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对策的因素分析 (1)

合集下载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诊科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

急诊科护士作为急救和护理的重要一环,在应对工作压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对于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压力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研究目的:1. 分析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2. 探究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方式,了解不同应对方式对工作压力的影响;3. 提出减轻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新方法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确保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2. 数据采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两个方面的问题。

访谈则以半结构化形式进行,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取更加详细和个性化的信息。

3. 数据分析: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如频数分布、卡方检验等;定性分析则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整理和归纳来分析护士对工作压力的感受以及应对方式的不同。

方案实施情况:1. 选取多个急诊科作为研究场所,联系相关负责人,征得合作意向,并解释研究目的和过程,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2. 设计并制作调查问卷,包括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两个部分。

经过专家评审后,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

3. 在每个研究场所进行问卷调查,向护士们发放问卷,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

联系部分护士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

4. 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和编辑,形成可用于分析的数据集。

5. 使用合适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归类、总结和对比,揭示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6. 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减轻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新方法和建议,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管理者。

急诊科护士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

急诊科护士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

急诊科护士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及如何缓解其压力,维护其群体的心理健康。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中的护士压力源量表对我院急诊科病房和门诊126名护士的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工作压力、工作性质与强度、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职业危险及防护不利、待遇较低、社会心理支持不足等因素成为急诊科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

结论:工作压力过大对急诊科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医院管理者应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来采取有效的缓解措施,使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服务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mergency nurses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stress factors and how to relieve the pressure,to maintai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ir populations.Methods:Questionnaire was used in scale stressors of nurses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wards and 126 nurses out to investigate.Results:Work stress,job nature and intensity,and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patients with their families,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protective negative,treatment with lower,such as a lack of psychosocial support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to work stressors.Conclusion:Work pressure o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adverse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hospital administrators should be sources of job stress for nurse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able nurses to provide satisfactory services to patients in the joy of success,to optim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Key words】Emergency department;Nurses;Work pressure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是指对生物或人类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使个体产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刺激 [1] 。

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及应对措施

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及应对措施
家庭关系
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影响护士的家庭关系,如与配偶、父母等的关系 可能受到影响。
03
应对措施
自我调节和放松技巧
呼吸练习
01
通过深呼吸和冥想等放松技巧,降低身体和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健康生活方式
02
保持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
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放松技巧
03
学习渐进性肌肉松弛、瑜伽、太极等放松技巧,有助于缓解紧
职业风险
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疾病和 感染,如传染病、化学物质等,存 在一定的职业风险。
抑郁和情绪问题
工作满意度低
护士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 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等原因而感
到工作满意度低。
情感压抑
由于工作性质,护士需要压抑自 己的情感,如面对病患的痛苦、
死亡等,容易产生情感压抑。
社交问题
长时间的工作导致护士缺乏社交 时间和机会,可能产生社交问题
改善工作环境
优化工作流程
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避免工作负荷过大。
改善工作氛围
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减少人际关系的压力。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护士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01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
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护士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0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与合作,为护士提供更 多的支持和帮助。
05
研究和发展
研究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
高工作压力可能导致护士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生理健康问题
工作压力可能导致护士出现生理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急诊护士压力源分析

急诊护士压力源分析

3急诊护士压力源分析3.1来自心理紧张由于急诊科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各种突发意外频发,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长时间处于思想高度紧张的状态。

与其他科室的护士相比,急诊科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更大,不仅需要适应轮班制的调换,还要亲眼见证死亡的发生。

因此,急诊科护士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工作要比在普通病房里承受更多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随着近几年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医患关系愈发紧张,对护士这一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新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对护士的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又进一步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3.2来自患者家人的压力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矛盾也随之产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据此,护士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问题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急诊科接诊的患者都有急、危、重的特点,病人及其家属对突发的意外情况不知所措,情绪处于高度的恐惧和焦虑的状态,而随着病情的加重和情况的恶化,治疗效果难以达到病人及其家属的期望值,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将不良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

