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治疗 PPT
合集下载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9. Somogyi现象,低血糖后反应性高 血糖,胰岛素用量不增反减。
◆外因
1.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后,PTF升高,T3T4升 高,肝糖输出增加,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
2. 运动:下肢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运动 促进糖利用。
3. 进食时间、数量及质量。 4. 药物: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
尿剂、苯妥英钠、烟酸、消炎痛、异烟肼。 降低血糖:乙醇、他巴唑、心得安、磺胺类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
• 高度个体化 • 开始胰岛素剂量为0.5-1U/公斤(体重)/天 • 每3-4天逐渐调整2-4单位,直到血糖滿意控制 注意:
1. 初始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期间随时带含糖食品 2. 注意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 3. 注意血糖高低, 波动大时,可考虑加用口服药 4. 运动前进餐,饮食、运动要定时定量 5. 感染胰岛素要加量,有胰岛素抵抗。 6. 进食少,适当减胰岛素量, 避免酮症酸中毒。 7. 应坚持蜜月期使用少量胰岛素。
• 314 名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常 规 胰 岛 素 治 疗 • 平 均 追 踪 3.4 年 (1.6 - 5.6 年 )
Malmberg K, et al.: BMJ, 1997
•30
DIGAMI 研 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死 亡 率 下 降 28% (p=0.011)
•7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8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指开始治疗控制有效一年以上,以后 发生控制失效达3个月以上
原因: - 肝葡萄糖输出 ( 26.1% ) -胰岛素抵抗 ( 17.3% ) - 细胞功能恶化 ( 12.6% ) - 原因不明 ( 44% )
◆外因
1.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后,PTF升高,T3T4升 高,肝糖输出增加,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
2. 运动:下肢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运动 促进糖利用。
3. 进食时间、数量及质量。 4. 药物: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
尿剂、苯妥英钠、烟酸、消炎痛、异烟肼。 降低血糖:乙醇、他巴唑、心得安、磺胺类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
• 高度个体化 • 开始胰岛素剂量为0.5-1U/公斤(体重)/天 • 每3-4天逐渐调整2-4单位,直到血糖滿意控制 注意:
1. 初始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期间随时带含糖食品 2. 注意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 3. 注意血糖高低, 波动大时,可考虑加用口服药 4. 运动前进餐,饮食、运动要定时定量 5. 感染胰岛素要加量,有胰岛素抵抗。 6. 进食少,适当减胰岛素量, 避免酮症酸中毒。 7. 应坚持蜜月期使用少量胰岛素。
• 314 名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常 规 胰 岛 素 治 疗 • 平 均 追 踪 3.4 年 (1.6 - 5.6 年 )
Malmberg K, et al.: BMJ, 1997
•30
DIGAMI 研 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死 亡 率 下 降 28% (p=0.011)
•7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8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指开始治疗控制有效一年以上,以后 发生控制失效达3个月以上
原因: - 肝葡萄糖输出 ( 26.1% ) -胰岛素抵抗 ( 17.3% ) - 细胞功能恶化 ( 12.6% ) - 原因不明 ( 44% )
糖尿病口服用药的指导PPT课件

3.苯甲酸衍生物(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适应于基础血糖正常的患者
• 服药剂量:从小剂量(每天1片)开始试用,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逐渐加量 至血糖正常。允许多次餐前给药
• 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能快速短效促胰岛素分泌,使血中胰岛素水平 不会太高,适合餐后血糖高者。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两种。
3.苯甲酸衍生物(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适用于II型糖尿病,不胖的患者。一般,用磺脲类的药只 用其中的一种,不可能用两种同样的磺脲类的药用在一个人身 上,这是磺脲类的用药是这样一个用药原则,磺脲类用药一般 是在饭前半小时用药,适合于不胖的人用。
1.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不适合于以下情况:
1.I型糖尿病。 2.妊娠及哺乳期。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4.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 伤及手术期间。 5.糖尿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 昏迷期间。
