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

合集下载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布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布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和独特的礼仪习俗,其中包括婚礼习俗、葬礼习俗、节日庆典等。

以下是对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的介绍。

一、婚礼习俗布朗族的婚姻自由恋爱的程度相对较高,但在结婚前仍然有一定的仪式和习俗。

在婚礼前,男方需要向女方家长表示婚姻诚意,并支付新娘的嫁妆。

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在宗教人士的主持下进行祈福仪式,祈求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随后,双方家庭会举行盛大的婚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婚之喜。

二、葬礼习俗布朗族对祖先有着深厚的敬意,葬礼在他们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布朗族的葬礼通常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一般为3至9天,时间更长的可以达到数月甚至一年。

在葬礼期间,亲友们会相聚在一起,进行吊唁和悼念的仪式。

布朗族相信死者灵魂会重新转世,因此还会有回祭仪式,祈求亡者能够在来世得到保佑。

三、节日庆典布朗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傣历年”,即中国农历新年。

这个时候,布朗族会进行丰富多彩的传统庆祝活动,如赛龙舟、打葫芦等。

这些庆典不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加强布朗族人的文化传承。

四、服饰布朗族的服饰多彩多样,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长衫和裤子,外面搭配蓝色的外衣。

女性则穿着丰富多彩的旗袍,并用彩色的腰带进行装饰。

布朗族的服饰以花纹为主,颜色鲜艳,很具有观赏性。

五、舞蹈布朗族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在节日庆典或其他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

布朗族的舞蹈形式多样,有独舞、集体舞、对峙舞等,动作矫健有力,富有民族特色。

布朗族的风俗文化礼仪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风俗习俗不仅体现了布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积淀,也是他们和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桥梁。

随着社会的变迁,布朗族的风俗文化礼仪也在发展与传承中不断演变,这对于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布朗族—西双版纳美丽的少数民族介绍

布朗族—西双版纳美丽的少数民族介绍


人口及居住地
人 口 及 居 住 地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景洪和临沧等地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西双版纳州布朗族
人口最多,有很多布朗族的孩子在勐海这片土
地上成长成才。

语言及文化艺术
民 •



布朗语属南亚
语系孟棉语族,
部分人讲傣语,
佤语。没有本民
布朗族
勐海县民族小学 五年级146班 南章坎
1 2 3 4
民族简介
目录
人口及居住地 CONTENTS 语言文化艺术
生活习俗
5 主要节日 6 民族禁忌

民族简介




布朗族部分自称“布
朗”、“帮”,部分自称
“阿瓦”,“布朗族是一 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
民族,民族语言为布朗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二、民族服饰
三、民族建筑
布朗族的住房建 筑为干栏式竹楼,分 上下两层,楼下关牲 畜,楼上住人。上层 有正堂、卧室、晒台 等,下层一般作为仓 库、圈养牲畜的地方。
四、民族节日
桑衎节 厚南节 洗牛脚 火把节 考瓦沙 滥地节 成丁节
感谢聆听
族文字,部分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会汉语或傣文。





布朗族弹唱,把布朗 族的音乐、舞蹈、民俗、 服饰等融为一体,节奏 明快,风格独特,体现 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 郁的民族特色。 • 2008年,布朗族弹唱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生活习俗



布朗族的风俗作文

布朗族的风俗作文

布朗族的风俗作文你知道布朗族吗?这可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民族呢!先说说他们住的地方吧。

布朗族大多居住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他们的房屋就像一个个温馨的小窝,藏在那一片翠绿之中。

传统的布朗族房屋一般是干栏式建筑,下面一层用来养些家禽家畜,上面才是住人的地方。

这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复式楼”,只不过楼下住的是小鸡小鸭之类的小可爱。

说到吃的呀,那可就更有特色了。

布朗族的美食简直是味蕾的一场奇妙旅行。

他们有一道非常有名的酸茶。

这酸茶的制作可讲究了,要经过好多道工序。

做好之后,喝上一口,那酸酸的味道就在嘴里散开,就像有一群调皮的小酸精灵在舌尖上跳舞,特别开胃。

还有竹筒饭呢,把米装进竹筒里,再加上一些腊肉之类的食材,放在火上烤。

烤的时候,那竹筒就开始散发着淡淡的竹香,混合着米饭和腊肉的香味,等烤好打开竹筒,哇,那香气直往鼻子里钻,吃起来更是软糯可口,感觉每一口都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

