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三部分第十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据此回答1~2题。

1.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解析:鲁尔区衰退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世界形势的影响,内因是生产结构单一。

答案:D

2.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解析: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竞争力低,新技术革命使钢材需求量降低,原材料替代品增多。

答案:D

(2010·淮北模拟)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③拓展交通,完善

交通网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为了使鲁尔区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府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如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答案:C

4.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解析:在工厂遗址上建园艺展区,吸引游人前来参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说明该区已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A

5.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的过程中,新兴的工业部门有

()

①钢铁工业②汽车工业③石油化工④机械工业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

D.②③④

解析: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如电子、汽车、石化工业等。

答案:A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6~7题。

材料1:焦作市位置图。

材料2:焦作煤矿久负盛名,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焦作市除原煤外,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也非常丰富。焦作市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

6.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和哪一工业区类似()

A.鲁尔区

B.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C.英国苏格兰工业区

D.德国南部工业区

解析:焦作煤炭资源丰富,与德国鲁尔区形成类似。

答案:A

7.煤城焦作的出路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下面有关焦作以后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做强做大炼铝工业

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

C.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

D.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解析:焦作石油资源并不丰富,不适合以石化工业为主导。

答案:D

(2010·大同模拟)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8~10题。

8.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

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也使以农业为主的小乡镇变为以工业为主,就业结构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倾斜;工矿业的发展也需要交通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另外,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也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答案:D

9.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解析:坑口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运煤的压力,但会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故坑口电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

答案:C

10.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解析:煤炭基地在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答案:B

(2010·南京模拟)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该产业结构延长了产业链,减少了煤炭外运,减轻了交通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答案:D

1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该产业结构实现了废弃物的部分回收,但仍有废弃物排放,加剧了环境污染。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废热及二氧化碳排出,加剧了气候变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C

2009年10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2008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2万亿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3.05%。实践证明,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是非常及时,完全正确的。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北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有()

①产业结构老化②部分矿产区资源枯竭③沿海新兴工业区的冲击④钢材质量

太差,使消耗量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强老工业基地的更新改造、升级换代,摈弃原有特色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D.发展科技,重视人才

解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鲁尔区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参考借鉴。第13题,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第14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应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

答案:13.A14.A

下图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读图回答15题。

15.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甲能源一直处于绝对优势,不是因为其()

A.储量大

B.属于清洁能源

C.价格便宜

D.开采成本低

解析:甲能源是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处于绝对优势,煤炭是一种污染严重的能源。

答案:B

二、综合题

16.(2010·平顶山模拟)读“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1)鲁尔区在冬季易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一天中污染程度最大发生在(时间段)上。

鲁尔区某日气温统计资料

A.3~4时

B.7~8时

C.13~14时

D.19~24时

(2)根据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分析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鲁尔区的

环境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曾遭受严重污染,鱼虾难觅,今日却清澈洁净,成为欧洲人

度假休闲胜地之一。试分析该河得到成功治理的有效途径。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一天中污染程度最大的时间为7~8时,因为此时易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鲁尔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图是解答鲁尔区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依据,分析原因要结合鲁尔区不同年代产业结构的变化。莱茵河的治理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即可。

答案:(1)B

(2)大气污染物含量呈波状下降,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重污染企业规模减小,轻污染或无污染的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采取了减轻和消除污染的相关技术措施;绿化美化环境。

(3)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等。

17.下图中甲、乙两地区均为世界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说明A河段独特的水文特点及其成因。

(2)简述B河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

(3)比较甲、乙两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共同和不同的区位条件。

(4)简析甲地区开发利用能源资源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解析:本题对比考查我国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题,从气候(降水、气温)、地形、流域特征等方面说明黄河该河段水文特点及成因。第(2)题,莱茵河流经多个国家,水量大、水流平稳,利于航运;且流域内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丰富,可发展旅游业。第(3)题,从矿产、交通、市场等方面说明共同之处;其不同之处在于甲地水源紧张,科技水平低,劳动者素质不高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乙地区,在此方面有较大优势。第(4)题,矿产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不利方面是可加重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1)径流量较大,且年际变化较大;泥沙含量大;有较长的冰期等。原因:以降水补给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河流纵穿黄土高原,当地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较多的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地处中温带,冬季气候寒冷,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

