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生态养殖

合集下载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V1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V1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V1近年来,随着淡水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尾水排放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于池塘养殖而言。

因此,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采用尾水生态处理技术,以减缓对环境的损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设置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态组成,使养殖尾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水中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理、化学作用,使其被分解、吸收、转化为水体中的有用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池塘水质的目的的处理技术。

二、为什么要采用尾水生态处理技术1.节约成本: 采用尾水处理技术能够很好地减少对清洁水资源的需求,可大大节约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减少污染:通过生态处理技术,有效去除尾水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污染。

3. 增加鱼体重及养殖效益:养殖池塘中采用生态处理技术,可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淡水养殖生产效益。

三、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具体操作及原理1.水生植物生态处理利用水生植物对水的吸附能力,汰换池塘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同时能塑造光合作用,增加养殖水域氧气含量,有利于湖盆自净作用的完成。

2.微生物生态处理利用水环境中活性物质的生物反应和微生物的作用,解决养殖尾水中臭味、复合有机氮、哟氧化氮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处理问题,实现养殖尾水的生化净化。

3.光化处理池塘养殖水体中经常含有人工制剂、兽药等杂质,光化处理主要利用光线的作用技术,可实现对其中复杂有机物质、物质等的过滤分解。

此技术的实现关键是选择适合的光照条件,以及信况强的光源。

四、需要注意的地方采用尾水生态处理技术以实现池塘水体净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设计尾水生态系统:根据水质条件和具体的养殖对象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使其能快速、有效地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有害物质。

2.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在制定生态处理计划时,要慎重选择有效的微生物,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倒退。

池塘养殖水质标准(一)

池塘养殖水质标准(一)

池塘养殖水质标准(一)池塘养殖水质标准前言在池塘养殖中,良好的水质是鱼类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条件。

因此,池塘养殖水质的检测和管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

检测项目池塘养殖水质的检测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温•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氨氮•硫化物•叶绿素a针对上述检测项目,国家和地方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下:检测项目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水温水温不得低于10℃水温不得低于5℃pH值 6.5-9.0 6.5-8.5溶解氧≥4mg/L≥3mg/L总氮≤2mg/L≤3mg/L总磷≤0.2mg/L≤0.3mg/L氨氮≤0.5mg/L≤0.5mg/L硫化物≤0.01mg/L无要求叶绿素a 无要求≤20μg/L水质管理针对上述标准,养殖户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水质管理:1.定期检测水质,记录水质变化,及时调整。

2.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过度投饵,保持水质稳定。

3.防止水体污染,合理使用饲料,禁止投药乱用。

4.科学投药,避免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定期换水,避免水体过度富营养化。

结论池塘养殖水质的管理需要养殖户科学合理投喂和管理,避免污染和过度富营养化,保证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安全和健康。

在进行池塘养殖水质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饲料投放必须均匀,避免过量投放造成水体污染。

2.在投药时,需与养殖专业人员或养殖药品厂家咨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选择合适的调节剂和养殖设备,助力水质管理。

结语池塘养殖水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养殖户科学地进行水质检测和管理,保证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并做好环保工作,维护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

小龙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小龙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层,但水流的拉动作用和搅动力较小,对促进底层有机质上升到中上层供浮游动植物利用的作用非常有限。

因此,建议在采用微孔增氧时适当安装一些叶轮式增氧机,并经常交替使用。

4.3池塘长期采取微孔增氧,易出现鱼类排泄物、残饵等沉积在池底,得不到较充分的循环利用;若长期不清淤或清塘,将影响池塘水质调控,导致鱼病多发甚至富营养化。

因此,建议在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有条件的要进行清淤或晒塘;在下一轮养殖开始时,必须全面彻底清塘。

4.4该场采取微孔增氧所取得的综合效益明显,符合节能增效的发展要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丘陵山坳池塘中带有普遍的共同属性,但容易克服和解决。

因此,笔者认为微孔增氧可以在丘陵山坳池塘推广应用。

(通联:364300,福建省武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139****4419)近几年,随着“济宁鱼台龙虾节”的成功连续举办,山东省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养殖面积逐年上升,养殖产量逐年增长,小龙虾养殖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现将池塘生态养殖小龙虾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供养虾户参考。

