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 考点一 简谐运动的描述与规律

1. 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简称振动。

回复力是指振动物体所受的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合外力。回复力是产生振动的条件,它使物体总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它属于效果力,其效果是使物体再次回到平衡位置。回复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平衡位置是指物体所受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2.简谐运动: 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简谐运动属于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形式,其振动过程关于平衡位置对称,是一种周期性的往复运动。例如弹簧振子、单摆。 注: (1)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 :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②振幅A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它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 和频率f :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周期,而频率则等于单位时间 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它们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T =1/f.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①动力学表达式:F =-kx ,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②运动学表达式:x =A sin (ωt +φ),其中A 代表振幅,ω=2πf 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 (ωt +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叫做初相.(可借助于做匀速圆周运动质点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理解)

(3)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

①变化规律:位移增大时⎩⎪⎨⎪⎧

回复力、加速度增大

⎭⎬⎫速度、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机械能守恒

振幅、周期、频率保持不变

注意:这里所说的周期、频率为固有周期与固有频率,由振动系统本身构造决定。振幅是反映振动强

弱的物理量,也是反映振动系统所具备能量多少的物理量。

②对称规律:

I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回复力、位移、加速度具有等大反向的关系,另外速度的大小、动能具有对称性,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或相反.

II 、振动物体来回通过相同的两点间的时间相等,如t BC =t CB ;振动物体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等长的两线段的时间相等,如t BC =t B ′C ′,

③运动的周期性特征:相隔T 或nT 的两个时刻振动物体处于同一位置且振动状态相同.

注意: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大小一定为4A ,半个周期内路程大小一定为2A ,四分之一个周期内路程大小不一定为A 。

考点二 简谐运动的图象

1.简谐运动的图象:做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 =A sin ωt ,图象如图甲所示. 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 =A cos ωt ,图象如图乙所示.

2.振动图象的信息

(1)由图象可以看出振幅、周期.

(2)可以确定某时刻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3)可以根据图象确定某时刻质点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

①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因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故回复力和加速度在图象上总是指向t 轴.

②速度的方向:速度的方向可以通过下一时刻位移的变化来判定,若下一时刻位移增大,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是远离t 轴;若下一时刻位移减小,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是指向t 轴.

考点三 单摆: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线的伸长和质量都不计,球的直径比摆线短得多,这样的装置叫做单摆.单摆的摆动可视为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5°.

回复力:小球所受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即:F =G 2=G sin θ=mg l x ,

F 的方向与位移x 的方向相反.

单摆周期公式:T =2π

l

g

,其中l 为等效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要区分摆长和摆线长,悬点实质为摆球摆动所在圆弧的圆心。

单摆的等时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取决于摆长l 和重力加速度g ,与振幅和振子(小球)质量都没有关系.

考点四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1. 阻尼振动

(1)阻尼:当振动系统受到阻力作用时,振动受到受到了阻尼。(2)阻尼振动: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

2.受迫振动

(1)概念: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2)特点: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共振曲线

3.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关系比较

机械波

考点1 机械波的传播与图象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离波源较近的前面质点的振动带动着离波源较远的后面质点的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重复着前面质点的振动。可见各个质点都在随波源做受迫振动。

(1)产生条件:①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②有介质,如空气、水、绳子等.

(2)传播特点:①传播的是运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②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与波源相同形式的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等都与波源相同;

④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机械波将向前传播一个波形的路程。

2、波动和振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振动是单个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是单个质点的“个体行为”;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是介质中彼此相连的大量质点将波源的振动传

播的“群体行为”。

(2)力的来源不同——产生振动的回复力,可以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性质的力提供;

而引起波动的力,则总是联系介质中各质点的弹力。

(3)运动性质不同——振动是质点的变加速运动;而波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传播距离与

时间成正比。

联系:(1)振动是波动的起因,波动是振动的结果;有波动必然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

(2)波动的性质、频率和振幅与振源相同。

特别警示:振动是从个体的角度分析组成介质的无数质点的运动形式,而这种振动形式的传播使得各质点依次振动,产生位移不同的情形,从而使我们看到了诸多个体所形成的群体行为,即机械波。

3、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有波峰(凸部)和波谷(凹部).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的波,有密部和疏部.

