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突进特征分析——以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突进特征分析——以八区下乌尔禾组

油藏为例

李民河;吕道平;寇根;李震;夏洪强

【摘要】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发育,尤其是垂向上的裂缝延伸高度较大。实验区内4个井组的井间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示踪剂产出持续时间短,产出曲线尖而陡,注入水主要沿东西方向上的井排突进,甚至推进到二线和三线油井,且推进速度快,注水波及系数较小。注采井之间主要靠裂缝进行连通,且注采井之间的裂缝发育的规模和类型差异较大,注采井之间裂缝连通的条数从1条到几条不等,裂缝在不同层位之间的沟通作用致使层间窜流显像普遍存在。当注采井之间没有裂缝连通时,注入水就会聚集在注水井井底附近形成一个新的水体。%In the lower Wuerhe Formation in the eighth district,reservoir fissures develop well

and,especially,the vertical fissure extends higher.Monitoring result from tracers between four well groups within experimental area shows that the duration of tracer production is short,the production curve is pointed and steep,injected water dashes to west and east directions and even to second-third-line wells with less waterflooding sweep efficiency at high speed.Interjection wells and production wells are connected mainly by fissures which develop in different scale and type and link them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fissures.Therefore,the connection role fissures play in different layers makes layer cross flow common.Without

connection,injected water would gather at the bottom of a water injection well to form a new water body.

【期刊名称】《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25)002

【总页数】4页(P1-3,7)

【关键词】示踪剂;低渗透性;裂缝性油藏;回采率;波及系数

【作者】李民河;吕道平;寇根;李震;夏洪强

【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油田分

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克拉玛依834000;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油

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TE35

由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非均质性非常的强,注采井之间主要靠裂缝连通,搞清油水井间连通关系,是有效开发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关键所在。目前直接或间接确定井间参数的方法较少,其中示踪剂几乎是唯一可以定量研究井间连通特征的动态监测方法,它就是通过在注水井注入示踪剂段塞,在注水井周围的生产井监测示踪剂的产出情况,进而监测油藏平面、纵向、层内对应井间的渗流状况和油层物理特征。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油藏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地区,在克拉玛依市区东南约35km处。

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构造为南东倾的单斜,下乌尔禾组残余沉积厚度600m~

650m,从下到上可细分为五个层段,各段之间物性变差部分起隔夹层作用。为油层。岩心裂缝描述及微地震监测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高角度的剪切裂缝及斜交缝,

裂缝走向多为东西向,水平最大应力方向也为近似东西向。根据测井裂缝解释认为,试验区纵向上裂缝发育程度最高。储层基质孔隙度在8%~16%之间,平均孔隙度11.0%。渗透率值大部分集中在范围之内,平均

八区下乌尔禾油藏属于裂缝发育的非均质特低渗砾岩油藏,已开发较长时间,由于井距较小且井网经过多次调整,目前产量下降,含水不断上升。目前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

(1)储层水体形态变化影响因素复杂。井间示踪剂监测试验区共分布有7个水体,因注采结构调整,裂缝形态发生变化,且不断有新裂缝产生,导致水体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仅从动态资料无法对目前裂缝及水体分布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2)新见水井的见水方向难以判定。通过生产动态资料对该区初期见水见效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见水见效方向多以东西向(平行于裂缝走向)为主。注采结构调整后出现新的见水井,且由于受纵向渗流作用影响,来水方向不清;同时老注水井由于累积注入量较大,生产方式频繁调整,地下油水运移情况复杂。因此,仅通过生产动态资料的分析难以对水推方向进行判定。

为判断注采井组的油层性质及注入水的流动状况,分别在8515、T85034、

T85038、T85094四口注水井中注入不同的微量物质示踪剂,以当前的注水速度

注入,之后在周围对应的油井中取样监测示踪剂的产出情况。

85090产出了8515、T85034、T85039三口井注入的示踪剂,示踪剂曲线呈现

单峰,峰形尖而陡,但是三种示踪剂产出持续时间差异非常大,分别为10天、206天和8天,推进速度分别为57m/d、165m/d、145m/d;T85611井产

出了8515、T85034两口井注入的示踪剂,示踪剂曲线呈现单峰或双峰,峰形尖

而陡,推进速度分别为42m/d、45m/d;T85493、T85573、T85636井均产

出了8515井注入的示踪剂,产出曲线由多个峰值组成,峰形尖而陡,峰值相对较低,示踪剂产出持续时间分别为19天、16天、13天,推进速度分别为32m/d、

122m/d、122m/d,示踪剂产出曲线见图1。

依据示踪剂产出情况分析,注入水主要在东西方向上推进,见剂井分布在东西方向的一条线上(见图2)。示踪剂产出曲线形态尖而陡、峰值浓度差异巨大、推进速度快、推进距离远、产出持续时间短等特征反映了注采井之间主要靠裂缝进行连通,裂缝走向主要为东西向。产出曲线的峰值浓度越大、产出持续时间越长,曲线峰值个数越少,表明注采井之间连通裂缝的规模越大,且裂缝发育类型相对简单;反之,注采井之间连通裂缝规模越小,裂缝发育类型也相对复杂。因此实验井组内注采井之间的裂缝发育规模和类型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注采井之间裂缝连通的条数从1条到多条不等。

应用示踪剂产出曲线数值分析软件对上述注采井组油井的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拟合分析。通过拟合计算可求得各井方向高渗透小层的有关地层参数。

