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病毒-流感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病毒-流感感染

简介

本文档旨在通过一个病例分析来探讨抗病毒药物在流感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病例背景

患者A,年龄45岁,男性,无过敏史。最近两天出现发热、咳嗽和流涕症状,持续时间为48小时。体温上升至38.5摄氏度,伴有轻度头痛和全身乏力感。患者未接种流感疫苗。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为流感感染。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和全身不适。

抗病毒药物治疗

对于患有高风险并出现流感症状的患者,抗病毒药物是推荐的治疗选择。针对流感病毒感染,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欧司他韦。

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A的背景和症状,我们可以选择奥司他韦作为治疗药物。奥司他韦是一种口服抗病毒药物,广谱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根据临床试验证据,奥司他韦在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治疗方案

患者A可以按照以下治疗方案服用奥司他韦:

- 奥司他韦口服片,每片75毫克。

- 剂量:成人,每日2次,每次1片,持续5天。

- 饭后服用,避免空腹。

预期效果

通过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治疗,患者A的症状和体温应该会在数天内得到明显改善。奥司他韦可以减轻发热、咳嗽和乏力等症状,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注意事项

-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剂量和用法服药。

- 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奥司他韦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告知医生。

结论

奥司他韦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对于流感感染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患者A可以通过规定的治疗方案中使用奥司他韦,以期望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及医生的专业意见进行调整。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病毒-流感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病毒-流感感染 简介 本文档旨在通过一个病例分析来探讨抗病毒药物在流感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病例背景 患者A,年龄45岁,男性,无过敏史。最近两天出现发热、咳嗽和流涕症状,持续时间为48小时。体温上升至38.5摄氏度,伴有轻度头痛和全身乏力感。患者未接种流感疫苗。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为流感感染。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和全身不适。 抗病毒药物治疗 对于患有高风险并出现流感症状的患者,抗病毒药物是推荐的治疗选择。针对流感病毒感染,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欧司他韦。

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A的背景和症状,我们可以选择奥司他韦作为治疗药物。奥司他韦是一种口服抗病毒药物,广谱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根据临床试验证据,奥司他韦在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治疗方案 患者A可以按照以下治疗方案服用奥司他韦: - 奥司他韦口服片,每片75毫克。 - 剂量:成人,每日2次,每次1片,持续5天。 - 饭后服用,避免空腹。 预期效果 通过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治疗,患者A的症状和体温应该会在数天内得到明显改善。奥司他韦可以减轻发热、咳嗽和乏力等症状,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注意事项 -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剂量和用法服药。

- 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奥司他韦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告知医生。 结论 奥司他韦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对于流感感染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患者A可以通过规定的治疗方案中使用奥司他韦,以期望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及医生的专业意见进行调整。

ICU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一例ICU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一.病例介绍 患者,女,17岁,体重49kg,2011年3月因双下肢乏力,在我院诊断为“脊索瘤”,予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双下肢乏力好转。6月前患者出现四肢活动障碍,行走困难,饮水呛咳,症状逐渐加重,于我院行头部MRI示“脊索瘤术后改变、肿瘤复发,右顶异常强化;静脉畸形可能性大。轻度脑积水,双侧乳头炎”,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5年7月8日收入院。入院诊断:脊索瘤(颅底);脑积水;双侧乳突炎。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2015年7月21日患者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转入ICU病房进一步监护。给予呼吸机A/C 模式辅助通气,并积极给予补液、降颅内压、扩管、抗感染、抑酸、保肝等治疗。二.抗感染治疗经过 患者转入ICU第一天血象不高,但体温偏高,胸片示两肺纹理模糊,临床经验性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2g Q8h 静点抗感染治疗。转入ICU第2日至第8日,多次痰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但患者血象、体温及PCT均不高,故考虑细菌定植。转入ICU第9日,患者血常规回报WBC 12.29×109/L,GR 72.94%,体温最高达38.2℃,体温、血象均升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考虑为肺部感染;患者为颅脑术后,不排除颅内感染可能,故结合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结果回报:MRSA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其敏感,故将注射用头孢他啶调整为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0.5g Q6h 静点抗感染治疗。转入ICU第11日,患者血象仍偏高,体温最高达39.2℃,持续冰毯降温至体温37.6℃。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并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敏感,胸片结果为两肺渗出性改变,但较前略好转;根据上述指标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注射用美罗培南1g Q8h 静点抗感染治疗。入ICU第13日,患者血象持续升高,WBC达15.81×109/L,NE 83.7%,故在维持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剂量的基础上将注射用美罗培南的剂量从1g Q8h调整至2g Q8h静点。转入ICU第16日,患者血象正常,但体温偏高,继续目前抗感染治疗。入ICU第22天,患者血象、体温正常,胸片示两肺渗出性改变、较前好转,同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敏感。考虑患者感染情况有所好转,故行降阶梯治疗:将注射用美罗培南

