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忆读书》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忆读书》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26、《忆读书》教学设计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忆读书》就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得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得读书生活,读书得感受与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得情感,深情地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介绍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得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得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与《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与自然美描述“爱得哲学”。冰心得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得还就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相关资料

《荡寇志》就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俞万春(1794—1849),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22年。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得梁山泊起义得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她紧接金圣叹“腰斩”过得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得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得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课后作业

一、下列字形全对得一组就是( )。

A斩首凯旋水浒 B传记煞气敌冠 C派遣报利呻吟

二、读拼音,写词语。

1.妈妈每天忙碌于这些fán suǒ( )。

2。她们家非常háo huá( ),漂亮极了。

3.她得身体日渐shuāi ruò( )。

三、写出加点词语得反义词、

1. 我听得津津有味。( )

2。(她们)都有极其生动得性格。( )

3、瞧来人物栩栩如生得《水浒站》,就不会瞧索然无味得《荡寇志》、( )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得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因为瞧《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得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得《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得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得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得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得《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就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瞧得,起初我对它得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

气,林黛玉得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就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瞧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一个家庭得兴亡盛衰得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得中外得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就是我生命中最大得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得大道理,这都就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得。

1.写出下列词语得近义词、

欣赏——--( ) 思考———-—( )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得理解正确得一项就是( )

A随着年龄得增长,阅历得增加,“我"对《红楼梦》得理解不一样、

B说明“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

C“我”不喜欢贾宝玉与林黛玉,因为她们得性格不好。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三自然段得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您经常读书不?在读书过程中,您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繁琐2、豪华 3、衰弱

三、1.索然无味2。呆板 3。死气沉沉

四、时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1。观赏 2.思索

2。A

3。总结读书得好处。

六、示例:我经常读书,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在读书得时候,我明白了许多做人得道理。读书还让我静下来,由一个假小子变成一个真正得淑女。

心得体会-忆读书教学反思 精品

忆读书教学反思 忆读书教学反思一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 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 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内容。 有描述樱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则描述蜡笔小新的调皮淘气,有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有的则描述自己家里的可爱的小猫小狗……我看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在另一个方面上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这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个目标。 但课后还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名着,加深他们的文学修养。 像中国的四大名着,文言文较多,学生看起来较难懂,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读读简单的儿童版,然后再引导他们读读原着,这就可以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片段作文训练是为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做好准备的,有的同学就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完成,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完成。 从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学是有所思考的去读书,读过之后才有所得;没有完成的同学可能是没有去看什么书或者是看了却没有思考结果是写不出来。 看来,不仅要引导同学去阅读,更要教他们如何阅读,读后应做什么。 不足之处在课堂的导入方面相对来说较难,如第一课时的导入可以换成俗语或谜语来导入如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请打一物谜底为书。 而第二课时则可以用同学们没积累到的有关书的名言来导入。

《马说》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马说》教学设计 永州市剑桥学校周进宇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多媒体资料显示) 欣赏“马”的图片,请学生说说有关“马”字的成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课题后,展示“学习目标”。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多媒体显示)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 三、听读课文,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 1、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读准下列字音。

祗zh? 槽枥cáo lì石dàn 骈pián 见xiàn邪yé (shí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 2、学生齐读,并请3个学生各翻译一个段落,其他学生补充。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 第1段: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第2段:写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第3段: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纳中心。 四、研读课文,整体感悟(多媒体显示) 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 ⑴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学生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⑵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学生答】“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⑶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根本原因:“其真不知马也。” ⑷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学生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学生答】“其真不知马也。”

忆读书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竞赛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自由朗读整体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长的种种好处。 2、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交流心得体会,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说明 新课导入 1、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反馈 2、高尔基与歌德关于“读书”的名言 3、出示课题《忆读书》 文学知识小竞赛 简要介绍作者冰心 1、通过知识小竞赛让学生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的整体情况,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2、以名人名言来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3、让学生介绍作者资料,从而检查其预习情况。 整体感知 提问:1、文章介绍冰心先生读了哪些书?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她的读书经历的? 2、冰心先生一生酷爱读书,请问读书给她感情上带来什么?(用原文回答)——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热爱读书的情感。 学生回顾思考 一学生回答 在文中找出最集中地体现出冰心先生读书体会的话

