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合集下载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应用指南完整版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应用指南完整版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应用指南完整版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2 000万,其中死亡病例1 200万,癌症将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

长期以来,手术、放疗和化疗是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但目前许多肿瘤无法采用上述方法实现治愈。

随着目前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对肿瘤发生及进展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模式。

虽然现在该治疗模式尚不能替代传统手段,但在提高手术、放化疗疗效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因此,中国抗癌协会(CACA)组织了相关领域专家,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指南和共识,制订了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应用指南,希望对从事临床免疫治疗的医师有所助益。

1. CAR-T治疗技术1.1 CAR-T细胞在血液瘤中的应用1.1.1 适用指征一般要求:1)卡氏(karnofsky,KPS)评分≥50分或ECOG体力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 PS)≤2分。

2)具有良好的心、肺、肝脏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又称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又称AST)<正常3倍、胆红素<2.0 mg/dL;室内空气患者血氧饱和度≥92%。

3)无活动性感染。

4)预计生存期>12周。

5)免疫组织化学或流式细胞术检测瘤细胞相应靶点阳性。

纳基奥仑赛[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可用于复发难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伊基奥仑赛(BCMA CAR-T)可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过去至少经过三线治疗(至少使用了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泽沃基奥仑赛(BCMA CAR-T)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3种治疗后疾病进展(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2]。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

J OURNAL OF C LINICAL O NCOLOGY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Bruce D. Cheson, Beate Pfistner, Malik E. Juweid, Randy D. Gascoyne, Lena Specht, Sandra J. Horning, Bertrand Coiffier, Richard I. Fisher, Anton Hagenbeek, Emanuele Zucca, Steven T. Rosen, Sigrid Stroobants, T. Andrew Lister, Richard T. Hoppe, Martin Dreyling, Kensei Tobinai, Julie M. Vose, Joseph M. Connors, Massimo Federico, and Volker Diehl摘 要目的有必要制定规范的疗效标准以用于各个临床试验的解释和对照,以及管理机构对治疗新药的审批。

方法国际工作组疗效标准(Cheson et al, J Clin Oncol 17:1244, 1999)一直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其明显的局限性以及[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免疫组化(IHC )与流式细胞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重新评估该标准。

因此,开展国际性协调议案以进行建议的更新。

结果新指南将PET 、IHC 和流式细胞学技术纳入非霍奇金与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评估。

同时规范了终点的定义。

结论希望这些指南得到各研究组、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广泛采纳,并有助于管理机构对新药和更有效治疗方法的审批,由此改善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J Clin Oncol 25:579-586. © 2007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规范的疗效标准为临床试验提供了统一的终点,这使得各研究间具有可比性,有助于明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管理机构对新药的审批。

《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

《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

《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
该指南旨在提供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指导,以下是该指南的要点:
1. 淋巴瘤概述
- 淋巴瘤是一种涉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 鉴别淋巴瘤的各个亚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亚型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

2. 临床表现
- 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疲劳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 需要对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 淋巴瘤诊断
- 淋巴瘤的诊断需要通过淋巴组织或骨髓活检进行确认。

- 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淋巴瘤亚型的准确定性诊断至关重要。

4. 淋巴瘤分期
- 根据淋巴瘤的扩散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分期。

- 国际常见的淋巴瘤分期系统包括Ann Arbor分期和St. Jude分期,分别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

5. 淋巴瘤治疗
- 淋巴瘤的治疗策略根据亚型和分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等。

-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6. 随访和预后
- 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

- 随访包括对患者体检、症状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等。

- 预后因亚型、分期和治疗反应而异,若出现复发或进展可依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请注意,以上仅为《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的要点,具体细节还需参考完整文档。

恶性淋巴瘤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

恶性淋巴瘤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

恶性淋巴瘤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1基本知识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同时也是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恶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增长很快,目前在欧家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在我国居全身恶性肿瘤第八位。

2023年全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已达6.43/10万,且有不断增长趋势。

随着对淋巴瘤研究的不断深入,疾病的病理诊断、分型、分期和治疗方式均有了长足进步,对改善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有重大意义。

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部位,常原发于淋巴结,也可原发于其他器官。

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好发于颈部,其次是腋下、腹股沟。

部分患者深部淋巴结为起始症状,以纵膈侵犯较常见,还可累及腹膜后淋巴结,初期多无明显症状,进展后可出现压迫症状。

此外还可发生于肝、脾、消化道、皮肤、咽淋巴环、肺、骨骼、泌尿道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各种相应症状。

全身症状常有全身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及不规则发热。

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无压痛、亦可多个肿块融合成块。

该病需要和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淋巴结转移癌进行鉴别。

病理检查是淋巴瘤确诊的金标准,病理诊断一般包括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必要时进行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检查。

2治疗方案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

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进行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和分期。