注意: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气体中传播。

4、如果介质中各质点做简谐运动,则它们所形成的波叫简谐波。

5、波的图象(又叫波形曲线或波形)

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移.也即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

6、描述波的物理量

(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

在横波中,两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相邻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周期T: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完成一次全振动经历的时间.

(3)频率f:介质中的质点每秒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4)波速v:v=λ

T=λf=

Δx

Δt. 波在均匀介质中是匀速传播的。

时空关系: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特别提醒: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决定因素

(1)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的频率、波长无关。

(2)周期和频率取决于波源,而与v、λ无直接关系

(3)波长由波速和频率共同决定。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波的频率不变,由于波速的变化,波长也将随之变化。

7、图象的应用

(1)直接读取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

(3)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互判方法——微平移法:

作出经微小时间Δt后的波形,如图虚线所示,就知道了各质点经过Δt时间到达的位置,也就知道了此刻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知图中P点振动方向向下.

考点2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考点3 波的传播的多解问题

波的空间周期性与时间周期性统称为波的周期性。

空间周期性: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隔整数个波长的质点振动的步调是完全相同的。

时间周期性: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不同时刻图象的形状是不同的,但在相隔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的不同时刻,波形图线是完全相同的。

波在传播过程中,因空间的周期性和时间的周期性,常常由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波传播的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波传播方向不确定造成多解问题.

附:由双向性及周期性带来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

(1)首先考虑双向性,若题目未告知波的传播方向或没有其他条件暗示,应首先按波传播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2)对设定的传播方向,确定Δt和T的关系,一般先确定最简单的情况,即一个周期内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加nT。

(3)应注意题目是否有限制条件,如有的题目限制波的传播方向,或限制时间Δt大于或小于一个周期等,所以解题时应综合考虑,加强多解意识,认真分析题意。

(4)空间的周期性与时间的周期性是一致的,实质上是波形平移规律的应用,所以应用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题目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求解。

考点4 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1.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注: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2.波的叠加原理: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几列波相遇时,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

3.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幅加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的现

象。形成的图样常常叫做干涉图样。

注:1产生干涉的两个必要条件:

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和两个波源的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

2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3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都会叠加。而稳定干涉图样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必须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4干涉图样及其特点

特点: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其各自的位置固定不变,并且互相间隔,属于双曲线特别提醒:在波的干涉中加强区振动加强只是振幅变大,并不是质点一直处于位移最大值.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

①条件判断法: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叠加时,设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Δx,

当Δx=|x2-x1|=2k λ

2时为振动加强点;

当Δx=|x2-x1|=(2k+1)λ

2时为振动减弱点(k=0,1,2,…)。

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

②现象判断法: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该点为加强点,若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减弱点。

4.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

(2)规律:

①波源和观察者如果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②波源与观察者如果互相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③波源与观察者如果互相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5.惠更斯原理

1)波面和波线

(1)波面: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振动状态都相同的介质质点所组成的面。波面为球面的波叫球面波,波面是平面的波叫平面波。如图所示。

(2)波线:与波面垂直的那些线代表了波的传播方向,叫做波线。

2)惠更斯原理

(1)内容: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2)应用:如果知道某时刻一列波的某个波面的位置,还知道波速,利用惠更斯

原理可以得到下一时刻这个波面的位置,从而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解释平面波和球面波的传播、波的衍射、干涉和折射现象,但无法说明衍射现象与狭缝或障碍物的大小关系。对波的反射与折射的理解:

(1)波的反射:反射波的波长、波速、频率跟入射波的相同。

(2)波的折射: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发生改变。

(3)波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完整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 考点一简谐运动的描述与规律 1. 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简称振动。 回复力是指振动物体所受的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合外力。回复力是产生振动的条件,它使物体总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它属于效果力,其效果是使物体再次回到平衡位置。回复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平衡位置是指物体所受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2. 简谐运动: 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简谐运动属于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形式,其振动过程关于平衡位置对称,是一种周期性的往复运动。例如弹簧振子、单摆。 注: (1)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它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 和频率f: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周期,而频率则等于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 数.它们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T=1/f. (2)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①动力学表达式:F =-kx,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②运动学表达式:x=Asin (ωt+φ),其中A 代表振幅,ω=2πf 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t+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叫做初相.(可借助于做匀速圆周运动质点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理解) (3) 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 回复力、加速度增大 速度、动能减小 ①变化规律:位移增大时机械能守恒势能增大 振幅、周期、频率保持不变注意:这里所说的周期、频率为固有周期与固有频率,由振动系统本身构造决定。振幅是反映振动强弱的物理量,也是反映振动系统所具备能量多少的物理量。 ②对称规律: I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回复力、位移、加速度具有等大反向的关系,另外速度的大小、动能具有对称性,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或相反. II 、振动物体来回通过相同的两点间的时间相等,如t BC=t CB;振动物体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等 长的两线段的时间相等,如t BC=t B′C′, ③运动的周期性特征:相隔T 或nT 的两个时刻振动 物体处于同一位置且振动状态相同. 注意: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大小一定为4A,半个周期内路程大小一定为2A ,四 分之一个周期内路程大小不一定为 A 。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 点总结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知识回顾 1机械振动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阻力足够小。 (二)简谐振动 1. 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振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 x,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 简谐振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 3. 简谐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理量。 1. 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 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振动的周期T跟频率f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四)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振动。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线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装置叫单摆。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F是重力在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单摆的周期公式是 T=。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无关,只与L和g有关,其中L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g是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在有加速度的系统中(如悬挂在升降机中的单摆)其g应为等效加速度。 (五)振动图象。 简谐振动的图象是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所建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图象,它直观地反映出简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要把质点的振动过程和振动图象联系起来,从图象可以得到振子在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时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等的变化情况。 (六)机械振动的应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的分析 (1)物体在周期性的外力(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在振动稳定后总是等于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2)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声音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2机械波中的应用问题 1. 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及其概念。 (1)机械波产生的必要条件是:<1>有振动的波源;<2>有传播振动的媒质。(2)机械波的特点: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运动,各质点的周期、频率及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总结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知识回顾 1机械振动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阻力足够小。(二)简谐振动 1. 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振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 x,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 简谐振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 3. 简谐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理量。 1. 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 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振动的周期T跟频率f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四)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振动。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线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装置叫单摆。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F 是重力在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无关,只与L和g有关,其中L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g是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在有加速度的系统中(如悬挂在升降机中的单摆)其g应为等效加速度。 (五)振动图象。 简谐振动的图象是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所建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图象,它直观地反映出简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要把质点的振动过程和振动图象联系起来,从图象可以得到振子在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时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等的变化情况。 (六)机械振动的应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的分析 (1)物体在周期性的外力(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在振动稳定后总是等于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2)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声音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2机械波中的应用问题 1. 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及其概念。 (1)机械波产生的必要条件是:<1>有振动的波源;<2>有传播振动的媒质。 (2)机械波的特点: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运动,各质点的周期、频率及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 (3)机械波运动的特点:机械波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振动的能量被传递,但参与振动的质点仍在原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没有随波迁移。 (4)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关系: 注:各质点的振动与波源相同,波的频率和周期就是振源的频率和周期,与传播波的介质无关,波速取决于质点被带动的“难易”,由媒质的性质决定。 振动图像,例:波的图像,例: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区别横坐标表示质点的振动时间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 置 表征单个质点振动的位移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 表征大量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于平 衡位置的位移 相邻的两个振动状态始终相同相邻的两个振动始终同向的质点间

