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婧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5期

【摘要】近几年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越来越大。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找到一种恰当的教学方法,顾及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不能再用同一个模式进行教学。本文就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分层教学以人为本新课标

新课程改革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侧重于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基于种种原因,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水平相差甚远。面对这种现状,教师用同一本教材、同一套方法授课,显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分层教学法值得提倡。

分层教学,即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等,科学地将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并且区别对待,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等。全体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中,相互合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充分掌握和能力的充分提高。[1]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阐述了相似的观点,即“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的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一、学生差异性存在的背景

虽然小学课程中包含了信息技术,但是实际授课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小学“挂

羊头卖狗肉”,根本没上过信息技术课。有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则成为学生的上网课、玩游戏课。再加上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影响,造就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学生划分层次

在新学年的开始,我通过计算机基础情况调查表、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基础情况调查表如下:

根据调查情况,大致把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B层次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学习兴趣、接收能力一般;C层次学生基础较差,没什么学习兴趣或者接收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该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预期学习目标。既要让基础层次的学生“吃得了”,又要让提高层次的学生“吃得饱”。根据这个原则,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A层次学生尽可能提升学业水平,挖掘潜能;B层次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注意培养自主探究能力;C层次学生主要在于打好基础。

例如,[2]“网站主页制作”这一课,我将教学目标划分成三个:C层次学生了解网页的布局元素和样式,掌握在网页中插入表格;B层次学生除了掌握在网页中插入表格,还应掌握在表格中添加图片、文字等元素,尽可能做到美观大方;A层次学生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制作出多个不同样式搭配的页面,通过超链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站。通过不同学习目标的落实,三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各自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课堂效果理想。

四、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阵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及课堂练习。对于A层次的学生,可以只提供探究方向,放手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注意满足他们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对于B层次的学生,以引导为主,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基础的学习,并且不断提高突破自身能力。C层次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以“图像的简单处理”这一课为例。[2]本节的知识点是掌握图像简单处理的相关操作,包括调整图片尺寸,裁剪、旋转、翻转图片等。我把任务分为基础和提高两部分。基础部分为练习图像简单处理的相关操作。提高任务为综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制作“熊猫双胞胎”图片。

课堂的前半部分为新课教授及初步练习阶段。A层次学生主要通过个人自学、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新课学习。一般他们很快就能完成基础任务,那么可以接着自行完成提高任务。B层次学生听完新课讲授后,一般可以顺利完成基础任务。接着我对他们进行适当地点拨,提供一些提示,引导他们以提示为线索,尽可能自主探究提高任务的制作方法。C层次学生在新课讲授后,可能还无法顺利完成基础任务。那么我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再加上其他学生的配合辅导,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进行基础任务的练习。

课堂的后半部分为总结和巩固提高阶段。我把本节课的任务进行完整地演示。A层次和B 层次的学生可以梳理清楚本节知识点,进一步明确图片的制作方法。而C层次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演示,巩固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掌握了知识,增强了技能,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做课堂的主人。

五、学习效果评价分层

以单一的成绩标准来评价学生,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如果要求每个学生都力争拿100分,势必会使得一大批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所以教师在做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时,应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综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学业成绩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对A层次学生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对B层次学生则要帮助他们发现不足,鼓励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积极向上。对C层次学生要多表扬多发现亮点,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总之,分层评价的目的就是促使每个学生都向更高一层次迈进。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符合新课标中要求的:[3]“在课程实施中既要注意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又要恰当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发展与统一要求的矛盾”。分层教学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做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view/983689.htm

[2]《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初中)》福建教育出版社

[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