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核心制度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

1、四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2、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3、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4、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二)各级手术范围。各级医师必须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后方可开展规定的各类手术:

1、主任医师:具有一、二、三、四级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

2、副主任医师:具有一、二、三级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类手术;

3、主治医师:具有一、二级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三级手术;

4、住院医师:具有一级手术资格,高年资住院医师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二级手术;

5、上级医师均有权有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检查监督全科手术,以确保手术质量、安全。

6、内镜诊疗技术的人员资质要求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及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等13个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870号)文件内容执行。

(三)手术审批权限。包括决定手术时间、指征、术式、手术组成员的分工等。

1、一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2、二类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审批;

3、三类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由副主任医师兼行政正副科主任审批;

4、四类手术中的疑难重症大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部备案;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告医务部,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5、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部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①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②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③高风险手术。

④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⑤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⑥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

⑦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三、手术分级管理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

实施手术操作权限化管理,是确保手术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手术分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建立按细化种类取得手术权限的申报制度,熟练掌握一种,授予一种手术权限,实施动态化管理。

(一)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与授权

1、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小组至少由3

名高级职称的医师组成,本科高级职称医师不足时,可邀请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的医师参加(名单报医务部备案)。小组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2、医务部根据工作实际,参照相关规定,制定本院手术分级目录(一、二、三、四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经医院学术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3、一、二级手术资质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三、四级手术资质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评定,科主任向医务部提出申请,经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核,报分管院长审批后生效。

4、新入院医师由本人根据临床经历和能力申报相应的资格,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专家组考核(应进行手术考察)后报医务部,参照第3条评审决定,对新入院医师在来院后3~6个月进行评定和授权。

(二)手术资格实施再授权动态管理

1、医师晋升职称后由本人向科主任提出变更手术资质的申请,经科室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评定后,二级手术资质报医务部备案,三、四级手术资质由科主任向医务部提出申请,经医院学术委员会评审核,报分管院长审批后予以变更。

2、医师经授权后一年以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确实能够独立完成上一级手术时,经科主任批准,科室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评定后,按上述程序予以变更。但变更级别只能与现任职称对应的上一级手术资质,不能跨级别申请及授权。

3、医师授权后出现下列情形时,医院及科室有权降低其手术权限,严重者可以取消其手术资格。

1)违反手术操作规范,造成医疗事故或严重医疗纠纷的;

2)连续3次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

3)医院或科室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专家组认定其不能胜任其手术级别的;

4)无上级医师指导下擅自越权超范围手术的。

附件: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师手术权限申请审批表(略)

(四)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是指对于医疗机构在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所涉及的医疗行为的管理规范的总称。

1、术前管理

(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2)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部备案。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部备案。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2、当日管理

(1)手术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部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7)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8)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术后管理

(1)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2)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随访且有记录。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

(3)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24 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 次查房记录。

4、医嘱管理

(1)手术前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

(2)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标准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1.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2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般、有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4.四级手术是指风股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高风险有创操作项目。 (二)手术分级管理范图:包括各类手术和介入诊疗 (三)手术准入管理 1.手术分级目录:详见《医院手术分级目录》。 2各级医师授权: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医师的技术职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他实施和承担的相应手术的范围和类别。每年对医师进行-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方可从事相应级别的临床诊疗活动。 3.各级医师手术授权: (1)住院医师:经个人申请、科室考核,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授予-级手术权限。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据一、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还步开展三级手术。 (3)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开展部分新的手术。 (4)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级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严格执行手术审批制度

1.正常手术:经完善术前准备后,由科主任或有手术审批权的医师执行。 2.重大特殊手术: 重大特殊手术报告审批程序及要求:计划手术必须在手术前提前1天将《手术审批单》报医务科审批:急诊手术立即电话报医务科或总位班备案,并在手术完成24小时内将(《手术审批单》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审批。 凡有下列情况的手术均属于重大特殊手术: (1)毁容手术、致残手术、脏器切除致功能丧失手术: (2)新开展的前五例四级手术或二类医疗技术: (3)紧急手术而患者家属和单位领导不在时: (4)危险性探查手术或危险性较大、术后效果不理想的手术: (5)沙及法律风险,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6)特殊身份者: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保健对象等。特殊保健对象包括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入等。 3医务科审间手术审批单;对患者病情、诊断、手术方案、手术风险、预后等问题做全面了解,必要时组织院内或院外专家集体论证,审批通过后科室方可实施手术。 4.手术及麻醉科室严格遵循我院相关规定开展此类手术。

