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张晓亮;张金庆

【摘要】The conventional depletion oil recovery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Darcy equation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to fracture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ue to the strong anisotropy caused by the natural micro-fracture and the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of the matrix.A new depletion oil recovery calculation method is proposed,which can take both the reservoir anisotropy and the non-Darcy flow in matrix into consideration.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natural depletion oil recovery of fracture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ithin the ultimate drainage radius is only one third of that calcul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The non-Darcy flow oil production decline and the field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to verify the calculation rationality,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of actual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结合非达西渗流理论,提出了能够同时考虑方向性非均质以及基质中流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结果表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为常规方法计算值的1/3,并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下降以及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两方面阐述了1/3结果的合理性,同时证明与低渗透油藏开发实际相吻合。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11(032)004

【总页数】3页(P409-411)

【关键词】微裂缝;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启动压力梯度

【作者】张晓亮;张金庆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27;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3.7

由于低渗透岩石比较致密,强度和脆性比较大,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微裂缝,形成裂缝性低渗透储集层[1]。此类储集层受裂缝的影响呈现方向性非均质,同时,受孔喉结构特征和流体特性的影响,低渗透储集层流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2,3]。准确地评价弹性采收率是此类油藏开发设计的关键,尤其是初期以弹性开发为主的异常高压低渗透储集层。

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

1.1 各向渗透率计算方法

设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基质岩心的渗透率为K m,微裂缝的渗透率为K f,微裂缝的线密度为C d,单一微裂缝的宽度为b f.根据等值渗流阻力法,可得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平行于微裂缝方向的渗透率为[4,5]

垂直于微裂缝方向的等效渗透率为

由于Kx≠Ky,因此,具有微裂缝介质相当于主渗透系数为Kx和Ky的各向异性介质,其主轴方向为沿微裂缝方向和与微裂缝垂直方向,储集层渗透率可表示为二阶

张量的形式。

根据张量理论,某一方向渗透率与主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式为[6]

(1)—(3)式说明,微裂缝发育的储集层各向渗透率存在差异,微裂缝与基质

渗透率差异越大,各向渗透率差异越大。

1.2 各向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方法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低速渗流时不遵循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是孔隙结构、固液作用的综合体现[7]。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约为-1[8],即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集层各向渗透率不同,所以各向启动压力梯度也不同,将(3)式代入(4)式可得各向启动压力梯度

1.3 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

假设无限大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一口生产井,以定井底流压p wf(p wf≥p b)弹性开发直至结束。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按以下思路求解:①由非线性渗流理论确定弹性开发结束后压力分布和极限泄油半径;②根据物质平衡方法计算累计产油量,进而得到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弹性开发结束后压力分布为[9]

启动压力梯度是渗流的阻力,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在一定压差下,极限泄油半径就越小,根据非达西渗流理论,极限泄油半径为

由物质平衡方程积分可得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油量

而常规弹性采油量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容积法计算泄油范围内的地质储量为

由(5)—(10)式,完成积分并忽略油井半径的大小,可得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为

由(10)式可以看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限泄油范围内的弹性采收率为常规方法计算值的1/3.

2 新计算方法合理性分析

(1)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下降。对比(8)式和(9)式可以看出,与常规弹性采油量计算公式对比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计算公式存在两方面的差别:①压力降的差别,常规的弹性采油量计算压力降为p i-p wf,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计算压力降为(p i-p wf-Gr),公式多了一项(-Gr),使得泄油区内渗流阻力增大,将导致弹性采油量的下降;②泄油面积的差别,常规弹性采油量计算公式泄油边界为油藏边界,而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存在极限泄油面积,极限泄油面积之外油藏流体因启动压力的存在并不能参与流动,这将直接导致弹性采油量的下降。

弹性采油量的下降必然导致弹性采收率计算值的下降,这是1/3出现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2)由(9)式可以看出,常规的弹性采油量与井网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不合理的。目前低渗透油藏开发表现出“注不进,采不出”的开发特征,加密井网能够增加动用面积,同时很多学者还提出了“有效动用”的概念,这表明启动压力的存在

对开发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常规的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与上述观点明显不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常规的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基于达西定律,地层中只要有压力降落,流体就能流动,这明显夸大了流体在低渗透储集层中的渗流能力,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不符。因此,对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采收率的预测如果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将存在很大的误差,甚至导致错误的决断。笔者提出的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考虑了非达西渗流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与目前低渗透开发实践更加吻合。

3 实际开发井网弹性采收率

上文指出,考虑非达西渗流后低渗透储集层存在着不能启动的区域,这就导致弹性采收率必然与井网有关。实际开发井网的弹性采收率计算可按单井来进行,通过井网参数计算单井泄油半径,如果泄油半径大于极限泄油半径,则可按(11)式计算。微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为了获得好的开发效果,需要沿微裂缝方向布井,同时缩小井排距,采用密井网开发[10]。因此,计算泄油半径小于极限泄油半径情况下的弹性采收率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7)式,定义等效压差Δp*,使泄油面积与由井网参数确定的泄油面积相等,即