临床药师抗感染药物专业培训大纲 最新

六、临床药师抗感染药物专业培训大纲 临床药师培训分为通科培训与专培训二个阶段进行。临床药师专科培训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为已经完成通科培训的临床药师提供不同专业领域药学服务技能的培训。 抗感染药物作为一类特殊药品,正确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成为临床药师的最重要工作。 为提高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培训大纲,以指导培训和考核该专业临床药师。抗感染药物专业培训时间为期6个月。 一、培训对象 1、取得医学院校药学本科以上学历; 2、完成临床药师通科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培训目标 学员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并接受考核,应掌握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1、熟悉感染病学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理论,能够阅读和分析与抗感染疾病相关的特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文件、报告; 2、熟悉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原则; 3、系统掌握临床常用抗感染治疗药物特点,参与制定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能够根据疾病特点制定和优化个体化给药方案; 4、初步具备发现、解决、预防潜在或实际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具备参与重症感染患者的诊疗,具备解决临床实际药物相关问题的能力; 6、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应在省级以上卫生计生部门认定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进行。 (二)培训时间:培训实际工作(学习)日累计不得少于25周,980学时,

其中临床实践时间880学时,理论学习时间100学时。 (三)培训老师:学员培训所有轮转科室均应配备有专职临床药师,分别与所在科室一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临床医师组成带教组,共同完成一组学员(2-3名)的培训带教,各轮转科室的带教组中至少应有一位已经取得临床药师培训师资资格的临床药师负责学员培训带教。 (四)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科室时间(周) 细菌室外科2 4 ICU 6 内科(感染科、呼吸内科等感染相关科室)12 总计25 基地医院的感染科病区收治病患范围满足培训要求的,学员在感染科培训,不需要在其它科室轮转;感染科病区收治病患以传染病为主、不能满足培训要求的,应安排学员在呼吸内科轮转;外科及呼吸内科设有ICU病床并能满足培训需求的可以不再单独安排ICU轮转,在外科与呼吸科分别增加相应的轮转时间。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1、微生物学 (2)了解本地区常见的病原菌并了解其耐药机制 (2)了解正确解读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3)了解抗感染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2、了解下列诊疗方法和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中的应用意义 (1)了解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在感染性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意义(2)掌握全血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病原学检查的临床意义(3)初步掌握X线阅读报告和相关检查结果意义 3、掌握下列外科常见感染性疾病中2种疾病的病原菌特点、病理特点、临床表现、抗感染药物选择原则、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抗生素联合应用指征(1)腹腔感染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践体会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践体会 【摘要】药师的主要职责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临床药师深入 至病房之中可发挥其专业优势,与此同时协助医生制定安全且有效的治疗计划。 本文综述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感染治疗;药学服务;实践体会 目前来看,临床用药重难点问题表现为:如何规范化治疗感染性疾病[1]。抗 感染治疗所涉及的内容有:(1)是否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2)是细菌感染还 是真菌感染还是其他病原体感染;(3)应该使用哪一种抗感染药物;(4)药物 是否能够达到感染部位;(5)是否会发生二重感染;(6)是否会出现耐药菌等。有学者认为,抗感染治疗时临床用药是最难的一项决策。感染性疾病本身较为复杂,加之临床医师对于抗菌药物的具体药理特点和药效学知识不够了解,所以临 床不合理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普遍[2]。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会导致患者用药后不 良反应发生率上升、耐药性逐年增长,最终使其健康受损。近年来有关研究指出,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团队之中,为临床医师提供相应帮助以及为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可显著提高合理用药水平[3-4]。对于刚刚入行以及从业时间不长的临床药师来说,对药物服务工作理解不深,从而降低药物服务水平[5]。为了提高临床药师参与感 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将进行综述分析。 1.抗菌药指征判断分析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为:医嘱审核[6]。判断患者是否具有抗菌 药指征是临床药师医嘱审核的重要关注内容之一,也是临床药师将要面临的一大 难题[7]。以发热症状为例,发热的发生因素比较多,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 性发热。临床判断发热症状时,需结合患者病史、基础生命体征、临床症状、血 尿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如 果发热患者为感染所致,还需进一步分析何种病原体,不同的病原体感染所采取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感染-二重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感染-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是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这通常是由于使用抗菌药物所诱发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口咽、皮肤、肠道、呼吸道及泌尿道内存在大量的寄生菌,这些菌群在相互制约下处于平衡状态,一般不足为害。但抗菌药物的使用会导致菌群改变,使得耐该种抗菌药物的微生物引发新的感染。新感染的细菌可能是在正常情况下对身体无害的寄生菌,由于菌群改变,其他能抑制该菌生长的无害菌为药物所抑制后转变为治病性菌。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我参与了一例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致二重感染的治疗,并对该病例进行了分析。 病例资料:患者XXX,男,101岁,ID号:1004***268.于2015.4.24因咳嗽、咳痰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粘痰,不易咳出,伴憋喘,无发热,未予治疗。1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0℃,咳嗽加重,咳较多白粘痰,较黏稠,不易咳出,憋喘加重,可闻及痰鸣音,无畏寒、寒战,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腹胀,为求诊治,来我院急诊就诊,给予吸痰、