布朗族的服饰也超级好看。

女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筒裙,裙子上的图案精美得就像一幅幅会动的画。

这些图案可都有特殊的含义呢,有的是象征着吉祥如意,有的是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男人们的服饰虽然没有那么花哨,但也透着一种质朴的帅气。

他们头上有时候会缠着布巾,看起来特别有民族风情。

在布朗族的节日里,那更是热闹非凡。

比如说年节,就像我们的春节一样重要。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村子都像被欢乐的魔法笼罩了。

大家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布朗族的舞蹈节奏感很强,大家的脚步轻快地移动着,手臂挥舞着,就像一群快乐的鸟儿在聚会。

而且在节日里,还有各种祭祀活动,他们怀着敬畏之心,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布朗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习俗,就是他们非常尊敬老人。

在家庭里,老人就像是家里的宝贝,大家都听老人的话。

吃饭的时候,最好的食物都会先敬给老人,这种尊老的传统就像一条温暖的河流,流淌在每一个布朗族家庭里。

布朗族就像一颗独特的明珠,他们的风俗就像明珠上闪耀的光芒,吸引着我们去了解、去感受这个充满魅力的民族。

布朗族语言文字

布朗族语言文字

布朗族语言文字布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勐腊县地区。

布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其中语言文字是布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朗族的语言文字属于藏缅语系,是一种汉字文化圈中的象形文字。

布朗族的文字系统由数百个象形符号组成,每个符号代表一个词汇或概念。

这些符号的形状和组合有着丰富的内涵,能够表达布朗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布朗族的语言文字在布朗族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布朗族人民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布朗族的语言文字被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口头交流,也被用于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其次,它是布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

通过布朗族的语言文字,人们可以了解和学习布朗族的传统知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保持和弘扬布朗族的文化传统。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和社会发展的变迁,布朗族的语言文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布朗族人开始使用汉字和拉丁字母来进行书写和交流,布朗族的语言文字逐渐被边缘化。

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布朗族的语言文字兴趣不大,他们更倾向于学习和使用主流的汉字和英语等语言。

这些问题都对布朗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语言文字,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应该加强对布朗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保护。

通过对布朗族语言文字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布朗族的文化传统。

其次,应该加强对布朗族语言文字的教育和推广。

通过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布朗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和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年轻一代对布朗族语言文字的认识和兴趣。

另外,还应该鼓励布朗族人民积极参与和传承布朗族的语言文字。

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比赛,可以激发人们对布朗族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参与度。

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语言文字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它不仅关乎布朗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价值,也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传统。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语言文字而努力。

布朗族的风俗作文

布朗族的风俗作文

布朗族的风俗作文
在我国西南的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它就是布朗族。

布朗族是一个以茶叶为主的民族,他们喜欢喝茶,也喜欢种茶。

每年的三月是布朗山采茶的季节,布朗族男女老少都会上山采茶。

采茶时,男人们戴着斗笠,身着鲜艳的衣服,在山间悠闲地采着茶;而妇女们则挎着竹筐,手提一把小铁耙,穿梭于茶树之间,像一个个勤劳的小蜜蜂在山间飞来飞去。

他们采的茶有两种:一种是炒过的茶叶;另一种则是未炒过的茶叶。

每当他们来到茶园时都会将茶叶放进竹筐中,然后拿着一个大铁铲向茶树里不停地铲着,直到将茶叶全部铲出为止。

等到把所有的茶叶都铲完后再将茶叶倒进一个大铁锅中用水煮开。

等水煮开后再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将铁锅中的茶叶过滤出来。

过滤出来的茶叶晒干后就是我们平常吃到的普洱茶了。

除了泡茶之外布朗族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习惯:
布朗山民俗很多,其中最有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滚茶坡”。

