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校级师德先进个人材料

西安石油大学校级师德先进个人材料

思政部肖发荣

自2007年7月入职西安石油大学以来,一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科研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

第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工作至今,我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一直坚持思想政治学习,尤其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件、重要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使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坚持对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最新教育改革精神的学习,明确了高等教育教学所承担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自己的学习思考,撰写了学术论文《“两个务必”及其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基于“忧患意识”视角的考察》。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本科教学工作,我借助省内外各种形式的思政课课程培训及学习交流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研究的成果,逐渐提高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方面得到了较好地提升。撰写了教学研究论文《实现中国梦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时代责任》。同时,还将自己的教学研究论文及微课教学成果和国内同行分享。

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我借助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访谈等多种形式,向海内外同领域专家学者请教;取得博士学位以来,仍然和博士导师保持着密切的工作联系,在协助导师完成课题及与导师合作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成长;2010年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利用良好的科研条件、学术研究氛围、合作导师的精心指导,使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2015年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访学计划的支持和资助,到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访问学习。

第二,热心教学,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成效。

工作以来,我主要承担了“中国通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门本科生课程以及“中国思想史”1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坚持教书育人并重,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不仅获得专业学习的成长,而且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修炼。多年来,教学态度认真,教风严谨求实,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学生肯定和喜欢,评教成绩平均分一直在90分以上。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成果,尽可能地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支持,尤其是积极引导研究生培养问题意识和重视研究方法的训练。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为研究生撰写开题报告过程中提供指导,无私奉献和严谨的学风教风,深得研究生的爱戴和尊敬。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本人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承担的主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讲授过程中,探索“专题式教学”,通过历史的理性分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清醒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加深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善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对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先后开展了“‘重温历史爱我中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知识竞赛”及“实践教学学习报告”等多种形式,该实践教学经验多次在省内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会议上进行过交流,受到同行好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并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如当前国内外高校课堂教学中较为流行的“慕课”、“微课”等形式,将自己的微课作品《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落后》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2012年度被评为西安石油大学校级“优秀教师”,参与完成教学的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获得2012年度西安石油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得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15年参与申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以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为例”课题成功获批为西安石油大学第九批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参与申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获批为“2015年陕西高校省级教学团队”;教学研究论文《实现中国梦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时代责任》、微课教学成果《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落

后?》在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发展论坛暨第五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成果二等奖”、“微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2015年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申报“陕西省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并成功获批。

第三,潜心研究,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我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思想史及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研究。我常将先哲“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以及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之语牢记于心。带着对学术研究的敬意和赤诚以及前辈学人的谆谆训诫,我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潜心研究,不断提升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我深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的孜孜以求,终于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出版专著《先秦女性社会地位研究》1部、参编图书《中国梦——千年回想》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权威三类2篇(《朱熹围绕〈西铭〉展开的论战》、《朱熹〈西铭〉研究的史料问题考述》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0年第12期、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核心一类1篇(《张载哲学精神的近代回响:以马一浮对“横渠四为句”的阐发为例》发表在CSSCI 源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核心二类1篇(《“立道”、“立极”、“立命”新探:“横渠四为句”的版本流变及其时代精神》发表在《天府新论》2014年第4期)。主持并结题的项目2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西安石油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在研的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委托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各1项)、参与并在研的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各1项)。

相关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各种形式的肯定和奖励:学术专著《先秦女性社会地位研究》荣获2015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参编图书《中国梦——千年回想》荣获2014年陕西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学术论文《“两个务必”及其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基于“忧患意识”视角的考察》在全省高教系统“严明党的纪律,增强

党性原则”党风廉政理论征文中获得“一等奖”。

第四,真诚奉献,认真做好部门分派的其他事务及社会公益事务。

2007年以来,认真完成了院系(教研室)分派的各项工作。完成2007年教学评估纲要课程试卷整理等工作;2013年3月至今担任纲要教研室主任,协助部门领导做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管理的相关工作,如参与校级精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负责并圆满完成201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及2014年诊断性评估纲要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参与并负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活动“‘重温历史爱我中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知识竞赛”并取得圆满成功。

多次腾出自己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了学校及院系分派的多项调研报告(如学科建设的《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工作方案(如《关于成立“铁人精神研究会”的论证报告及筹备方案》)、申报计划(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西安石油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申请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文本的编写工作。

在工作中我乐于和同事及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为思政部及人文学院青年教师作科研项目申报及学术论文写作经验分享交流;腾出休息时间为修过我所开设课程的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撰写提供细致地指导;担任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法学1001班主任,为该班学生提供生活及学习考研等方面的帮助。此外还多次参加为赈灾捐款、扶贫捐款等公益活动。

2015年职称晋升为副教授,该年度考核为“优秀”。

回首过去的工作,既有默默耕耘而来的点滴收获,也有些许遗憾,更有长期在一线教学所感受到的与日俱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展望未来,我惟愿以赤诚为基、以精勤为助,使自己不断获得新的成长和进步,努力争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