机械振动及机械波知识点(全)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点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一)介质 能够传播振动的媒介物叫做介质。(如:绳、弹簧、水、空气、地壳等) (二)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三)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1)要有;(2)要有能传播振动的。 注意:有机械波有机械振动,而有机械振动能产生机械波。 (四)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1)机械波传播的仅仅是这种运动形式,介质本身并不随波。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都受它前一个质点的带动而做振动,因此波动的过程是介质中相邻质点间依次“带动”、由近及远相继振动起来的过程,是将这种运动形式在介质中依次向外传播的过程。 对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动的振幅和周期都,各质点仅在各自的位置附近振动,并随波动过程的发生而沿波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 波动的过程也是由于相邻质点间由近及远地依次做功的过程,所以波动过程也是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因此机械波也是传播的一种形式。 (五)波的分类 波按照质点方向和波的方向的关系,可分为: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其波形为相间的波。凸起的最高处叫,凹下的最底处叫。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其波形为相间的波。质点分

布最密的地方叫作 ,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作 。 知识点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知识 (一)波长(λ) 两个 的、在振动过程中对 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在横波中,两个 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个 的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振动在一个 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二)频率(f ) 波的频率由 决定,一列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都相同,而且都等于波源的频率。 在传播过程中,只要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则无论在什么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都不变。 (三)波速(v )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指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即x v t ?=?。 波速的大小由 的性质决定。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其波速不同。 对机械波来说,空气中的波速小于液体中的波速,小于固体中的波速。 (四)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v = 注意:一列波的波长是受 和 制约的,即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 不同。 知识点三:机械波的图象 (一)机械波的图象 波的传播也可用图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 位置;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 位置的位移,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即为波的图象, (二)物理意义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复习及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复习 一 机械振动知识要点 1. 机械振动:物体(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所作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条件:a 、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 、阻力足够小。 回复力:效果力——在振动方向上的合力 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受(合)力为零的位置: 运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非平衡状态)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位移x (m )——均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指向末位置 振幅A (m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描述振动强弱) 周期T (s )——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叫做周期(描述振动快慢) 全振动——物体先后两次运动状态(位移和速度)完全相同所经历的过程 频率f (Hz )——1s 钟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描述振动快慢) 2. 简谐运动 概念:回复力与位移大小成正比且方向相反的振动 受力特征:kx F -= 运动性质为变加速运动 从力和能量的角度分析x 、F 、a 、v 、E K 、E P 特点:运动过程中存在对称性 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位移最小、回复力最小、加速度最小 最大位移处:速度最小、动能最小;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 v 、E K 同步变化;x 、F 、a 、E P 同步变化,同一位置只有v 可能不同 3. 简谐运动的图象(振动图象) 物理意义:反映了1个振动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可直接读出振幅A ,周期T (频率f ) 可知任意时刻振动质点的位移(或反之) 可知任意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速度方向) 可知某段时间F 、a 等的变化 4.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2sin( φπ +=t T A x 5. 单摆(理想模型)——在摆角很小时为简谐振动 回复力: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 周期公式:g l T π 2= (T 与A 、m 、θ无关——等时性) 测定重力加速度g,g=2 24T L π 等效摆长L=L 线+r 6.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阻尼振动(减幅振动)——振动中受阻力,能量减少,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 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特点:驱受f f = 共振:物体在受迫振动中,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受迫振动的振 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 条件:固驱f f =(共振曲线) 【习题演练一】 1 一弹簧振子在一条直线上做简谐运动,第一次先后经过M 、N 两点时速度v (v ≠0)相同,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子在M 、N 两点受回复力相同 B. 振子在M 、N 两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 C. 振子在M 、N 两点加速度大小相等 D. 从M 点到N 点,振子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2 如图所示,一质点在平衡位置O 点两侧做简谐运动,在它从平衡位置O 出发向最大位移A 处运动过程中经0.15s 第一次通过M 点,再经0.1s 第2次通过M 点。则此后还要经多长时间第3次通过M 点,该质点振动的频率为 3 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 ) A. 两弹簧振子完全相同 B. 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 甲∶F 乙=2∶ 1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一、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在作用力的作用下,围绕其平衡位置来回运动的现象。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振动的基本特征 机械振动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周期性、周期、振幅和频率。周期性表明振动是重复的过程,周期是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振幅是物体从平衡位置最大的偏离量,频率是振动的次数。 2.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是一种特殊的振动形式,它具有周期性、正弦函数关系和线性回复力的特点。简谐振动的数学描述可以用谐波方程表示,即x(t) = A * sin(ωt + φ),其中A为振幅,ω为角速度,φ为相位常数。 3.弹簧振子 弹簧振子是一种常见的简谐振动系统,由质量块和弹簧构成。弹簧的弹性力提供了恢复力,使得质量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来回振动。 4.简谐振动的能量 简谐振动的能量可以划分为动能和势能,它们在振动过程中不断地相互转换。振动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是机械能守恒的体现。 5.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自由振动是指没有外界干扰情况下的振动,其特点是频率固定。受迫振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会加入外力的频率。

