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午流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

(转载文章)

·从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流注理论的渊源及子午流注的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叙述,以阐明子午流注与时间医学的关系。

·子午流注的含义:

·子午:子午是对立的两个词,古人曾用它表示水火、南北等。它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同时子午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表示相对关系。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以自然界来说,子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相反,“午”恰与“子”相对。据《运气论奥》所载,它是“长也”“大也”,意思是一岁之中,五月建午,此时禾苗丰满盛壮,开花结果。这就是子午的本意。·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

·1、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晨1时;午为午中。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人用地支配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符号。“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修订本),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

·子午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胧、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

——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子午流注学说认为,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相对时气血最衰弱。

·“流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而言。流指流动,注指输注,它的含义较广,在子午流注中是将人体的气血循行比喻为水流,在经脉中穿流不息地循环输注。并用“井、荥、输、经、合”形容其流动状态。即言水之发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于泽海,以此表示气血沿经脉流注的过程。

·子午流注,简单的说,就是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子午流注就是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子午流注理论的渊源:

·子午流注理论源于《内经》、《难经》,发展成熟于金元时期。

·《内经》:有关天人相应、经脉气血流注、针刺须候气逢时等学说,为子午流注的按时开穴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人体受季节更替、月亏月盈、日光强弱等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多种有关节律性的变化,提出“因时制宜”、“择时而治”等措施,基本上形成了中医领域中颇具特色的时间医学。

·晋代皇甫谧:一千七百多年前皇甫谧把古代著名的三部经典著作,即《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作了一番整理,并结合他本人的临床经验编写《针灸甲乙经》一书。它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专书。一向被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此书着重指出针灸学中辨证择时选穴治疗的重要性。对经脉气血运行应合天度以及四时五脏脉象、在阴在阳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五输穴分属五行合五脏应四时,根据不同季节选穴治疗,时间不同针刺深度不同,对天干运用中提出迎随子母补泻,为子午流注择时取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皇甫谧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倡导者。

·金元时期:中医针灸疗法处于一个大的飞跃阶段,受到当时盛行的干支象数学说的影响,汉代京房易学的纳甲说和纳支说被引入到针灸施治的过程中,从而逐渐产生了按照日时干支来推算针灸的经脉和穴位的方法。以官方组织编纂的《圣济总录》首先记载。于是运气学说大兴,并提出了医学治疗疾病“必先岁气”,即干支、运气作为诊断治疗疾病的首要考虑因素,使年、月、日、时的节律对人体有很大影响,这一观点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发展。·金人何若愚:撰有《流注指微针赋》,他发挥了《内经》中有关气血流注、天人相应、针刺需候气逢时等理论,首次提出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开穴和具体方法。闫明广撰写的《子午流注针经》三卷,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子午流注专著,“子午流注”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他

总结了前人对气血流注、暗示针灸的认识,全面讨论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从而确立了其理论体系。

·子午流注的具体运用

·子午流注规律: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因此凡在子时前1至2小时人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气自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遗尿。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人贮藏精华的阶段。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