(1)18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 (2)孕期及哺乳期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3)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 (4)伴有酮症酸中毒或重症感染的糖尿病患者。 目前,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拜糖平。
5.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增敏剂)
适合肥胖患者
➢ 为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于细胞核受体,调节细胞的基因 表达,从而改善肝、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其副作用 有嗜睡、头痛、消化道症状、少数高敏人群肝毒性 (曲 格列酮)。目前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制剂。
3. 年龄不太大、肝肾功能问题不大,而且没 有发生酮症危险的患者。
2.双胍类
4大副作用
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降糖灵的最严重的副 作用就是乳酸性酸中毒。
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口干、口苦、 腹胀、腹泻等。
最新糖尿病治疗ppt课件

24
双胍类(二甲双胍)药物优点
降糖作用明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最小有效剂量 0.5g ,最佳剂量 2.0g ,最大剂量 2.5g
治疗剂量内二甲双胍很少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IGT干预,肥胖、胰岛素
明显高者为首选 不增高血胰岛素水平,不增加体重,可保护细
胞 具有调脂、抗凝作用
5
口服OGTT试验
试验前3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 少于150克
试验前停用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 药、利尿剂、β-肾上腺能阻滞剂、苯 妥因纳、烟酸3-7天,服用糖皮质激 素者不作OGTT
6
糖尿病诊断注意点
在无高血糖危象时,一次血糖值达到糖 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诊断标 准内三个标准之一 复测核实。如复测未 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防中复查 明确
41
胰岛素补充治疗
补充治疗的适应证 补充治疗的方法
42
在T2DM中使用睡前NPH的理论依据
能减少夜间肝糖异生,降低空腹血糖 中效胰岛素的最大活性是在睡前(10 pm)
用药后的8小时,正好抵消在6:00-9:00之间 逐渐增加的胰岛素抵抗(黎明现象) 最低的血糖水平常出现在病人醒来时(7 am),易于自我监测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 依从性好,操作简单、快捷
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和治疗(第3版)
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2年5月33
口服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理论基础
单一药物治疗疗效逐年减退,长期效果差
△联合治疗的目的
改善糖代谢,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 保护 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 减轻胰岛素抵抗 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
34
2型糖尿病联合疗法的原则
15
口服降糖药分类
双胍类(二甲双胍)药物优点
降糖作用明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最小有效剂量 0.5g ,最佳剂量 2.0g ,最大剂量 2.5g
治疗剂量内二甲双胍很少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IGT干预,肥胖、胰岛素
明显高者为首选 不增高血胰岛素水平,不增加体重,可保护细
胞 具有调脂、抗凝作用
5
口服OGTT试验
试验前3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 少于150克
试验前停用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 药、利尿剂、β-肾上腺能阻滞剂、苯 妥因纳、烟酸3-7天,服用糖皮质激 素者不作OGTT
6
糖尿病诊断注意点
在无高血糖危象时,一次血糖值达到糖 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诊断标 准内三个标准之一 复测核实。如复测未 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防中复查 明确
41
胰岛素补充治疗
补充治疗的适应证 补充治疗的方法
42
在T2DM中使用睡前NPH的理论依据
能减少夜间肝糖异生,降低空腹血糖 中效胰岛素的最大活性是在睡前(10 pm)
用药后的8小时,正好抵消在6:00-9:00之间 逐渐增加的胰岛素抵抗(黎明现象) 最低的血糖水平常出现在病人醒来时(7 am),易于自我监测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 依从性好,操作简单、快捷
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和治疗(第3版)
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2年5月33
口服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理论基础
单一药物治疗疗效逐年减退,长期效果差
△联合治疗的目的
改善糖代谢,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 保护 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 减轻胰岛素抵抗 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
