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S-运行环境搭建

NFS-运行环境搭建
NFS-运行环境搭建

NFS运行环境搭建

一、服务端和客户端NFS安装与配置

1、服务器端安装与配置

检测nfs和rpcbind是否安装

1)rpm -qanfs-utilsrpcbind

2)『rpm -qa | grep nfs 』与『rpm -qa | grep rpcbind』执行上述方法1)或2)

如未检测到安装,则执行安装命令

yum install nfs-utils

创建共享目录

mkdir /home/nfs

NFS服务配置文件路径为:/etc/exports,并且默认是为空。

配置文件

vi /etc/exports

/home/nfs 192.168.16.104/255.255.255.0(rw,no_root_squash)

启动NFS服务命令

service rpcbind start or systemctl start rpcbind.service service nfs start or systemctl start nfs.service

2、客户端安装与配置

安装步骤同上

创建需要挂载的目录

mkdir /home/nfs

客户端挂载NFS服务器中的共享目录

命令格式

mount NFS服务器IP:共享目录本地挂载点目录

mount-tnfs 192.168.16.106:/home/nfs/ /home/nfs/

mount |grep nfs

df-h

二、mount挂载性能优化参数选项

1)禁止更新目录及文件时间戳挂载

mount -t nfs -o noatime,nodiratime 192.168.16.104:/home/nfs

2)安全加优化的挂载方式

mount -t nfs -o nosuid,noexec,nodev,noatime,nodiratime,intr,rsize=131072,wsize=131072 192.168.16.104:/home/nfs /mnt

3) 默认的挂载方式

mount -t nfs 192.168.16.104:/home/nfs /mnt

NFS内核优化

对应的具体内核优化命令:

cat >>/etc/sysctl.conf<

执行sysctl -p 生效

windows安装交叉编译环境

Duanxx的嵌入式学习: Win7安装交叉编译环境 ——Duanxx ——2015-09-15 ARM-linux的交叉编译环境,一般的教程都是在linux系统(比如ubuntu)上安装linaro的arm-linux-gnueabihf编译环境,然后再安装Eclipse和CDT,这样来实现交叉编译环境的安装。 我个人使用这种方法已经使用了几年了,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Linux系统(我使用的是CentOS),所以感觉很自然。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如果对linux系统不熟悉,这个方法非常的麻烦,仅仅是为了编译一个可以在ARM-linux上运行的elf文件,还要装虚拟机,学习linux系统的很多使用方法,挺麻烦的。 这两天试了一下在windows平台上安装交叉编译环境,成功了,这里将详细教程写下来,就当是做个记录。 目录 一、安装Eclipse (2) 二、安装CDT (3) 2.1Eclipse Marketplace 安装CDT (4) 2.2 Install New Software 安装CDT方案1 (4) 2.3 Install New Software 安装CDT方案2 (7) 2.4 手动安装CDT (9) 三、安装minGW (10) 四、安装Linaro ToolChain (10) 五、搭建交叉编译开发环境 (13) 六、RSE将可执行文件传输到ARM上 (26)

一、安装Eclipse Eclipse的下载网址是:https://www.360docs.net/doc/fe2320839.html,/downloads/ 会有下面的这个网页,我打红色框的都可以直接使用,这里其实是无所谓的,因为Eclipse是基于插件的开发环境,如果只是为了开发C++的,可以考虑选择后面一个“Eclipse IDE for c/C++ Developers”。 Eclipse解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见下图中的eclipse.exe,同时注意一下freatures和plugins文件夹。

实例—NFS服务器的搭建

3.6 实例—NFS服务器的搭建 NFS(Network FileSystem)是由Sun开发并发展起来的文件系统,用于在不同机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通过网络互相分享各自的文件。NFS Server也可以让客户端通过网络将远端的NFS Server共享出来的资源mount到自己的系统中,在客户端看来,使用NFS Server 上的文件就象在使用本地文件一样。 NFS协议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多个版本,如NFS V2(rfc1094)、NFS V3(rfc1813)、NFS V4(rfc3010)。 V3相对V2的主要区别如下: (1)V2最大只支持32b的文件大小(4G),而NFS V3最大支持64b文件大小。 (2)V3没有限定文件传输尺寸,V2最多只能设为8KB,可使用-rsize和-wsize 设定。 (3)V3增加和完善了许多错误和成功信息的返回,便于对于服务器的设置和管理。 (4)V2只提供了对UDP协议的支持,V3增加了对TCP协议的支持。 (5)V3增加了异步写入特性。 (6)V3改进了SERVER的mount性能。 (7)V3有更好的I/O Writes 性能。 (8)V3具有更高的网络运行效率。 (9)V3具有更强的灾难恢复功能。 V4相对V3的改进如下: (1)V4改进了Internet上的存取和执行效率。 (2)V4在协议中增强了安全方面的特性。 (3)V4增强了跨平台特性。 1.查看NFS服务器是否启动 [root@localhost Desktop]# service nfs status 2.启动NFS服务器 [root@localhost Desktop]# service nfs start 3.NFS服务器的配置文件/etc/exports [root@localhost Desktop]# gedit /etc/exports /etc/exports文件中每一行由三个字段构成:共享目录名、客户端主机地址、配置选项。 (1)共享目录名 /tmp/nfs:共享目录名。 (2)客户端主机地址