1.池塘条件1.1池塘选择。

要求水源充足,引水方便,水质优良,周边无农业、工业、医疗等污染源对水质构成威胁。

1.2池塘建设。

池塘面积以8~10亩为宜,选择土质为黏土的地方建设,池塘深1~1.5m,池埂宽度在1.5m以上,坡比1∶2.5,进排水系统完善,池底淤泥不宜过深。

要在池塘中间开挖6~8m 沟渠,深1~1.5m,坡比1∶3,开挖沟渠所取之土就地人工堆成土堆平台,这样可有效提高养殖产量,并有利于成虾的捕捞。

2.防逃设施○徐海强曹振杰姜燕周嗣泉小龙虾具有昼伏夜出习性,攀爬、掘洞能力强,有较强的逆水性,通常在夜间及虾池进水和下大雨时逃逸,所以在养殖池塘要加设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材料因地制宜,可采用石棉瓦、水泥板、加塑料布的聚氯乙烯网片等,只要取材方便、牢固、防逃效果好就行,防逃墙要求高50~60cm,埋入土内10~20cm,沿池塘四周埋设,用木、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

团头鲂“浦江1号”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介绍

团头鲂“浦江1号”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介绍

二 ,结 果
1 . 放 养和 收 获
塘 高密 度养 殖形成巨大阻力。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池塘
生态工程研 究 中心”试验基地位于上海市浦南现代农业生
本 养殖 试验周 期起 止时 间从3 月 下旬 至9 月下 旬 ,历
态 园区 内,2 0 0 8 年成立 以来一直 以大宗淡水鱼类作为主要 时6 个月 。试验池 的平均成 活率为9 9 %,对 照池 的平均 成 试 验对 象 ,进行池塘 生态系统构建和养殖设施 、机械设备 活率 为9 7 %;试验池 的平均 增重率为 :团头鲂5 8 4 %、鲢 的研究 。2 0 1 0 年 ~2 0 1 2 年对 团头鲂 “ 浦江 1 号 ”进行生态 鱼4 5 3 %、鳙 鱼4 1 0 %,对 照池 的平 均增 重率 为 :团头 鲂 养殖模 式试验 ,取得 良好效果 。
水产 品 良种 ,品种登记号为G S 一 0 1 一 O O 1 — 2 0 0 0 。 团头鲂 “ 浦江1 号”作 为市场畅销 品种 ,其食性 广 ,
3 . 试 验 方 法
选取4 个相邻 池塘 ,2 个池塘 构建成生 态养殖池 ,2 个
成本低 ,生 长快 ,遗 传性 状稳定 ,抗逆力强 ,成活率 、回 池塘作 为对 照池。4 5 " 池塘 条件一致 ,均为 7 亩 水面 ,1 . 5 捕率高 ,是适宜广大养殖 户养殖的品种之一 。近年来随着 米平均水深。 城市建设 和工业发展 ,养殖环境条件 日趋下降 ,尤其对池
为 总成本的5 %。生态系统 1 0 年的总投入成本为6 . 7 5 万元 ,
即平均 每年在养殖生产 中多投入 了9 6 0 元/ 亩 的成本 。
48 . 5 %。
三、分析 与讨论
1 . 从 生 产 效 益 来 看 , 由于试 验 池 的 生态 调控 对水 质改 善效 果 显著 ,鱼 的平均 成 活率提 高 了 3 . 从 经济效益来看 ,试验池的平均亩 产 中,团头鲂 多 4 7 斤/ 亩 ,鲢鱼少 了4 3 斤/ 亩 ,鳙鱼平均亩产 与对 照池塘 2 %,团头鲂 的平均增重率 提高 了1 1 1 %。而鲢 鱼的平均增 了3 元/ 斤 ,鲢鱼 为2 . 5 元/ 斤 计 重率降低 了6 6 %,这可能是 系统在循环净 化过程 中减少 了 相 同。以 当季塘 口价 团头鲂为 5 水 中饲料残饵等 ,从而对滤食性鱼类 的生长产生影响。 元 ( 见表 3 ) ,使用周 期为 1 O 年 ,平均每 年运行 维护成本 算 ,试验池 的平均亩产值 多了1 6 2 7 元 ;去掉生态 系统运 行 6 0 元 ,实 际每亩池塘多收益 了6 6 7 元。 2 . 从运行 成本来看 ,试验池生态系 统构建费用为4 . 5 万 成本9 4 . 从环保 角度来看 ,使用 生态养殖模 式改善 了水质环 境 ,减少 了养殖 废水 污染 ;同时可 以大 面积种 植绿 色植 物 ,美 化和 改善 了区域环境 ,具有 良好 生态 效益 。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指在保护水生生物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通过科学养殖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水平的一种先进的养殖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具有环境友好、增产增效、减少污染等优点。

