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办法

佛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办法
佛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办法

佛山市交通运输局

2012年12月12日

佛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交评目的】为促进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从交通角度判断项目方案的合理性,规范佛山市城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同时结合佛山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交评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其他区域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交评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三个阶段。

第五条【交评的效力】交通影响评价报告评审意见和意见函均作为佛山市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的依据之一。

第二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

第六条【责任部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由规划主管部门牵头负责,会同交通、交警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由交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会同规划、交警、建设等部门及专家进行联合审查。

第七条【评审程序】在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在提交评审申请、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及审查报告后,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联审,并出具评审意见。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编,并报交通主管部门核准,核准通过的项目由交通主管部门出具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意见函,否则应重新修正、完善。

第八条【竣工验收】市交通主管部门参与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负责核查建设项目按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的实施情况。未按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实施的建设项目,不能通过竣工验收。

第九条【市、区交通部门职责划分】原则上符合表1规定的建设项目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交通影响评价及核准工作,其中学校类(T07)、交通类(T08)、工业类(T09)、混合类(T10)及其他类(T11)建设项目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交通影响评价及核准工作;原则上符合表2中规定的建设项目可由区级(含佛山新城)交通主管部门组织交通

影响评价及核准工作,并将最终结论上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表1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启动阈值

注:①佛山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土地总面积361.66平方公里,包括禅城区行政辖区范围,南海区桂城街道、罗村街道和顺德区乐从镇行政辖区范围。

②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当有建筑设计方案时,按总建筑面积计算;当无建设设计方案时,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容积率。

表2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启动阈值

注:①佛山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土地总面积361.66平方公里,包括禅城区行政辖区范围,南海区桂城街道、罗村街道和顺德区乐从镇行政辖区范围。

②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当有建筑设计方案时,按总建筑面积计算;当无建设设计方案时,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容积率。

第三章从业单位管理

第十条【从业单位工作模式】采用“编制单位+审查单位”工作模式:编制单位负责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审查单位负责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审查工作。

第十一条【编制单位职责】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及规划建设阶段进行交通影响评价,保证评价报告数据及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性以及改善措施的可行性。

第十二条【审查单位职责】对交通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复核、分析,提供客观、详实的审查报告;对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修编情况进行书面评价。审查单位的评价报告作为交通主管部门受理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含修编)的依据之一。

第十三条【从业单位准入机制及管理】从事交通影响评价编制或审查的单位必须具备专业交通咨询资质或城市规划

设计资质乙级以上(含乙级)。从业单位向市交通主管部门申请并通过审核后,可在佛山市内开展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和审查工作,并自动进入佛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及审查机构库。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对交通影响评价从业单位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凡未进入佛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及审查机构库的单位,不可在佛山市境内从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或审查工作。

第十四条【编制和审查单位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编制单位和审查单位采用委托或招标等方式依法确定,同一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和审查单位不能相同。

第十五条【从业单位违规处罚办法】从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分包、转包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对其进行移除编制及审查机构库1年处理,期间暂停其从事佛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的编制、审查工作。

第十六条【从业单位违规处罚程序】区级单位(含佛山新城)对编制、审查单位进行处罚时,应上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原则上最终处罚文件由市交通主管部门印发。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佛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管理技术准则由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组织制定。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3年月日起实施。

附件: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管理技术准则

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管理技术准则

第一条【定义】交通影响评价主要分析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交通改

善对策,降低项目开发对周边道路交通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阶段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定义如下:

(一)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之前)是从土地利用、交通影响角度论证建设项目选址的可行性,确定建设项目用地类型、用地范围、出入口数量等技术指标,并提出建设项目开发强度、停车配建及出入口位置等建议。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之前)是从平面布局、出入口位置、停车配建、公共交通系统容量等方案内容进行评价,提出调整修改意见,验证和检查建设项目的开发强度是否适应周边交通设施的承受能力。

第二条【编制依据】交通影响评价主要依据应包括《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现行国家、广东省及佛山市认可采用的相关规划文件及技术规范。

第三条【评价内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包括内容:

1、确定交通影响评价范围与年限;

2、进行相关调查和资料收集;

3、分析评价范围内现状交通状况;

4、分析交通需求;

5、评价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程度;

6、提出对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控制性

详细规划指标优化、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布局方

案的改善建议,并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价;