34
2型糖尿病联合疗法的原则
15
口服降糖药分类
中西医诊治糖尿病PPT课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
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糖尿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
制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02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
验和理论知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0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
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 制血糖水平。
运动治疗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代谢水 平,降低血糖。
饮食治疗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碳水化合物、脂 肪和蛋白质的摄入。
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和控 制能力。
西医预防与控制
定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早发现、 早治疗。
通过切脉来判断病情。例如,糖尿病患者 脉象可能偏沉、滑数。
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开具中药方剂 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连 、生地黄、麦冬、枸杞子等。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来调节气血 ,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穴位 有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等。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相关经络和穴位来调 节气血,达到治疗目的。常用 的推拿手法有捏脊、按摩腹部 等。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个 性化的饮食方案,控制热量摄
入,保持营养均衡。
中医预防与调护
饮食控制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 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 散步、太极拳等,有助
于调节血糖水平。
心理调适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

泄率5%
格列美脲 亚莫利,阿莫利,迪北,1-2mg/片
促分泌剂与SUR1/ Kir6.2的作用
瑞格列奈
格列本脲 格列美脲
D860 格列齐特 那格列奈 格列吡脲 米格列奈
精选PPT课件
15
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化学成份 格列本脲 达 峰 时 间 3-4
格列齐特 3 -4
格列吡嗪 1 -2
格列吡嗪 控释片 6-1 2
精选PPT课件
8
糖尿病的治疗
•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 糖尿病的宣传教育
精选PPT课件
9
降糖药分类
• 胰岛素 • 促胰岛素分泌剂
– 磺脲类药物: – 非磺脲类药物:
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 瑞格列奈
•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 双胍类药物: – 胰岛素增敏剂:
2
FPG (mmol/L)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7.0
空腹血糖受损 IFG
6.1
血糖正常
糖尿病
IGT+IFG
糖耐量低减 IGT
OGTT 2小时血糖 (mmo件
3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包括三方面主要缺陷
胰岛素不足
胰岛
胰腺
过多胰高糖素
α细胞 产生过多 胰高糖素
β细胞 产生胰岛素 减少
4
Rhodes CJ Science 2005;307:380–384.
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
胰 800 岛 700 素 600 分 泌 500 速 400 (p率mo3l 00 /min)200
100
健康对照(n=14)
2型糖尿病患者 (n=16)
格列美脲 亚莫利,阿莫利,迪北,1-2mg/片
促分泌剂与SUR1/ Kir6.2的作用
瑞格列奈
格列本脲 格列美脲
D860 格列齐特 那格列奈 格列吡脲 米格列奈
精选PPT课件
15
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化学成份 格列本脲 达 峰 时 间 3-4
格列齐特 3 -4
格列吡嗪 1 -2
格列吡嗪 控释片 6-1 2
精选PPT课件
8
糖尿病的治疗
•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 糖尿病的宣传教育
精选PPT课件
9
降糖药分类
• 胰岛素 • 促胰岛素分泌剂
– 磺脲类药物: – 非磺脲类药物:
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 瑞格列奈
•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 双胍类药物: – 胰岛素增敏剂:
2
FPG (mmol/L)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7.0
空腹血糖受损 IFG
6.1
血糖正常
糖尿病
IGT+IFG
糖耐量低减 IGT
OGTT 2小时血糖 (mmo件
3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包括三方面主要缺陷
胰岛素不足
胰岛
胰腺
过多胰高糖素
α细胞 产生过多 胰高糖素
β细胞 产生胰岛素 减少
4
Rhodes CJ Science 2005;307:380–384.
