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公开课(教案)

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t0)和放热公式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等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吸热和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吸热和放热公式进行热量的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黄昏,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剧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种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知识点一比热容的应用

活动1:想一想:夏天中午,我们在水边玩耍的时候,脚踩在沙子上有什么感觉?踩在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不同的感觉?

学生答复:在沙子和海水受太阳照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沙子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海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故感觉沙子烫,海水不那么烫。

活动2: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利用了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中有小汽车,翻开小汽车的前盖,会看到一个大水箱,水箱起什么作用?里面装的是什么液体?为什么要装这种液体?如果是在北方冬天很冷的情况下,能否只装这种液体,如果不能,应该怎样解决?

结论:水的比热容较大,等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制冷效果好;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

归纳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有利于作冷却剂或用来取暖。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

知识拓宽:我国东部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在海边,白天与夜晚的风向是否相同,请学生交流、讨论后答复。

学生答复:因为陆地根本上是砂石构成的,比热容明显小于水,白天温度升得快,热空

气上升,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所以,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到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风又会从陆地吹向海洋。

知识点二 热量的计算

提出问题1: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答复:(1)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 吸=cm (t -t 0)。(2)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cm (t 0-t )。(3)比热

容的计算公式c =Q m Δt

。 提出问题2:在利用热量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时,如何做好单位的统一?

学生答复:

典例剖析:小杨家的电热水器内装有5 L 的水,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0 ℃升高到40 ℃,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5 kg 的煤油吸收,那么煤油温度由20 ℃升高到60 ℃,求煤油的比热容。[c 水=4.2×103 J/(kg·℃)]

点拨:知道水的体积,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 =ρV 求水的质量,再利用Q 吸=cm (t -t 0)

求水吸收的热量;根据c =Q 吸m Δt

求煤油的比热容。 解:由密度的公式ρ=m V

得水的质量:m =ρV =1.0×103 kg/m 3×5×10-3 m 3=5 kg ,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t -t 0)=4.2×103J/(kg·℃)×5 kg ×(40 ℃-20 ℃)=4.2×105 J ;煤油的比

热容:c 煤油=Q 吸m 煤油〔t ′-t 0〕= 4.2×105 J 5 kg ×〔60 ℃-20 ℃〕

=2.1×103 J/(kg·℃)。 板书设计

比热容的计

算和应用⎩⎨⎧热量的计算比热容的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

⎪⎨⎪⎧用作冷却剂或取暖调节温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我在设计此课时,从夏季黄昏纳凉问题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几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

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由提出问题入手来开展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带着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

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学生:停表、卷尺、小红旗。

地点:操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答复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四、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步行30m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后答复出,用刻度尺量出步行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可以求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步行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答复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学生答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带着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外面顶端,将金属片至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

〔3〕介绍实验步骤

等下我们将到大操场上去完成今天的实验内容,要求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认真操作,遵守纪律,下面老师先将今天的实验步骤介绍一下:

1、在操场上,测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次记号。

2、选出三位同学做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处。

3、选出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

4、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的路程。

5、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

6、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书第45页的表格中。

学生到操场上完成实验,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实验完毕,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回到教室。

〔4〕实验结果讨论

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展示出来,比照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

提问: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明确:不相等。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

1.1m/s,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m/s,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

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三、课堂小结

1、可以利用公式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新)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公开课(教案)

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t0)和放热公式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等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吸热和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吸热和放热公式进行热量的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黄昏,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剧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种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知识点一比热容的应用 活动1:想一想:夏天中午,我们在水边玩耍的时候,脚踩在沙子上有什么感觉?踩在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不同的感觉? 学生答复:在沙子和海水受太阳照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沙子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海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故感觉沙子烫,海水不那么烫。 活动2: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利用了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中有小汽车,翻开小汽车的前盖,会看到一个大水箱,水箱起什么作用?里面装的是什么液体?为什么要装这种液体?如果是在北方冬天很冷的情况下,能否只装这种液体,如果不能,应该怎样解决? 结论:水的比热容较大,等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制冷效果好;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 归纳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有利于作冷却剂或用来取暖。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 知识拓宽:我国东部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在海边,白天与夜晚的风向是否相同,请学生交流、讨论后答复。 学生答复:因为陆地根本上是砂石构成的,比热容明显小于水,白天温度升得快,热空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 比热容教案1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热量? 2、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多少热量? 讲授: 提出问题: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升高的温度t1-t2/℃通电时间t/min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教案2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__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6.3 比热容(第二课时)

