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教学提纲
顾城作品风格与性格

顾城作品风格与性格很多年前就读过顾城的诗,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更是成为学生时代记忆的经典。
作为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作品带有孩子般稚嫩单纯、梦幻情绪,所以又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表达方法来抒发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
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满载着一个成年人的忧伤。
这忧伤虽然有时很淡,但有时又像铅一样的重金属沉重。
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顾城用他不被尘世间污染的思想,用象征隐喻、抽象变形、通感、物象叠合、物人转换、因意取象和省略跳跃等七种艺术特点,让你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关键词:顾城;诗歌;艺术;朦胧派;语言表达;意境;童话诗人对顾城的诗歌按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大致的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前童话时期”“中童话时期”和“后童话时期”。
但在笔者看来,仅凭舒婷的一首《童话诗人》就作这样的划分确实有些许的牵强。
看过1992年顾城在德国波恩接受《袖珍汉学》杂志的编辑采访,顾城谈到不断变化的“我”的阶段性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把自己诗歌创作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然阶段、文化阶段、反文化阶段和无我阶段。
从顾城早期诗歌来看,正如舒婷诗中所描写的:“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童话诗人之名的确名副其实,舒婷写于1980年的《童话诗人》也正是对诗人早期作品客观真实的总结概括。
但从80年代开始,特别是中期以后,也就是按顾城自己划分的“反文化的我”与“无我”状态时期,因为在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无奈,更多的内心情感的变化,使得诗中多了很多灰色的意象,例如“墓地”“死亡”“黑夜”“杀人”等意象开始频繁的出现,并在后期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顾城诗歌赏析《感觉》范文1份

顾城诗歌赏析《感觉》范文1份顾城诗歌赏析《感觉》 1感觉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赏析感觉是如此重要,对于诗的受者(即读者),如别林斯基所说的:“诗歌是这样一种东西,要理解它,必须从感觉开始,而不是从反省开始;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后者必须是前者的结果。
”(1)对于诗的与者(即诗人),则如艾青所说的:“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2)由此可见,没有诗的与者和受者的感觉的交流,就不能使诗最终实现“完成”阶段。
顾城的《感觉》,捕捉感觉入诗。
要读懂这首诗,一定要破除一个习惯的成见,即每首诗都必须要有主题。
事实上,诗可以有主题,也可无主题。
一种意念,一种感受(包括感觉),一种情愫,一种趣味,都可以单.独.织就诗。
正如朱自清所说的:“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香气,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
”为此他强调指出:“发现这些未发现的诗,第一步得靠敏锐的感觉,诗人的触角得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的底子里去。
”(3)顾城童年时代被十年的风雨赶出文化的伊甸园,放逐到农村,与白云、沙滩、野花为伴。
大自然的云光水声,__了他的感觉能力,一旦发而为诗,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顾城的这首小诗,是将感觉语词化的结晶。
诗裁为两节,每节四行,格式齐整。
首节驱灰色天地扑入读者眼帘:天、路、楼、雨是灰色的——这是铺垫,在色彩上是欲扬先抑;第二节别见洞天,豁然开朗,在一片灰色的世界里,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诗人从调色盘里,仅撷取灰、红、绿三种颜色,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多么精彩的印象派画景!平淡质朴、朴曝无华的语言组织成的诗的画面,之所以能散发出诱人的芬芳,其奥秘诚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说的,诗人把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变成诗人的“第一印象”,使之在计中淹没一切,使其它特征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并且把“事物的特征给他一个刺激,使他得到一个强烈的印象”,这正是诗人必须持有的“独特的感觉”。
顾城诗歌的特点