NFS参数配置详细说明

NFS参数配置详细说明 1、NFS概述 NFS:Network file system,网络文件系统; 由sun公司1984年推出,用来在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间实现资源共享(包括象文件或cd-rom); 设计的目的是:实现在不同系统间交互使用,所以它的通信协议采用与主机和操作系统无关的技术; NFS Server可以看作是File Server,它可以让你的PC通过网络将远端得NFS SERVER共享出来的档案MOUNT到自己的系统中,在CLIENT看来使用NFS的远端文件就象是在使用本地文件一样; NFS协议从诞生到现在有多个版本:NFS V2(rfc1094),NFS V3(rfc1813)(最新的版本是V4(rfc3010); 如何查看nfs当前的版本: rpm -qi portmap rpm -qi nfs-utils NFS服务器的安装: 可以由多种安装方法: ----在安装linux系统时选择安装nfs服务对应的组件;(多数linux发行版本默认安装) ----安装nfs的rpm套件包(手动安装) rpm -ivh rpm包 需要5个RPM包。 setup-*:共享NFS目录在/etc/exports中定义(linux默认都安装) initscripts-*:包括引导过程中装载网络目录的基本脚本(linux默认都安装) nfs-utils-*:包括基本的NFS命令与监控程序 portmap-*:支持安全NFS RPC服务的连接 quota-*:网络上共享的目录配额,包括rpc.rquotad (这个包不是必须的) ----也可以去下载nfs的源代码包,进行编译安装;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NFS本身是没有提供信息传输的协议和功能的,但NFS却能让我们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分享,这是因为NFS使用了一些其它的传输协议。而这些传输协议用到这个RPC功能的。可以说NFS本身就是使用RPC的一个程序。或者说NFS也是一个RPC SERVER.所以只要用到NFS的地方都要启动RPC服务,不论是NFS SERVER或者NFS CLIENT。这样SERVER和CLIENT才能通过RPC来实现PROGRAM PORT的对应。可以这么理解RPC和NFS的关系:NFS是一个文件系统,而RPC是负责负责信息的传输。 nfs在系统中的后台守护进程: nfs nfs服务需要启动的其他进程: rpc.nfsd:接收从远程系统发来的NFS请求,并将这些请求转化为本地文件系统请求;rpc.mountd:执行被请求的文件系统的挂接和卸载操作; rpc.portmapper:将远程请求映射到正确的NFS守护程序; rpc.statd:在远程主机重启时,提供加锁服务; rpc.quotaed:提供硬盘容量的管理能力,磁盘限额; rpcinfo -p 可以查看所要的守护进程时候正常运行; ps -ef | grep nfsd

linux配置nfs步骤及心得

linux配置nfs步骤及心得 2014-05-28 22:50 25794人阅读评论(1) 收藏举报分类: 嵌入式linux(28)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这节我们介绍NFS的相关概念,以及如何配置NFS和在客户端中查看NFS。 NFS的配置过程很简单。在服务器端中编辑/etc/exports文件,添加如下内容: /home/nfs-share 192.168.1.122 *(rw,sync) 第一项是要共享的目录,后者为共享的配置参数一般为: *(rw,sync,no_root_squash,no_all_squash,no_subtree_check) 然后开启NFS和portmap服务: /etc/init.d/nfs start //用service nfs start也可以 /etc/init.d/portmap start //用service portmap stasrt也可以 在centos6.5中portmap已经改为rpcbind 在客户端,用mount –t nfs 192.168.123:/home/nfs-share /home/remote_file挂载服务器端的共享目录到本地的/home/remote-file挂载点,然后我们就可以在客户端上应用到远程 主机上的/home/nfs-share目录了。想要系统在开机时自动挂载,修改/etc/fstab文件,把NFS服务器的共享目录添加进去就可以了,这个不用多说。 如何知道远程主机上的共享目录情况呢?使用showmount命令,这个命令需要root权限。它有三个选项(记住这三个选项代表的含义: showmount –a IP 显示指定NFS服务器的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在客户端的挂载点 showmount –d IP 显示指定NFS服务器在客户端的挂载点 showmount –e IP 显示指定NFS服务器上的共享目录列表(或者叫输出列表) 我们输入命令showmount –a 192.168.1.123: 图片客户端中出现的mount clntudp_create: RPC: Program not registered错误是怎么回事?噢,我刚才重启了一下服务器端,重启后NFS服务没有开启。 我们开启服务器端的NFS服务,再从客户端上查看一下NFS服务器的情况: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实验二、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了解在S3C2440上交叉编译环境搭建的原理及步骤。 2、实验设备及说明 1、安装ubuntu10及vmware的计算机 2、天嵌2440的开发板 3、实验指导书 4、天嵌开发板的超级终端设置 5、天嵌开发板开发文档 6、TQ2440使用手册v2.3---20100125 3、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安装交叉编译器:EABI4.3.3 ●解压EABI 工具包 命令:tar zxvf /mnt/hgfs/(根据本机压缩包存储路径输入)/EABI 4.3.3.tar.gz –C / ##将压缩包解压到根目录下 ●添加路径至全局变量PATH中 命令:PATH=$PAHT:/opt/EmbedSky/4.3.3/bin (此路径应根据本机的具体情况输入) ●查看全局变量PATH 命令:echo PATH ###查看刚才的添加是否成功 ●查看交叉编译命令是否能够使用 命令:arm-linux-gcc –v ###如果刚才解压、添加变量成功,此时输入命令后,即可以显示命令的版本信息。

