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 单元测试题

哲学概论 单元测试题
哲学概论 单元测试题

《哲学概论》单元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共81小题)

1、哲学的内涵()来揭示

A、可以通过下定义的方法

B、不可以通过下定义的方法

C、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

D、可以通过调查的方法

2、哲学的特征可以()

A、使用类似“体积、温度、速度、颜色、气味”等经验语言俩描述

B、通过建立较为复杂的思想模式来表达

C、使用数学公式来精确描述

D、通过感觉来发现

3、从古希腊文的原意看,哲学是()

A、聪明之学

B、爱智慧之学

C、爱自然之学

D、爱人之学

4、从哲学的对象看,传统哲学研究()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思维想象

D、世界的根本原因

5、从哲学的内容看,哲学史是关于()的理论

A、物质不灭

B、力学三定律

C、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

D、生物进化

6、从哲学的性质看,哲学是()

A、分科研究自然界的学问

B、研究存在本身的学问

C、研究存在者的学问

D、研究特殊存在的学问

7、哲学研究()

A、直观的对象

B、感性的对象

C、任意虚构的对象

D、反思的对象

8、哲学的对象是()

A、感觉经验

B、心理现象

C、宇宙万物的本原

D、行星运动三定律

9、哲学的超验性是指()

A、重构世界图景的超验

B、科学思想的超验

C、数学的超验

D、日常意识的超验

10、从哲学的性质看,它是()

A、面面俱到的学问

B、关于数量关系的学问

C、研究局部问题的学问

D、关于整体观的学问

11、哲学对宗教、艺术、科学等文化形式具有()

A、依附性

B、统摄性

C、同一性

D、对立性

12、哲学定义的不确定性在于()

A、哲学没有固定的研究对象

B、哲学没有确定的研究内容

C、没有合适的语言

D、哲学对象的抽象和复杂性

13、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相当于中国哲学的()

A、知行论

B、不可知论

C、本根论

D、怀疑论

14、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本体论提出质疑的是()

A、休谟

B、笛卡尔

C、亚里士多德

D、黑格尔

15、欧洲认识论中唯理论的主要代表有()

A、笛卡尔

B、休谟

C、培根

D、牛顿

16、()被称为价值论哲学之父

A、笛卡尔

B、休谟

C、培根

D、洛采

17、价值的内涵在于强调()

A、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B、真理同实际相符合

C、客体的属性同主体需要相符合

D、理论与实践线符合

18、演绎推理的方向是()

A、从个别到一般

B、从一般到个别

C、从个别到个别

D、从一般到一般

19、下列规律中属于形式逻辑规律的有()

A、力学三定律

B、同一律

C、行星运动三定律

D、毕达哥拉斯定律

20、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

A、艰苦奋斗

B、群众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21、“大江东去浪涛尽”是指时间的( )

A、一维性

B、顺序性

C、持续性

D、珍贵性

22、认为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 )的观点。

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23、把个人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 )观点。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4、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观性

2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把握唯物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要把握历史性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26、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27、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

A、保守和进步关系

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D、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8、事物的质是指( )。

A、构成事物外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各种关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29、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

A、辩证统一的关系

B、因果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等同关系

30、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产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固有的

D、从书本上学来的

31、“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的原理。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矛盾同一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32、矛盾是指( )。

A、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的关系

B、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的关系

D、如“卖矛又卖盾”故事中的那样完全不相容的东西

33、《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承认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认为人的意识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D、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

34、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5、我国古代哲人提出“世界万物来源于水”这是( )

A、多元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3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37、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有价值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38、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外企、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下岗再就业等。这些现象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D、科学理论才有存在的必要

39、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C、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的认识的作用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40、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规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实践标准并不确定

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41、马克思主义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4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3、哲学是()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

44、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45、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

46、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7、“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48、“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49、“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50、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5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

52、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5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5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55、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5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5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58、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

5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6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1、从2000年起,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正确认识随时就能获得

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62、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

A、学习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一定能获得理论

知识

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63、“有用就是真理”的命题是( )观点。

A、辩证唯物主义的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

C、庸俗唯物主义的

D、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

64、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区和单位,为表明政绩,弄虚作假和浮夸风严重,必须坚决制止。因为它违背了( )。