医疗核心制度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 1、四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2、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3、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4、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二)各级手术范围。各级医师必须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后方可开展规定的各类手术: 1、主任医师:具有一、二、三、四级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 2、副主任医师:具有一、二、三级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类手术; 3、主治医师:具有一、二级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三级手术; 4、住院医师:具有一级手术资格,高年资住院医师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二级手术; 5、上级医师均有权有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检查监督全科手术,以确保手术质量、安全。 6、内镜诊疗技术的人员资质要求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及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等13个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870号)文件内容执行。 (三)手术审批权限。包括决定手术时间、指征、术式、手术组成员的分工等。 1、一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2、二类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审批; 3、三类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由副主任医师兼行政正副科主任审批; 4、四类手术中的疑难重症大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部备案;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告医务部,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5、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部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①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②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③高风险手术。 ④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⑤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⑥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 ⑦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三、手术分级管理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 实施手术操作权限化管理,是确保手术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手术分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建立按细化种类取得手术权限的申报制度,熟练掌握一种,授予一种手术权限,实施动态化管理。 (一)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与授权 1、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小组至少由3 名高级职称的医师组成,本科高级职称医师不足时,可邀请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的医师参加(名单报医务部备案)。小组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2、医务部根据工作实际,参照相关规定,制定本院手术分级目录(一、二、三、四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经医院学术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手术范围。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情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者协助诊治。

手术分级制度 1 .手术分级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不同级别医师完成相应类别手术,确保医疗安全。 2.医师分级 (1) 低年资住院医师:指三年内住院医师 (2) 高年资住院医师:指三年以上住院医师 (3) 主治医师 (4) 高年资主治医师:指五年以上主治医师 (5) 副主任医师 (6)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指三年以上副主任医师 (7) 主任医师 3.手术分类 (1) 一类手术:普通常见小手术及普通中等手术,由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完成。 (2) 二类手术:中等手术,由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 (3) 三类手术:较大手术,由主治医师完成。 (4) 四类手术:大手术,主要由副主任医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承担。 (5) 五类手术:各种疑难重症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及破坏性重大手术,在科主任指导下由主任医师或者高年资副主任

医师承担。 (6) 如实际手术能力与职称不相符时,由科主任决定手术范围。 4.各科室应当对本科室日常开展的手术分级。各科室手术分级目录报送医务科批准、备案。 5.各科室手术可疑根据本科室人员技术水平、手术开展情况、业务发展需求等,对本科室的分级进行必要的修订。 6.下一级手术升格为上一级手术,由科室自行决定;上一级手术降格为下一级手术,必须经过医务科批准。 7.具有较高级别手术操作资格和能力的医师,可以承担下一级手术的操作;具有较低级别手术操作资格的医师,不能承担上一级手术的操作。特殊情况,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医务科报组织院内专家讨论,经业务院长批准方可实施。 8.医师是否具备某一级手术的操作能力,将作为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依据。 9.对于重大手术,必须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术前讨论制度》 。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根据国家卫建委有关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要求,为保障手术患者安全,依据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进行分级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分级 手术及有创操作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简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三)手术医师分级 医院根据手术级别、专业实际被聘任的专业岗位和手术技能组织专家对医师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审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1.所有手术医师均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医师级别按照如下原则确定。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者,或硕士

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以上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者,临床博士生毕业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2.医师手术资质分级根据职称、资历等,将医师手术资质分为四级。 (1)一级手术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低年资住院医师,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2)二级手术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手术操作能力。 (3)三级手术资质: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手术操作能力强。 (4)四级手术资质:主任医师或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有相应的临