2、minicom

●在线安装minicom 命令:apt-get install minicom ●在命令行中键入“minicom”,这就启动了minicom软件。 ●Minicom在启动时默认会进行初始化配置minicom -s ?CTRL+A Z,来查看minicom的帮助 ?CTRL-A O配置minicom的串口参数,选择“Serial port setup”子项,上面列出的配置是minicom启动是的默认配置,用户可以通过键入每一项前的大写字母,分别对每一项进行更改.要对波特率、数据位和停止位进行配置,键入“E”,在该配置界面中,可以键入相应波特率、停止位等对应的字母,即可实现配置,配置完成后按回车键就退出了该配置界面。在确认配置正确后,可键入回车返回上级配置界面,并将其保存为默认配置。 ?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一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一建 立交叉编译环境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队友:张圣苗亚 实验内容 1、准备工作工作:安装virtualbox虚拟机工具,并安装系统、增强型工具,实现共享文件夹的自动挂载。 2、利用crosstool提供的脚本安装和相关资源编译面向的ARM的GCC工具。 详细内容1:安装虚拟机软件和虚拟机时要完成的主要步骤有:安装virtualbox,建立一台虚拟机,分配内存和硬盘,指定共享文件夹(主机和虚拟机可共同操作),指定操作系统镜像文件路径(相当于光盘,第一次启动时安装),安装虚拟操作系统,安装增强工具包,实现共享文件夹的自动挂载。有几点需要注意: 1、虚拟硬盘尽量分配大一些,之后再扩就比较麻烦。 2、共享文件夹不要有中文路径,不然挂载后看不到中文名称文件。 3、安装操作系统时,不能断网,需要下载各种资源,不然会异常。 详细内容2需要安装与脚本相关的工具,需要修改crosstool中的配置文件以指定编译的目标位arm-linux。需要修改需要的资源 实验步骤 实验准备: 在实验准备中,在安装完增强工具包()并重启之后,需要实现对共享文件夹的自动挂载,只需要修改etc目录中的配置文件,是很多linux系统管理员的偏爱,因为凡是需要随系统自动启动的服务、程序等,都可以放在里面。 $sudomkdir/mnt/share $sudomount-tvboxsfembedded/mnt/shared 上面三句话实现了将共享文件夹embeded挂载到了share上。 gedit/etc/ 将第2句命令添加在exit之前,实现了自动挂载功能。 实验一 一、搭建编译环境 1、安装于脚本运行相关及其他的工具bison、flex、build-essential、patch、libncurses5-dev。

NFS服务器配置

NFS服务器配置 在centos6.5下的NFS服务器配置 Nfs工作原理:nfs服务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Nfs服务器是提供输出文件(共享目录文件)的计算机,而nfs客户端时访问输出文件的计算机,它可以将输出文件挂载到自己的系统中的某个目录文件中,然后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去访问nfs服务器中的输出文件。 一、配置需要: 1.在管理员(root)模式下进行 用户模式转管理员:[cqie@master Desktop]$ su root 2.网络必须连通 3.Nfs是C/S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需要两个虚拟机一个作为客户端,一个作为服 务端,通过客户端可以访问服务端,通过服务端也可以访问客户端 二、关键技术 NFS必须的系统守护进程 rpcbind:将RPC程序号码转为通用地址。 Nfs-server:使客户端能够访问NFS共享资源 Nfs-lock/rpc-statd:锁定NFS文件。但NFS服务器故障或重启时实现文件锁恢复。 Nfs-idmap:将用户或组id转换为相应的名称,或者将名称转换为相应的id。 准备两台虚拟机,服务端的ip是192.168.43.213,客户端的ip是192.168.43.72 服务端(192.168.43.213) 1.下载nfs 命令: [root@master Desktop]#vi /etc/yum/pluginconf.d/fastestmirror.conf Enable=1 //由1改为0,禁用该插件 [root@master Desktop]#vi /etc/yum.conf Plugins=1 //改为0,不使用该插件 [root@master Desktop]#rpm -qa|grep nfs [root@master Desktop]#yum -y install portmap 出现complete!则代表安装成功否则重新安装 [root@master Desktop]#yum install -y nmap tree lrszs 出现complete!则代表安装成功否则重新安装 2.开启nfs服务 [root@master Desktop]#/etc/init.d/rpcbind start //启动rpcbind [root@master Desktop]#/etc/init.d/rpcbind status //运行rpcbind [root@master Desktop]#/etc/init.d/nfs start //启动nfs 3.在/tmp建立共享文件夹share,在share中创建文件zxw.txt

