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绿色防控技术

花生绿色防控技术

花生绿色防控技术

1、防治叶斑病、疮痂病等病害。当病叶率达到10%时,亩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20毫升或禾技隔10天喷1次。喷足淋透。多雨高温天气注意抢晴喷药,如喷药后遇雨,要及时补喷。

2、防治茎腐病、白绢病、根腐病、黑霉病等,可在发病初期花亩用纹弗35克或24%噻呋酰胺30毫升,对水3喷雾器喷浇茎基部,每隔10喷1次,连喷2-3次,进行防治。

3、防治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当每平方米虫量2~3头时,可用10%辛拌磷粉粒剂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等药剂,按有效成分100克/亩拌毒土,趁雨前或雨后土壤湿润时,将药剂集中而均匀地施于植株主茎处的土表上,可以防治取食花生叶片或到花生根围产卵的成虫,并兼治其它地下害虫。亦可选用50%马拉硫磷乳油、40%水胺硫磷乳油等1000倍液喷洒寄主植物防治成虫;或选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40%毒死蜱乳油等1000倍液灌墩。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蛴螬等害虫成虫。

4、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可亩用甲维盐乳油20-3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40克或18%高氯虫酰井20-30毫升或BT乳剂200毫升对水30-40公斤叶面喷雾。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乐东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香蕉之乡”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年种植水稻40万亩,蔬菜30万亩,香蕉12万亩,橡胶16万亩,芒果9万亩,玉米5万亩,龙眼2万亩,荔枝1万亩,还有槟榔、番薯和花生等作物,是海南省的农业的生产大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严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把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的危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根据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与农业界同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以相互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为农作物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1、农业防治技术 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 1.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减少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宜于蝗虫等害虫栖息、繁殖的生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建设,将分散的小块耕地连结成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蝗虫、草地螟产卵场所。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如木薯、小杂粮等,以避害或减轻危害。推广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并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物理防治技术 3.1黄色粘虫板诱杀 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等。作物定植后在温室大棚内选用0.25m×0.2m或0.4m×0.25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蔬菜大棚的行间、株间,高出植株顶部,随植株生长的高度及时调整黄板的高度,每亩地挂黄板20-30块。当板上粘满虫子时及时清除或更换。设置黄板以预防为主,主要在害虫发生初期使用。 3.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并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用人工方法或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玉米、蔬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532-63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目前,我国推行绿色施工的主要依据。是建设部20xx年9月份发布的《绿色施工导则》。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具体体现,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是绿色施工的基本保证。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规定,要求推行绿色施工的项目,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施工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明确绿色施工的内容和方法;还要求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对具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14年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提出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2015年6月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2015年度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5〕122号),由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二)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主要起草人 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 李琳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规程统筹设计 冯振群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生产环境条件 资料查阅 卢清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农业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翟清云女硕士济源科云绿色农业 发展有限公司 综合查阅整理 实际调查总结 李高飞男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设施内环境调 控资料查阅 李艳楠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物理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张波男农艺师济源市农业局生物防控技术措施设计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为了提高我省葡萄产业标准化水平,为葡萄病虫害防治提供标准技术支撑,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健全河南省绿色葡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设施葡萄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管理精细,种植稠密,肥水充足又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其抗逆性和补偿功能差,致使病虫害种类繁多、混合发生且集中危害,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绿色葡萄生产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强烈诉求,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饮食文化。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葡萄园生态系的特点,充分利用系统内的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将生态、农业、物理、生物调控以及无公害农药等多种措施进行科学、系统的组装,并加以优化集成,尽可能减少外部物质与能量消耗,达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把葡萄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使葡萄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和国际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制订的目的是根据葡萄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用多项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集成应用,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最终确保葡萄生产安全、品质安全,从而减少农业污染,达到环境效益、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的统一兼顾。 三、主要起草过程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作物品种、合理轮作。 2、加强水肥管理,清洁田园。 3、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二、物理防控技术 1、色板诱杀 粘虫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来诱杀害虫。如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的成虫,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每亩用15-30块黄蓝板,安装在蔬菜、蓝莓、玫瑰等作物时要高于作物15-20厘米,并随着植株生长不断调整;果园可挂在果树中部。 佳多粘虫板分黄、绿、红、蓝、白、黑、紫、青、粉、灰十种颜色1、打开即用,使用方便2、特殊色谱,双面诱捕,防治效果显著。3、特定板质,平整不卷曲,防水高粘度胶,抗晒、耐雨淋,高温不老化,持久耐用。在温度10℃~70℃的环境中基板无明显变形,胶体不流化,遇水不溶解。在使用中,色泽一致,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向光面与背光面无明显色差。粘虫板材质:PP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耐湿,双面涂胶、板面不卷曲。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由佳多公司1991年研发生产,频振诱控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诱集害虫。高压电网将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螟虫、粘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1327种成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一般30-50亩左右安装1盏杀虫灯。 3、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性信息素诱导剂)诱杀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正常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其后代种群的数量,达到控制的效果。目前,使用性诱剂诱杀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一般每亩使用3个诱捕器。 4、避雨控病技术 葡萄生产上,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易避雨的拱棚,使葡萄植株、枝蔓、花、果能人为地避开自然雨淋,截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因子,达到控制或减轻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产量、质量。 5、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最大的好处是保护果实免遭农药污染,生产绿色果品。同时套袋后果实与外界隔离,病虫难以侵害果实,可有效降低病虫发生危害。 三、生物防控技术 利用微生物源、植物、动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捕食螨、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霜霉病等。 四、科学用药技术

