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手术室、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术管理水平,加强手术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本医院特制定了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以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一、制度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手术分级管理的原则和要求,规范手术室

的运行,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手术室。

二、手术分级管理原则

1. 按照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2. 根据手术室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分级。

3. 分级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三、手术分级管理内容

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等级,本医院将手术分为三级,具体如下:

1. 一级手术

一级手术指的是常规的、风险较低的手术,包括常见的内窥镜检查、皮肤病切除术等。该类手术可以在普通手术室中进行,无需特殊设备

和专业团队。

2. 二级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复杂度和风险相对较高的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心

脏手术等。该类手术需要配备相应的特殊设备和专业团队,手术室应

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操作要求。

3. 三级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高风险、高复杂度的手术,包括器官移植手术、神经

外科手术等。该类手术需要高级医疗设备和专业团队的支持,手术室

应符合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四、手术分级管理的具体要求

1. 一级手术:

(1)手术室应保持干净整洁,设备齐全、无损坏。

(2)手术中需有一名主刀医生,经过系统培训和考核。

(3)手术结束后,手术室需要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 二级手术:

(1)手术室应配备高级医疗设备和专业团队。

(2)手术室内的药品和器械应按规定进行存放和管理。

(3)手术室应定期进行设备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三级手术:

(1)手术室应配备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家团队。

(2)手术室应具备高级的消毒设备和紧急救治设备。

(3)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手术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

五、手术分级管理的监督与评估

1. 医院将建立手术分级管理的监督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对各手术室的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针对手术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确保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六、手术分级管理的意义

1. 通过手术分级管理,可以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

2. 有效管理手术风险,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

3. 保证手术室设备和人员的配备符合手术级别的要求,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七、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医院发展和手术科技的进步。修订后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应及时通知全体员工。

结论:

通过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本医院能够更好地管理手术室,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同时,该制度也有助于提升医院整体手术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患者的权益。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以及实施有创操作和治疗的科室。 二、政策 手术医师在本院开展手术应当遵守本规定,手术分级管理应遵循科学、安全、规范、公平、合理的原则 三、定义 根据《天津市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要求制定的我院各级医师分别授权开展不同的手术类别的规定,以确保手术病人安全。 四、制度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卫生技术资格及受聘职务,确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须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 1.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 2.主治医师 2.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2.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3.副主任医师

3.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3.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 4.1低年资主任医师:担任主任医师3年以内。 4.2高年资主任医师:担任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7.低年资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 8.高年资主任医师: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手术医师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术前必须首先向所在科室提出申请,由科室初审后,报医院审批,医务处存档。 (五)医务处应当加强对手术分级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不按规定超范围开展手术者,手术室有权拒绝安排手术(紧急情况除外-由医务处界定),对于冒名或越级开展手术者,医院将降低其手术资质,直至取消手术资格。医务处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责令手术室停止手术医师开展非资质认定的手术,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对发生一级医疗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员,医疗机构应将其手术级别降至下一级,时间不少于1年;对发生二级医疗事故的主要负责人,手术级别降至下一级6个月;对发生三级及以下医疗事故的主要负责人,手术级别降至下一级3个月。曾发生一级或二级医疗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在2年内再次作为主要责任人发生医疗事故的,暂停其手术1年,直至取消手术资格,并将鉴定材料和处理情况由医疗机构医务处归档备案。重新恢复手术及手术级别的,须经医院考核并批准同意。 五、参考文件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通用11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1 一、医师分级 1.住院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2.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3.正、副主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后的医师。 二、手术分级;手术根据复杂程度分为 1.一级手术:普通常见的.基本手术。 2.二级手术:中等手术。 3.三级手术:疑难重症大手术。 4.四级手术:新开展的重大手术、残废性手术、科研项目。 三、各级医师参加手术的范围 医生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施行不同级别手术。原则上一、二级手术由主治医师主持,住院医师参加,禁止低级别医师做高级别手术。 四、手术批准权限: 决定手术治疗方式、参加人员及具体分工 1.一、二、三级择期手术由科主任批准。 2.急诊手术由二线班批准。 3.四级手术由医务科及主管院长批准。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2 为了加快临床医师人才培养,确保医疗安全,医院实行手术分级