NFS服务器的配置与应用

NFS服务器的配置与应用 NFS服务的配置与应用 1、什么是NFS 它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缩写,即网络文件系统。 NFS是由SUN公司开发,并于1984年推出的一个RPC服务系统,它使我们能够达到文件的共享。一台NFS服务器如同一台文件服务器,只要将起文件系统共享出来,NFS客户端就可以将它挂载到本地系统中,从而可以像使用本地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一样使用那些远程文件系统中的文件。 使用NFS既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又可以节省客户端本地硬盘的空间,同时也便于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2、RPC 虽然NFS可以在网络中进行文件共享,但是NFS协议本身并没有提供数据传输的功能,它必须借助RPC(remote process cal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RPC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可以将NFS服务器看成是一个RPC服务器,而将NFS客户端看成是一个RPC客户端。 3、3个系统守护进程 ①rpc.nfsd 基本的NFS守护进程,主要管理客户端是否能登入服务器 ②rpc.mountd RPC的安装守护进程,主要管理NFS的文件系统。当客户端通过rpc.nfsd 登录NFS服务器后,在使用NFS服务器所提供的文件前,还必须通过文件使用权限的验证,rpc.mountd会读取NFS的配置文件/etc/exports来对比客户端的权限 ③portmap Portmap进行端口映射。当客户端尝试连接并使用RPC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如NFS服务)时,portmap会将所管理的与服务对应的端口号提供给客户端,使客户端可以通过该端口向服务器请求服务。Portmap如果没有运行,NFS客户端就无法查找从NFS服务器中共享的目录 以下以RedHat 红帽9为例

LinuxNF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Linux NF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cpw806@qq. 网上看到一篇有关nfs服务器安装与配置的文章觉得非常不错所以就收藏了起来,鉴于有很多时候收藏的网页过段时间就会莫名的找不到了,所以决定全盘拷贝存档。对原作者表示感谢。本文来 源.cnblogs./mchina/archive/2013/01/03/2840040.html 一、NFS服务简介 NFS 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缩写,即网络文件系统。一种使用于分散式文件系统的协定,由Sun公司开发,于1984年向外公布。功能是通过网络让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操作系统能够彼此分享个别的数据,让应用程序在客户端通过网络访问位于服务器磁盘中的数据,是在类Unix系统间实现磁盘文件共享的一种方法。 NFS 的基本原则是“容许不同的客户端及服务端通过一组RPC分享相同的文件系统”,它是独立于操作系统,容许不同硬件及操作系统的系统共同进行文件的分享。 NFS在文件传送或信息传送过程中依赖于RPC协议。RPC,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 是能使客户端执行其他系统中程序的一种机制。NFS本身是没有提供信息传输的协议和功能的,但NFS却能让我们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分享,这是因为NFS使用了一些其它的传输协议。而这些传输协议用到这个RPC功能的。可以说NFS本身就是使用RPC 的一个程序。或者说NFS也是一个RPC SERVER。所以只要用到NFS的地方都要启动RPC 服务,不论是NFS SERVER或者NFS CLIENT。这样SERVER和CLIENT才能通过RPC来实现PROGRAM PORT的对应。可以这么理解RPC和NFS的关系:NFS是一个文件系统,而RPC 是负责负责信息的传输。 二、系统环境 系统平台:CentOS release 5.6 (Final) NFS Server IP:192.168.1.108 防火墙已关闭/iptables: Firewall is not running. SELINUX=disabled 三、安装NFS服务 NFS的安装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两个软件包即可,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是作为系统的默认包安装的。