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体液免疫、淋巴细胞亚群、病毒学、传染病、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胃肠镜、心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放射性核素或PET-CT等。

治疗措施包括联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肿瘤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综合方式。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10-14分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34%,在亚洲国家一般大于40%。

我国2011 年一项由24 个中心联合进行、共收集10 002 例病例样本的分析报告指出,在中国DLBCL占所有NHL的45.8%,占所有淋巴瘤的40.1%。

作为一种侵袭性NHL,DLBCL的自然病程相对较短,但一定比例的患者可以在接受恰当治疗后得到治愈。

既往,DLBC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患者在接受包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后,约1/3 患者生存期在5 年以上。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方案的出现进一步将DLBC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

而PET-CT引入疾病评估体系后,能更精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和判断疾病的预后。

现参照《ESMO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推荐》以及《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制订了本指南。

一、定义DLBCL 是肿瘤性大B淋巴细胞呈弥漫性生长,肿瘤细胞的核与正常组织细胞的核大小相近或大于组织细胞的核,通常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 倍。

在WHO 的2008 年分类中,根据组织形态学改变将DLBCL分为中心母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以及间变型,特殊的少见亚型如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和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等。

二、诊断、分期及预后1.诊断:DLBCL依靠活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明确诊断。

需要针对CD20、CD3、CD5、CD10、BCL-2、BCL-6、GCET1、FOXP1、IRF4/MUM1、Ki-67 及CD21 进行检测。

某些病例可选做cyclin D1、κ/λ、CD138、EBV、ALK、HTLV1等。

疑有病变的淋巴结应尽量完整切除行病理检查,细针穿刺或粗针穿刺活检一般不适用于初发淋巴瘤的诊断。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淋巴瘤,又称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三)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

2. 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超声等。

3.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淋巴瘤确诊和分型的金标准。

二、分期淋巴瘤的临床分期依据疾病侵犯部位以及有无B症状,目前采用的是Ann Arbor-Cotswolds分期系统(表1),同时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分为A 组(无B症状)和B组(有B症状)。

三、疗效评价目前主要采用Lugano 2014评价标准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表4),治疗效果分为基于CT和(或)MRI评价的影像学缓解和基于PET-CT评价的代谢缓解,PET-CT评价代谢缓解的依据是PET5分法(Deauville标准)(表5)。

淋巴瘤的分类与治疗原则

淋巴瘤的分类与治疗原则

淋巴瘤的分类与治疗原则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细胞或浆细胞。

根据疾病的特征和治疗的需要,淋巴瘤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和亚型。

在本文中,将讨论淋巴瘤的分类以及治疗的原则。

淋巴瘤的常见分类是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征是在肿瘤组织中存在霍奇金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可在显微镜下进行鉴定。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的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包括多个亚型,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淋巴样白血病等。

治疗淋巴瘤的原则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将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分期、病理类型和个体化因素来定制。

化疗是淋巴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对于霍奇金淋巴瘤,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ABVD(阿达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霉素)方案和BEACOPP (博来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长剂量达卡巴霉素、普莱柯波西比、硫唑嘌呤)方案。

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常用的化疗方案有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曲库铵、长春新碱、葡萄糖酸甲泼尼龙)方案和ABVD方案等。

放疗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淋巴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放疗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

对于霍奇金淋巴瘤,辅助放疗通常用于已经完成化疗并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

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放疗一般在化疗后用于局部疾病控制,或者在复发或残余病灶时使用。

免疫治疗是治疗淋巴瘤的新兴领域。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淋巴瘤的治疗。

它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结合,诱导细胞毒性机制来杀死恶性细胞。

除了这些主要治疗方法,还有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切除和抑制肿瘤血供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以恢复患者造血系统功能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高剂量化疗或放疗来杀死或控制肿瘤细胞。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

淋巴瘤患者在发现淋巴结肿大前或同时可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病理、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转归等将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两类。

HL的病理学形态特征为多种非肿瘤性炎症细胞增生的背景中见到诊断性的里-斯(Reed-Steinberg,R-S)细胞。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NHL是一组具有较强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远高于HL。

NH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淋巴结结构消失,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淋巴窦及淋巴滤泡或淋巴结包膜受侵,整个淋巴结呈弥漫性,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淋巴细胞代替。

根据NHL 的自然病程,可以分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

根据淋巴细胞起源的不同,又可分为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淋巴瘤。

二病因淋巴瘤是在机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发育阶段的免疫活性细胞发生分化和增殖异常引起的疾病。

淋巴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发展涉及遗传、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等理化因素及免疫状态等诸多发面。

三临床表现ML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基本上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

