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业务感知能力的智能变电站交换机——技术白皮书教材

具有业务感知能力的智能变电站交换机——技术白皮书教材
具有业务感知能力的智能变电站交换机——技术白皮书教材

具有业务感知能力的智能变电站交换机?

——技术白皮书广州思唯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继电保护的采样同步 (2)

1.1继电保护端的采样同步 (2)

1.2MU端的采样同步 (3)

1.3基于GPS的采样同步法 (4)

1.4MU与保护协作同步 (6)

1.5交换机功能在采样同步中的需求分析 (8)

1.6交换机延时测量功能 (9)

1.7总结 (16)

2网络拓扑自动识别 (18)

2.1ISIS协议报文分类 (18)

2.2ISIS协议工作原理 (20)

2.3ISIS应用分析 (21)

2.4报文多路径转发 (22)

3流量控制技术 (26)

3.1令牌桶流量控制 (26)

3.2动态缓存分配 (28)

3.3多级子队列 (28)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采样同步

继电保护的采样同步问题在分布信号处理过程中尤为突出,如输电线的纵联差动保护,母线差动保护等。它们所比较的是来自线路各端或不同线路的电流值,但是这些电流信号的采样是分开进行的,为了保证保护算法的正确性,保护必须比较同一时刻的电流值。因此,交流信号采样的同步处理对于输电线的纵联保护,母线差动保护等的可靠性非常重要。IEC 61850规定用于输电线间隔的保护与控制功能的采样最高同步精度需达到1μs。

根据实现采样同步的位置不同,可以将传统微机保护采样同步的方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保护的算法端实现同步,如采样数据修正法;第二类是在保护的采样端实现同步,如采样时刻调整法,GPS对时同步法;第三类是在保护的采样端进行时间同步,在保护算法端进行采样值补偿实现同步,如时钟校正法。智能变电站引入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相对于传统微机保护,二次交流信号的采样功能从继电保护设备分离开来,由合并单元(MU)独立负责,继电保护设备只处理数字信号。因此,在采样的同步方式上也与传统继电保护不尽相同。

同样根据实现采样同步的位置不同,智能变电站中的采样同步方法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保护端实现采样同步,如采样数据修正法,这一类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记录采样值到达的时刻并获取采样值在网络中的延时来对接收到的采样值进行补偿。第二类是在MU端实现采样同步,如采样时刻调整法和GPS 对时同步法,这一类方法的核心在于选择一个时间基准,通过使各MU和统一基准校准,实现各MU的采样脉冲同步。第三类是在MU端进行时间同步,在保护端进行补偿的同步方式,即MU和保护装置协作实现同步,如基于IEEE 1588协议的时钟校正法。

1.1继电保护端的采样同步

以线路纵联差动保护为例来阐述采样数据修正法的基本思路。

本端

MU1本端

PR 对端

MU2

1采样点

图1-1 采样数据修正法原理

如图1-1所示,线路两端的MU 都在各自本端的采样时刻开始向本端和对端的继电保护装置发送各端对应本次采样时刻的电流采样值,图1-1中只显示了本端的保护装置。由于线路两端的MU 采样脉冲并不同步,因此,其发送采样值的时刻相差Δt 1。假设本端的采样值在t 1时刻到达保护装置,对端的采样值在t 2时刻到达保护装置,Δt 2为采样值到达保护装置的时刻差。

212Δt t t =- (1-1)

由于链路存在延时,则如图1所示

d T t t +=12ΔΔ (1-2)

其中,T d 表示对端采样值和本端采样值到达保护装置的时间差。若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获取T d ,则可通过式(1-3)获得MU1和MU2的采样时刻差Δt 1。

d T t t -=21ΔΔ (1-3) 若Δt 1>0说明对端落后于本端,若Δt 1<0说明本端落后于对端。将对端的采样值根据Δt 1进行修正,经过修正处理后就可以进行差动保护的计算。

这种采样同步方法允许各MU 独立采样,由保护装置来对采样进行同步化修正,因此加大了保护装置的数据处理延时,不利于提高保护的速动性。同时该方法需要一种能够计算采样值传输延时的技术手段支撑。

