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院校公共交往空间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调研报告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调研报告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调研报告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 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 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主要广场空间;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交往空间;户外学习区;环境与行为;公共交往空间;心理需求。

正文:一、主要广场空间每一个校园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起着举办集会、开办展览、举行演讲等作用,是学生交往交流的大型空间,对广场空间的合理设计是完善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主要手段。

1、信息图文中心前广场广场位于长安大学校园南部,在信息图文中心前正对大门于,2005年建成。

它以信息图文中心为底景,向南延续了主楼的南北中轴线,东西两侧被分为东西两个区。

在实地观测中,我们发现广场内的活动以穿行的机动车交通为主,少数步行的人群行色匆匆,很少有游赏、驻足、休息的活动。

广场作为通向西区、东区以及出入大门的枢纽。

另外,广场的建设已然使其成为校园的一个很有份量的重心。

但依据问卷的调查统计,东区的同学们普遍感觉从宿舍到新区教学楼的距离太远,有86.6%的同学希望步行从宿舍 5 min 能到教室,而实际上走到新区通常要用到15 min 之多。

93.3%的同学认为过多的礼仪性并不符合大学校园应有的性格特征。

可见,新区广场作为一个校园的功能区实体,在校园总体空间格局上的偏离直接影响了师生人群对该广场空间的使用,同时造成了心理上的空间断层。

2、明远楼间绿化广场明远楼绿化广场处于2005年落成的明远楼新教学楼群的围合之中。

设置该广场的初衷是为师生提供一处休闲绿化空间。

但在建成后的使用中,我们发现这个绿化广场常有冷清之感,学生、教师等人群在其中的自发性、休闲性活动并不多。

高校校园优质交往空间构建初探

高校校园优质交往空间构建初探

高校校园优质交往空间构建初探袁明霞【摘要】从校园道路系统整体设计、交往空间序列、交往空间尺度、公共休憩环境、活动服务设施、几种利于交往空间节点等方面对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构建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高校交往空间的优化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The essa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space in college campus from aspects of overall campus road design, communication space sequence, communication space size, public relaxation environment, activity facilities and other spatial joints which are good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 view to make some beneficial attempt for optimizing communication space in college campus.【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20【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高校校园;优质;交往空间【作者】袁明霞【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4.30 引言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是一个在特定的场合下构成的交往空间,优质的交往空间为师生游憩逗留、自由交谈、切磋研讨、文化宣传、社交活动等提供了适宜的聚合环境。

但现如今随着高校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交往功能的不断增强,导致了校园外部交往空间拥挤、功能序列混乱、利用不够充分等问题的出现。

那么如何去塑造一个优质的交往空间,继而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更安全、便捷、舒适、融洽,从而触发更多的、更好的交流。

浅谈高校大学生宿舍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大学生宿舍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图8
图9
图 10
2.3 自由性 根据调研发现,有的高校宿舍也设置了多功能公共空间, 而大部分的公共空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甚至有的成为了 宿舍楼中的灰色空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大部分的公共空 间设计单调乏味、自由度低、单一的功能以及固定的开放。所 以笔者认为在设计高校公共空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自由度 的特点,比如灵活的室内布置格局、多功能的空间设计、可自 由搭配的家具陈设等,都可以提高公共空间的自由度和使用 率,当然高度自由的使用时间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3 结语 笔者认为学生宿舍应该是集休息、学习、交流于一身的综 合性场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主要活动的场所。宿舍在设 计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研究学生的 生活活动规律,以此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此次设 计,笔者对高校宿舍建筑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之后类似的校内 宿舍设计增加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公共空间;多功能
清新淡雅,阳光透过大面积玻璃窗可直接照射到室内,光线充 足,空间明亮,使学生可以在此享受温暖阳光搭配香浓咖啡的 快乐和情趣。
0 概述 大学生宿舍是学校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 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大部分的生活与交流是在宿舍。而现在的 大学生宿舍结构单一、空间布置无特色,满足了学生基本的物 理要求和生理要求,而忽视了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要求。宿舍空 间不单是一个休息场所,它可以是集学习、交流、休息等功能 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在这个环境当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生活 但又受集体生活影响、熏陶,所以建设新的空间形式来满足学 生的各种使用需求至关重要。 1 成因 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连年扩招,学生宿舍的需求 量大大增加,学校尽可能地解决学生的“住”这一基本需求, 没有更多的土地面积来建设用于满足学生精神需求和心理需 求的功能场所。早期我国高校学生宿舍面积标准低,随着时 代的发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宿舍的功能 配备还可以更完善。建筑师在设计规划宿舍之初没有充分考 虑到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没有过多研究大学生的生活 活动规律,设计过程考虑不周,只是满足一些学生最基本的功 能需求。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现在的学生宿舍设施配备标准低, 没有公共活动室,没有可以让人驻足休息的空间,等等。 2 案例介绍