因此,ML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列):曹君1、曹军宁1、陈治宇1、郭海宜1、郭晔1、胡夕春1、洪小南1、吕方芳1、刘晓健1、李小秋3、罗志国1、马学军2、潘自强2、孙慧1、王碧芸1、王惠杰1、王佳蕾1、王磊苹1、王中华1、吴向华1、印季良1、应江山1、张文1、赵欣旻1、郑春雷1、朱晓东1、朱雄增3、左云霞1。

注:1化疗科、2放疗科、3病理科2009年9月(第二版)1霍奇金淋巴瘤一.WHO分类: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混合细胞型(MCHL)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二.分期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E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E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EIII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E+S区受累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肿瘤细胞(LP细胞)表达CD45、CD20、CD79a、BCL6,Oct2+/BOB.1+,不表达CD15、CD30(少数病例CD30弱阳性),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还表达EMA、J链、CD75、及免疫球蛋白轻、重链。

肿瘤细胞常被CD3+、CD57+的反应性小T细胞所围绕而形成花环样结构。

但肿瘤细胞所在的淋巴样大结节基本由反应性小B细胞(CD20+、CD79a+)所构成。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NLPH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EMA+/-、CD15-、CD30-/+、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背景细胞多为CD20+的小B细胞和散在分布的CD57+的T细胞。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CH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混和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和淋巴细胞削减型霍奇金淋巴瘤(LDHL)四个形态学亚型。

各型免疫表型相似,肿瘤细胞(HRS 细胞)均CD30+、CD15+(80%病例)、LMP1+/-、CD45-、CD20-/+、CD79a-/+、J 链蛋白-、CD3-、CD68-、EMA-、ALK-,Oct2和BOB.1两者中至少有一者失表达。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CH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0+、CD15+/-、LMP1+/-、CD45(LCA)-、CD20(L26)-/+、CD79a-/+、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四.诊断基本检查:体检:淋巴结检查、韦氏环、肝脾行为状态(PS)B症状血常规,ESR,LDH,白蛋白,肝肾功能胸片,B超颈、胸、腹、盆CTIB、IIB、III、IV期行骨穿可选: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08.12(版本二) PET/CT五.治疗原则: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IA、IIA 累及野或区域淋巴结放疗IB、IIB 化疗+累及野放疗IIIA、IVA 化疗±放疗或姑息性局部放疗IIIB、IVB 化疗±放疗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I和II期:化疗+累及野照射IIIA、IIIB和IV期、非大肿块:化疗IIIA、IIIB和IV期、大肿块:化疗±大肿块部位照射六.化疗原则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推荐方案:ABVD±美罗华ADM 25mg/m2 i.v. d1, d15BLM 10mg/m2 i.v. d1, d15VLB 6 mg/m2 i.v. d1, d15DTIC 375 mg/m2 i.v. d1, d15美罗华375 mg/m2 i.v. d1四周重复CHOP±美罗华CTX 750 mg/m2 i.v. d1VCR 1.4 mg/m2 (最大2mg) i.v. d1ADM 50 mg/m2 i.v. d1Pred 60 mg/m2 po. d1-5美罗华375 mg/m2 i.v. d1三周重复EPOCH±美罗华CTX 750 mg/m2 i.v. d1ADM 50 mg/m2 i.v. d1VCR 1.4 mg/m2 (最大2mg) i.v. d1VP-16 100 mg/m2 i.v. d1-3Pred 60 mg/m2 i.v. d1-5美罗华375 mg/m2 i.v. d1三周重复CVP±美罗华CTX 750 mg/m2 i.v. d1VCR 1.4 mg/m2 (最大2mg) i.v. d1Pred 60 mg/m2 po. d1-5美罗华375 mg/m2 i.v. d1三周重复单药美罗华美罗华375 mg/m2 i.v. d1三周重复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最常用方案:ABVD , Stanford V 。

