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呼吸

合集下载

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换算

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换算

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换算摘要:1.土壤呼吸碳通量的定义和意义2.土壤呼吸碳通量的测量方法3.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的换算方法4.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正文:土壤呼吸碳通量是指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它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量土壤呼吸碳通量,可以了解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为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提供数据支持。

土壤呼吸碳通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土壤呼吸测定仪进行现场测量,另一种是采集土壤样品,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测定。

现场测量法可以实时监测土壤呼吸碳通量,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实验室测定法则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但需要破坏土壤结构,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

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的换算方法通常是将测定得到的二氧化碳量转换为碳量。

具体的换算公式为:碳通量(g/m·d)=二氧化碳通量(μmol/m·s)×44/2。

其中,44为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2为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与碳的摩尔数的比值。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将测定得到的二氧化碳量转换为碳量,从而更直观地了解土壤呼吸碳通量的大小。

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在生态系统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的呼吸碳通量,可以了解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为研究土壤形成和演化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通过分析土壤呼吸碳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为研究全球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通过比较不同生态系统治理措施下的土壤呼吸碳通量变化,可以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提供依据。

总之,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重要指标,对了解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以及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生态学实验技术--土壤呼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17

1.生态学实验技术--土壤呼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17
“土壤呼吸过程是除光合作用之外的 生态系统第二大碳通量过程,对于大 多数生态系统来说,由土壤呼吸释放 的 CO2 占 生态 系 统总碳 释 放量的 6090%”- Longdoz et al 2000.
地表释放CO2的过程
Air CO2
生物学 化学
浓度梯度
Soil CO2
物理 扩散
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末 主要针对于耕作土壤 自然土壤测定:20世纪60 年代国 际生物学计划(IBP)以来。
A: soil area inside the collar
Ct Cx C0 Cx eat
Initial rate = slope at C = C0
dC dt
t0 a(Cx C0 )
FCO 2
10V
Po
(1
Wo ) 1000
RS(To 273.15)
C t
-0.08% lower for R2
我们把土壤呼吸定义为土壤中有机体和植物体地下部分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buscot2005土壤呼吸有时也称为地下部分呼吸虽然枯枝落叶层不属于地下部分但凋落物分解的呼吸产生的co2也包括在土壤呼吸里面luo2006土壤呼吸是指未经扰动的土壤中产生co2的所有代谢作用主要包括根系呼吸自养呼吸的一部分以及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异养呼吸方精云2007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主要针对于耕作土壤自然土壤测定
-12.8% lower for flux
室内气体混合完全Good mixing
Since only a small volume of air inside a chamber is pumped into the IRGA for determining dC/dt, air inside the chamber needs a good mixing.

土壤呼吸作用名词解释

土壤呼吸作用名词解释

土壤呼吸作用名词解释土壤呼吸作用是指土壤产生并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土壤呼吸作用主要由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和根系(自养呼吸)产生.除植被冠层光合作用,土壤呼吸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中最大的通量.因此,精确预测陆地与大气之间碳交换需要深入理解影响土壤呼吸作用的主导因子,特别是对其主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和根系呼吸作用的影响机理.土壤微生物和根系呼吸作用主要是土壤中生物代谢作用的结果,因此能够影响生物活动的生态因子都会导致其呼吸强度的变化,如气候因子、土壤因子、植被及地表覆被物等.此外,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C0'浓度剧增及由此导致的增温效应,不仅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和根系呼吸作用.同时,人类活动本身也会对土壤微生物和根系呼吸作用产生影响,如放牧、施肥、农药、重金属污染等扩展资料: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是指土壤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严格意义上讲是指未扰动土壤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所有代谢作用,包括三个生物学过程(即土壤微生物呼吸、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和一个非生物学过程,即含碳矿物质的化学氧化作用。

森林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部分,其动态变化将对全球碳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9]。

全球森林过度采伐和其他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CO2释放的增加量,占过去两个世纪来因人类活动释放的CO2总量的一半,是除化石燃烧释放CO2导致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另一重要因素。

森林土壤呼吸也是目前已建立的长期监测CO2通量网站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是研究世界碳循环的重要课题。

对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地球表层系统科学意义重大。

土壤呼吸作用,一般指土壤释放CO2或吸收O2的强度,可分为自养型呼吸(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和异养型呼吸(微生物和动物呼吸),自养型呼吸消耗的底物直接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向地下分配的部分,而异养型呼吸则利用土壤中的有机或无机碳。

土壤呼吸作用和全球碳循环

土壤呼吸作用和全球碳循环

土壤呼吸作用和全球碳循环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角色。

土壤呼吸作用,即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部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O2)的过程,是全球碳循环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了解土壤呼吸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首先概述土壤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其与全球碳循环的紧密联系,最后探讨土壤呼吸作用研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意义。