管理,使各级医师手术责任分明,促使我院手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一)手术分级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各级医师应严格执行。原则上不得越级手术或跨级手术。 (二)各级医师手术责任分明,带下级做的手术上级医师可以指导下级医师手术,原则上不做术者。 (三)急诊手术例外,但需请示上级医师或科室主任。 (四)低聘人员按实际聘任技术职务执行手术分级制度。 (五)新开展的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与把关。 (六)进修医师不能单独做为手术者实施手术。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3 一、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要完成必要地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二、凡施行重大手术、复杂疑难手术、危险性较大手术,诊断未明确的探查手术(急症例外)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病区主任主持,经管医师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并且主治医师签字。术前讨论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步骤、麻醉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一般手术由经管医师书写术前小结。 三、手术批准权限:原则上是逐级审批。 (1)、住院医师主持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2)、主治医师主持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审批。 (3)、重大手术、复杂疑难手术、新开展的大手术;由主治医师提出报告,经科主任审定,报医务科请求院长审批。 (4)、一般急症,需进行手术者,由当班二线医师批准。疑难重症,须报告主任批准。 (5)、审批者,应按手术分级标准进行审批,如遇特殊情况需超过标准者,应请示科主任同意后方可执行。否则发生问题由审批者负责。未经审批自行决定者,由本人承担责任。 四、手术分级规定:一般分为三种。 (1)、一般手术,如阑尾摘除、疝修补、简单乳房切除、急性脓胸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1、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2、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4、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 依据医师受聘技术职称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规定手术医师资历的级别。 1、住院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级别 1、一级手术: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完成一级手术;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一级手术。

2、二级手术:低年资主治医师,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完成二级手术。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 3、三级手术: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完成三级手术;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根据实际情况,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四级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4、四级手术:主任医师根据其实际工作能力,可主持四级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5、对资格准入手术,除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获得相应准入资格。 (四)手术审批权限 1、常规手术:科室大主任负责审批、确定全科每例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确保医师级别与手术分类相对应,签字生效。原则上,不批准越级手术。特殊情况下经科主任同意,但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2、特殊手术、高度风险手术:经科内讨论,科室大主任签字同意,报主管院长审批。 3、急诊手术:夜间、节假日,预期手术级别在值班医师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手术;若属高风险手术或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报科主任审批,并由符合资质的上级医师实施手术;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且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及时到场主持手术时,值班医师在不违背上级医师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根据情况主持合理的抢救手术,等待上级医师到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4、新技术、新项目、科研、致残手术:经科内讨论,科室大主任在《重要手术审批单》上签署意见后,报主管院长审批,医务科备案。

最新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最新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最新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范本 在当下社会,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范本,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1 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经院手术授权管理委员会、院办公会研究通过,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类: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

硕士学位、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科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一)常规手术 1、四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报批手术通知单。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手术室、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术管理水平,加强手术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本医院特制定了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以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一、制度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手术分级管理的原则和要求,规范手术室 的运行,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手术室。 二、手术分级管理原则 1. 按照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2. 根据手术室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分级。 3. 分级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三、手术分级管理内容 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等级,本医院将手术分为三级,具体如下: 1. 一级手术