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调查与研究

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调查与研究

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调查与研究
李文莉
【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高校校园空间环境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校园中的交往空间作为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公共平台,有利于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以交往空间理论为研究基础,针对校园交往空间的现状与模式,分析学生校园活动特点和行为心理特征。

运用建筑学、环境心理学和教育学等范畴的研究方法,探讨交往空间的优化策略,为高校物质环境建设和人文精神营造提供借鉴和设计依据。

【总页数】6页(P96-101)
【作者】李文莉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1
【相关文献】
1.高校校园优质交往空间构建初探 [J], 袁明霞
2.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认知与优化对策——以宿迁学院为例 [J], 张海波;朱开睿;周晓炜
3.浅析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设计 [J], 陈硕
4.高校校园室外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 [J], 牛斌惠;刘鑫;周建华
5.丘陵地区高校校园公共交往空间初探 [J], 彭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公共空间的思考:兼论法国城市规划的两种形式

关于公共空间的思考:兼论法国城市规划的两种形式

这是传 统公共空 间最明 显的特征 , 特 别是广场 空 间表现 得最为淋 漓尽致 。 在现 存的许多传统空间 中,我们 不难发
现这种权力的痕迹 ,如法 国凡尔赛宫前
广场 、权 力象征 作为一种功 能 ,占据 了 其主导地位 ,而其本应具有的物 质功能
却被削弱 ,也就是说意识不仅被注人空
共 空 间”以法 国 的概 念 为 准 , 11 私  ̄5对 1
2 公共 空间的起源及特征
21 起源s发展 .
共 空间的产生 ,最早在 古希腊雅
典 而 对 l 共 空 间 重 要价 值 的 重新 认识 公
和 了解 ,则是 在现代。公元前 6 世纪末 , 在希腊1 cooe ‘ rp l附近 , A 建成了一个以举 行宗教仪式和交易为 目的 ,同时也是市 民 H常生活娱乐的场所 ,这是最早的公 共空 间的雏形 ;而周 围环绕大建筑的广 场是较晚才形成的 。在古希腊时期 ,广 场的尺度 宏大广 阔, 由两层柱廊 环绕 , 并 以周边宗 教建筑为标志 ,随着时 间的推 移, 这种模式被视为一种权力的象征 , 并 在西 方国家普遍推广 。 在 1 世纪 , 方国家近似于 专制的 8 西 时期 ,公共空间也是 一个表达 自由的场 所, 是一个相互 交流 被此 了解的场所 、 政冶的透明度和 民主化 ,也只是通过 鸯 共舆论及交流得以体现。而真正 相对于 私有空间的公共空间概念 , 则是 在 1 世 9
有空间而 言的公共空 间, 但这并不影响 对公共空 间的理解 , 为概念的差别只 因 是细微的 ,总体上内涵是 基本一致 的, 如广场、街道、公共绿地 等。 作者 :杜立柱 , 呈龙 江省城 市规 划勘测
设 计研 完院 规 划 二 所 ,副 所 长。
E ma l D1 2@ 1 O t i: 63C F l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Design 设计, 2018, 3(2), 44-52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designhttps:///10.12677/design.2018.32008Reform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Zijingang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Yuan Sun1, Fangyuan Chen1, Wenxuan Sun2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2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May 28th, 2018; accepted: Jun. 12th, 2018; published: Jun. 19th, 2018AbstractIn the view of the users of Zijingang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ublic spac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Also, with screening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the reform object, we try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bring students better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nd living. In the case of possible circumstances, the transformation sche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should be promoted.KeywordsUniversity Campus, Public Space, Reform Design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孙源1,陈方圆1,孙文瑄2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18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9日摘要笔者站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使用者的角度,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体验、观察和切实需求,探究大学校园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营造多元化的高校校园建筑交往空间——以长江大学13号教学楼设计为例

