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测量技术
光谱检测技术

;
CID:电荷注入式检测器; CCD 电荷耦合式检测器
Agilent 700系列
ICP-AE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
PE8000
ICP-AES有更好的检测限 AAS有更好的检测限 相似的检测限 原子光谱不可测
等离子体溫度
ICP光源的特性
趋肤效应:高频电流在导体上传输时,由于导体的寄生 分布电感的作用,使导线的电阻从中心向表面沿半径 以指数的方式减少,因此高频电流的传导主要通过电 阻较小的表面一层,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等离子 体是电的良导体,它在高频磁场中所感应的环状涡流 也主要分布在ICP的表层。从ICP的端部用肉眼即可观 察到在白色圈环中有一亮度较暗的内核,俗称“炸面 圈”结构。这种结构提供一个电学的屏蔽筒,当试样 注入ICP的通道时不会影响它的电学参数,从而改善了 ICP的稳定性。
常用于碱金属、钙 等谱线简单的几种元素 的测定,在硅酸盐、血 浆等样品的分析中应用 较多。。
5.2.2.2 光谱仪(摄谱仪)
将原子发射出的辐射分光后观察其光谱的仪器。 按接受光谱方式分:看谱法、摄谱法、光电法; 按仪器分光系统分:棱镜摄谱仪、光栅摄谱仪;
光栅摄谱仪比棱镜摄 谱仪有更大的分辨率。
摄谱仪在钢铁工业应 用广泛。
性能指标:色散率、 分辨率、集光能力。
5.2.2.3.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概述
原子发射光谱在50年代发展缓慢; 1960年,工程热物理学家 Reed ,设计了环形放电感耦 等离子体炬,指出可用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的激发光源;
1960年,工程热物理学家 Reed 设计了环形放电感耦等离子体炬; 指出可用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的激 发光源;
光谱学和光谱学技术

光谱学和光谱学技术
光谱学是研究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它涉及到光的产生、传播、吸收、散射和发射等过程。
光谱学通过对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获取质的结构、组成、性质等。
光谱学技术是应用光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和分析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光谱学技术:
1. 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或反射特性,来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 红外光谱(IR):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振动情况。
3. 核磁共振光谱(NMR):通过测量物质在强磁场中核自旋的共振吸收信号,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
4. 荧光光谱:通过激发物质并测量其发射的荧光光谱,来研究物质的能级结构和发光性质。
5. 质谱(Mass Spectrometry):通过将物质分子转化为离子,并测量其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6. 拉曼光谱:通过测量物质散射光中的拉曼散射光谱,来研究物质的分子振动和晶格结构。
这些光谱学技术在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物质的鉴定、分析、结构表征等方面。
它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力的手段,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精密光谱技术

精密光谱技术
精密光谱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成分和结构的高科技手段。
它通过测量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获取物质的光谱信息,从而揭示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
这种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许多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精密光谱技术的核心是光谱仪,它可以将光分解为不同的波长,并测量各个波长的光强度。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科学家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例如,通过观察一个物体发出的光谱,科学家可以确定这个物体由哪些元素组成,以及这些元素的相对含量。
精密光谱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可以在更精细的尺度上研究物质。
例如,通过使用激光光谱技术,科学家可以测量原子和分子的超精细结构,这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非常重要。
此外,精密光谱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天体物理过程,如恒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精密光谱技术是一种强大的科研工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研究物质世界的新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技术的精度和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提高。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光谱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光谱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在物理实验中,光谱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谱测量是分析物质性质、结构和组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数据处理方法则能帮助科研人员更准确地从测量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光谱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意义和挑战。