(2)B河流经国家较多,且多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流经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径流量大且稳定,为航运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流域内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丰富,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3)共同之处: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不同之处:甲地区水资源短缺,河流通航能力弱,科技力量薄弱,劳动力素质较低,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乙地区水资源丰富,河流通航能力强,科技力量强,劳动力素质高。

(4)有利影响: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不利影响:环境污染严重,不合理的采矿造成地面塌陷等。

2019年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三)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 第三套试题答案 1、C(A真‘其节俗虽地区间各不相同,却是共性大于差异“错,文中为“虽然各地节日习俗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共性大于差异”。B因果关系倒置。D”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只是其中一个条件) 2、B(“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并不能证明“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 3、C(“文化延续堤结果不是动因) 4.C(第⑥段中并无心理描写) 5.①一向操心忙碌,突然闲下来的无所事事、百无聊赖。②为自己年迈“不中用”而自责。③为自己要儿女照顾、拖累儿女而不安。(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6.①结构上,最后一段照应标题和开篇,总结全文。作品围绕“娘弯腰驼背”这一特点选材组材,重点突出,结构紧凑。②人物形象塑造上,“弯腰驼背”恰是“娘”一生辛劳所致,从而突出了“娘”勤劳坚强、无私奉献的美德。③主旨上,最后一段在议论中抒情,强化了感情。在“低头”和“仰望‘看似矛盾的对比中突出了“我”对“娘”的崇敬和礼赞;“把这舒缓甜美的时光拉长侧表达了亲情永存的美好愿望。(每点2分) 7.C(文章并未提到使工匠精神回归老字号的最佳途径) 8.C、D(A材料中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凸显中华老字号的经济价值。B”是我国固有的‘民以食为天’的传统心理的集中反映“错,文中无据。

E列数据可增强新闻的可信度,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但不能使新闻更加生动形象) 9.①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②质量意识逐步强化;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完善:③中华老字号企业自身转变观念,注重培养人才,立足创新;④社会大力宣传,构建老字号的保护、促进和宣传推广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⑤老字号+互联网,线上线下共发展。(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可得满分。其他答案,依据材料概括合理亦可得分) 10.D(原文标点: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11.B(“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装具‘错,“冑”是用来防护头部的装具)。 12. B(“以与民方便为宗旨”错,文中“居民便之”是“尽去苛政,务从宽简的结果) 13. (1)逢久雨不停,淮水上涨泛滥,濠人图谋乘小舟烧桥,赵赞侦查得知此事,在桥下设伏兵。(得分点:“属”“谋”.“觇知”各1分,句意2,分) (2)并州军趁昏暗偷袭赵赞的营垒,赵赞率领众人攻击他们,(敌军)很久才退去,弓箭射穿了他的脚部。(得分点:“晦”“方”“贯”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赵赞字元辅,幽州蓟人。父赵延寿,娶了兴平公主,官至枢密使、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工业生产活动练习

专题工业生产活动 一、单选题 1. 某地工业园区中不同产业集聚在一起,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 .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 .就近获得更多技术支持 C .便于信息交流与共享 D .促进企业之间互相竞争 2. 读某产业可能建厂的地点和成本分析表,完成下题. 工厂地点成本分析 原材料运费加工费工资 甲 3 5 12 乙 4 5 16 丙 6 5 11 丁 6 5 7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该工厂最可能是哪种类型() A .劳动力导向型 B .技术导向型 C .动力导向型 D .原料导向型 3. 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浙江涌现出了海宁皮革“时尚小镇”、西湖云计算“云栖小镇”……“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是小镇持续良性运

行的保障。下面左图为“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网络示意图”,右图为“广东佛山市部分专业镇联系网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佛山某专业镇相比,图示浙江“特色小镇”的突出优势是() A .生产联系紧密 B .科技水平高 C .政府支持 D .环境优美 (2)浙江大力推行“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 A .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B .传承产业基础 C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D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4. 福耀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安全玻璃的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1987年成立于福建省福州市,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玻璃生产基地。2014年,福耀集团继在俄罗斯建设第一个工厂后,又在美国俄亥俄州通用汽车的旧工厂投入2亿美元建设第二个工厂,主要生产汽车玻璃,用于供应北美地区的整车客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耀集团玻璃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接近原料产地 B .国际消费市场猛增 C .国家政策支持 D .劳动力素质高 (2)促使福耀集团玻璃产业转移到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生产成本增加 B .美国市场需求量较大 C .国内原材料枯竭 D .企业竞争优势强 (3)美国俄亥俄州通用汽车旧工厂吸引福耀集团玻璃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 .消费市场广阔 B .基础设施完善