—— 1 —1 —。

布朗族

布朗族

进入布朗族村寨的房时要脱鞋。 不能用手摸佛爷、和尚和老人的头 部。 平时禁止砍伐神树及周围的树林, 不准在其中挖土取石,更不允许任 何人在神林区内大小便。 布朗族妇女怀孕后,忌讳前往房赕 佛和参拜佛爷。孕妇也忌讳参加别 人的婚礼和葬礼,一般不能参加各 种祭典。
布朗族群众庆祝节日
Thank you
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 常捕食野味和昆虫。菜肴的烹制技法以 清煮、凉拌居多。对许多野味、鱼、虾、 蟹、蝉、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炸、蒸 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 蝉酱等。
布朗族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 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
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布朗 族人喜欢食鼠,无论田鼠、家鼠、竹鼠 均为所食佳肴。
yunnan
Bu lang zu
Blang ethnic group
布朗族 Bulangzu
The Blang part of the selfproclaimed "bulang", "bang", some claiming to be "Awa", "Aerwa", "yiwa", "Wa" and "Wenggong". Han or Dai Call " Puman"Puman", "Meng" etc.
布朗语属南 亚语系孟棉语 族,部分人讲 傣语,佤语或 汉语。没有本 民族文字,部 分人会汉语或 傣文
Take off your shoes when you enter the room of the Blang villages. Can not touch the head of the Buddha, the monk and the elderly. Usually prohibited to cut down the sacred tree and the surrounding woods, are not allowed in which excavators stone, and not allow anyone in the forest districts, God toilet. Taboo to go to the room danfo Blang women after pregnancy, and visits to the Yasukuni Buddha. Pregnant women are also taboo to participate in other people's weddings and funerals, generally can not participate in various ceremonies.

布朗族民族概况

布朗族民族概况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 别喜欢跳“圆圈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伴随着铓锣、象脚鼓的节奏,姑娘们、小伙子 们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起伏。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方向移 动脚步。同时,一群小伙子在圈内有节奏的作虎步跳跃。时而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歌,时 而又聚拢,作虎跳状。如此循环反复,尽情抒发心中的喜悦
民族婚俗
• •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 母干涉的现象。 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 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 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 言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 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 也可以单独夜访。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男女双方恋爱感情笃深,男子就会向女子提出求婚。布朗山区许多地方求婚时以花为媒。小伙 子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花献给姑娘,当姑娘确认这个小伙子是真心地爱她时,就在花束中挑选最美丽 的一朵戴在头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 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 己家中劳动生活。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办 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布朗族的介绍PPT课件

布朗族的介绍PPT课件

作虎跳状。如此循环反复,尽情抒发心中的喜悦。
-
10
-
11
民族建筑
❖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
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 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 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 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 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 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
2
民族历史
濮人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
”居住
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濮人”中的一
我的 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下辖惜唐(保山
家乡)、不韦(保山以南)等县,濮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的郡县范围。在西晋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
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别喜欢跳“圆圈
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伴随着铓锣、象脚鼓
的节奏,姑娘们、小伙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起伏。
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
方向移动脚步。同时,一群小伙子在圈内有节奏的作虎步
跳跃。时而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歌,时而又聚拢,
-
12
-
13
民族节庆1
❖一)跳会
❖ “跳会”是布朗族庆贺“观音老母”的盛 大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六、十七两日举 行。村寨头人要筹办素菜送到德斋寺献给 佛祖老爷、观音老母。在寺前点香烧纸, 次日带领全村老幼抬着三把用竹篾条扎成 圆状的幡幔纸伞,青年击鼓敲锣,前往德 斋寺祭佛祖。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田鼠、家鼠、竹鼠均为所食佳肴。 论田鼠、家鼠、竹鼠均为所食佳肴。 •布朗族人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 布朗族人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 布朗族人善于种茶制茶
四 民族建筑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 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 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 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 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木结构 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 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下层一般 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 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 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 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 置床铺。 置床铺。
西南少数民族
——布朗族 ——布朗族
主要内容
• 人口及居住地形 式 • 历史沿革 • 语言文化艺术 • 生活习俗 • 主要节日 • 禁忌
民族简介
• 布朗族部分自称“布朗”、“帮”,部 布朗族部分自称“布朗” 分自称“阿瓦” 分自称“阿瓦”、“阿尔瓦”、“伊 阿尔瓦” 瓦”、“佤”和“翁拱”等。汉族或傣 翁拱” 族称之为“濮满” 族称之为“濮满”、“蒲满”、“孟” 蒲一个能歌善 舞的民族, 舞的民族,他们常用 歌舞来欢度隆重的节 日。并用各种乐器伴 奏,同时还有武术、 同时还有武术、 杂耍来助兴。 杂耍来助兴。