(完整版)十八项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分级管 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参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 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 手术。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 手术。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或获 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上者,或 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 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 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 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 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医疗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简介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之一,旨在规范手术操 作流程,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该制度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分别分为1级、2级、3级、4级,根据 手术难度、风险、操作人员能力等因素确定手术级别,并对不同级别的手术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 手术分级标准 手术分级标准是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参考 以下几个因素: •患者情况:分为是否有合并症、是否怀孕、年龄等。 •手术难度:根据手术难度、手术部位以及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器械、手术人员要求等因素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手术后的疾病恢复、治疗费用等进行评估。 •医院手术规模:针对医院的手术总量、手术技术水平、医生的经验等进行评估。 依据以上因素,手术分级标准通常分为以下四个级别:•一级手术:手术难度简单,手术风险低,例如阑尾炎、痔疮等。 •二级手术:手术难度中等,手术风险不高,例如子宫肌瘤切除、甲状腺手术等。 •三级手术:手术难度较大,手术风险较高,例如心脏搭桥手术、胆管肿瘤手术等。 •四级手术:手术难度极大,手术风险极高,例如颅脑外科手术、大面积烧伤创面处理等。

手术分级管理的流程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管理流程,主 要包括手术分级、术前讨论、手术安排、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审核等环节。 1.手术分级:医院根据手术分级标准,将手术患者分 为不同级别,确定手术级别。 2.术前讨论:医生必须进行术前讨论,包括评估手术 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难度,并讨论手术风险和处理方案。 3.手术安排:安排医护人员和手术时间,严格按照相 关规定进行手术操作。 4.手术风险评估: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保手 术操作顺利进行。 5.手术审核:对手术操作进行审核,确保手术符合规 范流程,提高手术质量。 通过以上的流程,可以保证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手术分级管理的优势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优势: •改善医院手术效率:分级管理可根据不同手术级别分别安排手术时间、流程和手术器械等,提高医院手术效 率和工作效率。 •提高手术质量: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手术合理、安全、规范进行,从而提高手术质量。 •降低手术风险:不同级别的手术需求不同的手术难度和手术人员能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控制手术风险,降低患者手术风险。

医疗核心制度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之一,用以对手术进行分类管理, 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该制度的目标是提高手术效果和质量, 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将手术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 手术。不同级别的手术在技术难度、风险程度、专业要求、医疗资源利用 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和监督。 一级手术是指技术相对简单、风险较低、常见且常规的手术,主要由 低年资的医护人员执行。这些手术常见于各级医疗机构的普通科室,例如 皮肤切除术、视力矫正手术等。对于一级手术,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操 作规范和流程,并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 二级手术是指技术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风险适中的手术,需要有一定经验和资质的医护人员执行。这些手术常见于综合医院的专科 科室,例如心脏手术、腹腔镜手术等。对于二级手术,医疗机构应设置专 门的手术团队,包括主刀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并建立完善的手术预约、术前评估、手术计划、手术风险评估等管理流程。 三级手术是指技术非常复杂、风险很高的手术,需要高度专业化和精 细化的医疗资源。这些手术往往需要在高水平的医疗机构中进行,例如器 官移植手术、脑部手术等。对于三级手术,医院应该配置具备丰富经验和 高水平的医学团队,包括主刀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并配备先进的手 术设备和设施。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需要依托于医院管理体系和相关规章 制度的完善。医院应建立手术科室、手术室、麻醉科、护理科等之间的良