吸氧治疗后,憋喘稍缓解,今日以“肺部感染”收入呼吸内科治疗。 既往史:平素身体一般,既往有“冠心病”病史30余年, 具体治疗不详。“高血压”病史半年,最高血压190/100mmHg,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病史及其密切接触者,3余年前曾因“腰部摔伤”后在我院行 手术治疗,具体诊断及手术方式不详,未遗留功能障碍。40 余年前曾行“左眼白内障手术”。吸烟5支/日×30年,已戒烟 30年,饮酒100g/日×10年,已戒酒10年。 查体:T36.7℃,P57次/分,R20次/分,BP133/69mmHg,身高170cm,体重45kg,双肺呼吸音低,双肺闻及少量干湿 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相关检查结果: 2015.4.25:真菌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 2015.4.27:真菌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菌株 2015.5.12痰培养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完整版)临床药师培训之药历(抗感染专业)CAP

教学药历首页 专业:抗感染建立日期:2012 年5 月27 日建立人:XXX 姓名姚XX 性别男出生日期1939 年2月7日住院号933XXX 入院时间2012年 5 月4 日出院时间2012 年 5 月21 日 籍贯:重庆市民族:汉族工作单位:重庆市九龙坡 家庭电话:无 联系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 手机号:XXXXXXXXXXXX 身高(cm):172 体重(kg) 72 体重指数(kg/m2) 24.3 血型:O型血压(mmHg) 90/60 体表面积(m2) 1.73 不良嗜好(烟、酒、药物 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药物依赖史。 依赖) 主诉:发热、咳嗽伴右侧胸痛1周。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色脓痰,咳嗽时伴右侧胸部隐痛,无放射痛,与体位、呼吸运动无明显关系。期间自测体温最高至39.5℃。无畏寒、潮热、盗汗,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自行口服“罗红霉素、散利痛”药物后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遂于2012-5-4日22点入我院急诊科就诊,查血常规:WBC: 21.1*109/L,N%: 97.2%;胸片示:右肺门增大,右肺上叶及中叶团片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炎症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以“肺部感染”收入我科。查体:T 37.9℃,P 98次/分,R 25次/分,BP 90/60mmHg。神志清晰,精神尚可,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正常,无黄染、皮疹、瘀斑及出血点,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9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急诊血常规检示:WBC: 21.1*109/L,N%: 97.2%;胸片示:右肺门增大,右肺上叶及中叶团片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炎症可能。 既往病史:患者平素身体健康。一个月前因腰痛伴左下肢胀痛麻木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给予口服消炎止痛药(具体不详)。否认“冠心病”病史;否认“结核、伤寒、痢疾”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预防接种史按规定。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放射性物质及化学毒物接触史。