见剂井与注剂井之间的波及系数在0.09%~8.61%之间,注水波及程度非常低;见剂井与注剂井之间的等效渗透率(即为井间高渗通道渗透率的平均值)在

162×10-3 μm2~13824×10-3μm2 之间,平均为4361×10-3μm2,裂缝宽度在2.7μm~41.31μm之间,平均为15.39μm(见表1)。

示踪剂从注入井到采油井采出示踪剂是注入水的运动轨迹[3],且示踪剂段塞被注入水驱替到采油井,尽管不是全部的示踪剂被采出,但是在一定的监测期间内可以利用示踪剂在各生产井的回采率来定量分析注入水的回采率。

各渗流小层示踪剂产出浓度计算公式:

上式中,Δs:对应某一时间时的段塞长度;

u:一维渗流速度;

c:示踪剂浓度;

x:一维长度;

t:时间。

井筒的浓度即各层、各条流线上产出浓度的混合效应的结果,可以表示为:

上式中,c(t):井筒某一时间的产出浓度;

c0[t-τ(ψ)]:某一流线上在对应时间对应井筒位置的产出浓度;

∫dψ:对流线的积分;

q(ψ):流线上某种流体的贡献量。

试验井组注水累计回采率在4.5%~16.52%,平均为11.17%,无效循环水已经形成。

回采水率量化了注采井间的注采对应关系,从而可利用其判断油井从水井获得的注入水量。

计算公式:

上式中,η:某注水井注入水在对应油井产水中所占比例,%;

Lv:注入水回采率;

mz:注水井日注水量,m3

mc:产油井日产水量,m3。

注剂井对油井产出水的贡献在0.66%~78.71%之间(见表2)。85090、

T85493井产水75%以上来自于示踪剂注入井,表明两口井的生产已经由其对应的注水井控制。

8515井射开层位是,T85034、T85039射开层位是但是在只射开小层的油井中也有示踪剂产出,因此垂向上存在层间窜现象。其原因是垂向上的裂缝发育,尤其是小层裂缝垂向延伸高度大,从而造成不同射孔层段的生产井见到示踪剂。

T85038井笼统注入一种示踪剂,对其周围的20多口井进行了近12个月示踪剂监测,均没有示踪剂产出。主要是因为:一是T85038井与产油井之间没有裂缝连通,在基质渗透率只有1×10-3μm2~1.5×10-3μm2 的情况下,注入水推进至生产井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者根本不能推进至生产井。二是该井于2002年

11月投产后,油压自2004年6月开始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产液自2005年1月

开始也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含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2006年11月转注后,注

水压力上升较快,因此T85038的井生产动态也表明了该井与其它注水井或产油

井之间缺乏有效的裂缝连通;注入水可能直接进入了附近的水体,或在其附近聚集形成一个新的水体。

(1)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注采井之间靠裂缝连通,注水主要沿东西走向的裂缝推进,推进距离较远,由于垂向上的裂缝发育,注入水在垂向上的不同小层之间也发生了突进和窜流,当注采井之间没有裂缝连通时,注水井压力较高,注入水会在井底附近聚集成一个新的水体。

(2)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注采井之间主要靠裂缝连通,注水波及系数较低,注入水无效循环比例较大,部分油井已经被注水井控制,从而也造成注水驱油效果较差。(3)井间示踪监测井组内生产井产主要水来源已比较明确,因此有必要采取转向压裂;由于井间水窜通道为裂缝,后期进行调剖和堵水过程中,参考裂缝宽度(2.78μm~43.1μm)和产出示踪剂的波及体积,选择合适大小、合适用量的材料。

(4)本次井间示踪剂监测清楚地反映注采井组的注采运动规律及储层连通状况,同时也反映出了油藏注采井之间裂缝发育规模和类型。

【相关文献】

[1]刘同敬,张新红,姜汉桥,等.井间示踪测试技术新进展[J].同位素,2007,20(3):189~192.

[2]于瑞香,张泰山,周伟生.油田示踪剂技术[J].工业水处理,2007,27(8):12-15.[3]赵国瑜.井间示踪剂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4):94~95.

[4]李民河,廖建德,赵增义,等.微地震波监测技术在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3):16~18.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突进特征分析——以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突进特征分析——以八区下乌尔禾组 油藏为例 李民河;吕道平;寇根;李震;夏洪强 【摘要】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发育,尤其是垂向上的裂缝延伸高度较大。实验区内4个井组的井间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示踪剂产出持续时间短,产出曲线尖而陡,注入水主要沿东西方向上的井排突进,甚至推进到二线和三线油井,且推进速度快,注水波及系数较小。注采井之间主要靠裂缝进行连通,且注采井之间的裂缝发育的规模和类型差异较大,注采井之间裂缝连通的条数从1条到几条不等,裂缝在不同层位之间的沟通作用致使层间窜流显像普遍存在。当注采井之间没有裂缝连通时,注入水就会聚集在注水井井底附近形成一个新的水体。%In the lower Wuerhe Formation in the eighth district,reservoir fissures develop well and,especially,the vertical fissure extends higher.Monitoring result from tracers between four well groups within experimental area shows that the duration of tracer production is short,the production curve is pointed and steep,injected water dashes to west and east directions and even to second-third-line wells with less waterflooding sweep efficiency at high speed.Interjection wells and production wells are connected mainly by fissures which develop in different scale and type and link them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fissures.Therefore,the connection role fissures play in different layers makes layer cross flow common.Without connection,injected water would gather at the bottom of a water injection well to form a new water body.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2019年精选文档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0 引言 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为致密储层[1-3] 。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通常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油气田。目前低渗透储层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砂质碳酸岩、灰岩、白云岩以及白垩等,但主要以致密砂岩储层为主。 低渗透油田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低渗透油层连续性差,砂体发育规模小,井距过大,水驱控制程度低; 2)储层渗透低,流度低,孔隙喉道半径小,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 3)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4)储量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产量递减较快,无稳产期。 低渗透油气田与高渗油气田相比,其储层特性、伤害机理、流动规