3.3工作量问题随着医疗行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在心理、生理和病理上都需要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无疑增加了护士额外的工作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护士编制严重不足,导致急诊科护士常年处于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的状态。

3.4工作的突然性由于急诊科接诊的病人有急、危、重的特点,所以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常年实行轮流倒班的制度。

频繁地更换时间倒班和周末节假日的轮流值班严重扰乱了护士本身的生物钟和工作情绪,护士需要在忙碌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随时切换,给护士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势必会带来一些家庭矛盾。

因此,频繁倒班值班也是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3.5护士职业方面职业暴露是所有医疗工作者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

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的人群以及具有传染可能的血液、体液或其他传染媒介侧。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法律法规得到充分健全与完善,社会大众对自身权益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服务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领域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急诊室则作为医疗机构重点部门,每天都会面对大量各种症状的求诊人员,若是出现护理失误的话,极易引发医患纠纷问题,因此急诊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都极为巨大。

下面的文章首先着手分析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来源,继而提出缓解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压力因素引言医院急诊室是诊疗工作最为繁重,患者状况最为复杂的科室,每天都会接待诊治大批各种症状的危重患者,精神紧张、时间紧迫、患者情况变化莫测、紧急抢救是急诊护士长期面对的工作状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极易导致急诊护士产生烦躁厌倦等负面情绪,从而产生逃离心理,这也是急诊科室人员流失量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深入分析造成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具体原因,有利于缓解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有效解决急诊科室人员流失问题。

1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来源简析1.1急救护理工作性质医院急诊室因其接待的病人通常为情况紧急,症状较为严重,涉及的疾病种类较为广泛等特点决定了急诊室护士大都长时间保持在高负荷的护理过程中。

急诊室护士要求其在患者进入急诊室的这段时间通过120急救人员的反应以及自身的经验判断患者的具体情况。

并将这些具体情况以较为简练的方式迅速转达给医生后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与此同时,还应当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

在进行急救过程中,急诊室护士所面对的患者数量无法计算,工作量也无法估算,这使得工作人员常常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1.2护患关系建设护士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维持良好的治疗环境,并且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抚工作。

当急救患者进入医院,家属们往往都对救护工作抱有较大的期望值。

而医护人员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急救,往往忽略了家属的情绪和精神需求,因此在急诊室中非常容易发生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是急诊室是医护矛盾较为突出的主要原因。

急诊科护士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急诊科护士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急诊科护士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3-02-01T10:23:18.9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5期供稿作者:丁锦珍[导读]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场所, 涉及病种多、抢救任务重[1] 。

丁锦珍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233000)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场所, 涉及病种多、抢救任务重[1] 。

急诊科护士不仅要承担大负荷的工作量, 而且经常面临死亡现象的刺激和人际冲突的压力, 这种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2],导致其产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并不同程度地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和身心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质量[3]。

因此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改善护士的身心状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现就造成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急诊科护士压力原因分析1、工作性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及体力劳动,是护士工作主要的压力源。

急诊科护士长期肩负重大责任,突发事件多,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难以预见,常涉及多系统多脏器病变和损害,随时可能突发心搏骤停,护士必须经常处理急诊病例和病危情况,且不能按时下班、经常倒班,生活无规律,长期超负荷工作,护士身心得不到有效调整,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下降,易出现躯体化症状,如睡眠障碍、易倦、静坐不能、易激惹等。

同时急诊患者伤残率或病死率较高,家属和患者常表现惊恐、慌乱,特别是当花费多而病情无明显好转时,家属不能接受现实、情绪变化无常,常对护理工作百般挑剔,可增加护患矛盾,甚至导致护理纠纷。

此外,护士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导致心理不平衡、悲观失望、自卑而产生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2、工作环境2.1 生物因素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急诊科护士经常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