将(5)式代入(11)式,解得

Δp*的计算可采用数值积分的方法,特别地,当n为-1时:

将(7)式中Δp替换为Δp*,重新计算(8)式和(9)式,可得泄油半径小于极限泄油半径时泄油范围内的弹性采收率

式中M=(1-2Δp*/3Δp),定义为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系数。

根据Δp*的定义,Δp*≤Δp,且当Δp*=Δp 时,泄油半径等于极限泄油半径。因此,按泄油半径与极限泄油半径间的关系,M的取值如下:

实际井网弹性采收率的计算分以下2个步骤:①根据油藏参数和井网参数,由(13)式计算Δp*;②Δp*≥Δp时,弹性采收率由(11)式计算,否则则采用(15)式计算。

采用算例分析微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的影响因素,所用基本数据如下:油藏综合压缩系数8×10-4(MPa-1),孔隙度0.15,初始含油饱和度0.65,原始地层压力35MPa,井底流压15MPa,原始地层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1.2,泡点压力下体积系数1.25,y方向渗透率为1×10-3μm2,α 为 0.5,n为-1,x 方向渗透率作为变量。

图1为Kx=10×10-3μm2时,弹性采收率随泄油面积(用井网密度来表示)的变化关系。常规计算方法计算的弹性采收率为恒定的值17.23%.可以看出,和弹性采收率与井网密度无关的常规认识不同,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大(泄油面积减小),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收率大幅度提高,这主要是由于随井网密度的增大,储集层中未启动区减小,整体泄油面积增大。但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收率值仍与常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启动压力增大了地层的渗流阻力造成的。图中井网密度为5口/km2时,对应极限泄油半径,小于该井网密度,弹性采收率为定值。生产实践亦表明,小井距开发是低渗透油藏有效的开发方式,验证了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图1 弹性采收率随井网密度的变化

4 结论

(1)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受储集层各向异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常

规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难以适应,本文提出的方法适合计算该类油藏的弹性采收率。(2)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限泄油范围内的弹性采收率为常规方法计算值的1/3,

并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下降以及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两方面阐述了该结果的合理性。

(3)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大(泄油面积减小),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收率大幅度提高。加密井网可以提高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弹性采收率。

符号注释

B ob——井底流压下的原油体积系数,f;

B oi——原始地层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f;

c t——综合压缩系数,MPa-1;

E t——弹性采收率,f;

G——启动压力梯度,MPa/m;

h——有效厚度,m;

Kθ——任一点总渗透率,10-3μm2;

Kx——平行于裂缝方向渗透率,10-3μm2;

Ky——垂直于裂缝方向渗透率,10-3μm2;

M——弹性采收率系数,f;

N——地质储量,m3;

ΔN p——弹性采油量,m3;

p i,p wf——分别为原始地层压力和井底流压,MPa;

Δp*——等效压差,MPa;

r e——油藏边界,m;

r lim——极限泄油半径,m;

S——井网参数确定的泄油面积,m2;

S wc——束缚水饱和度,f;

α——实验数据回归系数;

φ——孔隙度,f;

θ——与K x方向的夹角,(°).

参考文献:

[1]周志军,宋洪才,孟令波,等.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3):228-230.

[2]姚约东,葛家理.低渗透油层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0,21(3):213-215.

[3]陶军,姚军,范子菲,等.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5):626-628.

[4]刘建军.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理论与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02,34(5):779-783.

[5]冯金德,程林松,李春兰,等.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单井渗流数学模型[J].新

疆石油地质,2007,28(1):78-81.

[6]韩德金,张凤莲,周锡生,等.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技术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1):83-86.

[7]熊伟,雷群,刘先贵,等.低渗透油藏拟启动压力梯度[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2):232-235.

[8]郝斐,程林松,李春兰,等.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6):29-32.

[9]姜瑞忠,张晓亮.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8,15(4):70-72.

[10]邓明胜,汪福成,迟田立,等.朝阳沟裂缝性低渗透油田井网适应性研究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6):27-29.