好沟通机制,加强团队协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序进行。此外,医院还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手术分级管理的信息系统,便于对手术过 程进行跟踪和监管。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分级和管理手术,能够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治疗现象,降低医疗费用和风险,提高医疗服务 效率。同时,该制度还可以促进医务人员的专业成长和学术交流,提高医 疗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之一,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和 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 和资源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分级标准和管理流程,并加强对该制度的实 施和监督,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医疗核心制度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摘要: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背景、目标、内容以及运行情况,并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引言 手术是医疗行为中一项高风险和复杂的操作,涉及到人体重要器官和组织,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为了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背景 在过去,手术的规模和范围并未受到很好的控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手术风险的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其目的在于限制手术的范围,提高手术的质量,并维持手术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 1. 提高手术质量: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规范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手术的风险程度和复杂性来进行分类,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内容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手术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风险程度、复杂性和操作技巧要求,将手术分为不同的级别,例如一级手术、二级手术等。 2. 手术资质要求:医务人员需要通过一定的考核和培训来获取相应的手术资质,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手术操作。 3. 手术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对手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手术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4. 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已经在许多医疗机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运行情况如下: 1. 提高手术质量:通过严格的手术分级标准和资质要求,医务人员的手术技能得到了提升,手术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使得医疗机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术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过度集中。 3. 提高医患信任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使得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公众的认可,提高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优势

医院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制度概述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院内部的一项核心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提高手术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该制度通过对手术的风险和难度等级进行评估,将手术分为不同等级,并按照等级要求执行手术操作。以此来规范手术的执行流程,强化手术工作的安全保障。 二、制度内容 1.手术分级标准 手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手术。具体的操作要求如下: •一级手术:为简单手术,具有较低的手术风险,适用于普通外科手术等; •二级手术:为中等难度的手术,在外科手术中属于常见手术,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器官手术等; •三级手术:为高风险手术,具有极高的手术风险,操作难度也很大,适用于脑部、心脏等高风险手术。 2.手术操作流程 根据手术等级的不同,手术前、中、后的操作流程也有所不同: •一级手术:手术前主要是完善相关的病史、体格检查等,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手术中按照相关手术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术中安全;术后根据手术情况,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二级手术:相对于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在手术操作前需要更详细的病史询问、完整的体格检查、术前准备等; 手术中需要根据病患情况,调整手术操作方案、处理术中 相关并发症;术后需要更详细的监护和护理,防止术后并 发症的产生。 •三级手术:在手术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医学评估、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手术中需要有多名医疗人 员配合操作,尤其是在手术极端情况下需要多人协同完成 手术;术后需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和监护,避免出现手术 并发症。 3.手术操作人员要求 本制度通过对手术人员的岗前培训、技能考核、定期复核 等措施,规范了手术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一级手术的操作,要求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拥有基本的手术操作和麻醉技能,具备初步的手术风险控制能力。 •二级手术的操作,主刀医生需具有相应的手术经验,拥有较强的手术技能和风险控制能力,麻醉医生也需要具 备相应的麻醉技能。 •三级手术的操作,则除了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外,还需要有专门的手术团队共同完成,团队包括外科医生、 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工程师等,并且手术操作人员需 要具备较高的手术技能和风险控制能力。 4.手术设备和手术室环境要求 为了保障手术操作的成功,手术设备和设备周围环境也有 相应的要求。 •一级手术需要具备基本的手术设备和手术室环境,满足基本的手术操作要求;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一个重要制度,旨在规范手术行为,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利益。下面将对手术分级管理制 度进行详细介绍。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指将医疗机构内的手术按照手术难度和危险程度 分为不同级别,对不同级别的手术进行不同的管理和监控。通过科学合理 的手术分级,可以确保手术进行得更加专业、安全、高效,最大程度地减 少手术风险,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标准和要求:制定明确的手术标准和要求,包括手术适应症、 禁忌证、手术技术要求等。只有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手术才能进行。这样可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避免手术风险和负担。 2.手术项目分级:将所有手术项目按照难度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 分为不同级别。通常有三个级别:一级手术为常见、简单的手术;二级手 术为中等难度和风险的手术;三级手术为高难度和风险的手术。 3.手术操作规范:通过制定详细的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的标 准化和规范化。规范化的手术操作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4.手术资质要求:对参与手术的医疗人员要求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例如,参与高级手术的医疗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和丰富的手术经验。 5.手术审核和讨论:对于高级手术,需要进行多学科的讨论和审核。 通过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减少手术的错误和风险,确保手术的成功率。