下面介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具体内容。

1.生态基地修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第一步是对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很多池塘、湖泊、河流等水域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

对于这种情况,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池塘综合整治、水生生物人工增殖等,重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后续养殖奠定基础。

2.生态养殖生态养殖是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也是其与传统养殖技术的最大区别。

生态养殖要求保护水生生物自然环境,通过合理化养殖与生态维护相结合,使养殖出的水产物更加健康美味。

在生态养殖中,要从养殖种类的选择、饲料的使用、养殖密度的控制等方面,尽量减少对水生生物的损害,同时利用生态循环,减少污染的产生。

3.循环利用循环利用是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采用循环水系统,能够减少水体的污染,提高养殖效益。

循环利用的方式包括:池塘生态处理系统、水处理设备、沼气发电系统等。

这种方式既能提高养殖产量,又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生态循环。

4.技术改良技术改良是推进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发展的关键要素。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改进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同时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技术改良包括饲料的配方、水质监测设备的使用、种苗选育、疾病防治等方面。

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改良,是实现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

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

保海 参质量安 全 , 广池塘 海参生 态养殖 技术势 在必行 。此项 目重在 指导养殖 户规 范使用 药物 , 使用 生 推 科学 物制 剂 , 使养殖 环境成 为 能够 自我调节 的生 态 系统 , 境与 海洋 生物 资源可 持续 利用 , 证海 参产 业健 康 使环 保
稳定 发展 , 温度持续 在 I ̄左 右放苗 , — 月 环境 O C 晚秋尽 量不投苗 。 23 放养规格 : 越大成 活率越高 , 、 苗种 最佳性 价 比选择 40 60头 / , 0 —0 k 春季可适 当偏小 。 g
黑龙 江水产
21 0 2年第 3期
24 投放 密度 : 放 60— 00 头 /6m , 年开始 根据 回捕 量适量补 苗 。 、 投 00 100 67 。 第二 海参 出池后 药浴 1mn 0 i后过 秤 , 每袋 5g k, 装 3 每箱 袋运 输 。 育苗 室 的水 温 、H值 、 度和海参 养殖池 的各 p 盐 项指标 , 值越小越好 。 差 参苗 出池前一 天晚上不要 投饵料 , 降温处理后 和室外水 温基本一 样 , 样能减 少应 做 这 激反应 , 适应 池水新环 境 , 提高苗种成 活率 。
32水 质 控 制 .
在 高温季节 海参夏 眠 , 温控制在 2 ℃以内 , 采用微孔 增氧设 备早 晚开机 各 2 水 8 可 h以散发 池水 的热量 , 晚
上换水 三分 之一 。p H值控 制主要 采用换 水 、 氯制剂 等措施 ; 氨氮控 制 主要 用芽孢 杆菌 、 石粉 和采用微 流换 沸 水等措 施 。藻类 的控制 采用青 苔净拌泥 土 , 养梭鱼苗 和微生 物制剂调 解水质 等办法 ( 目 心区 2 1 年没 放 项 核 01 有长 出青苔 ) 。大型藻 大量存 在 时应 提前 采用人 工捞 取方法 ; 高水位 , 持水体 透 明度 , 提 保 抑制大 型藻类 的大 量繁殖 ; 过使用 高效 肥水产 品培肥 水质 , 通 保持水体 透 明度 , 制杂藻尤其 是 甲藻类 的大量 繁殖 。 抑 发生 水华在 相关 水域 投入 消毒 剂 ( 漂 白粉 、 氧化 氯或 三 氯异 氰脲 酸粉 ) 如 二 杀灭 藻 害 , 再使 用底 质 改 良剂和 增氧 剂进 行 “ 消水 ” “ 、改水 ”促进 硅藻 、 , 绿藻 的繁殖 , 以保证 池塘 良好 的藻 一菌相 和充 足食物 。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新模式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新模式

