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材a

的今天和明天

一无机化学的沿革

二无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

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三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无机化学的沿革

最初的化学就是无机化学;

为研究能左右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的一般规律, 产生了新的化学分支──物理化学(物理化学通常是

以1887年德国出版?物理化学学报?杂志为其标志);

○在这个时期无机化学家的贡献是:

★这个时期是无机化学的建立和发展的时期。

2 合成已知元素的新化合物

3 确立了原子量的氧单位

4 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表

5 维尔纳提出了配位学说

1 发现新元素

1828年武勒由氰酸铵制得尿素,

NH 4OCN NH 2CONH 2

动摇了有机物只是生命体产物的观点, 有机化学应运而生;

?→??

19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同突飞猛进的有机化学相比, 无机化学的进展却是很缓慢的。无机化学家在这段时期没有重大的建树, 缺乏全局性的工作, 无机化学的研究显得冷冷清清。

▼当时出版的无机化学的大全或教科书, 几乎都是无机化学的实验资料库, 是纯粹描述性的无机化学。

▼在无机化学专业的教育和培养方面也很薄弱, 在当时的化学系的学生的教学计划中, 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无机化学, 缺乏必要的循环, 也无再提高的机会。教师在讲台上无奈何只能“存在、制备、性质、用途”千篇一律,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认为“无机化学”就是“无理化学”,多不感到兴趣,因而有志于无机化学的人是寥寥无几。

这个时期, 是无机化学处于门庭冷落的萧条时期。

(原子能计划*) 极大地“催化”了无机化学的发展, 使无机化学步入了所谓“复兴”时期。

*原子能计划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它涉及到物理学和化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向无机化学提出了更多的课题:

●原子反应堆的建立,促进了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无机材料的合成的研究;

●同位素工厂的建设, 促进了各种现代分析、分离方法的发展;

●各种粒子加速器的建造, 推动了超铀元素的合成;

●随着原子能计划的实施, 以及量子力学和物理测试手段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使得无机化学在理论(如周期系理论、原子分子理论、配位化学理论、无机化学热力学、无机反应动力学)上也渐趋成熟。

展, 无机化学不仅在原有的天地中长进, 而且还不断渗透到其他各种学科而产生了新的边缘学科,如:★

自战后至今,无机化学已从停滞萧条时期步入了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黄金时期。 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

无机固体化学

物理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和无机生物化学

无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未

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1 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

现代无机化学中第一个活跃的领域:

1827年就制得了第一个有机金属化合物Zeise盐: K2[PtCl4] + C2H4K[Pt(C

H4)Cl3] +KCl

2

1952年二茂铁的结构被测定;

近三、四十年本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

★发现了很多新反应;

★制备了许多新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

导致了各种有机合成新方

法的建立;

★使人们对催化过程有

了进一步的了解。

有6人因在本领域内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奖金。

如: Ziegler和Natta因发现烯烃的立体

有择催化而分享了196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Natta 催化剂是一个烷基铝和三

氯化钛固体的混合物, 可在低压下生产聚乙烯

和聚丙烯, 其作用机制被认为是乙烯或丙烯聚

合时的链增长的顺位插入机制, 增长中的链与

单体分子往复于两个顺式配位之间(这个机制让人联想到一台在分子水平上起作用的纺车) 。

以丙烯在Ziegler Natta 催化剂作用下聚合生成聚丙烯的反应为例:

这一聚合反应的重要特点是由于受到配位在Ti 离子上的R 和Cl -配体空间位阻的影响, 使得丙烯的配位和烷基的迁移只能以一定的方式进行, 从而得到立体定向的聚合物。

首先是在TiCl 3晶体中Ti 原子上产生配位空位;丙烯分子在Ti 原子的空位上配位,形成一个四中心的过渡态,烷基迁移到丙烯上,得到一个新的Ti -烷基配合物。在Ti 离子重新出现的空位上再被丙烯分子配位,接着又进行烷基的迁移,如此循环不断,最后得到聚丙烯。

和Fisher由于在环戊二烯基金属化合物即

所谓的夹心化合物的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

了197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夹心化合物是一类结构特殊的化合物,其中心金属原子位于两个环之间, 且与两个环上碳原子等距离。被戏称为“三明治”化合物(Sandwich Compound)。研究表明, 金属离子与环通过强的大 键进行结合。这类化合物是富电子的, 能发生许多亲电子取代反应。现已合成出几乎所有过渡金属的环戊二烯基化

合物及与环戊二烯基化合物类似的二苯铬和二环辛四烯基铀等。

二茂铁二苯铬二环辛四烯基铀

○结构:

2 配位化学

○成键理论:

1893年维尔纳提出主价和副价理论 1930年鲍林提出价键理论利用晶体场-配位场理论、MO 理论可以对配合物的形成、配合物的整体电子结构如何决定配合物的磁学的、光谱学的性质等理论问题作出说明。

1929年Bethe 提出晶体场理论 对晶体场理论的修正是配位场理论 1935年Van Vleck 用MO 理论处理了配合物的化学键问题本世纪50、60年代, 无机化学最活跃的领域是配位化学:

配合物形成和转化的动力学知识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利用经特别设计的配位体去合成某种模型化合物(配合物), 用于研究配位反应的机理, 确定反应的类型。