浅谈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浅谈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摘要:石油是重要的工业资源,同时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在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以来,我国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迅猛的成长,尤其是我国的工业。而各个行业对于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就使得不同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石油供应不足的不良现象。低渗透油藏广泛发育在我国各大含油气盆地中,其资源量占全国石油总资源量的30%。随着常规石油资源量的减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水平,开发好和运用好低渗透油藏,对我国的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关键词:低渗透;开发难点;开发技术。 1、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油田,从发现到投入开发,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随着大规模开发的进行,为了便于管理,按初期对油藏的认识,人为地划分开发单元在所难免。而接下来的地质研究和油水井动静态研究,也随之按人为划分的单元展开。这就等于把一个局限性的认识关进一个特制的笼子里,进行局限性的研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种人为划分的单元与油藏分布的实际状况存在很大差别。人为划分的单元,绝大部分情况下把本来连片的油藏割裂开来,使地质研究乃至地质认识出现局限性,直接导致油藏认识的不完整性,成为制约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瓶颈之一。因此,加快开发低渗透油藏,就要重新按照油藏分布划分开发单元,继而进行整体的地质研究,使低渗透油藏开发成为老油田稳产的主战场。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研究,直接关系到它的开发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科研人员对低渗透油藏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实验,推导出了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数学方程,总结了低渗透油层中油、水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其规律,这为低渗油藏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胜利油田通过引入压力梯度函数改造达西定律,开发了“非线性渗流三维二相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成为准确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殊性的利器。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张晓亮;张金庆 【摘要】The conventional depletion oil recovery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Darcy equation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to fracture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ue to the strong anisotropy caused by the natural micro-fracture and the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of the matrix.A new depletion oil recovery calculation method is proposed,which can take both the reservoir anisotropy and the non-Darcy flow in matrix into consideration.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natural depletion oil recovery of fracture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ithin the ultimate drainage radius is only one third of that calcul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The non-Darcy flow oil production decline and the field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to verify the calculation rationality,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of actual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结合非达西渗流理论,提出了能够同时考虑方向性非均质以及基质中流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结果表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为常规方法计算值的1/3,并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下降以及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两方面阐述了1/3结果的合理性,同时证明与低渗透油藏开发实际相吻合。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11(032)004 【总页数】3页(P409-411)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开发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开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现状,探讨并展望了油田开发技术,以期为提高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开发;工艺技术;现状;展望 引言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较大,但其储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如渗流规律、油层孔喉、弹性能量、见注水效果、产油指数、地应力等,都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实践表明,合理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明显提升油田采收率。目前,研究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術,已经成为全球采油的一个热点话题。 1.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1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田,具有不同于中高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它自然产能低,弹性能量小,而经压裂后增产的幅度较大,天然能量开采产量则下降很快。与此同时,注水井的吸水能力较差,注水见效缓慢。 1.2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问题 我国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低渗透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第二,经过长期开发的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会出现套损、油井高含水转注等问题,最终会形成多注少采的格局,导致一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第三,在部署注采井网时,往往缺少对沉积微项类型和油田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致使井网部署缺乏地质依据,从而降低了开发方案的合理性。第四,注采井网对裂缝分布的考虑不足,致使油田注水开发之后,注入水沿着裂缝突进,油井含水量迅速上升,造成油井产量下降。另外,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在注水时,水窜现象严重。 2.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分析 2.1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 2.1.1合理部署注采井网 现阶段,对我国开发效果良好的低渗透油田进行分析得知,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紧密结合其裂缝特征,即天然裂缝和水力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在注采井网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油渗吸窜流指数研究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油渗吸窜流指数研究 杨元明;李治平;赖枫鹏;杨朝蓬;黄甫 【摘要】针对求解裂缝性油藏基质-裂缝渗吸量时需提供每个基质网格块的形状因子而带来的应用难题,引入窜流指数概念,用以描述单位渗吸压差下基质-裂缝渗吸量,通过对产量构成的细分建立了窜流指数与产量、压力的关系式.根据某区块的实际生产测试资料,应用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粗化等效成果,建立基质-裂缝渗吸量与渗吸压差关系曲线,求取了窜流指数.分析油藏合理压力系统,应用窜流指数预测油藏采收率,结果表明:应用窜流指数可以方便的估算基质-裂缝渗吸量,为油藏开发效果动态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4(014)026 【总页数】4页(P37-40)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渗吸;形状因子;窜流指数;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作者】杨元明;李治平;赖枫鹏;杨朝蓬;黄甫 【作者单位】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庆阳74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8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中基质是储油的主要空间,裂缝是渗流的主要通道,毛细管的渗吸排油作用是裂缝性油藏采油的主要机理[1,2]。前人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三个方面:①从渗吸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双重介质渗流的数学模型,推导可压缩流 体在不同几何形状裂缝-低渗基质间的窜流函数及相应的时变形状因子[3—6];②通过基质自吸水排油实验研究裂缝内驱替速度、油水黏度比、毛管力、润湿性、界面张力等参数对动态渗吸效果的影响[7—10];③通过局部网格加密或双重介质 数值模拟研究裂缝发育程度、弹性储容比、窜流系数等对渗吸采油的影响规律[11,12]。 目前还没有学者从开发动态角度研究基质与裂缝间的物质交换。为此从油藏工程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基质-裂缝的窜流指数表达式,为裂缝性油藏采收率预测提供 一种新方法。 1 窜流指数的引入 1.1 基本假设 ①基质只起储油作用,裂缝是导流通道,基质网格块之间没有流体流动,基质和裂缝之间存在流体交换,即双孔单渗储层;②油藏中岩石和流体微可压缩;③流体在裂 缝中连续流动,渗流符合达西定律;④裂缝主要为低角度缝,忽略重力驱油作用。1.2 窜流指数推导 根据节点分析法,裂缝性油藏的渗流可以分为二个阶段:一是从基质系统向裂缝系 统的径向渗流;二是从裂缝到井底的线性渗流。在第一阶段,注水入沿裂缝窜流的 同时,通过毛细管自吸作用渗入基质,驱替出基质中的原油,由于基质渗透率往往属于低渗、特低渗范畴,该阶段流动属于低速非Darcy 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第二阶段,压力波及范围内裂缝自储油及基质中驱替出的原油沿裂缝渗流入井底。