(散读、个别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重要词语的品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冰心先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1、前两个问题是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2、“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是本文的关键句,也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研读文本 提问:1、文中哪些词句具体表现冰心先生对读书的热爱?(指导学生通过圈画、批注、朗读等多种形式,感受冰心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进一步体会这种情感) 2、冰心先生如此热爱读书,从本文看,读书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圈划、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 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冰心对读书的热爱,将其圈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批注;交流自己圈画的词句,感受冰心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自己阅读某本书的感受。 思考,在全文中圈划能体现读书有益的句子,在全班交流;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1、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让学生在全文去找,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读书

《忆读书》导学案

七年级上《忆读书》导学案课标要求: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记叙文,要弄清它们的“六要素”,进而抓住文章内容要点,弄清文章中心意思,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主要代表作。 3、掌握每篇课文注解中及课后“字词积累”中词语的音形义。 4、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内容,要逐一过关。学习目标: 1 ?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初步了解文中涉及的文学著作。 4?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学法点拨】 能够完整地阅读课文,同时筛选出关键的句子,努力概括大意,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自主先学】(借助课本、工具书或其他资料或你掌握的知识完成)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笸箩()堆砌()朦胧()惨惨戚戚()兴亡盛衰()津津有味()天罡地煞()怒发冲冠.()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病而呻 若有所失 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消遣 3、冰心,原名_______ ,是我国著名的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 4、文中出现的《》《》《》《》一起并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它们 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5、熟读课文,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4、冰心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那么,读书有何好呢?要多读怎样的书?怎样才能读到好 书呢?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读到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心是爱读书的,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在书中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 体会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6、课外阅读并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1 ?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一篇文章。 2.在概括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交流展示】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员罗列的问题进行归类,并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则提到班级交流。 三、口头说文,说说自己享受读书的乐事。 【检测延伸】 1、看拼音写汉字。天gmg _________ 无li do _________ 无痛而shm ___________ 2.作者渐渐明白要看什么样的书?用文中原句回答 3、“同时,书看多了,我也学会挑选、比较”中的“挑选、比较”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请简要说明。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问题探究】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哪些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 忆读书 教学反思3.docx

忆读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围绕着主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并对大家提出建议。文章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孩子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效果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抓住疑难句子,通过对疑难句子的把握,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不够,希望在下次教学中注意。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158.15.202013:1313:13:22Aug-2013:13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五日2020年8月15日星期六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3:138.15.202013:138.15.202013:1313:13:228.15.202013:138.1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15.20208.15.202013:1313:1313:13:2213:13:22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Saturday, August 15, 2020August 20Saturday, August 15, 20208/1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1时13分1时13分15-Aug-208.15.2020 7、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 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20.8.1520.8.1520.8.15。2020年8月15日星期六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五日 8、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忆读书》教学设计

1、《忆读书》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初一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刚上初中,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学科,对于初中的学习生活可能还不大能够适应,引导他们如何学习那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可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和阅读。此文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阅读。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读书”和有关“书”的格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自由朗读整体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情境导入: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主题体现她的“爱的哲学”的思想。 2、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写作此文,主要是勉励青少年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7-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方面,通过动态描写来体现四季不同的美,表达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作者介绍 清少纳言(966~1025)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清少纳言,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她的随笔为日本散文奠定了基础。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1.límíng()前的天空yùfā()黑起来。 2.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和谐,景色都那么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二、选词填空。 固然必然 1.这件事()是他不对,难道你就没有一点错处吗? 2.他们()会经过这里,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的美,体现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用横线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描写。 A动态B静态C心理 3.在作者眼里,冬天的美在于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喜欢哪个季节?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1.黎明愈发 2.心旷神怡 二、1.固然 2.必然 三、1. 天空飘着彩云。

忆读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x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忆读书》教学设计 2 一、教学设想 1.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 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 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 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 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2.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的目的是: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3.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 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住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三)师生座谈 设计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陈 述自己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五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教学反思