§16-3 比热容(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 g·℃),这表示质量是1k 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计算:把质量为2k 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二、进行新课:1.热量计算公式 分析:2k 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2– 1.76×103J 2k g的铝块温度升高100℃—30℃= 70℃时,吸收热量是 1.76×103J×70 = 1.23×105J 上述计算可以写成一个计算式:铝块吸收的热量= 0.88×103J/(k g·℃)×2kg×(100℃—30℃)=1.23×105J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 热量的公式Q吸= cm(t – t0)。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就为Q放= cm(t0–t)。 (1)公式:Q吸= c m(t –t0);Q放= cm(t0–t) (2)注意: ①公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 ②(t– t0)和(t0– t)为温度的变化量,也可以用△t表示,则公式变 为Q=cm△t; ③“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的区别。 例题1:质量为100k g的钢锭,温度从 1.3×103℃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c钢=0.46×103J/(k g·℃)] 解: 例题2: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质量为10k g、温度为20℃的水中,如果传给水的热量是2.73×106J,则水温会升高到多少度? 解: 2.热平衡方程:冷热物体混合时,达到相同的温度,若不计热量损失,则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即Q吸=Q放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案(精品)

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会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经历和实例的分析、猜测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悟合理猜测的必要性。 (2)经历研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之间的关系,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与收集数据、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养成质疑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根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根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 比热容概念。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活动 教学活动 【导入】 情景1: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国内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 【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讲授】讲授 【讲授】 问: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可适当进行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景2:烧水 问题: (1)在烧水过程中,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分别是什么 (2)在烧水过程中,传递的是哪个物理量改变的又是哪个物理量 说明:通过问题讨论,明确热量是伴随在热传递过程中出现的物理量;它是一个与温度变化有联系的物理量。 情景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两杯液体加热 问题:液体在温度升高时,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测:与液体的质量、液体升高的温度有关,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这样的问题设置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探究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景4 (1)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质量的关系 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从室温(20℃)烧开,哪个吸收热量多 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升高的温度的关系 情景5 把一壶20 ℃水加热到50℃(温水)和加热到100℃,哪个吸收热量多 结论: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3)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情景6 采用方法: 1、控制: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 2、改变:物质的种类(水和煤油) 3、比拟: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看加热时间) 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需要的加热时间_____(长/短),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吸收的热量____(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导学案)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比热容的引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课题热量的计算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 目 标知识 与技能1.能根据比热容,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2.能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比热容的定义,及其和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 锻炼学生的推导能力和动手计算能力. 教 学重点 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 量计算 教 具准 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难点 利用比热容的定义推导热 量的计算公式 教 学课 时 1课时课 前预习 1.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改变的温度(或升高、降低)、种类(或比热容)三个因素有关系. 2.热量的计算可以用公式Q=cmΔt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可以用公式Q 吸=cm(t-t0)表示;物体放出的热量可以用公式Q放=cm(t0-t)表示.

巩 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 课导入 我们知道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而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种类有关,请同学们思考能否利用一个公式具体 地说明热量、温度、质量、比热容之间的关系呢?(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大家先不要着急判断,等我们学完本课时就知道了. 进 行 新 课 热量的计算 师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 结合前面学习的密度的物理意义进行思考. 生: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要吸收4.2×103J的热量. 师回答正确.这就是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好,请大家再思考,如果有 2kg的水,温度升高2℃,要吸收多少J的热量呢?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以得到 () Q c m t t = - 吸,从这个公式你知道怎样计算Q吸吗?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02对比热容的理解及应用同步专题剖析含解析新版教科版