营造多元化的高校校园建筑交往空间——以长江大学13号教学楼设计为例
. .
卷第 瑚
营造 多元 化 的 高校 校 园建筑 交往 空 间
— —
以长 江大 学 1 3号教 学楼 设 计 为例
朱 国庆 (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荆州 4 03 3 2 4 )
[ 要 ] 高 等 教 育 理 念 的 发 展 促 使 校 园 交往 活 动 呈现 多元 化 的趋 势 。 从 高 校 教 学 楼 内部 交 往 活 动 的 多 元 化 摘 特 点 和 多 元 化 行 为 方 式 的 分 析 入 手 , 通 过 对 长 江 大 学 1 教 学 楼 内部 空 间 的 体 验 和 对 其 建 筑 语 言 的 解 3号
维普资讯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版) 理工卷 。0年 月 0 。
J un l fY n t nvri ( a c E i c & n D c2 0 vo. o 4 ora o a gz U i s y N t i dt i E gV e e t S )S e 0 7 V .4N ・ . l ・ .
读 , 就 如何 营造 多 元 化 的 校 园建 筑 交 往 空 间进 行 针 对 性 地探 讨 。
[ 关键词]交往活动 ;多元化 ;_ 园建筑 ;交往 空间 校
[ 中图 分 类 号 ] T 0 U2 1 [ 献标 识码 ]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7 ~1 0 (0 7 4一 3 0 6 3 4 9 2 0 )0 N13— 4
出更 多的交流机会 ,各种信 息 、情报 、知识和思想 ,就此相互交 流、传递 、碰撞 ,甚 至达到智慧的升华 。
2 教学楼 内部交往活动的 多元化行为方式
在高 校校园 中 ,结 合 教学 楼 内师生 的活 动特点 ,可 以概括 为 以下几 种交 往行 为 : 1 )研 讨 交流 师 生之 间在 课 间 和课 后 的研 讨 是 经 常 发 生 的行 为 活 动 ,它有 助 于 学 术探 讨 和交 递 、成果 的 推广与应 用 之 中,从 而使 交 往充满 意 义 ,符合 现代 高等教 育理念 和

促进交流交往的空间分析

促进交流交往的空间分析

促进交流交往的空间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群之间的交流是越来越多了。

随之而来的,现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上开始注意到居民在交流方面的需要,也把小区居民的交流视为小区规划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这种交流也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物质环境就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它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影响着居民间的交流、交往活动。

相对来说,人们在户外逗留的时间越长,邂逅的频率就越高,交流交往也越多。

本文选择了苏州山塘老街区和时代花园,通对新旧街区的对比分析,了解大型活动场地和组团绿地对邻里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交流交往,空间分析前言有人把交流,交往活动分成三个部分: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每一类活动对于物质环境的要求都不相同。

物质环境包括非常多的方面,就我们常见的来说,有地理条件,周边环境,小区内在物质条件等。

但所有活动都有一个基础条件——一个开放性的公共空间。

从现代规划上来看就是大型活动场地和组团级绿地。

从地理位置上看,山塘街区处于古城区西北,是历史建筑保留较多的地段之一。

东接石路商贸区,西临虎丘山风景区,南邻山塘河,北靠北环路。

时代花园东临滨河路,南至邓尉路,西接塔园路,北靠何山路,周围集中了学院、大润发超市,是一个居民、企业、双职工和年轻人居多,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的社区。

一、小区调查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被调查人数比例为时代花园38%,山塘街区62%;同时对调查年龄结构进行划分5-25岁;25-60岁;60岁以上;分别对“您是否在空余时间去的活动场地、去活动场地的频率、逗留时间的长短、与邻居的熟悉度等”进行提问。

通过问卷综合分析,山塘街区由于在古城区附近,活动场所很少,居民在空余时间大多数以菜场,门前小道作为活动场地。

街区房屋年代久已,虽然有一部分是院落式住宅,但条件有限,院子内的空地也很少,仅可以供一些老人围坐聊侃。

相对后期建造的住宅,住户几乎都不愿意在小巷中散步,要散步就到附近的石路步行街。

随着山塘步行街的建成,本区内越来越多的人以它为空闲时间的休息、散步活动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德国)高等特色学院公共空间分析 ■ 代表性包豪斯设计学院 在1919年的《包豪斯宣言》里中有这样一句: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筑。在中国,最成功的包豪斯风格作品很可能是北京的798。