律不仅仅是量的变化,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在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①油藏表征准确度差,渗流机理尚未研究清楚;②对油层伤害的敏感度强;③储层能量低,单井产量低;④基质中的油难以开采。归结起来是成本、效益和风险问题。 1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1.1油气藏表征技术 油藏表征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以至预测的技术。现代油藏表征技术是国外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等生产优化的最主要技术。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油气藏表征主要包括野外露头天然裂缝描述技术、成像与常规测井裂缝描述、储层生产动态测试资料表征、三维地震、四维地震、井间地震和井间电磁波等油气藏表征、三维可视化、综合地质研究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是对油气藏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预测是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主要技术。由于决策的内容不同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也不同描述内容和精度有差别。对进入中后期开发的老油田以确定剩余油分布为目的的油气藏描述必须通过集成化的精细表征提供准确的剩余油分布状况指导油气田调整挖潜改善开发效果。 1.2低渗油藏钻井技术包括气体钻井、雾化钻井、泡沫钻井和欠 平衡钻井技术等。 欠平衡钻井亦称为欠平衡压力钻井这一概念早在20 世纪初就已提出但是直至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井控技术和井控设备出现才使防止井喷成为可能这种钻井技术也得以发展和应用。在美国和加拿大欠平衡钻井已经成为钻井技术发展的热点并越来越多地与水平井、多分支井及小井

渗透率各向异性的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研究

渗透率各向异性的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常常通过压裂改造获得工业开发价值,而压裂所产生的水力裂缝的存在,使得低渗透油藏的整个开发过程展现具有与常规油藏开发不同的特点。低渗层常发育隐含或张开的天然裂缝,使渗透率存在明显的方向性而导致注水、采油过程中出现严重非均质性。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井网的设置应考虑水力裂缝和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影响并与之优化匹配。 标签:低渗透;开发井网;各向异性 一、渗透率各向异性的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研究意义 由于受沉积等地质因素的控制,储层渗透率的大小往往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特征。渗透率各向异性是储层的基本性质,它对油藏的有效开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注入流体沿渗透率较大的方向优先推进,导致不同方向上的生产井见水时间差别较大,致使驱替过程出现不均衡的情况,从而影响油藏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藏中存在人工裂缝,使得其开发过程展现与常规油藏开发不同的特点:压裂所形成的高导流能力的裂缝,改变了近井筒地带油的渗流方式,由常规的径向流动变成了特殊的双线性流动,即油先从致密地层流向裂缝,然后从裂缝流入井筒。 常规的中、高渗油层的渗流区域是以井筒为中心的同心圆,而低渗层压裂后由于井筒有两条对称裂缝存在,因而压裂裂缝周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泄流区域,随裂缝方位不同泄流区域也不同,井与井之间这种泄流区域可能交叉、重叠,在合适的裂缝方位下将形成最大的驱扫面积。低渗透油藏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压后支撑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而裂缝方位的有利与不利将决定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驱油效率,从而影响油藏的最终采收率。低渗层常常伴随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存在隐含或张开的天然裂缝,注水过程中由于渗透率的明显方向性而导致注水、采油的严重非均质性。因此,合理地部署井网可以得到有效调节。低渗透油藏开发的这些特点表明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井网型式与水力裂缝特性密切相关,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案的编制必须考虑人工裂缝的作用与渗透率方向性的影響。因此,渗透率各向异性的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井网型式选择 一套设计合理的井网系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要在低渗透油田井网的开采初期时采油速率高的优势尽量使无水采油期延长;其二,在尽量得到最多的油田开采收率;其三,整个井网系统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采过程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灵活性。井网再设计时要多方面考虑,综合考虑油田开发的经济性,比如单晶控制储量的多少,井网如何分布,还要控制好注水井与产油井之间的压力传递,另外还要最大程度地延缓方向性的水窜以及水淹时间。