卫生部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指南(一)抗感染药物专业

卫生部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指南(一)抗感染药物专业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作为一类特殊药品,抗菌药物的正确合理应用将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成为临床药师的最重要工作。为此,特制定本指南,以指导临床药师抗菌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为期1年。 一、培训目标 经过一年的临床培训及完成培训计划以后,应掌握抗菌药物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 (一)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学会阅读相关专科医疗文书(如病例、相关检查、检查报告等)。 (三)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学会制定常见抗感染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进行临床药物监护工作。 (四)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学,能够发现与解决常见的临床用药问题。 (五)学会教学药历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六)具有与医师、护师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七)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八)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学、药理学、临床应用、安全性等知识。 (九)熟悉常见感染病原菌特征,了解细菌耐药情况与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策略。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周, 1960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5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5小时。 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 技术职称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科室时间(月)临床微生物科 1 呼吸内科或感染性疾病科 6 外科 2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药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熟悉各 种药物,还需要具备解读病例和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的能力。临床药 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在医疗团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临床药师的培 训是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关键,而病例分析是培训中一项重要的 学习方法。本文旨在探讨临床药师培训中的病例分析,并介绍其优势 及实践中的应用。 一、病例分析的定义及作用 病例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病例的相关信息,以便于 临床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对于临床药师来说,病例分析有助于了 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为药物治疗提供个性化的解决 方案。 病例分析在临床药学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病例,临床药师能够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专业素 养和临床决策能力。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延伸,也是实践经验的提升。 二、病例分析的优势 1. 多维度视角:病例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进行全面分析。临床药师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因型、 病史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2. 深入了解患者:通过病例分析,临床药师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病 情和症状,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更合理 的药物选择和用药建议。 3.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病例分析能够培养临床药师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临床药师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快速定位 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培养自己的临床决策能力。 4. 团队协作能力:病例分析通常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临床药师与其 他医疗团队成员合作,通过病例分析共同解决患者的用药问题,提高 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践案例分析 以某患者高血压为例,通过病例分析来探讨临床药师在用药管理中 的角色和作用。 某患者,男性,50岁,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平时症状轻微。医 生开具药方包括降压药物A和B。临床药师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后,发 现该患者有慢性肾脏病和靶器官损害,此时药物A可能存在一些潜在 的风险。 临床药师通过病例分析发现,药物A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该患者的肾 脏功能,增加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在与医生进行讨论后,临床药师提 出了更合适的药物选择,降低了患者的药物风险。 在这个案例中,病例分析帮助临床药师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 了个性化的用药建议,减少了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 近年来,临床药师的角色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临床药 师以其专业的药学知识和技能,为医疗团队提供药物治疗方面的专业 支持,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 的病例分析,展示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病例介绍: 患者张女士,女性,65岁,因高血压就诊于某综合医院。患者同时 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已进行了2年的透析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 由于多次用药不当导致血压波动较大,特别是在透析前后。临床药师 被请来协助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 问题分析: 临床药师首先与患者和医生进行了详细的访谈,了解了患者的病情、用药史和生活习惯。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药 师发现患者的高血压并不完全受控的原因主要是药物的选择不当和用 药时间的不合理。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临床药师建议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调整。首先,临床药师指出当前患者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中有些药物的剂量 过大或过小,并且有些药物的种类和剂型不合适。临床药师建议调整 其中一种降压药的剂量,并添加一种新的药物,同时停用与透析不相