6.阻尼振动和强迫振动 阻尼振动是指振动系统受到摩擦力或其他耗散力的约束,振动幅度会 逐渐减小的振动。强迫振动是指振动系统受到外力强迫振动的影响,振动 频率与外力频率相同。 7.共振现象 共振是指振动系统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的频率逼近振动系统的固有 频率时,振幅会急剧增加的现象。共振现象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都得到了利用。 二、机械波 机械波是由振动物体向周围介质传递能量的波动现象。它包括以下几 个重要的知识点: 1.波的基本概念 波是指能量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物理现象。波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振幅、波长、频率和波速。 2.线性波和非线性波 线性波是指波动现象与外界干扰呈线性关系的波动,非线性波是指波 动现象与外界干扰呈非线性关系的波动。 3.机械波的分类 机械波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 波动,纵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动。 4.波的传播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什么是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是指机械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是指机械系统内部的物理变化,其中包括机械系统 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机械振动是机械系统的一种动态特性,它可以反映机械系 统的动力学状态。 二、机械振动的类型 机械振动可以分为简谐振动、非简谐振动、混沌振动等。 1. 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是指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是定值,振动的方向和位置是定值,振动的周期是定值, 振动的形状是定值的振动。简谐振动的特点是振动的频率、振幅、方向和位置都是定值, 振动的周期和形状也是定值,振动的运动轨迹是定值的曲线。 2. 非简谐振动 非简谐振动是指振动的频率、振幅、方向和位置都不是定值,振动的周期和形状也不是定值,振动的运动轨迹不是定值的曲线。非简谐振动的特点是振动的频率、振幅、方向和位 置都是变化的,振动的周期和形状也是变化的,振动的运动轨迹也是变化的曲线。 3. 混沌振动 混沌振动是指振动的频率、振幅、方向和位置都是变化的,振动的周期和形状也是变化的,振动的运动轨迹也是变化的曲线,但是振动的运动轨迹是一种不可预测的混沌运动轨迹。 三、什么是机械波 机械波是指机械系统内部的物理变化,是一种振动的波形,它可以反映机械系统的动力学 行为。机械波可以分为空气波、液体波、地壳波等。 1. 空气波 空气波是指由空气中的振动产生的波,它的特点是波的传播速度比较快,波的频率也比较