低渗非均质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低渗非均质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王杰祥;杜建德;王腾飞;陈征;李玉英 【摘要】针对长庆油田某区块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裂缝发育、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通过实验研究了注入时机对氮气驱油效率的影响,优选氮气驱注入方式并对气液比和段塞大小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N2注入时机对原油采收率有较大影响,N2注入时机应尽早.气液交替注入方式更有利于低渗油藏特别是非均质油藏的开发.气液比和段塞大小对氮气驱开发效果均有显著影响,优选结果是气液比1:1,氮气段塞个数为5.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4(014)018 【总页数】4页(P44-47) 【关键词】低渗透;非均质;注气;提高采收率 【作者】王杰祥;杜建德;王腾飞;陈征;李玉英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45 低渗透油气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的特点,油气资源丰富,在新探

明储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是中国及世界各国开发的一个趋势[1,2]。但低渗透油藏一般具有储层性质差、孔隙度低、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3]。注水开发时,存 在严重的水锁、水敏、速敏等问题,伤害地层,这些问题导致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收率低,注水开发不理想。注气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注入能力,避免水锁水敏现象,是低渗透油藏开采的新途径之一[4—7]。气水交替注入技术不仅能提高注气驱过程的体积波及系数,还能改善高流度气体在流经低流度油藏流体时的流动效率,大大改善了单纯气驱中的气窜问题,是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8—11]。对层间非均质低渗油层进行了注气实验研究,对于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仪器与用品 恒温箱、精密平流泵、中间容器、填砂管(Φ25 mm×600 mm)、六通、压力表、 气量计、量筒、秒表、脱水脱气原油、地层水、高纯氮气、石英砂(不同粒径)、蒸馏水。 图1 实验流程Fig.1 Experimental process 2 实验方法 通过单管实验对比研究均质条件下氮气驱与水驱的驱油效率,研究注气时机对氮气驱驱油效率的影响。通过双管实验在单管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非均质条件下氮气驱和水驱的驱油效果。采用非均质模型优选N2驱注入方式,主要对气液比和段塞大小进行优化。 3 数据分析 3.1 单管实验数据分析 分别进行了单纯水驱、无水采油期结束时注N2、产水率30%时注N2、产水率60%时注N2、产水率90%时注N2实验,实验数据见表1。 表1 水驱与N2驱效果对比Table 1 The effect comparison between water flooding and nitrogeon flooding实验水驱采出程度/%气驱采出程度提高幅度/%

低渗透油藏综合开发渗流理论与方法

低渗透油藏综合开发渗流理论与方法 低渗透油藏是指石油藏渗透率较低(小于0.1mD)的油藏。由于岩石 孔隙的渗透能力较差,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综合开发渗 流理论与方法来提高开发效率。以下将介绍低渗透油藏的综合开发渗流理 论与方法。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理论主要有两个,分别是Darcy定律和介质自由能 理论。Darcy定律是描述多孔介质中渗流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可以通过Darcy定律计算低渗透油藏中油水两相的渗流速度和压力分布。介质自由 能理论是研究多孔介质中的相态平衡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论,可以用来研 究低渗透油藏中水和油的相分离和相态变化。 首先是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低渗透油藏的石油储量一般较少,采收率低,因此提高采收率是关键。采取常规油田开发方法往往不能满足需求, 需要采用增强采油技术,如水驱、气驱、聚合物驱、化学驱等。此外,还 可以考虑采用水平井和多水平井等先进开发技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 收率。 其次是优化井网布置的方法。井网布置的合理性对低渗透油藏的开采 效果有很大影响。井网布置应尽量避免井间干扰,同时保证井网密度适中,以增加油藏的开采效果。对于低渗透油藏,为了减少井间干扰,可以采用 水平井和多水平井等技术,使井距变小,增加油藏的驱动力。 再次是增强油藏动用能力的方法。低渗透油藏的渗透能力较差,油藏 的动用能力有限。为了增强油藏的动用能力,可以采取压裂技术。压裂技 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和一定比例的砂岩颗粒使油层裂缝化,增加渗透率,