专题2对比热容的理解及应用 考情解读 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几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方面。此问题一般与热现象的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单独作为一个考题的情况不多。分值在1-2分之间,平均分值在1.5分左右。本节主要考查对比热容的概念理解及应用,利用比热容进行简单计算。 考点分类: 考点梳理 一、比热容 1.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 注意:其实比热容的定义方式还有2种:大小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就表示物质的比热容。 2.表达式 ) (0t t m Q c -=或t m Q c ?= 3.单位 ℃)(·/kg J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注意加上括号) 4.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而引入的一个物理量。 5.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密度一样,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放热、形状等无关。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小的物质吸热能力弱。 ②一般情况下,液态物质的比热容比固态物质的比热容要大。 ③水的比热容是℃)(??kg J /102.43 表示: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④比热容大小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 6.水的比热容大在生产生活以及调节气温中的应用 ①根据公式:t cm Q ?=。制冷,供热。水的吸热本领强,用水作为散热剂或冷却剂。由于水的比热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比热容 》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比热容》 本节是第13章的第3 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涉及到热量、质量、温度等物理量,同时也是关于热量计算的基础。比热容教学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要重视让学生从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新课标中热量公式是直接给出的,因此通过热量计算加强对热量公式 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 会利用公式Q=cm∆t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烧杯两个,各装等量的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两个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热 得快),两个搅拌器。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图片:夏日的海滩。 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却不一样? 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沙子放热降温比水快。 体验生活:(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m)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Δt)有关。 进一步思考:如果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也相同?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等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也较多,是中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突破重点的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中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为建立比热容概念奠定基础。

四、教学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突破难点的思路: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概念中涉及质量、温度的变化和热量三种概念间的关系,比较难理解,所以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难点。为突破难点,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解释其含义,知道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 学法: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利用推理归纳法逐步入深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热量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以实验为载体,学会对知识的探究、应用和迁移。提高科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结构设计:五步探究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三)合作互动,交流分享; (四)实践体验,当堂内化; (五)迁移拓展,提高素养。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比热容》教案-最新公开课

《比热容(1)》课时教案 第()周

内容二、进行新课 1.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 度是否相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的差异。 (2)猜想与假设 [ 学生甲] 水升高的温度少,沙子升高的温度多。 [ 学生乙] 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相同。 [ 学生丙] 水比沙子的吸热能力强。 教师提问 学生猜想并讨 论、彼此交流教学内容 教学互动 及 时间分配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用水和沙子作为研究对象,装置如图1所示,在两个金属盒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吸收热量后的温度值。 图1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根据具体情况分成若干小组, 一部分以水为探究对象,另一部分以沙子为探究对象。 ①实验步骤:用温度计记录加热前水和沙子的初温t1。 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记录水和沙子的末温t2。启发:如何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怎样保证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表格 探究

煤油×103铁、钢×103冰×103铜×103蓖麻油×103水银×103砂石×103铅×103 3.比热容的应用 师:从表中看出水的比热容较大,即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 (1)如图2所示,用水冷却 汽车发动机,用热水取暖。 (2)一天当中沿海地区温差变 化较小,内陆地区温差变 化较大。图2 (3)在农业上,人们往往会在傍晚往田里灌水,保护秧苗。 三、课堂训练 1. 酒精的比热容是×103J/(kg•℃),它表示。一瓶酒精倒去1/3,剩下的酒精的比热容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小丽在海边游泳时发现,同样在烈日下,沙滩很热,而海水却比较凉,这是因为什么?小丽感到不可理解,请你给她解释一下。教师讲解学生思考10min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及时间分配 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_________,水和沙相比,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但比较而言,水的温度变化比沙_________,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沙滩比海水温度_________。 3. 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液气温变化较大, 形 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 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做法中不是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 A、炎热的夏天,在室内的地面上散水感到凉爽 B、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 C、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除了美化环境外,还能调节周围的气候学生练习2min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比热容

物质的比热容 基础知识: 一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1.条件:相同的两个烧杯,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质,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2.方法: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 [明确] 给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是________的,这表明它们吸收的热量________。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的热量________,物质吸热的本领________。 二 比热容 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某种物质温度________________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比热容用字母______表示,它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仅与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________。 5.公式:c =________。 三 比热容的应用 1.应用比热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利用公式计算吸、放热:(t —末温;t 0—初温) Q =cm Δt =⎩⎨⎧cm (t -t 0),吸收热量 cm (t 0-t ),放出热量 3.在热传递过程中,若无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 吸=Q 放。 4.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等的热量时,比热容大的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少。 知识运用:

沪科版9年级物理HK上册名师新教案 第13章 内能与热机 第2节 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

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的修建大大增加了当地的水域面积,这对当地的气候有影响吗? 九年级的小卓同学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资料:“据当地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左右,冬天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左右。” 专家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便能揭开谜底。 二、合作探究 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多媒体展示 教师多媒体展示:

用冷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用热水取暖 交流讨论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除了用冷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用热水取暖,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还有哪些呢? 归纳总结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①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可用作冷却剂或用来取暖;②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 材料拓展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相对较低,而城区则形成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被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表被覆无机化。越来越多的地表被建筑物、混凝土和柏油所覆盖,比热容大,反射率小,能有效地储存太阳辐射的热量;绿地和水面

面积减少,蒸发作用减弱,大气中的热量难以释放。二是人工排热器增加。大城市里商场林立,商业街越来越多,这些地方建筑密集,热量不易散发;人口集中,风扇、空调的功率更是惊人,能源消耗大;城市中心和边缘的工厂在生产中,机器不断地排放出大量的热能;城市的交通工具都是一个个大的散热器,在各种人为的散热源中,来自工厂、家庭炉灶、冷气、采 暖等固定热源散发的热量约占34 ,而汽车、摩托车、电车等移动热源散发的热量约占14 。都市越大、现代化程度越高(高楼、大厦、柏油路和水泥路越多),“热岛效应”就越明显,“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进程的副产品。 “热岛效应”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酷热天气的增加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损害人类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一些人因中暑而死亡;其次,“热岛”现象加剧了大气污染,城市地面散发的热气形成近地面暖气团,使城市烟尘流通受阻,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烟尘穹隆”;再次,“热岛效应”造成局部地区水灾,城市产生的上升热气流与潮湿的海陆气流相遇,就会在局部地区上空形成乱积云,而后降下暴雨,每小时降水量可达100mm 以上,从而在某些地区引发洪水,造成山体滑坡和道路塌陷等;此外,“热岛”现象还会导致气候、物候失常。近年广州出现的木棉早开、芒果秋实等现象就是“热岛”现象所致。 热量的计算 提出问题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很大,而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不大。同学们想一想这

九年级物理 163(比热容)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物理16.3《比热容》课型:新授课 总第 3 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_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2、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一壶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少,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变化的温度有关。 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5、取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谁的时间长,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自主预习]: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2、国际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 。 3、符号: C 。 4、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了解各物质的比热容,可知 (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相同、不同) (2)水的比热容最大,是×103_,它的意义是一千克的水每升高(降低) 1℃×103J 。沙石的比热容是×103,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慢(快、慢)5水比热容大的应用: (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用热水来取暖,是因为相同情况下水与其他的物质相比吸收的热量多,放出的热量多。 (2)我国某某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么?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何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出来。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的量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教师简单介绍器材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分析误差的原因 2、比热容列表 a、在所有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北师大 版 预习提示 1. 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2. 什么是比热容?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 比热容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怎么读? 4. 水的比热容是多少?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5. 举例说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②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②养成实事求是、新生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提出问题──猜想──讨论──反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学媒体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 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师: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 (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 进行新课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含答案)

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已知c铜<c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上升的温度较高B.铝上升的温度较高 C.铝和铜上升的温度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a、b两种液体吸热的情况,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等量”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量”是指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由图象可知,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4∶5 C.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升高的温度来衡量的 D.图乙图象中a对应水,b对应食用油 3.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