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在他十二岁写成的《星月的由来》中充满了童年的天真和幻想,甚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纯净。他刚读完初一上学期时,席卷全国的文革就波及他的家,他随父亲下放到了农村,一去就是十多年。农村明丽恬淡的山水风光,善良纯朴的人性深深感动了顾城。当他返城后,由于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差距而产生的种种格格不入的陌生感和不适感就油然而生。于是他就不由自主地回想幸福的童年时光,回想在农村耳闻目睹的一切,加深对它们的热爱,从而自觉地将自己的灵魂放逐于充满纯真美的童年和充满自然美与人性美的乡村。更为重要的是,年少时代在城市所看到的血腥、暴力图景难以忘怀,更使他对城市产生了极大厌恶感,使他更加偏向于对农村自然的描绘。正如他自己所说:“新的‘自我’,正是在这一片瓦砾上诞生的,他打碎了迫使他异化的模壳,在并没有多少花香的风中伸展着自己的躯体……他相信自己应作自己的主人走来走去。”我们分析这段话可以发现:这里“新的自我”应就是“无目的的我”,是作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个体而存在的。在顾城的艺术追寻中,他将“新的‘自我’”的重建锁定于“天国”——由“童心”和“自然”构筑的具有精神家园意义的“天国”。他决心“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因而他幸福的童年,童年生活的农村便是“天国”的世间原形,如他的《生命幻想曲》中的沙漠和森林。少年的顾城,在离开农村回到他厌恶的城市之后,并没有激烈地抗争现实,他借鉴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避世传统,独自在寻找他梦中纯净的天国,借此来宣泄对人性沦丧的痛苦和失望,让自我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平静和慰藉。这些都让他的诗歌不含有人世间的一切丑恶,而只是一种对人性复归的美好憧憬。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继承,也是他的诗歌能打动那么多读者的根本原因。他说:“我喜欢古诗
我记得顾城有一句诗

我记得顾城有一句诗第一篇:我记得顾城有一句诗我记得顾城有一句诗,“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很喜欢这种静谧的氛围,静静地站着,对望着,不需要任何言语,内心都是欢喜的,世界都是美好的。
早上起床,到外面去刷牙。
天空很蓝,云朵似鳞片一样,蓝天白云组合在一起,给人澄澈的感觉。
传来几声鸟叫,“喳喳”“咕咕”,我不知道后面那种声音是不是布谷鸟发出的,我看不到它们,却因为它们的叫声,发自内心的喜悦。
不远处的树也是翠绿色,它在轻轻的摇动着。
这是早晨,今天的早晨,一切都那么美好。
我梳头的时候,看到镜子里那个穿粉色连衣裙的姑娘在微笑,我喜欢那个微笑的姑娘。
下午四点多,带莹莹去公园玩。
路上看到一群老婆婆在树荫下纳凉,手中扇着蒲扇,闲话家常。
远处有蹬着三轮车卖菜的农妇,悠悠的传来吆喝声,“黄瓜西红柿——。
”还有卖豆腐的,吆喝声更为响亮,而且浑厚有力。
“豆腐咧——。
”但凡叫卖的,尾音总是拉得很长。
有三三两两的儿童,大概是很调皮吧,嬉笑着学那悠长的叫卖声,“豆腐咧—,哈哈哈。
”“你学得不像,看我的。
豆腐咧——。
”顽童们扯着嗓子,声音拉的一个比一个长。
老头们话不多,却集坐在石洞下,自行其乐。
那石洞也算是有些年头了,是旧时的永平府,也是抗日战场,城墙上不知埋着多少枯骨。
如今那石洞已是颓圮破败的模样,枝蔓丛生,完全失去了当年的光彩。
可就这么个残破的石洞,却是人们避雨乘凉的好地方。
老头们坐在石块上,有的听着收音机里放的戏曲,偶尔还随着哼唱几句;有的闭目养神,一动不动的,如果不是衣衫被风吹动,还以为他是尊佛像;还有的两三人凑到一起下棋,楚河汉界,每走一步,都像是在走人生路。
卢龙是孤竹古国,也就是伯夷叔齐生活过的地方,他们曾在首阳山采薇为食。
公园门口有块大石头,就介绍了他们的故事。
我觉得人都应该像他们一样,有一种高洁傲岸的品格。
孟子有句话我很喜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说的很对吧,人之初,性本善,世上之所以存在恶,就是因为人们在追逐欲望的时候丢弃了本心。
一年级阅读课《顾城》

❖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 从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 在国外接受采访时,他曾专门对“童话”作 过解释,他特别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童 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本心,而不 是指儿童幼稚的心,因此他的诗中住着“不 会流泪的眼睛”,“天空和属于天空的羽毛 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它们拥 有“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的时刻。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戴帽子的顾城
❖ 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 造成的帽子,他为什么戴帽 子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 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引用 “谌赫”的话,因为他的灵 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 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 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而 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 那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 也亲近了世界。
童话诗人—顾城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 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 孩子 我任性
1981年3月