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 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 器。

• 布朗族舞蹈有喜庆舞蹈和佛礼舞蹈。 布朗族舞蹈有喜庆舞蹈和佛礼舞蹈。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 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别 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 喜欢跳“圆圈舞” 喜欢跳“圆圈舞”。
布朗族食品: 布朗族食品:粑粑
• 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虫。 肉类以牛、 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虫。
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凉拌居多。对许多野味、鱼、虾、 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凉拌居多。对许多野味、 蟹、蝉、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 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 蒸等方法烹制。 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蝉酱等。 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蝉酱等。 • 布朗族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 布朗族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 著名。 著名。 • 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布朗族人喜欢食鼠, 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布朗族人喜欢食鼠,无
人口及居住地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 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 耿马及思茅地区澜沧、墨江等县。 县、耿马及思茅地区澜沧、墨江等县。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临沧市布朗族人口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临沧市布朗族人口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为40434人,普洱市布朗族人口为 人 普洱市布朗族人口为15543人,西双 人 版纳州布朗族人口为47529人, 人 版纳州布朗族人口为
滥地节
• 云南永德等地布朗族的传统农祀节日。每年 云南永德等地布朗族的传统农祀节日。 农历十一月举行。滥地节隔 天过一次, 农历十一月举行。滥地节隔365天过一次, 天过一次 时间一般在秋收割完稻谷时举行,滥地节有 时间一般在秋收割完稻谷时举行, 庆丰收的意思。 过节时,各家吃糯米饭、 庆丰收的意思。 过节时,各家吃糯米饭、酒 到佛寺供祭品,听佛爷诵经。 当天, 肉, 到佛寺供祭品,听佛爷诵经。 当天, 青壮年多出外“撵山” 打猎) 青壮年多出外“撵山”(打猎)。
洗牛脚
• 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要过洗牛脚。届时老人 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要过洗牛脚。 和头人头戴斗笠,披蓑衣,手执杨柳、 和头人头戴斗笠,披蓑衣,手执杨柳、桃枝扎成 的扫把,牵着羊,把支支红纸小幡插在各家门前, 的扫把,牵着羊,把支支红纸小幡插在各家门前, 表示祝福。被祝福的户主, 表示祝福。被祝福的户主,应把洁净的水泼在老 人和头人的身上,表示洗去牛脚迹, 人和头人的身上,表示洗去牛脚迹,最后把羊牵 到寨子外宰杀煮熟共餐。 到寨子外宰杀煮熟共餐。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一)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历史文献记载,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 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 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 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 濮人” 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濮人”中的一 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 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 置益州郡,下辖惜唐(保山) 不韦(保山以南)等县, 置益州郡,下辖惜唐(保山)、不韦(保山以南)等县,濮 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的郡县范围。在西晋时, 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的郡县范围。在西晋时, 永昌濮人中的一部分向南迁移到镇康、凤庆、临仓一带。 永昌濮人中的一部分向南迁移到镇康、凤庆、临仓一带。
六 主要节日
布朗族插花节 厚南节 洗牛脚 火把节 考瓦沙 滥地节 成丁节
布朗族插花节
即泼水节。农历清明节后 天 节前,各家杀猪, 即泼水节。农历清明节后l0天。节前,各家杀猪, 炸“烤蚌”。节日当天早饭后,全寨青年男女穿戴— 烤蚌” 节日当天早饭后,全寨青年男女穿戴 新,敲着蜂桶鼓、象脚鼓,排队到江边,姑娘们以碗 敲着蜂桶鼓、象脚鼓,排队到江边, 盛沙,到佛寺前空场上堆放,插上鲜花。全村老幼围 盛沙,到佛寺前空场上堆放,插上鲜花。 着沙堆,跟在象脚鼓、蜂桶鼓队后面跳舞,几圈之后, 着沙堆,跟在象脚鼓、蜂桶鼓队后面跳舞,几圈之后, 由鼓队引导,在全村各通道跳舞, 由鼓队引导,在全村各通道跳舞,庆祝活动要持续 5~7天。插花节期间,还有“洗佛”的活动。关门节、 ~ 天 插花节期间,还有“洗佛”的活动。关门节、 开门节,与傣族同。 开门节,与傣族同。