1.2 MU 端的采样同步

1) 采样时刻调整法

采样时刻调整法需要选择一个MU 的采样时刻作为基准,以线路纵联差动保护为例,选择本端MU 的采样时刻为基准,对端MU 通过与本段MU 交互报

文来实现采样时刻的一致性。调整原理如图1-2所示。

本端MU 对端MU

Δt

图1-2 采样时刻调整法原理

本端和对端以采样间隔T s 进行采样,本端MU 在采样时刻M i 向对端MU 发送调整报文,S R 为对端MU 收到该报文的时刻,S i 为S R 之前的某一个采样时刻,T r 为两者之间的时间长度,T d 为调整报文在传输过程中的延时,则本端MU 和对端MU 的采样时刻差为

r d T T t -=Δ (1-4) 若Δt >0说明对端落后于本端,若Δt <0说明本端落后于对端。根据采样时刻差,将对端MU 的下次采样间隔T k 调整为T k =T s -Δt 。为了保证调整的稳定性,显然,采样时刻的调整不可能一次到位,应该按照上述的方法多次调整,直到每次Δt 1的计算结果足够小且趋于稳定。

利用本方法,可以降低保护装置的数据处理负担,由于采样时刻的晶振一般稳定性较好,精度高,采样时刻的调整完成后,在正常情况下采样的同步能够保持较长时间。但是此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点对点的传输模式,对于组网传输模式,虽然各MU 的采样时刻相同,但可能由于网络延时或传输链路的改变导致继电保护接收到的采样值乱序的情况,易引起继电保护误动。

1.3 基于GPS 的采样同步法

基于GPS 的采样同步方案采用专用的GPS 接收机来接收GPS 卫星发送的时间信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运算和处理后,可以从中获取到两种信息:(1)秒脉冲信息号1pps 。该脉冲信号的上升沿与UTC (国际标准时间)的同步误差不超过1μs ;(2)通过串口通信口输出的与1PPS 对应的UTC 时间编码,如图1-3所示。

图1-3 基于GPS的采样同步法

接受GPS对时的MU的采样脉冲每秒钟被1PPS信号同步一次,同时MU 的采样时钟由高稳晶振构成,能产生满足采样频率要求的采样脉冲信号。如此就能保证各MU的采样脉冲信号的上升沿之间是同步的,误差不会超过2μs。同时MU还会与UTC时间进行对时,用作采样值的时间标签。在进行差动保护算法时,只要对齐采样值的时间标签即可。B码是一种能够利用GPS信号实现对MU 精确对时的技术手段。

IRIG时间编码序列是由美国国防部下属的靶场仪器组(IRIG)提出的并被普遍应用的时间信息传输系统。该时码序列分为G, A, B, E, H, D 共六种编码格式,应用最广泛的是IRIG-B格式,简称B码。GPS接收机接收卫星时间信号, 可以每秒输出一次IRIG-B直流电平码序列,B码以RS422/485接口输出。智能变电站各MU和IED设备可以挂在统一的对时总线上,如图1-4所示,各设备内安装的B码解码器,通过B码解码器,接收1PPS 脉冲和时间BCD 码完成对时工作,对时精度可达到微秒级。

图1-4 B码对时示意图

基于GPS对时的同步法的优点非常明显,就是不需要测量采样在传输过程中的延时。但是对时同步法依赖于GPS接收器等重要对时设备,若设备出现问

题,则会直接影响到采样的对时,可靠性上值得注意。

1.4MU与保护协作同步

IEEE 1588精密时钟同步协议让测量以及用于实施网络通信、本地计算和分布式对象的控制系统的时钟精确同步成为可能。时钟之间的通信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的。协议在系统中设立了时钟之间的主从关系。所有的时钟都要最终从主时钟的时间上派生出它们自己的时间。

将IEEE 1588协议应用于MU的时钟校正,首先就需要通过最优时钟算法推选出时钟最为准确的MU作为时钟校正的基准,称该MU的时钟为主时钟,以其为基准进行时钟校正的其中MU的时钟称之为从时钟。推选出主时钟后,主时钟向从时钟发送sync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时间t1,从时钟收到sync报文之后记录时间t2,在主时钟发送sync报文后,紧跟着发送follow-up报文,里面记录了t1。然后从时钟发起delay-request报文,记录发送时间t3,当主时钟收到的时候记录时间t4,并将t4通过delay-response发送给从时钟。如此,从时钟便获知了t1,t2,t3,t4四个时刻信息。如图1-5所示。