6.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风险判断。根据评估结果,医疗人员可以判断手术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提前采取必 要的措施降低风险。 7.手术后评估和随访:对手术后患者进行定期的评估和随访,掌握手 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通过对手术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可以对手术技 术和管理制度进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可以保障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的治 疗效果和满意度。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分级 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制度化的手术管理体系。同时,医疗机构还应提供 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确保手术操作 符合规范和标准。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不仅对医务人员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也对 患者起到了保护作用。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让患者了解手术分级的意义和作用。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手术分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总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对手 术的科学分级和管理,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利益。医 疗机构应加强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 疗服务。

202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定义:指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一)手术分级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 1.四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2.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3.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4.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手术医师应依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根据手术医师取得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相关专业的年限,手术医师分级如下: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4.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各临床科室应当建立手术授权制度,根据手术级别、专业特点、术者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及培训情况综合评估后授予术者相应的手术权限。各级手术应当逐项授予术者手术权限。手术授权原则上不得与术者职称、职务挂钩。对于非主执业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其手术授权管理应当与本机构医务人员保持一致。 (三)手术权限的调整 各级医师根据自身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受聘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相关专业年限等相关条件,结合对自身业务能力的实际把握,申请变更手术权限。科室医疗技术与质量管理小组根据人员变更和申请情况,对本科室相关人员手术权限的变更情况进行审核,评估合格的应当向医务管理部门报告,经医务管理部门复核后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予以确认。 (四)手术审批权限 1.正常手术 (1)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具备该项手术资质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部备案。特殊病例手术须填写《特殊手术审批单》,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医务部,由分管院长审批。 (2)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具备该项手术资质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3)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具备该项手术资质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医院十四项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十四项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 制度背景和目的 医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以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疗质量。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手术的分级管理,并确保手术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2. 术中手术风险评估和分类 2.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 和手术操作的风险情况进行系统评估,确定手术的风险等级。 2.2 手术风险分类:根据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将手术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操作规范和管理措施。 3. 手术分级管理的责任和权利 3.1 手术科室:手术科室是手术管理的主体,负责根据患 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手术级别,并组织实施手术。 3.2 护理部门:护理部门负责协助手术科室进行手术分 级管理的落实工作,负责术中护理的指导和培训,保障术中护理的质量和安全。 3.3 医务部门:医务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价 手术管理的落实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并对手术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测和评估。 4. 手术级别的确定标准和流程 4.1 手术级别的确定:根据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手术操作的难度和风险等因素,制定手术分级的标准,并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2 手术级别的流程:手术科室根 据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和手术分级标准,确定手术的级别,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手术的安排和实施。