学案15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

学案15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习指导语] 借鉴鲁尔I龙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教学过稈】 一、鲁尔区位置 「①位于徳国__________ 部,_________ 河支流________ 河和_______ Z间; 位置彳 I②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二、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工业区位因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衰退原因 「①___________ 危机,原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导致y ②___________ 危机,原因: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鲁尔区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四、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整治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J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思维拓展——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1)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资源(木区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经济结构单 (2)随着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企业效益迅速下滑,下岗失业人员大增。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综合题题型与突破练习

专题综合题题型与突破 一、综合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科林斯运河在希腊南部科林斯地峡上,连接科林斯湾和萨罗尼克湾,接通伊奥尼亚海和爱琴海,是极少数在坚硬石区开凿出来的运河之一(如下右图),它将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大陆分割开来,使得伯罗奔尼撒半岛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岛。科林斯运河于1881~1893年开凿,长6.3km,深7.9m,河谷底宽21m,河面宽25m,缩短了从亚得里亚海到比雷埃夫斯320km的航程。目前,科林斯运河每天约有30条船经过,且大多数是摆渡船和旅游船。 (1)简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地形特征及河流水文特征。 (2)简述伯罗奔尼撒半岛铁路线布局特征。

2. 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埃塞俄比亚高原大多位于图甲中国界线内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该高原平均海拔2500~3000米,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火山山峰,覆盖着面积广大的玄武岩,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大裂谷以东北一西南向纵切中部,将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9°N,38.5°E)位于海拔2400米的高原上,是非洲海拔最高的城市,图乙为该市气候资料。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水电部日前宣布,2017年该国将推出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超5000兆瓦。 材料三: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连接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于2016年10月5日正式通车。 (1)描述该地气温日较差的年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2)分析该国可再生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列举该地区地质、地貌条件对亚吉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印度半岛20°N以南地区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印度半岛城市的分布特征。孟买是印度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是全国最大海港,港区位于中心城区东侧,长20千米,水深10~17米。 (3)描述孟买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孟买港成为印度最大海港的有利条件。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图1中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林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茂密,透光率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图2为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 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西部可达5℃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达2000~3000mm,东部沿海只有600~800mm。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设计者: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3、通过对鲁尔区的新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能归纳出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工业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师:(投影)奔驰汽车、宝马汽车图片,引入德国,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请同学们说说。 生:谈德国。 师:(投影)欧洲政区图,请一位同学在图中找出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

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100E和500N穿过德国中部。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播放视频) 能发动两次战争,其物质基础来源于国内一个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今天,我们就来对德国的鲁尔区进行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鲁尔区的辉煌和衰退。下节课我们再学习鲁尔区可持续发展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的2-4-3,明确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 生:回答 师: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之间。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德国的鲁尔区。 过渡:鲁尔区在19世纪中叶形成后,为什么能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而且辉煌了近100年,甚至在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呢?这里都有哪些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呢? 要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我们先要回忆一下必修二中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水源、土地、环境、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请看课本内容第一个部分进行自主探究:请尝试找出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 一、鲁尔区的繁荣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生:展示学案 师:(1)丰富的煤炭资源 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图2-4-6,从图中可看出,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请同学们据图分析一下,鲁尔区煤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自南向北埋藏越深,开采成本也就越来越高。)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储量大。 (2)离铁矿区较近 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图2-4-4,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本地没有铁矿,铁矿全是进口,早期主要是从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通过陆路交通运至鲁尔区,后来随着海运和内河航运的发展,铁矿从瑞典、巴西和俄罗斯等国通过鹿特丹港,利用莱茵河运至鲁尔区。 (3)充足的水源 鲁尔区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几大河流之间,因此水资源充足。 (4)便捷的水陆交通 (投影鲁尔区交通图)从图可看出,鲁尔区内河航运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发达的河运使之成为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位置十分优越,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5)市场的广阔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世界上像德国鲁尔区这样利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很多,如美国东