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见搭建桥梁的历程。无论是在建筑学、美术学、工业设计,包豪斯都占有主导地位。

■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 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 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 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 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 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 建筑—“功能大于形式”: 包豪斯建筑风格也常常被人称作国际主义风格,如今,国际主义风格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建筑的普遍模式和基本原则。 ■ 代表性波鸿大学 ■德国波鸿大学是德国最大的综合类大学。 这个大学的整个区域就是一个小城市,其中包括教学区,生活区。教学区与生活区分开。在教学区内设有自然科学方向,人文科学方向,艺术方向,能源信息方向,医学方向,通过不同的学科方向建设楼体各有特色。大学的视听中心是整个校区的中心,所有大型会议和发布都是在这里进行的。环绕他的广场是所有大型聚会的场所。 ■生活区与教学区分离,在生活区中有商业街、邮局和特色餐厅。学生宿舍极具人性化特点,每个宿舍楼都有学生公用的休闲娱乐空间,有台球厅、电视放映厅和阳光书房,并且考虑到残疾学生的行动不便,特设有残疾人通道,电梯内设有残疾人专用设施。 ■ 代表性奥地利格拉茨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影响力的最方便的窗口。这个建筑是由荷兰著名的设计室Ben van Berkel und Bos设计的,这项设计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楼梯部分和整个空间内部的通道设计。此项设计将代表奥地利参加下一届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图为:夜景外观和建筑经典部分:楼梯)

■这个建筑叫MUMUTH,它是奥地利格拉茨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KUG)的音乐厅和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训场地。整个建筑有玻璃材料外观,表现着高度的透明性。这个建筑不仅仅是为了他的公共性功能,同时,它还是提高学院社会影响力最直接的窗口。 ■ 代表性慕尼黑艺术学院新楼 ■这是慕尼黑艺术学院新楼,在正门上运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结合整体性极强的大面积灰色水泥建筑体。除此以外,很有特色部分还有较大面积的室外悬空建筑部分,在视觉上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另外此建筑位于慕尼黑城市中心,建筑内部与外部景观之间的联系性很强,(如下图)在它的内部空间设计上,突出了钢架结构的穿插,使室内的时尚感、现代感、工业感加强。建筑内部与建筑外部风格、材质统一。内廷的采光采用天光玻璃材质,充分将室外的自然阳光引入到室内,突出了德国建筑中节能环保的概念和人性化设计。建筑内交通空间如楼梯的设计充分的体现了点线面的结合,体块关系清晰、简明。 ■代表性卡尔斯沃尔大学的食堂建筑

■食堂外形具有抽象的建筑美感,结合具有现代的玻璃材质更加体现了这所大学的建筑特征,食堂内部采光应用镶嵌式的条形灯带,打破了原有的室内采光模式,使灯光更具装饰性。在功能上食堂不仅仅作为学生用餐的空间,同时更具交流性。学院内公共娱乐聚会也可在此进行,使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具多面化,满足学生日益丰富的业余生活需求。