❖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他的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 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 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著,也是他的魅力。在 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 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 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 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 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 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 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 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
顾城《你和我》全诗

顾城《你和我》全诗【精选】顾城诗《你和我》全文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诗集1、《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2、《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3、《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他们挨的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上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从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1981年3月。
作文素材整理——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遗世独立的童话诗人从《一代人》中的呼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到《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里的畅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顾城像是一个隐匿在尘世里的追光者,在忙忙碌碌的俗世人间,提着一盏名为理想主义的灯笼,寻觅一座“山里的大观园”,心中的桃花源。
作为我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唯灵浪漫主义”是顾城的一个标签。
顾城如一座孤城,他内心敏感,渴望美好,“穷困”二字几乎可以概括他的物质生活。
在文学造诣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子,专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极富想象,打造出超凡脱俗的童话世界,也最终迷失在这片乌有之乡。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顾城,这位遗世独立的童话诗人。
我要写诗,一生都写不够顾城出生在北京一个诗人家庭,父亲顾工是位颇具影响的部队诗人。
于是顾城从小就跟着父亲进部队,入乡村。
在父亲的引导下,顾城六岁时便写下人生第一篇诗作——“星星在闪耀,月亮在微笑,我和姐姐呵,等得爸爸回来了”,自此顾城逐渐爱上写诗,随时记录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有时甚至会从梦中寻找灵感。
家庭的熏陶和对诗歌的热爱是指引他走向诗人之路的关键。
如果说出生于诗人世家是顾城的幸运,那么巧遇新诗潮的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时代宠儿。
顾城爱诗,曾宣言:“我要写诗,一生都写不够。
”之后,他确实做到了。
在那个新诗潮兴起的时代,诗人之多,如雨后春笋,但顾城仍然在诗歌领域站住了脚,“高产写手”是对那个时期的顾城最精确的概括。
他“疯狂”写诗,“疯狂”投稿,当然,回报率也很高。
在姐姐顾乡的帮助下,顾城结识了北岛、芒克等人,在诗歌创作之路上找到了并肩前行的伙伴,他们共同为“朦胧诗”代言。
题材相关:家庭教育,热爱,时代的幸运儿等话题,如2015年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2007年湖南卷《诗意的生活》等。
示例:成功需要诸多因素加持,顾城的成才之路离不开家庭的诗歌熏陶,也少不了兴趣的指引。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者:顾城来源:《课外阅读》2008年第07期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出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往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我希望,我是一个睡在梦里的孩子
我希望,我是一个自由飞翔的孩子
我希望,我是一个童话里的孩子”
——顾城,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在“文革”时期任性执笔的孩子。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
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与北岛的冷静理性、深刻独特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