若不注意自身防护可造成感染,并成为传播媒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等。

2.2 物理因素锐器伤、针刺伤;噪音大,人员嘈杂,容易导致耳鸣、血压升高、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如何减轻急诊护士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通过对急诊护士压力来源及相关因素分心探讨减轻压力的对策。

结果急诊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工作风险性高、护患关系紧张、工作要求高、主要压力源并提出相对措施。

结论通过创建良好工作环境、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培训、加强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的认可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来减轻护士的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护士;压力源;对策;护理质量1急诊护士压力来源及相关因素分析1.1急诊工作的性质戴琴[1]的研究表明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

急诊病人病情比较急随时都有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这样的工作特点及性质就决定了护士在上班时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必须时刻都做好抢救的准备,对任何一次抢救都要精力高度集中,若发生护士差错事故威胁到病人健康或生命,护士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急诊护士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的状态,长期下去工作会消极。

另外单独上夜班时要完成繁重的护理工作,还担心病人会出现意外,这不仅会消耗体力,而且还加重了精神上的高度紧张。

还有“三班倒”工作制,扰乱了护士自身的生物钟规律,长期如此必然导致心身疾病。

1.2急诊护士自身的因素年轻的护士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欠缺与病的人的协调沟通能力,这些会对年轻护士产生压力。

护士年龄在36到45岁压力最大,26到25岁其次。

5到10年护龄护士压力较大,可能因为这阶段的护士面临着晋升的压力,而且大部分已婚还有家庭子女方面的压力。

高学历会增加护士的自尊心,也有利于晋升。

但工资待遇和工作内容没多大区别。

这也会增加护士压力。

1.3护患关系日趋紧张急诊患者就医时,多由亲属陪伴,病人及亲属由于心理状态不同,文化层次不一,故对护士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

工作中当护士忙于抢救危重病人无暇顾及其它就诊病人,对病人及亲属的要求没有及时满足,又没能马上给予解释时,易引起病人的误解和不满,这些都会给护士产生压力。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 董 生风 , 3 1 赵春 . 小儿急诊护 士的心理压力源及对 策. 齐鲁护理
杂志 ,20 ,1 ( ) 0 8 . 0 4 0 1 :8— 1
( 稿 日期 :0 1 1— 2 收 2 1~ 0 0 )
组长 , 再将符合值夜班要求 的护士根据其年龄 、 职称 、 工作能 力、 业务水平 、 责任心及性格特点等合理安排到各组中。组长 根据科室实际工作情况及工作量动态调 配本组人员 ,如工作 量不饱 和时, 可合理安排部分成员在 院学习或休息 , 期间保持
随叫随到。在急诊科形成科护士长 、 区护士长 、 组长组成的三 级护理管理 , 保证 了护理工作质量 , 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工 作强度。
对 收费问题敏感 , 对在 短时间行各 种检查 、 疗的高额 费用 治 难 以接受 , 经常 因收费问题而 引发 冲突 , 士为 了急诊 区护 护
23 合理调整工作时间 , . 降低工作压 力 , 减轻工作强度 : 急诊 护理工作量大及 工作 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 缺乏规律 , 因而护士
长可根据科室情况 , 成组排班。成组排班 中, 护士长选出数名 有一定管理 、 协调和业务技术指导能力 、 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2 对 策
[ 黎小群 , 2 】 郑碧霞. 急诊护士 弹性排 班模式 的成效研 究. 理学 护
报 ,2 0 ,1 ( ) - . 0 6 3 3 :1 3
21 创造 良好 的工作坏境 , . 培养 护士广泛 的兴 趣爱好 : 急诊 区工作环境应该加设部分 隔音设 施 , 减少生 活噪音对患者及 护士影响。增设独立的与患者 或患者家属隔离的配药室治疗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 医 ̄( 1 10 50 2 ) 刘婉 弟 黎 少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对策的因素分析 班级:2015级本科护理学专业1班 姓名:姜涛 学号:018 指导老师:蒋典 【摘要】阐述了急诊科护士所承受的压力现状及压力源的概念,综述了急诊科护士压力来源的因素,总结分析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护理管理者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加强急诊护士队伍建设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急诊护士 工作压力源 对策