ubuntu10.04全过程创建交叉编译环境

ubuntu10.04下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支持软浮点)全过程 参考了网上的不少的资料,花了五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记录下全过程供大家分享。 用到的源码包如下,建议新手全部放在/home/usr/downloads/ 目录下。以下操作在用户权限下进行。 ======================================================================= arm-linux-gcc-3.4.1.tar.gz glibc-2.3.3.tar.gz linux-2.6.8.tar.gz crosstool-0.43.tar.gz binutils-2.15.tar.gz glibc-linuxthreads-2.3.3.tar.gz binutils-2.18.tar.gz --安装用 编译一次至少要花半个小时,如果因为依赖软件没有安装中途会报错退出,只有从头再来,那样很浪费时间的。 sudo apt-get install bison flex build-essential patch libncurses5-dev 由于ubuntu10.04自带的ld ,as版本太高的原因,需要安装binutils的2.18版本,然后替换系统中的2.20版本。方法如下: $cd downloads $tar xzvf binutils-2.18.tar.gz $cd binutils-2.18 $./configure --prefix=/tmp/binutils --disable-nls (-prefix后面的是生成可执行文件存放的位置可以自己定义) $make all $make install 编译成功后在/tmp/binutils/bin/中就生成了ld和as程序的可执行文件 重新链接/usr/bin/ld 和/usr/bin/as文件 $sudo rm /usr/bin/ld /usr/bin/as //删除2.20的ld,as $sudo ln –s /tmp/binutils/bin/ld /usr/bin/ $sudo ln –s /tmp/binutils/bin/as /usr/bin/ 然后可运行ld –v 和as –v 查看版本是否为2.18。 安装2.18版本可解决出现的 ld as " version too old "问题。 2. ubuntu10.04下默认的GCC版本是4.4.3,但这个不是版本越高越好,版本太高,对语法什么的要求也高,编译不成功,降低版本吧: #sudo apt-get install gcc-4.1 //安装4.1的GCC,需要联网 #sudo rm /usr/bin/gcc //删除之前4.4.3的快捷方式,4.4.3的GCC并未删除#sudo ln -s /usr/bin/gcc-4.1 /usr/bin/gcc //建立4.1的快捷方式 这是由于crosstool中定义了GCC的版本的上下线,最高也就到4.1,在其配置的时候会对这个版本信息进行检测,不在其规定范围就报错了。 3.修改sh版本 如果运行

NFS服务安装与配置方案

NFS服务搭建方案 一、NFS简介 NFS它是Network File system 的缩写,即网络文件系统,我们可以通过NFS达到文件的共享,NFS 服务器设置一个共享目录或者文件给NFS 客户机,客户机就可以将服务器中的共享文件挂接在自己本地的目录下,来达到文件共享。Liunx系统一般默认安装了NFS服务。 下面我们将在129文件服务器(NFS服务器)上安装NFS服务然后在128web服务器(NFS 客户端)上挂载文件服务器的共享目录作为本地目录来使用。 二、文件服务器(192.168.198.129)NFS 服务安装与配置 (一)NFS服务安装 a)联网情况下:apt-get install nfs-common nfs-kernel-server nfs-client b)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需要nfs的rpm套件包进行安装 NFS服务需要5个RPM包。 setup-*:共享NFS目录在/etc/exports中定义 (linux默认都安装) initscripts-*:包括引导过程中装载网络目录的基本脚本 (linux默认都安装) nfs-utils-*:包括基本的NFS命令与监控程序 portmap-*:支持安全NFS RPC服务的连接 quota-*:网络上共享的目录配额,包括rpc.rquotad (这个包不是必须的)使用rpm命令安装,格式如下: rpm -ivh rpm包 安装完成后查看nfs当前的版本: rpm -qi portmap rpm -qi nfs-utils 启动portmap和nfs /etc/init.d/portmap start /etc/init.d/nfs start

Windows下NFS Server搭建和使用

Windows下NFS Server搭建和使用 Revision History 1.NFS简介 NFS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简写,即网络文件系统。NFS允许一个系统在网络上与他人共享目录和文件。通过使用NFS,用户和程序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统上的文件。NFS就是一种Linux系统或Unix系统下的共享文件服务,类似于windows共享。NFS 服务器可以看作是一个文件服务器,它可以让你的PC通过网络将远端的NFS 服务器共享出来的文件挂载到自己的系统中,在客户端看来使用NFS的远端文件就象是在使用本地文件一样。 2.NFS测试所需设备和条件 Windows2008 PC1台作为NFS server Windows2008系统光盘 Windows7 PC1台作为NFS Client 3.NFS Server搭建 用装有Windows2008系统的PC作为NFS server 3.1安装NFS Server 1)插入Windows2008系统光盘,点击开始->管理工具->服务器管理器,在左边的树中选中” 功能”项,右边的窗口中会列出功能的详细信息,点击”添加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2)进入添加功能向导窗口,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文件服务工具->勾选网络文件系统服务 工具,如图2所示,点击下一步