中图版必修三“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陕西省商洛中学叶福胜726100 【教材版本】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六月第二版必修第三册 【教材说明】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解析: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 发展特点。通过案例认识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均以“案例”为中心。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觉得学地理真的有用。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同学们通过以前内容的学习,对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可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区位因素的有关原理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发展、衰落、整治进行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第1课时,主要是运用德国鲁尔区的案例,来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活动探究中还提供了辽中南工业区,供学生探究。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该区域的背景条件 (2)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学会从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措施。同时能举一反三研究其他资源型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用多媒体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思考、探究、,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得出结论。【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⑴使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分析,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基本特点。(学会从案例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 ⑵通过对鲁尔区发展历程从繁荣→衰落→再度走向繁荣这个案例,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得到什么的启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觉得学地理有用。这是对学生的日标要求) ⑶让学生学会分析任意一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对不足的地方如何改造,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对比较差的学生能分析所在的工业区区位优势就行了 ⑷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学会提取信息,并能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这就是所要达到的要求)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学生已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一般方法,以及鲁尔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非认知因素分析 可持续发展思想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工业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全国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二)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 语文卷(二) (150分钟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蟊贼(máo)装载(zǎi)镣铐(1iào) 轻歌曼舞(màn) B.遒劲(qiú)渐染(jiàn)觊觎(jì)喁喁私语(yú) C.粗犷(guǎng)磐石(pán) 奶酪(nào)一脉相承(mài) D.辟谣(pì)炽烈(chì)挣扎(zhá)鹬蚌相争(b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融洽筹划名信片能曲能伸 B.按语沉湎泊来品直接了当 C.宣泄啜泣炒鱿鱼越俎代庖 D.装帧针砭挖墙角磬竹难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法制社会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以法律为,不能随心所欲。 ②像刚才他那种蛮横态度,我如果没有,无论如何都会跟他吵起来。 ③在简陋的帐篷里,一群孩子们,在一位教师的带领下, 正地学习。 A.准绳涵养目不转睛

B.准则修养耳不转睛 C.准则修养目不斜视 D.准绳涵养目不斜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向20多家省直机关、部门发放了l00辆公务自行车,并规定3公里范围内外出公务原则上要骑自行车。有人担心,“公务自行车”能走多远? B.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珀尔马特、里斯以及拥有双重国籍的科学家施密特,奖金共l000万瑞典克朗。(约舍l46万美元) C.联合国安理会4日就法国、英国等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中国反对,印度、南非等国弃权,法国、美国等赞成,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D.《正视官德缺失之痛》这篇文章摘自《半月谈内部版》,它告诫领导干部: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官德修养对为官者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都起着积极作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共青团北京市委在对该市l2154名农村乡镇青年、大学生、进城务工青年和机关事业企业单位青年中发放调查问卷,对青年的就业现状及需求进行了调查。 B.“五年当选的两院院士里,女院士仅98人,与我国庞大的女科学研究人员群体形成鲜明反差。”这是刚刚出炉发表的《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中透露的。 C.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咏唱江湖芷兰,铺陈宗教神话,创造了以吟唱诵读为特征的“楚辞”。魏晋时代,对文章的可诵读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D.根据撑杆从上到下受力的差异和弯曲的弧度来设计不同部位最合理的强度,现代的撑杆制作水平日益优秀,纳米材料的应用能让撑杆跳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完整word版)高考区域地理复习专题东南亚练习题

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 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 年底以来,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 2016 年3 月15 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 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 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 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图14 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15 为 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15 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4 中所示城市对 应的是昌都,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这主要是因为:海拔高(地处高原)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降水(雨水),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水位季节变化大,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4(或3~4)月份。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旅游、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读越南北部地区略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红河干流在河口以下河段以航运作 为主要开发利用方向的理由。 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河道较为平直;无结 冰期,通航时间长;与中国接壤,且红河中上 游流经中国云南省,中越两国及中国与东 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量较大;水运的运费 低廉。 2.红河下游平原地区是开发已久的水稻种 植区。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交通便利,便于稻米出口;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等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图2)。回答问题。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导学案)

问题中心 以学为本 先学后教 合作展评 1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考纲要求】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 读德国鲁尔区地图,说出鲁尔区的位置。 2. 分析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重点) 3. 从内因、外因分析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难点) 4. 列举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并归纳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学、展学、点学 一、 德国与鲁尔区的概况 1、在图中说明德国在欧洲大陆中的位置特点,找出德国邻国(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2、在图中找出德国经纬度位置,说明德国所处的气候类型及莱茵河与鲁尔河、利珀河、多瑙河 3、指出鲁尔区的位置,找出主要城市(杜伊斯堡、多特蒙德、埃森;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 二、鲁尔区辉煌的区位优势(读鲁尔区图) 回顾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 1. 2 2. 3. 3. 4. 。 4. 5. 。 5.