7、提出评价结论与建议。

第四条【启动阈值】本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符合所列规模的拟建(新建、改建和扩建)永久性或临时性建设项目,应在核发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进行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工作。(一)建设项目开发规模符合表1规定的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时,在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应编制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表1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注:①佛山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土地总面积361.66平方公里,包括禅城区行政辖区范围,南海区桂城街道、罗村街道和顺德区乐从镇行政辖区范围。

②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当有建筑设计方案时,按总建筑面积计算;当无建设设计方案时,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容积率。

(二)建设项目开发规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在地块设计条件核提阶段应编制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建设项目规模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

案设计阶段启动阈值的3倍及以上;

2、综合交通枢纽、临时停车场改建其他项目;公共

汽电车停车场、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等交通流

量变化较大的建设项目;

3、单独报建的学校类项目;

4、交通、规划、建设等主管部门认为需在地块规划

条件核提阶段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工业类、其他类

项目。

第五条【影响范围】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进行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其评价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有明确定量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其评价范围应符合表4规定。

(二)单独报建的学校类(T07)、交通生成量大的交通类(T08)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应为: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

干路或快速路(若为项目边界则顺移至下一条)、河道及铁路等天然屏障围合的范围。

(三)主管部门认为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工业类(T09)、其他类(T11)和其他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应为建设项目城市主干路或快速路(若为项目边界则顺移至下一条)、河道及铁路等天然屏障围合的范围。

表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四)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在表2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周边交通状况,规定评价范围不小于表3规定的最小值。

表3最小的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注:无明确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最小范围参照规模R≥3取值。

(五)对于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快速路出入口附近和交通枢纽周边等交通敏感地区,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宜大于表3规定的最小值;交通影响评价范围附近存在比较明显的交通瓶颈时,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宜大于表

3规定的最小值,并将交通瓶颈纳入影响评价范围;对于城镇边缘地区,宜根据交通网络实际情况调整评价范围。

第六条【评价年限】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进行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

价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有明确定量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其评价年限应符合表4规定。

(二)单独报建的学校类(T07)、交通生成量大的交通类(T08)以及主管部门认为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工业类

(T09)、其他类(T11)和其他建设项目,其评价近期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远期年限为正常使用5年或总体规划目标年限。

表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注:①当建设项目正常使用第5年超出了正在执行的城市和镇总体规划的目标年限时,宜用规划目标年限作为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②住宅类建设项目正常使用初年为入住率达到70%的特征年;工业类(T09)建设项目正常使用初年为实际年产能达到设计年产能60%的特征年。

(三)当建设项目有分期开发情况时,除了针对项目整体的交通影响评价外,还应评价各分期投入正常使用初年的交通影响程度。

第七条【评价时段】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日和评价高峰时段要求如下:

(一)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基本重合时,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应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当两者不重合时,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需求高峰时段应均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

(二)按工作日、非工作日分别叠加评价时段的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和背景交通需求,对交通系统最不利日应作为交通影响评价日;当难以判断时,应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分别进行评价。

第八条【交通影响程度判定】当提出的交通改善措施可行且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均符合下列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为可接受:

(一)路段、交叉口的评价指标低于表5、表6、表7规定的现状影响指标;当背景交通服务水平为F或四级时,经过改善后的交通运行指标不降低;

(二)建设项目出入口步行范围内的所有公共交通站点停靠线路背景交通剩余载客总容量大于或者等于建设项目新生成公共交通出行量;当背景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总容量是负数时,改善后剩余载客容量不降低。

(三)建设项目新生成的停车需求能在项目内部平衡或解决方案可行,不会对评价范围内其他建筑的停车造成影响。(四)交通系统改善后能满足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步行和静态交通的运行要求。

表5机动车路段或信号交叉口交通影响程度为“显著”的判定标准

表6 无信号交叉口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

表7 交织区、厂路段、匝道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

(五)当无法通过可行的交通改善措施使得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均符合(一)、(二)、(三)、(四)条的规定时,应判定其交通影响为不可接受,对于交通影响不可接受的建设项目,应对其提出调整建议,建设项目方案必须进行调整。

第九条【改善措施】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

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宽度、位置以及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设施布局。

(二)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改善包括:

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

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改造措施;

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改善;

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包括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优化、场站改善等;

5.行人和非机动车系统改善;

6.停车设施改善,包括机动车、自行车停车设施,货车装卸点,出租车、社会车辆停靠点等。

第十条【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应提出合理的结论、可行的建议,供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一)交通影响评价的结论和建议应包括评价结论、必要性措施和建议性措施;