t

t2

3

图1-5 1588同步原理

想要将从时钟向主时钟校正,最重要的就是知道它与主时钟的时间差值。设

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字体: 小 中 大 | 上 一篇 | 下一篇 发布: 03-27 21:13 作者: 网络转载 来 源: 网络转载 1.1 共享技术 所谓共享技术即在一个逻辑网络上的每一个工作站都处于一个相同的网段上。 以太网采用CSMA/CD 机制,这种冲突检测方法保 证了只能有一个站点在总线上传输。如果有两个站点试图同时访问总线并传输数据,这就意味着“冲突”发生了,两站点都将被告知出错。然后它们都被拒发,并等待一段时间以备重发。 这种机制就如同许多汽车抢过一座窄桥,当两辆车同时试图上桥时,就发生了“冲突”,两辆车都必须退出,然后再重新开始抢行。当汽车较多时,这种无序的争抢会极大地降低效率,造成交通拥堵。 网络也是一样,当网络上的用户量较少时,网络上的交通流量较轻,冲突也就较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冲突检测法效果较好。当网络上的交通流量增大时,冲突也增多,同进网络的吞吐量也将显著下降。在交通流量很大时,工作站可能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拒发。 1.2 交换技术 局域网交换技术是作为对共享式局域网提供有效的网段划分的解决方案而出现的,它可以使每个用户尽可能地分享到最大带宽。交换技术是在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因此交换机对数据包的转发是建立在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地址--物理地址基础之上的,对于IP 网络协议来说,它是透明的,即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包时,不知道也无须知道信源机和信宿机的IP 地址,只需知其物理地址即MAC 地址。交换机在操作过程当中会不断的收集资料去建立它本身的一个地址表,这个表相当简单,它说明了某个MAC 地址是在哪个端口上被发现的,所以当交换机收到一个TCP /IP 封包时,它便会看一下该数据包的目的MAC 地址,核对一下自己的地址表以确认应该从哪个端口把数据包发出去。由于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加上这功能由一崭新硬件进行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因此速度相当快,一般只需几十微秒,交 手机挂QQ ,快速升太阳 开通QQ 黄钻,享受更多特权 QQ 千里眼:联络永不断线 密招:用QQ 发手机短信

概括高端交换机的市场现状疑问

概括高端交换机的市场现状疑问 -电脑资料 2019-01-01 本文向大家介绍高端交换机的使用技巧,可能好多人还不了解高端交换机的性能和使用技巧,没有关系,看完本文你肯定有不少收获,希望本文能教会你更多东西, 。 原本各据一方的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近日燃起战火,脱胎于华为、后归属于3COM的华三通信宣布,正式推内首款基于100G平台的数据中心级核心交换机。高端交换机历来都是思科的看家本领,华三此举显然是要与思科直接展开较量,在高端市场开始争夺。 华三进军高端交换机市场在过去的日子里,许多大型产品制造商已经从全球数据中心的迅速增加中受益,其中包括IBM、英特尔、惠普、戴尔以及EMC。但是受益最大的当属思科。 其全球最大的交换机Nexus7000超越了所有同类产品,能够把计算中心各种工程标准统一到思科的控制层面上来。在2008年,思科正是依靠Nexus7000和5000系列数据中心级交换机牢牢把控了高端交换机市场,但2009年,他将陡然发现,在中国,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点燃导火线的是,H3C推出了国内首款基于100G平台的数据中心级核心交换机S12500,以及S5800系列数据中心级万兆交换机两大系列产品。作为面向高端以太网市场的“拳头”产品,H3C通过它们的发布,向外界强烈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H3C有实力与思科等国际厂商直接展开较量。 H3C公司副总裁兼CTO曹向英表示,此次发布的S12500数据中心级核心交换机,与以往一般的使用在传统数据中心的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S12500的优势不仅是体现在整机最大提供512个万兆端口的高性能上,更加体现在体系架构的突破与创新方面。”曹向英对新发布的高端交换机性能显得十分自信。 同时发力数据中心交换业内早就预测,这一天其实迟早要到来。在交换机市场,市场极其复杂,低端交换机厂商数量庞大,但在高端市场领域则是另一番景象。能够与思科抗衡的厂商屈指可数。 华三就是这样一家。今年是华三2003年成立以来第六个发展年头,也是离别华为的第二年,

智简园区交换机1588技术白皮书

华为智简园区交换机 1588v2 技术白皮书

摘要 1588v2 时钟是一种采用IEEE 1588V2 协议的高精度时钟,可以实现纳秒级精度的时间同步,精度与当前的GPS 实现方案类似,但是在成本、维护、安全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成为业界最热门的时间传递协议。