浅谈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及注汽机理

浅谈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及注汽机理 分析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我们可得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为: (1)低渗、低孔、自然产能低,常规投产甚至不出油,注水困难; (2)原油粘度低,密度小、性质较好; (3)储层物性差,粒细、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后生作用强; (4)油层砂泥岩交互,砂层厚度不稳定,层间非均质性强; (5)油层受岩性控制、水动力联系差,边底水不活跃; (6)流体的不流动具有非达西流的特征。 低渗透储层的特征为: 低渗透储层形成有其独特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成岩 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使其具有典型的特征,主要包括:储层物性差,沉积物成熟度低,但后生成岩作用往往经较强烈;孔隙度低,孔喉半径小、毛细管压力高,原始含油饱和度低;基质渗透率低;裂缝往往比较发育;非均质性强;粘土矿物含量高,水敏、酸敏、速敏严重。正是由于这些特征,决定了低渗透储层研究的特殊性。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为: (1)低产井多。在开发过程中,油井自然产能低。渗透率低,导压系数小,压力传递慢,油井供液不足,投产后产量递减很快,出现很多低产井。 (2)采收率低。油层受岩性控制,水动力联系差,边水,底水驱动很低,自然能量补给不足,多数油藏主要靠弹性驱动和溶解气驱方式采油。一次采收率很低,一般只能达到8%-12%,注水后,一般低渗透油田二次采收率提高到25%-30%,特低渗透油田则为20%-25%。 (3)采油速度低。特低渗透油田,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采油速度约在1%以下;注水开发,采油速度在1%左右;一般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采油速度在短期能达到2%以上。 由于低渗透油质轻,又加之气易流动的特点,使注汽变得更具吸引力。关于注汽机理的论述很多,总体上可分为一次接触混相、多次接触混相、非混相驱三种,而多次接触混相又分为蒸发气驱混相和凝析气驱混相两种。 一次接触混相驱: 注入的驱替剂与原油一经接触就立即混相,称为一次接触混相。最常用的一次接触混相驱的混相剂一般是中等分子量的烷烃,如丙烷、丁烷或液化石油气。尽管注入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烷烃能很很好地与原油混相,但是连续注入的费用太高,不经济。因此,一次接触混相驱替过程一般都包括

低渗透油藏

我国将渗透率低于50×10-3 平方微米的油藏统称为低渗透油藏。其中,渗 透率小于10×10-3 平方微米的称为特低渗透油藏。这类油藏的开采有其突 出的特征。 1.自然产能低,需经压裂改造才有工业开采价值 低渗透油藏油井自然产能很低,根据国内9个油田的统计,单井自然日产油量一般只有1--8t,有的井甚至无自然产能。经过压裂以后,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可达到3.6—27.7 t例如大庆的榆树林油田,油井自然产能只有0.86t/d,压裂后增加到9--lOt/d,基本具有工业开采价值。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地层和注水压力上升快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矛盾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地层中粘土矿物膨胀和水质等因素影响,油层遭到伤害,吸水指数下降;另一方面是低渗透油藏渗流阻力大,传导能力差,再加上井距往往偏大,注水能量很难传导扩散,致使注水井压力很快上升,在注水井附近憋成高压区,降低了有效注水压差,造成吸水量的递减。 3.生产井注水见效差,低压、低产 根据我国主要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资料统计,在井距250--300m的条件下,油井一般在注水6个月后才开始见效。有些低渗透油藏由于储集层性质太差,非均质性又比较严重,虽然注水时间长,但油井见效率仍然很低。 4、油井见水后采液指数大幅度下降,产油量加速递减

低渗透油藏含水60%时,产液指数一般只有原始值的40%左右,再加上地层压力水平低,产液量很难提高,这样就造成了低渗透油井见水后产油量的加速递减。大量实践证明,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主要矛盾就是注水井的地层压力和注水压力上升快,生产井压力和产量下降快,注水量、产油量、开采速度和采收率都非常低,正如人们所形容的,是“注不进;采不出”。 5.注采井距适当缩小,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为了探索低渗透油藏经济有效的开发途径,各油用开展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矿场试验。吉林新民油田的小井距试验比较典型。该油田开采目的层为白垩系泉头组的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平均渗透率5.3×10-3平方微米,1990年采用300m井距、反九点注采系统投入开发。为了对比不同井距的开采效果,开展了小井距试验。小井距试验区为150m井距、反九点注采系统,共有8口油井,一口注水井。 全油田及小井距试验区的开采情况见图5-3-3 ?从图中看出,至1996年底小井距试验区单井日产油量(4t)为全油田平均数的2倍;单井累积产油量(7609t)为全油田平均数的2.4倍; 开采速度(4.4%)为全油田的4倍;采出程度(35.8%)为全油田的5倍。 尽管上述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核实,但小井距开采状况大大好于全油田平均水平,这一点是可以充分肯定的。 ?从上述试验可以明显看出,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采用相对较密的井网,合理地缩小井距,可以建立起有效的驱动体系,形成较大的驱动压力梯度,改善注水和采油状况,较大幅度地提高采油速度和原油采收率,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 毛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Email:*********************** 摘要:低渗油藏孔隙细小,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流体在其中流动存在启动压力。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本文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做综合性的论述。 关键词:非达西流启动压力介质变形渗流规律 前言 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研究中一直以达西定律为主要基础。达西定律的假设条件为:流体为牛顿流体,液流为层流状态,流体与孔隙介质不起反应。低渗透油层的许多特点和现象与达西定律所假设的条件相差很大,受固体表面影响边界层在孔隙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达西定律不适用于描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国外就有非达西渗流的提法。我国西安石油学院阎庆来等人最先用地层水和原油通过天然岩心进行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渗透率较低时,无论是水,还是原油都有较为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显示,即产生非达西渗流现象。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渗流环境复杂,因而其油、水渗流特点、规律要比中高渗透储层复杂得多。油田开发实践表明:与中高渗油田相比,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1)绝大部分低渗油藏天然能量不足,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2)注水压力高,而采油(气)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3)见水后含水上升快,采液指数和采油(气)指数急剧下降;(4)油田最终采收率低等特征。其原因在于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正文 1.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规律研究现状 目前求取两相渗流相对渗透率的方法,主要有稳定法和不稳定法两种,对于稳定法,因为测试时间长、受限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精密度还未被大部分学者所采纳。对于不稳定法,仍然是以采用JBN方法的为多,但JBN方法也存在严重的局限性,首先它为了避免岩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 摘要: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油田。我国低 渗透油田数量较多,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藏埋藏深或在偏僻的地区进行开采, 都会使油田产能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根据需求可以对不同的油田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开发方案。此外石油开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并且需要精 确性较高的石油检测仪器来进行检测,因此要想开发低渗透油田就要具备相应的 研发技术,所以本文对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盆地;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我国陆地沉积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大多数的油气藏属于低压、 低产、低渗的低渗透油田,油藏的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且油藏的隐蔽性较强,给低渗透油田的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 不断总结和创新,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不断突破。油气开发技术的发展提高了 我国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有效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现状。 1、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的物性较差,油藏的压力较低,地层能量不足,使得该 类型的油田自然产能低,加之低渗透油田的油藏隐蔽性较强,勘探开发的难度很大,因而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性表现为以下几点:(1)单井产量较低。由于低 渗透油层的压力较低,不能给油气田开发提供能量补充,油井的自然产能极低, 需要采用压裂改造的方式,获得油井内的原油。因此通常的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 田中应用效果不明显,需要借助外界的能量输入才能获取工业油流。(2)地层 压力低,自然能量不足。大多数的低渗透油田的地层压力系数低于1,地层能量 不足,通常采用溶解气驱油,但是气体很容易分散于地层孔隙间,压力很快下降,油层的产能效果下降非常明显,一次采收率低,约占总含量的10%左右。(3)液 体渗流在地层间的压力梯度较大。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油流在低渗透储层的 孔隙中流动时,存在着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当油流的驱动压力大于启动压力时,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问题及策略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问题及策略 摘要:低渗透油藏是指岩石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诸 多挑战。由于岩石渗透率低,油藏中的原油运移困难,采收率较低,给油田开发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产量和采收率,注水开发成为一 种常用的开发方法。然而,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因此,对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用于该类油藏的优化方案,对于 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问题;策略 1.低渗透油藏定义和特点 1.1定义 低渗透油藏是指那些具有岩石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油藏。通常,低渗透 油藏的渗透率小于0.1mD,孔隙度往往不足20%。相对于高渗透油藏,低渗透油 藏的原油在储集岩石中流动性更差,采收难度更大,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也较低,对采油技术和开发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特点 (1)低渗透。低渗透油藏是指油藏中储层岩石渗透率较小,通常在0.001 到0.1mD之间。这种低渗透性导致原油在储集岩石中流动困难,使得油田采收率 较低。 (2)小孔隙度。低渗透油藏的岩石孔隙度相对较小,一般在5%到20%之间。这意味着油藏中能够储存和流动的原油量有限,限制了采油的效果和产量。 (3)低渗透度与孔隙度非均质性。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往往存在 较大的非均质性,即不同地区或层位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差异较大。这使得注水开 发时注水效果不均匀,难以实现有效的原油驱替效果,增加了油藏开发的难度。

