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制图资料-图纸

机械零件制图资料-图纸
机械零件制图资料-图纸

干机械设计这一行的入门和不可缺少的资料(转载)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岀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

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岀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①14、①11(见

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

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

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

构表达岀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技术要求

1.调厦处理(50-55)

N毓边去毛剌。

5*

泵轴

1 !

1

心加

]

410

长:度方可壬要尺寸基准

3.

MRCo

T~I

SE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

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

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

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

rr

i 1

技:术要求

1.藕件应经时效处理,消影应九

2.未注明铸造同角为甩-艮九

(r4 \

L

E

75

|阀蓋

QJ-02

LD

XG2 5

II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4.箱体类零件

一般来说,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比前面三类零件复杂,而且加工位置的变化更多。这类零件一般有阀体、泵体、减速器箱体等零件。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选用其它视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剖视、断面、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多种辅助视图,以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

A

-

一-

J

75

■i

A

\寛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

80

在标注尺寸方面,通常选用设计上要求的

轴线、重要的安装面、接触面(或加工面)、箱体某些主要结构的

对称面(宽度、长度)等作为尺寸基准。对于箱体上需要切削加工的部分,应尽可能按便于加工和检验的 要求来标注尺寸。 5. 零件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常见孔的尺寸注法(盲孔、螺纹孔、沉孔、锪平孔) ;倒角的尺寸注法。

孑L

?呻

!

2 o

V7

螺纹孔

— 46

i

1

1 1

T

_

'-0

r-

3

技术要求 i

?稲主圆角胆-

2.来注倒角C1

(厂之J

”6-7H 110012

MG —7口

町6

孟幽-TH

t?

4xH4-7Hf&

LJ 0 3 五

箱体

制用

I

I 酉nai

32/

4^Mfe-7H V

B

总度青闰士嘤尺寸莖瓏

02-恥

HT2QQ

3

nJED-i

出倒

I ;

?5J10

锪平孔

倒角

1.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主要评定参数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这主要是在加工零件时,由于刀具在零件表面上留下的刀痕及切削分裂时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所形成的。零件表面粗糙度是也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技术指标,它对零件的配合性质、工作精度、耐磨性、抗腐蚀性、密封性、外观等都有影响。在保证机器性能的前提下,为获得相应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应根据零件的作用,选用恰当的加工方法,尽量降低生产成本。一般来说,凡零件上有配合要求或有相对运动的表面,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2)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符号及其标注GB/T 131-1993 规定了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图样上表示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见下表。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表

3)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

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a 的数值及取样长度

l 见表。

2))轮廓最大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与轮廓峰底线的距离 使用时优先选用Ra 参数。

表 瓦:及h L

(GBTT1032-1

注:人打是鍛評定驼廊乂轴方向上的股庚?包括一亍或几牛取样畏屋- 缶的数值中黒佔対第一系耕应雌选

用。

2.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要求 4)表面粗糙度的代号标注示例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 Ra 、Rz 、Ry 在代号中用数值标注时,除参数代号

Ra 可省略外,其余在参数值前需

标注岀相应的参数代号Rz或Ry ,标注示例见表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表面粗糙度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

5)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1))表面粗糙度代(符)号一般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2))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按规定标注。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示例

机械制图图框标准

1.1 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14689-1993) 其中“GB”为“国标”(国家标准的简称)二字的汉语拼音字头,“T”为推荐的“推”字的汉语拼音字头,“14689”为标准编号,“1993”为标准颁布的年号。另有部分源自《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例如GB/T 4458.4-1984,其中“4458.4”为标准编号,“1984”为该标准颁布的年号。 图纸宽度(B)和长度(L)组成的图面称为图纸幅面。 1.1.1 图纸幅面尺寸和代号 绘制技术图样时,应优先采用下表中规定的基本幅面。

1.1.2 图框格式 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其格式如图3所示,分为留有装订边和不留装订边两种,但同一产品的图纸只能采用一种格式。 (1) 留有装订边的图纸的图框格式如图3(a)、(b)所示,图中尺寸a、c按表1的规定选用; (2) 不留装订边的图纸的图框格式如图3(c)、(d)所示,图中尺寸e按表1的规定选用; (3) 加长幅面图纸的图框尺寸,按所选用的基本幅面大一号的图框尺寸确定。例如A2×3的图框尺寸,按A1的图框尺寸确定,即e为20(或c为10),而A3×4的图框尺寸,按A2的图框尺寸确定,即e为10(或c为10)。