This article aims to delve into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Soil respiration, the process by which microorganisms and plant roots in the soil release carbon dioxide (CO2) through respiration, is a crucial link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By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of soil respiration,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importance of climate change, ecological bal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Earth. This article will first outline the basic concept of soil respiration, then analyze it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finally explor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oil respiration research in address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二、土壤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oil respiration土壤呼吸作用,也称为土壤碳释放,是地球上碳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呼吸环原理 -回复

土壤呼吸环原理 -回复

土壤呼吸环原理-回复土壤呼吸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根系通过进行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来进行的一种生物代谢过程。

它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过程之一,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呼吸的环原理包括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根系呼吸以及有机物分解过程等,下面将逐步探讨土壤呼吸环原理。

首先,土壤呼吸的环原理涉及到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生命力最旺盛的群体之一,它们通过进行呼吸来产生能量和完成生物化学反应。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来进行能量代谢,其中包括碳源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土壤微生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土壤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碳源。

其次,根系呼吸也是土壤呼吸环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的根系通过呼吸作用将从空气中摄取的氧气转化为能量,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土壤中。

根系呼吸的速率通常受到土壤湿度、温度、光照、植物种类和植物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些土壤湿度较高或缺氧条件下,植物根系呼吸会受到抑制。

此外,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过程也与土壤呼吸的环原理密切相关。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碳源之一,其分解过程涉及各种微生物和酶的参与。

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生的底物可以提供给土壤微生物进行呼吸代谢,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

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通常受到土壤温度、湿度、pH值和有机物质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起来,土壤呼吸环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代谢过程,涉及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根系呼吸和有机物质分解等多个方面。

土壤呼吸不仅对土壤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深入理解土壤呼吸环原理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为土壤健康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详细参考)

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详细参考)

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土壤空气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累积。

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对作物根系是不利的,若排出二氧化碳,不仅可消除其不利影响,而且可促进作物光合作用。

因此,反映土壤排出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壤呼吸强度是—个重要的土壤性质。

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包括根系呼吸及微生物活动,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因此测定土壤呼吸强度还可反映土壤中生物活性,作为土壤肥力的一项指标。

(一)测定原理用Na0H吸收土壤呼吸放出的CO2,生成Na2CO3:2Na0H+C02——→Na2CO3+H20 (1)先以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滴定,中和剩余的Na0H,并使(1)式生成的Na2CO3转变为NaHCO3:Na0H + HCl——→NaCl+H20 (2)Na2CO3+ HCl——→NaHCO3十NaCl (3)再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滴定,这时所有的NaHC03均变为NaCl:NaHCO3+ HCl——→ NaCl+H20+CO2 (4)从(3)、(4)式可见,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所消耗HCl量的2倍,即为中和Na2CO3的用量,从而可计算出吸收CO2的数量。

(二)测定方法方法(一)1、称取相当于干土重20克的新鲜土样,置于150毫升烧杯或铝盒中(也可用容重圈采取原状土);2、准确吸取2molL-1NaOH l0毫升于另一150毫升烧杯中;3、将两只烧杯同时放入无干燥剂的干燥器中,加盖密闭,放置1—2天;4、取出盛Na0H的烧杯,洗入25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5、吸取稀释液25毫升,加酚酞1滴,用标准0.05molL-1HCl滴定至无色,再加甲基橙1滴,继续用0.05 molL-1 HCl滴定至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桔红色,记录后者所用HCl的毫升数(或用溴酚兰代替甲基橙,滴定颜色由兰变黄);6、再在另一干燥器中,只放NaOH,不放土壤,用同法测定,作为空白。

7、计算:250毫升溶液中CO2的重量(W1克)44 250W1=(V1-V2)×C×————×——2×1000 25式中:V1——供试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所用HCl毫升数的2倍;V2——空白试验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所用HCl毫升数的2倍C——HCl的摩尔浓度(molL-1)44————为CO2的毫摩尔质量2×1000250——为分取倍数,25再换算为土壤呼吸强度(CO2毫克/克干土,小时)CO2毫克/克干土,小时=W1×1000×1/20×1/2420——试验所用土壤的克数24——试验所经历的时间(24小时)方法(二)1、准确称取2molL-1NaOH溶液10—20毫升于带胶塞的三角瓶中,携至实验地点;2、选好实验场地,然后放一培养皿,用树枝垫在底部,以保证土壤通气。

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换算

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换算

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换算引言土壤呼吸是指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根系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CO2),是碳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的换算是研究土壤碳循环和全球碳平衡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的换算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级标题1:土壤呼吸碳通量的意义和测量方法土壤呼吸碳通量是研究土壤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微生物活动的强度。