图2 3)点击安装,开始安装,如图3~4所示 图3

图4 4)安装完成后,点击关闭,如图5所示 图5

5)添加角色服务,在服务器管理器的左边的树中选中”角色”, 右边会列出角色的详细信息, 点击”添加角色”,如图6所示 图6 6)进入添加角色向导,点击下一步,如图7所示 图7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简介(精)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简介 在一种计算机环境中运行的编译程序,能编译出在另外一种环境下运行的代码,我们就称这种编译器支持交叉编译。这个编译过程就叫交叉编译。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平台,实际上包含两个概念: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同一个体系结构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同样,同一个操作系统也可以在不同的体系结构上运行。举例来说,我们常说的x86 Linux平台实际上是Intel x86体系结构和Linux for x86操作系统的统称;而x86 WinNT平台实际上是Intel x86体系结构和Windows NT for x86操作系统的简称。 有时是因为目的平台上不允许或不能够安装我们所需要的编译器,而我们又需要这个编译器的某些特征;有时是因为目的平台上的资源贫乏,无法运行我们所需要编译器;有时又是因为目的平台还没有建立,连操作系统都没有,根本谈不上运行什么编译器。 交叉编译这个概念的出现和流行是和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发展同步的。我们常用的计算机软件,都需要通过编译的方式,把使用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的代码(比如C代码编译(compile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比如,我们在Windows平台上,可使用Visual C++开发环境,编写程序并编译成可执行程序。这种方式下,我们使用PC 平台上的Windows工具开发针对Windows本身的可执行程序,这种编译过程称为native compilation,中文可理解为本机编译。然而,在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时,运行程序的目标平台通常具有有限的存储空间和 运算能力,比如常见的 ARM 平台,其一般的静态存储空间大概是16到32MB,而CPU的主频大概在100MHz到500MHz之间。这种情况下,在ARM 平台上进行本机编译就不太可能了,这是因为一般的编译工具链(compilation tool chain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并需要很强的CPU 运算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交叉编译工具就应运而生了。通过交叉编译工具,我们就可以在CPU能力很强、存储控件足够的主机平台上(比如PC上编译出针对其他平台的可执行程序。

Linux NFS安装与配置

NFS 服务器配置 1.1.1 NFS简介 NFS由SUN公司开发,目前已经成为文件服务的一种标准(RFC1904,RFC1813)。其最大功能是可以通过网络让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可以共享数据,所以也可以将其看做是一台文件服务器,如图1-1所示。NFS提供了除Samba之外,Windows与Linux及UNIX与Linux之间通信的方法。 客户端PC可以挂载NFS服务器所提供的目录并且挂载之后这个目录看起来如同本地的磁盘分区一样,可以使用cp、cd、mv、rm及df等与磁盘相关的命令。NFS有属于自己的协议与使用的端口号,但是在传送资料或者其他相关信息时候,NFS服务器使用一个称为"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RPC)的协议来协助NFS 服务器本身的运行。 1.1.2 为何使用NFS NFS的目标是使计算机共享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即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工业飞速发展,廉价CPU 及客户端/服务器技术促进了分布式计算环境的发展。然而当处理器价格下降时,大容量的存储系统相对而言价格仍居高不下。因此必须采用某种机制在充分发挥单个处理器性能的同时使计算机可共享存储资源和数据,于是NFS应运而生。 1.1.3 NFS协议 使用NFS,客户端可以透明地访问服务器中的文件系统,这不同于提供文件传输的FTP协议。FTP会产生文件一个完整的副本;NFS只访问一个进程引用文件部分,并且一个目的就是使得这种访问透明。这就意味着任何能够访问一个本地文件的客户端程序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就应该能够访问一个NFS文件。 NFS是一个使用SunRPC构造的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程序,其客户端通过向一台NFS服务器发送RPC请求来访问其中的文件。尽管这一工作可以使用一般的用户进程来实现,即NFS客户端可以是一个用户进程,对服务器进行显式调用,而服务器也可以是一个用户进程。因为两个理由,NFS一般不这样实现。首先访问一个NFS文件必须对客户端透明,因此NFS的客户端调用是由客户端操作系统代表用户进程来完成的;其次,出于效率的考虑,NFS服务器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实现。如果NFS服务器是一个用户进程,每个客户端请求和服务器应答(包括读和写的数据)将不得不在内核和用户进程之间进行切换,这个代价太大。第3版的NFS协议在1993年发布,图1-2所示为一个NFS客户端和一台NFS服务器的典型结构。 (1)访问一个本地文件还是一个NFS文件对于客户端来说是透明的,当文件被打开时,由内核决定这一点。文件被打开之后,内核将本地文件的所有引用传递给名为"本地文件访问"的框中,而将一个NFS文件的所有引用传递给名为"NFS客户端"的框中。 (2)NFS客户端通过其TCP/IP模块向NFS服务器发送RPC请求,NFS主要使用UDP,最新的实现也可以使用TCP。 (3)NFS服务器在端口2049接收作为UDP数据包的客户端请求,尽管NFS可以被实现为使用端口映射器,允许服务器使用一个临时端口,但是大多数实现都是直接指定UDP端口2049。 (4)当NFS服务器收到一个客户端请求时,它将这个请求传递给本地文件访问例程,然后访问服务器主机上的一个本地的磁盘文件。 (5)NFS服务器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处理一个客户端的请求,访问本地文件系统一般也需要一部分时间。在这段时间间隔内,服务器不应该阻止其他客户端请求。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大多数的NFS服务器都是多线程的--服务器的内核中实际上有多个NFS服务器在NFS本身的加锁管理程序中运行,具体实现依赖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既然大多数UNIX内核不是多线程的,一个共同的技术就是启动一个用户进程(常被称为"nfsd")的多个实例。这个实例执行一个系统调用,使其作为一个内核进程保留在操作系统的内核中。 (6)在客户端主机上,NFS客户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处理一个用户进程的请求。NFS客户端向服务器主机发出一个RPC调用,然后等待服务器的应答。为了给使用NFS的客户端主机上的用户进程提供更多的并发性,在客户端内核中一般运行着多个NFS客户端,同样具体实现也依赖于操作系统。 3. 安装 3.1 环境描述: 网络环境: NFS server: 192.168.102.47 NFS client: 192.168.102.15