1.1.3 标题栏及其方位 标题栏一般由名称及代号区、签字区、更改区及其他区组成。 (1) 标题栏的格式和尺寸按GB/T 10609.1-1989的规定,如图所示。标题栏的位置应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1.1.5 图幅分区 (1) 必要时,可以用细实线在图纸周边内画出分区,如下图所示。 (2) 图幅分区数目按图样的复杂程度确定,但必须取偶数。每一分区的长度应在25~75mm之间选择。 (3) 分区的编号,沿上下方向(按看图方向确定图纸的上下和左右)用直体大写拉丁字母从上到下顺序编写;沿水平方向用直体阿拉伯数字从左到右顺序编写。当分区数超过拉丁字母的总数时,超过的各区可用双重字母编写,如AA、BB、CC…等。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图框线。 (4) 在图样中标注分区代号时,分区代号由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字母在前数字在后并排书写,如B3、C5等。当分区代号与图形名称同时标注时,则分区代号写在图形名称的后面,中间空出一个字母的宽度,例如E-E A7。 1.2 比例(GB/T 14690-1993)

CAD机械制图常用图纸技术要求

CAD机械制图常用图纸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大全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4.经调质处理,HRC50~55。 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6.渗碳深度0.3mm。 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9.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2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29.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30.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31.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2.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3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34.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35.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36.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37.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38.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机械零件图纸

机械零件图纸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干机械设计这一行的入门和不可缺少的资料(转载)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的右轴肩,被选为,由此注出13、28、和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或零件的作为尺寸基准。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4.箱体类零件 一般来说,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比前面三类零件复杂,而且加工位置的变化更多。这类零件一般有阀体、泵体、减速器箱体等零件。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

机械制图图框标准

图纸的幅面是指图纸本身的大小规格。图框是图纸上所供绘图的范围的边线。图纸的幅面和图框尺寸应符合表3.1.1的规定和图3.1.19a、b的格式。从表中可以看出,A1幅面是A0幅面的对裁,A2幅面是A1幅面的对裁,其余类推。表中代号的意义见图3.1.19所示。同一项工程的图纸,不宜多于两种幅面。以短边作垂直边的图纸称为横式幅面(图3.1.19a),以短边作为水平边的称为立式幅面(图3.1.19b)。一般A0~A3图纸宜用横式。图纸短边不得加长,长边可以加长,但加长的尺寸必须按照国标GBJl--86的规定。 图纸的标题栏(简称图标)和会签栏的位置、尺寸和内容如图3.1.19、图3.1.20和图3.1.21所示。涉外工程的图标应在内容下方附加译文,设计单位名称应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 2.图线 画在图纸上的线条统称图线。图线有粗、中、细之分。各类线型、宽度、用途如表3.1.2所示。 每个图样应先根据形体的复杂程度和比例的大小,确定基本线宽b 。b值可从以下的线宽系列中选取,即0.35、0.5、0.7、1.0、1.4、2.0mm,常用的b值为0.35~1mm。决定b值之后,例如1.4mm,则粗线的宽度按表3.1.2的规定应为b,即1.4mm;中线的宽度为0.5b,即0.7mm;细线的宽度为0.25b,即0.35mm。每一组粗、中、细线的宽度,如1.4、0.7、0.35,称为线宽组。 图纸的图框线、标题栏线和会签栏线可采用表3.1.3所示的线宽。 机械制图规范 一、制图一般规范 1、图纸幅面和格式 图纸幅面和格式由国家标准GB/T 14689—1993《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 1)图纸幅面 图纸幅面指的是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绘制技术图样时应优先采用表1所规定的基本幅面。必要时,也允许加长幅面 表1图纸幅面及图框格式尺寸 幅面代号A0 A1 A2 A3 A4 B×L 841×1189 594×841 420×594 297×420 210×297 a 25

