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CT灌注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附2例报道)

一
增 大 并 气 促 1 入 院 。查 体 : 侧 甲状 腺 Ⅲ度 肿 大 , 韧 , 月 双 质 表 面 光 滑 , 压 痛 , 随吞 咽 上下 移 动 , 部 触 及 多 个 结 节 。实 有 可 颈 验 室 检 查 :S 1 9 ̄UmL ( 常 ) 1 H . I/ 3 正 ,m . g 、T 04 r / F 4 7i mE 6 . gm ( 低 )T A 2 4 、M b 5 .8 ( 高 ) 7 4n/ L 降 6 ,G b 7 . % T A 44 % 升 6 。 S E T:甲状 腺 明显 肿大 ,左 叶 中 上份 及 右 叶 中下 份 “ PC 冷结 节” 。B超 : 双侧 甲状 腺 弥 漫 性 肿 大 。 网格 状 改 变 , 本 氏 甲 呈 桥
状腺 炎可 能 ; 侧 胸锁 乳 突 肌 周 围探 及 多个 肿 大 淋 巴结 。 T 双 C :
般 认 为 ,T P L约 占所 有 结 外 淋 巴瘤 的 2 , 甲 状 腺 恶 性 肿 % 占
瘤 的 1 %一 %t 多 为 非 霍 奇 金 氏淋 巴瘤 , - 5 2 3 ] , 且绝 大部 分 为 B细 胞 淋 巴瘤 , 占 9 % 其病 因可 能 与 慢 性 淋 巴 细胞 性 甲状 腺 约 8 。
【 键 词】 甲状 腺 肿 瘤 ; 巴瘤 ; 层 摄 影 术 , 关 淋 体 X线 计 算 机
【 中图 分 类 号】 R 3 .; 7 02 3 R 1 . 7 61 R 3 . ; 8 44 6 2 【 献 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1 0 — O 2 2 1 ) 6 0 4 — 3 文 08 16 (0 2 0 — 4 8 0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Re u t sl s Ou f 1 a e , s ge lso s s e 2 a d mu t l e in , T e e w r 8 l s n t g t e , o i h6 to 5 c s s i l in wa e n i 1 n l p el s si 3 n e n i o n h r e e 1 e i sa o e h r f o l wh c
【 中图分类号 】R734 【 .1 3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 52 (08 6 一 06 0 07 97 20 )0 B 18 — 2
M l Di g o i o i a y I t a e b a a i n n mp o n t l i a i n f a c LVXi g —s e g, A X n — U a n s f s Prm r n r c r r l M l a tLy h ma a d Is C i c lS g i c n e g n i n h n F N i
r u d c o te e n s a e— o c p i g e e twe esiht I pli C fM RI 1 e insp e e t d a s — o lg t— o n whih m s d ma a d p c c u y n f c r lg , n a n S a o n , 2 l so r s n e sio rsih
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李青;张云岗;路军;曹勍;潘静;金木兰【摘要】目的探讨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LBCL 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56~83岁,中位年龄70岁.9例均有结外累及,包括骨髓、肺及肾上腺、鼻咽部、回盲部、脾脏、乳腺、胸壁.光镜下见中-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核仁显著.免疫表型:9例CD5、CD20、CD79a呈弥漫阳性,8例BCL-2呈阳性,6例BCL-6呈阳性,5例MUM-1呈阳性,4例CD10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40%~ 80%.Hans分型:6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亚型,3例为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ABC)亚型.随访6.5 ~23.5个月,1例死亡,6例存活,但病情均进展或复发,2例失访.结论 CD5阳性DLBCL患者的病程呈侵袭性,多见于老人,常累及结外.免疫组化标记BCL-2多为阳性,CD10多为阴性.常规化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04【总页数】5页(P388-392)【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作者】李青;张云岗;路军;曹勍;潘静;金木兰【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异质性疾病。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原发性 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巴瘤 临床病理 因素与预后 的关 系
段伦喜 , 赵 华, 冯大作 , 国清 , 刘 李铁钢 , 钟德 王 , 午 胡辅珍 , 皮执 民, 雷三林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普通外科 , 湖南 长沙 4 0 1 ) 10 1
摘要 : 目的 分析 原发性 胃淋 巴瘤预后与各临床病理 因素及 治疗的关 系。方法 随访该 院 3 间因原发 3年
维普资讯
第 l 卷第 l 8 4期 20 0 8年 7月
中国现 代 医学杂 志
C iaJ u a f d m dcn hn o r l n o Mo e Me iie
V0.1 .4 1 8No1
J1 0 8 u.2 o
文章编号 : 10 — 9 2 2 0 1- 0 5 0 0 5 8 8 ( 0 8)4 2 5 — 4
srvl a a e e al - e ru i l a s d O r oi a hz dm d1【 eu ] -ers卜 u i s s s db K p M i rv l ia Xp prol aa oe R s t 3ya v aW s s y n a e sv aa y s C n n o tn r . l su
A s at O jcv】T vsgtte e tnh e ent li pt l i l hr t sc adt a bt c r :【 bet e oi eta l osi bt e ecn oa o g a ca c rts n et i n i eh ra i p w h ie h o e a e i i r - m n ad e r ns m r gsi l po aP L 【 to 】 ooi p e G aetr e e e et o oiop a tc y hm ( ) Me d Flwn u Lptn ci d p卜 t p g s f r y a r m n h i G . h l g t P h i s e v o