光谱测量是通过观察物质在不同波长或频率下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线的行为来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方法。
光谱测量可以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其中,吸收光谱测量通过测量物质在可见光、紫外光或红外光等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揭示物质的电子结构和分子振动特性。
发射光谱测量则关注物质在受激条件下的辐射行为,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物质的电子能级结构和激发态的性质。
拉曼光谱则利用样品分子或晶体散射入射光所发生的频率变化,提供了材料的结构、振动、晶格和电子态等信息。
在实际的光谱测量中,科研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光学元件和探测器,以及设计适当的实验装置。
例如,吸收光谱测量通常使用单色光源,通过调节波长和强度来实现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测量。
发射光谱测量则需要激发样品并收集其发射光信号,这通常需要使用激发光源、滤波器和光电探测器等设备。
拉曼光谱测量则需要使用激光作为光源,通过研究散射光的频率变化来得到样品的拉曼光谱。
然而,准确地测量光谱并分析其含义并不容易。
在实验中,光谱测量往往会受到光源的稳定性、光程、仪器响应和样品制备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科研人员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实验中的系统误差,并在测量前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验。
此外,数据处理方法也尤为重要。
数据处理方法是为了从光谱测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而进行的一系列计算和分析方法。
其中,主要包括背景校正、峰识别和定量分析等。
背景校正可以帮助消除测量中的背景信号,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峰识别则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定测量数据中的特征峰,并通过计算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等参数,分析样品的性质和组成。
光谱检测技术分类

光谱检测技术分类
光谱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仪器和设备来进行对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技术。
按照光谱的相应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可以将其分类如下:
1. 原子光谱技术:主要是利用原子中某些元素原子中电子跃迁的原理,通过测量被样品吸收、散射或发射光谱,来检测样品中某些元素的存在和含量。
2. 分子光谱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分子在光学激励下吸收和散射电磁辐射的原理,通过测量吸收、散射或发射的光谱,来检测样品中各种化学分子的存在和含量。
3. 荧光光谱技术:主要是利用物质在外加能量作用下激发至高能量的原子或分子,再被激发基态返回时放出相应激发能量的电磁波,通过测量物质在外界激发条件下放出的荧光光谱,来检测物质的量和质。
4. 红外光谱技术:主要是利用物质分子在光学激励下所表现出的振动、转动、伸缩等谱带,测量样品在红外光谱范围内吸收和散射的光,来检测样品成分的质和量。
5. 电子能谱技术:主要是利用物质中电子能级在外物能作用下的移位,通过测量物质在外加电场或电子束激励下所放出电子的能量和角度分布等信息,来检测样品中元素的分布和性质等。
6. 质谱技术:主要是利用物质分子离解产生的离子,通过质量分析来检测样品成分的质和量。
不同的光谱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各具特点,可以互相补充和协同,能够广泛应用于微量元素分析、药物分析、环境检测、材料成分分析等多个领域。
红外光谱测试步骤

红外光谱测试步骤步骤一:准备样品首先,需要准备好要测试的样品。
样品通常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存在。
根据样品的形态和测试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
步骤二:选择适当的红外光源红外光源通常采用加热的坚硬或软弹性固体物质,如钨丝、石英或硅。
这些红外光源可以产生连续谱线或选择性的谱线。
选择适当的红外光源取决于所测样品的特性和要求。
步骤三:选择适当的检测器常见的红外光谱检测器有热敏电阻器、半导体、热电偶和金卤化物探测器等。
选择适当的检测器取决于所测样品的性质和测试目的。
步骤四:进行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是为了去除杂质、水分或其他可能干扰光谱测试结果的物质。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粉碎、溶解、稀释、过滤等。
步骤五:选择适当的红外光谱仪根据测试要求和所测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红外光谱仪。
常见的红外光谱仪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色散式红外光谱仪等。
根据测试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步骤六:准备和校准仪器在进行红外光谱测试之前,需要准备和校准仪器。
包括调节光路、检查光源的强度和稳定性、检查检测器的响应、校准波长等,以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步骤七:测量样品光谱将样品放入样品室或配置适当的光学装置。
根据测试要求和仪器的操作方法,选择适当的测量模式和参数,如红外光谱范围、分辨率、积分时间等。
开始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
步骤八:处理和分析光谱数据测量完样品的红外光谱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基线校正、光谱平滑、光谱修正(如能量修正或强度修正)等。
对光谱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以识别光谱中的谱带和功能基团。
步骤九:数据解读和结论根据光谱数据的解释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通过与数据库或文献对比,确定样品的化合物结构、组分、纯度等信息。