机械制图一般技术要求

一般技术要求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热处理要求 1.调质处理一般为低硬度,用布氏硬度表达,一般这样规定:调质处理250~280HBW。 2.零件高频淬火应该要求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没有必要规定回火温度。 3.零件进行渗碳处理应该要求渗碳深度和表面硬度两个指标。 4.对于要求变形的精密零件,进行去除应力的时效处理。 公差要求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零件棱角 1.未注圆角半径R5。 2.未注倒角均为2×45°。 3.锐角/尖角/锐边倒钝。 装配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4.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5.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6.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7.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8.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9.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0.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1.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2.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3.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4.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5.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16.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17.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18.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19.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20.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21.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22.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23.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24.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25.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26.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27.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各种机械制图的技术说明与要求

各种机械制图的技术说明与要求(从网站上整理出来) 一、(冲压件)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二、(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d. 3.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 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 5.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 三、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 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锻造公差为IT15级. 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四、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 4.表面磷化处理. 五、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且不允许有气泡.杂质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六、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七、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3.工作圈数:no=10 4.钢丝硬度:HRC42~48. 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 6.单端并紧磨平. 归纳一下,大约有以下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以供参考(具体数值,具体条款由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定):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机械制图作业

11.图纸幅面按尺寸大小可分为()种,图纸幅面代号分别为()。图框()角必须要有一标题栏,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 ( 5 ),( A0、A1、A2、A3、A4 ),(右下),(看图方向) 12.比例1:2是指()是()的2倍,属于()比例。 (实物),(图形),(缩小) 13.比例2:1是指是()是()的2倍,属于()比例。 (图形),(实物),(放大) 14.在画图时应尽量采用()比例,需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2为()比例,2:1为()比例。无论采用哪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应是机件的()尺寸。 (1:1 ),(缩小),(放大),(实际) 15.图样中书写的汉字应用()字体书写。 (长仿宋体) 16.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画出,尺寸线和尺寸界线用()画出,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画出。 (粗实线),(虚线),(细实线),(细点画线) 17.标注尺寸的四个基本规则是()、()、()和()。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18.每个尺寸都由()、()和()三个要素组成。 (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 19.尺寸标注中的符号:R表示(),φ表示(),Sφ表示()。 (半径),(直径),(球直径) 20.标注水平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标注垂直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角度的尺寸数字一律按()位置书写。当任何图线穿过尺寸数字时都必须()。 (向上),(向左),(水平),(断开) 21.图样上的尺寸是零件的()尺寸,尺寸以()单位时,不需标注代号或名称。 (最后完工),(毫米) 22.按1:1比例抄画平面图形。

机械制图常见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常用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冲压件)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d. 3.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 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 5.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技术要求(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 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D,锻造公差为IT15级. 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技术要求(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4.表面磷化处理.

?技术要求(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 且不允许有气泡.杂技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技术要求(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 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3.工作圈数:no=10 4.钢丝硬度:HRC42~48. 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 6.单端并紧磨平.

机械零件图纸标注技巧

机械零件图纸标注技巧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

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一般写法

技术要求一般写法 一、一般技术要求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二、热处理要求 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三、公差要求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四、零件棱角 1.未注圆角半径R5。 2.未注倒角均为2×45°。 3.锐角倒钝。 五、装配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8.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9.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10.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1.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2.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3.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4.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5.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6.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17.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18.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19.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

机械零件图纸

干机械设计这一行的入门和不可缺少的资料(转载)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机械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Rev. Date Author Details of Changes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疗产品机械零件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编写和使用规范。 2.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 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 几何精度:尺寸精度,表面结构、形位公差、结构要素; 加工、装配和工艺要求: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提出的工艺要求; 理化参数:是指对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产品性能及检测要求:是指使用及调试方面的要求; 其他要求; 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 对材料、毛坯、热处理的要求(如电磁参数、化学成分、湿度、硬度要求等);

视图中难以表达的尺寸公差、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 对有关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 对零部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如涂层、镀层等); 对间隙、过盈及个别结构要素的特殊要求; 对校准、调整及密封的要求; 对产品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如噪声、耐振性、动平衡、制动及安全等); 试验条件和方法; 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2. 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 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 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 ....................................................................................................................... 零件技术要求: ..................................................................................................................................................................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第二部分:模具零件要求........................................................................................................................................ 第三部分:外观要求.................................................................................................................................................