提高油藏的动用能力。此外,还可以考虑注入一些增油剂,如聚合物和丁 醚等,以提高油藏的动用能力。 最后是进行油藏水驱研究的方法。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能力较差, 水驱的效果有限,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剩余油。因此,需要进行油藏水驱研究,寻找提高水驱效果的方法。可以考虑调整注水量和注水压力,优化水 驱参数,提高水驱效果。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吸水剂、表面活性剂等增 强水驱效果。 总之,低渗透油藏的综合开发渗流理论与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渗流理论、开发方法和增强采油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只 有采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实现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不断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将成为低渗透油藏产量稳定的关键。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采用注水开采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归纳了一系列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对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低渗油藏;水驱开发;采收率 中国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在开发理论和开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的不断深入、开发对象和储层改造的日益复杂,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提高水驱采收率是改善低渗油田开发效果,有效动用低渗储量,对油田持续稳产、效益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井网优化及加密调整技术 2000年以后投入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结合整体开发压裂,优化并采用了非常规的菱形和矩形井网。这种井网的优点是井排距灵活可变,适应不同开发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的低渗透油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方向性水淹速度,提高侧向井见效程度及平均水驱均匀化程度。缺点便是与基质物性匹配难度大,调整余地小,对于天然裂缝多向发育的油藏风险较大。 动态缝的延伸、沟通是低渗透油藏方向性见效、水窜的主要原因,天然裂缝方向和人工裂缝方向及相互影响决定了水窜、水淹方向。裂缝侧向基质的有效驱替范围,主要取决于基质物性,是确定合理排距或注采井距的主要依据。类块状油藏井网对河道砂体的控制和多层油藏井网对非主力层的控制是提高水驱动用的关键。单砂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是提高水驱波及的主要因素。注采井网与砂体分布形态的合理配置,尽量避免沿河道方向注采,造成基质水驱沿主河道高渗条带突破。 井网与缝网的合理匹配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不同类型油藏、不同井型、不同改造方式,优化并确定合理注采井网系统。 2 层系优化重组技术 层间及层内非均质造成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差异较大,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可以提高采油速度、水驱波及体积和采收率。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可以通过3种模式来实现。模式一,分采合注,就是井网加密调整,在主力层和非主力层分采,在层系内分注。这种模式预计提高采收率8%~10%,在油层厚度大、层数多、跨度小的区块可以试验、推广。模式二,逐层段上返,逐层段、分主次,四阶段接替上返,预计提高水驱采收率8%。模式三,二三结合,改善Ⅱ、Ⅲ类层水驱,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 蔡建钦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蔡建钦 摘要: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的进步,面临着日趋减少的严峻局面。作为油田开发技术人员,寻找高质量的油田已成为 开发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目前低渗透油藏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掌握了其开 采特征和技术,才能顺利完成开采工作。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特点和开发技 术进行了一些简单分析,希望能更好地促进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开发技术 1、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 1.1储层特征 通过使用地震预测及测井技术,多参数辅助参考、前期预测储层分布情况及 含油体量,也可利用岩芯观测、常规及成像测井、地应力测定和地质建模等技术 手段研究储层裂缝特性,从而预估地层裂缝分布情况。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是磁 共振技术,通过使用磁共振而研究微观空隙结构及可流动体饱和度的关系。 1.2渗流机理特征 对于渗流机理的研究主要通过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流固耦合作用分析、渗 吸作用探讨三个方面进行。非达西渗流特征的研究形成了并建立非达西渗流方程 式及数值模型;流固耦合作用分析证明了低渗透储层压力敏感性较强,从而得出 流固耦合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一定影响;而渗吸作用初步得出其在低渗透储层中 的排油效果最好,是极佳驱油方法。 2、低渗透油藏开发特点 低渗透储层具有沉积矿物成熟度低、黏土含量高、颗粒细、成岩压实作用强、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孔隙喉道细小(且小孔喉所占比例 很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油水渗流机理不同于常规储层:基质中流体呈 现出渗吸作用和低速非达西渗流的特征,微裂缝中流体以达西渗流主导,压敏效 应严重。由于油井无自然产能,须压裂改造投产,但单井产量低,自然递减快, 一次采收率低。常规注水开发渗流阻力大,注水压力高,基质油启动压差大,难 以有效驱替,洗油效率低;而天然裂缝以及后期储层改造的人工裂缝的普遍存在,使得注入水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油井含水上升快,波及面积小,极易造成水窜水 淹现象。据统计,国内外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平均仅为20%左右,大部分原油滞 留在油藏中无法采出,所以低渗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巨大。 3、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 3.1非达西渗流特性 所谓达西定律是指在岩石空隙中根据实验得出的规律渗流特性。而在低渗透 储层中,较低的孔隙度及表面积与原油边界的影响、气体阻碍的产生、表面分子 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原油流体并不能按照达西规律流动特性在储层中流动。因此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原油的流动轨迹并不能遵照达西定律,其受制于压力 梯度,在低渗透条件下,其启动压力梯度就会随着渗透率变低而增大。 3.2地层改造(注水井作业)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般需要进行整体压裂改造开发。主要通过对油水井对应 压裂、油井压裂水井增注、油井压裂水井不增注这几种形式进行改造开发。低渗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论文]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摘要】石油开采时石油行业的一个重要环节。面临石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我国,低渗透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其开采技术也相差甚大。本文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论述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和分析了井网优化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周期注水井网调整 1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及开采规律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如下:(1)油藏类型较单一。我国低渗透油田主要是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一般为弹性驱动油藏,弹性能量的大小依各油藏的地质特征和饱和程度的高低有所不同。(2)储层物性差。低渗透油田储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根据低渗透油田的实际,形成低渗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储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一般说来,储层渗透率低,其孔隙度也低,所以这类油田也叫低孔低渗油田。(3)孔喉细小、溶蚀孔发育。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原生粒间孔(<25%)和次生粒间溶蚀孔(40%~70%)都有发育,但溶蚀孔要较发育,另外还有微孔隙(<35%)、晶间孔和裂隙孔。由于低渗透储层一般孔喉半径很小,在一定驱动力作用下,相对大的孔道进油了,而毛管压力阻力大的小孔道,油进不去,所以造成了低渗透储层含油饱和度比较低。(4)构造运动拉张、挤压形成油田的裂缝。我国西部沉积盆地多为挤压型盆地,裂