容的药物。此外,临床药师还提出了一些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建议,例如规范用药时间、采用合适的药物剂型等。 结果与讨论: 经过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的血压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临床药 师与患者定期进行药物疗效的评估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调整药物 剂量,保持了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此外,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得到 了明显的改善,患者能够按时按量地服药,减少了用药错误和漏服的 情况。 总结: 通过这个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中的重要 作用。他们能够通过了解临床病情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提 供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不仅能够解决患者用药中的问题,还能够提供药物安全的咨询和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依 从性。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减少患者的药物不 良反应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药师在进行病例分析和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 与医生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他们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和用药情况,同时与医生合作,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临床药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药物治疗支持。

临床药学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体检、防保于一体的三级乙等中医院,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行政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我院自2013年以来开始了每周1次的药学查房,且让临床药师参与其中,体现了医院领导对药学部门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在现代医院药学已从过去的供应保障型转为药学服务型的情况下,参加药学查房就成为展现临床药师专业技术和存在价值的手段之一。但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来逐渐积累。通过实践,笔者的体会是临床药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工作中还要克服畏惧心理,更新观念,把握好工作的尺度,如查房时既要找出所查科室存在的问题,又不至于与之形成对立关系。 本院在各科开展临床药学查房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我院临床药学部参与临床查房的数个典型病例进行用药分析,介绍如下: 病例1:曾某,男,3岁,因热液烫伤全身多处深2度面积30%住院治疗,给予烧伤创面急诊扩大清创及抗休克处理+抗炎及支持对症处理,对症抗生素应用加全身营养疗法。采用头孢替安静脉滴注8天,该患者体温却急剧上升,T 38.5~39.8 ℃之间,精神差,睡眠饮食极差,病情严重。由于患者家属不同意接受植皮手术治疗,也不同意转入省医院治疗,因分泌物培养+药敏无有效抗生素,临床医师立即与药学部会诊。了解病史后,临床药师则认为,该患者是个3岁的儿童,之前因感冒发烧有过多次使用抗生素史,其免疫力相对差,现已用头孢替安治疗,体温仍未下降,说明其药物治疗作用不大,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并有可能产生耐药性,加之分泌物培养+药敏无有效抗生素,建议采用头孢哌

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该药物不仅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而 疗效明显,其余治疗方案不变,继续给予创面换药术及对症综合处理。临床医师接受建议,使用后第2天,患儿体温下降到37℃,第三天后体温正常。在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患儿电解质正常,血项正常,精神和睡眠饮食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烧伤面基底红白相间,痛觉已不敏感,渗液也明显减少,患肢无肿胀,感觉运动末梢血运正常。 病例2:刘某,女,68岁,左胫骨骨折,医嘱予以左氧氟沙星0.4静滴,1次/天,芬必得300mg口服,2次/天,当晚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抽搐1次。临床药师会诊认为药物联用引起所致。①左氧氟沙星对老年肾功能减退患者,特别是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病史者慎用。患者为老年患者,既往曾有过颅脑外伤病史。②本药经肾排泄,对老年肾功能减退患者,药物经肾排泄少,静滴速度快,易引起蓄积。③由于其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高,通过抑制中枢性抑制递质γ-氨基丁酸,引起患者激动,失眠,头晕,头痛,眩晕。④特别是左氧氟沙星与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合用时,中枢作用增强,引起患者幻听、抽搐症状。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改用头孢类,第二天患者无不适,入睡平静。 病例3:李某,男,26岁,结核性胸膜炎,入院后胸腔积液吸收反复。而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中营养、休息和保持心情愉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患者心情一直处于焦虑状态,吃饭、睡眠也差。了解这些情况后,临床药师为患者讲解按时服药、营养、休息和保持心情愉悦在疾病治疗中的重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近年来,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临床药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日 益凸显。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药学知识传授、合理用药指导以及药物安全监测等重要职责。在临床药师培训过程中,通过病例分析的方式,可以使培训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 高临床药学实践能力。 一、患者信息介绍 患者张某,女性,50岁,因头痛、畏寒、嗜睡,持续2天前往医院 就诊。初步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体温为38.5°C,诊断结果 为发热伴血液感染。临床医生已开始联合抗生素治疗(头孢他啶+甲硝唑)。 二、病例分析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被诊断出发热伴血液感染,已经接受了合适的 联合抗生素治疗。作为临床药师,我们需要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评 估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评估 临床药师需要评估所给予的联合抗生素治疗方案是否适当。例如,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类型,我们可以评估药物剂量是否合理、是否 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在这个病例中,联合使用头孢他啶和甲硝唑是 合理的,因为它们可以覆盖大多数引起血液感染的细菌。

