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政府投资管理及应对策略

浅谈地方政府投资管理及应对策略
浅谈地方政府投资管理及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11693560.html,

浅谈地方政府投资管理及应对策略

作者:顾文杰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4期

摘要:我国经济处于稳步向上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入,由于地方政府自身资

金问题,免了需要融资,但地方政府实际投资中还存在投资结构方面、投资规模方面、投资效益方面等诸多问题,使得地方政府的投入对经济的引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就地方政府融资的强劲激烈形势,如何应对地方政府融资中的问题,提出变革理念,科学规划;制度创新,完善法规;合理定位,明确分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建立快捷、科学的政府投资信息反馈制度;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策略

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处于稳步向上发展阶段,但我国地方政府投资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不仅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引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非理性”投资问题日益显现,投资规模膨胀和投资效益不断恶化。研究地方政府投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地方政府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会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总体归纳而言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投资结构方面

中央“放权让利”、地方集权的投资模式,使各地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盲目投资,出现了短期行为下的重复建设等低效率、负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具体表现在地方政府投资布局多以行政区域为中心,多头并进,重复布点,致使各地区产业结构中缺乏以地区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趋同。地方政府在决定本地区投资方向和重点时,往往不注意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及专业分工的优越性,而是竞相铺摊子,利用行政权利垄断定价过低的原材料,兴办自己的加工工业,致使区域内产业投资结构呈现“大而全,小而全”的态势,降低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削弱了各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进而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投资规模方面

地方政府为追逐本区域利益,盲目追求高速度,想方设法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建设规模,从而导致投资过度膨胀。出于对扩大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政府对价高、利大、税多的投资项目格外钟情,强烈增收欲望所产生的“工业扩张冲动”,易使地方政府走上一条力所不能及

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政府应急能力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新要求,科学高效的应对和处臵突发事件,构建完善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是当前全面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也再次提出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解决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实际效果,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稳定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强调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当前公共安全领域出现的严峻形势,就是一种“不和谐”因素,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不是和谐社会,应急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薄弱,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更加重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加 - 1 -

强应急管理工作。 (二)加强应急管理机制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各类突发事件常以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方式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诱因日趋复杂,由此造成的影响日趋扩大,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任务日益繁重,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这此都在考验和检验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随着形势发展,原有的应急管理和危机处臵机制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突出表现在:基础薄弱、资源分散、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多头指挥、职能交叉、群众应急意识不强和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由此切实调整和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应急管理机制、全面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成为政府加强执政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既有因举措得当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做法,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的失败教训。而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起因复杂、判断困难、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的特点,如果没有完善的预警体系、高效的应急机制,不能有效应对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就会给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不利影响,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管理 - 2 -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面临这巨大的挑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变得愈发的重要和突出。企业行政效率作为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之所以要研究企业行政管理,归根到底是通过对企业行政管理中各个因素的研究,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是企业行政管理活动的落脚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因素,对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企业行政效率、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过去的30多年里,企业在 经济浪潮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表现在规模上,最重要的还是在发展的质量和创造的利润和效益上,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具有科学技术,对于企业的良好持续运行,必要还要具有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对于企业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企业要想取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只靠技术和干劲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作保障之

外,企业的效益更多的体现在高效的管理水平上。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是众多企业不可回避且逐渐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理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定义。 行政效率指的是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总产出与行政总投入的比率。企业行政效率是我们研究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我们之所以要研究企业行政管理,归根到底是通过对企业行政管理中众多因素的研究,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所谓提高行政效率,就是在一定的人、财、物、时间消耗下,完成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行政任务;或者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行政任务,消耗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企业行政效率是衡量企业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 (二)、企业行政效率评估的方法。 首先,投入的劳动与产出效果之间的比较。同样多的人、财、物和时间的消耗,完成更多数量或更高质量的行政任务;或者,完成同样数量和质量的行政任务,消耗更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就意味着本部门的行政效率提高了。 其次,在企业中,有许多已完成的行政任务与预定目标的比较的行政事务无法用数字计算它的效率。因此,能顺利完成企业的行政目标和决策任务,就表明企业行政管理有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完成同一行政任务的现有水平与最高记录之间的比较。在企业中,许多行政事务都有最高记录,凡能达到最高记录者即高效率。第四,能及时解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一) 摘要:党的xxxx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农村乡(镇)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由过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改变为“政社分设”的乡、村、组的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的状况.自治权力在基层政权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国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乡镇体制改革乡镇自治基层政府建设村民自治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

