π2= ④周期和转速的关系: n T 1= ⑤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n πω2=

(5)向心加速度 ①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总指向圆心,这种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②物理意义: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③大小: ④方向:总是沿着圆周运动的半径指向圆心, (6)向心力 ①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总是指向圆心的,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②大小:R m R mv F 22 ω== ③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向心力是变力。 对向心力的理解 (1)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力。它不是具有确定性质的某种力,相反,任何性质力都可以作为向心力。 (2)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它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是变化的。 对于线速度大小变化的非匀速圆周运动的舞台,其所受的合外力不指向圆心,它既要改变速度方向,同时也改变速度的大小,即产生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3)向心力可以是某几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2.匀速圆周运动 (1)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的运动。 (2)特点: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角速度、周期、频率都是恒定不变,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大小都恒定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 (3)性质: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并且是加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时刻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4)加速度和向心力:由于匀速圆周运动仅是速度方向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故仅存在向心加速度。因此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5)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并指向圆心。 3.变速圆周运动 物体运动的轨迹仍然为圆周,但速度的大小有变化,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也随着变化。 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对变速圆周运动仍然适用,只是利用公式求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时,必须用该点的瞬时速度值。 22222222444v R a R n R f R v R T πωππω======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 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 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 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矢状面是指沿身体 前后径所作的切面。 冠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 水平面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4.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矢状轴:为前 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第一章骨与骨连结 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

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有一定灵活性的 部位。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 籽骨:位于肌腱内的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 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 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 骨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层。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 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被覆于新鲜骨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 骨的营养、再生、感觉起重要作用。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旧骨质的功能。 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含有大量不 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 有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组织。 6.长骨的动脉: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骨膜动脉。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专题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2016.1.29 一、知识点梳理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时间位移一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t S v == 时间路程一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 分析: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包括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速度矢端曲线的切线方向。 加速度是矢量:现象上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本质上与质点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 速度增加加速度可能减小 基本公式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 V t = V 0 + at S = v o t + at 2 及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 t 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 V t/ 2 =V == ≤ V s/2 =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