原发性脑淋巴瘤MRI和MRS表现

原发性脑淋巴瘤MRI和MRS表现朱旻钰;葛锐;阮怀军【摘要】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表现.方法 11例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淋巴瘤的患者,均行常规MRI 和MRS 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8 例单发,3 例多发,病灶位于皮层下白质6 例、基底节区2 例、胼胝体3 例,T1WI 显示6 例呈等信号,5 例呈低信号,T2WI 显示3 例呈等信号,8 例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5 例可见握拳征,瘤体周围见轻、中度水肿;11 例MRS 显示:Cho 升高,NAA、Cr 降低,6 例见Lip 峰;病理证实均为B 细胞淋巴瘤.结论综合分析常规MRI、MRS 表现可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作出正确诊断.%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RI and MRS appearances of the primary brain lymphoma. Methods Eleven cases with primary brain lymphoma proved by pathology underwent conventional MRI and MRS. Results There were 8 cases with single lesion and 3 cases with multiple lesions. Tumors located in 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in 6 cases, basal ganglia in 2 cases, corpus callosum in 3 cases. On T1WI images , 6 lesions were iso-intensity and 5 lesions were hypointensity; on T2WI images, 3 lesions were iso-intentsity and 8 lesions were hyperin-tensity. All of tumors were highly enhanced after contrast media injection, among which 5 lesions showed fist sign. Edema surrounding tumorrnwas light or moderate. MRS showed that Cho increased accompanied NAA and Cr decreased, and Lip peak could be seen in 6 cases which confirmed were B cell lymphoma by pathology.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RI and MRS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brain lymphoma.【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3(034)003【总页数】3页(P318-320)【关键词】脑淋巴瘤;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作者】朱旻钰;葛锐;阮怀军【作者单位】230000,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原发性脑淋巴瘤(primary brain lymphoma,PML)在组织学上与非神经系统淋巴瘤相同,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治疗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治疗及效果。
方法对2004年3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9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9例ptml患者均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5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6例患者采用双侧甲状腺次切除术,8例患者采用单侧腺叶切除;随访期间2例失访,8例死亡,患者1年期生存率为70.59%,3年期生存率为52.94%。
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复杂,可采用免疫组化结合病理分析,采用单独手术以及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免疫组化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malignant lymphoma,ptml)主要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临床较少,一般可以占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2%-3%[1]。
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容易易误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者甲状腺癌等,通过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时有效地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对2004年3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9例ptml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详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3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9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13例,年龄36-76岁之间,平均年龄(55.6±9.3)岁;病程为1个月-37个月,平均(11.5±5.6)月。
1.2治疗方法19例ptml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5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6例患者采用双侧甲状腺次切除术,8例患者采用单侧腺叶切除,同时5例患者采取淋巴结清扫。
4例患者行单纯手术,15例患者采取综合治疗,采取化疗方案chop进行化疗,6例患者行术后单独化疗,4例行术后单独放疗,5例行术后放化疗。