○动力学

在维尔纳时代, 几个已知的羰基化合物被看作化学珍奇。现在, 金属羰基化合物及类羰基配位体(如N 2、NO +、PR 3、SCN -等) 的金属化合物的研究已发展成为现代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热力学

已能准确测定或计算配合物形成和转化的热力学数据。○新型配合物的合成

3OH +CO CH 3COOH

CH 3I +CO CH 3COI

CH 3OH +HI CH 3I +H 2O

CH 3COI +H 2O CH 3COOH +H I O

其反应如下金属羰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例如, 以前由甲醇和CO 合成醋酸需要使用高压

[(650-700)×105Pa] 反应才能进行, 目前使用

一种铑羰基化合物Rh(CO)2I 2-作为催化剂可以在低压下使CO“插入”到甲醇中去:

②步的氧化加成,④步的插入反应,⑤步的

还原消除等反应,而Rh 的氧化态则在+1和+3之间来回变化。

催化机理:

①甲醇与碘化氢作用生成碘甲烷;

②碘甲烷与Rh(CO)2I 2-作用生成六配位的铑的甲基配合物;③甲基移动变为五配位的甲酰基配合物;

④五配位的甲酰基配合物加合CO 变为六配位的化合物;

⑤六配位的化合物水解生成醋酸和铑的六配位氢配合物;⑥铑的六配位氢配合物脱去碘化氢变为Rh(CO)2I 2-。

④⑤⑥

(σ-π)成键

σ成键

π成键

金属羰基化合物以及类似的配合物的研究也极大地推动了价键理论的发展;(σ-π)协同成键方式丰富了配位成键的理论宝库;

2分子与CO是等电子体,由于结构上的相似性, N

2

也可和过渡金属生成分子氮配合物

N2的端基配位N2 的侧基配位

镍锂双核N

2

配合物

配合物中的N

2可加合质子并被还原为氨或肼:如HCl / CH3OH 60 ℃

HCl / Et2O -60 ℃

NH3+N2

N2H2+N2

[Ti(Cp)2N2]

:当N

2配位形成双氮配合物后,N≡N键长都略有

增加(最大增加25pm),伸缩振动频率ν

N≡N 都有所减小(减少100

-500cm-1),表明N≡N键的强度有一定程度削弱,氮分子得到不同程度活化,为双氮配合物进一步反应创造了有利条件。

稀土荧光材料的合成

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研究:

○变侧链吸电子基团为给电子基团,增加侧链羰基的配位性能○变羰基为硫羰基合成异金属核配合物

功能配位化合物的研究(本课题组)

-二酮稀土配合物

O

O

Ln [Ln(ClCH 2COAP)3(H 2O)4](ClO 4)3?4H 2O

安替比啉(AP) 氯代乙酰氯氯代乙酰安替比啉

N N O C

C N N O C

C CH 2Cl O +ClCH 2COCl

国最早根据物质磁性而发明指南针的伟大创举。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工业上的磁力机械, 磁屏蔽和电磁吸收、扬声器、电话通讯、马达、高科技中的磁开关、敏感器件、信息储存、磁碟或磁带、智能磁性材料等。

人们熟知的磁体大都为以原子或具有d 或f 轨道的过渡金属为基础的磁体。它们大都是用高温冶炼的方法制备的无机物质。近年来发展了一类分子磁体。它们是以顺磁性分子作为基块按某种有序的方式使分子自旋在空间排列的磁体。是通过有机金属或配位金属化学的低温合成方法制得的。

和通常的磁铁相比,分子磁体的特点是:

①易于用化学方法对分子进行修饰和剪裁而改变其磁性;②可以将磁性和其他机械、光、电等特性相结合;

③可以用低温的方法进行合成。

这些特点使它们特别适用于未来作光电子器件。

分子磁体的研究

到相邻原子或分子中电子自旋的偶合作用。

从量子力学来看每个电子的自旋都关联一个小磁矩(μ)。

★当分子中有二个电子处在同一轨道时(↑↓), 这一对电子磁矩所产生的相反磁场彼此相消,净自旋为零(洪特规则),则该物质是抗磁性的;当分子中至少有一个轨道含有一个未成对的电子时,则具有净的自旋而导致物质的磁性,该物质是顺磁性的。

★当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形成固体时,分子所表现的宏观磁性质(用摩尔磁化率χ来表示),与各个分子中的自旋在空间的相互取向后而形成的总自旋S有关。这种不同的自旋相互作用使得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磁性质,特别表现在它们在外磁场H作用下有不同的响应。通常有下列几种磁化特性:

●当分子间相互离得较远(当过渡金属离子被体积大的配体所配位时,就是这种情况),自旋间偶合的能量小于热能,这时的行为体现为顺磁性。即使配合物分子本身的排列是有序的,其自旋在磁场中的排列也受温度的干扰而并非完全有序取向。其特征是它