A、规律是客观的

B、矛盾是永恒不变的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5、在认识活动的形成中,首要的因素是( )

A、认识的客体

B、认识的主体

C、认识工具和手段

D、认识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66、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

A、客观性原则

B、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

C、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D、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

67、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

A、在阶级社会,从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超阶级的人性

B、意识形态有时候是不反映经济基础的

C、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当时是正确的意识形态

D、在阶级社会中,对事物的标准与看法随着阶级地位的不同而不同

68、“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任何性质的国家其目的都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 )

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

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C、承认国家是个历史范围

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69、“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说明( )

A、社会发展受思想影响

B、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社会发展是道德发展的过程

D、社会发展是自发的

70、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 )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

C、它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协调

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71、为使见义勇为的精神发扬光大,近年来各地依法设立“见义勇为”基金,授予他们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这体现了( )

A、英雄的精神是无价的,行为是有价的

B、贡献与索取完全等价

C、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D、个人对社会的精神贡献应该转化为物质贡献

72、对科学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社会生产

B、社会制度

C、文化教育

D、社会意识

73、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 )。

A、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B、能影响周围环境的改变

C、人有语言

D、人能在人脑支配下进行活动

74、意识形态中出现最晚的形式是( )。

A、艺术

B、道德

C、宗教

D、政治法律思想

75、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两重性是指( )

A、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

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

D、人既有社会性又有阶级性

7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77、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7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7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80、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

81、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高中政治哲学第一二单元习题(含答案)

高二《哲学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 (一) 1.“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城市是社会运动主体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2. 为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5.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棵也 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6.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中出发来解释实践, 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如果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来讲,这句话主要表明 A.哲学等思想观念不能正确地解释实践B.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实践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的认识D.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7.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 并加入到 . ②哲 ④有了 一个合格的科学家和艺术 “菲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10.服用中药讲究“忌口”。所谓“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如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而凡畏寒发热、头痛心烦者,则忌食竹笋、虾、蟹等食品。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对中药“忌口”的正确认识是 ①这是封建迷信思想,毫无科学依据 ②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 ③中医药及其诊疗方法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④是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11.2013年10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庆长假还未结束,雾霾天气卷土重来。专家指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的大量增加,是 ① ③ 造 A. C. 12 A C 13 同点是 A. C 14. 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启示是 ①利用自然首先必须改造自然②要在人与 自然的对立中把握统一 ③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的原貌④利用自然 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5.《庄子》濠梁之辩中惠子认为,“子(指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惠子的观点 A.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B.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C.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6. 在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位居榜首。 着名语言文字学者郝铭鉴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 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 对 A.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9.金融危机使“世界重新燃起了对马克思的关注”,马克思故居开始成为旅游热点,《资本论》在德国一度成为畅销书,莱比锡大学重新树立马克思雕像……危机使许多人意识到“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还活着”是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duǒ cánɡ xī shōu jiě dònɡ zhù sù shì jiè( ) ( ) ()()()hū huàn wēi xiào dù juān qīnɡcuì ɡǎn mào ( ) ( ) ( ) ( ) ( ) yīnɡɡāi ní nìnɡ ruò xiǎo xià jì shū shu ( ) ( ) ( ) ( ) ( ) 二、选择正确读音,在下面划“___”。 嫩(nèn lèn)绿玫瑰(ɡuìɡuī)垂(chuícuí)头 追(zhuīzhūi)赶花骨(ɡūɡǔ)朵干枯(ɡūkū) 三、比一比组词。 分()玲()末()浇()躲()芬()铃()未()烧()躺()股()该()抽()净()喊()服()刻()油()静()减()四.照例子,写一写。 1.例:才——材(木材) 西——()()本——()() 冒——()()安——()()