浅议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以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鸿尾乡人民政府吴依俤 摘要:政府对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对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推进全社会管理创新,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应当加强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当前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亟待创新,如何推进地方政府科学高效的展开管理创新成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政府管理创新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GDP平均保持9%的增长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国内各级政府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纷纷被提及,如何推进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采取新方式、新手段、新理念,使地方政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地方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府在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订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加强行政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政府依法管理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大力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中央政府在自身管理和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也为地方政府在加强自身和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向。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提出“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讨,如珠海的“万人评政府”、武义县的村务

浅谈地方政府自主性研究

浅谈地方政府自主性研究 [摘要]地方自主性是地方政府在地方治理时,结合当地的现实情况,在处理与中央、市场、社会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各地方在中央授权下发挥地方自主性的过程,地方是否发挥好了自主性,与这一改革过程中地方所能取得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中山和温州是在这一进程中地方自主性发挥较为成功的两市,尤其是温州,其地方政府的自主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完善、社会公平的实现。 [关键词]地方自主性;中央维度;市场维度;社会维度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启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到如今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的转变基本完成,在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各地方政府面对中央和上级政府的放权,结合当地实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发展途径和模式来处理与中央、与市场及与社会的关系,以加快本地的发展,表现出了充分的地方自主性。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对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完善、社会公平的实现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这一角色在地方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地方自主性概念的界定 自主性最早是与国家连用来研究国家自主性的,最早提出国家自主性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批判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时指出国家的阶级属性,认为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就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家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国家形式上总是独立于社会各阶级之外,并努力增进共同体的共同利益。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有很多学者都开始对国家自主性进行研究,美国著名学者尼科斯•波朗查斯认为国家自主性表现在国家相对于统治阶级利益的自主性,指出“国家对阶级斗争领域的关系,特别是其针对权力集团和派别的相对自主性,并扩大到针对权力集团的同盟和支持力量的相对自主性”。国内很多学者受国家自主性概念的启发,提出了政府自主性。笔者认为,地方自主性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地方实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出于地方发展或者其他目标,在处理与中央和上级政府关系、与当地市场和社会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对于上级和中央、市场各微观经济主体和社会各种利益需求团体的相对独立性与超脱性,在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履行政府职能、管理地方事务时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当然这种独立性和能动性可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也可以是消极意义,对地方发展以及公平实现起阻碍作用。鉴于地方自主性发挥时所对应的三个对象——中央、市场和社会,可以把地方自主性分为两个大的维度:即纵

浅析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浅析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本文论述了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背景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急剧扩大,其所蕴含风险的几种表现形式,并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标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及防范 0 引言 各级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大量融资,有力地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扩大内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较快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贷款总量的急剧增长,从中长期来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蕴含的风险需高度关注。本文就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范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业务概况 按照人民银行的口径,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各级政府出资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或者以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作为还款承诺,包装起来的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到融资标准的、政府实际控制的企事业、机关法人。主要包括:各类政府组建的开发园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类公司,农投、工投、城投、交投等政府类投资公司。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即金融机构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各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快速扩张。截止2010年末,全国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已超过一万多家,其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近两年全国新增贷款中,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新增占比高达39.6%。 2 当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 2.1 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缺乏深入调查评价,存在过度授信的风险 在金融同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政府融资平台由于具有政府背景,被各金融机构视为优质客户,竞相争抢营销。在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进行授信时,经办人员往往乐观认为有地方政府作后盾,还款有保障,而忽视其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深入调查评价,尽量降低信贷准入门槛,满足其融资需求,导致过度授信,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据《银行家》(2010年4月号)杂志报道,2009年我国的地方政府负债远超过财政收入,平均为2.4倍,有的甚至达到4倍,过度负债导致贷款到期难以正常归还的风险不断增大。 2.2 部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当地财政作担保,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 1