的分子磁化率χ

m 服从Curie定律χ

m

=C/T=(Ng2μ2/3KT)S(S+1)。

大学本科无机化学笔记

第四章配合物 (一)配合物AYZ的价层电子对数计算: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配位原子数n电荷数 2 注:(1)配位原子为H或卤素原子,则n1;配位原子为O,S,则n0;配位原子为N,则n1。价层电子对数 (2)电荷数:带正电时减去,带负电时加上。 (二)配合物的命名: (1)系统命名时,配体与中心原子名称间要加“合”字,简称时“合”字可以省略;系统命名时,要给出配体的个数,简称时可省略;配合物为阴离子或与之配对的阳离子为H时,需加“酸”结尾,若单独存在,称“酸根”。(2)当配合物形成体与多种配体配合时,有顺序: ①先无机后有机,如[Pt(en)Cl2] [Co(en)2Cl2]ClK[Co(en)Cl4] ②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如[Pt(NH3)2Cl2] K[Pt(NH3)Cl3] 二氯一(乙二胺)合铂氯化二氯二(乙二胺)合钴四氯一(乙二胺)合钴酸钾二氯二氨合铂三氯一氨合铂酸钾 (三)磁矩的计算:n(n2)BM,其中n为配合物中未成对电子数。 适用条件:不适用于第四周期后元素的磁矩计算。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化学热力学基本公式: ①溶解度 m溶质 100g/100g(溶剂)m溶剂 n溶质m溶剂 ②质量摩尔浓度③质量分数 m溶质m溶液 ④物质的量分数 n1 ,(其中n1n2n总)n总 ⑤溶液的蒸气压P PB*B,(PB*为纯溶剂的蒸气压,B为溶剂摩尔分数) (二)等温等容:QV rUm 等温等压:QP rHm 而W nRT,rHm rUm nRT rUm W

(三)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rGm rHm T rSm 对于任意温度T下,均有rGm(T)rHm(298K)T rSm(298K)范特霍夫等温方程:rGm(T)rGm(T)RTlnK (四)物质在热力学标态下达到分解温度时,rGm0,而rGm0。 求分解温度的最低温度: ①隐藏已知条件rG(mT)0,则有rGm(T)RTlnK. ②情况一:反应后,系统内的各组分气体分压均与大气压P相等(达到平衡),则K1,rGm(T)0. 情况二:反应后,系统内的各组分气体分压不等于大气压P,则有rGm(T)RTlnKp. ③再有rGm(T)rHm(298K)T rSm(298K),联合②中的式,即可求出温度T. (五)rSm[BSm(B)]Sm(生成物)Sm(反应物) rHm[B fHm(B)]fHm(生成物)fHm(反应物)同理rGm也可以这样计算。 注:对于稳定单质,fH(T)0kJ/mol.m 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一)平衡状态时,rGm RTlnK (二)平衡常数的注意点: ①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②平衡常数是与化学方程式一一对应的。同一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平衡常数 的数值不同。 (三)浓度平衡常数Kc与分压平衡常数Kp的关系: Kp K(RT)cK K(pp 1 )Kp (四)偶联反应的平衡常数:若rG(1)rG(2)rG(3),则 K1K2K3mmm (298K)11lnK1rHm (五)() lnK2RT2T1

大学无机化学 上册

目录绪论第一篇物质结构基础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1-1 道尔顿原子论1-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1-2-1 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1-2-2 核素、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1-2-3 原子的质量1-2-4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1-4 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1-4-1 氢原子光谱1-4-2 玻尔理论1-5 氢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1-5-1 波粒二象性1-5-2 德布罗意关系式1-5-3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1-5-4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1-6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电子排布)1-6-1 构造原理1-6-2 基态原予电子组态1-7 元素周期系1-7-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及元素周期表1-7-2 元素周期表1-8 元素周期性1-8-1 原子半径1-8-2 电离能1-8-3 电子亲和能1-8-4 电负性1-8-5 氧化态习题第2章分子结构2-1 路易斯结构式2-2 单键、双键和叁键——σ键和π键——价键理论(一)2-3 价层电子互斥模型(VSEPR)2-4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二)2-4-1 杂化轨道理论要点2-4-2 sp3杂化2-4-3 sp2杂化2-4-4 sp杂化2-5 共轭大π键2-6 等电子体原理2-7 分子轨道理论2-8 共价分子的性质2-8-1 键长2-8-2 共价半径2-8-3 键能2-8-4 键角2-8-5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2-9 分子间力2-9-1 范德华力2-9-2 氢键2-9-3 分子间作用力的其他类型2-9-4 范德华半径2-10 分子对称性(选学材料)2-10-1 对称性2-10-2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2-10-3 分子的对称类型2-10-4 分子的性质与对称性的关系习题第3章晶体结构3-1 晶体3-1-1 晶体的宏观特征3-1-2 晶体的微观特征--平移对称性3-2 晶胞3-2-1 晶胞的基本特征3-2-2 布拉维系3-2-3 晶胞中原子的坐标与计数3-2-4 素晶胞与复晶胞-体心晶胞、面心晶胞和底心晶胞3-2-5 14种布拉维点阵型式……第4章配合物第二篇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第5章化学热力学基础第6章化学平衡常数第7章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三篇水溶液化学原理第8章水溶液第9章酸碱平衡第10章沉淀平衡第11章电化学基础第12章配位平衡习题答案(选)附表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第四版)(下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日期:2003-1-1开本:16 版次:2010年5月第18次印刷页数:556页装帧:平装ISBN:9787040115833定价:47.50元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分三篇: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水溶液化学原理;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化学,配合物,热力学函数,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酸碱、沉淀、氧化还原、配合四大平衡等化学原理内容。编者认为,化学原理应该成为大一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的基础,不能跟中学课程或后续课程在同一层次上重复,力争使第四版教材具有推陈出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留有余地、易教好学、适用面宽等特点。下册含4、5、6篇非金属元素化学、金属元素化学和无机化学选论。本版书大大加强了元素化学的实用性知识,并增加了部分研究性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兴趣。目录第四篇元素化学(一)非金篇第13章氢和稀有气体13.1 氢13.2 稀有气习题第14章卤素14.1 卤素的通性14.2 卤素单质14.3 氟氯溴碘的化合物14.4 砹的化学习题第15章氧族元素15.1 氧族元素的通性15.2 氧及其化合物15.3 硫及其化合物15.4 硒和碲习题第16章氮磷砷16.1 元素的基本性质16.2 氮和氮的化合物16.3 磷及其化合物16.4 砷习题第17章碳硅硼17.1 透性17.2 碳17.3 硅17.4 硼17.5 碳化物、硅化物和硼化物习题第18章非金属元素小结第五篇元素化学(二)金属第19章金属通论第20章S区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第21章P区金属第22章ds区金属第23章d区金属(一)第四周期d金属第24章d区金属(二)第五、第六周期d区金属第25章f区金属镧系与锏系金第六篇无机化学选论第26章无机合成化学简介第27章特殊类型的无机化合物第28章生物无机化学简介第29章无机固体化学简介第30章核化学习题答案人名索引主题词索引后记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f区元素)

