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汇总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二、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

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

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

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

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 的探究方案中

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 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

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

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

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

些?

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

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三、探究摩擦力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

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

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

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

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

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

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

做运动。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

是。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

(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

使相同,可得到的结论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

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

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

(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

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

作出简要评价._____。

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五、液体压强

1.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2.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

六、浮力

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

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填序号)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g取10 N

/kg);

(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

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

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

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4、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a、b、c、d四次测量。

(1)在四次测量中,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是图示的两次测量;

(2)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较图示和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

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

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

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 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 变化的图像。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

(3)分析图像BC 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

到的浮力越 (填“大”或“小”)

(3)分析图像CD 段,可得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

跟深度{填“有关”或“无关”}

七、动能和势能

1.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张林

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静止滚

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的大小来间接

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2)让同一钢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

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的

关系。

(3)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该让质量的钢球沿斜面静止滚下撞

击水平板上的木块。

(4)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

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请例

举一个与本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

(甲) (乙) (丙)

2.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示意图.

①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关系.

②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选填“A”或“B”).

③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

④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⑤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⑥为了将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得更远,他可采用的办法是()A.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小的钢球

B.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大的钢球

C.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钢球离地面的高度

D.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斜面的倾角

理由:。

3.如图为重物打木桩的示意图,把相同的三个木桩甲、乙、丙插入沙中同一深度,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打击甲、乙,再用较大质量的重物(与打击甲的重物同高度)打击丙,木桩被打入沙中不同深度.

(1)比较甲和乙,说明,

(2比较甲和丙,说明。

4.如图是每隔0.1S拍摄到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图片(不计下落时阻力),由图可获得一些信息.

(1)请写出一条信息:

(2)假设木球和铁球着地时打在沙坑里,球能将沙坑打得更深,理由是:。(4)在此探究过程中你采取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至少写出两条):。5.小明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后,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让三个不同质量金属块多次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落下,并测出金属块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金属块下落

高度和木桩下陷深度数据记录在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金属块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能;

(2)同一金属块在不同高度下落后打击木桩在沙中下陷深度不同,表明重力势

能跟有关.

(3)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金属块A 、B 、C 质量大小关系是。 6.小鹭想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利用一段弹

簧、光滑轨道、物块A 和B 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用物块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释放,物块沿轨道向左滑行,最高可冲

到光滑斜面虚框处.

(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同一滑块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大小.

(2)比较如图(a )、(b )两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弹簧的越

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 (3)若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高度h a =h c <h b ,弹性形变的大小l a <l b =l c ,则物块

达到最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E a 、E b 、E c 的大小关系是

八、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1. 如右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

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

是 ;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

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

动滑轮 ;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

择;

(5)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

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变小”或“不

变”),其理由是。

(6)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

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

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

(7)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

么结论。写出一个即

可)

九、杠杠平衡条件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

右端螺母向_____边(填“左”或“右”)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目的是: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

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右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

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 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 吴刚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

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吴刚同学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你认为这个结论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3)在图乙(b )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杠杆端

(选填“左”或“右”

格。

(4)若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

此时拉力的力臂

,测力计的示数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十、机械效率

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a) (b) (c)

2 N

3 N

(1) 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算出的机械效率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保留一位小数)

(2) 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3) 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2.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被

拉起的钩码重1.96N,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为0.82N,绳子自由端移动Array的距离为0.3m,钩码升高的距离为0.1m.

(1)根据测量数据,对滑轮组做的总功是J.

(2)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J.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4)在图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上绳的绕法,并用箭头标出拉力F的方向.

3.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

图所示。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

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

4.在影响机械效率的许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因素.小丽将“探究摩擦力大

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相结合,进一步探

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的空白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Array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

(2)该实验中采用了的研究方法.

(3)计算斜面表面为棉布是的机械效率:η=%.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5.如图是某小组同学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时,用木块将带有刻

度的平木板垫起,构成一个斜面.

(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从底端位置A沿斜

面匀速运动到位置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1N,

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2)若将木块向右移,使木块左端与长木板90cm

处对齐,重复(1)中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0.8N,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比较(1)、(2)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

的有关.