■左图是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电影院,既可以满足在校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可提供学院周边的社会需求。而且每年的艺术短片展也在此播映,颁奖仪式也在此举行。电影院内部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影片和观众需求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外观通透,采用钢架玻璃结构,使室内外环境交流丰富,极具戏剧性与吸引力。 国内外高等特色学院公共空间综述 面向未来的高校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我们会遇到如下问题:我们如何能够为未来做出最好的规划?我们如何能够在预见到学校未来对空间的需求同时建造出满足常年使用需求的空间?如果我们能预知未来,那么如何设计出能够适应未来使用者特殊要求的学校。面对公众的公共建筑除了需要满足建筑基本的使用功能,更应当提供满足使用者多种需求的内涵丰富的空间层次,反映出人们对建筑空间精神内涵的追求。交流空间是人性化的建筑空间,它具有开放性、易于识别性、可参与性等特征。建筑空间开放性与交流性的追求是建筑空间适应人们交往需求的体现。对建筑空间的人性化与亲和力的追求更是建筑回归人本的必然价值取向。开放空间成为建筑中体现交流性、创造建筑亲和力的空间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已经解决了无法预知未来使用者需求的这个问题。其关键在于改变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对现存建筑物局部的简单分割到对其进行扩建或改造,21世纪的高等学校公共交往空间都应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合理的可适应新需要的空间。其实有一些20世纪的建筑也能够提供这样的空间,但有时候不能够满足现代防火和疏散规范的要求,并且改造费用较高。 只有当一个空间是自然开放的,并且不只局限于一种房间规划,而且当机械和电力系统易于改造以适应新需求的时候,这个空间才是灵活的。学校使用现存的老旧建筑加以利用和改造,这样做不仅仅因为财政的原因,还因为可以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节省时间,让历史保护不再是再利用的一个目的。 21世纪的公共交往空间将会是满足当代及未来需求的新建筑,也将会是建于20世纪的老旧建筑改造出的“新”建筑,这些被保护和改造的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室内设计是全新的,同时丰富组合的空间使教育设施更具有个性和特色,也会起到鼓励高等学校公共交往空间设计的创新。

高等院校景观环境设计 由于东西方民族对自然的观察和概括方法不同,以及人工工程条件、自然风景资源、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的差异,形成东西方景观设计的不同特点。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而在未来高校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校园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可是在这种趋势下却出现了“特色危机”,各地景观越来越趋于雷同,并美其名曰“成熟抄袭路线”。这就是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形式主义,“形式追随功能”是现在高等院校景观环境设计的弊端。 规划与毫无意义的模式无关,规划是一种人性的体验,活生生的,如果构思为和谐关系的图解,就会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对于今天“形式主义”的教训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

建筑对场地环境的协调和利用 理想的建筑应该协调于自然,成为环境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里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园林和城市绿化的范畴,大地景观也是其组成部分。无论是建筑作为主体的环境里还是在景观作为主体的环境里,只有达到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协调才能够形成一个令人愉快的外部空间,也只有建筑与自然交织融合,才能够体现人类与自然共生理念。从建筑与环境一体化出发,通过建筑之间空间关系的协调一致,才能取得建筑的内在呼应。 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形式服从功能”是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立足点之一。对于校园环境而言,其功能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后者是校园景观区别于其它类型景观的本质所在,它又可以表现为环境设计对学校教育的辅助功能和引导功能。校园使用者的各种层出不穷的功能需求、形态各异的校园基址条件、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以及各种艺术流派等等,都是发展和创造新的各具特色的校园空间和景观形态的活跃因子。传统校园所创造的许多空间景观形态同样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在新的条件下运用得当的话,不但可以丰富现代大学校园景观的艺术形象,还可以增添更加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成功的校园环境景观形态应该能够体现其功能性;同时还能体现空间、时间与人的关系;并且具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脉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在生态性与经济性的规律作用下实现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满足上述诸多条件的校园景观环境,才能够是完美的设计。

在对不满空间的调研中,室外交流空间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一个方面。对其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室外景观整体规划、室外景观学习氛围。其中提出对学校整体景观环境不满的同学占比例最大,而当问到学生认为是否需要增设一些室内外的交流空间的问题时,同学们强烈的需求从数据中明确的反应了出来。

从以上问题中不难发现国内在室外景观上的建设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需求,校内可供学生做室外交流的空间十分匮乏。校园整体环境缺乏现代化气息,建筑及室外环境过于老旧,这些因素间接导致了学校整体学习气氛、学习积极性的下降。所以,校园景观成为改造高等学校公共交往空间的首要对象。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了建筑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与壁画等环境艺术品设计上以及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部环境设计,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大致可以归纳为七个新趋势。

归自然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 整体艺术化: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

高度民族化: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又讲传统。

个性化: 大批量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相同房间,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

高技术高情感化: 最近,国际上工艺先进国家的室内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这两者相结合,既重视科技,又强调人情味。

从构成世界之三大要素的自然――人――社会这三个坐标体系出发,现代设计已从产品设计拓展到环境艺术设计,由“生存意识”进展到“环境意识”,建筑师们普遍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发展是对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广泛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建筑、仿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当今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下正被大力提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