18.1 复习笔记 一、f区元素概述 f区元素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近年来人们根据光谱实验结果,认为镧系元素应是57号元素La至70号元素Yb,锕系元素应是89号元素Ac至102号元素No。71号元素Lu和103号元素Lr则应分别是第5周期和第6周期的第一个d区元素,即ⅢB族元素。f区元素又称内过渡元素。 二、镧系元素 1.镧系元素的通性 (1)镧系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可以表示为4f0~145d0-16s2。镧系元素的特征氧化值是+3。 (2)镧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总的递变趋势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缓慢地减小(镧系收缩)。 (3)镧系元素的水合离子大多是有颜色的,这是由于产生f-f跃迁而引起的。几乎所有镧系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都有顺磁性。 (4)镧系元素都是活泼金属,是较强的还原剂。由于镧系元素的离子半径很相近,其化合物的性质非常相似,所以它们在自然界中总是共生在一起,因此分离比较困难。 2.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Ln的氧化物多数是白色的。Ln(OH)3大多是难溶的碱,碱性随Ln3+半径的减小逐渐减弱,胶状的Ln(OH)3能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盐。镧系元素的草酸盐

Ln2(C2O4),溶解度小。镧系元素的氢氧化物、草酸盐或硝酸盐受热分解可以得到 Ln2O3,镧系元素的配合物种类和数量比d区元素少,稳定性较差。 镧系元素氟化物难溶于水,其溶度积由LaF3到YbF3逐渐增大。 镧系元素与硫酸、硝酸、盐酸形成的盐都易溶解于水,结晶盐含有结晶水。硫酸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镧系元素的配合物 与d区元素相比,镧系元素形成的配合物种类和数量较少,且稳定性较差。 三、锕系元素 1.锕系元素的通性 (1)锕系元素 锕系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其中铀后面的元素是以人工核反应合成的,称为超铀元素。 (2)锕系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 锕系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中,89~93号和96号元素有6d电子。锕系元素中,从Ac到Am具有多种氧化值并达到高氧化值,Cm以后的元素易呈低氧化值,稳定的氧化值多为+3,唯有No在水溶液中最稳定的氧化态为+2。 (3)锕系元素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锕系元素相同氧化值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缓慢地减小,称为锕系收缩。 (4)锕系元素的离子和单质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精品】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技能目标: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一课时安排:3课时 二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 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 【实验指导】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 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 离子

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 溶解释及原理Cu2+ +OH-=Cu(OH)2↓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 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 溶溶浅蓝↓溶 Zn2+ Cd2+ 结论白↓白↓溶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 :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 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 + Ag2O褐↓ HNO3溶溶无色 氨水溶 NaOH 不溶 Ag2O+ 4NH3 + H2O=2Ag(NH3)2+ +2OH HgO + 2H+=Hg2+ +H2O - Hg 2+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理想气体:是设定气体分子本身不占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情况下的气体。 实际气体:处于高温(高于273 K )、低压(低于数百千帕)的条件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相当大,使得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且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称为比例常数,也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R = Pa·m3·mol-1·K-1 = kPa·L·mol-1·K-1 = ·mol-1·K-1(Pa·m3=N·m-2·m3=N·m = J )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式中 xi 为某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与总压力的乘积。 分体积定律 当几种气体混合时,起初每一种气体在各处的密度是不同的,气体总是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迁移,直至密度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某种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这就是气体扩散定律。用u i 表示扩散速度,ρi 表示密度,则有: 或 式中u A 、u 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扩散速度,ρA 、ρ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密度。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ρ)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据此可以表示为: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 对n = 1 mol 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假设: (1)气体由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 (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视为数学上的一个质点; i i RT RT p p n n V V =∑=∑=i i i i i p n n p p x p p n n === 或1212= = +++ i i i i n RT n RT n RT nRT V V V V p p p p =???=+???=∑ ∑ i u A B u u A B u u 2 2()()an p V nb nRT V +-=2()()m m a p V b RT V +-=