2.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临床药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在这个病例中,头孢他啶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而甲硝唑则可能导致 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药师可以跟进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治疗 反应,及时进行药物调整或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治疗。 3. 药物监测与药物治疗优化 临床药师需要协助医疗团队监测药物浓度,并根据监测结果提供药 物治疗优化建议。在这个病例中,药师可以监测血清抗生素浓度,以 确保药物在治疗期间保持合适的疗效。此外,药师还可以就血清抗生 素浓度进行解释和指导,确保患者遵守用药方案。 4. 药物知识传授和用药指导 临床药师可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和指导。 在这个病例中,药师可以解释联合抗生素治疗的理由,教育患者正确 使用药物,并强调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药师还可以向医疗团队提供 最新的药物信息和指导,以帮助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三、临床药师培训重点 针对以上病例分析中的问题,临床药师培训的重点可以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药物治疗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 引言: 在临床药学领域中,药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与医生、护士和患者合作,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 反应的发生。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病例,分析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 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参与药物选择、监测和教育,为患者 提供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案。 病例介绍: 患者张女士,45岁,乙肝患者。她最近进行了肝功检查,发现肝脏 功能异常。根据检查结果,她被确诊为肝脏炎症加重。现在她正准备 开始抗病毒治疗,但不确定应该选择什么药物,并对药物治疗期间的 不良反应表示担忧。 角色分析: 在这个病例中,临床药师扮演了导师和顾问的角色。他们需要参与 药物选择、监测和教育,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并有效地使用药物。 药物选择: 对于乙肝患者,选择抗病毒药物非常关键。临床药师需要仔细评估 患者的病情、肝功能、其他潜在的并发症以及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这个案例中,药师可以对不同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比较,包括其疗效、

药动学特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最终,药师可以为患者推荐最适合 她的治疗方案。 监测: 一旦开始药物治疗,临床药师需要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他们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其他相关指标来评估治疗 效果。药师还可以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确保患者接受到全 面的监测,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教育: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还承担着教育患者和他们的护理人员 的重要角色。他们需要确保患者了解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依从性和 不良反应的识别。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书面教育材料、口头指导和可 行的应对策略,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药物治疗。 案例分析: 在这个病例中,张女士根据临床药师的建议选择了一种抗病毒药物。药师详细解释了药物的特点、疗效、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与其他 药物的相互作用。开始治疗后,药师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和监测,并 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他们还为张女士提供了一些应对不良反应的 方法,帮助她减少不适感。 总结: 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参与药物选择、 监测和教育,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

冬季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例分析及治疗效果评估

冬季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例分析及治疗效 果评估 一、引言 冬季是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包括流感、感冒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某病例的分析,探讨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以期提供对相关疾病的更全面理解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病例分析 某某医院于去年冬季收治了一位患者,该患者年龄为55岁,性别为女性,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初步诊断为感冒,但因病情较为严重,医生进一步担心是否为流感。 在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后,发现患者血常规、胸片等结果均正常,但上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确诊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流感。 三、治疗过程 1. 接受抗病毒治疗 患者被立即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医生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了适合的抗病毒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体温、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2. 辅助治疗