有效问学: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效益最优化 2 自学、互学、展学、点学 探究一:请你尝试找出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 (1)德国鲁尔区最丰富的资源是什么? (2)鲁尔区铁矿并没有丰富,为发展钢铁工业,其铁矿主要来自哪里? (3)莱茵河等河流除了有航运价值之外,它们还能给该地区提供什么? 探究二:鲁尔区传统的五大工业部门是什么部门?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获取最大经济效益,鲁尔区产业链如何联系发展? 探究三:山西煤矿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素有“煤海”、“煤都”之称。目前,山西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900亿吨。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267万吨,到2010年的7.41亿吨,共生产煤炭119.21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其中,省际外调量占全国的3/4。 2012年,山西焦煤集团霍州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学习、创新、科技”上求实效,不断积累,“十二五”时期转型跨越发展。奋力建设核心竞争力,突显5000万吨级现代化新型煤电集团。 山西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但处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比较复杂。 问题: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试从地理位置、资源、市场和交通几方面简析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问题: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输煤和输(火)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 问题:3.简析煤炭资源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高考地理复习测试题

高考地理复习测试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高考地理复习测试题 地理试题 注:1.考试范围:高中地理上、下册和相关初中基础内容。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3.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I卷选择题部分(共44分) 一、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第Ⅰ卷答题栏中。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1),判断完成1~4题。

1.图1中甲山位于乙山的() A.东南方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2.图中D处的相对高度H为() A.80≤ H<160米 B.40

C.地震——滑坡、泥石流——疫病流行 D.暴雨——海啸——火灾 图2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①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km,读图判断回答8~11题。 8.此时北京时间是() A.14时20分B.15时20分 C.20时40分 D.21时20分 9.图中⑤点的昼长约为() A.6小时B.8小时 C.10小时 D.14小时 10.假如一架飞机按最短距离由⑥点飞到⑤点,其飞行方向应为()A.自西向东B.先东北后东南 C.先东南后东北 D.先西北后西南 11.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在此季节的有() A.地理公转速度最慢 B.恰逢“国际劳动节”

高中地理必修二《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姓名:穆京宝 班级:1405班 日期:2015.10.20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通过学生讲课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以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学生讲课法、读图分析。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小结 德国鲁尔工业区 兴起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比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利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衰落的主要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危机 3、钢铁危机 4、新技术革命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 整治措施1、改造传统工业2、发展新兴产业3、重视第三产业4、发展科技和教育 5、优化环境 6、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 导入播放有关鲁尔区的 新闻报道,提出问 题引出本节所学内 容。 观看新闻并跟随老 师思考。 以新闻报道形式引出本 节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 趣。 讨论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进 行讨论交流,评价 和总结学生所答问 题。 积极思考交流、积 极回答问题。 加强学生总结能力和读 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学生代表讲解“鲁尔区衰退”内容评价学生所讲,并 进行总结。 学生代表讲解,其 他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学生自信以及组织 语言能力和总结能力。 可持续发展探 索引导学生看图分 析,多媒体播放鲁 尔区变化前后的图 片。 看图分析。 增强读图能力,增强对鲁 尔区变化前后的直观感 受以及理解鲁尔区可持 续发展的策略。 练习题组织学生分组选择 “青春”“包容” “自信”对应的习 题。 积极思考相关试题 并回答。 “学以致用”强化本节课 所学内容、熟悉相关出题 形式并达到对学生的德 育教育。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练习题卷地图

地图 一、选择题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手机,下图为玉溪一中一名同学百度地图的手机截屏。读图完成1~2题。 ,则此的测距功能测得玉溪一中到昆明的直线距离约为75km1.该同学利用手机APP )( 时地图的比例尺约为50000000.1∶A.1∶500000B 代表实际5000mC.D.图上1cm,图75km该同学利用手机APP的测距功能测得玉溪一中到昆明的直线距离约为][解析千50,图上1∶5000000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厘米,则此时地图的比例尺约为上距离约1.5 错。D、B、A对。C米, .该同学想查看玉溪一中周边道路情况,对手机界面进行了如下操作,那么该同学的2 ) 操作是( .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图幅A B.缩小了比例尺,放大了图幅C.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D.缩小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错。B图幅不变,A、该同学的操作放大了比例尺,