缝多伴随逆冲断层发育,裂缝发育很明显,发育规模大,延伸长度和密度大。裂缝的空隙度很低,但渗透率比基质岩高得多,对流体流动影响很大,对石油储量影响较小。 2 低渗透油田开采特征 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天然能量弱.在开采过程中表现出与一般中高渗透油田不同的开采特征。 (1)自然产能低,只有通过优化压裂改造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技术经济评价。(2)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压力和油井产量下降快,一次采收率低;(3)低含水期含水上升慢。中低含水期是可采储量的主要开采期;(4)低渗透油田见水后,产液指数、采油指数随含水上升大幅度下降,稳产难度大;(5)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 3 优化低渗透油田开发方式 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和渗流特征与中高渗透率油田存在明显 差异,它的开发是一项多技术、多专业、多工种联合作业的系统工程。 3.1 充分利用天然能量 低渗透油田尤其是高压低渗透油田初期压力高、注水困难,充分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在获得较高的一次采收率同时,还可以延长油藏无水采油期,改善开发效果。 3.2 周期注水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弹性产能和采收率计算方法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弹性产能和采收率计算方法 郑凯;杜新军;贾继生;张恒伟;余峰 【摘要】A new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productivity and calculating the recovery factor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eveloped by elastic drive is proposed by taking account of the effects of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pressure sensitivity and the decrease of fracture conductivity. The method has been validated by field data, allowing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productivity and recovery factor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eveloped by elastic drive.%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性和压裂缝导流能力衰减对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产能分析和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现场实际数据计算验证了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可实现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产能变化规律和弹性采收率的分析和预测.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12(019)002 【总页数】3页(P94-96) 【关键词】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性;弹性开发设计 【作者】郑凯;杜新军;贾继生;张恒伟;余峰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滨州256600;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000;中石化济北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1400;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滨州256600

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方法实现低渗油藏的有效开发(全文)

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方法实现低渗油藏的有 效开发(全文) 一、项目背景 Q1块位于辽宁省康平县境内,构造上处于彰武盆地张强凹陷七家子洼陷东北部,含油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沙海组下段(K1sh下),上报含油面积5.63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40.0×104t。 区块产能差异大,油层控制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其主要原因是: ①受资料限制和断裂系统复杂性的影响,对区块地层、构造等基础地质问题认识不清;②受沉积控制,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 ③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④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方式优选。 二、精细地质研究主要做法及成果 精细地质研究方法是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和技术系列,单项或孤立地应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和技术,虽然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有很大的局限性。 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多种技术系列融合、一体化,做到准确评价油藏潜力,实现油藏的有效开发目的。 1.地层界面等时解析,确保地质特征可靠性和准确性 以岩性、电性等资料为基础,参考稳定标志层,井震结合,应用地层界面等时解析技术,从大到小逐级控制对比精度、逐级对比,提

高对比的准确性。 该区构造主要受一条近南北向正断层、一条北东向正断层和两条北西向断层共同控制,内部在一条近东向正断层的作用下分割为两个较大的次级断块,各断块内部发育多条次级小断层,使断块圈闭进一步复杂化。 通过地层等时解析方法的应用,使地层对比及构造组合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以对比标志为主要依据、进行岩性-等厚对比”转变为“以岩性、电性等资料为基础、井震结合、参考标志层、进行等时对比”。对丰富的沉积现象(如削蚀、超覆、尖灭、加厚等)给予合理解释,取消大量因等厚对比人为造成的断点,断裂系统简化、更合理,对油藏地质体的控制更可靠。 2.储层分类评价,识别有效储层为开发部署提供依据 油层平面分布受沉积相带、储层物性和构造等多重因素控制,南北断块有一定的差异。根据J函数,对Ⅰ油组和Ⅰ油组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评价结果显示,Q1-4断块Ⅰ、Ⅰ油组均较发育;Q5断块以Ⅰ油组为主,Ⅰ油组分布局限。 应用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优选射孔压裂井段,保证了该块较高的初期产能和方案的有效实施,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 3.滚动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同时降低开发井实施风险 本着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以认识程度较高的Ⅰ油组为目的层按“滚动勘探开发”模式进行规划部署,通过系列滚动井和控制井的实施,进一步落实油藏发育特征,由可靠控制区逐步向油藏边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深入,许多低渗透油藏逐渐被探明,其分布范围越来 越 广,储量越来越大。目前已探明低渗储量近 50亿吨,已经开发近20亿吨,动 用率 40%左右,未动用储量近30亿吨。由于低渗透油藏一般边底水都不活跃, 天然能量 不充足,渗流阻力大,能量消耗快,严重制约低渗透油田的高水平开发。 我国近年来 经济发展迅速,对油气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搞好低渗透油藏的开 发对我国石油 工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压力 下降快;②油井需压裂投产,初期产量较高,但递减快;③受裂缝分布和储层非 均质 性影响,注采井组内一部分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甚至水淹, 另一部分油井却不 见效果,致使相当部分低渗透油藏处于低产、低采收率状态。 1低渗透油藏特点 1.1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随着渗透率的降低,地层流体的启动压力 梯 度急剧增加,两者之间呈幕函数关系(图1),即: 6^=0.060 8A711522 式中,Ge 为启动压力梯度,MPa/m ; K 为渗透率,mD 。 图1低渗透中原油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关系曲线 1.2应力敏感 低渗透油藏大多属于应力敏感性油藏,随着注入水的进入或地层流体的采 出, 地层岩石的有效覆压将会发生变化, 岩石发生形变,从而引起地层孔隙度和 渗透率 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最终影响油气藏的产能和开发效果。 通过研究发现,岩心应力敏感系数b 与岩心初始渗透率Ko ,在双对数坐标下 呈 线性关系(图2)。对于低渗透油藏,应力敏感的影响显著增加,只要存在压 力降, 就会有渗透率的损失。因此,搞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关键是保持合理的地 层压力。 8 O.