(3)若将小车四轮朝上倒置.重复(2)中的实验,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变,机械效率变,.比较(2)、(3)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的有关。

6.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N,测力计

上升的高度s为0.2m.物块重G为1.5N,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m,则

杠杆的机械效率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实验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实验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实验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1.由某种合金制成的两个大小不同的工艺品,其中一个实心,一个空心.小明为判定哪个是空心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空白处补充完=1.0g/cm3,取g=10N吨) 整.(已知ρ 水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工艺品的重力G=2N. (2)将挂在测力计下的小工艺品浸没水中,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1.6N,则浮力= N. F 浮 =3N. (3)用测力计测出大L艺品的重力G 2 (4)如图所示,将挂在测力计下方的大工艺品浸没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 = 2 N. (5)根据实验步骤可算出合金的密度ρ=g/cm3,则(选填“大”或“小“)工艺品是空心的. 2.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吸盘、滑轮、细线来测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2)如图(甲)所示,木块所受的重力为N. (3)如图乙所示,将滑轮的轴固定在吸盘的挂钩上,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吸盘在的作用下被紧紧压在烧杯底部.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木块放入水中后,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全部拉入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

力计示数为0.4N,不计摩擦和绳重,木块受到的浮力为N,木块的密度为kg/m3. (4)将丙图烧杯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2N,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 3.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g=10N/kg) 实验步骤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6 2.5 2.4 2.4 2.3 (1)小冉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上表中: (2)请在图乙中画出步骤B中铜块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以●点代替物块).(3)分析实验步骤A、B、C、D、E,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当物块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0.25N,那么此时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cm.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供参考)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月6日 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0-5N ,分度值 0.2N ,指针是否指零刻线是。 2.记录数据: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 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 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N N,分度值为 0.2 N。 实验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成 正比。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 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题(含答案)

一、单选选择题(以下每题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3分,共36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答题栏内。) 1.下列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C.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D.推着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2.某段时间内,一辆赛车在水平赛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赛车对赛道的压力与赛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赛车对赛道的压力与赛道对赛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赛车一定不受摩擦力 D.赛车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正在激烈地酣战中!下列关于踢足球时发生的情景解释错误的是() A.带球时,足球在脚与地面之间穿梭──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顶球时,球在空中划出弧线──球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状态 C.传球时,足球从一个队员传到另一个队员──足球具有惯性 D.踢球时,足球凹陷变形──足球具有了弹性势能 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A.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B.甲的重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 C.拉力F甲做的功一定大于拉力F乙做的功 D.拉力F甲的功率一定大于拉力F乙的功率

6.下列物体只具有动能的是() A.被运动员举着不动的杠铃 B.沿坡路向上行驶的汽车 C.在水平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D.在树上荡来荡去的猴子 7.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A.加速助跑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C.起跳后升空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经过最高点时的机械能等于起跳时的机械能 8.在研究液面下深度为h处的液体压强时,可以设想这里有一个水平面放置的“平面”,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如图所示,设“平面”的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用压强公式就能求出该处的压强。若减小所选“平面”的面积S,该处的液体压强将如何变化?() A.增大 B.减小C.不变 D.无法判断 9.两人搬重物锻炼身体,大人采用图甲方式将重物搬上高台,小孩采用图乙方式将同样的重物运送到同一高台。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人克服重力做功较多 B.两人做同样多的有用功 C.小孩做功的功率要大些 D.甲、乙两种情况下的机械效率一样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八年级物理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1、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 力)()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推力 C、重力、摩擦力、冲力 D、重力、摩擦力、推力 2、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 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 3、用手握住酒瓶,使其瓶口朝上竖直静止在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D.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增大 4、小欣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静止时水面相平 B.锅铲柄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刀刃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D.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5、如图所示的薄壁容器,底面积为100厘米2,装了重25牛的水后,水面距容器底部20厘米,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为() A.25牛、2.5×103帕,B.25牛、2.5帕 C.2×105牛、2×103帕D.20牛、2×103帕 6、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 cm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