(4)高油层粘度。由于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的长时间储藏和水分解作用,原 油的粘度往往较高,流动性差。这要求在开发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以确 保原油的有效采集和提高产能。 (5)阻流环境。低渗透油藏中的储层特点决定了其通透性较差,易形成阻 流环境。阻流环境的存在增大了油藏的开发难度,需要更精细的调控和改进开采 技术。 1.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常见问题 2.1水与油的分层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水与油的分层问题是指在注水过程中,由于油层渗 透率较低,水和油在储层中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这种分层主要受到油层渗透性、 注水方式和地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2岩石孔隙度小 低渗透油藏的岩石孔隙度较小,使得注水剂进入储层岩石的能力受限,难以 实现均匀的注水效果。 2.3粘度相差大 低渗透油藏中的原油粘度往往较高,而注入的水通常粘度较低,两者粘度相 差较大。这种差异会导致注入液的过早排出,降低注水效果。 2.4地质非均质性问题 低渗透油藏的地质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内部渗透率和孔隙度存在较大的空间 异质性。这使得注水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和效果存在差异,增加了注水开发的难度。 2.5高渗透层影响问题 低渗透油藏的储层通常伴随着高渗透层或高渗透通道的存在。这些高渗透层 或通道易形成优先流动路径,导致注入液体绕过低渗透区域,无法充分驱替油, 降低注水效果。