【玉米螟防治技术】玉米螟施药方法

【玉米螟防治技术】玉米螟施药方法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二、形态特征 成虫:玉米螟成虫体长13―15毫米,体黄色(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 卵:玉米螟卵块由20―60卵粒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渐变淡黄色,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幼虫: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毫米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壳棕黑色,体污白色,体背毛片明显。 蛹:玉米螟蛹15―19毫米,纺锤形、黄褐色、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臀刺黑褐色、端部有5―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 三、发生条件 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越冬基数: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高。如果百秆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轻;在50―100头发生中等;在100头以上幼虫死亡率在10%以下发生较重。 气候条件:温度和湿度影响玉米螟最大,适于玉米螟各虫态发生的温度范围在15―30℃之间、旬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上。在玉米生长期间温度可以达到要求,这时各地玉米螟发生数量常与当地湿度和降水有密切关系。

机电安装绿色施工专项措施

XXXXXXXXXXXXXXXX (XX标) 机电安装工程 绿色施工专项措施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XXXXXXXXXXXXXX项目部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1 概述 (1) 1.1编制说明 (1) 1.2工程概况 (1) 2 编制依据 (1) 2.1相关规程、规范 (1) 2.2文件依据 (2) 3 绿色施工原则 (2) 4 绿色施工目标及组织机构 (2) 4.1绿色施工目标 (2) 4.2绿色施工组织机构 (2) 4.3绿色施工组工作职责 (3) 5 绿色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3) 5.1管理措施 (3) 5.2节材措施 (4)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 5.4节能与能源利用 (5) 5.5节地与用地保护 (5) 5.6环境保护 (6) 6 职业健康与安全 (8) 6.1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 (8)

6.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 (8) 6.3职业健康 (8) 6.4卫生防疫 (8) 7 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9) 7.1分包单位的选择 (9) 7.2制定相应技术措施,作好工序过程控制 (9)

m e 机电安装安装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措施 1 概述 1.1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建筑节 能减排工作,推广绿色施工,在本工程施工中,贯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 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 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模式。为了在保证质 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 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特编制绿色施工方案。 1.2 工程概况 XXX 水电站位于 2 编制依据 2.1 相关规程、规范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3)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4011-2007 (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6) 《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2.2 文件依据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公司2020年08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组织管理机构 第三章绿色施工环保措施计划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工程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机构 第一节管理目标、体系 文明施工是施工单位保持施工场地整洁、卫生的一项施工活动。文明施工管理包括:安全管理、绿色施工、施工生活和办公区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等。一流的施工企业,除了要有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安全外,还必须具有一流的文明施工现场。搞好现场的文明施工对于提升企业形象有重要意义。 1目标 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全面加强文明施工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各项规定,全面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使施工现场成为干净、整洁、安全和环保的文明工地。

2体系 2. 1成立以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成员为主的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 组员:安全员以及各劳务单位 2.2明确职责分工 文明施工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第二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教育制度