[解析]读图可知,两图的图幅相同,错。C对,D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实际范围, 3题。读图,回答第)( 3.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虚线为图例为注记”B.图中的“格尔木.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C—东南走向.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D图中的实线、虚线都是图例;图中的文字是注记;判断方向的方法有三种,但该]解析[ 图既没有经纬线,也没有指向标,故应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 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图中有一条河流穿过,字母代表流域内不同区域。读图回答4~5题。 ).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则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4 f区区D.B.d区C.e.Ab区为b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有一河流穿过,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以判断[ 。b区。故选A河流上游,所以漂流的出发地应当设在) 5.漂流过程中,最险要的地方在( g附近D.f附近.BA.b附近.c附近C附近等高线漂流过程中,落差越大,水流越急,从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来看,c[解析] B。最密集,所以河水流速最快,最险要。故选月骑山地车前往图中所示区9某骑行爱好者于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区域等高线分布,题。6~7域进行旅游。读图完成 )( ③地骑行中的观察与体验,其中正确的是→6.下列为骑行者在①②→.从①地到②地看到山谷两旁草木枯黄A B.从①地到②地骑行方向与河流干流流向一致C.从②地到③地坡度较大,骑行比较费力D.从①地到③地沿着山脊骑行,视野开阔A][解析我国东南部区域植被是常绿林,骑行者从①地到②地看到山谷两旁草木葱绿,正B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错误。从①地到②地骑行方向与河流干流流向一致,错误。从①地到③地先是沿着山谷C确。从②地到③地是下坡,坡度较大,骑行比较省力, 骑行,后沿着山脊骑行,D错误。 7.骑行者想在沿途选择一地观看日出或日落,其应该选择在( ) A.a地观日出B.b地观日落 C.c地观日落D.d地观日出 [解析]结合指向标,骑行者想在沿途选择一地观看日出或日落,其应该选择在d地观日出,d地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 (2)掌握德国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3)学会知识的迁移,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可以把相关知识迁移到其他工传统工业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视频、导学案、阅读课本内容以及分析图片,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以及衰落的原因,探讨可持续发展措施。 (2)通过底特律资料分析,学习知识迁移,学会学以致用。 (3)通过练习题分析,巩固德国鲁尔区知识以及其迁移到其他传统工业区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探索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思考,探索能力,使学生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3)通过导学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提高学生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鲁尔区区位因素分析、衰退的原因探讨,以及可持续发展探索。 ②学会知识迁移,把德国鲁尔区知识迁移到其他传统工业区中去 (2)教学难点 底特律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2.教学重难点突破 (1)重点突破 ①通过德国鲁尔区煤炭分布图、离铁矿资源距离图、水资源分布图、欧洲西部的交通图、 欧洲西部行政图等分析鲁尔区繁荣的区位条件。 ②结合课本和图片分析区位条件出现了变化,分析衰退的原因 ③面对区位条件变化,对症下药,探讨可持续发展措施。 ④通过练习图,学会知识的迁移 (2)难点突破 通过阅读底特律繁荣衰退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探索底特律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有一定问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但是还是缺乏整体把握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 四、教学方法 1.视频欣赏任务驱动法 本节内容难度中等,教师整节课讲解就显得有些枯燥无味,通过视频欣赏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带着任务欣赏和阅读课本,有目的性,效率更高。 2.读图分析法

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冲刺复习区域产业活动专项练习题

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冲刺复习区域产业活动专项练习 ★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御窑金砖是我国传统窑砖烧制业中的珍品,其制作工艺繁杂,工序多达二十余道,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如今更是全国各地风景名胜的建造修复用砖。苏州陆慕镇御窑村一直是御窑金砖的主要烧造采办地,陆慕镇御窑村东濒阳澄湖,西临大运河,当地水清澈温软,滋养的泥土特别粘糯柔润,烧造出来的金砖质地特别精良。目前,苏州御窑金砖的制作工艺已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陆慕镇御窑村所制金砖成为明清皇家建筑特供,主要得益于 ①便利的水陆交通②优质的原料③繁杂的工序④精湛的技艺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御窑金砖产量有限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少B.劳动力短缺 C.生产周期长D.实用、观赏价值低 3.御窑金砖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利于 A.扩大金砖生产规模B.传承金砖制作古技法 C.开发金砖替代原料D.提高皇家建筑知名度 下图中灰色区域为植被较为稀少的农业区,方格区域为城镇,其它区域为林地。其中甲城是美国东北部一个有10万人口的中等规模的城市。右为甲城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农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为()