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的综合技术——以火烧山油田为例

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的综合技术——以火烧山油田为例石彦;谢建勇;郑观友;陈新志;刘中军;梁成钢;余永新 【摘要】火烧山油田为裂缝性特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高角度直劈裂缝广泛发育,油田开发过程中水窜、水淹严重,产量递减大。通过4期综合治理,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油田持续稳产。在治理过程中,以精细注水、精细采油、精细措施作为技术关键,开展了开采配套技术研究,如机械管柱与化学工艺结合,各化学工艺技术相结合等,形成了提高采收率的综合性开采技术,为火烧山油田的稳产奠定了技术基础,取得了良好开发效果。%Huoshaoshan oilfield is a typical fractured sandstone reservoir with very low permeability,very serious heterogeneity and high angle fractures.And serious reservoir watered-out or water breakthrough caused obvious production decline during the oilfield development.Through four-period comprehensive controls and various field technological tests and stable production measures,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this oilfield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realizing its continuous stable production.In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s,taking detailed water injection,detailed oil production,detailed well stimulation treatment as key technologies,study on the matching technology was carried out.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with each other such as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string and chemical processes and technologies forme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for EOR and gained good results,which lays a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stable production of Huoshaoshan oilfield.

各类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 # 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 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 S K E o R 003871.03464.0lg 084612.0058419.0+++=φ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 HIDD_H1

3)万吉业(1962年) R R K E μlg 165.0135.0+= 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 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 2159 .01903 .00422 .0)()1(3225.0--⎪⎪⎭ ⎫ ⎝⎛⨯⨯⎪⎪⎭⎫ ⎝⎛⨯⎥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 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μ 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 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 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 h 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μ 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 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 Z 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 --+++++-=μ 以上各式中参数: 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υ: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 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

采油新技术新方法

采油新技术新方法 采油新技术新方法: 水平井采油 水平井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石油工业勘探开发技术重要的发展之一,国内大部分油田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水平井完井技术,从而大幅度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平井是指在钻到目的层部位时,井段斜度超过85?,其水平段距离超过目的层厚度10倍的井叫水平井。 一、水平井的优点: 在裂缝油藏中钻水平井可提高裂缝钻遇率,从而获得高于直井数倍的产能。 在薄层油气藏钻水平井,可以大大增加生产井段与储层的接触面积,大幅度提高油气井的产能。 在有底水、气顶的油藏中钻水平井可降低水气的锥进速度(锥进变脊进),延长油井的无水采油期,可以合理的利用油层的能量,提高油井产量和油藏采收率。 在天然气气藏中钻水平井,对低渗气藏可增加泄渗面积,从而减少生产井数,对高渗气藏可以减少紊流影响,进一步提高气藏产能。 钻水平井作为注入井,在注水、注气、混相驱和聚合物驱中可以提高波及体积及驱油效率。 水平井较小的生产压差可以有效起到防砂及抑制底水的作用。 水平井组合成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为更有地效开采稠油、超稠油、高凝油藏提供技术途径。 二、水平完井方法适用的地质条件