深入广泛开展文明施工管理、创建文明工地达标活动的教育,提高全员文明施工积极性、主动性,使职工养成保护建筑 物品、爱护建筑物品、人人遵守施工秩序的美德。 2、责任区制度 把现场划分为若干责任区进行管理,明确责任单位、总包 和劳务单位责任人,并挂牌明示。 3、定期检查制度 定期(每周一次)、不定期(阶段性抽查)由现场经理和总承包管理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文明施工检查,并评定、汇总、建档,查出的问题立项、整改,落实责任人、限定整改期限。 4奖罚制度 采取多种形式的竞赛:对文明施工做出贡献的人员、单位给予奖励;对违反文明施工规定,给项目造成损失或损害集团公 司声普的人员、单位给予处罚;奖励、处罚由项目额定、实施。 第三节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组织体系 建立以现场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网络。 2、管理措施 2.1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监督保证体系,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实施规划应设安全管理专篇,安全管理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机构健全,体系完整, 责任到人。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新城疫防治技术规范.-.2007716151920

九、新城疫防治技术规范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禽副粘病毒I型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禽类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新城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新城疫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从事禽类饲养、经营和禽类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可做出诊断,必要时由国家指定实验室进行毒力鉴定。 2.1 流行特点 鸡、火鸡、鹌鹑、鸽子、鸭、鹅等多种家禽及野禽均易感,各种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非免疫易感禽群感染时,发病率、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免疫效果不好的禽群感染时症状不典型,发病率、死亡率较低。 本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源主要为感染禽及其粪便和口、鼻、眼的分泌物。被污染的水、饲料、器械、器具和带毒

的野生飞禽、昆虫及有关人员等均可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2.2 临床症状 2.2.1 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21天。 临床症状差异较大,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毒株的毒力、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品种、日龄、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情况及环境因素等。根据病毒感染禽所表现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新城疫病毒分为5种致病型: 嗜内脏速发型(Viscerotropic velogenic):以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 嗜神经速发型(Neurogenic Velogenic):以呼吸道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 中发型(Mesogenic):以呼吸道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死亡率低; 缓发型(Lentogenic or respiratory):以轻度或亚临床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特征; 无症状肠道型(Asymptomatic enteric):以亚临床性肠道感染为主要特征。 2.2.2 典型症状 2.2.2.1 发病急、死亡率高; 2.2.2.2 体温升高、极度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食欲下降; 2.2.2.3 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 2.2.2.4 发病后期可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多表现为扭颈、翅膀麻痹等。 2.2.2.5 在免疫禽群表现为产蛋下降。 2.3 病理学诊断

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 主讲:吴淼生 绿色防控技术是以生态调控为基础,通过综合使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包括农业、生态、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以及生物农药等应用技术,达到有效、经济、安全地防控农业病虫灾害,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粮食作物无污染。 一、为什么要提出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壁垒被打破。农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突破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发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现阶段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我国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这对植保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什么安全农产品 安全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特点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 1、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它解决蔬菜生产中的工业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是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而设立的一道基本安全线。进入二十一世纪,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江西非常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2002年江西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有13个,2003年江西获得全国统一标志的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有8个,如永丰的早辣椒、武宁的青鱼、草鱼、鳙鱼、金牛集团的生鲜牛奶等。2006年乐安县优质大米、双孢磨菇和清水竹笋等三项农产品通过了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检测,成为无公害农产品。2007年江西南昌确定了在5年内无公害农产品将达到200个。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采取的植保技术措施主要是:(1)、病虫发生前,综合动用农业、物理、生态和生物等方法,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避免或减少农药的使用。(2)、病虫发生后,及时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精确施药,把握安全间隔期,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2、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主要针对工薪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满足人们对食物质量安全更高的需求,是一类安全、优质、营养型食品。江西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182个,位居全国八强,绿色食品基地数居全国之首。2008年11月份,江西吉水有12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标志。万载的“龙牙”百合为绿色食品AA级。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际绿色需求总量已达到了3000亿美元。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利于出口创汇。 3、有机食品。有机食品面对的是收入高、生活富裕、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是对外贸易的优势产品。江西目前有5个农产品获有机食品标志,如遂川的狗牯脑茶、婺源的大鄣山茶、苦丁茶等。 开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创汇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二)、实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 首先,实施农作物有害生物安全控制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这是现代农业生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5482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Technical measures for green construction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目前,我国推行绿色施工的主要依据。是建设部20xx年9月份发布的《绿色施工导则》。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具体体现,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是绿色施工的基本保证。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规定,要求推行绿色施工的项目,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施工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明确绿色施工的内容和方法;还要求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对具体施工工艺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以达到“四节一环保”的目的。因此,绿色施工管理措施与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是推行绿色施工不可或觖的两个重要方面。而技术措施的改进与突破是决定性的因紊。 1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包括资源保护、职业健康环境、扬尘控制、废气排放控制、固体废弃物排放控制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处理、光污染控制、噪音控制和生活废弃物的控制等。 1.1资源保护 资源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保护,二是土地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保护主要是保护场地四周原有的地下水形态,在基坑施工中,尽量减少抽取地下水。对于地下水较多的工地,在支护结构外应有止水措施,以有效地控制工地周边地下水的流失,如设置止水帷幕、地下水回灌等。 土地资源保护主要是指施工中使用的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污染地面,以及污物排放的过程中污染土地。一般情况是加强工人的环保意识,对其进行有毒、害物品如何处理的