目录 摘要 (i) 1概述 (3) 1.1技术背景 (3) 1.2技术优势 (5) 2技术原理 (6) 2.1同步概念 (6) 2.1.1频率同步 (6) 2.1.2相位同步 (7) 2.1.3时间同步 (7) 2.2 1588v2 的设备模型 (8) 2.3 1588v2 报文 (10) 2.3.1 1588v2 报文类型 (10) 2.3.2 1588v2 报文封装 (11) 2.4 1588v2 同步原理 (11) 2.4.1 1588v2 频率同步 (11) 2.4.2 1588v2 时间同步 (12) 2.5 1588v2 时戳产生 (15) 2.6建立主从关系 (16) 2.6.1BMC 算法原理 (16) 2.6.2主从建立过程 (17) 2.7园区交换机能力 (17) 3典型组网应用 (19) 3.11588v2 频率+时间同步(BC 模式) (20) 3.21588v2 频率+时间同步(TC 模式) (21) 3.3SyncE 频率同步+1588v2 时间同步(BC 模式) (22) A 缩略语 (23)

1 概述 1.1技术背景 为了满足无线接入网络用户正常接入的需要,不同基站之间的频率必须同步在一定精度之 内,否则手机在进行基站切换时容易掉线,严重时会导致手机无法使用。而某些无线制式, 除了频率同步,还需要求时间同步。表1-1 为一些常见的不同制式的无线系统对频率同 步和时间同步的要求: 表1-1 不同制式基站对频率/时间同步的要求 总的来看,以WCDMA/LTE FDD 为代表的标准采用的是FDD 制式,只需要频率同步,精 度要求0.05ppm。而以TD-SCDMA/LTE TDD 代表的TDD 制式,同时需要频率同步和时 间同步。 传统的无线网络系统通常采用每基站安装GPS,利用GPS 系统来解决频率同步和时间 同步的需求,如图1-1 为GPS 同步方案示意图。

MOXA交换机使用说明

MOXA交换机使用说明 1、IP地址的设置 通过IE工具来Ping 交换机默认的IP(出厂默认)地址,进入交换机配置界面后,直接点击确认后,进入交换机设置界面对话框,IP地址设置请选择\Main Meun\Basic Settings\Network,出现下列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下,设置人员在Switch IP Address 和 Switch Subnet Mask 旁的空白处填写预定的IP地址(如:),以及相应的子网掩码地址(如:);其他的如Auto IP Configuration 设置为Disable方式,不要选择HDCP方式。 2、主站(Master)设置 完成了IP方式的设置后,就需要对交换的通讯协议和交换机进行相应的设置,选择\Main Menu\Communication Redundancy(通讯冗余设置),进入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Settings标记下方的设置参量,而Current Status 为相应的设置参量后交换机系统检测后的状态指示。

Redundancy Protocol (通讯协议设置):设置选择为Turbo Ring ,而非是IEEE802协议(快速生成树)方式; 采用Turbo Ring方式的情况下,需要在网络交换机组中设置一个Master(主站),选择主站的方式是将Set as Master前的小方框内给予选中, 只需要选择确定后,点击Activate按钮即可生效。(注意:在多个交换机组成网中只能有1个设置为Master,不可以多选;同时如果不对交换机进行Master设置,系统会自动设置交换机组中的1台为Master)。 Enable Ring Coupling (环间耦合端口定义)在实际的项目运用中不常运用到,在此不给予更多的描述。需要提醒的是工程人员在设置过程中不要将Enable Ring Coupling 前的小方格选中,同时要注意的是对应的Coupling Port和 Coupling Control Port后的端口与前面的Redundant Ports 1st Port和 2nd Port(冗余连接端口定义)设置的端口重复。 3、网络设置参数验证 完成网络参数设置后,对应的Communication Redundancy对话框内都通过Current Status状态给予体现了,包括了网络协议状态、主(Master)/从(Slave)方式;冗余端口的数据监测状态以及环间耦合状态信息。 在多台交换机组环的情况下,工程人员要注意Redundant Ports 1st Port和 2nd Port (冗余端口状态监测状态)的信息: (1)、Forwarding:(推进状态)