作品编号:51897654258769315745896 学校:五朱角市鸟砟镇四灵小学* 教师:猴挪黑* 班级:占卜参班* 《忆读书》教学反思 《忆读书》向读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作者一生读书的经历及过程,该文章篇幅较长,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长篇短教的方法,让学生能领会冰心先生的《忆读书》。 我校语文教学本着研究“抓精彩细节,营造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理念。运用“抓文眼,扣关键句切入,进行阅读教学”的阅读教学模式。这节课我努力紧扣我校的研究主题,以课题中“忆读书”的“忆”入手,紧扣关键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进行阅读教学。 首先我以介绍冰心奶奶的背景来导入课文,学生读题目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冰心奶奶有大致的认识,因为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概括,让学生从“忆”入手,学习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然后学生通过听录音找出冰心奶奶多年的读书感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从而找出这篇文章的关键句,展开阅读教学。

接着,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体会到“读书好”。让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读过哪些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时间,理解2-10自然段的内容。把文中的篇目及读书的时间在电教屏幕中一一列举,旨在说明冰心从七岁开始读书,八十多年间,她读了很多书。这一环节在板书“多读书”之后宣告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周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就是犯了小学语文教学通病:“文本的位移”“内容的复制”,教学没有实效性。其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冰心所读的书,适当归类,如文学名著、古典诗词、外国小说、《修身》课本等,让学生感受到冰心“读了很多书”,进而初步认识“爱读书”的冰心。 然后让学生通过“比着读”“挑着读”,体会什么是好书。以上两个环节是为了下一环节“读书好”作铺垫。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认识“读书好”。让学生紧抓文本感悟品读,如七岁时,她“听得津津有味”,对故事的下文“无限悬念”,常常“含泪上床”。这足以说明她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渴望读书。再如,读《三国演义》时,她“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读《水浒传》,她会“义愤填胸”,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打动。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在于说明“我”读得投入。在朗读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用圈画帮助阅读。这环节上得到老师们肯定的是,我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通过“圈、读、悟、议”等步骤,让他们参与阅读。培

忆读书一等奖教学设计精品合集

忆读书一等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冰心奶奶八十九岁时写的,这篇回忆录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前半部分以“忆”为主,夹以议论;后半部分以“议”为主,夹以记叙,主旨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 【教学目标】 1. 自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要部分,深入理解作者读书生涯中悟出的读书体会,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理解并力争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欣赏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冰心的读书方法,懂得读书要自己用心去体会。 3.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11 个,其中多音字2 个,写字10 个。 4. 理解“津津有味、悬念、气愤填胸、索然无味”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 朗读课文,理解读书的意义,培养读书的兴趣。 2. 联系上下文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学生搜集相关的名著资料。 2. 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文中名著的资料,检查预习情况,师做适当补充。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记叙顺序,感受冰心奶奶“读书多”。 第二课时(详案)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还记得是哪些问题吗? 二、体会“读书好” 1. 作者是通过描写“多读书”的往事来说明“读书好”的,那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呢?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试着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四人一组交流,请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板书:长知识助写作得快乐学做人)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文章要点,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反思3

《忆读书》教学反思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本文的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稳重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再文章中的作用。 本文的教学难点: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本课教学由学生自己根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学习课文,这一教学设计较难,学生操作起来较难。因此我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2.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是比较准确,但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上的顺序上注意一下,应该是因为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对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没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片段作文训练是为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做好准备的,有的同学就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完成,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完成。从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学是有所思考的去读书,读过之后才有所得;没有完成的同学可能是没有去看什么书或者是看了却没有思考结果是写不出来。看来,不仅要引导

忆读书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3、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作者读书的好处及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多媒体出示语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踊跃发言。 过渡:看来大家都是博学多识的孩子,一定看过不少的书吧。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我国现代女作家冰心与书的故事。 3、板题:忆读书 4、出示学习目标 (1)能说出作者读书的好处及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 (2)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冰心一生的读书体会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谁能就这九个字说说自己的理解?(生说) 过渡:正是因为冰心读的书多,才能感受到书的好,从而会判断好书的标准。那冰心一生都读过哪些书呢? 三、出示自学提纲一(多读书) 你能从文中找出冰心读了哪些书吗? 1、生答 2、师生共同概括: (1)七岁开始《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满江红》(岳飞)《声声慢》(李清照)《茶花女遗事》(小仲马)《聊斋志异》(蒲松龄)《封神榜》《荡寇志》《精忠说岳》(2)直至老年,仍读万卷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过渡:既然作者读了这么多书,她从书中得到了哪些好处? 四、出示自学提纲二(读书好) 小组合作读文,找一找读书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好处? 用“~~~”准确的画出来。 1、小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关于“读书好”的内容进行概括。