绿色防控

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 摘要:在全面回顾2006 年以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技术对策、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产业化推广 绿色防控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 1.1 研发了系列绿色防控技术产品 一是理化诱控技术产品。利用昆虫趋光、趋化性等原理,研发了频振式诱虫灯、投射式诱虫灯等“光诱”产品;性诱剂诱捕和昆虫信息素迷向等“性诱”产品,黄板、蓝板及色板与性诱剂组合的“色诱”产品;诱食剂诱集害虫的“食诱”产品。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组装集成了与上述“四诱”产品相配套的应用技术。二是驱害避害技术产品。利用物理隔离、颜色负趋性等原理,开发了适用不同害虫的系列防虫网产品和银灰色地膜等驱害避害技术产品;利用生物的生理现象,开发了以预防害虫为目的的驱避植物应用技术。如果园常用的驱避植物有蒲公英、鱼腥草、三百草、薄荷、大葱、韭菜、洋葱、菠菜、串红、除虫菊、番茄、花椒、芝麻、金盏花等。三是生物防治技术产品。开发了捕食螨、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天敌繁育和释放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棉田天敌诱集技术,蜘蛛、青蛙、益鸟等天敌保护利用技术,以及真菌、细菌、昆虫病毒等微生物制剂防治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茶叶和蔬菜病虫害技术。完善了天然除虫菊素、蛇床子素、苦参碱、小檗碱、苦皮藤素、印楝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蔬菜、果树、茶叶等病虫害技术,以及宁南霉素、春雷霉素、申嗪霉素、多抗霉素、武夷霉素、中生菌素、多杀菌素等抗生素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技术。四是生物多样性技术。利用品种间抗病性的遗传多样性和植株的物理性状,研发了水稻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利用果树和杂草生育期时间差,研发了果园生草技术,为果园天敌昆虫提供了繁育场所,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利用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的抗病基因差异,通过品种混播增加遗传多样性,研发了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技术。五是生物工程技术。利用基因重组、转基因育种等技术,研发了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种间融合菌株,具有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和毒杀鳞翅目幼虫的能力。开展了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研究,在甜菜夜蛾4 龄幼虫体内注射源自几丁质合成酶A 基因的siRNA 或dsRNA,成功得到RNAi 现象;饲喂大肠杆菌表达的SeCHSA 的dsRNA 后,处理组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并大面积应用了转Bt 基因棉花等产品。六是生态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农业防治技术为主的稻田深耕灌水灭蛹技术;以改造蝗虫孳生地环境为主、组装配套种植香花槐、冬枣、苜蓿等植物的生态控蝗技术;以越夏菌源区治理为主,综合运用深翻除草消灭自生麦苗、适期晚播抗病品种、秋播拌种等综合措施的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技术和保护地蔬菜温湿度调控防治病虫害等技术。 1.2 集成了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一是以基地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主要农产品为主线,以重要靶标病虫害为对象组装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目前众多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均采用此类技术模式。二是以作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作物为主线,根据其不同生育期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组装关键技术产品,形成全程绿色化防控技术模式。目前在蔬菜、果园等鲜食农产品上大多推广此类技术模式。三是以靶标有害生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农作物重要靶标病虫害为主线,组装绿色防控技术或产品,形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例如,东北春玉米的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南方水稻的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体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一、农业措施: 1、推广抗螟品种:在适合种植区域推广抗螟品种. 2、处理越冬寄主。一是推广秸杆还田,在有条件地方采用机械灭茬还田,既能降低虫源基数,又能培肥地力;二是烧 掉剩余秸杆。 二、生物防治: 1、白僵菌封垛。就是对上年的玉米秸杆垛进行药剂处理,消灭在秸杆内越冬的玉米螟,降低虫源基数,达到防治的目 的。在玉米螟化蛹前(我市一般在6月上、中旬)用白僵菌粉对去年的玉米秸杆垛进行喷粉处理,用药量为每立方米秸杆用 1:40白僵菌粉(一份白僵菌原粉兑40份滑石粉)0.5公斤,对垛内和垛外进行均匀喷粉封闭; 2、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化蛹初期,对玉米螟的羽化进度进行调查,准确预测玉米螟成虫田间产卵高 峰期(我市一般在7月中、下旬),每亩地选1个放蜂点,放蜂15000头,分两次释放,间隔7—10天,第一次放蜂7000头, 第二次放蜂8000头。 2、田间投撒颗粒剂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我市一般在7月初)将白僵菌颗粒剂或杀螟丹颗粒剂投撒在玉米心叶中, 每株3—4粒,用药量每亩约0.5公斤。 三、物理防治: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高压汞灯和水池捕杀玉米螟成虫。方法是于玉米螟羽化初期(我市一般