高危病人(IP I≧4)可选剂量递增的BEACOPP.(2)IA、IIA预后好:ABVD×4周期+RT或Stanford V×2周期+RT(适合非大肿块)I、II预后差:ABVD×4,达CR、PR者加ABVD×2周期,+RT.或Stanford V×3周期,对肿块﹥5cm或PET/CT有残留处+RT.III、IV :ABVD×6-8. 4疗程达CR、PR者加ABV D×2,有大肿块的局部+RT.或Stanford V×3周期+RT或剂量递增的BEACOPP×8+RT常用的方案:ABVDADM 25mg/m2 i.v. d1, d15BLM 10mg/m2 i.v. d1, d15VLB 6 mg/m2 i.v. d1, d15DTIC 375 mg/m2 i.v. d1, d15四周重复Stanford V :ADM 25 mg/m2 i.v. w1,3,5,7,9,11VLB 6 mg/m2* i.v. w1,3,5,7,9,11HN6mg/m2 i.v. w1,5,92VCR 1.4 mg/m2(max 2mg) i.v. w2,4,6,8,10,12BLM 10 mg/m2 i.v. w2,4,6,8,10,12Vp-16 60 mg/m2 i.v. w3,7,11PND 40 mg/m2** p.o. qod (12w)* 50岁者自第10周起每周减量1 mg/m2至4 mg/m2**第10周起逐渐减量,隔天减10 mg十二周重复BEACOPPBLM 10 mg/m2 i.v. d8VP16 100 mg/m2 i.v. d1-3ADM 25 mg/m2 i.v. d1CTX 650 mg/m2 i.v. d1VCR 1.4 mg/m2 (最大剂量2 mg)i.v. d8PCZ 100 mg/m2,po qd d1-7Pred 40 mg/m2 po qd d1-14三周重复剂量递增的BEACOPPBLM 10 mg/m2 i.v. d8VP16 200 mg/m2 i.v. d1-3ADM 35 mg/m2 i.v. d1CTX 1200 mg/m2 i.v. d1;VCR 1.4 mg/m2 (最大剂量2 mg)i.v. d1PCZ 100 mg/m2,po qd d1-7Pred 40 mg/m2 po qd d1-14三周重复MOPP(有心脏病史)6 mg/m2 i.v. d1, d8HN2VCR 1.4 mg/m2(max 2mg) i.v. d1, d8PCZ 100 mg/m2 p.o. d1~14PDN 40 mg/m2 p.o. d1~14四周重复二线方案:MINEIFO 1333 mg/m2 i.v. d1~3(mesna 解救) MIT 8 mg/m2 i.v. d1Vp-16 65 mg/m2 i.v. d1~3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08.12(版本二)三周重复Stanford VADM 25 mg/m2 i.v. w1,3,5,7,9,11VLB 6 mg/m2* i.v. w1,3,5,7,9,116mg/m2 i.v. w1,5,9HN2VCR 1.4 mg/m2(max 2mg) i.v. w2,4,6,8,10,12BLM 10 mg/m2 i.v. w2,4,6,8,10,12Vp-16 60 mg/m2 i.v. w3,7,11PND 40 mg/m2** p.o. qod (12w)* 50岁者自第10周起每周减量1 mg/m2至4 mg/m2**第10周起逐渐减量,隔天减10 mg十二周重复ICEIFO 5000 mg/m2 ivgtt (24h, 同时用mesna)d2CBP AUC=5(最大800mg) i.v. d2VP-16 100 mg/m2 i.v. d1-3两周重复 G-csf支持MOPP6 mg/m2 i.v. d1, d8HN2VCR 1.4 mg/m2(max 2mg) i.v. d1, d8PCZ 100 mg/m2 p.o. d1~14PDN 40 mg/m2 p.o. d1~14四周重复DHAPDXM 40 mg i.v. d1-4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08.12(版本二)Ara-C 2000 mg/m2 i.v. bid d2DDP 25mg/m2 i.v. d1-4三周重复ESHAPVP-16 40 mg/m2 i.v. d1-4MP 500 mg i.v. d1-5Ara-C 2000 mg/m2 i.v. d5DDP 25mg/m2 i.v. d1-4三周重复GVDGem 1g/m2 i.v. d1,8DXM 40mg po d1-4DDP 75mg/m2 i.v. d1三周重复七.放疗原则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IA-IIA期累及野放疗 30-36 Gy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a)I-II期无大肿块化疗后CR者,累及野放疗 30Gy化疗后PR者,累及野放疗 30Gy,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b)I-II期大肿块化疗后CR者,累及野放疗 30Gy,原大肿块处加量至36Gy化疗后PR者,累及野放疗 36Gy, 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c)III-IV期大肿块化疗后大肿块病灶处放疗36-40Gy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08.12(版本二)附:NCCN预后不良因素大肿块:纵胸比>1/3或肿块>10cm血沉≥50>3个淋巴区域B症状≥2个结外病变非霍奇金淋巴瘤一.WHO分类(NCCN 2008):前躯淋巴肿瘤B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T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成熟B细胞肿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B-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PLL)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变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α重链病γ重链病μ重链病浆细胞骨髓瘤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08.12(版本二)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儿童滤泡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M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性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DLBCL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老年人EBV阳性DLBCL慢性炎症相关性DLBCL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浆母细胞性淋巴瘤起自HHV8相关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Burkitt淋巴瘤中间特点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T细胞幼淋巴瘤性白血病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种痘水疱样淋巴瘤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08.12(版本二)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淋巴瘤样丘疹病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8阳性侵袭性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PTCL, 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阴性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组织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细胞肉瘤交指树突细胞肉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未确定性树突细胞肿瘤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早期病变浆细胞增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PTLD多形性PTLD单核性PTLD单形性PTLD(B和T/NK细胞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型PTLD二.分期(COTSWALDS)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IE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IIE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E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E+S区受累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