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中容易引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和事件,促使地方政府必须公共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处理面临更大的压力。纵观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而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带来的便利更让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民不断在世界各国中流动。然而,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密切,摩擦的加大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不少危害国家、城市安全的公共事件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如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发生骇人听闻的“911”恐怖事件,造成纽约市近3000人遇难,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对美国国家安全及政治、经济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而在我国,2003年全国多个城市爆发SARS 疫情,由于在初期对疫情的瞒布,导致疫情未能得到及时的重视和抑制,最终使得SARS疫情从我国逐渐扩散至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导致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的爆发。在2003年及2009年,我国多个城市均曾爆发禽流感疫情及甲型H1N1流感,由于城市人口密集,造成疫情迅速扩散发展,对各地人民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如图1: 图1:中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 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不断考验着各地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尤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社会上的潜在风险在增加,影响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秩序等危机事件在我国多个城市时有发生,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重视应急管理能力的加强,并以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全面履行地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1] 因此,对于此课题的研究,其研究意义一方面在于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概念、职能和责任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诠释,促使地方政府能更深入地认识自身在公共管理应急管理中所担当的角色。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出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自身管理职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有效的对策。 2.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状况 在世界不少发达国家中,由于城镇化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城市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及成熟度,在政府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设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及多次

论文:浅谈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目录 一、前言 (2)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内容 (2) (一)计划工作 (2) (二)组织工作 (3) (三)指挥工作 (3) (四)控制工作 (3) 三、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3) 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4) (一)行政机构庞大臃肿 (4) (二)权力集中缺乏制约 (4) (三)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 (4) (四)行政机构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也是重要原因 (4) (五)行政人员素质不高 (4) 五、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必要性 (5) (一)是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5) (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5) (三)能够辅助企业管理,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5) 六、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 (6) (一)提高对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视程度 (6) (二)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6) (三)确立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6) (四)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7) (五)逐步实现管理技术和工具的现代化 (7) 七、结论 (8)

浅谈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10(秋)大专班 【内容摘要】:从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因素,对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Abstract】: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on through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probe into the mode of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alyze the reason for low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Meanwhile, offer suggestions, which raise efficiency and improve methods, innovate the system.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行政效率;有效途径;必要性;对策 一、前言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依然面临着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艰巨任务。倡导科学行政,依法行政,以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质量、高智能、高效益的实践需要为基础,以民主公开、优胜劣汰为法则,以尊重知识,选才任能为核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行政管理新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企业行政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行政管理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要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就必须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威与服从机制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连接成一个健康运行的有机整体。否则,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就可能因缺乏组织性而不能实现。 (一)计划工作。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

行政管理学年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学年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学年论文选题 1、突发危机事件中群体行为的传播与控制研究 2、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研究 3、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责任关系研究 4、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 5、劳务输出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儿童社会保障(生存状况)研究 1、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 2、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3、中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市化道路的发展 4、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5、缩小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1、转型期我国企业伦理失范的治理途径研究 2、陕西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3、食品安全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研究 4、论企业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5、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的培育 1、政府职能转变与公信力提高的关系探讨 2、新形势下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途径探析 3、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4、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1.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 2.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3.我国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4.网络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5.关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分析 1、秘书与领导的关系解析及二者良好关系的建立 2、浅谈秘书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3、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 4、古今秘书工作比较研究 5、建国以来党政公文种类变革研究 6、论我国私人秘书的起源与发展 7、浅析企业秘书工作 8、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与大学生就业新取向评析 1、我国网络监督机制存在问题与对策 2、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3、网络反腐的困境与对策 4、对完善我国网络问责制的思考 5、对完善我国行政区划体制的思考