1《忆读书》导学案(答案)

《忆读书》 一.读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写对,下列字词,并在组内过关。 天罡()悬念()笸箩()岳武穆()烦琐() 消遣()堆砌()聊斋()地煞()水浒() 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风花雪月: 你认为文中还有那些成语或四字词语是需要注意的?请写下来。(不少于三个哦!) 四、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以选材的,课文2-10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我们可以从文中七岁时、十一岁时、十二三岁时这些词句中看出来的。作者在文中回忆回 (基础题)一、用1-2句话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概括模式: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的经历及的经验,从而引导青少懂得。(概括文章内容学法指导: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二、“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久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呢?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读书好”的体会。 读书好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好书的标准: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提高题)三、冰心老人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体现出这一点了吗?请找出一个证据。相信你也有类似的读书经历吧,写出一个与大家分享。 当堂拓展,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书 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 在人生的海洋里,它载着我,驶向许多奇妙的港口、岛屿,甚至是险峻的礁岩。 无论在丽日还是有风的天气里,我和它一起,在碧波或恶浪中进行。仿佛有只看不见得手,指点着那些像海市蜃楼一样的风光和人物,仿佛有张神奇的嘴,发出船底和波浪日夜荡出的水声,不停地给你讲生活中的哲理,幻想各种各样的现实。 这是一只不会沉的船,风浪不会把它吞没,大火也不能把它烧光,这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船,它一直航行下去,不寻求任何栖息的港湾。在这只船上,我变得越来越清醒,也变得越来越充实,而且和它一样,祈求更远更险的航行。 读书使我认识人生的意义,创造美好的生活。促使我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爱书吧,它将引领你创造绚丽的人生。(节选自刘湛秋的散文诗《书》) (1)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写对读书的感受?请举例来分析。 最后一段 (3)根据例句进行仿写。例句: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畅游。 仿句:, 作业布置: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知识积累】: 一、文体知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广泛和写作方法灵活多变;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根据表达方式的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本文属于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二、记忆关于“书”和“读书”的名言(选两条背下来哦!)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科:初中英语 学校:德令哈市第一中学 姓名:李楠 一、授课章节及名称: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ection B (2a-2e)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Section B的阅读板块。2a-2e以talent为主线,通过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达人秀”话题展开以阅读为主的学习活动。读后设计了回答问题、找出短文中的最高级并造句、找寻班级里的“达人”等任务链活动,帮助学生运用、巩固所学知识。2a读前引出达人这个话题。2b阅读文章简要介绍了达人秀的起源、基本特点、受人喜欢的原因以及它引起人们争议的方面。但是文章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达人秀这类节目的观点,认为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实现梦想的道路。2c的问题中前面四个都基于文章事实设问,但第5小题需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个开放性的问题。2d是对文章语言点的考查,让学生关注语篇中出现的最高级,并把句子写出来,让他们在动笔过程中,体会最高级在语篇中的运用。2e是个开放性的活动,我采用小组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选出班级里的才艺达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单词:学习掌握词汇 talent, magician ,beautifully, winner, prize, have…in common, all kinds of, be up to, play a role, make up ,for example等。 语言结构: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用法句型: 1)I think …is the most talented person. 2)Talent show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3) They try to look for the best singers, the most talented dancers, the most exciting magicians, the funniest actors and so on. 4)Who can play the piano the best or sing the most beautifully? 2、语言技能: 听: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并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能听懂本课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说:能在本课的任务型活动如:讨论、调查等中进行简单交流。 读:能辨认并正确读出句子节奏和句子中需要重读的单词,正确朗读文章,语音语调准确;能理解文章大意回答出相关问题。对重点词语理解掌握。 写:能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形式写出句子,能写出本文的主旨大意,通过调查报告发表小组成果。 3、学习策略:能通过找寻形容词、副词比较等级的变化规律,记忆词汇。同时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的表达上,必要时借助手势和表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外流行的“达人秀”(talent show)现象,并能正确认识这种流行文化。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发现自身的优点,大胆表现,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猫》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 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重点体会作者抒 发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培养学生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养猫的经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理解故事内容。 2、 体会作者情感及文章蕴涵的哲理。 3、 培养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三、 检查预习 (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下列字词,老师再出示答案,学生齐读,要求学生在 课文中标注) 读一读 (幻灯片) 四、 速读感知(出示幻灯片) 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 (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 速读要求: 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 学生按要求速读课文,在课文中标画…… 请三名学生分别简述三只猫的故事, 提醒学生抓住猫的来历、 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 位的词句。(老师简单点评) (过渡语)我们从故事中得知:三只猫的结局不是失踪就是死亡。这让我们深表同情。 那么,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 五、 小组交流,精彩展示(出示幻灯片) 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 要求:标画出文中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充分交流…… 小 组精彩展 示…… 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喜欢 怅然、愤恨 可怜猫 《猫》教学设计 s e s?ng y?ng 污涩 怂恿 ch eng 怅然 z u 诅骂 qu d n 蜷伏 ch eng ji e 惩戒 酸辛 喜欢 猫郑振铎