(二)评价结论应明确项目建成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明确交通改善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对建设项目的选址方案和(或)报审方案进行调整。

(三)必要性措施是保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可接受的前提条件;建议性措施包括对建设项目内部或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推荐采取的措施与方法;对评价范围交通系统影响为显著影响的建设项目,应明确必要性措施。

(四)为解决由建设项目引发的交通问题,所采用的交通改善方案,应包括交通改善的工程费用,以便为政府确定开发商所承担的费用提供依据。

第十一条【成果编制要求】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和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成果

编制内容要求如下: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应包含建设项目概况、评价范围与年限、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现状交通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影响程度评价、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结论与建议以及相关图纸。至少包括以下图纸:

(1)建设项目区位图

(2)研究范围示意图

(3)用地及道路交通设施现状图

(4)用地及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图

(5)改善前项目总平面图及地下车库相关图纸

(6)用地开发前后交通流量对比

(7)交通改善措施示意图

(8)改善措施后流量分配图

(9)改善后交通组织示意图

(二)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交通影响分析应包括概况、评价范围与年限、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用地及现状交通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影响程度评价、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结论与建议以及相关图纸。

(1)综合交通设施布局图

(2)停车位需求与供给平衡图

(3)交通流量产生吸引示意图

(4)规划年交通流量分配图

(5)规划年交通设施负荷度分析图

(6)交通组织示意图

(7)用地开发强度建议图

第十二条【其他要求】交通编制内容的其他要求:

(一)建设项目概况应包括建设项目项目背景、主要规划设计条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建设方案、研究目的与内容等。(二)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应介绍评价范围内的现状、规划用地和交通发展情况。

(三)现状交通分析应包括交通调查方案说明及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其中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应对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流特征、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政策及措施进行说明;并对评价范围内的现状道路(含关键交叉口及

出入口)、公共交通、停车、行人、自行车等多种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供需和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对现状交通系统进行评估。

(四)交通需求预测应对各评价年限、各评价时段的背景交通和项目新生成交通进行预测,分析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交通量分布和运行特征。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T 141-2010 1 总则 1.0.1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再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 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 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1 —

1.0.6 建设项目分类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1.0.7 出行率Trip Generation Rate 建设项目单位指标( 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1.0.8 新生成交通需求New Generation Traffic Demand By Consturuction Projects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 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 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 交通需求。 1.0.9 背景交通需求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 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 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1.0.10 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Threshold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1.0.11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Indicators of 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 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 的指标。 —2 —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知识讲解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 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

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审题后分析其考点。 2。态度明确而不含混。 3。逻辑关系要清晰,先针对主要矛盾,其次是次要矛盾的评析。 4。评析方案应着眼与方案的整体,避免以偏概全。 5。评析方案应从总体着手,其次对局部进行。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一、项目概况 主要内容:规划设计的条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方案介绍二、评估范围与年限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4.0.3条和6.1.2-2款之规定,本项目为物流中心,属T08大类中的货运站场,其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道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即×路、×路、×路……..之间的区域范围。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6.2.2-2款之规定,本项目交通影响的评价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以及正常使用第五年,即××年和××年。 三、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 主要内容:介绍评价范围内现状和规划的用地和交通发展情况 四、现状交通分析 1、交通调查的方案介绍 2、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 1)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特征值、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措施; 2)评价范围内的现状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和停车等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供需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交通需求预测

对各评价年限、各评价时段的背景交通和项目新生成交通进行与预测,分析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交通量分布和运行特征 六、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1、根据交通系统供需分析和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提出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 2、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评价对象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各种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公共交通、停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七、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 1、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 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以及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措施布局 2、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改善 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 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改造措施 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改善 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优化、场站改善等) 5)自行车、行人、无障碍交通系统改善 3、改善措施评价 八、结论及建议