浅谈地级市委市政府各下属部门职能

浅谈地级市委市政府各下属部门职能 导读:为了让广大军转干部提前了解转业后单位的基本情况,做好选择,为备考增添动力,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广大军转干考生搜集了一些网络资料,供大家参考。 市政法机关 法院:好单位,待遇好,工作较累,要有法律专业的文凭。 检察院:好单位,待遇比较好,工作也不忙,要有法律专业的文凭。 司法局:一般,职权偏小,管律师和监狱的。 公安局:好单位,要看在本人的能力。 市政府委办局 市府办:强势部门,作领导的秘书晋升空间大,由于工作大多是综合协调性质,很锻炼人的组织能力,但是工作也比较辛苦,加班多,会议多,需要定力,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房管局:实惠部门,待遇好,工作不累,个人住房问题方便解决。 科技局:一般,掌管一些重要的经费,但自己待遇一般,工作不累。 财政局:非常理想。 审计局:职权越来越大,政策性强,锻炼人,待遇好,好单位!

质监局:改制为事业单位的可能性很大,待遇不错,省管部门,工作专业性强。 人事局:职权越来越小,和组织部职能交叉太多。但是待遇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就现在的职权也比许多政府部门强很多。 发改委:地市级的发改委一般,属于执行部门,和省以上不可比,但是经济管理部门的实权毕竟较大,还是很不错的,锻炼人,待遇好,工作比较忙。 档案局:清水衙门,如果专业对口,是个不错的选择。 招商局:有些是事业局,有些是行政局,现在职能较多,工作比较忙,待遇好,但未来的身份难说,政府从专注经济管理转向专注社会管理之后,作为事业局或许还行。 信访办: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的同志可以去,了解人间万象百态,为民解忧,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一般,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安全办:职权在增大,还是不错的地方。 文化局:比较轻闲,新闻出版一块还可以做做,但也一般,待遇一般。 食品药监局:职权越来越大,能去就去吧。管吃管喝管药品。 物价局:还可以,待遇较好,工作不累。 信息产业局:职权越来越小。 城管办:职权大啊,人民不喜欢,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也好。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治理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治理 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地方政府治理变革运动在各国治理实践中越来越表现出突出的作用和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三十年中,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然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已然成为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科学化,促进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1。 一,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对于治理模式,理论上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 多元主义模式和合作主义模式。多元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合作主义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基于我国的社会性质基本国情,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治理模式采用政府主导合作型模式。从实践来看,在治理模式中, 合作因素是增强双方沟通互动,提高双方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5,但这种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种模式发展的特征:一、地方政府的自主管理权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后,经济利益取代传统的控制手段,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 便成了衡量地方政府的得失优差的标准。于是地方政府就需要动员一切资源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本地区及其居民争取最大福利。此时地方政府的合法性由自上而下地赋予、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变为自下而上地认同。二、地方政府拥有了推行新的制度安排的权限和动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为了地方的发展,就需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资源,为本地的未来和发展制定发展战略等等,在这种内在需求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三是地方政府责任性的提高。地方政府权力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其责任的扩大,地方政府的政绩取决于其实际工作所带来的结果的评价模式也是使地方政府责任心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对于以上的三种基本特征,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浅析得出。与之一一对应的问题为:一、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与上级及基层民众之间的权利形成一种类似陀螺的形式。上级把权力下放到市县级,权力便在此集中,而被限制性的下放,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形式。在我国基层,基层选举制度的产生虽然由来已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全国快速发展。通过这一平台。一方面,地方政府拓宽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融资渠道,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扩大了贷款投放,进一步优化7贷款结构,为中国应对危机和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的迅速扩张。对许多地区的地方财政偿付能力构成了威慑。也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带来一定隐患。最终很可能会造成财政问题和金融问题。其隐性风险已经引起政府监管部门及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机构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信用风险 政府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真正繁荣始于2008年下半年,中央4万亿投资的刺激政策出台后,家商业银行纷纷高调宣布积极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借助各地的融资平台,融资规模急剧膨胀。2009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于是地方政府热情空前高涨,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等资产,打造各种类型的投融资平台,并用政府信用给予隐性担