玛东2乌尔禾组油藏恒速压汞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玛东 2乌尔禾组油藏恒速压汞微观孔隙 结构特征分析 摘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正确评价储层、采取作业措施十分重要。本 文采用恒速压汞技术对玛东2乌尔河组油藏进行了研究。根据3口井的压汞数据,获得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分析了渗透率与孔道半径、喉道半径等参数之间 的关系,揭示了国内油区主流喉道半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渗透率 越低,喉道半径分布越集中于低值区,且展布范围窄,曲线峰值高(2)玛东2 井区乌尔禾组油藏喉道半径分布曲线尾部拖长特征明显,表明玛东2井区的孔隙 类型为片状孔隙或微裂缝特征孔隙,开发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应力敏感性(3)玛 东2井区平均喉道半径以中喉道为主,较常规砂岩油藏要高,主要是微裂缝特征 孔隙。 关键词:恒速压汞;孔喉特征;主流喉道半径 开发实践表明,玛东2井区乌尔禾组油藏属于低孔、致密油藏,粘土含量高,微观非均质性和宏观非均质性强。准确把握储层岩石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对于后续分析油、气、水是在储层岩石在孔隙中的 分布和流动有重要的影响[1,2]。为了对该区油藏进行有效评价以提高单井产量,进 行了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恒速压汞实验。他是油气田高效开发的基础[3,4]。 1 恒速压汞实验原理及基本理论 通常而言,常规压汞只能得到某一级别孔隙对渗透率大小的贡献,恒速压汞 技术则能够对整个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度量,从而表征储层的独有特征。当水银以 极低的速度压入某一级别的孔隙和吼道的时候,这一非稳定过程,其实可以看作 稳定过程。汞、岩石和微量空气产生的接触角可以不考虑动润湿滞后产生的影响,三相接触始终可以看作静态接触,接触角和界面张力保持不变即准静态过程。根 据压力的涨落,量化孔隙和喉道,既能测试出某一喉道级别孔隙和喉道的总体积,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视吸水指数曲线特征分析与应用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视吸水指数曲线特征 分析与应用 摘要:随着油田的开发,地球能源逐渐消耗殆尽。对油层的压力将进一步减小,大量石油被挖出来,粘度增加,油井开采急剧下降,甚至停止生产,导致地下石油大量流失。特别是必须克服对石油流动阻力的低注入石油储量,以预防性注水的形式在许多低等级石油储量中预先增加了地球层的压力。由于注入量低的石油储量复杂、流速低,水开发难度大,有必要研究浅水曲线的特征特征及其应用。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视吸水指数;曲线特征分析;应用策略 引言 注入是提高溢油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一段时间后集水区的采油能力可能会下降,外部因素会影响采油能力,降低发展效果。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只有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吸收能力。集水盆地的吸收率直接影响低生产率,通常基于湿度指标的大小。 1低渗油田注水能力下降原因分析 1.1注水杂质颗粒直径大阻塞孔隙通道 发展水处理效率低下是一种常见的发展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利润率,从而导致不同数量的流入人的水中,这些流入人的层在井壁发生扰动后被固定下来,或者在地面运输中导致大坝。当部分圆直径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在井壁上形成过滤规则,并在土体内部形成桥梁,从而进一步缩小间隙,降低充填能力。当水中的人造物质强有力时,土壤会堵塞,导致水容量恶化。 1.2温度、压力影响胶质和蜡质的形成

根据采油工程理论,油层钻井前原油胶体和蜡含量动态平衡。油层启动后,地下流体和收集的原油会影响储油结构附近的温度和压力。地层内部温度和压力相应变化,温度和压力变化,处于平衡阶段的胶体和蜡含量平衡被打破,建立了新的物质平衡。胶体和蜡含量不平衡后,形成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在地层和油管壁中出现新的有机泥浆,有机依赖作用降低了低渗透油田的注水能力。相反,如果地下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蜡沉积,导致油管壁堵塞,注水能力下降。 2注水井视吸水指数曲线的分析 2.1视吸水指数曲线类型 注水井指示曲线表示稳定流动条件下,注水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用升压法或降压测试方法。根据注水动态、现场流程情况,确定测试的最高压力点和最低压力点,正常情况下为6~7个压力点。根据测试井的注水情况,确定测试时的稳定时间,一般每点为30min,最后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成视吸水指数曲线。近年来,油田通过大量的注水井视吸水指数测试资料,分析总结了低渗透油藏注水井7类视吸水指数曲线特征(见图1),并结合地质因素和油水井动态反应,明确了各类视吸水曲线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探索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吸水量与注水压力的关系,为低渗透油藏精细注水、注好水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图1低渗透油藏视吸水指数测试可能遇见的7曲线形态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小井距开发试验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小井距开发试验 覃建华;丁艺;阳旭;池建萍;潘前樱;路培毅;林革 【摘要】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巨厚的特低渗透砾岩油藏,前期采用275 m井距反九点井网注水开发,油井见效低、压力保持程度低、采油速度低,低渗透储集层较大注采井距难以建立有效水驱是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小井距试验通过细分开发层系、缩小井距、改变井网方式以建立有效水驱体系.将开发层系细分为3套,逐层上返,首先试验P_2W_4,由275 m×388 m反九点井网加密为138 m×195 m反九点井网,后期转为五点井网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同时,控制单井注水量,采用点弱面强的注采政策.试验3 a后,与八区正常井距区块相比,各项开发指标明显好转,预计可提高采收率8.5%.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9(030)006 【总页数】3页(P725-727) 【关键词】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特低渗透油藏;小井距试验;加密井;开发层系【作者】覃建华;丁艺;阳旭;池建萍;潘前樱;路培毅;林革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西部钻