三层交换技术的未来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三层交换技术的未来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三层交换是在1997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的一种交换技术,最初是为了解决广播域问题。经过多年发展,三层交换技术已经成为构建多业务融合网络的主要力量。当前,三层交换机的应用环境正面临哪些变化?产生了哪些新技术?其发展趋势怎么样?未来的市场需求怎么样?请看专家解读— 产生及发展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在1997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的一种交换技术,它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规模较大的网络中的广播域问题,通过VSP?column= news&key=LAN target=_blank class=x_gjz>LAN把一个大的交换网络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广播域,各个VLAN之间再采用三层交换技术互通。最初的三层交换机往往是把二层转发和三层交换做在两个单元中,还没有用一个芯片完成完整的三层交换功能,这样的交换机往往也是机架式的,比如3Com的 Corebuider9000、Corebuider3500,思科的5505、6509,朗讯的Cajun P550等,一般都有一个专门处理三层数据的单元或者模块。 在传统的交换机中,三层交换引擎往往是整个交换机的瓶颈,无法实现大容量的线速的三层交换,而且模块和模块之间会采用总线式结构。千兆以太网标准出现之后,有些机架式交换机内部也采用了千兆端口实现模块和模块之间的互通。1998年 Intel推出了550T、550S可堆叠的盒式三层交换机,背板容量达2.1Gbps,可以实现8个百兆端口的线速交换,这是当时市场上最早出现的盒式交换机之一,性价比也比较高。但无论是当时的盒式三层或者是机架式三层交换机,最主要的功能仅仅是为了隔离广播域,路由协议的支持都比较简单,仅仅支持 RIP、OSPF等小型网络的动态路由协议,VLAN之间的路由默认也是互通的,没有什么控制功能。 随着网络规模的变化,以太网技术从一个办公室网络走向一个办公楼的局域网乃至整个园区网,而在1998年之前,园区网技术往往会采用最早的FDDI技术和ATM技术。这种应用变化对三层交换机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对数据转发的控制能力和广域网之间的路由互联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同时可靠性、可用性要求也大大增强,二、三层交换功能也发展到由一个单独的芯片完成,交换容量也从最初的 5Gbps发展到现在的几百Gbps的水平,由此出现了一些关键技术,如CrossBar技术、基于硬件线速的访问控制技术、端到端QoS技术、更丰富的协议支持等。详情见配文。 应用环境的变化 即使在三层交换技术相当成熟的现在,三层交换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它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三层交换机的应用环境正在面临巨大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太网的传输速度从10Mbps逐步扩展到100Mbps、 1Gbps、10Gbps,以太网的价格也跟随摩尔定律以及规模经济而迅速下降。如今,以太网已经成为局域网(LAN)中的主导网络技术,而且随着万兆以太网的出现,以太网正在向城域网(MAN)大步迈进,因此也拉动了三层交换机的更深层次的变革。这种拉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华为-VLAN技术白皮书

VLAN技术白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中路3号华为大厦 100085 二OO三年三月

摘要 本文基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产品详细介绍了目前以太网平台上的主流VLAN技术以及华为公司在VLAN技术方面的扩展,其中包括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PVLAN,动态VLAN注册协议,如GVRP和VTP等等。本文全面地总结了当前的VLAN技术发展,并逐步探讨了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产品在VLAN技术方面的通用特性和部分独有特性,并结合每个主题,简要的介绍了系列VLAN技术在实际组网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VLAN,PVLAN, GVRP,VTP

1 VLAN概述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 ID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可以大致划分为4类: 1、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比如Quidway S3526的1~4端口为VLAN 10,5~17为VLAN 20,18~24为VLAN 30,当然,这些属于同一VLAN的端口可以不连续,如何配置,由管理员决定,如果有多个交换机,例如,可以指定交换机 1 的1~6端口和交换机 2 的1~4端口为同一VLAN,即同一VLAN可以跨越数个以太网交换机,根据端口划分是目前定义VLAN的最广泛的方法,IEEE 802.1Q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 这种划分的方法的优点是定义VLAN成员时非常简单,只要将所有的端口都指定义一下就可以了。它的缺点是如果VLAN A的用户离开了原来的端口,到了一个新的交换机的某个端口,那么就必须重新定义。 2、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MAC地址来划分,即对每个MAC地址的主机都配置他属于哪个组。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当用户物理位置移动时,即从一个交换机换到其他的交换机时,VLAN不用重新配置,所以,可以认为这种根据MAC地址的划分方法是基于用户的VLAN,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初始化时,所有的用户都必须进行配置,如果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的话,配置是非常累的。尤其是用户的MAC地址用变换的时候就要重新配置。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所付出的管理成本比较高。 3、基于网络层划分VLAN