2.例:议——义(意义) 站——()()塘——()() 裤——()()符——()() 五、我会连。 蓝蓝的田野黄鹂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灿烂的阳光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广阔的小溪赠人玫瑰人要人帮 清澈的天空花要叶扶手有余香 突然仔细弱小勇敢 美丽锋利破坏保护 锐利漂亮容易困难 认真忽然成功失败 六、按要求填空。 1、补充词语:(7分) 弯弯的()蒙蒙的()温暖的()()的春光()的天空()的田野()()相间随()舞() 倾盆()()()()灿烂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几个孩子,()棉袄,()家门,()田野,去()春天。 树木()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诚心能叫,实意能叫。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完整版)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 ㈠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求实的精神,无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则方法论为:充分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从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时间活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注:分析材料时,通常要用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6、规律具有客观性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可以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

二年级数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1.直接写得数。 300+500= 230+500= 200+800= 700-500= 980-80= 100+300= 3000+500= 2400+600= 240-80= 10000-2000= 50+90= 310-70= 1400+900= 6000+400= 250+50= 170-80= 2.填空。 3.写出下列各数。 二千零一十七写作: 九千八百写作: 七千零五写作: 4.填空。 (1)最小的四位数是()。 (2)最大的四位数是()。 (3)千位上是2,十位上是7,其他数位上都是0的数是()。(4)由4个千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5.照样子,填一填。 7468=7000+800+40+6 9873=()+()+()+() 7600=()+()

8030=()+() 5008=()+() 6.探索规律。 850 900 950 ( ) ( ) 123 234 345 ()() 9898 8787 7676 ()() 1998 2997 3996 ()() 7.写出下列数的近似数。 (1)学校有学生3952人,约()人。 (2)滨海大桥长2053米,约()米。 (3)一篇文章有978个字,约()字。 8.在○里填上>或者<号。 987○1002 658○685 3062○3026 5176○5179 987○978 10000○9989 9.小红的学校有420人,小刚学校的人数比小红学校多得多。小丽学校的人数比小红学校少一些。 小刚学校的人数可能是()人。 小丽学校的人数可能是()人。 A、460 B、1050 C、380 10. 估一估。 二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1.直接写得数。 25+8= 42-7= 1500+300= 300+700= 47+20= 62-50= 240+30= 4500-300= 350+50= 9×4= 56÷7= 74-50= 100-40= 47-9=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大全

1.物质意识辩证关系?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促进,错误阻碍. 2.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及重要意义?答:即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答:基本问题即物质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又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对青年学生的要求?答: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国情上.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5.联系的概念及普遍性表现?答:联系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答:区别: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有序合理).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无序欠佳)联系: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答: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8.静止的两种情况?答:一是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9.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要把事物如实的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阶段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10.规律的含义?答: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11.规律客观性的表现: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高考哲学常识重点分析题(附答案)