在6月中旬),在村屯附近设置高压汞灯,灯间距150米,每盏灯下设置直径为1米的水池,水深10厘米并放少许洗衣粉,灯 距水面约1米,于晚8时至次日拂晓前开灯进行诱杀,连续开灯40—50天。 四、化学防治 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盛期前(6月20日左右),取两节高梁杆,将一节去皮后浸泡在50%敌敌畏的原液中,把浸泡好的高梁 杆插入垛内40厘米处,每立方米插2-3根。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玉米螟的防治时间、方法、所用药剂。 1.2本标准适用于玉米螟综合防治。 2 综合防治 2.1防治策略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2.1.1 农业防治 收获时将秸秆拉回,堆放整齐,封垛。翌年5月20日前处理完毕。 因地制宜选择抗虫、耐虫的叶片直立型玉米品种,如黄莫417、掖单12等。 2.1.2 生物防治

(完整版)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工艺创新措施

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工艺创新措施 一)节能减排、绿色施工方案的原则与意义 1.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保证施工安全,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2.贯彻落实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企业建立绿色施工管理,实施绿色施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环节,对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二)节能减排、绿色施工施工方案 2.1 资源节约 2.1.1 节约土地 1.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 2.外网及水井施工时土方开挖施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的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 2.1.2 节能 1.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2.项目部制定空调开机标准,从管理手段确保空调节约运行。冬季用塑料布将窗户密封减少屋内热量流失。室外照明采用强度气体放电灯。 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3.1 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 3.2 施工机械选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3.3 220V 单相用电设备接入 220V 三项系统时,使用三项平衡。 3.4 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 4.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用电量。必须装设电表,生活区与施工区分别计量,用电电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电标识,同时施工现场应建立照明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及时收集用电资料,提高节电率。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5.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 4.1.3 节水 1.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用水量。施工用水必须装设水表,生活区与施工区分别计量。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用水资料,提高节水率。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目标 示范区总体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将防控关口迁移,空出预防性。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养活病虫害发生基数,突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破口抽穗期保护等预防性措施,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防治技术。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防控重点 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治粘虫。 (二)非药剂预防技术 1、农艺措施。(1)选用抗(耐)病虫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在秧田期以前彻