交通影响评价内容及要求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应包含文字说明和图纸两个部分,各部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文字说明应包括: 1、概况 (1)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总平面规划、建设时序等); (2)建设项目目标年的确定; 2、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现状及规划情况(包括土地利用、城市道路等) 3、交通调查 (1)交通调查主要是获取评价区域交通量现状数据,分析主要路段、交叉口现状饱和度。调查时段一般不少于连续3日的早晚高峰,早晚高峰时段一般按城市交通规划确定,特殊项目由市规划局商市交警支队确定。 (2)应说明评价区域内的现状交通情况,包括道路名称、道路等级、横断面形式,交通设施设置及交通组织形式、主要交叉口技术参数、交通信号、公交线路、站点和换乘点等; 4、交通预测 (1)预测目标年建设项目交通发生、吸引、分布与方式划分及交通量分配; (2)预测分析目标年周边道路背景交通量,背景交通量一般按城市交通规划确定; (3)研究范围一般为与拟建项目相邻主次干道的围合区域。对于重大项目或位于交通敏感区域的项目,交通影响研究范围应适当扩大。在Ⅰ类区应包括建设项目新增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5%以上的主次干道;在Ⅱ类区应包括建设项目新增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10%以上的主次干道。 (4)目标年城市路网应以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时的城市路网为准; (5)分析建设项目交通量与城市路网的叠加效应。 5、交通影响评价 (1)分析建设项目对城市路网的影响程度; (2)评价建设项目出入口及内部道路交通组织合理性; (3)评价建设项目配建停车泊位的数量及位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4)建设项目交通安全评价。 6、结论和建议 (1)结论应包括:建设项目对城市路网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出入口位置、内部交通、配建停车泊位的评价结果; (2)建议应包括:可接受的交通设施、总图布局的改善建议,相应的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要求,分步实施计划方案。 (二)图纸部分应包括: 1、项目区位图 2、交通影响范围图(可和项目区位图合并) 3、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及交通组织图 4、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图 5、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图 6、影响区域道路现状图 7、影响区域道路规划图 8、项目周边路网主要交叉口的高峰小时流量流向图(或表) 9、影响区域现状路网饱和度分析图(或表) 10、影响区域目标年路网饱和度分析图(或表) 11、交通改善建议图

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办法

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印发《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处室、分局(规划办),局属事业单位: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科学配置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规范规划及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我局研究制定了《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重庆市规划局 2014年4月21日 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为促进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科学配置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规范规划及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市主城区范围。

第三条(交通影响评价的范畴)交通影响评价是指按本办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新编、修编或修改阶段和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进行的交通论证分析及可行性评价。 第四条(新编或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新编或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同步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第五条(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有以下情形的,应同步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一)因用地性质调整或容积率增加,居住、商业、商务用地及其混合用地总计容建筑面积增量超过10万平方米且容积率增幅超过50%的;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后,单个未建地块的容积率达到《技术规定》附表一中指标上限三倍及以上的(居住:中心地区10.5,一般地区7.5;商务:中心地区15,一般地区12;商业:中心地区12,一般地区9); (三)轨道停车场、车辆段和公交场站以及其他市政设施用地上新增上盖物业开发的; (四)新增大型场馆和交通换乘枢纽的; (五)其他有必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

【市场规划方案模板】规划方案评价参考范文

篇一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审题后分析其考点。 2。态度明确而不含混。

浙江省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浙江省建设工程交通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1 范围 本技术导则规定了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方法、内容和程序。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新建建设工程以及各类改、扩建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即构成本导则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 号)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

●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大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人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50万人的城市。 小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人的城市。 快速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为连接城市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道路网体系,广泛连接城市各区,集散主干路交通的功能。 支路:是住宅及工业区或其他类型地区的交通路径,为连接次干路与街坊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项目交通流量:也称项目生成交通量,是建设工程生成或吸引的交通负荷增量。 非项目交通量:也称背景交通量。除建设工程自身和研究区域内计划审批的其他建设工程生成的交通量会影响目标年的交通系统状况外,研究区域外的变化同样会产生影响。非项目交通包含两部分:(1)过境交通,即所有通过研究区域且起止点均在研究区域外的交通出行;(2)其他项目交通,即研究区域内其他项目产生的交通,起点或终点在研究区域内。 交通量预测四阶段法:包括出行产生、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阶段。 4 总则 4.1 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Evaluate 简称TIE)是通过定量分析预测建设工程开发后对周围相关交通设施及路网的影响度,定性或定量评价建设工程开发并投入使用后对交通通行、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的影响效应,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减小建设工程对周边交通负荷的影响,评价建设工程出入口、基地总平面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要求 1.项目背景情况项目任务来源(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及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位置及四至情况 要求有详细文字说明和规划位置示意图。 1.2. 项目规划用地情况(包括性质和规模) 1.2.1. 项目总建筑平面图 1.2.2. 项目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1.2.3. 项目现状和规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说明建筑规模详细情况,包括项目总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具体用途)、地下建筑面积(具体用途)、住宅户数、人口数、或者其他和医院床位数、门诊量等、容积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数、(地上、地下)并附详细表格说明。 2.项目研究依据要求说明是项目规划意见书或审定方案通知书或控规调整阶段(附控规调整报告),并附所批文件复印件。报告中的规划条件(路网、公交场站及其他交通设施)应由相关部门确认。 项目研究范围 3. 3.1. 研究区域范围及依据 3.1.1. 研究范围一般应覆盖因项目而带来重大交通及运输影响的所有的地方,至少应包括直接毗邻项目的主要交通通道和主要交叉口。