布朗人的婚礼要重复举行2至 次 布朗人的婚礼要重复举行 至3次。第一次在定 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 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 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第二次婚礼, 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第二次婚礼,新娘才 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 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在婴 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 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 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男女双方恋爱感情笃深, 男女双方恋爱感情笃深, 男子就会向女子提出求婚。 男子就会向女子提出求婚。 布朗山区许多地方求婚时 以花为媒。 以花为媒。小伙子把从山 上采回的鲜花献给姑娘, 上采回的鲜花献给姑娘, 当姑娘确认这个小伙子是 真心地爱她时, 真心地爱她时,就在花束 中挑选最美丽的一朵戴在 头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头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厚南节
• 又称“桑刊节”、“宋坎节”。布朗族盛大的年 又称“桑刊节” 宋坎节” 日举行, 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举行,即阳历 月 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 日举行 即阳历4月 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的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 日 日举行。 日举行 以迎接太阳。所以, 以迎接太阳。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称之为迎接 太阳的节日。现在, 太阳的节日。现在,宋坎节的内容比过去有很多 改变,除以往的传统活动外, 改变,除以往的传统活动外,又增加了文娱节目 的表演和体育比赛,更为人们所欢迎。 的表演和体育比赛,更为人们所欢迎。
民族服装
三 民族饮食
• 布朗族以大米为主食,辅 布朗族以大米为主食, 以玉米、小麦、黄豆、 以玉米、小麦、黄豆、豌 豆等杂粮。 豆等杂粮。喜用锣锅或土 锅把稻米焖成米饭。 锅把稻米焖成米饭。尤擅 煮竹筒饭, 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 装好米和适量的水, 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 用火烧熟, 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 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米 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 饭沾有竹瓤, 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 清香和经炭火烘烤的香味, 清香和经炭火烘烤的香味, 很可口。 很可口。
考瓦沙
• 又称“关门节”,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的传统 又称“关门节” 节日。 节日。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是西双 版纳等地布朗族的“关门”时间, 版纳等地布朗族的“关门”时间,以便集中精力从 事农业生产。在关门节期间,每户出一元半开、二 事农业生产。在关门节期间,每户出一元半开、 筒米、一对蜡条、 筒米、一对蜡条、一条手帕交给村寨头人向佛寺奉 献纳福,并杀猎请头人、佛爷、和尚宴饮。 献纳福,并杀猎请头人、佛爷、和尚宴饮。在这两 村寨成员停止一切生产劳动, 天,村寨成员停止一切生产劳动,成年男女均到佛 寺听佛爷念经祈福。关门节后, 寺听佛爷念经祈福。关门节后,即禁止青年男子下 寨串姑娘。 寨串姑娘。
二 民族服饰
• 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 布朗族穿着简朴, 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 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 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近似, 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近似, 只是衣服喜欢用白色和粉 红色,上穿紧身、 红色,上穿紧身、细袖管 无领短衣, 无领短衣,用布带代替钮 下穿花纹图案长裙, 扣,下穿花纹图案长裙, 用长白毛巾缠头, 用长白毛巾缠头,颜色多 为黑色,喜欢戴大耳环、 为黑色,喜欢戴大耳环、 银手镯等装饰。 银手镯等装饰。 • 男子穿对襟无领的短 下穿宽裤脚的长裤, 衣,下穿宽裤脚的长裤, 普遍使用包头巾。 普遍使用包头巾。布朗族 男子都以纹身多而美为荣。 男子都以纹身多而美为荣。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二)
唐朝时称为“朴子蛮” 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时称为“蒲 清时称为“ 蛮”。隋唐以后,文献记载有所谓“濮人”、“扑 隋唐以后,文献记载有所谓“濮人” 子”、“朴子”、“扑”、“蒲满”、“蒲人”等名 朴子” 蒲满” 蒲人” 称,其分布更为广阔,唐宋时期,“扑人”受南诏、 其分布更为广阔,唐宋时期, 扑人”受南诏、 大理政权统治;明朝设顺宁府, 大理政权统治;明朝设顺宁府,以蒲人头人充任土知 府。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蒲人发展为现在的布 朗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 朗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 朗族。 朗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