centos7配置NFS

CentOS 7 安装配置 NFS 环境 nps 192.168.1.97 client 192.168.1.98 一、yum 安装 yum -y install nfs-utilsrpcbind nfs 的配置文件 /etc/expots 默认为空 vi /etc/exports /opt/test/ 192.168.1.0/24(rw,no_root_squash,no_all_squash,sync,anonuid=501,anong id=501) 二、使配置生效 exportfs -r 注:配置文件说明: /opt/test 为共享目录 192.168.1.0/24 可以为一个网段,一个IP,也可以是域名,域名支持通配符如: *https://www.360docs.net/doc/fe2320839.html, rw:read-write,可读写; ro:read-only,只读; sync:文件同时写入硬盘和内存; async:文件暂存于内存,而不是直接写入内存; no_root_squash:NFS客户端连接服务端时如果使用的是root的话,那么对服务端分享的目录来说,也拥有root权限。显然开启这项是不安全的。 root_squash:NFS客户端连接服务端时如果使用的是root的话,那么对服务端分享的目录来说,拥有匿名用户权限,通常他将使用nobody或nfsnobody身份;

all_squash:不论NFS客户端连接服务端时使用什么用户,对服务端分享的目录来说都是拥有匿名用户权限; anonuid:匿名用户的UID值,可以在此处自行设定。 anongid:匿名用户的GID值。 三、启动 nfs servicerpcbind start servicenfs start chkconfigrpcbind on chkconfignfs on 四、客户端挂载: showmount -e 192.168.1.97 #查看可挂载 Export list for 192.168.1.97: /opt/test 192.168.1.0/24 客户端挂载 mount -t nfs 192.168.1.97:/opt/test /mnt 无提示既为成功 客户端在挂载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如下,可能是网络不太稳定,NFS默认是用UDP协议,换成TCP协议即可: mount -t nfs 192.168.1.97:/opt/test /mnt -o proto=tcp -o nolock

《网络服务器搭建、配置与管理-Linux(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精选.)

《网络服务器搭建、配置与管理-Linux版(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 1.6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Linux最早是由计算机爱好者 B 开发的。 A. Richard Petersen B. Linus Torvalds C. Rob Pick D. Linux Sarwar 2. 下列 C 是自由软件。 A. Windows XP B. UNIX C. Linux D. Windows 2000 3. 下列 B 不是Linux的特点。 A. 多任务 B. 单用户 C. 设备独立性 D. 开放性 4. Linux的内核版本2.3.20是 A 的版本。 A. 不稳定 B. 稳定的 C. 第三次修订 D. 第二次修订 5. Linux安装过程中的硬盘分区工具是 D 。 A. PQmagic B. FDISK C. FIPS D. Disk Druid 6. Linux的根分区系统类型是 C 。 A. FATl6 B. FAT32 C. ext4 D. NTFS 二、填空题 1. GUN的含义是:GNU's Not UNIX。 2. Linux一般有3个主要部分:内核(kernel)、命令解释层(Shell或其他操作环境)、实用工具。 3. 安装Linux最少需要两个分区,分别是swap交换分区和/(根)分区。 4. Linux默认的系统管理员账号是root 。 三、简答题(略) 1.简述Red Hat Linux系统的特点,简述一些较为知名的Linux发行版本。 2.Linux有哪些安装方式?安装Red Hat Linux系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3.安装Red Hat Linux系统的基本磁盘分区有哪些? 4.Red Hat Linux系统支持的文件类型有哪些?

NFS服务器配置与应用

NFS服务器配置与应用 【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系统下NFS服务器安装 2、掌握Linux系统下NFS服务器的配置 3、学会Linux系统下NFS客户端的使用 【实验内容】 1.NFS介绍 NFS(Network FileSystem,网络文件系统)是由SUN公司发展,并于1984年推出的技术,用于在不同机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通过网络互相分享各自的文件。NFS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在不同的系统间使用,所以它的通讯协议设计与主机及操作系统无关。 NFS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当使用远端文件时只要用mount命令就可把远端NFS服务器上的文件系统挂载在本地文件系统之下,操作远程文件与操作本地文件没有不同。NFS服务器所共享文件或目录记录在/etc/exports文件中。 嵌入式Linux开发中,会经常使用NFS,目标系统通常作为NFS客户机使用,Linux主机作为NFS服务器。在目标系统上通过NFS,将服务器的NFS共享目录挂载到本地,可以直接运行服务器上的文件。在调试系统驱动模块以及应用程序,NFS都是十分必要的,并且Linux还支持NFS根文件系统,能直接从远程NFS root启动系统,这对嵌入式Linux根文件系统裁剪和集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NFS的优点: 1)本地工作站可以使用更少的磁盘空间,因为常用数据可以保存在一台机 器上,并让网络上的其他机器可以访问它 2)不需要为用户在每台网络机器上放一个用户目录,用户目录可以在NFS 服务器上设置并使其在整个网络上可用 3)存储设备可以被网络上其他机器使用。这可以减少网络上移动设备的数 量 2.在Ubuntu上布置NFS 1)安装NFS 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2)配置NFS,添加共享目录 设置NFS-Server目录。 在做NFS服务器的电脑上设置子目录:如/home/****/nfs,供客户机访问,

