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

比值反映了物质本身的特性,即密度:=

根据刚才得到的四个结论:

同种物质:

①m相同,Δt相同,Q吸相等;

②m相同,Q吸与Δt成正比;

③Δt相同,Q吸与m成正比。

由以上①②③得到:

同种物质,Q吸与m和Δt的乘积成正比,且比值是一定的。

不同种物质:

④m相同的不同物质,Δt相同,Q

吸一般不相等。

由④可以得到:不同种物质,Q吸与m和Δt的乘积的比值不同。

这两条再与上面密度的定义方法进行类比,就可以得到比热容的定义。

【ppt 16】

【板书】

2.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用符号c表示。

3. 计算式:

①吸收热量时:c=或c=记录。明确比热容的定

义、计算式、符号、

单位。

②放出热量时:c=或c=

4.表达式中,c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Q吸、Q

放的单位是J,m的单位是kg,t1、t2的单位是℃。

【ppt 17】

【板书】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为 1 kg 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 J。

5.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ppt 17】

教师讲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

【ppt 18】

教师给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格)

从表中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容最大。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也可能是相同记录。

查看表格并听讲、回答问

题。

知道不同物质、不

同状态其比热容不

同,知道水的比热

容最大。

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

【ppt 23、24】题1、2。

【ppt 25】进行小结。

【ppt 26】知识拓展:城市热岛与人工湖

【ppt 27】布置作业。阅读题目,给出答案

听讲。

阅读、听讲并思考。拓展延伸:知道可

以通过建造人工湖

来缓解城市热岛效

应。

板书设计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1)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放热性能强;

(2)比热容小的物质,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放热性能弱。

2.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用符号c表示。

3. 计算式:①吸收热量时:c=或c=②放出热量时:c=或c=

4.表达式中,c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Q吸、Q放的单位是J,m的单位是kg,t1、t2的单位是℃。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 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 J。

5.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6.补充:从另一个角度,比热容还反映了物质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

①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难改变;

②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容易改变。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4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4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比热容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热容教学设计1 “比热容”教学目标 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及其读法 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示例 课题 比热容 教学重点

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第一篇: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1.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及其读法、含义。 ⑵会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一特点,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进行实验。 ⑷经历计算并比较吸热情况相同时砂石与水的温度变化的过程,深化对比热容概念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联系实际,分析与比热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养成探索、思考物质世界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步发展学生对物理和科学的感情。 2.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热学特性,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概念,也是分析许多有关现象的理论依据。因此,本节课在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的编写思路直接而简明:首先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由此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个结论,然后顺势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给出定义、单位,再通过表格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对气候的影响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一个学生活动计算并比较吸热情况相同时砂石与水的温度变化,深化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典型,即展示情景——建立概念——给出定义、

《比热容》优秀教案

比热容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探究会说出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因素。 ②通过学习会说出比热容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并且会利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③。通过学习会推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 探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三、教学难点 热源的选择及对加热时间的限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四、教学教具 比热容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介绍新疆气候的特点之一:日气温差较大。一般是白昼气温升高快,夜里气温下降大。许多地方最大的日气温差在20~25℃。在吐鲁番,年平均日气温差为14。8℃,最大日气温差曾达50℃。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的若羌县,年平均日气温差为16。2℃,最大日气温差达27。8℃。一天之内好像经历了寒暑变化,白天只穿背心仍然挥汉,夜里盖上棉被方能安眠.这些现象在全国是罕见的。 播放图片,介绍海边的故事:中午,砂子很烫而水不烫;傍晚,砂子很凉而水不凉 设问: ①新疆日气温差为什么很大? ②同样的日照情况下,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呢?是因为沙子和水是不同的物质么?

引入新课,比热容 二、进行新课 比热容 (1)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 议一议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杯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谁吸热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②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收更多的热? 说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有关,与温度变化有关 猜一猜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他的什么因素有关? 不同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 做一做 用不同物质比一比吧! 看看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性质是否相同。 实验设计 怎么验证你的想法?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说一说设计思路 ①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保持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种类不同。 ②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放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水和煤油),用相同的两个电热器给它们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它们所用时间的长短. 进行实验:(先播放视频观看一遍,再进行实验操作) 处理数据 由实验数据得出:

比热容 优秀教学案

比热容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掌握比热单位读、写,查表能力。 2.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研究方法,尝试运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将科学知识运用日常生活实践。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课前复习:热量的概念 (1)物体在_________过程中转移_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 (2)热量是伴随着___ _或___ __过程才有意义的物理量。物体本身没有热量。对热量只能说物体___ ___或_____ _多少热量,而不能说物体_______或_______多少热量。 (3)热量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多少、物体_______的高低没有关系。 (4)热量的单位:_________。 (5)在热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成____________。 (6)注意温度词语所表示的确切含义,如升高到指___________,升高了指____________ 一、物质的比热容 问题情境:夏天,小明和小华赤脚在海边玩耍,踩在沙滩上,觉得沙子很烫,而跳到海里游泳,海水却比沙子凉多了。为什么呢?会不会海水的温度就是比沙子低呢?为了弄个明白,他们晚上又来到海边,仔细试了试沙子和水;结果发现晚上海水却比沙子暖和。 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呢?白天海水比沙子凉,怎么到了晚上海水却比沙子暖和呢? 猜想与假设:可能是水蒸发吸热;可能是海水和沙子的质量不同;可能是因为导热能力不同;水升高的温度少,沙子升高的温度多;水比沙子的吸热能力强……可能是。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2)类比如何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的快慢呢? (3)学生讨论回答:a.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等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也较多,是中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突破重点的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中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为建立比热容概

念奠定基础。 四、教学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突破难点的思路: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概念中涉及质量、温度的变化和热量三种概念间的关系,比较难理解,所以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难点。为突破难点,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解释其含义,知道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 学法: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利用推理归纳法逐步入深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热量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以实验为载体,学会对知识的探究、应用和迁移。提高科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结构设计:五步探究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三)合作互动,交流分享; (四)实践体验,当堂内化; (五)迁移拓展,提高素养。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设计活动: (出示图片)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白天,海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揭开比热容的神秘面纱。引入本节主题。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篇1) 教材分析: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在设计时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 问:同学们有烧开水的经历吗? 问:是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问:将一壶水烧开还是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问: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问:在烈日当空的夏天,我们都有过在沙滩上玩耍的经历。当我们光着脚在沙滩上奔跑、在浅水中行走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问:你能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板书课题。1、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2、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回答、得出结论。 结论一: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结论二: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当老师提到美丽的青岛海滨,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都会抢着回答。都有“脚在水中感到凉,在沙滩上感到暖”的生活经验。 经过思考、讨论后提出:物质吸热,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系吗? 问:同学们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吗?同学们能谈谈猜想的依据吗? 老师在充分肯定同学们的意见后继续引导:对于不同的物质,我们就以水、沙子为例,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暖量是否相同?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呢? 1我们如何保证所取的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呢?怎么样确定它们升高了相同的温度呢?通过什么比较它们吸热的多少呢? 2上述的方法是我们物理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九年级物理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

初三 1-8 物理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 新课 容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关键 讨论、探究实验、讲授 讨论

实验器材有:电加热器两个、水、煤油、温度计、手表

一、导入新课 指导观察投影: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图片教师引导: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升高,需要用水来冷却。这里用水为什么不用其它液体呢?组织学生讨论,肯定有价值的猜想。点拨:会不会是因为水的吸热能力强呢?引出课题,并板书。展示学习目标。 二、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烧水投影图片,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1)水的质量。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2)加热后的温度(3)升高的温度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将一壶水烧开比烧成半开吸热多,将一壶凉水烧开比将温水烧开吸热多。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肯定优点,矫正错误。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得出正确结论。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三、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展示铜块和铝块,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5)评估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二)比热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正确引导,给出比热容的概念: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单位质量升高温度相同: 1、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板书)。学习单位,强调书写。 2、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等等 (三)比热容的应用 让学生思考交流(1)冬天,暖气管道中用热水取暖(2)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2022年北师大版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精品教案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具准备 铁架台、电加热器、水、食用油、烧杯、温度计、细线、停表、天平、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引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知识点一比拟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提出问题: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得快?如何进一步探究验证? 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要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通过比拟加热时间来比拟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拟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物质质量/g 温度升高10 ℃所需要 的时间/s 温度升高20 ℃所需要 的时间/s 温度升高30 ℃所需要 的时间/s 水 食用油 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缺乏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答复:(1)装水和食用油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食用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食用油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2)如果在做固体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中,固体物质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知识点二比热容 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教材P16~17的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 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温度变化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单位是J/(kg·℃×103J/(kg·℃),表示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上下、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热量吸收或放出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3)比拟两种物质吸收多少热量时,要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多少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热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变化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典例剖析: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103铝×103 煤油、冰×103干泥土×103 砂石×103铜×103 根据表中数据,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 g水的比热容是50 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点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吸放热情况均无关;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与物质的比热容成反比。由此展开分析,得出答案。 板书设计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_2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的大小,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内容 (一)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 阅读课本第39~41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填“多”或“少”). 2.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3.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探究: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猜想:水(填“煤油”或“水”)的吸热能力较强. (2)需要的器材:酒精灯、温度计等. (3)设计实验思路 思路一:给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思路二:给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4)若采用思路一实验,怎样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 (5)设计实验表格: 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填“相同”或“不同”) 思考:本实验用到了什么科学探究方法 实验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7)随堂训练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B)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加热水和加热液体的烧杯相同 (二)物质的比热容 阅读课本第42、4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物理学规定:比热容的大小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 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核心素养 通过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概念,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的科学实验素养。 一、教学目标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学情分析 《比热容》是初中阶段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课题,学生们已具备基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并能独立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和分析归纳总结结论等各个环节。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2.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四、教学工具 铁架台、电加热器、水、食用油、温度计、手表(或停表)、烧杯、搅棒、班班通软硬件、多媒体平台 五、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小