5. 手术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5.1 手术操作规范:根据手术的级别和类型,医院应制定 相应的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5.2 技 术要求:医院应确保手术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水平,对手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手术操作的技术水平和质量。 6. 手术安全措施 6.1 手术室准备工作:手术前,手术室应进行充分的准备 工作,包括手术器械、设备、麻醉药物等的准备和检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6.2 患者安全管理:手术科室应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包括患者身份的确认、手术部位的标记、术前禁食禁水等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6.3 术后处理和护理:手术科室应加强术后的处理和护理工作,包括术后病房的安排、伤口的处理、患者的护理等,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7. 手术相关管理制度 7.1 手术权限管理:医院应建立手术权限管理制度,规定 不同职称和资质的医生在不同手术级别上的操作权限,确保手术的合理和安全。 7.2 手术备案和信息管理:医院应建立手 术备案和信息管理制度,记录手术的相关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手术级别、手术时间、手术人员等,便于手术的追溯和评估。 8. 手术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 医院应建立手术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手术质量进 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手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核心制度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阅读提示:手术分级管理,主要是针对手术的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 划分为不同等级,以此要求开展相应级别手术的医生应当具有相应的资格,同时对开展高级别的手术还要进行特殊审批,取得准入资格后方可开展相 应级别手术。 我们还是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开讨论。 一、案件经过 2023年10月24日,患者因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入住被告医院骨 科接受治疗。 2023年10月27日,被告医护人员为患者施行腰后路椎间盘摘除、 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术后,患者出现昏迷、右侧肢体偏瘫,经诊断为脑梗塞,于2023年 10月28日转入外院行左侧去骨瓣减压+颅内压基本探头植入术、经皮扩 张气管切开术,于2023年3月9日死亡。 后家属提起诉讼。经法院委托,鉴定机构作出鉴定意见认为:医方对 患者的医疗行为存在一定过错,该过错行为与患者目前损害后果之间存在 一定的因果关系,考虑次要因素较为合适; 原告质证认为:被告为患者施行手术时为二级甲等医院,根据江苏省 手术分级管理规范的规定,本例手术等级为四级,二级甲等医院一般情况 下不能开展四级手术。 二、法律分析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一,其目的在 于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 我国现行的对手术分级进行明确规定、指引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 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则对医疗机构落实手术分级 管理制度作了较详细的规定。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为手术分级管理法律位阶最高的管理办法,全国各省级卫生行政主 管部门可根据这两个办法来出台当地医疗机构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并制 定当地的手术分级目录,规定各级各类医师的手术范围。 如《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2023版)》和《江苏省手术分级目 录(2023版)》,即为江苏省卫生厅结合本省医疗卫生情况,依据上述 两法而制定的。 1.何谓手术分级? 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获取或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 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 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卫办医政发[2023]94号)的规定,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 -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根据手术的风险性、复杂性和技术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1.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2.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 4.四级手术: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分级考量指标: 手术分级主要从技术难度、手术过程和手术风险等相关指标进行考量,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技术难度相关指标:手术复杂程度、对手术医师资质要求、手术所需人员配置、所需手术器械和装备复杂程度等。 2.手术过程相关指标:手术时长、麻醉前评估、麻醉时长等。 3.手术风险相关指标:手术死亡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 三、手术分级管理: (一)管理原则: 1.对医院开展的每一种手术进行授权管理。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应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按照手术医师的资质、能力手术权限予以授权。 2.根据医师的手术技能、手术数量、手术效果、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开展手术的年限,结合技术职称以及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对医师手术资质及与授权实施动态管理。每2年1次进行考核审批再授权。 (二)制定手术分级目录: 1.各临床手术科室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临床应用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各专业手术分级目录,报医务科,审核后予以公布。 2.医务科应当准予手术医师实施与其手术资质相一致的医疗技术,禁止开展与其资质不一致的手术。 (三)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管理: 1.手术医师按照医院手术资格授权权限开展手术。

2.根据三级医师负责制规定,上级医师有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的责任和义务,鼓励低级别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逐步开展高一级别的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类: 1.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3.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4.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5.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 7.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内: 8.高年资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 (五)实施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授予医师手术权限: 各类医师确定主持某类手术前,要在上级医师指导(本院或外院进修)下至少主持10例以上的手术病例并经考核合格。(各专科的具体完成例数,科室根据专科特点、手术复杂、难易程度调整并报医务科批准) 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二级及以下手术; 3.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及以下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经上级医师批准,可主持三级及以下手术; 5.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及以下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上级医师批准,可主持四级及以下手术; 7.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及以下手术: 8.资深主任医师:主持四级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和一般科研项目手术,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主持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六)手术医师手术权限资格审核: 1.手术权限资格认定实行考核审批制。科室根据医院相关制度,考核评估各级医师的手术能力,由科主任审核签字,报医务部门备案。考核审批每年一次,未通过技术审核的医师不得在12个月内申请同一资格能力的再次审核。 2.手术医师要求开展高一级别手术前必须首先向所在科室提出申请,由科室

2022年十八项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依据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根据《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计委令第10号)、《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国卫医发[2018]8号)、《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三级妇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7版)》(国卫办医函[2017]768号),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 三、具体内容 (一)手术分类: 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把手术分为四级: 1.四级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新开展手术,需要多科合作同时进行的手术。 2.三级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较复杂的手术。 3.二级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一般,比较容易操作的手术。 4.一级手术:简单、易操作,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小的手术。 5.注:微创(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级手