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乳畜业D.地中海式农业 5.图中甲城市与其它三城镇相比,规模要大许多,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纬度较低,气候宜人B.背山依水,地势高与水源足 C.矿产丰富,地形平坦D.滨海靠湖,交通优与环境好 “工业上楼”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沿海城市改造升级老旧工业园区,发展都市型工业所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主要方式是建设高层工业楼宇,销售或租赁给工业企业。高层工业楼宇正在替代曾经流行一时的“花园式工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从“花园工厂”到“工业上楼”,反映出当地 A.产业转型基本完成B.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C.信息工业发展迅速D.土地供应日趋紧张 7.与高层住宅楼相比,高层工业楼宇建设时较少考虑建设的配套设施是 A.公共交通设施B.文化娱乐设施C.超市等商业设施D.水电网络设施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外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分析后完成下面小题。 8.该城市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塔里木盆地D.山东丘陵 9.四种农作物中,单位面积产量利润最小的农作物是() A.花卉B.蔬菜C.稻米D.甘薯 10.假如上述四种农产品都提供给同一个消费市场,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城市郊外上述四种作物用地中,离该市场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 A.4千米B.5千米C.12千米D.20千米 2018年8月,荷兰建造了世界首个“漂浮农场”,它漂浮在鹿特丹港海面上,吃水深度约1.5米,有走廊与陆地连接(如图)。“漂浮农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其他四面为透明玻璃墙。上层为奶牛放养区,下层有牧草区(通过无土栽培及 LED 照明控温种植)、牛奶生产区、牛排泄物处理区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081班 授课教师:王晓红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3 必修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P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光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的策略 【教学难点】 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地图法、、讨论法。 【教具】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复习旧课 [教师提问]各位同学早上好。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复习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在学习第一章得时候,老师给你们讲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代表地区。有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复述一遍? [学生回答]…… [板书]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代表地区 [教师讲述]从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50多年了。英国的产业发展起步早于其他的工业化国家。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蒸汽机的发源地。但是,到了现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由于缺乏创新机制,已经进入了“吃老本”的阶段,它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辉煌,步入衰落。那么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德国的鲁尔区它是否也跟英国的曼彻斯特一样面对着衰退的问题?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鲁尔区又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继续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0页。第二章的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板书]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全国100所名校2020年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 数学试题

全国100所名校2020年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 数学模拟测试(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26},{|3log 35},M x x N x x =-<<=-<<,则M∩N= 2.{|2log 35}A x x -<< 2.{|3log 35}B x x -<< C.{x|-3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地图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讲地图 课时冲关二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平顶山模拟)土地下陷速度是指土层平均每年下陷的深度,下图是某城市土地下陷速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同时保持实际范围不变,则( ) A.新图比例尺为1∶800 000 B.同一地点,土地下陷速度变大 C.新图面积变为原图面积的16倍 D.相邻两条等值线间差值比原图扩大 2.甲区域的面积接近( ) A.1平方千米B.2平方千米 C.4平方千米D.8平方千米 解析:1.C 2.C [第1题,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新图的长和宽都变为原来的4倍,因而面积变为原来的16倍。第2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甲区域的面积与一个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面积相近,由此甲区域的面积接近4平方千米。] (2019·广东佛山模拟)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读图,完成3~4题。

3.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B.BC段 C.CE段D.EF段 4.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 ) A.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 B.FG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小 C.CD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 D.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增多 解析:3.C 4.B [第3题,河流袭夺前,沂河上源向东北方向流向大张庄。袭夺发生后,东周河地势低于沂河上源(A至E段),则CE段河水流向东周河;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东周河流向西南;则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E段,注意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图示EF段没有水流,成了分水岭。第4题,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FG 河段缺少水源补给,宽谷内水流变细小;因FG径流量减小,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减少。因流速受地势落差影响,则BC河段水流速度不受影响;CD河段汇入了BC段水量,河流径流量增加。] (2019·河南濮阳模拟)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完成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