(推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word版

目录 绪论 实验1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实验2 灯的使用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实验3 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4 CO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 实验5 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6 溶液的配制 实验7 酸碱滴定 实验8 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9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 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10 PbI 2 实验11 由海盐制试剂级NaCl 实验12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数据的表达和处理 ——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 实验13 转化法制备KNO 3 实验14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5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1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7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18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实验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20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21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实验22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实验23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 实验24 第一过渡系元素(一)(钛、钒、铬、锰) 实验25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铁、钴、镍) 实验26 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27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28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 实验29 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30 从烂版液回收硫酸铜——设计实验(本科) 实验31 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专科) 实验32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设计实验 绪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无机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传授知识和技术; 2、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3、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二、怎样学好无机实验? 1、预习——P2; 2、实验; 3、实验报告。 三遵守实验室规则。 一、注意实验室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关于预习报告:正规笔记本,不定期检查,评定平时成绩。两次没有者本学期成绩 评为不及格; 2)准时进入实验室,保持安静,穿好实验服; 3)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作业,及时如实地记录,凡有实验测定数据的都必须填好原始 数据表,我签字并贴在实验报告上。 保持实验台整洁有序,实验结束后清扫自己实验台及水池。 实验结束后给我看实验记录或产品,允许后再离开。每次实验当80%左右学生做完后,最好点评一次,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4)做好值日,整理实验室,做好“三关”(关水、断电、关窗); 请假及纪律; 5)及时洗涤仪器,遵守仪器损坏赔偿制度; 6)及时交实验报告,杜绝抄袭; 7)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篇一:无机化学学习心得】 《普通化学》培训总结 本人作为化学专业的一名普通老师,有幸参加了高等学校教师网络 在线培训课程,同济大学吴庆生教授主讲的《普通化学》生动形象,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经验以及独特的教学艺术,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 本门课程的培训视频以在校的普通化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为 对象,主要介绍了普通化学的课程定位、课时安排、教学理念、难 重点教学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前 沿等内容。通过主讲教师对其多年课程教学经验的分享,经过面对 面交流,为我们指点迷津,提高了我们对本门课程教学能力。 我作为一名老师队伍当中的新人,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和立 场迅速切换到老师的授课思维状态,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有 了一定的感悟。我初步明白,作为一名老师,要竭尽所能的将知识 传授给学生,但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 潜能,这是我目前以至于以后都要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经过此 次的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丰富教学形式。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当代 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教学,而要采用富有激情、 生动形象、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把理论化学与生活中的化学 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理论与 实践完美结合。当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无机 化学当中抽象的内容,要采用动画的方式,具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第三,教学要详略得当,对于重难点问题,要深入解析,以具体的 教学案例深入分析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同时,要将所学内容完美结合,前后串起来,在学习新知识 的同时,复习旧知识,而且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非常感谢吴教授的精彩授课, 同时非常荣幸有这次机会可以跟吴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使我我受 益匪浅,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高校无机化学

XXXX大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药物制剂、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 全专业使用)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基础必修课课程编码:040228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36 开课单位:药学院药学基础化学教研室实验室:药学院药学基础化学实验室先修课程:大学化学基础后续课程:有机化学 实践项目数:12 课程负责人:邵江娟 一、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既要注意本学科的系统性,又要注意专业需要。为此,分为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学生应掌握四大平衡(包括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和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理论等,同时熟悉主族、副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一些性质。本课程的实验任务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验包括基本操作、验证理论和某些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学习中应培养自信、兴趣和自觉性,结合研究型教学、自主性学习,了解无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以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学情分析 无机化学学在第1学期开设,之前学完了《大学化学基础》课程,学生复习了高中化学知识,初步掌握了大学化学理论基础,为系统学习无机化学做好了知识储备。

鉴于本课程是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先行基础课,故不仅要注意理论讲授、实验操作、习题辅导等,还要引导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从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的思想。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TPMS_START】 【第一章】绪论 【学时数】1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备注】111 【教学内容】化学发展简史;无机化学简介。 【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发展简史。 2.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溶液 【学时数】1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备注】111 【教学内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的表示方法。 2.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三章】化学平衡 【学时数】1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备注】111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的移动。 【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2.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表示及计算。