3.1.2 说明研究范围确定的依据,并附项目研究范围规划道路和用地性质规划图。 3.2. 说明研究范围内项目周边用地规划及开发情况,特别是项目四周正在建设或近期建设项目有关情况。 3.3. 项目计划建成年份情况及依据。 4. 现状交通系统状况 4.1. 研究区域现状道路设施及交通流量情况 4.1.1. 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路网布局、现状道路宽度、横断面、是否实现规划等。 4.1.2. 说明研究范围内主要节点情况,包括节点类型、交通组织、 信号配时等。 4.1.3. 项目现状道路及节点图。 4.1.4. 项目周边道路及节点现状交通量和负荷度调查,要求列表和附图说明。 4.1. 5. 研究范围内道路及节点存在问题及通行能力分析。 4.2. 研究区域现状公共交通设施情况 4.2.1. 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公交线路设置情况,要求说明线路车 站的设置、距离项目的远近、线路的走向、线路的运力情况、公交港湾和满足需求水平等,并附图说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再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 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2.0.3 建设项目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2.0.4 出行率 Trip Generation Rate 建设项目单位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2.0.5 新生成交通需求 New Generation Traffic Demand By Consturuction Projects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 交通需求。 2.0.6 背景交通需求 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2.0.7 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 Threshold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2.0.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 Indicators of 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 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 的指标。 2.0.9 长路段 Long Continuous Road Link长度超过1.5km,交通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一、项目概况主要内容:规划设计的条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方案介绍 二、评估范围与年限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T 141-2010)第 4.0.3 条和 6.1.2-2 款之规定,本项目为物流中心,属T08 大类中的货运站场,其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道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即X路、X路、X路…….?之间的区域范围。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622 —2款之规定,本项目交通影响的评价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以及正常使用第五年,即XX年和XX年。 三、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主要内容:介绍评价范围内现状和规划的用地和交通发展情况 四、现状交通分析 1 、交通调查的方案介绍 2、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 1)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特征值、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措施; 2)评价范围内的现状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和停车等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供需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五、交通需求预测对各评价年限、各评价时段的背景交通和项目新生成交通进行与预测,分析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交通量分布和运行特征

六、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1、根据交通系统供需分析和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提出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 2、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评价对象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各种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公共交通、停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七、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 1、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 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以及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措施布局 2、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改善 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 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改造措施 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改善 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优化、场站改 善等) 5)自行车、行人、无障碍交通系统改善 3、改善措施评价 八、结论及建议 1、评价结论、必要性措施和建议性措施

交通运行状态评价系统解决方案

交通运行状态评价系统 1 概述 交通运行状态评价系统通过对交通参数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评价和实时显示城市路网的交通拥挤状况(基于GIS 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显示路段交通通行状况),为交通出行者提供参考的同时,也为道路交通规划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交通拥堵程度。宏观交通参数主要描述交通路网的网络特性和整体状态演变;中观参数主要指路段交通参数(流量、占有率等);微观参数主要指车辆运行状态与相互影响关系。 2 系统架构及功能介绍 2.1 系统架构 操作系统业务数据库 地理信息数据 库 地理信息系统 引擎 数据访问组件 分布式计算组 件 数据接入模块分布式计算任务分配模块地图匹配模块 速度估算模块 指标计算模块 用户访问界面 表 现层 业务层服务层基础层 图1 系统软件架构图 基础层:提供基本的软件运行环境,主要包括操作系统、业务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 服务层:提供通用软件服务,通常以组件形式提供,主要包括分布式计算组件、数据访问组件、地理信息系统引擎; 业务层:提供各种业务计算功能,主要包含数据接入模块、分布式计算