护理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危险。不同科室的护士压力有所区别,风险越高压力越大,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急、繁忙、多学科性、易感染性及不规律性。而急诊科护士承担着自身安全和医疗安全双重风险,可见,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护士而言,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更大[1-2]。此外,据曹露洋[2]的研究,在急诊科护士中,有中重度压力的护士比例为64.78%,这同样说明急诊科护士压力普遍较大。现就关于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对策的因素分析综述如下。

1.压力及压力源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包括刺激、认知评价和反应3个环节[3]。而压力源是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3],据其性质可以将压力源分为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护理工作压力是指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与护士的生理、心理状态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4],其压力来源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均有可能。短期轻度的压力具有一定的鞭策作用,可以使人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提高注意力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而长期高度的压力则可能使护士出现工作满意度下降、出现职业倦怠,最终导致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下降,甚至造成急诊护士离职率增加,护理人才流失。

2.压力来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1急诊科工作强度大 现代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的第一线,集急、危、重患者抢救于一体,急诊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急诊科患者量无法预料,急诊科护士工作量不定,导致护士经常面临超负荷工作,Adriaenssens J[5]等对荷兰 15 家综合医院的急诊护理工作负荷进行研究发现急诊科护士压力相比其他科室护士高。急诊科护士人员编制有限,在孙玉珍[6]等人的研究中发 现急诊科由于护士分工不合理,管理模式陈旧等原因,使得急诊科存在人才浪费与人才短缺的矛盾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急诊科的护士更是严重缺编,尤其是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等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时,急诊科护士更是超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皆处于疲劳状态。据苏婷婷[7]的研究显示,急诊科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是急诊科护士压力大的主要原因。吕君[8]等人研究发现,急诊科护士的工作不只局限于院内急救,还要照顾院内一般急救患者、留观室患者以及承担院前急救工作,因此工作量大成为急诊科护士压力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患者就医要求也随着提高,一些基层医院的患者都往三甲医院转运,造成大医院的工作量加大,也是造成急诊科护士工作负荷大的主要原因之一[9]。

2.2护患关系紧张 急诊病人大多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患者家属期望高,情绪紧张、容易激动,言语和行为不受理智控制。急诊科护士如果一味忙于抢救患者却没有及时满足患者家属或别的患者的要求,并且也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就可能产生不满,将怨气发泄到护士身上[10],对急诊护士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导致护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导致医疗事件升级[11]。陈凌[12]等人的研究指出,急诊科是职场暴力频发的科室之一,在余婷[13]等人的研究中显示急诊护士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主要形式是辱骂和威胁等语言暴力,而在陈锦霞等人[14]的研究中语言暴力排在急诊护士压力源第三位,Kowalenko T[15] 等通过对 6 家医院急诊工作人员暴力事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13 名急诊工作人员在9个月内遭受 827次暴力事件,其中护士的安全感低于医师,由此导致的结果不仅是压力的增加,更会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满意度下降及离职率增加 [16]。

2.3急诊科特殊的工作性质 急诊患者就诊时间通常无规律可寻,且病情较重大多处于休克、大出血等濒危状态,需要急诊科护士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判断及时抢救患者,由于急诊患者身体机能正处在十分脆弱状态因此护士在抢救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病情的紧急性,在投入抢救前急诊科护士往往来不及对患者进行一般评估因此很大程度上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传染病等既往病史或者做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由此导致急诊科存在的职业危险性高于其他科室。据王玉莲[17]调查发现,在百名急诊科护士中有97.0%的护士在工作期间发生过针刺伤。另外,急诊病人较其他科室病人而言病情专 科性没那么强,急诊科接诊患者多为急、危、重症病人,相比于临床科室具有跨专业、多病种、病情快速多变的特点。因此要求急诊科护士全面系统的掌握各科理论、实践知识,同时具备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紧急程度的技能,并能给予病情复杂多变患者针对性的措施。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急诊科护士在校期间并未系统的学习急救护理学课程 [12],且我国目前护理人员学历整体不高,疾病种类的日益发展与自身综合能力之间的矛盾,更增加了护士的压力。