2结果2.1患者临床特征患者病变累及双侧为9例,累及单侧8例。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附4例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附4例分析)
李立;徐惠珍
【期刊名称】《华西医学》
【年(卷),期】1991(6)3
【摘要】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罕见,临床多误珍,我院自1964至1989年共收治45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中仅发现4例,占0.9%。
现结合随诊结果,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
临床资料:女性3例,平均58岁(43,60,73)34岁男性1例。
病程一年内,甲状腺肿块1~3月内迅速增大,伴声嘶2例,气管狭窄3例。
肿块特征为不规则,边界不清,累及双侧叶,无包膜,1例伴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仅1例为单侧,光滑,活动,局限于腺体内。
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正常,I<sup>131</sup>扫描3例“凉—冷结节”1例“双侧温结节”,1例有桥本氏病史,CT显示“
【总页数】2页(P349-350)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瘤;诊断
【作者】李立;徐惠珍
【作者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105
【相关文献】
1.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附15例报告) [J], 成卫
2.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 - 附 5例报道 [J], 赵雨占;朱明华
3.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附6例报告) [J], 张丽华;孙荣超;陈瑛
4.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J], 田兴松;常宏
5.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 [J], 孙治君;姚榛祥;管小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征分析

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征分析段秀芳【期刊名称】《齐鲁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22)6【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方法对1994~2005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胃MALT淋巴瘤病人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8例病人平均55.8岁,男女比例1.71:1。
临床症状无特殊性,以上腹疼痛最为常见,其次是饥饿痛、腹胀、恶心、呕吐、黑便等。
肿瘤多位于胃体下部-胃窦部,占42.1%,位于胃窦占26.3%,胃体部占26.3%。
胃镜下病理检查确诊率为65.8%。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均为B细胞淋巴瘤。
结论内镜下多块取检、深部取检,结合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有助于胃MALT淋巴瘤诊断。
【总页数】3页(P502-503)【关键词】胃;淋巴组织;淋巴瘤;胃镜检查;免疫组织化学【作者】段秀芳【作者单位】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胃MALT淋巴瘤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分析及PTEN蛋白的表达 [J], 刘迎利;林涛;周毅2.原发性胃淋巴瘤49例临床特点和内镜特征分析 [J], 陈敏;魏威;吕瑛;张晓琦;姚玉玲;王雷;徐肇敏;邹晓平3.胃原发性淋巴瘤16例内镜活检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王忠华;章义贵;刘鲁闽;谢海云4.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J], 辛悦;于立辉;张秀梅5.5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内镜特征分析 [J], 屈丽娜;王海燕;穆善善;苟国娥;张耀平;冯洁;黄晓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
2014-07-15T15:03:42.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7期供稿 作者: 王炳钦
[导读] 原发于淋巴组织的肿瘤都是恶性肿瘤,胃原发性淋巴瘤是原发于胃壁内淋巴滤泡的肿瘤。
王炳钦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122500)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胃原发性恶性
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淋巴瘤的病理特点。结果:肉眼观察结果:溃疡型
12例、弥漫浸润型8例、结节型4
例、广泛糜烂型
6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较小、细胞核不规则、胞质不多,与生发中心小裂细胞形似。部分细胞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呈圆
形,与单核细胞相似,可见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细胞形态比较杂乱。还有部分患者镜下可见淋巴上皮病变情况,主要
为肿瘤细胞侵入上皮和不同程度的破坏上皮的表现。极少数患者病理检查可见瘤细胞累及残留淋巴滤泡。
30例患者中27例经染色切片确
诊,
3例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检测确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肿瘤细胞CD20(+)、CD79α(+)、CD45RO(-),18例(60.00%)患者
BCL-10
核阳性。结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病理组织复杂,临床要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检查进行确诊,以期提高临床
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117-02