通过测量土壤呼吸碳通量,可以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碳循环速率以及气候变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测量土壤呼吸碳通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静态箱法、连续测量法和间断测量法。

静态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在土壤表面覆盖一个密闭的箱子,测量箱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土壤呼吸碳通量。

连续测量法则是通过将土壤呼吸仪与自动记录仪相连,实时记录土壤呼吸碳通量的变化。

间断测量法则是在不同时间段对土壤呼吸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插值或回归分析来估算土壤呼吸碳通量。

二级标题2: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的换算方法土壤呼吸碳通量数据的换算是将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转化为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的碳通量。

常见的换算方法有以下几种:三级标题1:基于体积流量的换算方法基于体积流量的换算方法是将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与体积流量进行关联,从而计算出单位时间的碳通量。

该方法适用于连续测量法和间断测量法。

换算公式如下:碳通量 = 体积流量× 浓度三级标题2:基于面积的换算方法基于面积的换算方法是将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土壤表面积进行关联,从而计算出单位面积的碳通量。

该方法适用于静态箱法和部分连续测量法。

换算公式如下:碳通量 = 面积× 浓度三级标题3:基于温度的换算方法土壤呼吸碳通量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土壤温度数据来对碳通量进行换算。

常用的换算方法是基于Q10模型,该模型认为土壤呼吸速率每增加10摄氏度,呼吸速率就增加两倍。

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

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

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一、引言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土壤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土壤呼吸是指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根系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

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是用来研究土壤呼吸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的理论模型。

本文将从土壤呼吸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模型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土壤呼吸的机制土壤呼吸的机制主要涉及到土壤中的微生物呼吸和植物根系呼吸两个过程。

微生物呼吸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排放物。

植物根系呼吸则是指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这两个过程共同促成了土壤呼吸的产生。

三、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土壤呼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植被类型等。

温度是土壤呼吸的主要控制因素,一般来说,土壤呼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土壤湿度也是影响土壤呼吸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和有机物分解,从而增加土壤呼吸。

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呼吸的重要来源,较高的有机碳含量意味着更多的呼吸底物供给,从而增加土壤呼吸。

植被类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较大,不同的植被类型具有不同的根系和微生物组成,从而导致土壤呼吸的差异。

四、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的应用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土壤呼吸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