30多年的实践表明,钻水平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水平完井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地质条件,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水平完井方法才能收到经济效益。 1、薄层油藏 如果油层厚度薄,同时油层渗透率又低,通过横贯油层的水平井增加了井眼和油藏的渗流接触面积,补偿油层薄的缺陷。可以大大提高薄层油藏的产率比(产率比定义为当水平井和垂直井具有相同的泄油面积时,水平井的产能与同层垂直井的产能之比)。一般认为油层厚度应不超过20m,从经济方面考虑才适宜采用水平完井。 2、高垂向渗透性油藏 多数油层的垂向渗透率低于水平向渗透率。对于水平井来说,油井产能的大小,部分地取决于垂向渗透率的高低。油层垂向渗透率越大,流体垂向渗流阻力越小,产量越大。一般认为垂向渗透率接近水平渗透率时,从经济方面考虑才适宜采用水平完井。 3、纵向裂缝油藏 水平井提供了连通天然垂直裂缝的手段。即使油层的裂缝发育连通性较差,只要水平井眼与这些裂缝相交也能显著提高油井的产能。 4、非均质油藏 当油层在水平方向上存在非均质性时,横贯非均质油层的水平井为钻遇孤立的富油区提供了手段。 5、有气顶或底水接触面问题的油藏 和垂直井相比,水平井与油层的接触面积大得多。水平井眼附近的压降梯度比垂直井小得多,其压力降落近似为一条直线。由于水平井眼附近油层的压力降落缓慢,有利于延长水 侵入井眼,可提高油井采收率。

低渗透油田压裂注水采油整体优化方法(最全)word资料

收稿日期:2000207226 作者简介:闫建文(1967-,男,河北正定人,工程师,现从事采油工程研究工作。 3从事本项研究工作的还有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艺研究所的谢朝阳,于浩波,薛凤云,罗美娥。 文章编号:100023754(20000520050203 低渗透油田压裂注水采油整体优化方法 闫建文1,王群嶷1,张士诚23 (1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艺研究所,黑龙江大庆163453;21石油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利用带有013~018mm 人工裂缝的三维两相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经济评价模型和整体优化软件, 对五点法和反九点法井网中人工裂缝与井排夹角为0°和45°的油藏开采进行动态模拟。根据油藏参数和开发要求实现对井网、压裂、注入、采出参数的整体优化,进行多因素、多目标、多方案的优化决 策。压裂、注水、采油整体优化方法在大庆朝阳沟油田长42210区块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整体压裂;注水;采油;数值模拟;优化设计;软件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识码:A 低渗透油田合理开发方案的确定,需要人工裂缝参数(缝长、方位、导流能力、注入参数(井底压力、井口压力和采出参数(井底流压与地层的最佳匹配。本文通过整体优化方法来探索确定合理开发方案的有效途径。 1低渗透油田合理开发整体优化方法 的原理

根据低渗透油田的生产特点和人工裂缝的渗流特征,在电解模型和平面物理模型实验的基础上,建立 油藏与裂缝耦合的物理和数学模型,由人工裂缝和油藏之间的接触面满足压力相等和流量相等的原则,建立裂缝和油藏之间的内边界条件,通过五点法和反九点法井网单元的简化,根据对称原理得到油藏的计算单元和外边界条件。五点法井网分为裂缝处于有利和不利2种方位,反九点法井网分为裂缝和井排之间夹角为0°和45°。111物理模型 (1五点法井网,裂缝方位处于有利方位(图1和不利方位(图2,根据井网单元对称性和渗流 场流线封闭的特点,可取单元的1/4来代替整个单元来模拟。 (2反九点法井网,裂缝方位与驱替方向成0°和45°(图3,图4 。 图1五点法井网裂缝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目录 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4)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4)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4) 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5) 5、表皮系数分解 (5) 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 (6) 6.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 (6) 6.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 (9) 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 (10) 6.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 (11) 6.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 (12) 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 (18) 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19) 9、水驱曲线 (19) 9.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20) 9.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20) 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21) 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 (22) 11.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 (23) 11.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 (23) 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 (25) 11.4利用复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压恢) (26) 11.5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筛选 (27) 12、A RPS递减分析 (27) 13、模型预测方法的原理 (29) 14、采收率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29) 15、天然水侵量的计算方法 (30) 15.1稳定流法 (32) 15.2非稳定流法 (33) 16、注水替油井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40) 17、确定缝洞单元油水界面方法的探讨 (45)

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如果知道了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i p 和其相应的绝对无阻流量*AOF q , 就可以用下式计算不同压力R p 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2 * i R AOF AOF p p q q =。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指数式确定的无阻流量大于二项式确定的无阻流量,且随着无阻流量的增大两者差别越明显。当无阻流量小于50万时,两者相差不大。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油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 ⎛-=25.2b R o AOF FEp p J q (流压为0)。 o J -采油指数,⎪⎪⎭ ⎫ ⎝⎛+-=S r r B Kh J w e o o o 5.0ln 543.0μ;R p -平均地层压力(关井静压),MPa ; FE -流动效率,wf R p p mS FE -- =87.01; o o o Kh B q m μ12.2= 。 油嘴产量公式一(类达西定理推导):()h t o p p cd q -=2 油嘴产量公式二(管流推导):h t o p p ad q -=2 油嘴产量公式三(试验+经验):5.02GOR d bp q t o = t p -油压,MPa ;h p -回压,MPa ;d -油嘴,mm ;GOR -气油比,m 3/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