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
胰 800 岛 700 素 600 分 泌 500 速 400 (p率mo3l 00 /min)200
100
健康对照(n=14)
2型糖尿病患者 (n=16)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共62张PPT】

内分泌激素 胰岛激素:胰升血糖素、生长抑素; 胃肠激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胃泌素、抑胃肽; 其它升糖激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 药物:如离子通道活性剂 钾离子通道激动剂:如多种降压药、长压定、利尿剂 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磺脲药; 钙离子通道激动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吡啶、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等
胰岛素概论 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 胰岛素治疗注意点
胰岛素概论
胰岛细胞的种类
细胞种类 (主要类型)
约占胰岛细胞 总数的%
分泌物
A细胞()
20%
胰高血糖素
B细胞()
75%
胰岛素、C肽及胰岛素原
D细胞()
3-5%
生长抑素及小量胃泌素
F细胞(PP)
<2%
胰多肽
胰岛素的结构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优选)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上第一位 接受胰岛素注射的患者
14岁的男孩,处于死亡边缘 1922年1月1日接受胰岛素注射----注射部位形成脓肿 1月23日再次接受Collip提取的胰岛素注射----血糖正常,尿糖及尿酮体消失 生存到27岁
Leonard Thompson
主要内容
OGTT时平均 胰岛素水平(mU/l)
*
胰岛素使用适应证(1)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口服药无效者 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 应激情况(感染,外伤,手术等) 严重疾病 (如结核病) 肝肾功能衰竭 妊娠糖尿病 各种继发性糖尿病(胰腺切除,肾上腺皮质激素 增多症,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等等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2)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PPT课件

HbA1c<8%的病人%
UKPDS: 单一药物长期疗效 (磺酰脲类、胰岛素、饮食控制)
60
50
40 格列本脲
30
氯磺丙脲
胰岛素
20
饮食
10
0
3年
6年
9年
Cull CA et al. Diabetologia 1997, suppl Abst 1366
UKPDS: 2型糖尿病单一药物疗效
单用格列苯脲、氯磺丙脲、胰岛素、二甲双胍(肥胖) HbA1c控制在8%以下病例
二甲双胍(n=251)
胰岛素或磺酰脲(n=695)
D.胰岛素
2
3
4
5
6年
weight (kg)
UKPDS:β细胞功能单药治疗6年随访
100
75
50
β
25
细
胞
0
功
0
1
2
3
4
5
6年
能
100
(%)
75
50
25
0
0
1
2
3
4
5
β细胞功能,HOMA评定为正常人的%
饮食疗法(n=376)
磺酰脲(n=510)
6年 ▲ 二甲双胍(n=154)
P=0.001 35
26
14
单用磺酰脲 (按总病人群比例算)
磺酰脲 +
二甲双胍 (亚组病人)
单用磺酰脲 (亚组病人)
2型糖尿病单用磺酰脲类与 磺酰脲类加二甲双胍治疗死亡率的比较
瑞典两个城市医院资料,回顾性分析 SU 872例,SU + MET 171例 1984-1994年开始治疗 随访至1996年底或至死亡 比值比(OR)按Cox回归分析,并经年龄、性别、病程、 进入治疗年份、当时空腹血糖等因素校正 结果按死亡例数及例/1000人年计算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PPT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降糖药。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总结词
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 血糖。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主要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2 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增敏剂
总结词
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不同药物之间的比较
磺脲类与双胍类
磺脲类与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双胍类抑制肝葡 萄糖输出,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可联合使 用。
两者均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噻唑烷二酮 类更侧重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联合使用 。
双胍类与噻唑烷二酮类
两者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作用机制不 同,可联合使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药 物
导致昏迷。
胃肠道不适
部分降糖药可能导致胃 肠道不适,如恶心、呕
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
肝肾损伤
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降 糖药产生过敏反应,如
皮疹、瘙痒等症状。
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可 能对肝肾造成一定损伤, 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 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02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是当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 血糖时。
1型糖尿病
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期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也可作 为辅助治疗。
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降糖药。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总结词
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 血糖。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主要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2 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增敏剂
总结词
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不同药物之间的比较
磺脲类与双胍类
磺脲类与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双胍类抑制肝葡 萄糖输出,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可联合使 用。
两者均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噻唑烷二酮 类更侧重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联合使用 。
双胍类与噻唑烷二酮类
两者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作用机制不 同,可联合使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药 物
导致昏迷。
胃肠道不适
部分降糖药可能导致胃 肠道不适,如恶心、呕
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
肝肾损伤
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降 糖药产生过敏反应,如
皮疹、瘙痒等症状。
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可 能对肝肾造成一定损伤, 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 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02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是当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 血糖时。
1型糖尿病
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期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也可作 为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