这对于评估土壤呼吸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碳循环的关键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还可以用来评估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农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土壤呼吸是影响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过程,对于研究土壤呼吸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土壤呼吸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提高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呼吸
2001-杨昕-一个计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碳密度的简单模型
2002-彭少麟-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壤呼吸效应
2003-陈全胜-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理
2003-杨晶-土壤呼吸及其测定法
2003-易志刚-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2004-曹裕松-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2004-马秀梅-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2004-杨清培-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林下土壤的呼吸特征
2004-杨玉盛-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2005-方燕鸿-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呼吸初步研究
2005-王传宽-北方森林土壤呼吸和木质残体分解释放出的CO_2通量
2005-杨金艳-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2005-杨玉盛-中国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动态及通量的影响
2005-张东秋-土壤呼吸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05-周小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_氮矿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2006-常建国-锐齿栎林土壤呼吸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响应
2006-侯琳-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2006-康博文-采用Li_6400_09土壤呼吸气室测量树干呼吸的方法改进
2006-栾军伟-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2006-温洋-模拟硬覆盖对土壤呼吸及植物生长影响研究
2007-陈宝玉-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呼吸速率与不同土层温度的关系
2007-方精云-作为地下过程的土壤呼吸_我们理解了多少_
2007-寇太记-测定方法和植物生长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2007-孙园园-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2007-田汉勤-全球变化生态学: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
2007-王娓-冬季土壤呼吸_不可忽视的地气CO_2交换过程
2007-徐小锋-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2007-张霞-陆面模式中土壤呼吸的研究概况
2008-陈光水-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模式
2008-冯朝阳-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2008-韩广轩-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与展望
2008-侯琳-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_Pinustabulaeformis_林休眠期的土壤呼吸2008-刘洪升-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2008-聂明华-城市草坪土壤呼吸冬季日动态特征研究
2008-潘新丽-模拟增温对川西亚高山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2008-施政-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子
2008-苏永红-土壤呼吸与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2008-唐凯-土壤呼吸研究概述
2008-唐燕飞-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研究综述
2008-王光军-枫香_Liquidambarformosa_省略_hora_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影2008-严俊霞-植被变化对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关系的影响
2008-杨刚-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2008-叶功富-木麻黄人工林土壤呼吸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2008-张丽华-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
2008-周广胜-土壤呼吸作用普适性评估模型构建的设想
2009-高艳红-水热因子对沙漠地区土壤呼吸的影响
2009-韩广轩-土壤呼吸作用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与展望
2009-黄玉梓-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2009-孔雨光-苏北淤泥质海岸典型防护林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2009-刘源月-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
2009-卢华正-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2009-孟春-5种人工林非主要生长季节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昼夜变化的响应
2009-孟祥利-库布齐沙漠油蒿灌丛土壤呼吸速率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2009-孙倩-上海典型城市草坪土壤呼吸特征
2009-孙倩-上海典型植物群落冬季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2009-王凤文-亚热带3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呼吸特征(1)
2009-王国兵-次生栎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异及其主要影响因子2009-谢小赞-模拟酸雨胁迫对马尾松和杉木幼苗土壤呼吸的影响
2009-闫立伟-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_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
2009-严俊霞-城市绿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的关系研究
2009-严俊霞-小尺度范围内植被类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2009-杨智杰-中亚热带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变化
2009-张慧东-暖温带_中温带过渡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2009-张丽华-准噶尔盆地两种荒漠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对人工降水的响应
2009-张义辉-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2009-张智婷-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2009-周海莲-合肥市森林土壤呼吸特点及其影响因子
2009-周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09-周涛-中国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空间格局的反演
2010-鲍芳-中国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进展
2010-丁访军-黔中喀斯特地区5种林型冬季土壤呼吸研究
2010-杜紫贤-城市沿江芦苇湿地土壤呼吸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
2010-冯育青-苏州太湖湖滨带土壤呼吸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2010-付刚-草地土壤呼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2010-耿绍波-国内应用LI_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量土壤呼吸研究进展2010-郭明英-不同刈割间隔对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2010-国庆喜-东北典型森林土壤呼吸的模拟_IBIS模型的局域化应用
2010-何娜-压实对落叶松人工林夏季土壤呼吸日变化的影响
2010-何娜-压实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进展
2010-何伟静-土壤呼吸的酶促作用研究
2010-侯琳-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异
2010-江长胜-垦殖对沼泽湿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2010-姜艳-江西大岗山毛竹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异及模型模拟
2010-姜艳-亚热带林分土壤呼吸及其与土壤温湿度关系的模型模拟
2010-李雅红-西天目山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2010-梁宇-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作用
2010-刘琪璟-长白山高山苔原季节性雪斑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的模拟研究
2010-刘琪璟-长白山高山苔原季节性雪斑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的模拟研究
2010-刘曦-东北东部森林土壤呼吸空间分布格局的模拟
2010-刘源月-模拟酸雨对杉木幼苗_土壤复合体系土壤呼吸的短期效应
2010-陆彬-小兴安岭4种原始红松林群落类型生长季土壤呼吸特征
2010-孟春-非主要生长季节白桦人工林林隙内伐根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2010-屈冉-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的研究
2010-屈冉-土壤微生物和有机酸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2010-石兆勇-菌根真菌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2010-孙倩-上海典型城市草坪土壤呼吸特征
2010-王凤文-北亚热带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研究
2010-王义东-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的研究进展
2010-王永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文献综述
2010-辛勤-中国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基本特点
2010-熊沛-岷江上游华山松林冬季土壤呼吸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
2010-徐丽君-不同苜蓿品种人工草地土壤呼吸及对土气温度反应
2010-闫美杰-土壤呼吸测定方法述评与展望
2010-严俊霞-黄土高原地区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
2010-杨阔-东北东部5种温带森林的春季土壤呼吸
2010-易黎明-中国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及其气候影响因素
2010-宇万太-下辽河平原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动态变化
2010-张富存-UV_B辐射增强对大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2010-张鸽香-南京城市公园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变化
2010-张容娟-土地利用对崇明岛围垦区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2010-张义辉-太原盆地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
2010-张勇-臭氧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田土壤呼吸_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2010-张增信-北亚热带次生栎林和人工松林土壤呼吸日变化
2010-赵哈林-沙漠化对沙地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2011-郭明英-不同刈割年限天然草地土壤呼吸特性研究
2011-郭明-浙江天童森林退化和受损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2011-韩天丰-中国南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呼吸的分离量化
2011-刘世荣-中国森林土壤碳储量与土壤碳过程研究进展
2011-马骏-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变化2011-沈小帅-亚热带次生林土壤自养和异养呼吸研究
2011-盛浩-树干枝呼吸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2011-王丹-杉木生长及土壤特性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2011-向元彬-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
2011-辛勤-中国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基本特点
2011-于贵瑞-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2011-张国-土壤有机碳分组方法及其在农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2011-赵宁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及其测定方法概述
2011-周洪华-干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日变化差异及影响因素
2011-周文嘉,石兆勇,王娓-中国东部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时空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