机械制图图框标准

机械制图图框标准 1.幅面 图纸的幅面是指图纸本身的大小规格。图框是图纸上所供绘图的范围的边线。图纸的幅面和图框尺寸应符合表3.1.1的规定和图3.1.19a、b的格式。从表中可以看出,A1幅面是A0幅面的对裁,A2幅面是A1幅面的对裁,其余类推。表中代号的意义见图3.1.19所示。同一项工程的图纸,不宜多于两种幅面。以短边作垂直边的图纸称为横式幅面(图3.1.19a),以短边作为水平边的称为立式幅面(图3.1.19b)。一般A0~A3图纸宜用横式。图纸短边不得加长,长边可以加长,但加长的尺寸必须按照国标GBJl--86的规定。图纸的标题栏(简称图标)和会签栏的位置、尺寸和内容如图3.1.19、图3.1.20和图3.1.21所示。涉外工程的图标应在内容下方附加译文,设计单位名称应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 2.图线 画在图纸上的线条统称图线。图线有粗、中、细之分。各类线型、宽度、用途如表3.1.2所示。 每个图样应先根据形体的复杂程度和比例的大小,确定基本线宽b 。b值可从以下的线宽系列中选取,即0.35、0.5、0.7、1.0、1.4、2.0mm,常用的b值为0.35~1mm。决定b值之后,例如1.4mm,则粗线的宽度按表3.1.2的规定应为b,即1.4mm;中线的宽度为0.5b,即0.7mm;细线的宽度为0.25b,即0.35mm。每一组粗、中、细线的宽度,如1.4、0.7、0.35,称为线宽组。 图纸的图框线、标题栏线和会签栏线可采用表3.1.3所示的线宽。 机械制图规范 一、制图一般规范 1、图纸幅面和格式 图纸幅面和格式由国家标准GB/T 14689—1993《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 1)图纸幅面 图纸幅面指的是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绘制技术图样时应优先采用表1所规定的基本幅面。必要时,也允许加长幅面 表1图纸幅面及图框格式尺寸

机械制图常用的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常用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是表述视图与标注无法表达的其他要求,技术要求是图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一般技术要求 制件去除表面氧化皮; 制件不得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锐角倒钝; 未注倒角均为0.5×45%%d; 未注越程槽均为1.2×0.3; 表面平整无毛刺; 二、未注公差技术要求(金属件)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 三、表面处理技术要求 表面镀白(黑)锌处理; 表面喷漆(喷塑)处理; 表面发黑处理; 表面电泳处理; 表面镀铬处理; 表面抛光处理; 表面滚花,直纹(网纹)m=0.4 GB/T 6403.3; 四、热处理技术要求

制件氮化450-480HV; 制件毛坯须调质处理220-260HB; 制件调质处理30-35HRC; 制件高频淬火45~50HRC; 制件渗碳处理,深度>0.1; 制件进行高温回火处理; 制件整体淬火40-45HRC; 五、塑料件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4486-MT6级; 制件应饱满光整、色泽均匀;无缩痕、裂纹、银丝等缺陷;浇口、溢边修剪后飞边≤0.3,且不得伤及本体; 未注壁厚3;未注筋板1.5~2; 表面打光(喷砂)处理; 未注过渡圆角取R0.3~R1,脱模斜度≤0.3%%d; 各脱模顶料推杆压痕均应低于该制件表面0.2; 与对应装配结合面外形配合错位≤0.5; 制件应进行时效处理; 制件机械强度须符合GB 3883.1标准规定; 制件内腔表面打上材料标记和回收标志; 未注尺寸参照三维造型; 制件表面处理及其它要求由客户定; 六、焊接件技术要求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9804-F级; 焊缝应均匀平整,焊渣清理干净;

机械零件 图纸

干机械设计这一行的入门和不可缺少的资料(转载)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机械制图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样本

9.3 装配图尺寸标注及技术规定 教学内容:9.3装配图尺寸标注和技术规定 9.4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标题栏和明细栏 9.5装配图工艺构造 教学目:1、理解装配图技术规定,掌握装配图尺寸标注和零、部件序号编排,标题栏、明细栏填写办法。 2、掌握画装配图办法及环节。 3、掌握常用装配工艺构造画法。 教学重点:装配图尺寸标注和零、部件序号编排,标题栏、明细栏填写办法和常用装配工艺构造画法。 教学难点:装配图尺寸标注和零、部件序号编排,标题栏、明细栏填写办法和常用装配工艺构造画法。 新课: 一、装配图尺寸标注 1、规格、性能尺寸 是供设计和选型时用重要根据。图9.10中档ф44 图9.2中ф50。 2、重要装配尺寸和配合代号 用以保证装配体使用规定和性能重要尺寸,普通都带有公差与配合规定。