保。2009年全国9.5万亿天量信贷,其中一个主要流向便是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于这些项目大多是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贷款多由地方政府提供隐性担保,加之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有的投融资平台资本金和贷款杠杆达到30倍以上,因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蕴含着多重信用风险,使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使用,这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隐性化和长期化趋势,最终将形成银行坏账,这也是银行最难把握的问题。 1 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1.1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错位。不利于银行对贷款资金的监控 作为承贷主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是可以确定的,但其所融资金的使用主体往往又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部分“以歉补丰用”于周转使用的没有指定用途的贷款资金。导致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的不一致,容易出现贷款资金的挪用,不利于银行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和对贷款风险的管理。 1.2贷款资金的使用缺乏统一规划.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各地融资平台在贷款资金的使用上往往缺乏统一安排和部署,在没有整体规划的情况下,重复建设难以避免,从长远来看会造成产能过剩,不利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超前建设,搞形象工程等。

当前我国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对事故的处置显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二)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备 基层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应急预案工作发展不平衡,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演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不够。 (三)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

出入。 (四)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有待提高 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还不足,应急指挥系统功能尚未完善,各县(区)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各区域间密切协作的机制有待健全,各类应急队伍协同作战联合训练演练不够。 (五)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六)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现有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储备方式仍显单一,布局不尽合理,数量偏少、品种难以动态调整。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数量和种类

行政管理学论文题目

1、论服务型政府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 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 4. 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 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 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 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9.论政府管理创新 10. 论诚信政府建设 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13.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14.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15.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16.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17.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 18.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 19.论政府危机管理 20.论政府绩效管理 21.论责任政府建设 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23.论行政文化建设 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 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 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 29.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30.论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趋向 31. 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 32.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33.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34.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35.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36.论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 37.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 38.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 39.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 40.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 41.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42.论行政领导艺术 43.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4.试析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45.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6.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问题 48.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 49.健全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 50.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 51.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52.论构建诚信政府的途径 53.论公共管理中的听证制度 54.论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 55.论双因素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 用 56.试析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57.中外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比较 5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 59.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60.公民社会影响政策制定的利弊分析 61.政策执行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62.论公共政策评估的困难与创新 6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 64.政策变形的成因与对策 65.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66.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67.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68.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69.试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70、试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 71.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 72. 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制度安排 73.中国封建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启示 74.试论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 75.试论《论语》中的管理原则 76.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 77.试析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 78.“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 79.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述论 80.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81. 杰佛逊人民民主思想分析 82.洛克政治思想分析 8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分析 84.多中心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85.提升政府执行力的路径 86.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87. 行政问责制的对策研究 88.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 89.公务员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90.网络反腐倡廉机制的思考 91.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模式 92.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 9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选择 94. 公共决策民主化问题 95.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96.关于“省直管县”改革的思考 97.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98.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能力的提升 99.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 100.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调整

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地方政府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公民对政府相应活动和政策的支持和认同,当前提高政府合法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高效性,博得公民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法治,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和相关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实现政府的合法性。然而,要实现我国的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我们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一、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公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拓宽绩效考核的范围,走出唯GDP是求的怪圈,将教育、社保、社会救济等关乎民生的工作也归纳到考核范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充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作用,转变公职人员的行政理念,转变旧时的官民思想,向顾客与雇主的思想观念转变,实现客户至上的理念,让行政相对人能够充分发挥民主权利约束公职人员的公权力。 二、转变责任负责对象,改对上负责为对下负责。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都是典型的压力型政府,实行对上负责制,首长负责制,通过任务的层层分解,层层下压,实现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但是也因为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产生了许多行政不合法现象。比如说在上级事权下放,财权上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填补财政上的空缺可能转向许多不合理的罚款。而为了转变这一行政观念,必须逐步推行县区级以下领导直选制,通过直选的方式,对行政领导的行动和政策加于监督和约束,只有推行民主,充分发挥民主,才能限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也只有通过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公民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现在党中央领导已经意识到民主的作用,也正在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前段时间推行的县区级领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提高行政效率的 重要意义 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 摘要:行政效率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人员、行政现缘、行政行为等各种因素,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行政效率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本文通过论述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以图唤起各级行政机关(组织)对提高行政效率紧迫性的认识,联系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对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探。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具备卓越竞争力,具有崇高历史使命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国民充分信赖的高效政府。 关键词:行政效率;效能政府;政府职能 引言 政府是一种稀缺而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所以长期以来政府处于一种无竞争的状态。但如今形势不同以往,现在政