任务分配模块、地图匹配模块、速度估算模块以及指标计算模块; 表现层:以Web网站形式提供用户界面同用户使用系统功能。 2.2系统功能 系统的功能模块分为核心功能、支撑功能以及扩展功能三部分。 2.2.1核心功能 (1)路况信息:本模块是对路网路况通道路况实时或历史数据的查询。 具备GIS的各项基本功能 能基于电子地图显示道路的实时交通状态 路网、通道实时数据查询 路网、通道历史数据查询 图1 路网实时路况展示

图2 路段历史数据查询界面 (2)交通状态分析:本模块主要是对路网指标的查询。 路网指标比较分析 查看拥堵分布 交通黑点查询 图3 路网评价指标查询界面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浪琴湾住宅小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目录 一、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建设方案简述 (1) 1.3项目依据 (2) 1.4研究方法 (3) 二、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的界定 (4) 三、区域道路交通及用地条件分析 (5) 3.1现状道路条件 (5) 3.2项目区域公共交通现状 (6) 3.3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6) 3.4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特征 (7) 四、设计方案交通评价 (9) 4.1项目建筑总平面交通评价 (9) 4.2项目停车设施交通评价 (11) 五、项目生成交通量预测 (12) 5.1 项目评价时段和评价对象的确定 (12) 5.2 背景交通量预测 (12) 5.3 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 (16) 5.4 交通分配 (18)

六、交通影响程度分析 (20) 6.1 主要路段交通负荷分析 (20) 6.2 对邻近交叉口交通运行的影响 (21) 6.3 对路段交通运行的影响 (22) 6.4 对公共交通的影响 (24) 6.5 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4) 七、小区交通组织设计 (24) 7.1 小区内部交通组织设计 (24) 7.2 小区外部交通组织设计 (25) 7.3 停车交通组织设计 (25) 7.4 交通标志设置 (25) 八、结论与建议 (25) 浪琴湾住宅小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西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浪琴湾住宅小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一、概述 1.1 项目背景 浪琴湾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项目小区位于西安市北郊未央区,西距未央路(迎宾大道) 约1350m,东距太华北路850m,距离市中心(钟楼)约9.5km,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323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 1 总则 1.0.1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在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 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设项目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2.0.3 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2.0.4 出行率 建设项目单位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2.0.5 新生成交通需求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交通需求。 2.0.6 背景交通需求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2.0.7 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2.0.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 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的指标。 2.0.9 长路段 长度超过1.5km,交通几乎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区段。 2.0.10 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 在一定服务水平下,建设项目周围的公共交通设施可以为建设项目提供服务的富余运力。 3 基本规定 3.0.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和交通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017.6.28

项目名称:******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 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 证书等级甲级项目成员: 项目负责人 *** 规划设计师 编制人员 *** 规划设计师 *** 助理规划师

目录 第1章概述 1.1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2) 1.2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 (2) 1.3 项目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确定 (3)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与现状交通分析 2.1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4) 2.2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 (4) 2.3 项目周边交通现状评价 (5) 第3章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3.1 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 (8) 3.2 公共交通影响分析 (8) 3.3 非机动车影响分析 (8) 第4章项目配套设施分析 4.1 项目影响区规划道路条件分析 (9) 4.2 项目区内停车设施供需分析 (9) 4.3 住宅区交通组织分析 (10) 第 5章结论与建议 5.1 分析结论 (10) 5.2 相关建议 (11)

第 1 章概述 1.1 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位于**市**区,南侧为***路,东侧临 ***路,西临***大道,北侧顺堤河绿化带,靠近***,其空间位置及周边环境如图1-1 所示。该项目已经于2011年投入使用,项目周边道路交通条件较好,通行便捷;周围生活、市政公用设施有一定配套,已经建成几个高档居住小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图1-1 项目位置及周边环境 项目规划总用地276.3亩,调整前设计容积率0.45,计容建筑面积83650平方米,建筑密度37%,绿地率34%,机动车位53辆,非机动车3168辆。此次将西侧原规划的体育馆调整为5000平方米,新增两幢教学楼,共40间标准教室,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调整后设计容积0.47,计容建筑面积85890平方米,建筑密度39%,绿地率35%,机动车位81辆,非机动车5440辆。目前在校师生5600人,预计规划新增学生1600人,预计将来在校生7200人。 项目地块现状如图1-2,原规划总平面如图1-3,原规划鸟瞰如图1-4,调整部分局部规划鸟瞰如图1-5,调整后规划平面如图1-6。该项目属于学校建筑,建设规模较大,建成投入使用后引发的交通量会对周围交通系统产生多大的交通影响,是否处于路网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尚缺少专业的分析及评估。 * 图1-2 项目地块现状 * 图1-3 原规划鸟瞰图 * 图1-4 原规划总平面图 * * 图1-5 局部调整地块规划平面及效果 为了保证项目调整部分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交通环境,同时也使项目建成后对周围路网的交通影响减至最小,建设单位委托****公司进行该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和建议。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017、6、28 项目名称:******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 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 证书等级甲级 项目成员: 项目负责人 *** 规划设计师 编制人员 *** 规划设计师 *** 助理规划师 目录 第1章概述 1.1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2) 1.2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 (2) 1、3 项目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确定 (3)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与现状交通分析 2、1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4) 2、2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 (4) 2、3 项目周边交通现状评价 (5) 第3章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3、1 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 (8) 3、2 公共交通影响分析 (8) 3、3 非机动车影响分析 (8)