2.4获得社会支持不足 社会支持是指个人感受到的情感或实际给予自己的帮助的总称 ,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利用度 3个维度[18]。雷望安[18]等对上海市某一医院的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发现社会支持总得分占满分的 46.36%,中等偏下水平,说明急诊科护士的社会支持度存在不足。护士群体主要为女性,不仅要做好护理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妻子、母亲的角色,而由于急诊科工作量的超负荷使得急诊科护士对家庭的照顾相对较少,获得家庭方面的支持不足。护理和医疗同样重要,但护士的社会地位又常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人们把护理与“服务”概念融为一体,护士角色在社会人群中被认为是“高级保姆”, 对于医院管理层来讲,也普遍认为护士处于辅助地位, 对护士外出学术交流机会及工作的支配自由度和决策则有很多限制,获得医院及社会方面的支持不足[12]。曾淑贤[19]等研究认为护士压力和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可见,社会支持不足也是急诊科护士压力主要来源之一。

2.5护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 急诊科收治对象多为病情危重且疾病进展速度变化快的患者,死亡率较一般临床科室相对较高,濒死以及患者的离世会对急诊科护士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对突然失去亲人的打击及悲伤的感受,都可能使急诊科护士精神极度紧张。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状态的个体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由此便构成了压力,导致急诊科护士产生身心疾病[20]。在武郧[21]等人的研究中,发现调查所在地区急诊科护士中74.22% 的护士存在焦虑,

75.78% 的护士存在抑郁,高于全国常模。这提示急诊科护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的高低也是影响急诊科护士压力感受的主要因素。

3.相应对策 3.1针对实际情况弹性排班 急诊病人就诊虽无昼夜时间规律但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季节特点,护士长在排班时可针对季节特点实行弹性排班,在就诊人数多的季节相应的多安排人员,同时还可设置二、三线班,以应付突发状况的发生;在就诊人数少的季节可相应的少安排人员,同时在工作负荷相对小的季节可安排护士外出进修,或在科室内举办一些活动,有助于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改善科室紧张的气氛。实行弹性排班不仅可以改善急诊科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状态,使急诊科护士得到最大程度的休息,还可以使急诊科护士长期紧绷的弦得到放松,有利于科室的长久经营。此外,弹性排班的同时还可实行分层管理,对于不同护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护士,可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缓解急诊护理人力不足、资质不够的压力,还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同时使护士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可有效避免高年资护士从事简单重复操作产生职业倦怠,而低年资护士从事难以胜任的工作降低工作热情对自我失去信心。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护士工作责任感与工作激情,减轻了科室因人员配备不合理而产生急救护理能力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分层管理有利于调动各层护士积极性,促进组内不同层级护士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加强科室急诊护士队伍建设。 [12,22-23]。

3.2加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 现代护理教育强调加强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把对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4]。急诊病人较普通患者而言其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更需要来自急诊科护士的人文关怀及专业技术服务。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可从在校及医院两方面着手,我国目前在护理教育中社科人文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因此在校期间,可通过增大人文学科的比例,让学生接触到和学到更多的人文知识,使之内化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关怀意识,将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关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进入临床工作后在科室中可营造一种以尊重、关爱患者为中心,同事之间团结友爱的文化氛围,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医院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中同样需要重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急诊科护士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了解患者需求,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3.3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招聘标准 我国目前护士整体学历不高,专科教育占主体,而专科教育注重教给护生“怎样做”的专业技能,忽略了对护生“为什么这样做”的思维启发教育。疾病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