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 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 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7、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试比较A 、B 、C 、D 四点液体的压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P P P P A B C D <<= B 、P P P P A B C D <=> C 、P P P P A B C D <<< D 、P P P P A B C D >>> 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9、用手握住酱油瓶,瓶子没有下滑,是因为 ( ) A.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 B.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 C.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平衡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对 10.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在图中,A 、B 是一个连通器的两个上端开口,当用一个管子沿B 开口吹气时,A 开口一端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1、寒冷的冬天,在茶杯中倒上大半杯开水后拧紧杯盖,往往过一会儿后就发现杯盖很难打开,这是由于杯内大量水蒸气发生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内外气体压力差 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进而增大了盖与杯之间摩擦力原因. 12.当马拉着载有1000kg 货物的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 ,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 ,方向是________;若雪橇上的货物卸下了500kg ,马拉雪橇仍是匀速行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将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 13、吊车以2m/s 的速度将重物1×105 匀速向上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 若钢索改为以3m/s 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此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 14、打开自来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2所示的玻璃管,在A 、B 、C 三处,水的流速较大的是 处,压强较小的是 处(选填“ A”“B”或“C”)。 如图3所示,是喷雾器的原理示意图,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 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液体就沿细管上升,从管口中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刻度尺、木斜面、小车、秒表、金属片。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 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 两侧的i ∠和r ∠,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 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装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Array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 ⑴小芳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之沿水平方向,根据 的知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⑵分析图甲、图乙可以得出结论: ⑶通过观察图甲和图丙,可得出 ⑷综合图1中的可以得出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是、 。 (5)如果将图丙中的小木块切去一半,再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 的关系是否可行理由是 (6)在图2中砝码和托盘的总重是3N,木块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 想要使木块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向左施加 N的拉力。 4、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 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 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 (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 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填“一定”或“不一 定”)匀速拉动木板,如果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那么所受摩擦力 的大小为 N。 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 验: (1)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比较与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该实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_____有关,还与 ____ 有关。 6、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1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液面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出高度差,原因是。重新调整后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 型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人酒精中,如图2所示,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法(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选填“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或“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或“c.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方法可以进行调节.(用字母表示即可) (3)比较1、2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比较1、3、4实验可以得出结论.(4)比较5、6图可以得出结论。 7、某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4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a、c两次实验,得出的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 (2)对比分析a、b、c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对比分析d、e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实心物体A的密度是 g/cm3(5)盐水的密度是 g/cm3 8、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比较动能大小. (2)动能是指(填序号) A. 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 C. 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的动能 (3)使同一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4)比较图甲乙可得结论. (5)甲同学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他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9、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F1/N l1/cm F2/N l2/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试题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试题想要学好物理,就要培养学习兴趣,勤于动脑筋思考,下面是查字典物理网给大家准备的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试题,希望大家好好努力。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试题 一.力和运动 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下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 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 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

确的?答:。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2.某同学想将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改为密度秤。他的操作如下: ①先将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再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 ②在塑料杯中装满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 ③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再在塑料杯中装满待测液体,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 则杯中水的质量为kg,待测液体的密度为kg/m3,他设计的密度秤的量程为0~ kg/m3.(g取10N/kg) 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测量对象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Nkg-1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实验专题复习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训练 实验一: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 1.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物重跟质量的比值,再回答 下列问题: (1)把表格中空项填上,计 算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 大小跟它的质量成关系, 物重跟质量的比等于 N/ ㎏. (2)若用符号G表示物重,m表示质量,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则 G= . 实验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如图,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图中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选填“相等”或“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处释放.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 的有关. (3)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选填“快”或“慢”).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实验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同的两个力作用时,小车是否处于静止来探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哪些条 件. (1)向两吊盘中加砝码,当两盘中的砝码质量(选填“相等”或 “不相等”)时,小车静止. (2)保持两吊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松手 后,小车会转动,直到两边的拉线.(3)如果将两边的吊盘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车,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足这一条件而设计的一个步骤. (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方 向,且作用在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 实验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如图a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研究对 象 钩码只 数 质量 m/kg 物重 G/N 物重跟质量的比g/N(N?kg- 1) 钩码 1 2 3