第4章项目配套设施分析 4、1 项目影响区规划道路条件分析 (9) 4、2 项目区内停车设施供需分析 (9) 4、3 住宅区交通组织分析 (10) 第 5章结论与建议 5、1 分析结论 (10) 5、2 相关建议 (11)

第 1 章概述 1、1 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位于**市**区,南侧为***路,东侧临 ***路,西临***大道,北侧顺堤河绿化带,靠近***,其空间位置及周边环境如图1-1 所示。该项目已经于2011年投入使用,项目周边道路交通条件较好,通行便捷;周围生活、市政公用设施有一定配套,已经建成几个高档居住小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图1-1 项目位置及周边环境 项目规划总用地276、3亩,调整前设计容积率0、45,计容建筑面积83650平方米,建筑密度37%,绿地率34%,机动车位53辆,非机动车3168辆。此次将西侧原规划的体育馆调整为5000平方米,新增两幢教学楼,共40间标准教室,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调整后设计容积0、47,计容建筑面积85890平方米,建筑密度39%,绿地率35%,机动车位81辆,非机动车5440辆。目前在校师生5600人,预计规划新增学生1600人,预计将来在校生7200人。 项目地块现状如图1-2,原规划总平面如图1-3,原规划鸟瞰如图1-4,调整部分局部规划鸟瞰如图1-5,调整后规划平面如图1-6。该项目属于学校建筑,建设规模较大,建成投入使用后引发的交通量会对周围交通系统产生多大的交通影响,就是否处于路网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尚缺少专业的分析及评估。 * 图1-2 项目地块现状 * 图1-3 原规划鸟瞰图 * 图1-4 原规划总平面图 * * 图1-5 局部调整地块规划平面及效果 为了保证项目调整部分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与外部交通环境,同时也使项目建成后对周围路网的交通影响减至最小,建设单位委托****公司进行该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与建议。 1、2 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

昆明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修订)