一级手术指的是常规的、风险较低的手术,包括常见的内窥镜检查、皮肤病切除术等。该类手术可以在普通手术室中进行,无需特殊设备 和专业团队。 2. 二级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复杂度和风险相对较高的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心 脏手术等。该类手术需要配备相应的特殊设备和专业团队,手术室应 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操作要求。 3. 三级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高风险、高复杂度的手术,包括器官移植手术、神经 外科手术等。该类手术需要高级医疗设备和专业团队的支持,手术室 应符合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四、手术分级管理的具体要求 1. 一级手术: (1)手术室应保持干净整洁,设备齐全、无损坏。 (2)手术中需有一名主刀医生,经过系统培训和考核。 (3)手术结束后,手术室需要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 二级手术: (1)手术室应配备高级医疗设备和专业团队。 (2)手术室内的药品和器械应按规定进行存放和管理。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北京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加强各级医师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资料,结合我院实际管理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类、分级 本规定所指手术主要包括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有创操作。 (一)手术分类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其中卫生部负责对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和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的第三类医疗技术制定目录和进行临床应用管理:安全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的第二类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目录并管理:通过常规管理能确保安全有效性的第一类技术由医疗机构管理。 第三类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论证、伦理审查和技术审核。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医务人员开展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可自行审核。 (二)手术分级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要建立手术分级制度,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指疑难、重症手术和需6—7人以上人员共同完成的大手术。各种门脉高压症的分流术、肝叶切除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各种颅类肿瘤切除术、巨大肿瘤切除术等属此类。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指需3—4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术,如:胃大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等。二类手术应在住院部手术室完成。是住院治疗较多的一种类型。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指普通常见的2人可完成的小手术,如:小面积清创缝合、单纯性修补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人流术、刮宫术、阑尾摘除术等。许多一类手术可在门诊手术室完成。 二、手术医师分级及手术权限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进行限定,在审核其专业能力后授予相应手术权限。本规范依据医师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及相应手术权限。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 根据手术过程的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注: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医师取得的卫生技术任职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博士生从事临床工作一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

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一、手术分级 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介入手术等,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不同,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跨专业复合型手术:涉及到2个专业及以上的手术且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较大的各级手术。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指经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同意开展的新手术项目。 手术科室组织本科室专家对本科室所施行的手术作出分级规定,并上报医务科存档。若有经医院有关程序审批同意后新开展的手术项目,应及时进行“手术分级”,并上报医务科。若

业务发展了,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分级的手术进行重新分级,但不能没有依据地降低手术级别。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受聘职称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处置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处置临床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处置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及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处置临床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及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硕士及以上学位、从事临床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处置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及以上,或获得临床硕士及以上学位、处置临床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及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手术技术的管理和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质量,北京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制定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该制度依据国务院相关法规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医院实际要求,旨在加强医师的管理和监督。 手术主要包括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有创操作。根据医疗技术的分类,手术也被分为三类。其中,第三类医疗技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和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由卫生部负责制定目录和进行临床应用管理。第二类医疗技术具有一定的伦理问题和风险,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目录并管理。第一类医疗技术通过常规管理能确保安全有效性,由医疗机构管理。 手术分级制度依据手术的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一级手术

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各级医师的手术权限也相应分级。 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手术技术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手术的安全和质量,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应当严格遵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由急诊科主任或急诊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三)特殊手术 特殊手术包括高风险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等,需经医院学术与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并报医务部备案。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医师的手术权限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医师的专业能力、手术技术水平及手术经验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师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师的手术技能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 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必须遵守规定的权限级别。如果手术属于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可以直接进行手术。但如果是高风险手术或者超出自己权限级别的手术,必须紧急报告上级医生审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机构级别和登记的诊疗科目相符的手术。 第九条三级医院可以开展各级手术,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 第十条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二级甲等医院如具备开展甲级手术的必要条件(包括场地、人员、设备等)的,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开展部分四级手术。登记有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四级手术项目,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展. 第十一条一级医院(含卫生院)可以开展一级手术。具备麻醉科设置,并拥有性能良好的急诊抢救设备的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二级手术项目,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向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开展. 第十二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中小学卫生保健所、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等,除为挽救患者生命而实施的急救性外科止血或小伤口处置及其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明确规定的项目外,一律不得开展一级及以上级别的手术。 第十三条择期手术患者,若需要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或需要输血的手术,其手术级别提升一级。若麻醉前评估(ASA)Ⅲ级(含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手术分级 按照手术风险性、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难易程度等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二级手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2、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2年以内;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主治医师工作2年以内。 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主治医师工作2年以上。 (3)副主任医师: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4)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资深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3、各级医师手术授权原则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开展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主持开展一级手术。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开展一级、二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主持开展一级、二级手术。经上级医师批准,可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开展一级、二级、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开展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7)主任医师:可主持开展四级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和一般科研项目手术,经主管部门批准主持高风险、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4、高风险有创操作技术医师分级管理授权原则 (1)手术科室被聘为主治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各级医师可以承担高风险(二级)有创操作技术;非手术科室被聘为副主任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根据业务工作需要的特殊科室必要时可授权于主治医师)可以承担高风险(二级)有创操作技术;其他各级执业医师可以承担普通有创操作技术。 (2)临床科室因特殊工作需要,须由下级医师承担上一级手术、介入诊疗和高风险有创技术操作时,应经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讨论,科主任同意,报请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后给予授权。 5、限制类技术涉及手术的手术分级管理要求 (1)医院符合涉及手术的限制类技术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并纳入医院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2)涉及手术的限制类技术相关人员符合相应的资质与人员准入要求;