府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效率,政府转变职能,发挥政府有效作用,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并对我国发展赢得先机的关键“内生变量”。为此,建立一个具备卓越竞争力,具有崇高历史使命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国民充分信赖的高效政府成为深化政府改革的重大问题。我国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成功地发挥其作用,就要构建一个高效能的行政体系。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加强和改善行政管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在各个环节上长期奋斗,共同努力。 改革开放之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作为标志,“效率”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没有效率的政府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政府组织由于缺少外在竞争环境的压力、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和危机感,再加之“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行政管理负效应的存在,即行政管理效率增长的消极与对抗力量的存在,最终导致行政机关机构臃肿、人员膨胀、官僚主义与效率低下等。在世界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政府效率的低下不仅会影响政府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影响政

浅谈地方政府预算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浅谈地方政府预算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我国预算体系划分的理论遵循一级政府设立一级财政、一级财政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保证各级政府在独立行使其事权和职能时拥有相应的财力。 我国现设立实行的国家预算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五级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的构成与其政权构成相一致,我国地方预算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乡(民族乡、镇)四级预算组成。地方预算支出根据地方政府的职能划分。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支农支出,地方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地方上解支出等。地方预算收入主要由地方固定收入,共享收入的地方收入部分,中央对地方的返还收入、补助收入等。 一、目前地方财政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之间缺乏协调。 预算编制改革以前,财政资金分配沿用的是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强调的是预算资金的政策性功能,尽管存在着弊端,但在体现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方向上有长处。预算编制改革以后实行部门预算,是将各类不同性质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部门,预算从基层单位编起,财政也将预算直接批复到部门,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过份强调部门作用,有些部门职能交叉,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合理协调关系。使用专项资金安排各类项目时,存在着项目数量过多而单个项目资金相对较少的“撒胡椒面”现象,很多重要项目资金安排不足,从而弱化了财政对社会经济和事业的宏观调控职能。 2、公用经费挤占专项资金。 目前人员经费的标准究竟如何确定才科学准确,还缺乏稳定的政策依据和方法;正常公用经费标准定额的分类分档、定额管理的类档划分仍然不够科学合理,现行支出标准定额的测算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准确测定经费需求量,不能真实反映出各单位的实际支出情况,还存在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的财力分布失衡和苦乐不均问题。另外,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划分与配置缺乏规范。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职责不清、各项经费划分不明确的现象,使得一些不合理且名目繁多的支出,由于其客观存在而变得似乎合理了。

当前形势下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融资简要分析

当前形势下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融资简要分析 一.地方政府融资分析 地方政府融资分析我引入了财政学里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以下简称地方财政收入)这个概念,地方财政收入指地方所诉区域内每个财政年度收入总和,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由省、县或市的财政收入组成。此处为方便理解我将地方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整理成了图表的形式。 从上图表可看出,地方财政收入如无重大因素影响,均趋向于一个稳定值。如以成都市的历年财政收入数据统计可知,2017年,成都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75.5亿元,同口径增长11.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59.6亿元,增长10.3%。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24.2 亿元,同口径增长9.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37.5亿元,同口径增长9.7%。

地方政府从融资结构上分为: 1.直接融资:这类融资主要以地方政府及相关平台公司为融资主体获得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2.间接融资:这类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获得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项目融资:这类融资主要利用政府各种特定资源,为达到政府特定目的,采用各种市场手段而获得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资金。 4.非项目融资:这类融资主要运用资产动作手段吸引社会各类资金的融资方式。 结合以上4种融资方式,项目融资及非项目融资2种融资模式主要由隶属于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融资平台公司来进行投融资管理,在此主要分析前两种融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及相应的融资工具。 直接融资最直接的金融工具体现为地方政府债。地方政府发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为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债;第二种为中央发行国债,再转贷给地方政府用。地方政府债券通常按照资金的用途还分为一般债券(普通债券)和专项债券(收益债券)。 在此,有必要区分下一般债及专项债: 1.用途不同 虽然二者都是用于国家建设,参与政府资金周转,但一般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