步骤十:记录实验结果与清理仪器最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及时清理仪器,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以上所述,红外光谱测试是一种基于物质与红外辐射相互作用的分析技术。
物理实验技术中紫外可见光谱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紫外可见光谱的测量,还需要对光路进行校正。校正主要包括零点校正和波长校正两个方面。零点校正是通过测量空白样品(即无吸光物质的溶液)来校正仪器的基线,保证测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果的准确性。波长校正是通过测量已知波长的参比样品(比如溴己烷、二甲基甲酰胺等)来校正仪器的波长刻度,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紫外可见光谱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实验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准备样品溶液、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光路校正以及熟练掌握各种分析方法是顺利开展紫外可见光谱测量与分析的关键。希望本文对读者进一步了解紫外可见光谱的测量与分析方法有所帮助。
紫外可见光谱的测量实验中,通常使用分光光度计作为测量仪器。分光光度计由光源、样品室、光栅、光电二极管等部件组成。光源产生一定波长范围的光,通过光栅分散成多个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样品后,光电二极管可以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或透射强度。
测量时,根据样品的特点和要求,可以选择透射光谱或吸收光谱进行测量。透射光谱是指测量样品溶液中透射光的强度,可以获得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透明度信息。而吸收光谱是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强度,可以获得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透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劣,需根据实验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
物理实验技术中紫外可见光谱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UV-vis)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它通过测量吸收或透射光的强度,获取目标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信息。本文将介绍紫外可见光谱的测量原理和常用的分析方法。
光谱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光谱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一. 引言光谱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可见光、红外光和微波的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方法,通过测量和分析物体所反射、辐射和散射的能量,可以获取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保护、农业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光谱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二. 光谱遥感技术的原理光谱遥感技术的原理基于光的散射、辐射和吸收特性。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散射、辐射和吸收现象。
物体的材质和结构决定了其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响应。
通过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利用不同波长的光线来探测和测量物体所反射、辐射和散射的能量,进而获取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三. 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光谱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地球科学•地表覆盖分类:根据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射特性,可以对地表进行分类和识别。
如土地覆盖类型、植被类型等。
•地表变化监测:通过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可以观察到地表的变化情况,对自然灾害、土地利用变化等进行监测和研究。
•土壤特性研究:利用光谱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土壤的特征参数,如土壤湿度、有机质含量等,为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2. 环境保护•水质监测:通过检测水体反射光谱特征,可以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监测水体污染程度。
•大气污染监测:光谱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体,评估大气污染程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 农业•作物生长监测:通过光谱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农田中作物的生长状况,如叶绿素含量、水分状况等,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病虫害监测:利用光谱遥感技术,可以检测作物叶片上的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护农作物。
4. 城市规划•城市扩展监测:通过光谱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城市的扩展和变化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绿化覆盖评估:光谱遥感技术可以评估城市中的绿化覆盖率,提供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的数据参考。