忆读书导学案

常德市六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忆读书 冰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三、了解冰心及其作品。 【学习重点】 一、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二、把握课文内容。 【难点】对课文涉及的文学作品的了解。 【课前自学】 一、自学指导 1、熟读课文,标注课文段落、生字词及精彩语句。 2、文体知识——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是通过真实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对于记叙要素的交代,作者往往采用灵活方法,有时在不影响表达效果的情况下,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序、倒叙、插叙。顺序即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倒叙即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的情节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著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诗集有《繁星》《春水》。翻译泰戈尔的《园丁集》《吉檀迦利》等。 二、课前练习 1、字词练习 笸箩 ..()天罡.()地煞.()烦琐.() 怒发冲冠.( )消遣. ( )朦胧 ..()堆砌.() 2、将下列补充完整。 人情故然无味不能自有所失有味义愤填 3、释词: ⑴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 ⑵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索然无味: ⑶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的、无病而呻、自

忆读书教学反思

《忆读书》向读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作者一生读书的经历及过程,该文章篇幅较长,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长篇短教的方法,让学生能领会冰心先生的《忆读书》。 我校语文教学本着研究“抓精彩细节,营造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理念。运用“抓文眼,扣关键句切入,进行阅读教学”的阅读教学模式。这节课我努力紧扣我校的研究主题,以课题中“忆读书”的“忆”入手,紧扣关键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进行阅读教学。 首先我以介绍冰心奶奶的背景来导入课文,学生读题目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冰心奶奶有大致的认识,因为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概括,让学生从“忆”入手,学习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然后学生通过听录音找出冰心奶奶多年的读书感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从而找出这篇文章的关键句,展开阅读教学。 接着,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体会到“读书好”。让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读过哪些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时间,理解2-10自然段的内容。把文中的篇目及读书的时间在电教屏幕中一一列举,旨在说明冰心从七岁开始读书,八十多年间,她读了很多书。这一环节在板书“多读书”之后宣告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周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就是犯了小学语文教学通病:“文本的位移”“内容的复制”,教学没有实效性。

其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冰心所读的书,适当归类,如文学名著、古典诗词、外国小说、《修身》课本等,让学生感受到冰心“读了很多书”,进而初步认识“爱读书”的冰心。 然后让学生通过“比着读”、“挑着读”,体会什么是好书。以上两个环节是为了下一环节“读书好”作铺垫。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认识“读书好”。让学生紧抓文本感悟品读,如七岁时,她“听得津津有味”,对故事的下文“无限悬念”,常常“含泪上床”。这足以说明她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渴望读书。再如,读《三国演义》时,她“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读《水浒传》,她会“义愤填胸”,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打动。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在于说明“我”读得投入。在朗读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用圈画帮助阅读。这环节上得到老师们肯定的是,我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通过“圈、读、悟、议”等步骤,让他们参与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但在这环节上,我的不足之处是对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没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我们常说教师要智慧的教,学生要智慧的学,然而没有教师智慧的引领,学生又何来智慧张扬的平台。而教师的智慧就体现在每一节课的细微之处,通过这次的研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以后的每一次备课中力求做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适合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理解力的适切解读,以不变应万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