原发于淋巴组织的肿瘤都是恶性肿瘤,胃原发性淋巴瘤是原发于胃壁内淋巴滤泡的肿瘤,属于淋巴结外的一种恶性肿瘤[1]。多发生于
50-60
岁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发病可能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随着EBV、Hp感染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胃原
发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其预后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以及治疗方式等有关
[2]。现将我院3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
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
55-78
岁,平均(66.8±1.2)岁;23例患者上腹部疼痛,11例患者消化道出血,18例伴有发热症状,18例患者明显消瘦,10例患者贫血,6
例患者腹部触及包块,
8例恶心呕吐,10例反酸、烧心。初期胃镜诊断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9例、胃溃疡5例、胃癌4例、糜烂性2例。
1.2 研究方法 总结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病理切片,且同时应用EnVision方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CD79α、CD20、CD45RO
以及
EnVision试剂由Dako公司生产,BCL-10由Santa Cruz公司生产。
2.结果
肉眼观察结果 溃疡型12例、弥漫浸润型8例、结节型4例、广泛糜烂型6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较小、细胞核不规则、胞质不多,与生
发中心小裂细胞形似。部分细胞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呈圆形,与单核细胞相似,可见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细胞形态比
较杂乱。还有部分患者镜下可见淋巴上皮病变情况,主要为肿瘤细胞侵入上皮和不同程度的破坏上皮的表现。极少数患者病理检查可见瘤
细胞累及残留淋巴滤泡。
30例患者中27例经染色切片确诊,3例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检测确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肿瘤细胞CD20(+)、
CD79α
(+)、CD45RO(-),18例(60.00%)患者BCL-10核阳性。
3.讨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于某些病毒的感染有关;恶性淋巴瘤病人被发现有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故推测可
能在某些病毒的感染下,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和失调而导致发病。另有研究,可能与全身性因素引起胃局部淋巴组织的异形增生有关
[3]
。原发性胃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患者可有上腹痛、上腹饱胀、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
心、嗳气、呕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上腹部压痛、包块,可有发热、贫血貌、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腹水征。胃原发性恶性淋
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与胃良性肿瘤、胃癌等疾病鉴别诊断难度较大
[4]。现在临床主要依靠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
组化标记等方法进行诊断。由于该病变的病理变化并不在于胃粘膜表面,对各种检查的阳性率存在影响
[5]。X线钡餐检测能见多个不规则
性的充盈缺损,类似鹅卵石样变化。胃镜检查能发现肿块、溃疡、糜烂性黏膜、出血、坏死组织等。活检取材中还要注意胃原发性恶性淋
巴瘤表面的胃粘膜正常易导致取到的活检组织并非病变组织,因此要多点取样。超声检查还可探明病变入侵深度、各层胃壁变化等,掌握
胃周边淋巴结与器官的情况。
CT影像检查也能更进一步掌握肿块的确切位置、大小、形态以及范围等。本组对3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
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大体形态包括溃疡型、结节型、息肉型、混合型等,与胃癌区别不大。其组织形态包括:①
高分化
型:淋巴细胞增生,但此并非恶性淋巴瘤的独有特征;
② 低分化型:淋巴细胞未成熟;③ 混合型:同时包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肿瘤增
生;
④ 组织细胞型:存在不同时期的组织细胞的成熟和肿瘤分化增生;⑤ 未分化型:未按照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分化的肿瘤细胞增
生。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多数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为
B细胞性淋巴瘤,少数为T细胞性淋巴瘤,且CD21、CD20、CD35、BCL-10多数为阳
性。
参考文献
[1]温 静,宋 捷,李 慧,等.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54例胃镜与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8):728-730.
[2]于安仲,毛伟征.原发性胃淋巴瘤诊治50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377-379.
[3]孟 君,胡坚方,曾 俊.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4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8):9-11.
[4]黄 进,钟美佐,唐友红,等.5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10):997-1001.
[5]江向红,洪 瑜,钟继红,等.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J].浙江医学,2010,6(3):4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