3、相对位置尺寸 规定装配体装配时应保证零(部)件之间尺寸称相对位置尺寸。图9.10中25,图9.2中80。 4、外形尺寸 用以表达装配体外形最大轮廓尺寸。 5、安装尺寸 指将装配体安装在机器或基本上必须尺寸。图9.2中2×ф17孔尺寸及其中心距180和图9.10中2×ф10及中心距74。 6、其她重要尺寸 指装配体在设计过程中经计算拟定但又不涉及在上述几类尺寸中重要 尺寸或某些重要零件重要尺寸,如构造特性、运动件运动范畴尺寸等。图9.2中轴承座中心高70和轴承座宽55等。 二、技术规定 1、装配规定。 2、调试、检测规定。 3、使用及其她规定。 9.4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标题栏和明细栏 一、序号

1、普通规定 (1)装配图中每种零、部件都应编写一种序号。 (2)装配体中零、部件序号应与明细栏中序号一致。 2、序号编排办法 (1) 序号表达办法有三种,如下图(a )所示。 但同一装配图中形式应一致。 (a ) (b) (2)指引线(细实线)应自所指某些可见轮廓内引出,并在末端画一圆点。 若所指某些不能画圆点时,则在指引线末端画箭头,指向该某些轮廓。见 上图(b )。指引线不能相交,但只可曲折一次。当通过有剖面线区域时,指引线应避免与剖面线平行。 (3)装配图中序号应按水平或垂直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次排列,以便于查找。 3 2 1

机械制图常用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常用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冲压件)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d、 3、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 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 5、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技术要求(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 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D,锻造公差为IT15级、 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技术要求(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4、表面磷化处理、

?技术要求(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 且不允许有气泡、杂技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技术要求(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 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3、工作圈数:no=10 4、钢丝硬度:HRC42~48、 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 6、单端并紧磨平、

机械零件图纸.

机械零件图纸 干机械设计这一行的入门和不可缺少的资料(转载)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4.箱体类零件 一般来说,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比前面三类零件复杂,而且加工位置的变化更多。这类零件一般有阀体、泵体、减速器箱体等零件。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选用其它视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剖视、断面、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多种辅助视图,以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

(完整版)机械制图常用规范

制图基本规定 3制图一般规范 3.1图纸幅面和格式(GB/T 14689-1993《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 技术图样的图纸幅面优先采用表1-1中规定的基本幅面,并采用图1-1所示的图框格式。 表1-1 图纸基本幅面及图框尺寸mm 图1-1 有装订边的图框格式 1.2 标题栏和明细栏

图1-2 明细栏、标题栏格式 每张图样都必须有标题栏。标题栏的位置见图1-1,标题栏的绘制(线型、尺寸大小)和填写应遵循GB/T 10609.1-1989《技术制图 标题栏》(见图1-2)。 装配图上都应绘制和填写明细栏,明细栏的线型和格式应遵循GB/T 10609.2-1989《技术制图 明细栏》(见图1-2)。 1.3 比例(GB/T 14690-1993《技术制图 比例》) 绘图时应采用表1-2中的比例,并优先采用不带括号的比例。 表1-2 比例

3.1 字体(GB/T 14691-1993《技术制图字体》) 字体书写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字体号数(h)的公称尺寸系列为(mm):1.8,2.5,3.5,5,7,10,14,20。汉字高h不小于3.5mm,上下标的字体高度应比正常字体小一号。 汉字应采用长仿宋体(字宽~0.7h),和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 字母和数字分A型和B型,A型字体的笔画宽度为h/14、B型字体的笔画宽度为h/10;字母和数字的书写有直体和斜体。同一张图样的字体型式和书写方法应一致。 3.1图线(GB/T 17450-1998《技术制图图线》) 图线宽度(d)系列为(mm):0.13,0.18,0.25,0.35,0.5,0.7,1,1.4,2.0。应用时应根据图形大小、复杂程度和缩放复制要求确定。 表1-3 常用基本线型及其应用 机械图样上的图线宽度一般分粗线和细线两种,粗线与细线的宽度比为2: 1,通常粗线宽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