H3C交换机操作手册

目录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2) 1.1 知识准备 (2) 1.2 操作目的 (2) 1.3 网络拓扑 (2) 1.4 配置步骤 (2) 1.4.1 串口操作配置 (2) 1.4.2 查看配置及日志操作 (5) 1.4.3 设置密码操作 (5) 1.5 验证方法 (6) H3C以太网交换机VLAN配置 (6) 1.6 知识准备 (6) 1.7 操作目的 (6) 1.8 操作内容 (6) 1.9 设备准备 (6) 1.10 拓扑 (6) 1.11 配置步骤 (7) 1.12 验证方法 (7) H3C以太网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 (7) 1.13 知识准备 (7) 1.14 操作目的 (7) 1.15 操作内容 (7) 1.16 设备准备 (7) 1.17 网络拓扑 (7) 1.18 配置步骤 (8) 1.19 验证方法 (9) H3C以太网交换机STP配置 (9) 1.20 知识准备 (9) 1.21 操作目的 (9) 1.22 操作内容 (9) 1.23 设备准备 (9) 1.24 网络拓扑 (10) 1.25 配置步骤 (10) 1.26 验证方法 (11)

H3C以太网交换机VRRP配置 (11) 1.27 知识准备 (11) 1.28 操作目的 (11) 1.29 操作内容 (11) 1.30 设备准备 (11) 1.31 网络拓扑 (12) 1.32 配置步骤 (12) 1.33 验证方法 (14) H3C以太网交换机镜像配置 (14) 1.34 知识准备 (14) 1.35 操作目的 (14) 1.36 操作内容 (14) 1.37 设备准备 (14) 1.38 网络拓扑 (14) 1.39 配置步骤 (15) 1.40 验证方法 (15) H3C以太网交换机路由配置 (16) 1.41 知识准备 (16) 1.42 操作目的 (16) 1.43 操作内容 (16) 1.44 设备准备 (16) 1.45 网络拓扑 (16) 1.46 配置步骤 (16) 1.47 验证方法 (17) H3C以太网交换机ACL配置 (17) 1.48 知识准备 (17) 1.49 操作目的 (18) 1.50 操作内容 (18) 1.51 网路拓扑 (18) 1.52 配置步骤 (18) 1.53 验证方法 (18) 实验一H3C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备注:H3C以太网交换机采用统一软件平台VRP,交换机命令完全相同。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 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概述 (1) 1.1 产生背景 (1) 1.2 虚拟交换现状 (2) 1.2.1 基于服务器CPU实现虚拟交换 (2) 1.2.2 物理网卡实现虚拟交换 (2) 1.2.3 交换机实现虚拟交换 (3) 2 华为方案简介 (5) 2.1 方案是什么 (5) 2.2 方案架构 (7) 2.3 方案特点 (7) 3 虚拟交换管理 (8) 3.1 主机 (8) 3.2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8) 3.3 端口组 (8) 4 虚拟交换特性 (9) 4.1 物理端口/聚合 (9) 4.2 虚拟交换 (9) 4.2.1 普通交换 (9) 4.2.2 SR-IOV直通 (10) 4.2.3 用户态交换 (10) 4.3 流量整形 (11) 4.3.1 基于端口组的流量整形 (11) 4.4 安全 (11) 4.4.1 二层网络安全策略 (11) 4.4.2 广播报文抑制 (12) 4.4.3 安全组 (12) 4.5 Trunk端口 (12) 4.6 端口管理 (13) 4.7 存储面三层互通 (13) 4.8 配置管理VLAN (13)

4.9 业务管理平面 (13) 5 虚拟交换应用场景 (14) 5.1 集中虚拟网络管理 (14) 5.2 虚拟网络流量统计功能 (14) 5.3 分布式虚拟端口组 (14) 5.4 分布式虚拟上行链路 (14) 5.5 网络隔离 (14) 5.6 网络迁移 (15) 5.7网络安全 (15) 5.8 配置管理VLAN (15) 5.9 业务管理平面 (15) 6 缩略语 (16)

H3C交换机操作手册

目录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串口操作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配置及日志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置密码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VLAN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STP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kV变电站数据网路由器和交换机通用技术规范

卓越水泥110kV变电站工程110kV变电站调度数据网路由器柜 技术规范 长供勘测设计院 2010年11月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1 总则 1.1 本技术规范书为国家电网公司110kV变电站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中数据网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技术规范和说明,包括设备的功能、性能、结构、硬件、软件、验收、质量保证措施、技术服务等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的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投标厂商应至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过10套以上类似或高于本招标书技术规范的设备,并在有相当规模或相同电压等级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运行1年以上的成功经验,并提供业绩清单,用户证明,联系人地址、电话。 1.7 投标人在中标后必须指定每一标段至少一名有经验的业务代表作为该标段工程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和协调整个项目的商务与售后服务。指定一名技术负责人和若干名工程师负责技术工作,技术负责人和工程师均须通过设备原厂商的技术认证。工程师的技术资质材料必须提交用户方认可。只有经买