2009年高考哲学常识重点分析题(附答案) 1.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孩子正在激烈争辩,觉得有趣,便问:“你们两个争个啥呀?”一小儿说:“我以为太阳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可是他不同意。”另一小儿不服气:“明明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孔子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深奥,似乎不是孩子能发表意见的,于是颇感兴趣地说:“你们都说说自己的理由,我来给你们作个裁判。”一小儿说:”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顶盖一样,中午只有碗口大,黄昏时又大了起来,同样一个太阳,当然是离我们越远看着越小,离我们越近看着越大,所以太阳应该是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了。”孔子恍然:这小孩真聪明,能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解释如此复杂的问题。另一小儿不服气:“不对不对,太阳才出来的时候并不太热,到中午就热得厉害,到黄昏又恢复了清凉,所以,太阳就象是一个火炉,离地越近就越热,离地越远就越凉,当然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啰。”孔子觉得也有道理,但两个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两小儿的观点。 2.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3.以下是一则漫画: 请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分析这则漫画。 4.阅读下列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 材料1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发酸,也不便于保藏,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临到请客时一次挤出,到时牛奶既多又鲜,岂不妙哉?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那头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转眼间,请客的日子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 材料2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ff875870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自主学习过程——课标内容具体要求】 1.懂得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知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懂得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道理。5.知道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6.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把握实践的含义。8.领会实践的特点。9.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0.了解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11.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2.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自主学习过程——客观探查】 1.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夸大了 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据报道,在一项持续进行了超过2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冥王星的大气向外延伸的高度要远远超过人们之前的预计,并且在其大气中科学家们已经检测出了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这表明 ①自然界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④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据报道,鸡和蛋先后之争持续已久,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谜题终于有了谜底。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宣布谜题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据此完成3~4题。 3.“蛋鸡之争”其实质上是争论物种起源问题。然而,无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充分表明 ①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人的认识突破了物质存在的范畴③其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④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界限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4.“蛋鸡之争”持续已久,最后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谜题答案才浮出水面。这说明 A.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C.认识由主观意识决定 D.认识的主体是客观世界 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这两句诗,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A.世界的物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6.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中国孔子基金正式推出“孔子标准 像”后,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有人说 像,有人说不像。这说明 A.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随意性 B.人们认识对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C.“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D.“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7.右面漫画《四面“楚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②物质是运动的,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③规 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④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3江苏)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 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这表明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9.2011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人工降雪。人工降雪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温度、辅之以人工喷洒 干冰,使雪花从云层中飘落。这表明 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 10.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是认识主体的纯主观感受 11.“缪勒莱耶错觉”强调当两个图形彼此接近时,视网膜上相邻的神经团会相互抑 制,从而使人产生错觉。如图甲,长度原本相同的两条线段会被误认为不同,若将两个图形错开(图乙),这种错觉效果会更加明显。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说明 A.意识具有反映对象的主观特性并不会使对象发生变化 B.意识能将客观事物植入人脑并进行加工和制作 C.真理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D.事物所处场所的变化必然会打破事物之间原有的平衡 12.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 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3.针对2011年春海南蕉农受损事件,2011年4月29日,海南省省长要求海南政府各部门重视发挥媒 体作用,有情况要及时通报,让媒体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手资料,减少负面报道对海南的伤害。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 B.负面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C.虚假报道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调节和控制作用 14.右面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必须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客观性 B.要坚持物质绝对运动和相 对静止的统一 C.发挥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 2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límínɡzhànlán diāozǒu zh?ujiànɡwǔdǎo ()()()()()Shí bìpiānpiānqǐwǔqīnɡcuì f ùbùsìyǎnɡ ()()()()()二、把下面的四字词语填完整.9 ( )有()有 ( )()交迫 ( )千()万 各 ( )各() ( )()葱葱万( )千() 又( )又() ( )彩夺() ( )()挤挤 三、照样子写词语。 爱憎详 略 四、对对子。 (清)对(浊)(廉)对()()对(罪) (勤)对()()对(劣)()对() 五、我会背。2 1、万壑树参天,。 2、,竹溪村路板桥斜。 3、不知细叶谁裁出,。 4、,无边光景一时新。 六、下面句子中,是比喻句的用对号表示。 1、太阳像个火球,跳出了海面。()

2、此刻,我似乎看到了无边的大海和涌起的浪花。() 3、小明想像他姐姐一样,当个医生。() 4、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七、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 1、春天到了,老师代领我们去田野撒步。()() 2、忘着善良的老师,王小明望记了疲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3、她座下来,极力忍住,才没让眼泪调下来。()()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荷花(片断)11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似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出来。 1、请把以上几句话按课文中的顺序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2、请在文中方框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 挤 5、短文生动地描绘了白荷花的、、三种形态。 (二) 大象想做一条裤子,用长鼻子卷着(zháozhe)一块布走来走去,急得直出汗。他走着走着,遇到了狗熊。 狗熊说什么事把你急成这样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一、辩证唯物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背景:人类面对大自然,不甘于等待自然的恩赐,总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发明。 辨题:人类认识自然就是为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答案:(1)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正如材料中所说,人类总是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 (2)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即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3)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也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二)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答案:(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2)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3)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因此,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3、只要从实际出发,就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如果从个别事实出发,从某一方面的事实出发,就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3)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也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4)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从客观实际的整体出发,全面地看问题,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适应变化发展了客观实际,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否则,也不能算是真正从实际出发。4、背景: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加强政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辨题: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不“唯书”,只“唯实”。 答案:(1)“求真务实”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题中所说的“唯实”就是坚持求真务实,办事情、作决策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2)不“唯书”就是要求我们不从本本出发,不搞教条主义,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唯书”实质上是脱离实际,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出发的思想和行为,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唯书”的态度和做法。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如果要求“唯实”,否定正确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片面的、有害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四)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5、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是否端正态度决定办事情成功与否。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端正态度,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上述观点强调了态度的重要性,但过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若从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上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二、唯物辩证法 (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说明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部分的结构状况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2)“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说明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伤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3)但是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仅仅因为“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存在,就认为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片面的。(5)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7、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以,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6、(1)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辩证 统一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实际上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统一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回答2-3题 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5、马克思说:“哲学不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在物质世界之内B.生活处处有哲学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可以给人们带来智慧 6、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8、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 10月份调研试题 (时间:40分钟) 2017年10月 等 级 评 语 一、填空。 1、、 (1)小鸟在小狗的( )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 )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 2、 2、 (1)小狗跑在最( )面,小象跑在最( )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 )面,小狗跑在小兔的( )面。 (3)小兔跑第( ),它的后面还有( )个,前面还有( )个。 3、 学校 班级 姓名