昆明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条为规范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有序、畅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开展的交通专项论证和可行性评价。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由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主体委托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由建设单位委托编制;涉及重大交通设施及大型公建项目的片区可由属地政府或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编制。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重点论证片区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承载力的匹配关系,对交通设施配置、路网功能布局、土地开发要求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议,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予以落实。 第五条新编、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同步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或片区交通专项规划。第六条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同步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1.用地性质变更涉及开发量增加,或者道路和交通设施规划布局变化等可能导致交通状况恶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2.因交通聚集量较大,对片区交通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对外交通枢纽、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大型停车场、一级加油站等交通设施项目及大型仓储式商业设施、物流中心、体育场馆、会展场馆等)选址需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 3.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 第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进行的交通影响评价启动条件按照《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 第八条交通影响评价成果应当符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第九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技术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评审,技术职能部门需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评审专家和参会职能部门的意见综合形成《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与专家评审意见和修改完善后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一并归档。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阶段通过的交通影响评价最终成果,其强制性执行内容应当在上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中予以落实。 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通过的交通影响评价最终成果,其强制性执行内容应当在上报规划方案中予以落实,纳入批后监管。对未通过审查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单位应当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申报。 交通影响评价中涉及项目用地范围外交通改善措施建议,应当作为片区交通规划编制、交通改善方案的参考。 第十一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市交通影响评价专家库和交通影响评价成果信息库。 第十二条为保证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成果质量,承担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应当具有本市交通规划设计和咨询方面的业绩,具备城市规划或市政工程(至少包括道路和公共交通)乙级及以上资质的企事业规划设计咨询机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定期发布本市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合格机构名录。 第十三条规划方案的编制单位不得承担同一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从业单位不得分包、转包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上述违规行为一经查实,责任单位3年内不得再承担本市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工作。 第十四条交通影响评价的评审专家在评审中故意影响评价结果、导致评价失实的,经查实,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且从专家库中删除。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教程和经验分享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教程和经验分享 交评总的大纲 根据个人经验,本人将交评的制作主要分为六部分:调查前准备工作、交评调查、调查资料分析、交通预测、交通影响评价及改善、项目分工安排。 一、调查前准备工作 首先,当我们接到一个项目的时候,第一步是对接收到项目的总平图和地库图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有: ①地面:检查项目出入口与最近不同等级道路交叉口之间的距离,看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②地面:量出项目出入口的宽度,判断是否满足单双向的最小宽度要求; ③地面:量出项目内部地面上各个车道的宽度,看其是否满足单双向的最小宽度要求; ④地面:弄清地面地库出入口的数量及宽度,以及不同地库出入口之间的最小距离判断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⑤对技术指标表进行核查:根据记住表中不同的建筑面积,按照国家和当地建筑相关规范对机动车位和非机动车位的数量进行计算; ⑥地库:对地下所有的车库坡道数量的宽度进行核查; ⑦地库:对地下所有的车库内部通道宽度以及转弯半径进行核查; ⑧地库:对地下所有车库的车位数进行人工数,检查其是否与技术指标表中表明的车位数相等。 上面这些检查头目均需要一一核查,不管哪一条款不满足要求,均需要一一写出来做一个审图文档反馈给甲方,让设计院根据我们的审图建议进行修改。

二、交评调查 当设计院按照我们的审图意见将项目进行修改完以后,我们需要按照修改后版本的文件进行资料调查,其具体的步骤如下: ①根据总平图的总建筑面积,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区域进行围合,看其是围合一圈还是两圈,并以什么样的等级道路仅进行围合; ②结合该城市未来年的用地规划图和路网规划图对围合道路进行选择,使其按照相应等级的路围合诚闭合的圈; ③根据围合的影响范围和项目地理位置,在百度地图或者谷歌地图进行截图,在截图上找到相应的项目位置和围合影响范围。 确定前提资料,然后进行现场的实地勘察,勘察的内容有: ④车流量:对每条道路的车流量进行调查,对每个交叉口各个方向的直行、左转、右转车流量进行记录,同时大概记录一下单位时间内每条道路的非机动车流量和人流量; ⑤拍照:对每一条路的基本路段进行拍照,每条路至少拍照一次,对每个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进口道那里进行拍照; ⑥对于有信号交叉口,需要对其信号配时进行记录,同时对各个进口道的车道数以及有无加宽和渠化方式进行记录; ⑦路段:对每条道路的标准横断面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以及路边是否有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并进行拍照记录; ⑧对每条道路上的公交站点、公交线路、公交乘客等进行调查记录,对影响范围内的地铁站点等进行调查。 以下四部分主要是内业资料的整理和交评报告的编辑。 三、调查资料分析、 交通调查资料分析主要对应文本你的第1~4章的内容,本节主要针对这四章具体怎么做进行详细的介绍和经验分享。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3.1建设项目概述 建设项目概述主要包括一下几个内容: 1、项目来源的介绍,主要讲项目位于什么位置,以及主要用途和性质说明清楚。 2、项目区位,主要对项目临近的城市道路进行分析,以及其余飞机场、高铁站、火车站等的距离,这里需要1~2张区位图。 3、项目规划指标,这里首先是对总平图中的技术指标表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对交通的影响做一些简要的说明即可。 4、编制依据,主要对文本和附图制作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规范进行说明。 5、评价内容和技术路线,这里主要是对交评文本主要分为哪几部分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并制作一个技术路线图,这里的内容均不需要更改,直接用模板的内容即可。 3.2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和时段 此章节主要包括影响项目的交通评价范围、评价年份、交通分析的评价日以及交通量评价时段,具体分析如下: 1、项目的基本条件介绍,主要建筑限制、具体位置、建成时间和投入使用时间。 2、项目启动阈值的选取,阈值的取值决定了项目是围合几圈,其主要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的规定,阈值范围如下,然后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