高,波的振幅也比较大。空气波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椭圆形的曲线,它们可以用来传播声音、光、热、电等信号。 2. 液体波 液体波是指由液体中的振动产生的波,它的特点是波的传播速度比较慢,波的频率也比较低,波的振幅也比较小。液体波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形的曲线,它们可以用来传播液体中 的物质。 3. 地壳波 地壳波是指由地壳中的振动产生的波,它的特点是波的传播速度比较慢,波的频率也比较低,波的振幅也比较小。地壳波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形的曲线,它们可以用来传播地壳中 的物质。 四、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应用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用来检测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状态, 以及检测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可靠性。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也可以用来监测机械系统的运行 状况,以及检测机械系统的故障。 例如,发动机的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可以用来检测发动机的动力学状态,以及检测发动机的 可靠性和可靠性。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也可以用来监测发动机的运行状况,以及检测发动机 的故障。 总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用来检测机械系统的动力学 状态,以及检测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可靠性。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也可以用来监测机械系统 的运行状况,以及检测机械系统的故障,为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力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涵盖了许多基本的物 理概念和理论。本文将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在作用力或外界激励下,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 的运动。其基本概念和理论如下: 1. 平衡位置和位移:机械振动的平衡位置是物体在受到作用力后不 再发生位移的位置,位移则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距离平衡位置的偏 离量。 2. 振幅和周期:振幅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周期是 指物体完成一个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3. 频率和角速度: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角速度则是指单位时间内角位移的变化率,通常用弧 度/秒来表示。 4. 谐振和简谐振动:谐振是指物体在受到与其固有振动频率相同的 外力激励时产生的振动现象,简谐振动是一种特殊的谐振,其运动方 式是由正弦函数所描述的。 二、机械波 机械波是指由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递的一种能量和动量的传 播形式。以下是机械波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1. 波的性质:波的振幅、频率、波速、波长是描述波的基本性质。 振幅是指波动的最大位移,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波长是 指波动的最小周期。 2. 纵波和横波:根据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关系,波可以分为纵波 和横波。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 的传播方向垂直。 3. 声波和机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介质分子振动引起的机 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例如空气、水等。 4. 声速和音频: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 和弹性有关。音频是指人类能够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 到20kHz之间。 三、振动和波的应用 振动和波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部分应用的概述: 1. 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振动状态,并将其转换 为电信号输出。其在机械故障监测、地震预警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2. 声纳技术:声纳技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用于海洋勘探、潜艇探测等军事和民用领域。 3.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利用光波的传播特性,在长距离的信息传输 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考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高考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 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2.弹簧振子: 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 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 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 3.单摆: 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 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 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

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 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 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 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4.受迫振动 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 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 象叫做共振。 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 波峰和凹部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 3机械波的特点 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 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学问点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像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下面是我整理的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学问点,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改变的规律,留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

动能、势能的改变状况。 2、弹簧振子: 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 3、单摆: 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行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 〔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 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 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 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状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4、受迫振动 〔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2005年)[1]。单位v/ms^-1 传播方式与特点 质点的运动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机械振动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阻力足够小。 (二)简谐振动 1. 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振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 x,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 简谐振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 3. 简谐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理量。

1. 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 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振动的周期T跟频率f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四)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振动。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线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装置叫单摆。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F是重力在 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无关,只与L和g有关,其中L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g是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在有加速度的系统中(如悬挂在升降机中的单摆)其g应为等效加速度。 (五)振动图象。 简谐振动的图象是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所建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图象,它直观地反映出简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要把质点的振动过程和振动图象联系起来,从图象可以得到振子在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时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等的变化情况。 (六)机械振动的应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的分析 (1)物体在周期性的外力(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在振动稳定后总是等于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2)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声音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2机械波中的应用问题 1. 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及其概念。 (1)机械波产生的必要条件是:<1>有振动的波源;<2>有传播振动的媒质。 (2)机械波的特点: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运动,各质点的周期、频率及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 (3)机械波运动的特点:机械波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振动的能量被传递,但参与 (4)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关系:v T f ==⋅λ λ 质无关,波速取决于质点被带动的“难易”,由媒质的性质决定。 振动图像,例:波的图像,例: 振动图 像与波 的图像 横坐标表示质点的振动时间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表征单个质点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 表征大量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于平衡位 置的位移 相邻的两个振动状态始终相同的质相邻的两个振动始终同向的质点间的距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知识回顾 1机械振动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阻力足够小; 二简谐振动 1. 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振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 x,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 简谐振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 3. 简谐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理量;