探公司,测井公司研究所,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国际事业部,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3.4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油藏储集层是一套山麓洪积相的巨厚块状砾岩,平均厚度约450 m,具有中低孔(11%)、特低渗(1.2×10-3μm2)的特征,发育东西走向为主的直劈缝。油藏于1979年作为一套层系投入注水开发,经历了2次加密调整,到1992年由早期的550 m×780 m反九点井网加密到275 m×388 m反九点井网。2003年又将井距加密到195 m×275 m,与此同时,为 进一步搞好分层系加密调整提供实践经验,在油藏中部南北宽1 080 m、东西长1 480 m的区域开辟了小井距试验区,试验区油层厚112 m,采出程度11.3%,含水23.0%. (1)开发层系划分早期采用一套层系开发是基于储集层呈块状、垂直裂缝发育这一认识。通过储集层描述及注水开发效果分析,认识到储集层具有层状性质。尽管储集层外观呈块状,但大量发育的物性夹层(致密的不等粒砾岩、泥质砾岩)使有效储集层横向延伸长度远大于其纵向连续厚度。在三维地质模型中可以清楚看到油层的层状特征。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发现,见效油井中65%注、采层位对应,层位 不对应的射孔井段高差也小于60 m,在人工裂缝可沟通范围内。依据测井水淹层解释作出的注入水推进方向分析显示,注入水顺层推进占77.0%,向下占16.4%,向上占6.6%,注入水水窜水淹多与裂缝发育有关。可见,下乌尔禾组砾岩是具有块状特征的层状储集层,这是细分开发层系的基础。 试验区油层厚112 m,纵向跨度达到380 m,主力油层集中在300 m内。通过地质研究和数值模拟定量比较,将开发层系分为3套,并最终确定首个试验目的层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近些年来,低渗透油层的勘探开发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的石油开采总量。从目前开发出的地质中来看,低渗透油藏在所有开发出的油藏中所占比例高达70%,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我国的低渗透油藏具有高温、高压、高油气比、高饱和、高矿比度、低密度、低粘度、低渗透等特点。立足于现有的勘探开发技术与低渗透油藏的具体特点,我国普遍采用注水开发方式进行勘探与开发。但目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水井压力上升过快、水质不达标、吸水能力下降、产油指数下降、采收普遍率较低等问题。本论文侧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列举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 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只有明白了具体的产生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具体的问题包括水质和储层敏感性两个方面。 (一)水质问题 注水水质中的固体悬浮物和含油量超量是主要存在问题。除此之外,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差也是注水水质中存在的问题。水质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石油的正常开发进程与开发出的石油质量,因此不容小视。 1、固体悬浮物和含油量超标 固体悬浮物是指水质中含有的不溶性杂志,通常包括硫化亚铁、氧化铁、硫酸盐以及残留的细沙和土颗粒等。含油量是指水質中残留的石油含量。当水质中含油量较高时,水质中残留的油量会聚集形成油滴,堵塞在岩石的微小孔隙里,形成附加毛管压力,使管道内的压力上升过快,极易发生爆裂事故。其次、当水质中的固体悬浮物含量较高时,固体颗粒会滤出残留在管道内壁上或者进入石油储层中,从而形成低渗透性滤饼或者低渗透污染区域。过多的固体悬浮物所形成的滤饼会堵塞储层的流通孔道,使得油层吸水量较大程度的下降。 2、水质结垢影响 由于注入水质与地下水质的物质含量不同,造成水质配伍性较差,极易形成水垢。但当注入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多种化学离

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开发难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开发难点及影响因 素分析 摘要: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我国低渗透油藏的探明地质储量约占全部探明地质储量的 1/4。目前,分层注水开发是低渗透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之一。然而,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性、储层非均质性等原因,注水开发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对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效果的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影响因素; 1 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点 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点主要包括低渗透性、非均质性和敏感性。这些特点对分层注水的影响如下: (1)低渗透性:低渗透油藏的储层渗透率较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小,这使得注入水在储层中的流动阻力较大,注水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注水效果,需要采取分层注水技术,通过对不同层位进行分别注水,减小流动阻力,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2)非均质性:低渗透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不同层位之间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非均质性会导致注入水在各层位中的流动速度和吸收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分层注水的效果。为了减小非均质性对分层注水的影响,需要针对不同层位的特点进行分别注水,控制注入速度和注入量,使注入水能够充分润湿和渗透到储层中。 (3)敏感性:低渗透油藏的储层敏感性较强,主要表现为速敏和盐敏。速敏是指当注入速度过快时,储层中的微小颗粒容易被冲刷出来,形成“阻塞”效应,降低渗透率;盐敏是指当注入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时,容易使储层中的粘

土矿物发生膨胀,从而降低渗透率。为了减小敏感性的影响,需要控制注入速度 和注入量,同时对注入水进行净化处理,降低水中盐分的含量。 2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开发难点分析 (1)地层特性复杂:低渗透油藏的地层特性比较复杂,包括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多个参数。这些参数对分层注水的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地层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 (2)注水量和压力控制难度大:分层注水的注水量和压力需要根据具体的 油藏特点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注水量应该控制在油藏孔隙度的50%左右,以保 证能够充分地扩大孔隙度,提高饱和度,推动原油流动。同时,注水压力也应该 足够高,以克服地层的压力梯度,将高压水注入到更深的地层中。但是,由于低 渗透油藏的压力梯度较大,注水量和压力的控制难度也相应增加。 (3)注水方式选择困难:低渗透油藏可以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等先进的 钻井技术进行注水。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注水的效果,减少注水的阻力,降 低注水的能耗。但是,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地层特性复杂,选择合适的注水方式也 比较困难。 (4)水质条件要求严格:分层注水的水质条件对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适的水质会对油藏造成损害,降低采收率和生产效率。因此,需要对水质条 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3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开发技术 3.1常规分层注水技术 常规分层注水技术是指在油田开发初期,根据地质资料和工程资料,将油田 划分为若干个注水单元,每个单元采用独立的注水井进行注水。这种技术的优点 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但是,由于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 性较强,层间干扰和层内差异较大,常规分层注水技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注水 效果。 3.2精细分层注水技术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识别方法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识别方法 雷从众;林军;彭建成;张兵;顾远喜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8(029)003 【摘要】裂缝的识别与评价一直是油田开发储集层性质研究的难点,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采用岩心资料和EMI成像资料的裂缝分析为基础,描述了研究区各种类型的裂缝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常规测井资料的裂缝分析与标定,建立了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的模武;通过研究区内实际井的处理和解释,确定了单井裂缝类型、发育程度,揭示了下乌尔禾组油藏中裂缝的空间分布.【总页数】4页(P354-357) 【作者】雷从众;林军;彭建成;张兵;顾远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2249;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8;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8;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8;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8;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43 【相关文献】