Linux交叉编译环境

开发编译环境 1.交叉编译器的安装,与使用 以ubuntu-14.04.4-desktop-amd64 为例 将附录1的arm_toolchain.tar.gz 选择一个目录COPY过去,(此处以/opt为例) tar zxvf arm_toolchain.tar.gz 修改~/.bashrc 在最后一行添加 将/opt/X3改成你解压的所在目录即可 source ~/.bashrc 在终端查看是否正确,输入arm后按TAB键若出现 安交叉编译器安装正确 若不添加该环境变量,则在使用该编译器时,请使用绝对路径 如: 部分LINUX操作系统,可能存在所需的库并未安装,在编译时若提示未能找到相关库,请自行搜索该库的相应安装 若出现 arm-Linux-gcc /usr/local/arm/4.3.2/bin/arm-linux-gcc: 行3: /usr/local/arm/4.3.2/bin/arm-none-linux-gnueabi-gcc: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且进入external-toolchain/bin/ 直接运行./ arm-none-linux-gnueabi-gcc出现同样提示,则可能原因是64位系统需要安装32位相应库 解决方法: 方法一: sudo apt-get install lib32z1 方法二: sudo apt-get install g++-multilib 方法三: $ sudo dpkg --add-architecture i386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ia32-libs (工具:附录1-arm_toolchain.tar.gz)

实验二: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实验二: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了解在S3C2410平台上交叉编译的工作方式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和说明 1、minicom 用法: minicom 是安装REDHAT 时安装的软件,它使用配置文件/etc/minirc.dfl,华恒光盘安装时会提供这个文件。 【注意】 minicom 占用串口,能且仅能启动一个minicom,启动第二个时就会报错: Device /dev/modem is locked。其中/dev/modem 就是/dev/ttyS0,即PC 机串口1,它是在光盘安装时执行./arminst 时创建的链接。查看arminst 文件,可以看到如下一行: ln -sf /dev/ttyS0 /dev/modem minicom 所有的操作都以ctrl+A 开始,例如:退出为ctrl+A,松手后再按下Q,则弹出如下一个小框:选Yes 即可退出minicom。 minicom 中最重要的操作就是对其进行配置的修改。这个操作要先ctrl+A,松手后按下o(是字母o,option 之意,不是零),则弹出如下框: 选择第三项“Serial port setup”,则弹出下面框: 键入E 则弹出如下框,可改变波特率:

若要使用PC 机的串口2 来接开发板的串口1 做监控,则要在串口配置框中选择A,即“Serial Device”,则原来的配置框第一行进入编辑模式,将原来的/dev/modem 改为如下的:/dev/ttyS1,即串口2。 退出配置框只需连续按ESC 键即可返回。 2、HHARM9-EDU目录结构介绍 安装过我们提供的光盘以下,会在您的PC机上建立一个HHARM9-EDU的目录。在shell提示符下执行ls命令,可以显示整个PC上的目录结构: [root@…. root]# cd / [root@…. /]# ls HHARM9-EDU boot lost+found opt sbin usr dev home proc tftpboot var initrd misc root tmp bin etc lib mnt [root@….. /]# 其中在PC机(宿主机)的根目录下安装了HHARM9-EDU的目录和opt目录,其中HHARM9-EDU是开发套件的源代码、驱动、以及相应的应用程序。opt是ARM的编译器存放的目录。进入HHARM9-EDU看看。 [root@……. /]# cd / HHARM9-EDU [root@HHARM9-EDU /] # ls Images applications kernel opt.tgz gprs-ppp minirc.dfl ppcboot-2.0.0 record-image SJF 下面对以上目录作简单介绍: (1) /HHARM9-EDU/SJF/ JTAG烧写工具源码目录,在该目录下执行make,即可生成JTAG烧写工具SJF2410,它就是我们通过JTAG烧写ppcboot要用到的文件。 (2) /HHARM9-EDU/ppcboot/ bootloader源码目录,在该目录下简单的make即可生成HHARM9-EDU的bootloader - ppcboot.bin,可以通过修改这些源码来修改bootloader。 『说明』在嵌入式系统中,我们把引导系统的初始化部分的代码统称为bootloader,相当于PC机的BIOS。但在我们提供的很多套件中,有的引导代码用的是ppcboot,有的是u-boot,有的是bootloader等等,但实际烧写到flash中的文件一般为ppcboot.bin、u-boot.bin、bootloader.bin等二进制代码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