方认可后,方能进行设备的调试工作。

交换机市场分析及预测报告.doc

交换机市场分析及预测报告 金雨萍 摘要 21世纪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网络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三网合一、IP 化、宽带化、多媒体业务”已成为网络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新一轮的竞争,大亚科技在涉足网络设备的第二年,把目前投向了交换机市场,交换机产品随着交换、路由技术的发展,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本文简述了交换机的发展,介绍了目前主要的交换机产品以及生产厂商的最新动态,分析了国内外市场,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 引言 ——中国数据发展蒸蒸日上,网民突破2000万,为网络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应用基础,刺激并推动了网络系统设备市场的发展。 ——中国网络建设飞速发展,宽带建设如火如荼,交换机等网络技术产品在政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国内网络设备生产厂商的迅速崛起,使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最近几年,随着数据业务量特别是IP业务量的飞速增长,Internet网将成为未来宽带通信网络的核心,尤其是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进一步促进了Internet网络的应用和普及。——随着信息通信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各种“上网工程”的起动,国内的网络设备需求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为网络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市场特点 从2001年网络设备市场中,交换机和路由器仍然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其中,交换机市场达到19.4亿元,占整体市场的46.2%;路由器为13.1%亿元,占31.2%;Modem为3.7亿元,占8.8%;集线器为3.5亿元,占8.3%;网卡2.3亿元,占5.5%。2001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市场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1998年以前的区域市场格局,但与2000年的市场格局相差不大,区域市场份额依次为:华北占24%,华东20%,华南20%,西南15%,华中8%,东北7%,西北6%。 从以太网交换机当前的主要供货商方面来看,高端设备厂商主要有Cisco、网捷、Nortel、AVAYA、华为等,其产品包括高端的WAN、MAN核心交换机及中低端的LAN交换机系列产品。高端产品主要定位于电信行业用户及大型企业用户。中低端设备厂商主要有Cisco、华为、3Com、Intel、联想D-Link、Accton、Edimax、Linksys和实达等。中低端交换机面向中小企业及家庭用户。

Extreme_交换机操作手册

硬件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外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状态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测指令................................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ARP解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IP 转发数据库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显示VLAN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端口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端口利用率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显示端口配置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端口收的错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端口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端口发错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由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当前路由表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OSPF协议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RIP协议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BGP协议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日志的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显示LOG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LOG内容的成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LOG的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数据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IP路由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静态路由................................ 错误!未定义书签。 OSPF路由............................... 错误!未定义书签。 BGP路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的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DOS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病毒ACL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访问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EPI_center SNMP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Qos......................................... 错误!未定义书签。 端口配置命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端口速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端口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VLAN的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建VLA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增加或删除VLAN的端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置VLAN的IP地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置LOOPBACK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话交换机使用说明

一科及多路通TC系列程控电话交换机说明书TC-208 TC-208B TC-312 TC-308B TC-416B TC-432B 2009-07-21 12:56 一科及多路通TC系列程控电话交换机说明书TC-208 TC-208B TC-312 TC-308B TC-416B TC-432B ?一科及多路通TC-208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308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212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312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216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316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416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简明使用方法 来电显示:个分机口均可接来电显示电话 打出:直拨外方号码 转接:直拨分机号码(801-816) 内部通话:先拨“*”,再拨分机号码 允许8台(对)电话,包括外线出入呼叫、通话、转接,以及内部呼叫、通话、同时惊醒,互不干扰 1.简介 欢迎您选用沈阳魁星公司多路通程控电话交换机(或称集团电话)。当 您使用多路通交换机一段时间后,感觉怎样?您一定有答案,您的单位 或家庭拥有的是一台高性能价格比的电话扩容设备。例如您曾经使用过 或见过数千上万的进口,包括引进机型,您回觉得多路通程控电话交换 机与它们的通讯质量,产品素质并无差异,切与之相同机型的多路通交 换机,式样更小巧,安装更方便,操作更直观,而功能共多,更实用。 您也一定会推荐给你的亲友,推向您周围的社会。谢谢你。多路通交换 机是信号处理及鉴频技术能工作与不同制式的局系统以及边远山区非 标局系统。抗干扰,抗雷电,宽电源电压(160-240V)使之年使用各种 恶劣环境。多路通程控电话交换机的严格的质量管理,使其开箱合格为 99%以上,其返修小于2% 2.产品安装测试及基本使用方法