四. 结论光谱遥感技术的原理基于光的散射、辐射和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和分析物体所反射、辐射和散射的能量,可以获取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激光光谱学与光谱测量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Laser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detection technique 课程性质:(通识必修、通识选修、学科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教师教育)专业必修 学分:2 学时:36 ,其中理论学时:36 ,实践(实验)学时:0 授课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 授课语言:中文 开课院系: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课程网址:(没有请填写“无”)无 撰写人:邓莉 审定人:无
一、课程简介(中文) 《激光光谱学与光谱测量技术》是电子科学技术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围绕激光光谱学基本原理及检测方法展开。知识点涵盖基础光学、原子物理学、非线性光学、光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本课程主要突出激光光谱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激光光谱新技术与发展方向,为本科生掌握激光光谱学基础知识及起步相关专业方向研究奠定扎实基础。本课程适用于具有一定光学、原子物理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学习,总学时为36学时左右(每周2学时,共1学期)。 课程简介(英文) Laser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detection technique i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of Electronic Science Technique major. This course mainly revolves arou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of laser spectroscopy. All the knowledges are related with basic optics, atomic physics, nonlinear optics and electric technique. This course can help students gain the new techniqu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ser spectroscopy, meanwhile i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further study. It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who have already learned optics and atomic physics. This course has about 36 hours in total (2 hours per week, 18 weeks in one semester).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光谱测量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技术技巧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各种光谱学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结合物理原理提出解决方案思维能力,提升全面思考方案可行性并不断优化方案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作业要求 第一章 光谱学基础知识(学时2) 本章总结了光谱学的基础知识。首先在了解光本性的基础上,介绍光与物质相互间的作用。基于能级跃迁理论,揭示光谱中所反映的物质能级信息,光谱的宽度和线型表征光谱的重要参数。
教 学 内 容 学时 习题要求 教 学 要 点 和 建 议 光的基本特性(以经典的波动光学为主) 发射、吸收和色散的经典理论 能级跃迁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谱效应 2 思考题: 掌握光的本性; 熟练掌握原子的振荡模型; 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吸收与色散; 掌握能级布居的概念,跃迁模型和爱因斯坦跃迁几率 光谱的特征,区分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电子光谱、振动光谱、转动这部分知识主要是对光谱测量中需要的光谱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汇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介绍光谱测量技术打基础。 谱线宽度与线型 光谱;区分荧光、磷光 谱线宽度和线型的定义,会在光谱图中标出;掌握自然展宽;多普勒展宽的线型;掌握不同展宽的机制和相对应的线型
第二章 光谱仪与弱信号检测仪(学时5)
本章主要介绍光谱仪中最常用的光栅光谱仪、F-P干涉仪的结构和分光原
理;对于弱信号,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表征参数,对干扰信号的噪声进行甄别和特殊处理;探测弱信号需要用到特殊的探测设备,如:光电探测器、锁相放大器、取样平均器、单光子计数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等,这些探测设备都用到特殊的原理和技术避开噪声的干扰,需要学生认真学习体会。
教 学 内 容 学时 习 题 要 求 教 学 要 点 和 建 议 光谱仪 (光栅光谱仪、干涉仪、傅里叶光谱仪) 信号与噪声 光电探测器 3 衍射光栅的分光原理、表征参数;闪耀光栅的特殊构造和强度分布特点;光栅单色仪的工作原理 F-P干涉原理;扫描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噪声源的分类,如何减少噪声的干扰;信号噪声比的概念 光电倍增管结构与原理;光电倍增管的分类和适用范围,响应特性;微通道板和CCD的工作原理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需要比较光栅和F-P干涉仪的干涉原理以及它们各自的应用特点,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材料构成、使用方法需要学生掌握,利用光电探测器组装成的微通道板和CCD是在不同的探测需求下进行应用,其功能有所不同。