底处理田间及周边的病稻草,不能用病稻草做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养活病原菌。 2、生态调控。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提高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自然控制作用。(1)示范区田边和田埂不使用除草剂,也不进行人工除草,保留禾本科杂草和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和栖息地,可以显著提高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2)示范区田埂种植万寿菊、凤仙花、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3)示范区田边种植诱集植物香根草,间隔3-4米种植1丛,诱集二化螟和大螟产卵,在香根草上的卵可以孵化,但不能完成幼虫历期,这样可逐步减少螟虫的种群基数。 3、生物防治。因地制宜。选择稻蛙共生、稻鸭共育、稻鱼共生、人工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 (1)稻蛙共生。建立稻蛙共生生态系统,稻田为蛙提供生存场所,蛙通过捕食水稻害虫减少虫口基数,通过活动实现抑草控草,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形成食物链的良性循环。①蛙苗投放时间及数量:选择在插秧结束秧苗返青成活后进行。放养密度10000只/亩左右;②蛙池建设:蛙池根据稻田的形状来建设,宽80-100厘米,深20-50厘米,安好围网、天网、进出水管,注意防范蛇、鼠、鸟的攻击,勤换水,保持蛙池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知识分享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目前,我国推行绿色施工的主要依据。是建设部2007年9月份发布的《绿色施工导则》。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具体体现,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是绿色施工的基本保证。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规定,要求推行绿色施工的项目,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施工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明确绿色施工的内容和方法;还要求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对具体施工工艺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以达到“四节一环保”的目的。因此,绿色施工管理措施与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是推行绿色施工不可或觖的两个重要方面。而技术措施的改进与突破是决定性的因紊。 1 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包括资源保护、职业健康环境、扬尘控制、废气排放控制、固体废弃物排放控制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处理、光污染控制、噪音控制和生活废弃物的控制等。 1.1 资源保护 资源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保护,二是土地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保护主要是保护场地四周原有的地下水形态,在基坑施工中,尽量减少抽取地下水。对于地下水较多的工地,在支护结构外应有止水措施,以有效地控制工地周边地下水的流失,如设置止水帷幕、地下水回灌等。 土地资源保护主要是指施工中使用的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污染地面,以及污物排放的过程中污染土地。一般情况是加强工人的环保意识,对其进行有毒、害物品如何处理的教育,对废弃油罐、废弃机油等采取专门处理。 l.2人员健康 施工现场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施工高峰期,人员健康也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一般是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开设置,生活区设在上风口,并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2)生活区应达到2m2/人,夏季室内设风扇,冬季能取暖,并应尽量集中提供热水。 3)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音施工的人员,应佩戴护目镜、面罩等防护器具。电焊人员应佩戴护目镜。 电焊烟气成分因焊接材料不同,非常复杂,有很多是致癌物质,现场不具备测量的条件,主要是通过规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来控制有毒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影响;在高空、危险处作业应佩戴安全带;涂漆人员应有防护措施等。 在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时,要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 4)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设置醒目安全标志,施工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现场配电箱、塔吊等危险设备及油罐、材料堆放等处设安全标志;在安全作业方面定期进行教育,如某项目在安全通道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水稻田翻耕深水灭蛹,在完成田土翻耕和灌水(深度以淹没稻桩为度),持续时间3-4天,可杀死越冬螟虫60-70%。同时在翻耕犁耙时打捞浪渣销毁,可减轻纹枯病、菌核病等病虫杂草。 (2)果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病虫枝、病虫干僵果。彻底刮除主干、大枝上的老皮,带出园销毁。 (3)蔬菜田合理轮作,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枝烂叶及病虫残体,施足基肥。 (4)果树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危害。 (5)科学肥水管理。搞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科学管水,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

玉米绿色防控

玉米绿色防控 [摘要] 玉米作为山西省定襄县的主要粮食作物长期连作,玉米病虫害发生有加重趋势,化学农药的使用逐年增加,玉米品质和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和破坏。玉米绿色防控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从而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达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玉米绿色防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65-01 玉米是定襄县主要农产品之一,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占到了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6.9%。由于长期的玉米连作,再加上气候、品种、防控技术等方面的影响,玉米病虫害发生有加重趋势,化学农药的使用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玉米品质,农业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破坏。针对此种情况,定襄县积极实施了玉米绿色防控,不仅使玉米质量安全得到提高,并进

一步增强了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绿色防控,是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的新型植保理念。玉米绿色防控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从而促进粮食增产、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1 农业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减少玉米病虫害。 2、对田间的玉米秸秆进行彻底清理,将剩余的秸秆集中后用泥封垛,降低病虫越冬基数。 3、采用适时迟播、浅播技术防治丝黑穗病。 4、是在玉米大(小)斑病和黑粉(穗)病发病前期,病穗未散苞前,及时摘除病株或摘除下部病叶,集中带出田外进行深埋,可有效减少小地老虎和黑穗病、大(小)斑病的为害。 2 物理防治技术 1、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控技术,利用杀虫灯的光、波、色味防控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2、采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根据害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种群监测和玉米螟成虫的诱杀。 3、黄板诱杀玉米蚜虫技术。黄板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