智能变电站中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要求

智能变电站中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要求 在智能变电站普遍采用合并单元进行过程层数字化采样值数据传输、依靠GOOSE报文传输一次设备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背景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除承载传统的站级通信服务外,开始逐渐替代传统电缆,成为维系一、二次设备关联的中枢设备。这样对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在IEC 61850标准中,IEC 61850-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总体要求,提出了针对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环境和电磁兼容要求,具体涉及环境及安全要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机械和振动、污染和腐蚀),电磁兼容要求(振荡波、辐射电磁场骚扰、快速瞬变、浪涌、工频磁场)和供电要求(电压范围、电压容差、电压中断、电压质量)。而对于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要求,IEC 61850并未对其给出相关的标准,因此,其功能测试通常以国内通信行业标准要求和IEEE相关标准为准。 1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要求 根据国家电网《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定义,智能变电站具有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等基本要求,而这些要求则对承载通信网络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提出了以下基本需求:①高性能的信息传输,保证高优先级的用户数据优先传送;②网络流量控制;③冗余网络;④网络工况监视和故障诊断;⑤高精度网络对时协议。 通过IEC61850-3及IEEE 1613《变电站通信网络装置的环境和测试要求》的MOXA交换机(功能特点见附录1)均具有以下功能满足变

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需求: (1)支持IEEE802.3x全双工以太网协议。全双工数据传输模式能同时支持两个方向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在交换机端口上不会发生信息“碰撞”,因此舍弃了半双工以太网的CSMA/CD机制,从而大大降低了数据传输时延。 (2)根据IEEE 802.1P标准,可通过以太网报文头部增加优先级序号进行QOS服务质量标识,由交换机按照流量分配原则或权重设置进行优先转发。 (3)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和多播过滤技术可进行通信区域的划分,有效防止广播风暴并实现安全隔离。VLAN技术分别基于端口、基于MAC地址和基于协议等,主流标准为IEEE802.1q。通用的多播技术分静态和动态2种,静态多播主要基于多播MAC地址表;动态多播主要有GMRP和IGMP snooping 2种协议。 (4)基于交换机的标准网络冗余技术主要是IEEE 802.1D生成树STP协议和IEEE 802.1W快速生成树RSTP协议。IEEE 802.1D协议下生成树的收敛时间约为60 s,而IEEE 802.1W对其进行了改进,收敛时间约为l一10 s(目前正普遍达到100 ms)。 (5)目前较开放的SNMP协议能够支持监控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设置Trunk端口等管理功能。 (6)PTP精确时钟协议(IEEE 1588)使用硬件和软件配合的方式,能达到亚微秒级的时间同步精度。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需特别支持E2E (End-to-End)和P2P(Peer-to-Peer)透明时钟技术。

Mellanox-4036-QDR交换机白皮书

Mellanox Technologies Mellanox GD4036高性能QDR InfiniBand交换机 Mellanox公司是全球网格骨干解决方案的领导者,致力于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化计算提供最为全面的解决方案。Mellanox公司的产品涵盖了从服务器到网络交换到存储互联的各个领域,凭借先进的架构设计以及严谨的质量控制,Mellanox公司的软硬件产品在全球用户市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通过IBM、HP、SGI、NEC、SUN等合作伙伴建立了OEM合作关系,Mellanox公司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正在被部署在各行各业。 作为业高性能InfiniBand交换解决方案,Mellanox GD4036为高性能计算集群和网格提供了水平空前的性能和扩展性。GD4036交换机能使高性能应用运行在分布式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上。Mellanox GD4036对单个机箱中的36个节点精心设计并提供了QDR规格的40Gb/s通讯带宽,多台GD4036或者与Mellanox其他产品配合,我们可以搭建更大规模的集群运算系统,可配置的节点数量范围从十几个到几千个,内部无阻塞的交换设计最大限度的为集群运算系统提供了可靠高效的通讯环境

Mellanox Technologies 一、Mellanox GD4036模块介绍 Mellanox GD4036主要由主机箱、sPSU电源模块以及相应的系统散热模块构成,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无线缆接插件紧密连接结构,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同时方便了系统安装以及以后的维护工作。 GD4036机箱及相关部件 Mellanox GD4036机箱采用工业标准设计完全符合19英寸机柜的安装,支持网络机柜和服务器机柜安装使用;高度为1U,在一个标准42U机柜中可以轻松部署多台Mellanox GD4036;Mellanox GD4036提供了机架导轨,更方便机箱的机柜安装;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讲解

Q/GDW 429 — 2010 ICS 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9 — 2010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thernet LAN switch in Smart Substation 2010-××-××发布 2010-××-××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Q/GDW Q/GDW 429 — 2010 I 目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1 2 引用标 准 ····················································································································· 1 3 基本技术条 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