B.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C.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D.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4.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如图所示,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同时对两试管加热,下面四图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A.B.C.D. 5.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他得到如下数据: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高B.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吸热能力更强的是水,根据数据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5×103 J/(kg·℃) C.在实验中该同学是根据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2022年北师大版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精品教案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具准备 铁架台、电加热器、水、食用油、烧杯、温度计、细线、停表、天平、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引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知识点一比拟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提出问题: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得快?如何进一步探究验证? 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要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通过比拟加热时间来比拟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拟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物质质量/g 温度升高10 ℃所需要 的时间/s 温度升高20 ℃所需要 的时间/s 温度升高30 ℃所需要 的时间/s 水 食用油 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缺乏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答复:(1)装水和食用油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食用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食用油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2)如果在做固体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中,固体物质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知识点二比热容 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教材P16~17的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 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温度变化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单位是J/(kg·℃×103J/(kg·℃),表示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上下、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热量吸收或放出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3)比拟两种物质吸收多少热量时,要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多少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热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变化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典例剖析: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103铝×103 煤油、冰×103干泥土×103 砂石×103铜×103 根据表中数据,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 g水的比热容是50 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点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吸放热情况均无关;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与物质的比热容成反比。由此展开分析,得出答案。 板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二中—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0.3 比热容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北师大版(1)

《比热容》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5、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小测] 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热量的单位是。 2、下列关于温度、热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而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热量,温度也不一定升高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D.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物体的内能一定不会改变 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 4、救灾汽车正在公路上急驰,突然发现山体滑坡,紧急刹车。此时刹车片和轮胎都变热, 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这一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实现的,但能量的总量是__________。 5、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6、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7、取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谁的时间长,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自主预习] 预习目标: 大体了解课本中探究实验的思路和器材。 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能简单地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实验方法: 2、器材: 思考: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初三物理第十章 能及转化 第二单元 比热容、热机、火箭、燃料与环保知识精讲 北师大版

初三物理第十章 能及转化 第二单元 比热容、热机、火箭、燃料与环保知识精讲 北 师大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十章 能及转化 第二单元 比热容、热机、火箭、燃料与环保 基础概念规律 1. 知道热量及其单位,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或者说“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的多少”)。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和功、能的相同,也是焦耳。 2. 知道比热容的定义和单位,会查比热表,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热现象,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的常用单位是焦耳/(千克·℃),简称焦/(千克·℃)。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开尔文),简称焦/(千克·开)。 水的比热值较大,为4.2×103焦耳/(千克·℃)。含义是每一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K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由于水的比热大,所以常用来做循环加热和冷却的介质,如楼房供暖系统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套中用水做工作物质。 比热可以用)(12t t m Q c -=来计算。) (12t t m Q c -=是比热的定义式计算式,不是决定式。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与实际物体的质量、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情况无关。 如果有比热为c 、质量为m 的某种物质,温度从t 1升高到t 2,则吸收的热量为Q=cm (t 2-t 1)。 3. 知道热机中的能量转化、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热机是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的机器.工作原理是燃料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使其推动活塞做功.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四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柄转动两周。 能量转化: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汽油机气缸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顶部有喷油嘴;汽油机中汽油的燃烧靠火花塞点火,而柴油机中柴油的燃烧依靠在压缩冲程末由喷油嘴向气缸内喷射雾状柴油,雾状柴油遇到远远超过它燃点的热空气而被点燃。 4. 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了解现代火箭的构造和特点。 火箭是喷气式发动机的一种,利用反冲的原理。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在燃烧室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尾部以极高速度喷出,同时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也是将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 对于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知道燃料燃烧过程中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知道燃料的热值和单位。 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化学能转变为内能的量(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是焦耳/千克,简称焦/千克。热值为q 质量为m 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可用公式Q=qm 计算。实际情况中,燃料很难完全燃烧,因此炉子或锅炉都存在效率问题。 炉子的效率指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同样热机的能量转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__物质的比热容习题1新版北师大版.doc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同步练习 ◆基础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 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C.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每千克的水的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kg•℃) D. 100℃的水一定比50℃的水内能大 2.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 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 B. 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 C. 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D. 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 3.质量相等、初温度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 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象如图,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A. a的比热容大,是水 B. b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C. b的比热容大,是水 D. a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4.关于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变成冰后,比热容不变 B. 一桶水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C.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发动机的冷却剂 5.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C.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比热容越小 D. 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 二、填空题: 6.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运输能量的介质是利用水的______ 特性;炒带壳花生、栗子等干果时,常常用沙子来拌炒,而不是将干果直接放入锅内干炒,其中的道理有______ 。 7.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kg•℃),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 。如图 所示汽车的散热器可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______ 较大,在相同条

石屏县八中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三探究_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1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

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 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P15图10-26实验。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