中南大学无机化学实验预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粗氯化钠必须用称量纸称量。(非) 2.溶解粗氯化钠时,加入的20ml蒸馏水需要很精确。(非) 3.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氯化钠时,玻璃棒不应该碰撞烧杯内壁。(是) 4.可以把粗氯化钠溶液配制成饱和溶液。(非) 5.粗氯化钠溶液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必须先将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是) 6.可以用无毒的CaCl2代替毒性很大的BaCl2除SO42- 。( 非) 7.BaSO4刚沉淀完全就应该立刻过滤。(非) 8.待过滤的溶液都应该冷却至室温再过滤。(非) 9.除去SO42-、Mg2+、Ca2+、K+离子的先后顺序可以倒置过来。(非) 10.氯化钠溶液在蒸发结晶过程中可以不搅拌,直到蒸干为止。(非) 实验五硫酸铝的制备 一、是非判断题: 1. NH4HCO3的作用是为了调节溶液pH值,以便生成Al(OH)3沉淀。( 是) 2. Al2(SO4)3的结晶水合物只有Al2(SO4)3·18H2O一种。( 非) 3. 在生成Al(OH)3 的过程中要加热煮沸并不断搅拌。( 是) 4. 硫酸铝加热至赤热分解成SO3和Al2O3。( 是) 5. 停止减压过滤时,操作不当会导致自来水溢入吸滤瓶内。( 是) 二、选择填空题: 1.在Al3+溶液中加入茜素的氨溶液,生成( A )色沉淀。 A.红色B.白色C.蓝色D.黑色 2.Al2(SO4)3易与碱金属M I(除Li以外)的硫酸盐结合成(B )。 A.配合物B.矾C.混合物 3.在蒸发皿中制备硫酸铝晶体时,加热浓缩至溶液体积为原来的(A )左右,在空气中缓慢冷却结晶。A.1/2 B.1/3 C.2/3 D.2/5 4.硫酸铝可作净水剂,是因为与水作用所得的(B )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A.结晶水合物B.氢氧化铝C.Al2(SO4)3胶体 5.下面Al3+形成的配合物中,哪一个是错误的。(D) A.[AlF6]3- B.[Al(C2O4)3]3- C.[Al(EDTA)]- D.[AlBr6]3-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p区元素(三))

15.1 复习笔记 一、卤素的概述 卤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五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其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碘有微弱的金属性,砹是放射性元素。 1.卤素的性质 卤素的许多性质有规律的递变。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卤素原子的半径依次增大,电离能依次减小,电负性依次减小。其单质的氧化性按F 2,Cl 2,Br 2,I 2的次序减弱,卤素负离子的还原性按F -,Cl -,Br -,I -的次序增强。 2.卤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结构 卤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n s 2n p 5,除氟只形成-1氧化值的化合物外,氯、溴、碘都能形成多种氧化值(-1,+1,+3,+5,+7)的化合物。 3.卤素形成的单质 氯水,溴水,碘水的主要成分是单质,在碱存在下,促进X 2在H 2O 中的溶解、歧化。 2222X 2H O 4HX O +??→+,激烈程度:222F Cl Br >>>I 2 22X H O HXO HX ???→++←??? ,激烈程度:222Cl Br I >>二、卤化物 1.卤化物

金属卤化物;根据卤化物的键型,又可分为离子型卤化物和共价型卤化物。 (1)活泼金属和较活泼金属的低氧化态卤化物是离子型的。它们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性质与晶格能大小有密切联系。金属卤化物大多易溶于水,对应氢氧化物不是强碱的都易水解,产物通常为氢氧化物或碱式盐。 (2)非金属卤化物和p 区元素的多数金属卤化物都是共价型的。p 区元素中的一些卤化物也属于共价型卤化物。非金属卤化物为共价型卤化物,易水解,产物通常为两种酸。 3233BX 3H O H BO 3HX (X Cl,Br,I) +??→+=4223SiCl 3H O H SiO 4HCl +→+(3)卤化物的键型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阳离子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离子型向共价型过渡,熔沸点下降。 同一金属不同卤素: ①AlX 3随着X 半径的增大,极化率增大,共价成分增多; Na 的卤化物均为离子键型,随着离子半径的减小,晶格能增大,熔沸点增大。 ②同一金属不同氧化值:高氧化值的卤化物共价性显著,熔沸点相对较低。 2.卤化氢 常温下,卤化氢都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卤酸的酸性按 HFHCl>HBr>HI 的次序递减。卤化氢或氢卤酸的还原性强弱的次序为: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原子结构)

8.1 复习笔记 一、氢原子光谱与Bohr 理论 1.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是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每种元素的原子辐射都具有由一定频率成分构成的特征光谱,是一条条离散的谱线,称为线状光谱。 每一种元素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的频率的经验公式:,n=3,4,5,615122113.28910()s 2v n -=?-2.Bohr 理论 Bohr 理论(三点假设): (1)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运动,且不辐射能量; (2)通常,电子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能量最低——基态;原子获得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高能量轨道上,原子处于激发态; (3)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光能,光的频率取决于轨道间的能量差。 氢原子光谱中各能级间的能量关系式为: 21 h E E ν=-氢原子能级图如图8-1所示。

图8-1 能级间能量差为 H 2212 11 (E R n n ?=-式中,R H 为Rydberg 常数,其值为2.179×10-18 J 。 当时,,即氢原子的电离能。 121n n ==∞或182.17910J E -?=?二、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 1.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具有粒子和光的特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的波长为: h h mv p λ==式中,m 为实物粒子的质量;v 为粒子的运动速度;p 为动量。