1. 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 ”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 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振动的周期T 跟频率f 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 ;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四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振动;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线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装置叫单摆;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F 是重力在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无关,只与L 和g 有关,其中L 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g 是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在有加速度的系统中如悬挂在升降机中的单摆其g 应为等效加速度; 五振动图象; 简谐振动的图象是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所建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图象,它直观地反映出简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要把质点的振动过程和振动图象联系起来,从图象可以得到振子在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时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等的变化情况; 六 机械振动的应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的分析 1物体在周期性的外力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在振动稳定后总是等于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2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声音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2机械波中的应用问题 1. 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及其概念; 1机械波产生的必要条件是:<1>有振动的波源;<2>有传播振动的媒质; 2机械波的特点: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运动,各质点的周期、频率及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 3机械波运动的特点:机械波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振动的能量被传递,但参与振动的质点仍在原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没有随波迁移; 4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关系:v T f ==⋅λ λ 注:各质点的振动与波源相同,波的频率和周期就是振源的频率和周期,与传播波的介质无关,波速取决于质点被带动的“难易”,由媒质的性质决定; 振动图像,例: 波的图像,例: 振动图 像与波 的图像 的区别 横坐标表示质点的振动时间 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表征单个质点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表征大量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相邻的两个振动状态始终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表示振动质点的振动周期;例:T s =4 相邻的两个振动始终同向的质点间的距离 表示波长;例:λ=8m 振动图像随时间而延伸,而以前的形状保持不变,例: 波动图像一般随时间的延续而改变 ∆t kT =时的波形图保持不变,例: 方法1 方法2 质点振 动方向 与 平移波形法:如图所示,一列横波向右传播,判断M 点的振动方向;设想在极短时间内波向右平移,则下一刻波形如虚线上M 正下方向的M’点,由此知M 点应向下振动;反之,已知M 向下振动,波形应该右移,故波是向右传播的; 质点振动比较法:波向右传播,右边M 点的振动落后于左边的P 点,故M 点重复P 点的振动,P 点在M 点的下方,应“追随”P 点的 运动,故M 点向下振动,即“波向右传,M 点向 下运动”;“波向左传,M 点向上运动”;

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点归纳(含过关题训练及答案)

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点归纳(含过关题训练及答案)

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点归纳一、简谐运动: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t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如:弹簧振子的运动。 二、振幅(A): 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动的振幅。 2、物理意义: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两倍表示的是做振动的物体运动范围的大小。 振幅和位移的区别和联系: (1)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2)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 (3)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 三、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在任意时刻t的位移

3、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4、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且能传递信息; 5、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振源,各质点起振时与振源起振时的情况完全相同,其频率等于振源频率. 十、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十一、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4)三者关系:v=λf 十二、波的特有现象: (1)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 (2)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 (3)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发生干涉现象,则介质中某点P的振动是加强或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达两波源的距离之差:若距离之差恰等于半波长的偶(奇)数倍,则P处的质点振动必然是加强(减弱)的。 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 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 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 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 PS 1-PS 2 =nλ时,振动加强;当PS 1 -PS 2 =(2n+1) λ/2时,振动减弱。 十三、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 振动图象波动图象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周期性运动 机械能守恒 二、重点知识回顾 1机械振动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 置做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 它可以是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 a 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 b 阻力足够小。 ? (二)简谐振动 1. 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 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振动也 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 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 即F= — k x ,其中 “一”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 简谐振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的回复力作用。 3. 简谐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 一种周期性运动, 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 下面几 、知识结构 阻尼 振动 特征 变加速运动 机械振动 T:,v 振动在媒质中传递 >描写物理量 单摆 振动 V 周期公式 (测g ) 亠形成与特征 振幅A 、频率f 、周期T 机械波 传播规律 共振 受迫 振动 简谐 振动 弹簧 振子 描述方法——A 图象法 描写物理量 波动特征 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