六、教学反思 1.“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2.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3.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4.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5.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的容量较大,可将热量的计算放到下一节中进行教学。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及其读法。 2、会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不同这一特性,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实验和引出比热容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用具】 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托盘天平、两个温度计、秒表、水和油、铁架台等【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质量 1、物质吸收的热量 2、升高温度 (加热时间) 3、物质种类(水、油) 转换法 2、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物质属性) (C)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C = 4.2×103 J/(kg·℃) 水 【教学设计亮点】 1、研究比热容实验是教学的难点,在引入上从生活体验入手,用餐巾纸和普通试卷纸来比较吸水能力,同时引导在作对比时要控制质量相同。再次用微课视频播放海边沙子和水在同一阳光照射下,温度不同的体验引入课题:不同物质的吸热能不同吗?结合生活体验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2、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用了小组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实验中充分体会到原来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是不同的。同时锻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并探究实验中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3、设计实验方案是难点,本节从前面已学的知识和烧水经验知道,水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有关,在运用控制变量法时,使学生容易想到要控制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层层推进,深入浅出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也是亮点。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北师大 版 预习提示 1. 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2. 什么是比热容?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 比热容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怎么读? 4. 水的比热容是多少?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5. 举例说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②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②养成实事求是、新生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提出问题──猜想──讨论──反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学媒体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 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师: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 (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 进行新课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上网查阅《气候与热污染》的相关资料,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录像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吧! 板书课题: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39-4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 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回忆思考,发表各自建议:①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短些.②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快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高慢些……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如课本图13-9(b)使相同质量的铜和铁升高相同温度,需要的热量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 生:质量相同的铜和铁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不相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 (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煤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 (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 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 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煤油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

(新)粤沪版物理九上《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公开课(教案)

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会进行简单的吸热问题计算。 4.能尝试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现象。 5.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并提高他们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不同的实验,现象分析。 课前准备 水、煤油各80 g、易拉罐2只、温度计1支、酒精灯1盏、火柴1盒、铁架台1套、秒表1只、多媒体设备、量筒(100 mL)1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图片,由学生分析沙漠地区某一天的气温变化以及同一天同一纬度某一海滨城市的气温变化。 提出问题:同一天这两个地方的温差为何如此之大? 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新课教学 (一)活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 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 2.猜想与假设(只有两种可能) (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无关。 3.制订方案与设计实验 提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可能与物质种类也有关系,实验时,为了验证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讨论) 4.方法研究:控制变量法 具体做法: (1)如何选取物质:选取______相同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 (2)如何使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 (3)如何比较水和煤油哪个升温更快? (4)如何判断温度的变化? (5)在考虑了上述几个问题后,谈谈你的思路。 (学生交流与讨论、发表见解)

2022年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精选教案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根据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 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 并了解“热岛效应〞. 3.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 会利用公式Q=cm ∆t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 而海水却非常凉爽;黄昏太阳西落, 沙子很快凉了下来, 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 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进行新课 一、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 1.提出问题: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 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谁需要的热量多? 2.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拟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 跟水的质量(m)有关, 跟温度升高的度数(Δt)有关 . 3.设计实验:〔1〕如何使物质的温度升高?〔2〕如果改变加热方式会不会影响实验效果? 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 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4.讨论、交流

2023最新-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想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基于此,我将对教材与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放热能力,也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然后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过渡句)分析完教材我再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学情分析 而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并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知识。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三维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能用比热容的意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比热容这一特性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渡句)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公式及应用; 【难点】利用比热容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渡句)为了更高的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实验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句)有了方案与方法,就要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检验,接下来就是我的教学过程设计环节。 六、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新课导入、新知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这几个环节进行讲授。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会采用情景的方式进行导入,在大屏幕上呈现两个情景: 情景一:艳阳高照的夏天,有两个人正从沙滩向海边奔跑,甲说:沙子太烫脚了;乙说:快点跑,到海里就凉爽了。 情景二: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学生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因为白天海里就比较凉爽,乙则认为晚上是不一样的,在岸上散步更凉爽。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 第一篇:《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12.3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教学重点】 1、探究物质比热容 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教学难点】 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个、电加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