从左数起小马是第()位,从右数起小象是第()位。小鹿的右边有()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小动物。 二、计算 17-9= 18-9= 12-9= 14-7= 13-5= 15-6= 11-2= 17-8= 14-7= 12-4= 16-9= 11-9= 12+4-9=10-5+8=9+7-2= 三、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四、看图列示 ?个 12 = 2(个)

五、我能行 1、阿姨拿了16个,分给小朋友8个,阿姨还剩多少个 ? = (个) 口答:阿姨还剩()个。 2、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现在只有9辆,开走了几辆? = (辆) 口答:开走了()辆。 3、15本作业本分给小东和小华,小东分得8本,小华分得多少本? = (本) 口答:小华分得()本。 4、一共有12个。 (1)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 = (个)

(2)花皮球有6个,白皮球有几个? = (个) 六,绘画训练场 在老虎的左面写一个数字“5”,右面写一个数字“6”。上面画一个你喜欢的动物,下面画一个你喜欢吃的水果。

高三哲学生活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哲学生活一二单元测试卷 (说明)本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卡内,第II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2、“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 3、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5、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对于这一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 ②否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④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6、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7、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A.哲学在世界之内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学习哲学可使人更聪明 8、就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意识是() A.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人脑的机能 C.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据此回答第9题: 9、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高考政治哲学常识真题按考点分类汇总专题四 人生观.价值观

高考政治哲学常识真题按考点分类汇总专题四人生观.价值观 常考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05·江苏卷11).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05·广东卷2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B):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2005春季高考文综·论述)(34分)“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比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回答:(2)在哲学的意义上,守信与失信行为体现了两种性质相反的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据此说明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必要性。(13分) 〖答案〗: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信用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信用意识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对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对抑制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2004年江苏卷).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B )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004年春季全国卷)《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蓝牙”“克隆”等新词新义1200余条。这表明( A)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2002年春季全国卷)进化论刚提出的时候,只有很少的人接受,但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这说明( A ) A.思想观念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新的思想观念一开始总是不为人所接受 C.思想观念的变化总是具有超前性 D.思想观念的变化总是具有滞后性 常考考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05·北京卷30)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这是因为(C)A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 B市场经济可以产生集体主义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 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 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 C.哲学决定生活 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 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③ B ?②④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哲学的任务是()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7 ?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B?追求智慧C?聪明D?真理 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第一学期第一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2015?新疆)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川融化B.葡萄酿酒C.西瓜榨汁D.玻璃破碎 2、(2015?孝感)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移开蒸发皿 D、读出液体的体积 3、(2015?苏州)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4、(2015?兰州)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 5、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6、小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时,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7、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 D、以上方法都不行 8、实验室加热约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9、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 一、选择题: 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阶级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 2.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据此回答3-4题。 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4.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 联系 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B.千虑一得C.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 7.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8.“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9.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④知是行之始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哲学常识》部分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哲学常识》部分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高考考点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剖析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②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③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客观的。 生产力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由诸多客观因素决定的。 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随意地来选择。 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这一规律是客观的。 ②阶级斗争的规律是客观的。阶级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而阶级斗争的规律也是客观的,由它所决定的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4)物质的含义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三点:第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二,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即物质这一客观的实在,不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第三,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即人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把物质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它是可知的。 ②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③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④要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意识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