朔迷离。这个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 的天才人物, 以他那不泯的童心, 既爱幻想而又敏
感忧思的气质, 用心灵和诗情建造了一座与尘俗对抗, 充满温情、纯洁的童话世界。当他以
一个孩子的口吻写自己的诗时,他写的东西,就和他的心灵一样,是纯洁的,就像草叶上晶
莹的露珠,稚嫩、动人。
“没有实现自己的梦
却要将梦的蓝图焚烧的不留痕迹
前进不了
却又折了后路”
而这样与众不同的个性,使得他的诗歌自然天成,不加刻意雕琢,却又别有一番。正
是这种特点使得他在新诗史上大放异彩。他的诗包含着华美丰富的意象、奇特丰富的想象和
“理想主义”色彩——他希望的纯美的童话世界和自然纯粹的世界。
他诗的澄澈、精致和透明的, 不是童蒙的咿呀, 而是智者的吟哦。但是,在顾城充满梦
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如铅的沉重。正因为顾城太偏执于没有污秽的内心世界和纤
尘不染的诗歌梦境, 这样的任性必然使他或迟或早地迎头撞上并不完美的世界那无情的墙
壁, 甚至刀锋。
“很多时候
我们都是任性的孩子
我们都有那笨拙的自由
不流泪的眼睛”
写这首诗时,顾城已经26岁了。一个完全的成年人在诗中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
自己是个孩子的心理。顾城在这里描绘了他的梦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
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在他的世界里,一切丰富多彩,简单而又美好:“我希望,每
一个时刻,都像水彩蜡笔那样美丽”,“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他渴望这样的生活,他喜欢自然的拥抱。正如他所说,他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的理想多么单纯,只是希望回到大自然中,静静的活着,养几
只鸡,布置一所房子,生活在在威克岛旖旎的风光上。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的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所以,任性的他固执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肯自拔。随后,在和谢烨相识、相恋四年之后,
这对“朦胧诗人”结了婚, 由于婚后的顾城有了谢烨对人间烟火的独自承担, 便更加超脱地
坠入了他的精神漫游和诗意迷梦之中, 成为一个绝对的诗人, 一个绝对的隐士, 绝对的圣
者, 以神秘的微笑和灵慧面对与他隔着重重帷幕的芸芸众生。
“我在想
在希望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但他这样纯净的心灵、纯粹的梦想近旁却是一个分裂的人格,分裂的两边,一边写着美
好,一边画着残忍。他不是坏人,他只是,只是始终都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不是不想活
在这个世界上,只是这个世界太多残忍。英儿走了,背叛了他,这个虚荣贪钱的女人已经不
重要。可是,他的爱人,为什么又要走,他把所有的信任和活着的力量都交给她保管,如果
他走了,不是带走了他的一切了吗?如果必须那样,那就,那就,一起走吧。他就是这么一
个任性的孩子。
“杀人是一朵荷花
杀了,就拿在手上
手是不能换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最后因为他率性而为、他的任性,使得他的“妾”和妻相继让他偏执的内心对世界和
生活产生了无可救药的绝望, 最后迫使他走出美妙而玄虚的“ 乌托之邦”,举起那把利斧,
结束一切。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其实,在顾城的心里,深深藏着一种暴力美学。他只是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天真的孩子,
即使是任性,也是诗人的任性,是万人皆可以理解的任性。而“任性美学”,在顾城这里一
方面表演着天堂湛蓝的颜色,一方面欣赏而热恋着人间血色的红。
“那段日子
也许
不像想象中那么幸福
却也那么珍贵
那么单纯
那么任性的童年。”
顾城曾说,他渴望美,永恒与生命。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和挣扎,他渴望美丽
的出现,他想带给人们一个理想化的洁净的童话世界,他也尽力去做了。从少年到生命的中
后期,他一直在努力的建造着、维护着他的世界。他的童话世界里,没有现实的复杂,那里
单纯美好,有自然,还有他和他的女儿国。他和陶渊明一样,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乌托邦,并
且他身体力行,他用实践说明了人们在理想王国里究竟能走多远。虽然结果是悲惨的,但他
依旧在追寻着。
虽然,他因为偏执和幼稚而伤害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而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诗人。但他
的诗歌成就和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则是不容置疑的。顾城他既是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也是个伟大而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生作品众多,不少成为诗歌上的经典之作,如《一代人》。
而他意象丰富、想象奇特、自然美丽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顾城是一代人的偶像,他的创作感染了许多人。一个单纯的孩子,追逐着自己的内心,
自己的理想,用“笨拙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天国花园图。可童话毕竟是童
话,在现实面前,童话和孩子都显得那么脆弱。可是正因为现实的浮躁,我们才更怀念顾城,
怀念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