完整版)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完整版)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 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 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 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 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 生部另行制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 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 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建立手术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标记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其级别和诊疗科目相适应的手术。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获得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后,方可开展相应手术。 三级医院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可以开展一、二级手术,重点开展一级手术。

二级医院开展四级手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符合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二)有重症医学科和与拟开展四级手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三)具备开展四级手术的人员、设备、设施等必要条件;(四)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XXX开展二级手术应当符合下 列条件:(一)符合一级甲等医院的标准;(二)有麻醉科和与拟开展二级手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三)具备开展二级手术的人员、设备、设施等必要条件;(四)经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规定,除急救性外科止血、小伤口处置或者明确规定的项目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保健所、门诊部(口腔科除外)、诊所(口腔科除外)、卫生所(室)、医务室等其他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开展本办法规定的手术。 第十四条规定,择期手术患者需要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或者输血时,其手术级别相应提升一级。麻醉前评估(ASA)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情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申报调整其手术范围申请,由院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议后确认。 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危及生命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及《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一)、手术分类 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

术。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级别。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加强手术医师的手术管理,明确各级医师进行手术操作的权限,预防医疗差错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XX国执业医师法》、《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制定本制度。一、手术分级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二、手术医师分级根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且执业地点在本医疗机构。(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

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逐步参与一、二级手术。(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八)对技术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或经科室技术资格准入手术首席专家认可授权后方能开展相应手术。四、手术审批权限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是控制手术质量的关键。(一)常规手术1、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审批签发手术通知单。2、二级手术: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审批签发手术通知单。3、三级手术: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审批签发手术通知单。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签发手术通知单,并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手术分类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 1.1四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1.2三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1.3二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1.4一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微创(腹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 2.手术医师分级 手术医师指主刀人员(助手除外)。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 2.1住院医师 2.1.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内者。 2.1.2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上者。 2.2主治医师 2.2.1 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工作2 年以内者。 2.2.2 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工作2年以上者。 2.3副主任医师 2.3.1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3.2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 2.4主任医师 3.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3.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类手术。 3.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3.3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类手术。 3.4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类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类手术。 3.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类手术。 3.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3.7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类手术,开展或引进新的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4.手术审批权限 4.1各手术科室均应明确各级医师手术范围,根据各人的实际水平,由科主任掌握.批准;需扩大手术权限者,由科主任填写手术级类申报单,经医教科.分管院长核准,并归入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质量,加强各级医师的手术操作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我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参照相关制度,制定本规定。 一、手术分级 依据各种手术的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三级(含三级)以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且注册执业地点为我院。 (一)住院医师 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并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 2 年以内者。 2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满 3 年,或获得硕士学位、并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满2 年者。 (二)主治医师 1 、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2 年以内者。 2 、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满 3 年,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满 2 年者。 (三)副主任医师: 1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者。 2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满 3 年者。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完整版十八项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分级管 理,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参照《医院管理谈论指南(试行)》的要求,拟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 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照其技术难度、复杂性细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 手术。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 手术。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照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 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获取执业医师 资格。 1、住院医师 3 年以内,或获 (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 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 2 年以内者。

(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上者,或获取硕士学位、获取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 2 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2 年以内者。 (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2 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 2 年以内者。 (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 师临场指导下可渐渐睁开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 渐渐睁开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 下,渐渐睁开四级手术。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类 1、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2、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3、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4、一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1、住院医师 2、主治医师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4、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

四类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四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二、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二、三、四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一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术审批权限 1、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2、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政(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1)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3)高风险手术; (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6)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 (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