1 . 3围蟹种草 清塘一 周后 , 在池塘
内背 风 向 阳处 , 用 七 绞 网衣 围 成 网 围 , 大 小为池塘面积 2 0 %一 3 0 %, 围 内种 植 伊 乐
3 .收 获 与 分 析
同 其 它 模 式 一 样 ,进 行 日常 管 理 ,
藻 ,伊乐 藻覆盖面积 占网围大小 5 0 %一
颡 鱼 能 起 着 去 杂 清 野 的 作 用 。黄 颡 鱼 个
池 塘 准备 ( 1 ) 清整池塘 : 鱼种销 售结束后 , 将 池 水 排 干 ,挖 去过 多淤 泥 ,进 行 冰 冻 日 晒, 清除野草 、 查漏补洞 、 修 整 塘 口。 在 放
养苗种前 1 5天左右 , 选择 晴天 , 每亩用
数 量/ 亩 7 - 8 k g
2 0 0尾
2 O尾 2 7 0尾
彻底 清塘 消毒 , 及时施肥 , 培育藻类 和基 I 细 鳞 斜 颔 鲴 3月
础饵料 。
花 鲢 沙 塘 鳢
螃 蟹
3月 5 目前 后 1 6 0只/ k g 8 O O 一 1 0 0 0只
3 月 5 日 前 后 7 5 0g / . K  ̄ 6 月 5 目 前 后
的效果。
1 .池塘 条件 及 准 备
3月上旬 ,一般每亩放养 8 0 0 — 1 0 0 0只 , 规格为 1 6 0只/ l 【 g 。 放养在先前设置好的
网 围内, 待轮 叶黑 藻长至 3 O c m高后 , 拆
除小网围 , 将蟹种放出。 2 . 2水草种植结束后 , 每亩放养规格
月 中旬再投放 1 5 0 0 k g 。
2. 苗 种 放 养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新模式 L — — 一 。孙 军 华— — —

小龙虾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小龙虾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加强施 足基肥 , 适时追肥 , 培养大量可食
气、 水质、 水 体动植 物活饵料 的丰歉 、 小
清除过多 淤泥 , 整修池埂 , 平 整塘底 , 堵 塞漏洞 、 疏通渠道 , 每亩用生石 灰 8 0 k g ,
彻底清池消毒。
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 验 ,取得 了较好 的 经济效益 。现将试验结果 报告 如下 。


材 料 与 方 法
( 2 )施足基肥
每亩施腐熟畜禽粪
1 . 池 塘 条 件
激能力。
投喂方法按 “ 四定 ” ( 定质、 定量 、 定 时、 定位) 和“ 四看” ( 看季节 、 看 天气 、 看 水质 、 看龙虾的活动摄食情况 ) 方式浅水 区多点均匀投 喂。在保证饲料优 良品质
本试 验投 喂 的饲 料 种类 有颗 粒 饲 料、 鲜活小杂鱼 、 麸皮 、 黄豆、 豆粕 、 草类 等。种虾下塘后 ,在小龙虾亲虾蜕皮繁
肥5 0 0 — 6 0 0 k g , 培 育轮 虫 、 枝 角类 、 桡 足 类浮游生物 , 为虾种提供适 口基础饵 料。
( 3 ) 移植水草 池 内移植轮叶黑 藻 、 菹草 、 伊 乐藻等沉水植物 ; 水 面上浮养水 葫芦 、 浮萍等飘 浮植物 ; 塘周及 田埂边种 植茭 白、 水花生等挺水植物 。 浮叶 、 沉水 、 挺 水类 水 草在塘 中按 合 理 比例搭 配种 植 ;栽植水草 的覆盖面积 占虾塘水面面 积的 5 0 %~ 6 0 %。 保持虾塘 内一年四季均 有充足的水草 ,营造一个绿色生态的水 域环 境 ,提供给小龙虾有充足的天然饵 料、 避敌 、 蜕壳 、 繁殖 、 消暑 、 栖息 、 净化水
亲本种虾就近池塘购买 ,选择规格
整齐 , 体质健壮 , 附肢齐全 , 无病 无伤 , 生 命力强 的小龙虾种 虾放养 , 2 0 1 1 年 8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