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美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一词是由德国剧作家、浪漫主义诗人席勒在《美誉书简》中首先提出来的,他将其定义为“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开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的生存”的新人文精神的重铸之路,推动了美育理论和实践的突飞猛进。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创美育的蔡元培,则对美育作了这样的解释:“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

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

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明确:“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泉。

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

”现在普遍认为: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

中共中央的七五计划,把美育列入了党的教育方针:“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笔者结合多年化学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1、艺术美
“教学工作也是一门艺术事业;教师也是艺术工作者”。

这个观点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承认。

教育家、思想家梁启超曾说过一段富有启迪的话:“我相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之最重要素,倘若在生活全部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

这段话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得到验证的。

因此,前面提到的“艺术事业”不就是美的创造吗?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这件艺术的导演和发起者对于教学艺术的影响很大,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富于艺术美感的,它给学生以醍醐灌顶的感觉,犹如在好山好水之中品尝香茗,使人身轻气爽,又如聆听大家的真知灼见,使人受益匪浅。

化学中蕴含着大量的艺术美,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许多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都具有手性。

手性化合物就如同人的两个手,虽然相同但却不能重合,就像苏州园林一样,充满了不对称美。

2、自然美
自然物质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美态就是自然美,它是现实的、生动、丰富、多变的。

我们知道:学习化学首先要认识物质,了解物质的真面目。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或离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内在联系和外在条件变化的科学。

简而言之,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宇宙中的万物从宏观世界的天体、银河、日月星辰、河流、动植物、细菌和微生物到微观世界的电子、中子、光子等基本粒子,都是客观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各类化学物质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无不使我们感到惊叹。

虽然是同一元素所构成的物质,金刚石是如此的璀璨夺目而石墨却貌不出众。

钟乳石、石笋不由自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他们都是碳酸钙的不同化身。

因此,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通过图形、模型等手段使学生能够欣赏到物质的自然美,从而达到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3、实验美
化学离不开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产生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引导学生观察化学世界的窗口。

一项好的化学实验往往体现着完美的追求,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我们应精心设计,正确示范引导,再加上熟练规范的操作,以及画龙点睛的语言,无疑会起到“以美引真、引趣”的教学效果。

化学仪器的发展对于化学的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玻璃仪器的出现。

玻璃仪器本身给人一种晶莹、剔透、清新的美感。

而且化学仪器的形状又充分体现了对称、和谐、
稳定、优美的特点。

比如,圆形的长颈烧瓶、梨形的容量瓶、笔直的酸碱滴定管。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类型的、新式的仪器又使人产生一种现代的美感。

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将一个个的实验仪器组合起来。

就像将一个个小东西组成一件艺术品一样。

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创造力。

一个对于美很有感觉的人会将自己的审美观深入到实验装置的设计、安装的过程中。

我们知道,实验装置的设计既要符合科学原理和规范,又要有一定的美感,各部分高低比例适当,横平竖直错落有序,组合富有韵律而整齐美观,使整套装置宛如一件艺术品,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例如中学氯气的制备实验,喷泉实验,从下至上,从左到右,设计的既符合规律,也蕴含着美感。

一个熟练的实验人员在操作时,其实验操作是准确、灵活、规范、富于美感的。

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不拖泥带水。

就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一样,时刻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

例如,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刚加入的氢氧化钠使锥形瓶显了红色,稍稍震荡,红色又消失了,随着终点的到来,操作者要准确到加一滴碱使锥形瓶中呈鲜红色,而且三十秒内不褪色。

这种精湛的操作就像一场表演一样,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化学变化是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都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颜色,其不同的外部形态给人们以一种不同的美感。

实验中,最让人惊叹难忘的是实验的现象,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使学生领略到了化学多姿多彩的美感。

例如,镁条燃烧时的耀眼夺目;铁在氧气中燃烧时四溅的火花;酸碱中和滴定时溶液的颜色在一瞬间的转化;美丽的喷泉实验;色彩缤纷的颜色反应;加入沉淀剂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常常使观察者屏住呼吸,在感叹、兴奋之余,将大脑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享受了美的熏陶,更激发起了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愿望。

提高了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特别是化学的积极性。

4、社会美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物质,有些目前可以利用,比如木柴可以燃烧;有些则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才可以加以利用,例如对于石油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得到航空煤油、汽油、柴油等可以直接使用的燃料。

这些从自然中提取有用物质的加工处理方法,就是化学的方法。

对于食品中含量的检测是化学的方法。

可以这么说,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这是何等的一种美啊!可以想象,化学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该有多么重要啊!如果不对自然的水加以纯化,如果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以确保粮食增产,如果不冶炼矿石获取大量的金属,如果不合成许多新的物质…,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啊。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化学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了确保粮食的丰收,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化肥和农药的品种、质量和数量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效低毒又不污染环境;一些高科技如激光、原子能、航空航天等,都要求化学科学的发展。

因此,在讲授化学知识时,一定要将化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化学的发展等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化学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浪潮中去。

5、探索美
化学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这么说,化学的发展就是一个探索,一个失败与成功不断出现而最终不断前进的过程,探索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当结果出来时却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从事化学领域研究的化学工作者们探索的产物。

化学领域每一个概念的提出、每一个理论的发展、每一项化学成就的取得、每一个新化合物的合成,都无一不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和斗争。

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都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是真理的光辉。

探索者最初是借助于这种光辉,借助于它的照耀来认识真理的。

总而言之,化学教学中充满了美,化学中的美有待我们的继续开发。

“教育应当使所提
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痛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

”这正是化学美育的追寻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