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标准 1.四级手术医师: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首次授权时有相应的外出进修经历或作为一助完成该级别手术达15例;再次授权时应在本授权周期内独立完成该级别手术达5例。 2.三级手术人员资质:具有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首次授权时应作为一助完成该级别手术达15例,再次授权时应在本授权周期内独立完成该级别手术达5例。 3.二级手术人员资质: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首次授权时应作为一助完成该级别手术达15例,再次授权时应在本授权周期内独立完成该级别手术达5例。 4.一级手术人员资质: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首次授权时应作为一助完成该级别手术达15例,再次授权时应在本授权周期内独立完成该级别手术达5例。 5.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的程序按《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进行。 6.紧急情况下的手术权限: (1)在常规手术术中发生超出自己权限的情况,应立即上报

核心制度释义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要点释义

核心制度释义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要点释义 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基本要求 •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 •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 要点释义 1、何谓手术分级? 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获取或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 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卫办医政发[2012]94号)的规定,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机构目前开展的手术情况、医务人员的手术能力和围手术期管理能力等因素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2、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的具体考量指标有哪些? 一般来说,手术分级主要从技术难度、手术过程和手术风险等相

关指标进行考量,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1) 技术难度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复杂程度、对手术医师资质要求、手术所需人员配置、所需手术器械和装备复杂程度等。 (2) 手术过程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长、麻醉时长等。 (3) 手术风险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死亡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 3、如何理解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 医疗机构进行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是保障手术质量、患者安全的基础和必需的手段。手术医师资质是医疗机构对医师是否具备相应级别手术能力的认可。手术医师授权是指医疗机构是否准许医师开展某项手术并给予相应手术权限的过程。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功能任务与医疗资源的实际状况,依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授予的医院级别、核定的诊疗科目和推荐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在明确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的基础上,制定本机构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及规范文件。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到本机构每一位医师,并建立周期性医师手术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确保每一位医师的实际能力与其手术资质与授权情况相一致。 4、限制类技术如何执行手术分级管理? 医疗机构开展限制类技术项目涉及手术的,必须首先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方可将其纳入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同时,还需明确相应的资质授权与人员准入要求,就该技术项目的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进行专门管理。 5、如何开展手术分级授权? 医疗机构应建立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并持续改进。 医师手术分级授权工作内容及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申请→科室进行评估与考核→医疗管理部门复核→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医疗机构行文公布→纳入医师个人技术档案。 6、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应注意的要点有哪些? (1) 医疗机构应对本机构开展的每一种手术进行授权管理,而不是仅仅按照手术分级对医师进行授权。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依据《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94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组织编写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豫卫医(2016)61号)文件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 依据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择期手术患者,需要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或者需要输血时,其手术级别相应地提升一级。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手术医师取得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相关专业的年限,手术医师分级如下: 1、住院医师 ⑴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担任住院医师2年以内。 ⑵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及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担任住院医师2年及以上。 2、主治医师 ⑴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⑵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及以上。 3、副主任医师 ⑴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⑵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及以上。 4、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开展一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开展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开展三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在熟练掌握三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或经授权,可主持开展四级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7.主任医师:可主持开展四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1、常规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副主任签发手术通知单。 ⑴四级手术:科主任主持进行术前讨论,填写《重大手术审批表》,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人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科主任签发手术通知单。 ⑵三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⑶二级手术: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⑷一级手术:由低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⑸各级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遇到未预测的特殊情况,需实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上报请示科主任,由科主任安排具备手术资质的医师主持手术;紧急抢救生命的手术,按照急诊手术规定处理。术后24小时内完善相应的手术审批手续。 2、特殊手术:科主任主持进行术前讨论,填写《重大手术审批表》,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人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科主任签发手术通知单。 凡属于下列之一的视作特殊手术: ⑴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保健对象等。特殊保健对象包括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等; ⑵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⑶器官摘除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