2.不确定原理 Heisenberg 不确定原理: 2h x p π ???≥ 式中,Δx 为微观粒子位置的测量偏差;Δp 为微观粒子的动量偏差。 微观粒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规律。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大量微粒运动表现出来的性质,即具有统计意义的概率波。 三、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 1.薛定谔方程与波函数 式中,ψ为量子力学中描述核外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数学函数式,即原子轨道;E 为轨道能量(动能与势能总和);V 为势能;m 为微粒质量;h 为普朗克常数;x ,y ,z 为微粒的空间坐标。 2.量子数 主量子数n :n =1,2,3…正整数,它决定电子离核的远近和能级。 角量子数l :l =0,1,2,3…,(n -1),以s ,p ,d ,f 对应的能级表示亚层,它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n 确定后,l 可取n 个数值。 磁量子数m :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不同取向。在给定角量子数l 的条件下, m =0,±1,±2,±3…,±l ,一种取向相当于一个轨道,共可取2l +1个数值。m 值反映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集锦

实验习题 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 1.氯能从含碘离子的溶液中取代碘,碘又能从氯酸钾溶液中取代氯,这两个反应有无矛盾?为什么? 答:这两个反应无矛盾。因为氯的氧化性强于碘,而碘的氧化性又强于氯酸钾。 2.根据实验结果比较: ①S2O82-与MnO4-氧化性的强弱;②S2O32-与I-还原性的强弱。 答:因为S2O82-可以将Mn2+氧化为MnO4-,所以S2O82-的氧化性强于MnO4-,S2O32-能将I2还原为I-,S2O32-和还原性强于I-。 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为何有时为硫化银沉淀,有时又为[Ag(S2O3)2]3-配离子? 答:这与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有关,当酸性强时,会生成硫化银沉淀,而在中性条件下就会生成[Ag(S2O3)2]3-配离子。 4.如何区别: ①次氯酸钠和氯酸钠; ②三种酸性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硫、硫化氢; ③硫酸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化钠。 答:①分别取少量两种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分别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使固体全部溶解,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入两滴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试管中放入的固体为次氯酸钠,剩下的一种为氯酸钠。 ②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使品红褪色的是二氧化硫,然后将 剩余的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盛有KMnO4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淡蓝色沉淀的是H2S,剩下的一种气体是氯化氢。 ③分别取四种溶液放入四支试管中,然后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等量 的H2SO4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亚硫酸钠,产生臭鸡蛋气味气体是的硫化钠,既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又有黄色沉淀产生的是硫代硫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 5.设计一张硫的各种氧化态转化关系图。

最新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训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 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试管刷、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平、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 [实验步骤]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洗涤方法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带有刻度的计量仪器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以免影响仪器的精密度。(二)试剂的取用 1、液体试剂的取用 (1)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 (2)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量杯)。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数据时,量筒必须放在平稳,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保持水平。 (3)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使用移液管。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体洗涤2-3次。 2、固体试剂的取用 (1)取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要用洁净的药匙。往试管里粉末状药品时,为了避免药粉沾到试管口和试管壁上,可将装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平放入试管底部,然后竖直,取出药匙或纸槽。 (2)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要用洁净的镊子夹取。装入试管时,应先把试管平放,把颗粒放进试管口内后,再把试管慢慢竖立,使颗粒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化学1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册 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实验报告应体现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要求这三个过程在一个实验报告中完成。 1、实验预习 在实验前每位同学都需要对本次实验进行认真的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在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实验目的、要求,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物品资料以及简要的实验步骤,形成一个操作提纲。对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做到心中有数,但这些不要求写在预习报告中。 设计性实验要求进入实验室前写出实验方案。 2、实验记录 学生开始实验时,应该将记录本放在近旁,将实验中所做的每一个词组、观察到的现象和所测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如实地记录下来。实验记录中应有指导教师的签名。 3、实验总结 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数据、实验中的特殊学校、实验操

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自己,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具体说明 1、实验报告册是由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大学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大学化学》教学小组设计,供全校开设《大学化学》实验的学生使 用。 2、“报告册”中的实验内容主要参考了华东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无机化学》实验、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无机化学实验》、贵 州工业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无机化学与普通化学实验》等实验指导书自编而成。实验前请参阅这些实验书。 3、“报告册”中“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制备实验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产品纯度(或性能)检验”、实验中的“混合离子分离鉴定示 意图”要求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阶段完成,并写于报告中。 4、“报告册”中“实验内容”栏有若干空格,是留给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预习阶段自行设计出