同时,为了缓解患者症状、增强免疫力,医生还对患者进行了辅助 治疗。这包括使用退热药物、止咳药物等,以及提供充足的水分、合 理的饮食。 3. 感染控制措施 为了防止疾病传播,医生严格控制患者的Isolation,推行手卫生和 咳嗽礼仪,以及进行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和隔离。 四、治疗效果评估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 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也转阴性。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可 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对减轻症状和提高患者康复速度非常重要。 2. 辅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舒缓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3. 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对于疾病的传播防止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一病例的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估,我们可以得出 一些指导性意见:加强对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同时,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病情,及时选 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并结合辅助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述仅为病例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估,仅供参考,并不代表针对所有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五、结论

临床药师与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与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的作用 病例分析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个体病例的详细研究,为医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的作用,以及其如何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在病例分析中,临床药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参与病例的讨论和分析,还提供专业的药物咨询服务,以及协助制定合理的医疗决策。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收集病例资料、参与病例讨论、为医生提供药物治疗建议、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 例如,在一个复杂的慢性病病例中,临床药师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等,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他们还考虑到患者的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临床药师还对病例进行了长期跟踪和随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另一个案例是一个年轻女性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治疗。临床药师

在病例分析中发现,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炎症指标均较高,建议使用广谱抗生素。医生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提供专业的药物咨询服务,帮助医生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通过参与病例讨论、提供药物咨询服务、协助制定医疗决策等方式,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了医疗质量。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师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未来,我们期待临床药师能够在更多领域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临床药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病例分析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临床药师对华法林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例分析与干预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对华法林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病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华法林作为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然而,华法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影响其疗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因此,临床药师在华法林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2024)

引言概述: 在药学领域中,临床药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病例分析,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建议,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病例,展示一个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的药物治疗建议。 正文内容: 1.患者病史分析 患者基本信息介绍 患者主要症状描述 患者过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患者家族病史情况 2.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患者病史分析选取合适的药物 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动学特点 考虑患者特殊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风险 3.药物治疗监测及调整 设计合适的药物治疗监测方案

监测血药浓度或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剂量调整 监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4.患者用药教育及药物依从性管理 向患者提供详细的药物治疗信息 解答患者关于药物的疑问 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并遵守医嘱 分析患者可能的用药不良反应和如何应对 5.病例追踪及评估 定期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 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提供医生和患者需要的建议和支持 总结: 通过对这个临床药师病例分析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临床药师在药学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们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取最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通过监测、教育和追踪等手段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

治疗效果。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引言概述: 临床药师是医院中的重要职业,他们负责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管理和监督。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病人的病情和药物治疗情况,他们能够为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将通过具体的病例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不同病情下的工作和应对策略。 正文内容: 一、病例1: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选择 1.1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生活习惯 1.1.1详细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病因和发病机制 1.1.2询问病人的血压监测情况和药物使用历史 1.1.3了解病人的饮食和运动情况 1.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1.2.1分析不同种类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1.2.2考虑病人的血压水平和合并症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1.2.3评估药物的禁忌症和相互作用 二、病例2: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调整 2.1分析病人的血糖监测数据 2.1.1了解病人的糖尿病类型和治疗目标

249.)158例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调查分析

158例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调查分析 李钟勇,何清华遂宁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病例特点及会诊意见的应用价值,为促进药师职能转变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期间笔者参与会诊的感染性疾病病例、会诊记录及会诊邀请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58例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7天以上112例(70.9%),联合使用抗菌药物89例(56.3%),药敏为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76例(48.1%);会诊目的协助选择抗菌药物品种89例(56.3%),是否停用抗菌药物35例(22.2%);会诊意见全部被临床采纳106例(67.1%),部分采纳28例(17.7%),未采纳24例(15.2%);采纳后感染痊愈33例(24.6%),好转92例(68.7%),无变化9例(6.7%)。结论:临床药师在难治性感染疾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作用,但应不断学习临床知识和药学知识,才能提高会诊质量。 关键词:临床药师感染疾病会诊分析 2005年11月,卫生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50家医院开展为期3年的以提高临床药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试点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二期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成为一名呼吸专业的临床药师,回到单位后积极开展工作,参与了查房、会诊和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笔者现对2009-2010年参加的158例感染性疾病会诊病例进行分析,了解邀请临床药师会诊的感染性疾病特点及会诊效果等,为临床药师开展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查阅笔者2009-2010年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邀请单和会诊记录,并根据住院号到病案室调阅病历,按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登记,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会诊病例的特点 158例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感染性疾病病例特点见表1,其中肺部感染69例,占43.7%,泌尿系统感染21例,占13.3%,骨科感染 17例,占10.8%;≧60岁62例,占39.2%;孕产妇4例,占2.5%;≦5岁 2 例,占1.3%;肝肾功能异常23例,占14.6%。 表1会诊的感染性疾病病例特点 病例特点例数(例)百分比(%)