教科版初二物理下册易错题汇总

教科版初二物理下册易错题汇总 1. (07福州)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 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 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D. 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 推力的作用 2. (07武汉)A 、B 两车的质量相等,它们行驶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两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相等,则A 、B 两车的功率之比 为4∶9 B .在行驶过程中,A 、B 两车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若它们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以B 车为参照物,则A 车向西行驶;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 (08潍坊) 在世界女排锦标赛上,我国排球队长冯坤发球时,把球竖直向上抛出.则( )A .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的阻力方向都向上 B .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的阻力方向都向下 C .球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和阻力,合力方向向下 D .球下降过程中,受到重力和阻力,合力方向向上 4. (08成都)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太空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着名叫“鹰”的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完成了人类首次到达地球以外天体的壮举。下列关于登月舱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登月舱在月球上的质量大于它在地球上的质量 B .登月舱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C .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太空中噪声太大 (08衢州)在公交车上坐着一位中学生,他的手上拿着一杯饮料,当公交车急转弯时,杯内饮料晃了出来.中学生对司机很有意见,于是说:“师傅,你怎么开车的,我杯里饮料都晃出来了。”司机说:“我的车在转弯呢。”中学生说:“那你转弯为什么转得那么大?转小点,杯里饮料就不会晃出来了。”在这段对话中.这位中学生对下面哪个概念缺乏理解?( ) A.惯性 B.压强 C.浮力 D.压力 5. (2007苏州)如图所示,小王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他将物体M 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 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 的砝码时,物体M 能以速度v 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 能在水平桌面上以2v 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吊盘重、滑轮与细线间和滑轮与轴间摩擦不计( ) A .G B .2G C. 3G D .4G 6. 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两颗炸弹,在不计阻力的条件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炸弹运动情况的是( ) 7. (07恩施)足球运动员用400N 的力把重力为4N 的足球射向球门,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 A.运动员也受到球对他的力的作用,但这个力小于400N B.上图正确地表示出了球在飞行时的受力情况 C.阻力f 的施力物体是空气,其大小与球的飞行速度有关 D.球在空气中飞行时,作曲线运动 8. 小妍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铁块在不停运动,原来是小柯手拿一块磁铁在桌面下移动。如图所 示,当小铁块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 .小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B .小铁块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C .小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大于重力 D .小铁块在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力作用 9. 某同学在一个密闭玻璃瓶内装了适量的水,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穿过瓶塞子插 入水中,通过玻璃管向瓶内吹入少量的气体,管中水面如图6如果该同学记录了在紫 金山脚玻璃管中水面的位置,把这个装置移到山顶玻璃管中水面的位置和在山脚的 高度相比较 ( ) A .偏高 B .相等 C .偏低 D .无法判断 10. 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D .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塞紧 11. (08南京)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7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 ) 12. (08泰州)如图3所示的压路机,关于它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碾子由钢铁制成,利用了钢铁硬度大的特 性 B .碾子质量很大,是为了增大对路面的压强 C .碾子很粗很宽,是为了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D .橡胶轮胎外表制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与路面的摩擦 13. (08江苏镇江)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 ,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 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 所受摩擦 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或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 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4.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5.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把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6.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时物体就处于状态或状态。

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总结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总结 下学期 年级:八年级 班级: 教师: 2015.7.15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物理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完成的很圆满,很顺利。现总结如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 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2、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 大力探索改革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并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学生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 3、全体师生在思想上都很重视。 每次实验,教师都能够认真的准备,并事先演习一遍。同学都能够做到先预习,熟悉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并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能及时整理仪器并按要求进行送回仪器室,摆放到指定位置。 其次,通过做实验,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的总结,增强了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通过做实验,使同学们演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学期的实验工作能够圆满完成是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以后的实验工作我们将更加严格要求,力争作的更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二、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 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的探究方案中 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 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 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三、探究摩擦力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 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滑轮 滑轮 细 细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总 结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总结(二) 一、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园园同学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和因素有关系”,她把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金属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再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1)甲图中金属块的高度如上图所示为( )cm,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 ( )N; (2)上述几种情况, )图中的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3)做甲、丁、戊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有关; (4)做( )三次实验(选填:甲-戊“序号),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时, 保持( )不变,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有关; (5)第(3)(4)中探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请再举一个应用这种探究方法的实验 二、浮力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 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需定量研究浸 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 )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小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量筒、细线、金属块和液体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图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并把浮力大小与( )(需用到图中相关字母)进行比较.除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下沉的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部分浸入液体中的情况外,还需研究物体()时,阿基米德原理也同样适用. 2、小芳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做了如下测量: (1)写出以上探究中,不重复操作的合理顺序(只填代号)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F浮=G排。由此还可算出塑料块的密度。请选用F l、F2、F3、F4,、ρ水表达它的密度:ρ塑=_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酒精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请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2)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p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3)①往烧杯中倒人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 (4)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1; (5)③将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酒精的质量仍为m; (6)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⑤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____________; (8)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p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9)①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为G; (10)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11)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④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____________;(已知:F浮=G排=ρ酒gV排) (13)请你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对两位同学的实验作出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5、(1)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cm,F浮=ρgV排)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训练 实验一: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 1.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物重跟质量的比值,再回答下列问题: (1)把表格中空项填上,计算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关系,物重跟质量的比等于 N/㎏. (2)若用符号G 表示物重,m 表示质量,g 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则G= . 实验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如图,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图中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选填“相等”或“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 处释放.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 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 的 有关. (3)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选填“快”或“慢”).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实验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同的两个力作用时,小车是否处于静止来探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向两吊盘中加砝码,当两盘中的砝码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 小车静止. (2)保持两吊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会转 动,直到两边的拉线 . (3)如果将两边的吊盘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车,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足 这一条件而设计的一个步骤. (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 、方向 ,且作用在 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