大一上无机化学实验练习题

无机化学实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为了使实验得到正确的结果,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必须是洁净的。 2、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方法有冲洗荡洗药剂洗涤等。玻璃 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器壁透明不挂水珠。 3、洗涤仪器的用水原则是少量多次 4、酒精灯使用时应先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是否需要修剪或添加酒精;灯壶内酒精 一般应不少于灯壶容积的1/4不多于2/3为宜;添加酒 精要借助于小漏斗,禁止往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两灯对点、用嘴吹灭酒精灯。 5、台秤用于精度不高的称量,一般能称准到0.1g,工作原理为杠杆原理,称量 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6、电子分析天平具有称量快捷、使用方法简便等特点,能称准到0.0001g 7、有效数字是实际能测得的数字。 8、容量瓶使用之前要先检漏。 9、滴定管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酸式滴定管下端有一玻璃旋塞,主要用来装酸 性溶液、中性溶液和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下端连接一段乳胶管,乳胶管内有一玻璃珠,用来盛装碱性溶液。 10、滴定操作时,滴定管必须固定在滴定管架上,可以先快后慢,指示剂30秒 内不变色,即为达到滴定终点。读数时要使滴定管垂直,对于无色或浅 色溶液,视线应与弯月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对于有色液体,视线应与液面两侧的最高点相切。 11、试管可直接用火烤干,但必须先使试管口略向_下__,以免水珠_流入试管底部_,火焰不能集中在一个部位,应从__试管上部____开始,缓慢移至___试管下部___,如此反复烘烤到不见__水珠____后,再将管口朝_上__,把水气赶净。 12、分析天平不能称____量热____的物质,有腐蚀性蒸气或吸湿性物质必须放在___烧杯____内称量。 13、仪器干燥的方法_晾干____、_烘箱烘干____、烤干____、__气流烘干__、__电热风吹干__。 14、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磨口___玻璃旋塞___开关,适用于装取__酸性__、_中性___和一般的__氧化性____溶液。 16、用移液管取溶液时,应该是___右_____手___拇指_____指及___中指_____ 指拿住上端标线以上部位___左_____手拿住盛溶液的容器。 17、固液分离的方式有__过滤______、_抽滤_______、_离心分离________; 18、实验室加热方法有__直接加热______、__水浴加热_______、_油浴沙浴加热_______;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化学动力学基础)

3.1 复习笔记 一、基本概念 1.平均速率 在某一时间间隔内浓度变化的平均值,。1c r n t ?=±??2.瞬时速率 时间间隔Δt→0时的平均速率的极限值,01lim t c dc r n t n dt ?→±?==±???。3.定容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定义式为:(其中),单位为mol·L -1·s -1。B B d d 1d d c r V t t ξν==B B n c V =二、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1.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表述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A B r kc c αβ=式中,k 为速率系数,与浓度无关,与温度T 有关,单位由反应级数n 确定,可表示为(mol·L -1)1-n ·s -1;c A ,c B 分别为反应物A 和B 的浓度,单位为mol·L -1;α,β分别为反应对A 和B 的反应级数,量纲为一;(α+β)为反应的总级数。 速率常数k :

(1)可理解为当反应物浓度都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2)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与反应物的本性有关,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时的特征常数,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k值; (3)相同条件下,k的大小反映了反应的快慢,k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k的数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5)同一反应,k随温度、溶剂和催化剂而变化。 反应级数: (1)表示反应速率与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的关系; (2)零级反应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3)一级反应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二级…三级…类推,四级及以上反应不存在; (4)反应级数可以是分数或负数,负数时表示该物质浓度的增加反而抑制了反应,使反应速率下降。 2.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 (1)对于基元反应(一步完成),α=a,β=b; (2)对于复合反应,α和β由实验确定。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大多数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如果反应物浓度恒定,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大约增加2~4倍。 (3)不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都加快。

大学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仪器的洗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无机化学实验规则和要求 2、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其名称,规则,了解使用注意事项。 3、学习并练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对照清单认领仪器,清点装置 2、分类洗涤各种仪器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 1、仪器洗涤 为了使实验得到正确的结果,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必须是洁净的,有些实验还要求是干燥的,所以需对玻璃仪器进行洗涤和干燥。要根据实验要求、污物性质和玷污的程度选用适宜的洗涤方法。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方法有冲洗、刷洗及药剂洗涤等。对一般沾附的灰尘及可溶性污物可用水冲洗去。洗涤时先往容器内注入约容积1/3的水,稍用力振荡后把水倒掉,如此反复冲洗数次。 当容器内壁附有不易冲洗掉的污物时,可用毛刷刷洗,通过毛刷对器壁的摩擦去掉污物。刷洗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毛刷。毛刷可按所洗涤的仪器的类型,规格(口径)大小来选择。洗涤试管和烧瓶时,端头无直立竖毛的秃头毛刷不可使用(为什么?)。刷洗后,再用水连续振荡数次。冲洗或刷洗后,必要时还应用蒸馏水淋洗三次。对于以上两法都洗不去的污物则需要洗涤剂或药剂来洗涤。对油污或一些有机污物等,可用毛刷蘸取肥皂液或合成洗涤剂或去污粉来刷洗。对更难洗去的污物或仪器口径较小、管细长不便刷洗时的仪器可用铬酸洗液或王水洗涤,也可针对污物的化学性质选用其他适当的药剂洗涤(例如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等可用6mol.L-1HCl溶解)。用铬酸洗液或王水洗涤时,先往仪器内注入少量洗液,使仪器倾斜并慢慢转动,让仪器内壁全部被洗液湿润。再转入仪器,使洗液在内壁流动,经流动几圈后,把洗液倒回原瓶(不可倒入水池或废液桶,铬酸洗液变暗绿色失效后可另外回收再生使用)。对玷污严重的仪器可用洗液浸泡一段时间,或者用热洗液洗涤。用洗液洗涤时,决不允许将毛刷放入洗瓶中!(为什么?)倾出洗液后,再用水冲洗或刷洗,必要时还应用蒸馏水淋洗。 2、洗净标准 仪器是否洗净可通过器壁是否挂水珠来检查。将洗净后的仪器倒置,如果器壁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