1.特低渗透裂缝砾岩油藏水淹层识别综合技术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二叠系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J], 吕文新;金萍;林军;张广群;刘永萍 2.陆相砂砾岩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分析 --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J], 申本科;胡永乐;田昌炳;薛培华;张爱卿;李广超;薛大伟 3.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在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J], 李民河;廖健德;赵增义;李震 4.特低渗裂缝性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其对开发效果控制作用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油藏为例 [J], 徐怀民;阴国锋 5.体曲率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J], 伍顺伟;刘念周;谢丹;李雪燕;赵小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层识别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层识别 姚振华;覃建华;李世宏;徐斌;范小秦;姜涛;石勇 【摘要】根据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分析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油藏水淹状况,提出了裂缝性低渗透砾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层的综合识别方法,并对三次加密调整井进行了水淹层解释.调整井投产效果证明,该方法的符合率高达93.8%.研究认为水淹层的分布受裂缝和注水量的控制,在平面上水淹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其次;在纵向上以顺层水淹为主,水淹程度受油层打开程度和裂缝发育程度影响,P2W3P2W4水淹相对严重.水淹体的形态受裂缝形态控制,全区平均水淹体高度为80~120m,长度300~500m,厚度在100m左右.【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9(030)003 【总页数】4页(P362-365) 【关键词】克拉玛依油田;下乌尔禾组;砾岩油藏;水淹层;特征 【作者】姚振华;覃建华;李世宏;徐斌;范小秦;姜涛;石勇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西部钻探测井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32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油藏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逆掩断裂带南白碱滩断裂下盘,构造形态为一南东倾的单斜。储集层岩性以不等粒砾岩和细粒小砾岩为主,为扇三角洲-山麓洪积厚层砂砾岩复合体,非均质性较强。油藏于1979年投入注水开发,到2003年第三次加密调整前,采出程度9.3%,综合含水率达51%,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油层遭到一定程度的水淹。因此,识别水淹 层对部署加密井位、优化射孔井段、确定注采参数、选择稳油控水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以及长时间的注水开发,使水淹层识别及水淹特征研究具有很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储集层岩性复杂,油层电阻率变化幅度大(15~100 Ω·m),不易区分因水淹导致的电阻率下降;②注入 水的矿化度变化非常大,导致水淹层的电阻率差别大;③油水界面变化大,从海拔-2 650~-2 950 m;④储集层中裂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因裂缝导致的水淹普遍。 1.1 常规测井水淹层响应特征 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1-3]:①电阻率值下降,低于邻近井段或邻井相应层位电阻率(5~20 Ω·m);②侵入带电阻率(Ri)与地层真电阻率(Rt)重合或出现增阻侵入(Rt<Ri);③中子孔隙度异常增大(图1)。由于该区注入水既有低矿化度的地面水又有回注的高矿化度地层水,不同矿化度的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也各不相同。 (1)高矿化度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地层水总矿化度大于15 000×10-6,水淹层电阻率下降明显,地层真电阻率下降到20 Ω·m以下,而中子孔隙度没有明显变化

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研究

摘要 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渗流阻力大,注水压力高,注水效果差等诸多问题,经研究发现注气开发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室内物理实验方法,研究CO2驱中非混相驱替和混相驱的驱替效果和驱替机理,进一步确定此类油田是否适合CO2驱。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特低渗透油田有以下结论:(1)CO2驱采收率随注入量增加而增加,随驱替压力的增加而增加;(2)CO2突破前,生产气油比保持在原始溶解油气比,CO2突破后,生产气油比增加;(3)压力增加,CO2注入能力提高,当非混相驱时,压力增加,CO2注入能力增加的幅度比较小,达到混相以后,CO2注入能力迅速提高。(4)对于特低渗透油藏,混相驱采收率高于水驱,非混相驱采收率低于水驱;CO2驱注入能力最小是水驱700倍。总而言之,特低渗透油藏适合CO2驱。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CO2驱;驱替机理;室内实验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crude oil demand exceeds supply, more and more ver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need to be exploited. We meet many problems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flooding,such as high filtrational resistance,high water flooding pressure,bad water flooding effect.Reserchments of recent years demonstrate that gas injection can resolve these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9358460.html,boratory experiment of CO2 displacement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verify suitability of CO2flooding to this kind of reservoir.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 as flow:(1) In CO2 flooding,oil recovery factor increases as injection volume;(2)Before CO2 breakthrough,oil/gas ratio maintains original oil/gas ratio,after CO2breakthrough oil/gas ratio increases; (3)Injection capacity increases with pressure,amplitude of injection capacity rising in CO2 miscible flooding is higher than in CO2 immiscible flooding;(4)Oil recovery factor of CO2 miscible flooding is higher than water flooding,however,Oil recovery factor of CO2immiscible is lower than water flooding. Injection capacity of CO2 is more powerful than water flooding. In a word,CO2 miscible flooding is suitable to ver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Key words:Extra-low permeable reservoir;CO2 flooding;Displacement mechanism; Laboratory experi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