微弱信号测量: 锁相放大器 2 模拟相关器的原理;锁相放大器的组要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需要学生要掌握光谱学技术常用的 取样平均器 单光子计数器 光学多通道分析仪 构成;锁相放大器的放大原理;调制技术的实现 取样平均原理;BOXCAR平均器工作原理;参数的设置
光子计数系统的原理;光子计数的噪声和计数误差产生原因
光学多道分析仪的结构;CCD光电阵列的工作原理
仪器的工作原理、参数设置、应用范围,为在后面实际光谱技术实现的仪器选择打下基础。
第三章 光谱技术中的激光光源 (学时2)
此章节在《激光原理及技术》这门课程基础上,首先介绍激光光源与非
相干光源相比在光谱检测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然后简单介绍常用激光器和用激光器用于光谱测量的优势,然后根据各种激光器的特点,介绍其在光谱探测方面的应用选择。 教 学 内 容 学时 习 题 要 求 教 学 要 点 和 建 议
光谱学中常用的激光光源 2 介绍激光光源与非相干光源相比在光谱检测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 介绍常见的几种固体、气体、染料、半导体、光纤激光器、超短脉冲激光器以及它们在光谱检测中的应用选择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在光谱测量中常见激光器产生激光的共性和个性,了解不同类型的激光器在光谱测量中的不同优势和对于提高光谱测量的精准度的不同贡献。由于激光器更新发展得很快,这章的介绍需要与激光器最新产品同步,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四章 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学时4)
本章从常规的吸收光谱开始介绍,然后引出激光吸收光谱,在激光吸收光谱的设备上加入锁相放大技术、谐振腔等就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吸收光谱的测量。耦合双共振光谱技术拓展了测量的频谱范围,快速吸收光谱技术则将吸收光谱测量从频域拓展到了时域,外场扫描吸收光谱技术则利用外加磁场或电场改变物质自身的吸收频率,以克服光源频谱范围的局限。光声与光热光谱技术则是通过测量声与热的变化间接测量吸收光谱。学生可以从此章节的学习感受到吸收光谱发展的脉络,和不断利用新技术突破测量极限的思路。这一思路也贯穿于以后章节的学习中。
教 学内容 学时 习题要求 教 学 要 点 和 建 议 基本吸收光谱技术 高灵敏度吸收光谱技术 耦合双共振与快速吸收光谱技术 2 Lambert-Beer定律;吸收光谱的特点和应用; 频率、波长调制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腔内吸收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外腔吸收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如何从光谱中提取被测物的能级信息 光学-光学耦合双共振的的原理和能级示意图; 快速吸收光谱技术测量能级布居的原理和具体实验光路 本章节的内容是光谱测量技术的基础,第六章无多普勒光谱技术将会运用此章节的知识。学生可将基本吸收光谱技术、高灵敏度吸收光谱技术、耦合双共振与快速吸收光谱技术的原理和实现进行对比学习, 它们既有联系,都是吸收光谱技术,但又解决不同的问题,光谱信息提取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外场扫描吸收光谱技术 光声与光热光谱技术 2 激光磁共振光谱的测量原理;斯塔克光谱技术的的测量原理和特点;具体的实验装置实现 光声光谱技术原理和相关设备;光热偏转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相关设备 外场扫描吸收光谱技术、光声与光热光谱技术都需要添加其它的特殊设备实现光谱测量,以克服光源频率和被测物能级不匹配或解决测量环境特殊性问题。很好地理解光谱的测量原理,有助于学生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五章 激光诱导发射光谱技术(学时4)
发射光谱技术在光谱测量技术中与吸收光谱技术的地位相同,是其它光谱
技术的基础。本章节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的基础上,添加其它调制放大技术和特殊设备,可以实现时域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量,也可以将多光子荧光结合超声射流技术实现高灵敏发射光谱测量,根据等离子光谱特点研究激光烧蚀等实际问题。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习题要求 教 学 要 点 和 建 议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 2 各种荧光发射的原理;荧光的速率方程;荧光光谱的特点;测量荧光的实验装置; 荧光寿命的测量原理;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技术特点;实验装置图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速率方程是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部分。区分实现荧光频域和时域测量中所使用的不同的原理和技术。
多光子荧光与超声射流技术 激光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 2 多光子激发的原理;什么是虚能级;单光子和双光子的跃迁定则的本质区别;超声射流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等离子体的产生过程,光谱特点;激光烧蚀与等离子体形成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等离子光谱实时监测激光烧蚀的过程 首次引入非线性光学中的“虚能级”的概念,应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要区分多光子跃迁的本质。超声射流技术在光谱测量中是常用的技术,应掌握它的技术特点,相关的设备要求。等离子体的光谱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学生充分理解,从等离子体光谱到监测激光烧蚀过程,是光谱技术在工程中使用的实用化过程,可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第六章 无多普勒展宽光谱技术 (学时4)
基于第四章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学习的基础上,采用特殊手段克服光谱测量
中的多普勒展宽效应,实现高灵敏度测量,因此提出无多普勒展宽光谱技术。饱和吸收光谱技术、偏振调制光谱技术、双光子无多普勒光谱技术,线性无多普勒光谱技术是基于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理,技术上实现消除多普勒效应后,不断提升测量灵敏度的测量技术。 教 学 内 容 学时 习题要求 教 学 要 点 和 建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