我院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及典型病例分析

我院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及典型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药物治疗方案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及疗效差异。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费用、缩短疗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将药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可不断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在治疗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 临床药师;治疗方案;合理用药 Experience of clinical pharmacist participating in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MA Guang dun,YUAN Xiang ping,DING Yu feng,et al.Yidu central hospital of Weifang,Shandong Qingzhou 262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role of clinical pharmacist played in pharmacotherapy. Methodscontrast to the drug using and therapeutic effect by clinical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the therapeutic regimen. ResultsPharmacists intervention on clinical regimen improved the clinical effect,shortened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reduced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ConclusionClinical Pharmacists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effect and show their own value within the group so long as they try to enrich and enlarge their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ists; Therapeutic regimen; Rational drug utilization 随着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及《卫生部临床药师制试点方案》的陆续出台,我国的医院药学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其工作重点也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了以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和药物治疗全过程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现通过对我院临床药师在参与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工作模式及其在促进合理化用药中的作用。 1 规范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1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病例的抗感染治疗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常引起肺部、泌尿系统与烫伤创伤表面等感染。目前,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菌株逐渐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因此,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对策,对减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74岁,身高170cm,体重63kg,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活动后喘累30+年”入院。 现病史: 30+年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以黄脓痰为主,伴活动后喘累,偶有痰中带血,于外院多次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自行吸氧治疗,病情仍反复发作,逐年加重,近半年一直卧床。2+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黄脓痰、喘累明显,入我科行胸部CT示“双肺支扩伴感染”,考虑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双肺支气管扩张”,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20天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3天前,患者因受凉感冒后咳嗽咳痰、喘累加重,咳黄色脓痰,量多,痰中带血丝,伴发热、虚汗、胸闷,自测体温37. 8℃,自行服用“银柴冲剂”后体温有所下降,但上述症状未见缓解,急诊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收入我科,急诊血气分析:pH 7.45,PCO2 38mmHg,PO255mmHg。 既往史:患者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无其它基础疾病与伴发疾病。否认其他病史与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 37.0℃,R30次/分,P 135次/分,BP 180/100mmHg,咽喉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廓正常、对称,右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减低,双闻与湿啰音,少量哮鸣音。余未见特殊。 入院诊断:1、Ⅰ型呼吸衰竭;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源性心脏病? 3、支气管扩张症 4、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 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胸片显示“双肺间质纤维性改变伴支扩,并感染,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增厚粘连”,给予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抗感染方面先予以莫西沙星(400mg qd)治疗,D14痰培养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半定量3+),药敏结果显示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其余全耐药,但未使用头孢哌酮做药敏,医师换成头孢哌酮舒巴坦(3g q8h),以上治疗30天后,患者咳嗽咳痰较前有所缓解,仍诉喘累,体温不高,哮鸣音较前明显减少,双下肢水肿缓解,复查两次痰培养仍为铜绿假单胞菌(半定量3+),药敏结果同上,患者主动坚持出院,予以签字出院。 二、临床药师分析 1、初始使用莫西沙星抗感染的分析 该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入院,急性加重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加重、喘累加重,咳黄色脓痰,量多,痰中带血丝”,根据“COPD 全球策略2011修订版”中急性期治疗原则[1],该患者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潜在的病原菌除要考虑最常见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患者病史长,还要考虑到耐药肺炎链球菌,金葡菌,肠杆菌科细菌,以与支气管扩张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因此抗菌药物选择应兼顾上述细菌。莫西沙星为四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对上述细菌均能有效覆盖,是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